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呼啸山庄》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呼啸山庄》经典影评10篇

2017-11-21 21:5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呼啸山庄》经典影评10篇

  《呼啸山庄》是一部由安德里亚·阿诺德执导,卡雅·斯考达里奥 / 妮可拉·伯利 / Steve Evets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呼啸山庄》影评(一):如何看电影

邦妮:气味特别对。镜头晃动,动机是什么?是少年第一次坐在马匹上,坐在少女的身后,胯下马的温暖,少女头发的气味,都晃动给了我们。你能闻见马的膻味,荒草的苦味,情欲和泥土的腥味。少女抓下少年一撮头发,在临死前,头发随风而去。天空中掉落羽毛,荒芜苍凉大地。
对比文学名著的改编,最新这一版的《安娜卡列尼娜》和《呼啸山庄》恰成对比。前者繁华奢靡,后者粗粝暴烈。前者紧抓戏剧核心,后者全是生活细节。前者就像一出舞台,散场时人散去,后者是一个生活,一群性命,他们进入你的生命中。前者技术新奇,却充满陈旧审美,后者从骨子里独立前卫,矫矫不群。
我的第一次观影感受:黑暗、荒芜、阴冷、疯狂、辽阔、压抑、爆发,都是片段,短暂,消失的太快,观众来不及被唤起,我个人不喜欢

  《呼啸山庄》影评(二):让人心疼的希斯克利夫

   从希斯克里夫的身上,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敏感,偏执,对某件事或某个人有着不可理解执着。他的身份注定了他的内心始终是卑微的,野蛮的凯西是她从小到大唯一的玩伴。当她突然变得文明了,他觉得她抛下了他。她离自己的世界越来越远,于是他抗拒却又不可抗拒得爱着凯西。 希斯克利夫是骄傲的,他不可能接受凯西的建议用埃德加的钱去过上好日子,他要她自己的尊严,于是他走了,带着对凯西的爱和离开这里的决心离开了呼啸山庄。当他衣锦还乡时,他再度回来即使尝试着和埃德加的妹妹在一起,他还是忘不了凯西。当伊莎贝拉说,我终于知道被你恨比被你爱要幸福的多时,我想我是真的心疼了。心疼他的小小的卑微的骄傲,心疼他得不到却又放不下的爱情,心疼他被辛德利欺负的时候。 他的爱是完全的,同样的,他的恨也是完全的。因为容不得一点背叛,他选择复仇。无奈这条路上充满了各种荆棘,扎的他浑身是血。他是开心的吗,我想不是。只有最后他和凯西永久留在呼啸山庄的时候,他才是幸福的吧。也许只有死亡可以成就永恒

  《呼啸山庄》影评(三):《咆哮山莊》(2011 - Andrea Arnold)


《咆哮山莊》(2011 - Andrea Arnold)把文學名著改編的非常簡約,大量手持攝影近拍搭配美麗的大自然遠景,把人的情愛慾望和自然天候與動物般的殘酷生存化為一體,影像上非常動人,電影前半捕捉主人公的氣息也極為成功。可惜此等逼人的氣氛有點拖得太長太散,情節沒有很好地凝聚起來。
沒看過原著,查了一下電影大概只改編了約1/2的情節,大幅簡化了原本複雜的劇情和角色,還把男主角改成了黑人,山莊變成了充滿泥濘的小農莊。這一切大概是為了純化整個故事的核心精神,愛情和慾望在種族階級下的壓抑與萌發,到最後無法完成的愛情帶來了瘋狂執念與死亡。
電影前半是男女主角年少時相遇相戀的故事,震懾人心的自然景色和青春肉體的親匿一再地神化了兩人之間的感情,而不斷的雨季和泥濘的大地和一而再再而三的死亡都讓這土地染上了詛咒的氣息。自此土地與人心再也無法分離。電影後半段成年的男女主角再次相遇,電影不斷地插入一閃而逝兩人年少時的鏡頭,不但加強了兩人強烈的情感,也讓這故事與宿命顯得更為封閉與無望。直到結尾故事才開始有了開放的意味,雖然原著中復仇的宿命還是一直繼續下去。
相較於一般對古典文學名著改編電影的印象,導演在這部片中用現代藝術電影的手法帶來了完全不同的風格,除了手持近拍和遠景的交錯,戲劇性的光影和空氣中飄浮的毛絮等等細節,這種在影像上的雕琢完全打到了我對攝影的口味,頗有一點俄國電影的味道,是這位導演作品影像最強大的一部。有趣的是這部片的畫面比例和導演前作一樣是古典的4:3。

  《呼啸山庄》影评(四):导演太自我,就注定毁誉参半

黑人希斯克利夫,有点不合时宜,想想那个年代,人种论横行,似乎没有理由可以使希斯克利夫有"衣锦还乡"的机会,我更不敢肯定选择黑人角色对电影有什么突破,或许哗众取宠的成分在里面,为与众不同而与众不同吧。还有,成人后的角色情绪在哪里?少年的男女主角演的都比成年要好,为什么,有戏在给人物关系做注解,但是还是不够显露角色性格,原著对凯瑟的男孩子性格有着那么多的描述,影片似乎没有太多的展现,虽然名著改编都有容量不足的尴尬,但是导演不能只为表达自己情感而忘了交代背景和细节,结尾太过匆忙,原著对于希斯克利夫回到呼啸山庄后的复仇才是主要的部分,不管悲伤还是复仇,没有情节铺垫就这么简单带过,似乎只有看过原著的人才知道,哦,导演的意思我大概懂了,但是导演似乎忘了面对的是所有观众,男主角回来看不到动机,场景各种对情感的暗示,导演想表达的自己的情感太多,似乎只是给那些看过原著或者前几版的观众拍的,我只能说你的颠覆有个人色彩,导演已经把观众撇到一边进入自己的世界了,保守派的我难以接受如此的改编。硬件上,镜头各种晃,可能也是我不能忍受的一方面。呼啸山庄外景对约克郡荒原的还原还是让人感觉很喜欢的。冲着导演对原著的热爱,给三星。

  《呼啸山庄》影评(五):只有风的呼啸

非常哥特风的影片

色彩阴沉,茫茫草原,浓密的云

只有风的呼啸

一对充满哀怨的“情侣

姑且这么叫他们

在偶然的一次经历

彼此错过

虽互生念想

却始终不敢迈出那一步

犹豫

踌躇

把念想藏在最深处伤痕累累

冷风呼啸

只有空空的回忆

没有了复仇

几分相似的情节

几分跳出传统的改编

几分现代风格的融入

但或许记住的

也许只有风的呼啸

  《呼啸山庄》影评(六):时髦的翻拍

世界变了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人类思维的深度被削薄,摊平,延展成为一个广延的面。细节赢了,主观赢了。
作为青少年时期深刻被此片的旧版影响了的人,发现在新版本中着重表现出来的更多是视觉饕餮的景象。
故事退而其次,成为了视觉影像画面的支撑。
颤动的光影,扇翅的蛾,各种冷暖的细节穿插在故事中,说实话,这些是这部片子特别的地方,美之所在的地方。角色都退而求其次,被一种激流一样的内在情感推动着,表达出来的却是一种苦求而不得的压抑。
看完这部片,感觉就像做了一个梦,主角整个家族都追求寻找一种百年开花结果生长在悬崖峭壁上的话,然而到了可以采摘的那一代唯一幸存的孩子却是个瘸子无法攀山。他每天去山头望那一朵视网膜里面看不到的花,知道它在,知道他不摘。
旧版里面主角是人,希斯克利夫,他的爱那么深,又那么狠。 他把化为白骨的凯特琳挖出来,抱着,先是控诉鞭笞,后面确实无法自拔的拥白骨入怀痛哭。 他对于别人的报复也是非常精彩,痛彻。
凯特琳与希斯克利夫见面时,那种潮红,内热的煎熬表达得非常到位,情感引起的生理奔溃。
这不是一部单纯的虐片,它讲述的是一个人他爱自己,又恨自己,两方无法讲合,只好痛着,只好恨着,无力改变
这是每一个写好情书,却又随心撕碎在风中的青少年,这是大部分进了社会灰头土脸年轻人,这是每一个下了班借加班不想回家的中年人,
这是你我,但,这其中的起伏,曲转,才真正是人生美味之所在,哪怕甘甜很少。
片尾曲太好听,却找不到正经的版本。 the enemy -by the mumford and sons

  《呼啸山庄》影评(七):心疼到窒息

印象最深的是西斯克里夫对凯西说的那句;因为你,我才坚持下来的!
他坚持活下来,或许就只为见她一面,更好的活着,为了能给她正常生活。
以前看过书,匆匆而过只觉是一部纠结的爱情故事
电影从开始到结束几乎都是以阴冷,潮湿,孤寂为背景,或许注定就不是好的开始,也没有好的结局,凯西是美丽天使,不管是因为同情或是没有玩伴才走进的西斯克里夫,但是她善良,一直用爱在保护着一个受尽所有人嫌弃的小黑人,估计电影最让人印象深刻就是两个人手牵手无忧无虑的苍茫的草丛中迎着风奔跑,最近结局也是以这个场景结束、美的有点凄凉。
西斯克里夫因为凯西的一句话而离开,也可以说是为了能和凯西在一起而离开,饱受几年不为人知的辛酸,怎么问都不肯说,估计其中的苦只有自己心里清楚,而当凯西问起的时候,他只说了句;我只要现在。
往往最爱你的那个人是对你说话最少的那一个,就像《傲慢与偏见》里面让人心疼的达西,不会开口,不知道怎么开口,但却是深深的爱在了心里,一个男人从不说出口的爱是需要多大的勇气
另外想提一下,始终没看懂关于多波特是因为害怕失去凯西还是因为缺乏勇气,我想我是宁愿相信是因为太爱太了解太害怕失去所以一在忍让,这样的爱是太无能还是太小心???

  《呼啸山庄》影评(八):女导演不是放弃叙事的挡箭牌

我总怀疑是否读过《呼啸山庄》的女生,都相当于被植入了“剩女”的基因,但从不怀疑《呼啸山庄》是部伟大的爱情小说。艾米利勃朗特对人世深邃的感知力,显然是独树一帜的。
        “I'm Heathcliff!”当凯瑟琳恩肖在暴风雨夜说出这句话,当时十几岁的我对着书页想,我这辈子不需要写爱情小说了。不管这位在言情史上被爱慕得令人费解的残暴扭曲的男士是被译为希克厉、希刺克厉夫,还是希斯克利夫,不管是由魅力偶像派劳伦斯奥利佛还是印度菩萨头黑鬼来饰演,都没有稀释过这种在英国北部阴湿而凛冽的荒原上,只有生死的力量可与之抗衡的爱情带给我的震撼
        我也不怀疑新版的《呼啸山庄》电影拍摄,是来自一个女性的视角。对脸庞、毛发、植被、流窜的小动物以及荒原上的雾气能作到如此细致、完整、不厌其烦且深深陶醉的观察和表达的,多半该是心思能在针眼里信步徜徉的女性。阿德里安阿诺德对《呼啸山庄》的翻拍,在直到Heathcliff出走,我都深信这是一部极为用情、秉承原著神髓,能够超越好莱坞叙事偶像剧的杰作,然而后半部的拙劣,令我对前半部建立起来的好感,消失殆尽。
        女性对情感体察力的细腻和深邃,是多数男人无法企及的;同样的,女导演对描摹追溯情感的偏执,也是多数男导演无法企及的。不能评价这种偏执本身是好是坏,正如不能评价一些导演对谜宫叙事结构的迷恋是好是坏,但这构成了一种群体风格。如果没有阿涅斯瓦尔达,应该仍然会有法国电影的新浪潮运动,但如果没有简坎皮恩,会有男导演为哑女艾达运来钢琴又沉没钢琴吗?
        一种更多体现在女性群体中的感性特质,在女导演的作品中被更充分地表达,是一件符合“以真境为美”的事。然而,所不符合美的,是局部表达与整体主题的冲突。
        在阿诺德版《呼啸山庄》前半部,所有的景物描绘,以及连绵不绝的风声,都构成了一个独立自足的北部荒原的世界,这个世界,也正是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的爱情之所以发生的背景和起源。粗陋的皮肤和宽大的布裙,连绵的植被和黝黑的泥地,这一切是顺理成章而融洽的……可是直到发家的希斯克利夫回归后,画面中的风声停止了,农庄从草木横生变为鸟语花香,成年后的凯瑟琳的倩影由模糊至清晰,所见的却是一张充满城市味的伦敦姑娘脸,眼里并非舔舐伤口的小兽般的桀骜,却是生涩的水蜜桃般甜美的叛逆,并非卡雅斯卡达里奥不美,只是钱塘苏小又如何诠释东北大姐……
        这成年后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的碧园一会,之后的剧情也急转直下与生俱来拥有阴郁蛮荒美感、身负复仇使命的希斯克利夫成了慈眉善目痴心绝对的黑脸努达海,凯瑟琳倒是彻底成了不安分的小蹄子,只是那血液中掺有的冷峻岩石,被弱化成了小儿女的争风吃醋。
        清人周济尝云:“初学词求空,空则灵气往来。既成格调,求实,实则精力弥满。”童年时代只需描写在狂风山岗飞鸟走兽中的两小无猜,阿诺德便已胜却岩井俊二无数。但成年后的人生,可算“既成格调”,便已不是眉来眼去可以服人的了。说俗一点,好比年轻时女生喜欢阳光下帅气打篮球的男仔,长大后则必然对处世为人行事有所要求,可不再是依靠希斯克利夫那两瓣厚唇和风卷残云般的吻技可以搞定的了。而新版《呼啸山庄》对成年希斯克利夫的故事几无描写,仍绝大部分篇幅着墨在“画屏金鹧鸪”上,令我着实对这个接吻技术斗殴技术都很差的男人没了兴致。即便是剧情狗血到掘坟奸尸遗世咆哮,那难道不是想挑战马景涛的招牌么?
        话说回来,以前半部的调性来改编原著的后半部确实非常难。文学名著的思想深度要借用影像传达,从来不是容易的事。托翁巨著《安娜卡列尼娜》几番改编,何尝获过交口。影像探讨哲学的,大概得有圣三位一体那样的勇气。然而,我以为依然不能为本片开脱的是,女导演阿诺德显然满足于风物和眉眼的摄影,而在后半部几乎放弃了叙事,使得全片空有“象”,却遗漏了“意”。本来至情至性的原野之爱,格局完全变窄小了。
        而再以同样女导演作品《钢琴课》为例,简坎皮恩并没有犯用情绪来撑足全场而遗漏叙事和主题的弊病,恰相反主人公的经历和结局是统一的,并在最后达成了意旨的升华。
        因此,感性和细腻固然是女性导演的优势,但不代表可以用一种表达偏好来盖过作品的主旨。每个有单反的小清新都可以用移轴拍摄出经典构图的静物,但他们中有几人可称的上“摄影者”呢?
        我从不认为逻辑是女性的弱项,虽然国际象棋曾有过性别大战,谢军是四平二负惜败卡尔波夫,但从社会现状来看,起码实现出生平等教育平等100年才好探究智能上的差异。然而所郁闷的是,女导演在发挥自己擅长领域之时,能否不要主动放弃叙事逻辑这些必备项呢?两者并不是矛盾的。
       当然,吐槽了这么多,作为呼啸山庄旁石楠花丛中的狗,我还是很喜爱影片的前半部的,此外,从庞大的基数来看,拍出烂片更多的,终归还是男导演。

  《呼啸山庄》影评(九):平平淡淡的呼啸山庄

电影里的场景和原著非常的吻合,两个山庄的样子,人物的选角也特别的神似。唯一震惊我的是Heathcliff是个黑人演员,这让我很不适应。
但是,这部电影却没法让人用一口气看完。影片拍摄的清汤挂面,慵慵懒懒。导演想在短短2小时中完全表现完所有的情感,却让电影在很长一段平铺直叙中没有高潮。当高潮好不容易到达的时候,却没有冲上去。所以最后给人记流水账的感觉。影片主要是站在男主人公视角和感受来拍摄,但是也没有将男主人公的情感表达充分。最后影片从Cathy的死后结束,没有复仇,也没有恩怨的了解。
原著中所表达的故事还是很激烈的,充满了爱和恨,可能是我的期望不太一样,觉得有点遗憾吧。

  《呼啸山庄》影评(十):没看原著,先看电影

我记得小时候是看过一点点这部小说,但是没看完,故事是记不清了,但是我记得这本书作者和《简爱》的作者是姐妹,并且这本书在外国人眼中的价值是远远高于《简爱》的,虽然在国人眼中《简爱》是一步不可多得的佳作。
这部电影我抱着看完一个故事的心态去看,于是《呼啸山庄》在我心中终于有了一个全面完整的故事脉络了,只是不知道这和原著区别大否?故事很简单,就是庄主家的女儿和领养的黑人之间的充满曲折的爱情故事,显然是BE。也许作者是想要这个结局告诉我们一些深意,我理解不得,并且觉得理解了似乎对自己的生活关联不大。社会大环境显然相差十万八千里。当然,作者肯定还算有更多的别有深意的思想体现,我也不甚理解,到底是自己荒芜多年,潜心看了太多言情小说而忘记了体会正统文学。
因为是电影,所以我会特别的在意她的画面。由于是发生在庄园的故事,因此大场景特别多。辽阔的画面总是让人觉得舒畅无比,心野似乎也绵延开阔起来了。而由于是一个相较而言比较悲情的故事,因为画面总有昏暗的色调,黑夜的场面多且不说,即使是白天似乎也是乌云笼罩下的画面,便带了一丝丝忧郁和低沉。在我看来唯一的色彩表示光影,有几场逆光的镜头,光影在女主的发间灵动,分外的好看。但是一整幅画面知识那么几抹光线,其他的都是暗黑,内心依旧明亮不起来。当然,故事结尾一段,女主人公后来的家是唯美的。感觉院子里是深绿的藤蔓有深灰的枝条有茁壮的大树有还有艳丽的花朵,总之色彩是深厚的,却还有那么一点点小清新的感觉,很醉人,却还是又那么一点点沉重。我不知道如此的美景是不是用来衬托悲情的,即使女主人生活中在这么美丽的地方,她的内心依旧是空虚的不完整的,因为这并不是她真正想要的生活,他知识选择了别人眼中看起来理想的生活,那么这注定是欢快不了。总之,我以为这部片子画面拍摄到位了。
对了,我还深刻于男主人公知道女主人公死去的趴着树歇斯底里的那一幕。因为,我感觉自己就着大树桩的背景,那种很昏沉的色调中,我能够看得见男主人公的鼻涕,晶莹透亮的,仿佛照亮男主人公的内心的孤寂空洞绝望,那个人不在了。我不知道这鼻涕是否是我看花眼,总觉得让人无限落寞,虽不能够感同身受。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