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黑皮书》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黑皮书》经典观后感10篇

2017-11-17 21:46: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黑皮书》经典观后感10篇

  《黑皮书》是一部由保罗·范霍文执导,卡里斯·范·侯登 / 塞巴斯蒂安·科赫 / 汤姆·霍夫曼主演的一部剧情 / 惊悚 / 战争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黑皮书》观后感(一):我说这部电影是《色·戒》的教科书,相信李安也不会反驳

  《黑皮书》观后感(二):明暗线交织的出彩剧情片

  反映战争背景下小人物的凄惨生活以及战士的残酷斗争状态是电影创作者经常利用的题材。这类题材的影片无一不对小人物如蝼蚁般的生命倾注着同情,或者直接讴歌士兵与敌军坚决作战而展示出来的勇气坚定信念以及战争中生死瞬间转化过程中的无私兄弟情、手足情;或者借助战士因保家卫国而付出的壮烈牺牲来审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反思战争的弊端,反映对和平的渴望与追求。然而,如果我们采取一个视点,即依据创作者对战争以及战争社会态度和创作手法对这类影片进行一番分析,便能于其中划出一道分界,而这也基本上可以反映出实验片和娱乐片的分界。
  从这一视点看,实验片(或称艺术片、探索片)在处理战争对人类影响这一题材时与娱乐片有着较大的不同。一般来说,实验片把战争看得残酷得多,主人公几乎是在绝望的状态下试图对战争做些改变。此外,实验片常把观众“间离”于影片之外,以便他们能更清醒地关照和思考影片所提出或暗示的问题。这类影片突出的例子是《现代启示录》、《猎鹿人》、《全金属外壳》等。
  而娱乐片在这一题材上呈现出与实验片全然不同的叙事策略。就《黑皮书》而言,影片讲述了一个犹太籍女子艾丽斯在纳粹迫害下从逃亡到反抗的过程。因为父母兄弟被纳粹残忍杀害,本来不过是想在乱世中找个避难所的弱女子毅然加入了荷兰地下抵抗组织,并在组织的授意下打入德军内部,成为德军上尉门策的情妇。但组织内部出现叛徒,使得所有行动几乎都一一失败。艾丽斯不仅暴露了身份,还被阴险的纳粹弗兰克构陷,成为组织的“叛徒”。战争结束后,艾丽斯被误解为卖国贼而遭到百般凌辱。前组织头目汉斯的出现,救下了艾丽斯。此时剧情极速反转,令人愤恨的是,被誉为民族英雄的汉斯正是当年的叛徒。艾丽斯凭借超人的勇气和胆识,最终铲除了民族的毒瘤。这是一部融惊险、刺激、悬念于一体的故事片,闯荡美国影坛多年的导演保罗•范霍文深谙好莱坞经典叙事策略,该片主要由以下几个重要元素构成:
  动机。娱乐片最重要的是迅速导入观众的认同,一旦观众对陷入困境的主人公产生了的同情,便会不由自主的投入当规定情境之中。《黑皮书》中女主人公艾丽斯轻易听信当地警察的一面之词,卷入一场谋杀犹太人,夺取钱财的阴谋中。在逃离过程中,遭纳粹德军埋伏,转瞬之间家人、情人全部丧命。娱乐片的高明之处在于并不将造成这一事件的社会因素予以剖析,而是将影片的一切冲突对立顺利地转嫁到个人情感因素上,这样影片对战争的控诉性减弱了,这也是娱乐片重要的特点。在影片中,这种情感表现为艾丽斯对“事件主使”弗兰肯的不可调和的仇恨中。如果不能对战争的反思给出令人满意的结果,就会增加观众的压抑感,因此电影要做的就是在影片情节推进中,逐渐使问题转化,使观众的目的也不知不觉地随之变化。面对身边亲人的死亡,濒临崩溃的艾丽斯深深地记住了弗兰肯的丑陋嘴脸(影片用高光突出,使这一形象得到加强)。影片这一叙事段,为后来艾丽斯的复仇行动提供了一个充分合理的叙事动机。
  悬念。希区柯克曾归纳出两类悬念:第一类是主人公蒙在鼓里,观众也蒙在鼓里,最后揭晓悬念,形成某种惊奇效果;第二类是主人公蒙在鼓里,观众事先掌握一部分机密,如此设置悬念,能够极大地调动观众的参与感,当危机来临时,可形成强烈的煽情效果。《黑皮书》一反常规,综合运用这两类悬念,在与弗兰肯的周旋中,影片给予观众足够多的机密,让观众为艾丽斯即将到来的成功而充满期待心情的同时,却使观众为艾丽斯一次次陷入生死边缘的危险情境而紧紧揪心。因此,观众心理会产生一个大疑问:究竟弗兰肯是如何知道艾丽斯的计划的呢?《黑皮书》悬念设置的高明之处在于设立两条叙事线。其一是明线,即艾丽斯与弗兰肯之间的较量。在这一叙事线上,影片给予观众足够机密,如混入保安局做纳粹情妇的艾丽斯向门策透露弗兰肯谋杀犹太人并大量谋取钱财,并且影片也通过“监听器”间接展示了弗兰肯将钱财放置在保险柜中,但当搜查时,钱财却不翼而飞可想而知,影片还存在另一条叙事线,暗中破坏这种正义与邪恶的平衡,这也是影片情节设计较成功的地方,及汉斯(地下抵抗组织头目、艾丽斯合作伙伴)与弗兰肯之间的黑暗交易。影片在揭露真相前,未给两人之间的关系任何描写。但为了避免这条暗线突然浮现给观众造成“硬伤”,影片利用隐喻的方式提供观众对这种关系旁敲侧击的可能性,即从汉斯的语言和行动中可察觉出异端。例如,在暗杀当地警察(保安局线人、汉斯同伙)后,汉斯帮受伤的组织成员挖出手臂上的子弹,影片以一个特写镜头展现这一过程——钳子直接进入肉体,并扭转几下,鲜血涌出。这里暗示出汉斯在发泄对破坏自己谋财的人的愤怒。紧接着下一个镜头是汉斯装扮成纳粹的样子,表面是对纳粹的讽刺,实则利用身份的还原,宣泄心中的不快,镜头以大特写展现其凶神恶煞的样子。“该死的荷兰人,杀了我们最好的战士,那个机智勇敢的战士,暗中送了我几百万,但现在牺牲了,被恐怖分子干掉了。”汉斯的这段独白是导演有意安排,暗示观众,汉斯与纳粹之间存在关联,即与纳粹勾结,出卖同胞的无耻行径。这两条叙事线相互交织,一明一暗,引导观众一步一步发现其中的秘密
  为社会广大群众所信奉的道德观念,知恩必报、互相救助、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娱乐片处理高潮的标准模式。战争结束后,德军撤离荷兰,本应是艾丽斯过上幸福日子的时候,但她却陷入危险当中(战前由于弗兰肯和汉斯的合谋,使艾丽斯背上背叛组织、背叛国家的不义之名)——荷兰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荷奸”运动。艾丽斯被抓,施以泼粪之辱。被誉为民族英雄的汉斯突然搭救,使观众对艾丽斯的获救感到欣慰。但出人意料的是汉斯的丑恶嘴脸随即对准了艾丽斯,通过一剂胰岛素,欲置艾丽斯于死地。以情节叙事为主的影片的特点在于影片中的残暴行为看起来是难以制止的,但它必须被制止,因为这种残暴行为不中止,事件就会永久处于破坏状态。通常这种状态看起来不可能中止的时候,影片就会轻而易举地消灭造成这种状态的人。艾丽斯利用巧克力巧幸逃离汉斯的谋杀。汉斯阴谋败露后,混入棺材,以求逃脱,艾丽斯等人及时赶到,将汉斯钉死在棺材中。至此,正义得到伸张,坏人得到应有的惩罚。《黑皮书》采用的是倒叙的方式,回到现实生活中的艾丽斯,来到犹太人的国界以色列,并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导演采用的就是完美结局的娱乐片标准模式。值得注意的是,导演又不甘愿如此平庸收尾,于是做为结尾的镜头缓缓升起,警报声响,以色列军队聚集,准备迎接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军队的入侵。战争依旧继续,灾难仍旧上演,但是,纵观整部影片,这种结局也只是一种没有任何情感依据的空泛的道德说教,这种“创新”的结局似乎不足以引发观众深刻的思考余地,娱乐性仍占据影片的主导地位。

  《黑皮书》观后感(三):一点碎片

卡里斯·范·侯登的雷切尔,无论黑发还是金发,都透露着女性人性感优雅又随性的魅力,这部电影是和我老公一起看的,看的时候我都和他说,这样的女人可能真是无法让人拒绝,美丽大方,聪明又有胆识,他也承认确实如此。即便她这样的样貌给了我,我想我也无法成为她,怯懦害羞的性格注定无法成为焦点,而她处处大放异彩。幸好这样的女人不是没有爱情的,蒙茨是配得上她的男人,她也配得上他,优雅深沉的爱着她,我以为故事会是个完美的进程,却在每十几分钟给人一个大反转,除了那个油头肥面的富兰肯,谁是真正的反派?以前看电影我特别喜欢猜测,那种刚开始便能猜到结局的感觉让人很有成就感,似乎一切尽在我之手,我就是导演一般,然而对于《黑皮书》,我全程尽常常忘了去猜测,真是应了那个老律师的话“这个时候,不能再相信任何人”。
整部电影死亡的镜头太多,那些枪杀的场面残酷到能深深让你感受到子弹穿进身体的力度和温度,汉斯这个男人,也许导演从一开始便给了我们提示,从他拿起枪毫不犹豫准确无误地枪杀了德国兵开始,我们便该猜到这个男人已经没有了血性,许是战争带给了他叛变,许是名利侵蚀了他的灵魂,最后死于自己曾经“搭档”——棺材之中,也是神来之笔,开始是他用棺材解救了雷切尔,最后是雷切尔亲手拧紧棺材送走了他。雷切尔的第一次给了他而不是蒙茨,这个男人一次次给了雷切尔生的希望而事实上却是毁了雷切尔的一切,让人心疼的雷切尔,最终成为两个孩子妈妈温暖恬静的笑容中我看到了对人生沉浮的淡然。
女主经历这些后身上透露的不再是迷人的性感而是沉稳的淡雅,而时间在女二身上却没有痕迹,多年以后,她还是那个她,爱笑爱闹不缺男人,其实做这样的女人也挺好,只是不知道那个笑容下到底是否真实

  《黑皮书》观后感(四):随随便便开始,认认真真结束

一.影片背景
这是一部基于真实事件而创作的关于二战背景的影片,大部分角色改编自真人。查了下资料,据说导演花了二十年的时间终于写成了剧本,然后最终在荷兰拍成。《黑皮书》的地点背景是荷兰,时间背景是二战即将结束时期,影片采用倒叙手法,人物背景是德军和抵抗组织,故事背景是营救、掠夺与欺骗。豆瓣上有些人说是外国版的《色戒》,我却觉得它们是不同的存在。
二.黑皮书
可以说到了影片快结尾才出现了黑皮书,书中揭露了影片中最主要的叛徒内奸汉斯医生。他的贪婪使他背叛了祖国人民,并且结束了身边一个个昔日战友的生命。这么一个人竟然会在战争结束的时候被不明真相的群众拥戴欢呼,这也是影片中最大的讽刺了。在战争中很多时候善与恶并不是那么鲜明的,比如说到最后都想让事实说话的律师,比如说一心想报复的女主角艾丽丝一开始善恶分明到最后发现自己也分不清是黑是白,比如说答应不会报复被说为坚持“失败主义”的纳粹军官蒙茨。这或许才是真实的战争,有善有恶,但都不会是绝对的。
三.男人的战争,女人的牺牲
故事是以影片女主角艾丽丝展开的。一个女孩亲眼目睹全家被杀害,从而一夜间从单纯变得复杂。“很奇怪,他们死了,我却哭不出。”然后她开始隐忍的做着一切事,从进德军阵营之前就开始了。她把阴毛染为金色,为了看起来更像白种女人,吃着巧克力,为德军军营里的纳粹们唱歌,满足蒙茨的需求,打印供词,装饰大厅,沉着冷静的装着窃听器。即使她看到杀害她全家的胖子法根愤怒恶心的想呕吐,但几个小时后她又恢复了淡定,表情恢复到冷静。她表面上是俏皮的,背面又反映出她的无所谓和冷漠,她的内心是十分强大的。
人在战争中命运卑微与无常的。对交战方来说战争有胜负,对人来说战争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失败者。艾丽丝在和蒙茨逃亡的小船上听到了战争结束的消息,这本是令人欢欣鼓舞的,但艾丽丝脱口而出“我从没想过,有一天我会害怕解放”。这时胜负对错随着这句话似乎都变得模糊了起来,不禁使人想重新审视这个世界。战争使人变得疯狂变得丑陋,女人大多沦为战争的牺牲品。在这不禁羡慕下影片中一个小角色朗妮,她作为一个单纯的军妓形式存在着,没有心机没有报复,满足着纳粹但最终在战争结束还是找到了自己的幸福,她又是不一样的牺牲形式。
四.战争中的人性
    战争能够显现出个人真正的本性,使人坚强脆弱甚至扭曲。弱小者被激起勇气和智慧,正义者成为贪婪的掠夺者,侵略者却表现出光辉的人性,无知的民众永远都为表面所蒙蔽。原来正义方也是有三教九流之分,荷兰人比犹太人高人一等;原来战败的德国还能继续执行之前下令的处决自己将军的决定,盟军将其定义为内部管理;原来胜利的正义者们也是用尽极其羞辱的方式对待犯人。我希望战争永远是我们教科书上的名词,不管是正义方或非正义方,受到伤害的永远是单个的个人。个人的力量实在太卑微了,在历史的记载中永远没有那些血肉模糊的尸体,没有欺骗和背叛。
五.简简单单开始,认认真真结束
    一开始艾丽丝与全家受别人帮助搭乘轮船想逃出德军控制,结果船被德军突击,除艾丽丝自己外,其他人全部被杀,所以她决心复仇。加入地下抵抗组织,为了复仇,成功用美色接近了纳粹军官蒙茨。这些都是观众所能猜到的剧情。然而本片我认为最精彩的就是剧情环环相扣,一个又一个的高潮迭起,就像玩侦探游戏,一个BOSS死了后却发现还有一个大BOSS在,情节安排得十分紧凑但又不会显得凌乱,后1/3才是看点所在。最后艾丽丝把害自己被冤枉的仇人汉斯封死在了棺材里,一如当年自己的逃生方法。最后她和当年其中一个战友坐在河边,“好长的时间啊”,艾丽丝说。此时她已经经历了太多,心力疲惫,该报复的都报复了,然而该回来的却回不来了。她也只能看着面前河水的流动,思绪飘着。最后她在故乡荷兰结婚生子,也是个不错的结局。
    战争就是人性的疯狂,不论是胜利还是失败,最终都是疯狂的一种极致张扬,这一点是被无数实践无数理论无数作品反复论证过的。《黑皮书》展现的便是这种疯狂对于普通人心智的摧毁和不可修复的伤害,无论是坚强勇敢的艾丽斯还是可耻的叛徒内奸汉斯医生,甚至那个看起来还有点理智和人性的纳粹军官蒙茨,无不是这场战争的受害者、牺牲品。哪怕在胜利和光明到来的时候,铭刻在普通人心中的伤痛依然不会消退,反而历久弥新。

  《黑皮书》观后感(五):恰好路过却真诚推荐,剧情控不可错过

影片太长,分两天看完的,结束以后又倒回开幕的那个片断,果然在小镇相遇的是一起在德国军营里工作的女孩
   故事一波三折,女主的人生就愈发坎坷,几次身临绝境却又奇迹般的绝处逢生,于是看剧的人随着故事的推进很容易的错把好人当成了叛徒,直至最后的作茧自缚
   影片中裸露的镜头很多,却能融入到剧情里,没有任何不适或情色的感觉,也没有过度渲染德国纳粹的血腥残暴,反倒是女主与德国军官假戏真做的恋情让人唏嘘,对了女主在得知恋人被枪杀后情绪失控全身抽搐那段真是演技炸裂,看哭了

  《黑皮书》观后感(六):人性的灰色地带

延续了范霍文人文关怀和惊悚悬疑气氛并重的电影风格,区别于战争题材的控诉反思,没有以往同类题材电影的沉闷压抑和无法摆脱的思想包袱,从特定人群着手,揭开一个被忽视的历史真相,情色、动作有其采用的必然性,而且效果颇佳,娱乐观赏性也很强,毫不庸俗肤浅。保罗·范霍文和杰拉德·舒伊特曼在剧情编织上设定的唯一原则就是尽可能地好看而不流俗,那种紧密围绕“反思战争”、“荷兰情结”、“抵抗运动”等的惯常打法被全然搁置一边,整个故事集中笔墨浓重书写一个极具戏剧张力的动作性很强的情节剧,如此反而相当好看。 这部电影的大致剧情是:在二战快要结束的时期,在荷兰战场上幸存下来的德国犹太女孩蕾切尔·斯坦恩,加入了荷兰地下抵抗组织想找出那个背叛的人,她所有家庭成员在解放南部的斗争中由于此人的出卖而全部被害。刚刚从战场中逃脱出来的她为了藏身,当了一名出色的歌手。但,当这位漂亮的犹太女歌手藏身的地方被炸后,她无路可走,便随另一群犹太难民去逃亡。但是,他们的船在中途被德国的巡逻人员发现,难民们都被杀害了,只有蕾切尔活下来。她进入到德国队伍当中,化名爱丽丝,以便和德国人相处。一位德国军官对爱丽丝很好,还为她安排了个工作。荷兰抵抗组织要营救自己被俘的人,让爱丽丝帮助,但是,这个计划被叛徒得知了。德军方面与荷兰抵抗组织都把她视为敌人,她又一次陷入绝境。一直爱护她的那位德国军官与她一起逃离并躲了起来,等待着战争结束。而结束了战争,却并没有给爱丽丝带来自由,因为每一个幸存者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有罪的,而她,必须找出那个叛徒…… 杰拉德·舒伊特曼的剧本让电影有了史诗的美誉,但这却是一部女人的战争史诗。除了老套的“男人的战争,女人的牺牲”之外,后半段的转折更加出人意表。看似正义的战争,实际上表达的是人性的善恶。保罗·范霍文在此触及到人性的灰色区域:敌我双方和解甚至交融的可能性,电影里没有简单的英雄或恶棍,没有简单地将对阵双方一分为二。在一次采访中保罗·范霍文曾说,片子的剧本他和编剧一起研究了很多年。在荷兰的历史上,那个年代的很多事都被刻意回避了,没有人谈也没有这样的意识,很多人都有一个盲区,他们的经验都来自一些正统的电影情节,是非黑白似乎阵营分得很清楚,但是实际并非如此。而在现今的政治气候下,任何美国工作室能不会允许范霍文去拍摄如此一部在道德上不合情理而又模糊的片子。范霍文说:“我完全同意,美国政府里都是信奉正统基督教和新保守主义的人。布什的教条就是:敌人都是魔鬼恶棍,而这些魔鬼和恶棍都没有任何人性,这一观念在过去的六年里极为盛行。在《黑皮书》里,认为敌人也有人性的观点是被接受的,而对敌人的同情和怜悯并非无论如何都要避免的事。我不相信关于人性的黑白分明的观点--我认为所有的人都是好坏的混合物。将你的敌人称为邪恶的即意味着你用不着再考虑他们。” 最该先说的当然是女一号瑞秋。她是一个犹太人,影片中的一开始她就在躲避德国人的追捕,靠背圣经获生的食物,当她被一个自称是地下组织的人发现时,这个人承诺可以帮她出境,这是她第一次看到希望。接着,她在登船时遇见了家人,当时感觉好高兴,可是这种高兴是极为短暂的,因为,就在这条船上,她目睹了亲人被德军射死而自己在水里声都不能出。后来,她被运到了真正的地下组织那里参与了间谍工作。 我至今都记得葛本问她是否愿意时,她说:“我还有什么可以失去呢?”当时我眼泪就下来了,我佩服她的坚强,因为,平心而论,换做是我,我极有可能选择自杀。 她因为在火车上的机遇而有了接近德国军官蒙次的机会,她一开始目的很明确。当她得知蒙次的妻儿也因战争而死时,两颗孤独的心有共鸣了,他们的关系也不仅限于床上云雨之后套密。与《色戒》相比,我觉得瑞秋的塑造更为成功些。毕竟,瑞秋接近蒙次是因为背负了家仇,后来与他深爱是因为他们都因战争而失去家庭,相互安慰,加上蒙次本身也是一个人品不错的人,所以,瑞秋的各种表现更让我接受。而色戒呢,一个女大学生打着爱国的旗号为套情报而与汉奸上床,都大学生了?这种决策让人不能接受女主的白痴。另外,上了无数次床之后,所谓麦太太竟然在关键时刻放走了汉奸,最后害的自己的盟友都死掉。或许人真的可以由性生爱,但是如此把握不住自己的人,可以理解她,但从内心很难生出对她的喜爱。瑞秋相比于麦太太,多了许多机智和可爱。她与律师们策划劫狱时,我们可以看到她对生命的悲悯。劫狱失败,她与蒙次逃亡,自己被当成了背叛组织的人,这期间,他们在空隙中得以享受一点点相濡以沫的温暖。她以为律师出卖了他们,刚找到律师夫妇就被枪杀,蒙次也被捕。 终于,到了最痛苦的时候,战争结束,多数人的好日子来了,可是对她却比地狱还黑暗。她被扒光了衣服,被粪水冲。那一幕,人性中的丑恶简直展现得淋漓尽致,都说纳粹坏,可是那些耀武扬威打着惩罚卖国贼的人与纳粹相比简直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一直惊叹,一个女孩,在那种情境下,该有怎样强大的心脏才能挺过来?她被医生带走,我舒了一口气。万万没有想到,医生是一个伪君子,人面兽心,竟然给她注射过量胰岛素,企图杀死她。看到这里, 我整个人都不好了。用瑞秋的台词说,就是:“到底什么时候才是个结束?”即便将要死去,瑞秋的机智再次拯救了她,她吃了巧克力,恢复了血糖,逃走了。 黑皮书,就是那个黑色的日记本。瑞秋发现了惊天秘密,原来医生才是背后的终极大BOSS。当真相袒露时,医生逃走,被瑞秋和葛本截获。他试图用金钱收买瑞秋换自己一命,瑞秋一个字也不说,任由他再那边企求和谩骂,她做的,就是拼命把棺材锁上。最终,她用不属于自己的钱财建立了|“犹太遇难者基金”,找了 一个老公,当了一名贫困区老师,生了几个孩子。我真的很佩服她经历了那么多常人无法忍受的悲痛依然对生命不加放弃,对他人怀有悲悯知心。这是一名令人尊敬的女英雄。

  《黑皮书》观后感(七):人性的复杂与单纯、高尚与丑陋,请用你的心去感受

发自内心的喜欢这个故事,虽然是以身心为代价去复仇,但她的灵魂是那样的高尚纯洁,犹太民族的纯良特质,勇敢聪明善良,简单清澈的个性,艾丽丝很美,即使是在那样的年代,自然的出众是藏不住的,她的性感不是迂腐的低践,不需要过多的装饰,很喜欢她们的着装很舒适却又不失典雅,透着她们绅士般的灵魂。痛恨战争,痛恨战争中的背叛,以及对犹太人的残害,给无数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伤害与伤痛。瑞秋看着自己的亲人一个个被扫射而死,大悲而无泪的样子让人心碎,只有无尽的心绞痛!再亲眼目堵那些恶魔般的纳粹党将他们家人的财物一一搜罗而去,借战争发难财者,真是让人怒气填胸。
那一句“我还有什么可失去的呢”饱含了她多深的无奈,别无选择,包括她的宝贵生命,在战争面前都不属于自己。战争的场面没有过多的渲染,但处处却都透着战争的残酷与德国侵略者人性的泯灭!他们折磨人的方式也是那样的刺骨,让人不寒而栗,愤怒!看到自己的伙伴在饱受折磨,内心是怎样的绝望与颤栗呢,语言无法形容,只能落荒而逃。蒙茨其实是个好人,他也很痛恨战争,自己亲爱的妻子与孩子都死于那场预料之外的轰炸!最可恶的就是那个恶魔富兰肯,对于这种人的罪恶实在是无以言表,死亡对这种人来说太便宜。后半分的营救,紧张到不敢呼吸,感觉到心脏就那样的提着,预感到那是个圈套,结果真是那样,哭死,可怜死了那么多人,深深的绝望着!当艾丽丝被误解时,长叹一声,天哪,活着太难了!即使受了那么多的侮辱她都没有屈从与流泪,但听到蒙茨被枪决的消息时,压在她身上的最后一线希望破灭,终于哭了出来,这个坚强的姑娘是多么的让人心疼,亲人与爱的人一个个相继离去,让她陷入无限的悲痛之中。这一段的哭戏相当精彩,让人感同深受,颤栗的嘴唇与四肢,多么的无助多么痛的打击,命运好不公平,到底何时才是个头,她终于承受不住了,泪奔!!一环还没结束,又一次打击出现,竟然又遇上了这种人面兽心的医生,被注射胰岛素,我真的不甘心她就这样默默无闻的死掉,阿卡曼斯医生才是虎狼之人,知人知面不知心,竟然还被人们歌颂为英雄,这是怎样的世道啊。这是怎样的讽刺!无论多大的风波,最后都回归了平静,涟漪都渐渐消散,从回忆中醒过神来的艾丽丝,值得我们思考,这是怎样的一生,充满坎坷与苦难的一生,不平凡的人生,一辈子都回忆不尽,希望她的后半生可以安安静静的渡过,让爱温暖她那颗支离破碎的心,与爱她的人,安享生活。。。这是迄今为止看到的最精彩的战争故事,深爱

  《黑皮书》观后感(八):一切都没有过去

    有句话说“一切都会过去”,但战争留下的一切都没有过去,都不会过去。有一些被人们记住,留在了回忆里, 还有一些被人类遗忘,留在了时光中。
    我觉得这部电影最精彩的部分是它的结尾:瑞秋坐在平静的湖边回忆着过去,她可爱的孩子跑到她身边,她和她的丈夫牵着孩子走回家,他们的背影看起来平静而幸福,一切似乎都过去了,瑞秋在她的家乡开始了新的生活,但最后一幕揭露了残酷的现实,他们回到了凯法斯坦恩--他们居住的地方,车子匆匆驶入,在炸弹的爆炸声和远处的轰隆声中,空地上的人们急急奔向安全的地方,全副武装的士兵也做好准备迎接战斗……
    这是他们新的生活,过去成为了回忆,苦难却没有结束。
    我想起另一部电影《美丽人生》的结尾:战争结束了,小男孩找到了妈妈,两人喜悦兴奋地拥抱在一起。影片到这里结束了,我不禁想,日后,小男孩长大,问起爸爸时,妈妈该如何回答他。我相信小男孩会健康快乐地长大,但若没有那场战争,他的人生一定会更美好。
    瑞秋,一个犹太女歌手,在战争来临时,居住在他人屋檐下,被迫在饭前念祷词,后来她终于有了一次可以和家人一同逃往外国的机会,却不料是入了他人圈套,父母和弟弟的被杀害,她被解救后被组织要求潜入德军当间谍,又遭奸细所害,被抵抗小组误认为是叛徒。她和蒙茨不得不在逃避躲藏中求生。他们想找到陷害瑞秋的人,蒙茨在此过程中遭杀害。至此,瑞秋被逼上了绝境,她第一次痛哭。蒙茨的离去使得世上再无她爱的和爱她的人了。这一刻的悲痛是深切的,但在危机关头她要想方设法地去保住性命,没有时间和心思去回顾自己的苦难,去感到悲痛,但战争所带来的伤痛却留了下来,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被触碰。无论过去了多久,这样的痛感都是清刻的。
    战争过去了,苦难和悲伤留在了受难者的记忆里,伴随受难者一生,也留在了时光里,逐渐沉淀。穿过历史漫长的光阴,我们仍能感受到它的存在,触目惊心。
    更骇人的是,战争还没有结束,一切都没有过去,都不会过去。
    他们水深火热,我们束手无策。

  《黑皮书》观后感(九):为卡里斯看的

太好看我要给满分!剧情饱满,情节紧凑,节奏特别快,几本一环套一环不给人片刻喘息感伤抒情的机会!蒙茨的情感转变有些突兀,就算他是纳粹里的温和派这也还是有些转变太快了。BOSS猜中了前面两个没猜到最终的,因为我本以为不会用最终BOSS其实是自己人这种俗套手法,结果还真是。。。卡里斯演技绝了,而且卡里斯在这片里牺牲好大,多次全裸还三点全露,还被大便浇了一身(应该不是真的大便,黄泥什么做的吧,不过仿得很真也够恶心了)近几年看过的最好的反纳粹间谍片,不过这里的抵抗组织神蠢三番两次被骗中陷阱,有点黑反纳粹组织智商的嫌疑啊。。。反正看完对反纳粹组织一点同情不起来只觉得智商感人。另外卡里斯太性感了,唱歌穿的那条大红罗裙头戴红花和刚去纳粹保安部那时候那套里面丝绸吊带裙外面黑色纱质外搭真的超美超性感

  《黑皮书》观后感(十):女主演技精湛

惭愧哟。
我拖延症,这部这么好的电影,我居然花了几个月才看完。
第一次看了四十几分钟,真心觉得不错,但是睡眠时间到了,所以关了机。
然后,中间无事忙,渐渐的,有点把这部电影抛在脑后了。
今天百无聊奈,想起这部电影,这次终于看完了。
不敢细评,因为中间隔了几个月,有些情节都模糊了,忘记了。
总体感觉就是女主演技真好,很少有人比我还麻木愚钝,但她功力深厚,一颦一笑一喜一悲都能感染我。
其实这部戏和《色戒》有点象。
但这部戏的理由充分得多,一切都显得那么合理。
就比如,《黑》女主参加革命是为了给家人复仇。
再比如,她染阴毛是因为她染了金发(下体的毛不能刮光,即使刮了毛根还是黑色的)
也就是说,她的每一场戏每一个举动都是合理而必要的,不像《色戒》那么刻意,有点难以自圆其说。说起《色戒》,我要说我最讨厌里面王力宏演的那个角色,好好的女大学生被他拉下水去为革命牺牲,他怎么自己不去死?而《黑》里面拉女主下水的那个医生,他真的就是想让她牺牲,所以即使他卑劣,但他比王力宏演的那个角色站得住脚。
总之,这真是一部佳片,拿它和《色戒》比有点委屈它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