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助产士》经典影评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助产士》经典影评集

2017-11-01 21:2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助产士》经典影评集

  《助产士》是一部由安提·乔金恩执导,克里斯塔·科索恩 / 劳瑞·提卡宁 / Pirkka-Pekka Petelius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 / 战争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助产士》影评(一):极地之光

寒冷地方人拍出来的片子总是冷峻,这也是某种程度上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吧?金爵参赛片看了三分之一,这部影片艺术之精湛风格之冷峻情绪处理之恰到好处,堪为目前最佳。
本片是根据“拉普兰一战”中的真人真事改编,所以导演才说这是新视角吧,但人物关系和时间轴真的挺混乱的,都搞不清楚到底对不对。不过电影的感情处理的非常到位,每个人物形象都丰满真实,尤其通过纳粹军官和wildeye的对手戏来强调二者所象征的那种恶与善。只是我深深的觉得这电影被出品国家和名字害了,从前从来不觉得芬兰还能拍出来什么惊世骇俗的电影来,没有想到却被这部电影震撼了,导演在映前见面会上说“这部电影会以一个新的角度来呈现二战”。哎呦又是二战题材,那免不了又是那些事件呗,此类电影早就看烦了,所以吧,并未太当回事。
第一个镜头导演锁住了女主角紧握的手,唔,当时就知道导演有两把刷子,果不其然整部影片的摄影非常之赞,到位的音响也使枪林弹雨呈现的非常有质感,配乐也很棒。女主角wildeye的“斗士”形象能够激发人的那种原始生命力是的,非常有生命力的一个形象,绝对令人印象深刻。就连影片中的纳粹军官都忍不住动情,这个“反骨”形象塑造的真的是太棒了。
此外,片中wildeye在木屋里等待情人乔纳斯的时候的那场梦境拍的极妙,欲望与罪恶纠缠,表现了战争对人的压抑与摧残。所以这部电影最宝贵的一点还在于情感的压抑与爆发的铺垫与转换做的极佳,男女主角的感情水到渠成
但我以为若在以下几点稍加处理会更好:
1.纳粹军官鞭打wildeye那块可以更露骨一点,效果会更好。考虑了一下导演不这么拍可能是拍出来的话太残酷,不过越残酷才越有张力不是吗?关着门打太闷骚啦,之前明明拍的挺酷的呀,怎么突然就心软了。
2.结尾的爱情好像可以处理的更好一点吧,别那么多什么“我怀了你的孩子”的废话,太冗长了,干净一点,过犹不及
3.时间轴人物关系呀,我就不说啦,故事的基本要素呀!
当然大家都爱看大团圆结局,所以结局我还算勉强满意,还是感谢导演让我体验了一次战争的残酷爱情的甜蜜以及一种身处荒原的末世孤独感。我喜欢

  《助产士》影评(二):带着我们 逃离

我为自己庆幸,在上海电影节那么多部展映的影片中,我选择了这一部。
对于芬兰电影的陌生,让我在走入影院的时候,心中没有任何期待,我甚至不知道这是一部二战题材电影。我带着一无所知的空白,走进导演用细腻触觉所演绎的故事当中。
女主角被人称作Wildeye,她的眼神中我并没有阅读出那么丰富的内容,但她的表情很特别,她身上很多时候都淡漠了女性特征。她是特别的,她勇敢执着
作为助产士,她并不在意接生的孩子出自什么状况,她坚信她迎接着The Child of God。因为爱情,她要求去集中营工作。在这时,我才知道芬兰在二战时的尴尬状况,他们曾接受过德国纳粹的协助,也或许正是这个原因,他们拍摄的电影会撇开民族的愤怒,而更集中于对人性的探讨。
Wildeye坚持自己与战争无关,她在履行她的指责,做着她被赋予的工作。然而她已然深入其中,她所爱的人,是德国士兵,曾经历过残忍的屠杀而蒙上心理阴影。对她颇有好感的德国军官,是一具杀人机器,残忍的用俘虏做着人体试验。然而,在夜晚,他让手下用提线木偶演着闹剧取乐的时候,他用枪击碎了那个希特勒形象的木偶。
Wildeye与她所爱的人来到那个地图上找不到的死亡小屋,他们在那里渡过了平静的一周,远离战争,然而即便如此无法撇除他的噩梦。
集中营里负责为俘虏们注射致命病毒的护士自杀了,此后Wildeye接替了她的职务,她从上帝的使者变为死亡的天使。她间接地,将俘虏们送往地狱。她觉悟到自己并没有办法远离战争的影响,她要逃走,回到那个死亡小屋,等待与爱人相聚,哪怕这一切看起来是那么无望,她坚信地等待着
这部电影很美,并不来自于演员本身的美,在细节上的表现呈现出让人恍惚间走出影片本身的美感。背景逐渐消沉,一个个送入弹夹的子弹的声音,雨夜屠杀时美妙的钢琴弹奏,深夜逃亡中黑暗里船只上的烛火和河面上蒙蒙的雾气……
最后男女主角于小屋里重逢,我想,他们终于可以远离所有了,离开这里,到没有战争的地方。她的坚信,没有被辜负。
我很久没有看到这么好的电影了,直到字幕放完,音乐终止,我还呆在座位上,几乎不想动,澎湃的感动,让我哽咽。我们为什么如此热爱电影,或许,那也是我们逃离生活的一种方式。
电影是一大群人创造的2小时之内的梦与美的体验,在大荧幕之前,当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于此,它得以完好体现。也正因此,回想我这几年看过的太多的烂片,有些愤然,你们浪费了这么多的资源,你们浪费了一个造梦的地方所应有的美好
最后,祝愿这部影片可以获奖,它值得。

  《助产士》影评(三):助产士

1、海伦娜:这是上帝的恩赐。乔纳斯,请原谅我这么无力。
2、海伦娜:不知道什么卡车,也不知道什么女人,被关在了这里。
3、海伦娜:你觉得上帝会知道我们在这里吗?但是他不会的。
4、乔纳:你的眼神很特别。
5、海伦娜:我要看透你的眼神,你的一切。
乔纳:我很惊讶那会是怎样的?
海伦娜:你真实的心灵
6、哥德尔:喝了它。
海伦娜:(呸一口)太恶心了,靠。
7、哥德尔:你怎能?这是司令官的椅子。
海伦娜:一个木头椅子而已。
哥德尔:起来。
海伦娜:为什么。闻起来很臭!和柯纳克酒一个味道。
哥德尔:你是我见过最胆大的女人了。
8、乔纳:不论发生什么你都爱我。是真的吗?
海伦那:我会的,我不会变心的。
9、to海特:睡吧,保持清醒。
10、海伦娜:我不再为你做撒旦的工作了。
11、海伦娜:我们必须逃跑,给我眼镜。我们没有很多时间了,不然他们会杀死我的。
12、海伦娜:他还没死。(他还活着。)
海特:杀了他。
海伦娜:我不是屠夫。走吧。
13、海伦娜:给我一对雪橇,要过冬了。
海伦那:如果我死,那就死吧。但是现在,带我去商店。
14、尼克:我是个胆小鬼。
海伦娜:我早就知道了。
海伦那:你不是胆小鬼,是个疯子。
15、乔纳斯:我是谁?
海伦娜:一个不错的人。
16、肉干英国牛肉罐头 一小桶朗姆酒
子弹在外面岩石上
你还不至于这么不理智 要杀死我吧
17、猎人:照看好自己,不要感到遗憾
18、海伦娜:我不再害怕枪了。(我再也不怕枪了。)
19、海伦娜:我再写几句 这里没有食物了 我甚至吃了蜡烛 亲爱的 真不是滋味 我要死了 一想到你还在来这里的路上 如果你到了这里 我们能一起聊天了 像恋人重逢那样 我要微笑 高兴 还要
20、海伦那:我感觉我复活了 现在去瑞典 然后去芬兰安全的地方 我们会永远在一起的 永远 现在我别无他求了

  《助产士》影评(四):如何爱上一个德国大兵

片子的背景是二战期间芬兰被德国人占领,纳粹利用芬兰人对抗俄国人。
影片名 助产士 ,比较没特色,很容易让人错过,实际上这部金爵奖参赛片,并获得最佳女主,是一部很有看头的片子,有些地方更近乎类型片的拍法,有颜值,有爱情,有大场面,即使作为一部院线片上映,也能大卖的,恩,如果把片名改成我的标题~
女主是一个大大咧咧,没心没肺的助产士,恩,即使这种性格她帮人接生的技术也是杠杠的。可是她到纳粹的集中营后干的却不是助产士的活儿,所以接生婆只是她的一个身份,也许在芬兰接生婆是一个很高尚的职业,导演才觉得即使把这样一个毫无吸引力又与剧情无关的词组作为片名是理所应当的。
女主对一个德国大兵一见钟情,这是她决定去集中营干活的动机。可是这种感情却是十分禁忌的,在中国也是这样,你有见过哪个良家妇女在抗日战争的时候爱上小鬼子还心甘情愿的生孩子吗?在我所看过的抗日神剧里似乎没有。大陆地区的中日混血,很少是抗日期间出生的吧,台湾倒是不少,哦,那是日本占领时期,当然啦,来台湾生活的日本人也是可以和当地人发生正常感情的嘛。所以片尾字幕中出现,芬兰现在有大约300名在战争期间出生的混血儿,但是芬兰社会一直都不承认他们的身份。看到这里我泪目了,即使没有一点可以共鸣的记忆,还是为那些无辜的混血儿鸣不平
女主爱上了一个德国大兵,她没有错。
日耳曼民族盛产帅锅似乎是世界闻名的,所以当希特勒率领他的男模军团征服欧洲的时候,他到底靠的是德国的铁血战士还是火辣身材超高颜值就无从得知了,以前所理解的二战并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导致我以为德国大兵是一堆歪瓜劣枣的半兽人。
可是,真的要女主爱上你,以为就长得好这么简单吗?
并不是。这个德国大兵是该纳粹屠杀小分队的摄影师,负责记录该队所犯下的罪行或者功劳,多么文艺炫酷的职业啊。比起那些拿起刺刀捅人的德国大兵,他的工作要温和的多,但他受到的战争杀伤力伤害却最重,害得他患上了手抖症。这时,我们大条女主的母性光辉就发挥了作用,她对男主大发母性,这也是她表达爱的一种,当她对别人怒目而视硬碰硬时,对男主却是温柔细语关怀备至
仅仅这样还不足以让一个本地人爱上她的侵略者。因为他们都抹杀不掉屠夫的本质。而我们的男主却是一个和平爱好者,当他通过摄像机的视角观看同伴们的滔天罪行,他觉得恶心,他想反抗,无奈比较弱,他不想干了,爱上女主后更坚定了他求和平的赤诚之心。他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战争犯,这也是使得女主爱上他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何爱上一个德国大兵,他要有颜值,有文艺炫酷的职业,会脆弱,信奉love and peace,最重要的是他忧郁的眼神能杀死人。

  《助产士》影评(五):电影中的真与假——《助产士》与《战火中的芭蕾》 ,战争历史题材电影的生命线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公众账号:去病电影,谢谢!
战争历史题材电影在绝大多数国家都是既叫好又叫座的电影,而且往往成为全世界各民族了解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历史的最有效途径。
只有在中国,尤其是今天的中国,战争历史题材电影在恍恍惚惚的几十年间变成了一个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文化“鸡肋”。
不但不能为我们这个经历过全世界最残酷的战争战火、全人类最纷繁复杂历史进程的民族宣示百折不屈、凤凰涅槃般的魂魄和精神,反而成为一抹随意涂鸦、泥沙粪土混染的蒙羞布。
即使是制作者、拍摄者、参与者们也都心知肚明,只是为了生计、为了不菲的制作经费,大家故意的视而不见罢了。
为什么会这样?
其中原因确实复杂,主要的棍子当然不能打在个人身上。
当社会出现问题,整体文化氛围出现问题,坏的东西必然淘汰好的东西。
我们需要一次认真的研讨才能说明具体缘由。
但是我们相信,这样的现象不会持续太久了。
从临床表现上来看,中国的战争历史题材电影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虚假。
电影和其他艺术形式在表达上的本质不同,那就是真实。
电影可以在视觉上达到百分之百的真实,甚至超出现实真实的真实。
这就是电影独有的能力
战争历史题材就更是如此。
 
《助产士》是一部片长120分钟的芬兰影片,于2015年09月上映。
影片表现了1944年的芬兰,在二战的余波中与德国和苏联持续冲突着,并且在拉普兰一战中受到重创。
海伦娜是一个小地方的助产士,在多种压抑的环境中她艰难地生活着。在遇到德国纳粹军官乔纳斯•安赫斯后,她被这个神秘的陌生人吸引,跟随他来到了战俘营,并成为了那里的一名护士。在安赫斯的眼里,海伦娜有着与其他女人截然不同魅力。他们发展出了一段狂野而激情的关系。
然而他们炙热的爱情并没有消除残酷的战争给安赫斯带来的创伤,也没有办法消除掉在战俘营的高墙下隐藏的令人毛骨悚然的秘密。当战乱将这对恋人分开时,他们约定在曾经共同度过美好时光的小屋里重逢。
战争结束之际,海伦娜和乔纳斯冒着生命危险,经历千辛万苦去找寻彼此,强烈的生存意志让他们打破道德的鉫锁,一路指引着彼此回到对方的身边。
《战火中的芭蕾》由中俄联合制作,2015年8月上映。
影片内容表现的是1945年日本即将战败之际,我国东北边境一个小村镇里,一名纯真善良土生土长的东北大妞鹅儿,平时在面包房打工,喜欢芭蕾,并与苏联侦察兵安德烈之间产生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
两部电影很巧合的拥有有一些共同点,且同期放映。
反映的都是战争即将结束之际,故事都发生在边境附近,都是有特性的本地女孩爱上异国军人,同为表现战争中的爱情。
只是,一个表现真,一个表现假。
 
开篇场景:
《助产士》开篇即是紧张的场景:德国士兵枪毙苏联战俘,并把不愿开枪杀人的女主角赶向冰冷的大海。
场景真实,画面表现真实、紧张,直接突出了女主角的性格和人物特征。
《芭蕾》开篇是一幅童话般的景象:美人冰上独舞,大雪漫天纷飞,火车原野奔驰……紧接着是天真无邪的儿童在铁轨边玩耍。
在“童话般的家乡”的旁白声中,女主角随着教堂优雅的音乐踮起了脚尖,预示着芭蕾的故事开始,一旁一群不分贫富贵贱的孩童们和谐的在神父指挥下唱着悠扬的歌曲。
这几个场景和影片表现内容基本无关联。
顾名思义,战火中的芭蕾,战火的分量应远远重于芭蕾。
此处战火丝毫未见,反而是一派宁静祥和的和平景象。
 
《芭蕾》接下来开始表现战争元素:
一队日本军人在野外搜寻,地面上的血迹,日军在街上奔跑,日军军官谈论苏联间谍被打死和逃跑。
这是典型的国产电影套路:
尽快交代故事线索,用最直接的符号式表现和对话引领剧情发展。
画面内没有任何可以让观众引起注意和兴趣的内容。
优点则是拍摄起来相对简单,列队在镜头前走路、跑路,军官一副深沉的面容对话。
这些画面一共用了2分钟时间。
《芭蕾》接下来的镜头让人有点匪夷所思:一具应该是抗日人士的尸体被高高的吊于高处,日军的摩托车开过街市,但街市上人群熙熙攘攘忙碌依旧,尤其是孩子们玩耍着欢声笑语……
这是要表现什么呢?
是要表现虽然在异族侵略和统治之下,虽然有不屈服的英烈在抵抗和牺牲,但衣食无忧、生活在宁静祥和童话中的中国人显示出了一贯的麻木不仁吗?
想象一下,就是街上吊死一个十恶不赦的杀人犯,也会在周围形成一种特别的气氛,这不是常识吗?
更何况还是一个为了民族自由独立而反抗异族入侵的英烈!
接下来是充满温馨氛围、更加让人感到暖意的俄式面包房加茶餐厅。
在温柔甜美的旁白中,身穿裘皮的贵妇、衣冠楚楚的商贾、制服齐整的侵略军和衣着朴素但仍然干净利落的火车司机、工友们谐和平静、其乐融融,聚集一堂……
在这个“世外桃源”里,从1931年918开始的侵略和占领丝毫未见踪迹,日军对东北人民的压榨、欺凌、迫害和杀戮丝毫未见踪迹,包括抗联在内的成千上万的中国人民的愤怒和反抗也都丝毫未见踪迹。
只有日军军官与中国工友热情的寒暄,中国工友同样热情的回以下流的暗示。
只有女主人公鹅儿的梦想盘旋萦绕:总有一天要成为柳芭大妈那样的芭蕾舞演员。
不禁想问一句:在今日的我国,您能找到这么一个地方吗?
如果非想拍一个童话爱情故事,能不能不拿战火说事呢?
 
在各自遇到爱情对象之前,看看《助产士》的表现方式:一点都不童话,只有真实。
刚刚接生完的孩子,因生孩子死去的产妇床上、腿上的血迹,盖上产妇全身的白单子,疲惫的面部表情,与旁人交谈中的愤怒。
顺便表达了自己强烈的性格和人格特征——“我不会杀害孩子的,他们是上帝赐予的礼物。”
她独自骑车走过空旷寒冷的原野。
中途遇到德国军队的车队和自己的哥哥,帮助推出陷入泥沼的车辆,顺便——表达了自己对眼前战争的强烈的看法——
“还有20万德军在这里游荡,女人失去了贞洁,男人失去了自尊。”
(德军和芬兰并不是敌对的双方,盟友尚且如此,日军和中国是不共戴天的仇敌,却如此温馨和谐……)
接下来是一个本地二流子的骚扰和哥哥的保护,表现了女孩存在环境的恶劣,为下面的剧情进展铺垫。
这时影片的男主人公登场了。
虽然在前面已经出镜,但此刻的他才正式亮相:英俊的面相,忧郁的眼神,潇洒的步态。
最重要的是,一没有占领军傲慢冷漠的神态,二还算热心助人,一声口哨,车上的德军士兵下来帮助推车。
只有做足了这样的人物铺垫,这个军官才能拥有之后刻骨铭心的爱情。
这是最普通的人物刻画,和剧情密切联系的人物刻画。
从女孩的眼神和面部特写,观众一眼就能看明白她的心理活动,而男主人公的面部特写也直接铺垫了他之后的感情线索。
这才是《战火中的XX》……战火痕迹明了透彻,本身就给观众带来了视觉冲击。
感情线索同样鲜明,观众一目了然,完全可以与自己的亲身体验得到印证。
此刻,两人只是如同成千上万郎情妾意的男女一样,仅仅是邂逅而已。
如果剧情要往前推进,还要有更进一步的线索和行为。
这也是符合观众的个人体验的,是真实的。
 
再来看咱们的“鹅儿”。
出场后的一系列表现是:
皑皑白雪中推车行进略带艰难;
进入教堂,表情甜美的听音乐;表情安详的给日本军官服务;表情更加安详的在厨房一边洗碗一边压腿;在柳芭大妈指导下专心的开始练习芭蕾舞;
她仿佛真的生活在童话世界中。
眼前的战争岁月、血腥屠杀、强敌国耻均与她毫无关系,她对此也没有任何看法。
那么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啊?
鹅儿自己说的是:梦想着有一天当上芭蕾舞演员。
日本军官说的:你的女儿真漂亮……
鹅儿爹说的:我老婆说是我的……
还有一个傻乎乎的暗恋者出场:鹅儿是我的偶像……
您觉得有劲吗?
等到鹅儿的感情“对象”——苏联侦察员出场,彻底无语。
夕阳仍在,街道上按照导演的命令空无一人,以便鹅儿的剧情进行。
鹅儿依旧是迈着欢快轻松的步伐,双手舞动着向家中走去……
突然,听到一声怪异的呻吟,紧接着又是一声更大的……
鹅儿当然要四下寻找,也很容易的就发现了“简单的藏起来”方便鹅儿找到的苏联侦察员。
鹅儿害怕要跑,这是真实的,她应该回家叫大人来。
但是一声“救我”后,鹅儿马上又回去了,把头巾解下来扔过去,这也还算可能。
鹅儿又要跑,是要回家吗?
这时,空旷的街上过来了弟弟“六子”,问了一声“这是谁啊”?
局面改变了,鹅儿不再跑了,突然不再怕了,俩人一起把苏联侦察员拉回了家。
当然,街上还是不能有一个人。
这就假了。因为,之前剧情并没有铺垫,观众一点也无法看出鹅儿是个敢于在那种可能失去生命,甚至全家被杀的情况下也要救人的正义女神。
生活中其实也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况,只是电影不是猜谜语,是要让观众看见、感觉到、相信的艺术表现。
既然以假开头,后面就一直假了下去。
小兄妹顺利的把伤员拉回了家;
母亲顺利的接受并帮助掩饰;
父亲回来在略做申斥后也顺理成章的接受了,并请来做兽医的大舅子给伤员看病。
在那种环境下,让一个普通人、普通人家这样做是多么艰难的事,但在这里一切都变得顺理成章。
 
看看《助产士》:
女孩在邂逅了英俊德国军官后,经历了一场场景真实血腥的接生;
英俊德国军官又来到孩子出生的屋子里拍摄纪录片,再次遇到了女孩;
两人的目光也再次相遇;
军官为女孩拍照,女孩擦去身上的血迹为拍照打扮;
此处交代出军官的电影制作人背景和芬兰母亲的背景(他不是一个铁杆纳粹,这对剧情发展很重要);
表现了居民对德国军队的愤怒情绪;
私生子孩子的出生呼应了前面女主角说的:“战争让女人失去贞洁、男人失去尊严”,前后验证。
继续表现了英俊德国军官的反常情绪(虽然观众此刻还不知道原因)。
最后,刚刚接生下来的私生子孩子被其家人和女孩的哥哥一起在沼泽地溺毙。
这和一开始女孩“我不会杀死孩子”的看法形成了强烈的矛盾,这是她个人的矛盾,也是战争环境下导致的矛盾。
这样的环境是导致主人公故事的、真实的核心线索。
此时女孩表达的心愿是:祈求上帝让那个男人带我离开这里吧,除了这里我愿意死在任何地方。
到此,女主人公的动机完全成立,故事可以继续下去了。
第二天,在默默地看着英俊德国军官拍电影时,女孩又听到别人说德国军官马上就要回到一个集中营。
女孩以威胁说出哥哥参与杀害孩子的秘密为由,迫使哥哥同意想办法让她进入德国的集中营工作。
仅仅是为了能够离开阴郁的家,为了能和心爱的人在一起工作,已经费了很大的周折。
相比之下,我们的鹅儿在大街上捡了个“能让自己和全家被杀死”的苏联侦察员就太容易了。
 
人类为什么一直不能摒弃谎言,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真的很难,假的很容易。
就像拍电影。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公众账号:去病电影,谢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