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阿修罗》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阿修罗》经典观后感10篇

2017-10-18 21:1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阿修罗》经典观后感10篇

  《阿修罗》是一部由佐藤敬一执导,野泽雅子 / 北大路欣也 / 林原惠美主演的一部动画 / 恐怖 / 历史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阿修罗》观后感(一):那一直缺失的爱

很多人会觉得阿修罗对若狭的感情有点不可理喻,也有人将其理解为“男女之爱”,其实阿修罗在若狭身上追求的一直是自己缺失的母爱
      片子里有个镜头明显地暗示了这种感情,当阿修罗被若狭救起时,一个小婴儿哺乳时的镜头一闪而过,随后阿修罗以同样的姿势躺在阴暗的房间里,对面是美丽的若狭。这样的场景唤起了阿修罗记忆中对于母亲回忆和想象。也就是从这一刻开始,阿修罗展现出了一丝人性,他对着若狭艰涩地说自己叫做:阿修罗。这一幕,让我泪如雨下
       阿修罗遇见若狭之后的样子让我想起了我家的阿福。阿福是我上个月在车站旁捡到的一只小白猫,捡到的时候她正呆在猫袋子里,旁边放着一小袋猫粮,一看就是被人遗弃的。阿福刚到我家的时候,一直躲在沙发底下不敢出来不敢发声,害怕周遭的一切,跟阿修罗最初遇见若狭的时候很像。我也不打扰它,留给它足够的食物和水让它慢慢适应。一周以后它开始期待我下班,我不在的时候开始寻找我的身影,现在它每晚都要挨着我抱着我的胳膊入睡,高兴的时候还会轻轻咬我。
       我总能在阿福身上看到小孩子的影子,它撒娇时的样子,闯了货之后害怕的眼神,躲在被子里偷偷看我工作时候的好奇,都像极了一个咿呀学语的小孩子。可是它毕竟还不是人,它表达喜爱的方式不是对我说“我爱你”,而是给我捉老鼠,还有轻轻地咬我。这让我觉得欢喜,它在用一种野兽的方式表达对我的爱。
       当我看到,阿修罗伸手举着马肉哭着说“这不是人肉这不是人肉啊!”,我在想下次阿福再给我送小老鼠的时候我一定要表现地高兴一些,不能伤了它的心。
       我常常能感觉到阿福是没有安全感的。我不知道她心里是不是也有了一个洞,我尝试着去填补它。
       阿修罗的心里有一个无论如何都无法填补的洞。
       我们从未曾拥有,所以我们拼命攫取,得到之后也日日夜夜恐惧失去。因为比没有得到更痛苦的,是拥有之后的再度失去。
       还好阿修罗活了下来,背负着罪孽活了下来。没有辜负上天赐予的这条生命
       另外,在日语中,若狭(わかさ)的发音同母亲(おかさん)的发音非常相似。
     
       当我觉得自己的天灵盖已经飞了的时候,我就知道我看了一部好电影。

  《阿修罗》观后感(二):每个人的选择都有各自的意义

动画给出了一个难题,即极端情况下人的求生本能与人性底线的冲突。面对这个难题片中的主角们给出了各自心中的选择,也就是阿修罗的吃人求生,若狭(音译)的坚守人性底线而不吃,老和尚的普世救人,坚持人要互相帮助而不是自相残杀而不吃。有了这三种选择的具体解释下面逐一表述。
      阿修罗:起初的吃人行为只是本能的驱使,然后在人性出现之后就会犹豫,但依然会吃,只是这时候是迫于无奈的做法。最后在老和尚的斩手和若狭的死之间明白了自己选择的意义,即吃人要背负起自己的罪业和那些选择不吃的人守住的底线。
     若狭:一直都是善良的化身,最后哪怕是饿死也不愿意吃人,坚守住了自己最后的底线。
     老和尚:不但自己不吃还要教化那些违反底线的人,也就是阿修罗。不过后来在阿修罗的身上也看到他选择的无奈,慢慢的开始理解,悟出:“即使背负起罪业,也不辜负这条上天赐予的生命,努力活下去,世界因此而美。”的道理。
     活下去是要建设美好家园,不要让这种环境再次发生或者说是要创造更多的应对措施。总之,
三个人的选择相互补充才会有片尾后来的美好世界。

  《阿修罗》观后感(三):有人能忍受饥饿?

结合阿修罗和大师的体悟和本人的感悟:
没有了食物,人类其实真的就和茹毛饮血的动物没有什么区别,可是,在这种生与死,杀人与被杀的困难抉择面前,人真正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类或多或少会因为自己非人的一面所造成的罪孽而感到自责和痛苦,为了减轻这种痛苦,基本上都会尽量地少作孽,或不再作罪业,也正因为有这份负罪感,人才有了所谓的理智和理性。无论是杀动物还是杀人,不杀生就会无法生存下去,这是一个作为人不得不面对的事实,但即使如此,有些人依然能够珍惜上天给予自己和他人的宝贵生命,虽不能保证不伤生杀生,但亦可克制自己杀人的欲望,所以,这个世界,这个一如既往的世界才会看起来不那么残酷。

  《阿修罗》观后感(四):人实在只是个兽人,但却总是由兽而走向人的

看了这部影片,一直没下决心写影评,因为觉得评论影片中关于人与畜牲的探讨主题是很要费些时间的。但刚才和一位亲密友人进行了一场“孰为人孰为畜牲”的争论而不能求同,失望沮丧之余想到了这部影片,就跑来写下这篇影评,也算是为那场人和兽的争论留个注脚吧。

以阿弥陀佛为跳出三界六道外的神佛、为完人,而在六道轮回中的人终究是兽人,终究不是完整之人,且是兽性要远多于人性的。但人之为人而不为兽,是因为人终究是走在向人的道路上的,是为“南无阿弥陀佛”——向三界六道外的完人归顺。 阿修罗,在六道中作为人道与天道之间的一道,当可以看做人由兽向人的过渡;阿修罗之好斗,要取代帝释天之地位而不得,当可看作人为成为完人而斗争而不得,盖得之即升入天道而脱离阿修罗道,甚至可跳出三界之外而成完人、成神佛了。而阿修罗之多苦也可看作人之由兽而为人,实为痛苦之开始,佛教所谓求不得、放不下之苦——人性之求不得、兽性之放不下。 人之为人,自有其信仰所在,比如须得遵守同类不相食的规矩,不然人就不成其为人,而为畜牲了。佛像、寺庙,皆为信仰的依托所在。影片一开头就描绘了乱世之中,佛像被大火焚毁,意喻信仰的崩塌;寺庙的破败,意喻信仰的衰败。所以人为免饿死,也可以抛弃做人的信仰而吃人。

但总有人要坚持做人的信仰,饿死也不吃人肉,比如若狭,其死后实在是可以轮回进入天道的。又比如阿修罗,因为要归依“阿弥陀佛”,而决意要弃食人肉,冒着被杀死的风险去偷食马肉来救心爱的人,这是在乱世中反而发现了做人的信仰(由若狭而凸显、由僧人而喝醒),要去遵守做人的信仰,要去踏上由兽而进化为人的痛苦道路。 我们大多数人,终究是在人道中的凡夫,终究是兽性大于人性的,终究是为了活命而放不下兽性、而求不得人性、而会暂时沦为会食用人肉的兽的,终究还只是一个兽人。但人之为人,就是因为人虽然还只是个兽人,却是由兽而走向人的,并非是由人而走向兽的。

当乱世过后、当逼迫人不为人的环境过去后;当人为了自救或自卫、或无意冲动或有意为之的兽行之后,人是会为他非人的行为而反思、而羞愧、而忏悔的。这也是影片最后仍是一片光明的原因所在。 若人在行使了兽行(并非只是吃人)以后,不能以他的畜牲行为为耻,反而是不以为意,或者以他人的兽行而自辩,甚至还引以为荣沾沾自喜(人道中并非没有这样的人),那么佛教在六道中也为他们的轮回安排了位置——畜牲道。 (佛教自进入大乘以来就产生了人格化的神佛,六道轮回、阿弥陀佛、阿修罗等等概念都有其出身和含义,这里的乱议只是顺着影片意思而发挥,很多恐怕并非佛教本意。)

  《阿修罗》观后感(五):阿修罗

刚刚刷完,说实话完全没有让我失望,阿修罗这个词解释太多,个个宗教都有它自己的解释和描述,最常见的便是“不端正,非天”生性好斗为战神,恶神。
  动画之中阿修罗生于饥荒,从小以人肉为食,一把巨大的斧头便是他的武器,没有善恶是非,只懂杀戮,遇到僧人之后取名为阿修罗。后因为杀掉地主的儿子而被追杀,被一位村民救下,但却因为伤害和要杀人而不受信任被抛弃。他有良知,只是不被信任,他有兽性,但只是为了生存,他恨,但他也爱。“不出生还好,生在如此苦难深重之地,我恨呐。” “人皆有兽性,但是却和其他野兽有着明显的区别,那就是心。“ “谁都不想吃人肉,因为人有理智,但是,谁都会有着魔的时候暴露自己的兽性,所以必须与隐藏在自己身体里的野兽抗争。”死亡面前人性显得好卑微,只有活下去才是目的,僧人自己斩断左手,换起他的人性,让他为人。最后的最后阿修罗为人为佛,站在一片光明之下。
  ”阿修罗,可能你只是在六道轮回之中一时迷失了方向,不过我要感谢你,在你身上我收益良多,那就是不杀生就活不下去的人之本性,即使背负起罪业,也不辜负这条上天赐予的生命,努力活下去,世界因此而美。“
  阿修罗,谢谢你努力的活下去。

  《阿修罗》观后感(六):人终究是人,要是最后阿修罗被村民杀死,那就是完美结局

本片其实讲述了人是在何种状况下会变成野兽,再从野兽变回人的故事
为了私欲,人可以做任何事,其实和兽没啥区别,和尚象征着神,他主要负责讲道理。没有粮食他能淡定吗?村民也好,女主也好,将军也好,象征的是整个人类群体各种性格在特殊状况下呈现的各种状态。
其实这部电影讲述的是社会,和职场关系
只要被逼到绝路,人和兽没两样
女主象征着人善良的一面,把人性善良一面放大的最大,即使死也不会背弃自己所坚持的原则,比喻社会上那些有原则的人群,在工作中往往尽心尽责,但不会融会贯通,一根死脑筋。那些人下场也是很惨的,容易得罪人,也没什么朋友,总是对未来充满着期望,只要坚守原则,美妙的明天一定会到来。就想影片里女主除了心仪的男人,并且期望能娶自己,没有其他自己的生活了,邻居,即使老爸,都想卖了她。唯一的朋友就是“兽“因为他也没朋友嘛,””说明在这个人吃人的社会,做人得圆滑,村民就活的好好的,无利不起早,一年大米,命可以不要。在当今社会这类人是混不下去的。
村民象征着社会上那些勤勤恳恳努力工作,没有什么怨言,无利不起早,只是自顾自的干自己的活,这类是最普通的人,当有利益驱使的时候,在走投无路的时候,他们能干任何事,无所谓错对,这类人在社会上是最多的。可以踩着别人的肩膀往上爬,适者生存女人爸爸即使吃了阿修罗带来的肉,依然会去举报他。心无感恩,这不正是当今社会大部分人的现状嘛,就算你今天对他好,如果你们两个只能有一个上,他有机会不会让给你,职场中绝对的生存法则,我之前听过这么一句话,同事之间没有真正的朋友
将军比喻那些社会上有权势的人,那些人也很容易生气,就算儿子没有被杀,只是被打一顿,我相信之后剧情不会有任何变化也毫无违和感,为啥要追杀阿修罗,仅仅是因为他可以。社会上有那么一些人,仅仅是因为他可以,他就要处处置人于死地,但最终会为自己的狂妄付出代价。也算是作者的一种呐喊,其实最后阿修罗能杀了他这是相当违和了,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憧憬,希望这类人都去死吧。
重点来了,那阿修罗在里面负责什么呢?
阿修罗这个角色是放大每一类人的人性,让看客更清楚,从官二代欺负人开始,如果阿修罗不出现,村民也就那样,还是每天过一样的生活,最多额头多个包。有权利的人最多明天再站在这里欺负穷人,将军依然在家里,什么事情都不会发生。
有了第一幕,有了这个人性与兽性相容的存在点燃了这个故事的导火索,使村民,女人和将军的思想和行为无限放大,现实中也需要这么一个导火索,不然你都不知道这个吃人的社会都有哪些存在。你是村民,还是将军,还是女人?只是大家过的都麻木了。
还是说你是那个不受任何约束,只是做自己的阿修罗?人性的最初本来就是兽性,你会因为环境而改变你的心吗?阿修罗才是这个电影里最最纯洁的性格。因为人有善恶,动物是没有善恶的。饿了就吃,困了就睡,和乌鸦抢虚弱小男孩的时候一样,乌鸦是没有好坏的。在社会中往往这样也是无法生存的,所以这个社会需要的是各种伪善的人性

  《阿修罗》观后感(七):背负罪恶仍拼命活下去,世界才如此美丽

“人的本性就是吃掉其他生命而活下去,夺走生于大海的生命,夺走生于田野的生命,人就是靠这个活下去,背负着罪恶,即使那样也在有限的生命中拼命地活下去,正因为那样,这个世界才如此美丽。”阿修罗这部电影就是如此直白且残酷的描述着生命的意义,无论你是否承认生命的本质就是建立在剥夺其他生命的基础之上,就算是素食动物也同样是以剥夺植物的生命的代价才能存活在世上。

  《阿修罗》观后感(八):善何为善

《阿修罗》,这是一部看着让人心痛的电影,但痛有多深,后面的心安便有多厚重。
他最终去当了和尚,成了善体,人性得到了救赎。与恶相关的一切,都已被度化为工具,如同阿修罗遇见的那个师傅一般有怒有武。阿修罗的善容随着清晨的阳光一起升起,在寺庙的围墙内格外明亮。
三个人,让他成为阿修罗,又让阿修罗成为他自己。
战乱与灾荒中,生母影响让其沦为弑杀的野兽;在受伤后,若侠的温情照料唤起他心中的善,让其看到自身为人的一部分,但也唤起了他心中最深的痛苦;和尚疏通了他心中的痛苦,最后接受了恶,成就了善。
不愿忍受痛苦的人,更容易走向恶。
阿修罗的母亲如此,那些举起屠刀的村民亦是如此。灾荒之年,死亡随时会来,恐惧与身体的饥寒一步步的摧毁人性的善,恶占据心灵,互相屠戮,人如兽一般。
人在爱面前,是极其盲目的,因而极易沦为施暴者而不自知。此时,善不为善。
若侠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子呢?美丽且善良,田间劳作时的汗水都带着欢颜。她救起河边淌血的阿修罗,知道他是被城主追杀的仇人,是杀人者。但依旧无微不至的照料着他,教他说话,带他玩耍,在听到阿修罗说出“南无阿弥佗佛”时惊讶欢呼。她说阿修罗,你是人,以后不要再杀人。阿修罗便真的开开心心了起来。
但她在爱面前也逃不过盲目,她没能相信阿修罗的变化,也没能有耐心面对阿修罗;在极端的饥饿下,对男友的信任与要求致使男友偷取同伴的食物。当然这是无从责怪的。她依旧坚持的心中的善,只是暂时的不清。而这是一种普遍现象,执于善,可还为善?
和尚说,你还能感受到痛苦,就说明你还是人。痛苦是因为你的心暂时被恶所占据,要战胜它先要接受它。如果你是野兽,要吃人。那好,我砍下我的手给你吃。他就真的砍下了手臂,递给阿修罗。
人性中,善恶本一体,否定了恶无疑同时也否定了善。拒绝痛苦的人是无法成长的,拒绝恶便无法向善。因为你根本无法明白善为何物。
佛语云,善非善,是名善;恶非恶,是名恶。

  《阿修罗》观后感(九):居然能看到这样的电影

作者:Sophia姿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404499/answer/13143650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我乐于看电影,看过很多国家很多题材尽量选择好的电影看,《阿修罗》是讫今唯一让我惊呼“神作”的,或许也无需再效仿。
电影的音乐、美术都好,不谈,也不以结构概述的方式介绍内容手法,这些只是电影表层,我将个人见解感想记在这里,突出其内涵。
片尾老和尚,“背负罪孽活下去,世界因此变美。”已是作者对整部作品的纠结疑惑有了回答,画下句号吧(忐忑不安,若有更多感想观点,欢迎留言讨论。)。极端情况下,人不能不犯罪,不犯罪无存活,存活下来的,背负着罪孽,但他们心中若明知何为罪孽何为良善,美就没有彻底消亡。活下来才可能再有。人的弱小性一日成立,罪恶成立,良善成立。
贴一下老和尚原话。“在你身上我获益良多,那就是不杀生就活不下去的人之本性,吃海鲜,吃野生生物,故人得以生存,即使背负起罪业,也不辜负这条上天赐予的生命,努力活下去。世界因此而美。” 背负罪孽若难以避免,便努力活下去,不辜负生命。
老和尚是我或见过或想象中一些人的缩影,满脸风霜,双眼黯黯,似颦似蹙,执着的找着什么,旁人却看不出在找什么为什么找。自甘“堕落”,苦哉乐哉?然而开悟的一刻,前尘痛苦煎熬烟消云散,以老和尚心中的纠葛为例,乱世之中人如何苟活?其实当他明白生命是什么、人是什么,问题自然有解。苦哉乐哉?如此问题,不止表面的困惑求解,是源自内心深处的,人性的,挣扎成长
片尾的结语还可以看作开放性结局。不辜负生命,那么如何才是不辜负生命?你们的心理有答案了吗?
我收获良多,十分感谢。
这部电影求不得即刻的众口称道。

  《阿修罗》观后感(十):阿修罗的路

三字经中写道“人之初,性本善”,孟子也说:“人性本善”,而荀子说“人性本恶”。争辩也争辩不出个所以然来。各有各的道理,各有各的想法。

故事发生在一个 灾荒不断且阶级压迫严重的年代。一个母亲在食不果腹的情况下生下了她的儿子。饥荒越发的严重,母亲找不到食物,奄奄一息,人性开始泯灭,看到她手中怀抱的孩子,隐隐产生了吃掉他饱腹的欲望。终于,在饥饿的极度压迫之下,她下手了,将孩子扔进了火堆里。孩子发出无助凄惨的哭喊声。那声音触动了母亲的心,她无法忍受吃人肉,更不能是自己亲生儿子的肉。她夺门而出,不知踪影。

几年后村子里出现了一个吃人魔,一个杀人不眨眼,吃人肉不胆颤的恶魔。正是那个当年险些被母亲吃掉的孩子。无人教育,无人给予,迫于饥饿,迫于生存,他选择吃人。不,也许由于不曾接触人类社会,在他眼中,人和其他的生物没有什么区别,同是肉,能保证自己活下去。直到遇到一个和尚,开始教化他,并为他取名为阿修罗。阿修罗开始有一些改变,但最重大的改变还是在他遇到若狭,一个起初全心全意怜悯他,喜爱的女子,待他如同母亲一般,让孤独的,痛苦的,无助的阿修罗感受到了人间纯净的爱意。阿修罗也同样毫无保留的爱着若狭,总是默默的跟在她身后,保护着她,和她一起分享美丽的景色。在阿修罗的眼里,若狭应该是他一人的,不能有任何人来分享她。而对若狭来说,阿修罗是一个需要帮助的孩子,终将成为一个独立人格走出自己怀抱的小人儿。他们对互相的感觉并不相同。

在一个大雨天,阿修罗看到若狭急匆匆的跑出村子,前往自己住的方向时,万分开心的回家去见她,可惜空荡荡的房间给了他失望。若狭不是来见他的。大雨天里,若狭急匆匆的来,并不是为了他。这对阿修罗来说仿佛如背叛一般,若狭不再属于他一人。他提着斧头破门而入,发现若狭在和六郎紧密无间。阿修罗盛怒之下想要杀死六郎,若狭在恐惧之下赶走了阿修罗,同时生气的告诉阿修罗他就是个畜生,而非人类。阿修罗又回到了从前无依无靠的状态。并且痛恨这充满痛苦的世界。

其实,阿修罗之所以会痛恨,是因为他产生了人性,再也不是从前那个只为饱腹吃人肉从不思考的阿修罗了。他开始懂得一些人类的想法,了解他们的所作所为。所以当灾情更加严重,当若狭快要饿死时,阿修罗冒着危险去帮若狭找得事物。他愿意为若狭付出,愿意去帮助别人。其实真正没有人性的并非再是阿修罗,而是那些愚昧的村民,为了食物,为了生存,吃掉妻子,卖掉女儿的人。他们拿着冠冕堂皇的借口,做着天理不容泯灭人性的事。

没有什么人性本恶或者什么人性本善,环境决定很多东西。恶有恶道,善有善道。你成为怎么样的人自有它的原因。你可以去改变,去做好人,或者,去做坏事,只要你想。全凭你的想法,你的人性,你的善念。

[来源:文章吧网 Http://WwW.wenzhangba.CoM 经典好文章阅读,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