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左邻右里》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左邻右里》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2017-11-11 21:3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左邻右里》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左邻右里》是一部由乔纳斯·格纳特执导,动画 / 短片 / 喜剧主演的一部比利时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左邻右里》观后感(一):“平淡”?噓,听老大的……

《Flatlife》毫无疑问是一部四格动画,一层薄墙壁,看似将房间分割,其实有这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物关系模糊化,资源分配不均等,配上明快地节奏,揭示着邻里之间的微妙关系。 Flat这个词语既有公寓的意思,又有平淡的含义,然而动图中的人物,活在各种各样的意外之中,值得玩味的是,细揪根源,都与那位肌肉大叔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而这位肌肉大叔同时也帮助过每一个人解决问题。肌肉、火箭、与其他人不一样的哈雷摩托的挂画,这是典型的美国“山姆大叔” 啊。。影片中有两个细节,第一个是画家下来的时候,山姆大叔把自己的画换成了跟大家一样的瓶子;第二个是山姆大叔的挂画掉了之后,他再也没挂起来。很明显的隐喻啊,和平只是口号,我并不在意。加上解决问题的任何工具,都在这位山姆大叔手里。你很难不去联想当时美国主张单边主义的鹰派一个很经典思想框架-“严父道德观”。他们认为,在国际大家庭里,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最强大的美国毫无疑问是这个家庭的家长,而其他国家就是小辈,无权过问长辈的活动。所以美国打击流氓(恐怖势力)这种行为,不需要想联合国和其他的国家商量。这就是布什在04年国情咨文中提到的“请假条”一事的隐喻了。 影片中,山姆大叔一个人与打牌的那一对邻居的对比,揭示了当时的国际政治关系的主线单边主义和多边主义的斗争。尤其是当布什的继续连任,美国大肆宣扬鹰派的主张已经收到美国民众认可时候,矛盾更加激烈。美国更是大幅度地调整战略部署。企图遏制和对抗多边主义的发展。 说到对抗,影片中那段“电视大战”给人印象深刻。电视节目里的火箭升空,很容易联想到美苏冷战是的太空争霸战,玩味的是最后熊猫升空了,间接揭示了这个世界已经不存在孤立的个体了,单边主义很难存在。虽然04年的美国在发动战争,调整驻欧美军东移,战略部署重点放在亚太等一系列动作,但都于事无补,影片之后,肌肉男被着火的电视追着满屋子跑的情节就是对美国这一系列活动的讽刺,也暗示着“严父道德观”中将会崩溃。 对影片最后无疑是点睛之笔,所有人收拾屋子,各自搬进新屋,四格动画中,每个人的位置格局都发生了改变,但每个人的室内设计依旧没变,典型的“换汤不换药”啊!很讽刺啊,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的解体改变了国际体系结构,对抗式的两极体系瓦解了,世界格局呈现为“一超多强”的态势。迄今为止,国际合作仍在继续,并在有些领域有所加强。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审视,世界格局依然是强与弱两个世界的对立,也就是权力与公理的矛盾,国际政治仍未摆脱无序状态。

Flat life -平淡的生活,真的是这样吗?值得玩味。

这就是我对影片粗浅的理解,最后我想说一句。 我们无可避免地生活在隐喻之中.对政治隐喻的认识具有双重意义:除去可以在政治话语角逐中抢占高地,它或许可以让我们变得不那么容易被引导、操弄和煽动.与前者相比,后者似乎更为重要。

  《左邻右里》观后感(二):没有名字

这部名为《flatlife》的影片是一个学生的毕业作品,结果却出乎意料地获得了戛纳的短片评审团奖。但是当我看到影片的时候,确实感到很无感甚至烦躁。影片的音乐是有节奏的鼓点,似乎预示了这是一场没有那么简单的动画,而作品主体是一部拖沓冗长的四分格动画,首先四分格这样一种呈现形式,确有新意,但它色彩复杂、人物众多的结构让人在看的过程中眼花缭乱,容易不知所云。其次,作为一部音乐节奏较快的四格动画,时常有些过于长,剧情太过拖沓,情节呈现上没有太多转折,对于每个人物的性格表现太过在意,让人有种使劲过度的感受。所以,从我的主关来讲,这并不是一部对我胃口的影片。

抛去个人色彩,这部影片值得分析的是每个人物背后的隐喻。四个房间内的四个人均不一样,左上的房间,主人是一个西装革履的画家,他热爱绘画,而整个房间的橙红色色调表示着他对红色的热爱,也隐喻着他热情积极的性格,因为仔细看会发现,他为每一个邻居都画了画像。

左下的房间,主人是一个健壮野蛮男人,他在这部影片中所承担的戏份最多,几乎所有的邻居有麻烦时都会想到他。他的房间是黄色的背景,暗示着这个男人是一个有野心的人,这个人物表面热心,乐于助人,实际充满着自己的jiexin和虚伪,不论谁来敲门,他都会透过透视镜先观察,他本来悬挂着自行车的图画,看到画家来敲门才急忙把它换掉……

右上和右下的两人,似乎是一对关系很好的夫妇。右上男人的房间色调主要为绿色,右下的女人房间主要为蓝色,两人呈现着与左边两人截然不同的冷色调风格,这暗示着他们的性格冷静温顺,与左边两人的交流不多,不爱惹事。

这四个不同的房间,四个不同的人物,所代表的绝不仅仅是邻里关系的处理,由于房间地板墙壁的不够厚实,使得他们每一个人的动作都将会给其他人带来影响,甚至波及周边的路人。这似乎暗喻了当今全球化飞速进展的社会,穿着红色西装的绅士,仿佛象征着老牌的资本主义欧洲国家,受战争及各方面影响,对于这种邻里关系,处理的非常积极。健壮的肌肉男,代表着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美国,他野蛮暴力,看似对其他人的事热心,但仍是自私的以自我为中心,试图掌握全局,希望能够操控着别人的生活。而右上和右下的两人,性格相对温和老实,没有主见,右上的男人爱玩扑克牌,自然让人联想到酷爱纸牌游戏的俄国人,他两耳不闻天下事,似乎与其他人的交流最少,因为这隐喻出社会性质的不同,而在之后,右上的男人与左下的男人的一番有关电视机的博弈,更加突出了两者矛盾的加剧和冲突,因此这部影片在这里,就已经不能单单解读为一个动画了,它上升到一个政治的高度,国际的高度。

至于右下角的这部影片里唯一一个女人,有人把她解读成中国的代表,因为她与右上角的男人关系密切,甚至后面熊猫的出现也更加明确的点出了这点,但我觉得对于这个人物不能轻易的解读成一个人,她更像是一种代表,代表着以中国为主体的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她也可以给其他邻居带来无可忽视的影响,就如在当今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以中国为主体的第三世界国家阵营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部作品,从观看价值看,确实是让人很难喜欢起来,但从它的鉴赏和引申价值来看,它暗喻了当今世界最现实的问题:经济、文化、战略等各方面的全球化,在这种趋势下,不论你是强国也好,弱国也罢;资本主义阵营也好,社会主义阵营也罢,都将身处于这样的全球化进程中,与其与之对抗,因其不满,更加要做的是国家间要像邻居之间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当然除了站在国际社会的角度外,这部影片从社会学的角度也具有相当大的价值。它简单粗暴、带有强制性的警示着当今时代里的个体,竞争与合作并存,无论是官场变换还是商海沉浮,没有任何一个个体能够独善其身,或许你主观上试图脱离其他因素的影响,但事实是都将卷入时代的潮流中。面对这样的现实,最明智的做法是学会合作与共赢,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寻求合作。

除此以外,这部影片里也反应出更多的哲学思考,个人与集体就是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也离不开整体;而每个国家的进步都是量变,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达到全球化的飞速进展,这叫做质变。

  《左邻右里》观后感(三):私欲

本片是一个叫“Jonas Geirnaert”21岁的动画系学生耗费了两年制作出来的毕业作品,并且在Cannes Festival(戛纳影展)上获得了最佳短片的评审团大奖。片中没有对话,动作精简,但意喻却深远,音乐简单活泼,呆版讨喜的剧中人物和些许的无里头幽默也让全片流畅而具吸引力,是一部制作精美的短篇动画作品。

生活中,有些人说我有私欲,我没当回事,因为这是正常的生活范围。可当我乐于助人的时候,竟然还有人说:“你还不是有私欲!”这就发人深省了。要说没有一点私欲吧,怎么可能?我还不是为了找到一点“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感觉,难道短片中的人在帮助邻里时没有这样的心理吗?

难怪乾隆皇帝有一次逛灵隐寺,看到寺前湖中船来船往,便问身边的主持,你看湖里有多少船?主持想了想说:“在贫僧眼里只有两条船!”乾隆问:“哪两条?”主持说:“名和利!”乾隆哈哈大笑。如此看来,这私欲是活着的人都难以回避的了!不过也有例外,有诗为证:

来信为争三尺房,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读完这首诗大家都知道这个故事了,邻里之间也可以这样,不过要我说,这里面还是有私欲的,作诗的人心想我可以收获赞誉,流芳千古啊!

私欲说穿了不过是人们为了生存,而产生的一种自我保护意识。在这个范围之内,私欲应该是正当的。因为有人之形,便有人之情,一有人情,便有私欲!俗话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可见私欲是天生的。古人都说:“物欲之中,天理所寓。”英国诗人骚塞说:“自私是万物之源泉。” 而“人们一但专门为己,也会天诛地灭的呀!这时,私欲便成为了万恶之源,就像短片里的暗争明不斗,害人害己,损人还不利己。私欲是建立在利益之上的。利益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动力。奥维德说:“为自己的利益而争论,人人都是雄辩家。正因为私欲,为了利益才有了冲突,你钉钉影响我看电视,你看电视还影响我看电视,你洗衣服仍旧影响我看电视,于是不计后果,损人不利己。

私欲是填不满的,人们为了填满私欲这个窟窿,便不断地与天斗,与地斗,与人类自己斗。所以从野蛮走向了文明,从贫穷走向了富裕,这是双刃剑有利的一面。伏尔泰说:“自私是永远存在的。”爱默生说:“一切聪明人都是自私的。”世间连植物都是自私的,为了自己的生存,就会无情地占有一席之地,因此,大树底下无小草。

我跟大家一样,都有弱点,有冷酷、有自私、有虚荣。不过,道德让我看清了这些弱点,从别人身上看到了优点,从人性中看到了光辉,才自觉不自觉地去抑制它,克服它。私欲如果不加以控制,必然泛滥成灾。凡是人,或多或少都有自私的欲念,这本无可厚非,只是,私欲若伤害到别人的时候,就该克制了。

我们不妨把私欲分成这么几个层次:第一,损人利己,是私欲的膨胀造成的,应该谴责并铲除:第二,利己不损人,是私欲的正常表现,无可厚非;第三,利己利人,是私欲的良好表现,值得提倡;第四,损己利人,是私欲的高尚表现,应大力倡导;第五,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达到了人类的最高境界,属于无为而无不为的圣人境地。恐怕只有极少数人才能做到,这已不在私欲的领域之中了。

私欲虽然是难以回避的,但也不能一棍子打死。以上五个层次中,除了第一个必须铲除,第五个常人做不到外,其余三个都应大力提倡,人类社会才有发展进步的希望。

  《左邻右里》观后感(四):左邻右里

随着鼓点节奏,镜头逐渐推进到一栋公寓楼四个房间中,不同的房间住着不同性格的人,做着不同的事,但相邻的房间又将他们联系在一起。呆板的人物形象和画面中出现的一些无厘头的幽默让整部影片充满了吸引力,而这简短的动画折射出社会的阶级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因为生活中某些交往将这四个人联系在一起并说明了各自的身份。橙色的房间中住着一个爱画陶器的秃顶画家,绿色的房间中住着一个爱玩牌的男人,黄色的房间中是个爱看电视的修理工,蓝色房间中是一个洗衣服妇人。 橙色房间中的画家在画完自己的作品之后将其框裱起来,并且他还给其他三户人家各自送了一副自己作品,在老妇人请他去给玻璃上画鸟时他也欣然往之,他喜欢这种平淡的生活,但四周的干扰让他无法在自己热爱的生活中得到那份安稳。 绿色房间中的男人自己在桌上玩牌堆牌,看着电视里的熊猫,每当电视出现空白时他拍打电视直到熊猫出来。他的生活应当跟画家一样是平淡悠闲的,但是结果都是一样的不尽人意。 黄色房间的工人在整个短片中性格最为鲜明,两次使画家画掉地,在把画家画反向后才打开门,每次敲门都要看猫眼,他对于邻居们所有的声响都用暴力的方式来发泄。 蓝色房间的女人洗衣服洗衣机不规律的响,在晾床单时鸟和熊猫都扑向这个床单,窗子画鸟后她将两只鸟和熊猫扔出去,但后来她自己也撞到了玻璃上。 四个房间的上面两户人家住的画家和悠闲的男人,下面两个住的则是工人和洗衣妇。似乎生活在开始就有明确的划分,工人顶天花板以及反向的画表明他对于上层阶级的斗争和不满,但是面对现实他只能用粗鲁的方式发泄自己的不满。阶级存在于任何的历史阶段,而这部短片就是日常化的阶级斗争。 四个不同房间四个不同的人成为邻居,由于地板不够厚实隔音效果不好导致一个房间出现声音就会影响到另一个房间的人,于是你影响我,我影响你,陷入一个相互影响的死循环,最后连其他人都受到无辜的牵连。讽刺人们只顾及自己的生活的自私欲,以及对人们生活缺乏沟通和信任的批判。 在影片的最后他们收拾自己的东西搬进新的房子,其实就是左右交换了一下而已,依旧是邻居,依旧是先前的装饰,依旧是先前的生活...

  《左邻右里》观后感(五):相互左右

影片《左邻右里》以四个框架式的漫画形式向我们讲述了四位不同性格的邻居之间在相处时发生的某些事情。

影片开片以一阵强烈而又有节奏的鼓声展开,随着字幕的出现镜头推进,直至在高楼大厦里的四位邻居的剖面图出现我们面前。

四位邻居的房间有着不同的色彩代表其各自的性格特点:左上角是一位画家从他家以橙色为主代表了他对艺术的热枕;左下角是一位修理工他家以黄色为主代表了他的性格暴躁;右上角是一位老爷爷他家以绿色为主代表了他性格平和安静;右下角是一位老奶奶她家以蓝色为主代表了她性格冷静。四位邻居看似毫无关系但却被各式各样的事情联系在了一起。正如存在主义所提到的"人与人之间必然是冲突、抗争与残酷,充满了丑恶和罪行,一切都是荒谬的。穷人是如此,富人也如此。"

影片中不仅夹杂了人们生活中情节,唯一改变四格构图的是中间电视机里熊猫与火箭的转变。因为两人的不友好举动电视机被扔下楼,不懂得和睦谦让。存在主义强调个人的存在而忽略他人。看似无关却又有着必然的联系。

影片《左邻右里》告诉了我们没有人能脱离束缚,人与人之间有着不可脱离的联系,为他人所左右,相存在。高楼大厦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如此。

  《左邻右里》观后感(六):左不邻,右非里

有道是“远亲不如近邻”。以此见得邻里间的关系应是十分密切且亲近的,然在现代密切有之亲近却无。 影片左邻右里以轻爵士的鼓点音逐渐揭开故事,随着情节的发展鼓声随之产生不同的节奏,使得影片更加吸引观众。四格漫画、轻快的鼓声、简洁的画风营造出一种诙谐幽默感。四种背景,四个不同的人物互相成为邻里。 橙色象征着热情、开朗、温暖,这个房间里是一位画家,他送给了其他几人一副自己画的画。他的楼下住着一位工人,他性格自我、脾气暴躁、缺乏耐心,所以他的房间为黄色背景。他们旁边是一对夫妇,分别是绿色和蓝色背景。绿色有宁静和平友善之意,蓝色是安逸、理智和沉稳。 由于楼层之间隔音不好四个人或多或少都被对方影响。工人在回家以后听到楼上的声音便将电视声音调至最大,在艺术家钉画影响到他时便用扫把杆“回敬”回去,在被隔壁洗衣机几次影响到后便将洗衣机扔下楼,这些都表现他的自大自我。每次有人敲门他都会在猫眼上观望,在看到是画家之后便赶紧将画反转过来,之后画被震掉他也不理睬等都表现他为人冷漠,嫉妒。其他三家有什么都要他帮忙则显现出他在控制和影响其他人的生活。 画家为人热情乐意助人。夫妇中的男人性格安静有耐心,他叠的纸牌一次次被外力影响倒下但他又重新开始。女人则沉稳理智遇见问题不慌乱,但同时又冰冷无同情心。这四个人之间有个共通点便是冷漠自我,被影响到不找邻里调节矛盾只用自己的方法解决,反倒适得其反,使得问题更加严重,同时也影响到其他人,周围的邻里楼下的搬运工等都是被受害者。 影片的最后他们搬离这个地方重新找到“安乐之家”。但实则互为邻里的仍是那些人。映射出现代生活邻里之间的关系,表面平和实则内里之间矛盾重重。人性的冷漠自我使得平凡的邻里生活变得不凡。

  《左邻右里》观后感(七):自我区域

《左邻右里》这部动画短片初看有些无聊,无非是四格窗里四个人的生活琐碎,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并无什么区别,在剧情上也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特殊之处。然而,为什么它能获得最佳短片大奖,我想它的细节处理和内在主题映射出的社会问题会告诉我们答案。

每个人家中都有画家画的花瓶,修理工在一个人的时候挂的是自行车,可在有人找他的时候他会换成花瓶,这个细节就体现出相处中的一些微妙的关系:虽然我有我自己的想法,但是我还是接受你的东西,然而我的想法不能被改变。这样的细节有很多,基本都是围绕修理工展开。画家吵到修理工,修理工借给画家扫把,但还是把阻止画家钉钉子;看熊猫与看火箭的争执;洗衣机的乱舞。似乎都影响到了四个人彼此的生活。

这四个人之间明面上没有什么矛盾,相处的也算各安其事,但私下的表现也是互相影响却不愿妥协。值得一提的是,除修理工外,其他三人相处似乎更加和谐,处理问题上也更和谐。而画家,打扑克的人,使用洗衣机的妇人这三者似乎都映射与修理工所代表的工人阶级的不同。这里有一些阶级隐喻的成分在里面。

但是更多的是,表现每个人的不妥协,以自我为中心的处事方法。他们把电视直接扔下楼,完全不顾其他人的感受,是这部短片的主题所在。

白天的床单有鸟冲来,夜晚的床单有熊猫冲来,都有些只看到表面假象,而盲目前进的意味。

影片最后,虽然四人更换了房间,然而还是一样的生活方式,这里有批评与引起反思的现象,关于人的生存方式,自我中心的生活方式,这是这部影片的主题。

  《左邻右里》观后感(八):平淡日子里的刺

短片《左邻右里》一开始便以一段节奏感很强的鼓点拉开帷幕,看似欢快,其实不然,这是一种反讽,四个不同颜色房间中的人,就是这部短片的主角,给观众一种身在围城的感觉。 不同的颜色,暗喻着主角们不同的性格,橙色房间的画家,黄色房间的工人,绿色房间的爷爷,蓝色房间的奶奶。值得一提的是每件房屋墙壁上都悬挂一幅描绘陶罐的画,从画家的日常行为中不难看出,这些画应该来自画家之笔,可能是他馈赠邻居之间的礼物,表面上是表现邻居间的情谊,但其实是几人之间关系的象征。从开始,工人的画实际上是翻转在自行车一面,反映他与其他几人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可能并不相同。到了影片结束之时,所有人的画都掉下,也影射了关系的崩塌。 邻居之间互动最多的其实是住在黄色房间的工人,黄色本来是一种阳光的颜色,但是在工人的行为下,显得格外的刺眼和冲击。影片一开始,工人就将自己电视机的声音调至最大化,整个声音中几乎都是来自于他,表现了他霸道强势的性格。他遇见自己或者他人的问题之时,一言不合就暴力方式的解决。和他庞大身体比较之下,他的心眼就表现的很小了,他在给邻居们开门之前都会在猫眼里观察,表现他内心的防备根深蒂固。而短片中恰巧他的作用不可小觑。 住在橙色房间的画家,无论是送画,还是帮助别人,显得中规中矩,他面对飞来的鸟解决的方法,是以儆效尤,虽然手段有些难以置信,但是却避免再次受伤害。 住在绿色房间的爷爷,一直坐在桌子前,看似很随意很平静,当纸牌屋开始倒塌的时候隐喻几个人之间的平静生活将要崩塌。当他选择将电视机扔下楼砸到车子,也是一种讽刺,当你以为一劳永逸之时,于别人可能是问题的开始。 住在蓝色房间的奶奶,当她出现麻烦的时候,她的求助都能得到回馈,蓝色有一种宁静平和的感觉,但是实际上奶奶洗衣机的振动恰巧是邻居们不能安生的爆发点。除此之外,还有奶奶对待鸟和熊猫的方式和爷爷工人而言,可以说是殊途同归。如果说,暴力解决方式是工人自身的问题,那么这样的方式也同样发生在看似温和的爷爷奶奶身上就不会是巧合。 尽管的影片的最后,他们之间互换房间,这不是结束是另一轮帮助和矛盾的开始,一个拉镜头,他们不过是高楼大厦中的一个缩影,他们代表的是一个普遍的情况。人和人之间貌似互帮互助实则相互制造问题。不同阶级的人有不同的世界观,问题的最后以粗暴的方式一锤定音。

  《左邻右里》观后感(九):contact

Flat Life是由 乔纳斯.格纳特 导演的一部学生作品,历时两年。这部仅十分半左右的动画短片,主要以“四格”的形式,通过对四个不同人物不同生活的描绘,讲述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各种不同方式的联系。

贯穿整部短片的是一串非常有节奏感的鼓点音乐,短片中人物的对话也都以这段鼓点音乐来代替。短片中人物动作简单,拍摄方法以固定镜头为主,人物情节设定也比较简单。

  《左邻右里》观后感(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影片《左邻右里》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三男一女在公寓中相互影响,相互破坏,相互交融的故事。 电影不只是简简单单的交代了邻里之间的点点滴滴,而是说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相当重要的一个思想--联系论。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在影片中无时无刻不体现出这一点。他们虽然处在一个单独的空间之中,但他们的每一个动作都会使这个整体受到影响。他们每个人作为个体,在公寓这个内部之中,每一个人的每一个动作都无时无刻不影响着这个主体,当一号房敲钉子的时候就会影响到楼下的三号房,而三号房的反击又会将一号房的画给震掉,这时一号房又不得不去找三号房去借扫把。在这一系列动作之中这两个人都是不可以分割开来的,不可能可以将一个人单独剥离开来,这个时候他们两个将形成了一个整体。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联系的普遍性,世界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个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影片中不只一次表达这个观点,二号房和三号房争夺电视机也是一样,两个人在收信号时,在不知道的情况之下也相互影响,而当二号房把电视机扔下去时,砸向了汽车,这时他们仨有联系成了一个主体。所谓主体和部分的联系,其实就是指当部分和部分有了联系就形成了一个主体,所以说部分是主体的部分,部分影响着主体,当然主体也在无时无刻不影响着部分,他们所处的这个房间就像是一个联合开关一样,与其说是他们影响了这个房间还不如说是这个房间影响了他们,房间中的种种设计,就早已在不知不觉之中将他们联系在了一起。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是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但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影片其实就是由联系而衍生而发展,联系将他们连在了一起,而他们又将影响了将他们联系在一起的纽带,哪怕就算是他们换了一个房间他们的布局还是没有改变,这个纽带将他们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其实在他们的相互协调之下,这个整体就更像一个主体,一号房的画家给每一个房间都画了一幅一模一样的画--瓶子,他也帮助女人解决了鸟会撞墙的危险,而二号房的男人也因为在大家的帮助之下一次金字塔都没有搭成功,也变相的帮助他消遣,三号房的是一个修理工,他是一个混乱的制造者,也只混乱的终结者,他所有的人提供了麻烦也为所有的人提供了解决麻烦的工具,四号房的女人她是一个被帮助者,所以的人都帮助了她。在这一个整体之中大家相辅相成,使所以的人都联系在一起,使这个整体更加融合。 主体和部分两者不可分割。如果大家都离开了这个主体,那每个人还可能是之前的那个部分吗?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