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食品公司》经典观后感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食品公司》经典观后感集

2022-03-20 11:12:0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食品公司》经典观后感集

  《食品公司》是一部由Robert Kenner执导,迈克尔·波伦 / Eric Schlosser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食品公司》观后感(一):令人绝望的现实

有钱的人可以吃有机无公害的食物,没钱的人只能吃工业化出来的充满高热量的糖和脂肪的快餐。可能中国与美国不同,不过也都是半斤八两,没有什么优劣之分。
中国生产蔬菜和肉类的主体主要是小作坊,相对而言农药化肥施用较少,要无公害一点,不过食品的质量很大程度的取决于生产者的道德。不过也收益于小作坊生产,如果爆发食品问题,也是局限于一个小范围内。而且由于中国的国情和食品工业的势力较弱,所以难以形成一个可以有效地游说甚至对抗政府的利益集团,所以政府如果下定决心治理的话,遇到的阻力要小,不过也难免按下葫芦浮起瓢,治标不治本。
美国和中国完全相反,美国的食品生产完全被控制在几个大型跨国公司手里,大规模、成体系、流水线式地生产,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以至于抗生素、转基因,使得食品的产量大大的提高,食品的质量也整齐划一,大工厂生产方便监控。但百密一疏,即便是再严格的食品卫生标准,在漫长的生产体系中,食品受污染的几率也是很高的,而且一旦污染就是危害全国的事件,而这一事故,几乎每年都会在美国发生。食品公司生产的都是一些使用抗生素以及化学品清理食品,在食物上难免残留。而且由于食品公司势力庞大,游说国家机关的相关部门,为自己本集团谋取利益,但他们生产的快餐食品残害的却是全美国贫苦的平民,而国家相关的职权部门几乎上对他们束手无策。
不过美国的食品也大规模地进入中国,中国也逐渐地开始工厂化地生产食品。我们吃的有多少是那些工厂生产出来的,又有多少是黑心的小作坊生产的呢?最讽刺的是,片中批判了无数次的史密斯菲尔德公司,几年前被双汇集团收购。
非法移民可能真的不怪白左,而是怪每一个在工业化食品生产中收益的普通美国人,以及获得更大利益的资本家,甚至那些吃美国廉价食品的全世界各地的贫民。正是这些非法移民的超低工资,支撑起了美国高效率的食品工业。不过搞笑的是,正是这些食品工业生产出来的廉价食品倾销到了墨西哥,使得墨西哥的农民破产,他们才不得不涌到美国谋生,而他们的低工资进一步压低了食品的价格。
最搞笑的是,美国移民局对这些事心知肚明,他们和食品公司达成了一个心照不宣的协议,移民局每周定期来工厂抓走几个非法移民。这样一来,移民局的脸面保住了,也好向上级交差;抓走几个人对食品公司不痛不痒,反而可以借机敲打剩下的工人,双赢的买卖。
美国的廉价食品倾销到全世界,甚至影响了世界的局势。美国廉价的农产品在世界各地所向披靡,压垮了原本自给自足的农业,使得失业的农民无所事事,到街上散步,加剧了地区动荡。而美国可以借机控制这一地区,只要稍不老实,就可以通过稍稍操纵农产品的价格、供给来影响地区局势。怪不得,有人说每个最厉害的武器不是十来个航母战斗群,而是美国的农业。
美国自诩为法治国家,的确是名不虚传。美国的基因也是有专利的,大型的种子公司可以通过控制基因来控制最基本的那几种农作物,比如控制了美国80%大豆的孟山都。他们不允许农民留种,无可厚非,毕竟种子是他们研究出来的。我不想种他们的种子行不?不行。即使你不种他们的种子,因为风或者动物授粉的缘故,总是会有孟山都的种子污染到你的土地,而你又怎么能证明你不是故意在你的土地中种植的呢?对于一个普普通通的美国红脖子农民而言难上加难。
你又说,我跟这个行业一点关系也没有,只是出于义愤,想利用自己不大不小的影响力在周围亲朋好友之间普及一下食品公司的黑幕行不?其实也不行。美国有一个素食者诽谤法案,只要你“诽谤”那些食品公司,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你很有可能会被送去坐牢。即使是在法庭上你必赢,食品公司也是会告一告你,奥普拉赢了官司,但为此付出了七年的时间和一百万美元的代价。食品公司耗得起,你耗得起吗?
最最令人绝望的是,这种情况是近乎无解的,美国的食品公司是一个势力庞大的利益集团,他们的游说集团活跃在华府,通过哪些对他们有利的法案,阻止那些不利于他们的法案通过。他们有很多曾经的雇员进入国家机关的各个部门工作并身居要职,食品公司每年支付巨额的政治献金。游说和政治献金在中国有一个形象的称号——官商勾结,可能与中国的区别是,美国的官商勾结是一个中性词,而中国是一个贬义词。
最最最有意思到是,美国的这套有些畸形的食品工业竟然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也是中国竭力要达到的。没有什么农场小清新,如果想要都搞农场小清新,那么中国几乎就会退回到朝鲜的水平。一个国家如果想要富强,想要将更多的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去,想要摆脱食品进口的隐忧,想要控制世界大宗农产品交易。美国的这一套工业化的农业生产是最有效的。

  《食品公司》观后感(二):人类公司

      我看的纪录片不多,但是依然能感觉出这部电影十分的好看。看完之后我发觉其实,现在整个的食品行业都是在一个无形的力量的控制下。所有的产业链都不是为了给人类提供食物,而是为了财富,生产食品的人为的是赚钱,而他们的消费者也是为了省钱。其实我发现这部纪录片不仅仅反应了食品行业的这种趋势,而且还映射出了世界的一种趋势,我觉得那就是人造论。在电影中,人类改变生物,人类改变世界,人类改变人类,人类生产生物,其实最重要的还是人类生产了人类。光在食品的角度上可以去这样去解析:人类生产了不好的食物,不好的食物卖给了健康的人,健康的吃了不好的食物,健康的人不健康了,最后连生产的人也吃了这些食物,世界也变得不健康了。这就是人为了利益而导致世界不平衡的一个完全的例子,我觉得这部纪录片虽然不是那么多的美景,但是依旧令人回味无穷。

  《食品公司》观后感(三):除了食品说点别的

1.非法移民的墨西哥劳工是因为美国粮食低价出售而导致原为农民的他们不得不到美国屠宰场打黑工。担惊受怕的生活和坐监狱,工作地环境的恶劣,疾病风险和社会医疗不完善,他们的现实是太多大生产公司的贪婪和消费者享受到的廉价带给他们的。
2.廉价食物是社会现实,因为填饱肚子对于一些人来说比身体健康更为迫切。完全恢复原始的耕作或者特别排斥工厂化也不完全对,毕竟人口和社会现实来说,那不现实。但是对于生产方式、食品生产透明化、劳工待遇的改善等等也是必须要推动。
3.商人逐利性给整个国家带来活力,美国财阀和垄断性公司可以控制很多的社会资源。人民用他们的方式进行反抗和抗争,这是我们看的到的民主。美国价值观的传播确实比中国厉害。

  《食品公司》观后感(四):中国其实早已开始沦陷。

调查了一下在中国白羽鸡的养殖大户,各位网友去研究一下这个福建圣农公司,一定不会让大家失望。
中国的白羽鸡之路从90年代的隐晦杂交“三黄鸡”到今天直接上桌的白羽鸡,鸡从过去8块钱一斤到今天的鸡胸才3块5一斤,然而猪肉价格倒是翻了三番。大家可以想到其中发生了什么。因为猪肉并没有在中国达到如此高度集约化,而且欧美国家对猪肉并不特别感兴趣,因此并没有大力去开发相关的工厂化生产技术,然而鸡肉,正如大家在这部片中所见,令人胆寒。而罪魁祸首就是资本市场的捆绑,正如片中所见,资本捆绑了农户,逼迫农户产业升级,更新技术,不然收购的价格就上不去,甚至流单。且看下面的报道:
肉鸡供应商叹账本:上游原料涨价 下游肯德基压价
一只“两头受气”的鸡
  肯德基的“药鸡”疑云不只让部分消费者和投资者反胃,还有它的合作伙伴也有话要说。
  福建圣农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圣农发展”)的一名高管昨天告诉《第一财经(微博)日报》记者,采购商压价、原料成本高涨,行业亏损已成定局。圣农发展网站显示,其已成为肯德基在中国的前三大鸡肉供应商之一。
  和逼促的鸡舍一样,包括肯德基等快餐企业供应商在内的养殖企业也感受到了“高成本低售价”的双头挤压。
  承压收购价
  谈及今年白羽鸡市场的行情,上述圣农发展高管连声叹息,“相比往年收购价都有增长,今年百胜集团的收购价没怎么涨。”
  百胜餐饮集团拥有肯德基、必胜客等品牌,近期,这个美国品牌在中国连续遭遇信任危机。此前是“速成鸡”,如今是“药鸡门”。本周,央视报道称,肯德基与麦当劳的供应商六和集团采购的肉鸡滥用抗生素等药物。昨天,控股六和集团的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000876.SZ,下称“新希望”)股价再挫2.05%至11.48元。
  圣农发展的股价则上涨2.56%至9.61元。但这家肯德基的大供应商笑不出来,其2012年三季报特别提到,第三季度,鸡肉销售价格同比下降了19.31%,鸡肉单位成本上升了8.85%。
  事实上,在国内产能过剩以及进口冲击下的白羽鸡养殖业,成本之困已经不是个案。包括圣农发展、新希望等均在财报中诉苦,主要原料??玉米、豆粕价格持续上升。
  国内某大型肉鸡养殖企业人士坦言,作为大型养鸡企业,今年养一只鸡只赚1元钱,而广大养殖户只赚几毛钱,还有更多的是亏本。
  在这种情况下,难免有养殖户“病急乱投医”。肯德基在山东的另一家供应商内部人士赵宇(化名)告诉本报记者,以此次被曝光问题的六和集团为例,旗下有很多零散的养殖户作为供应商,这些养殖户没有很好纳入六和集团的统一指导和管理,为保证存活率以及一定收益,高密度养殖、乱用药在这些零散的养殖户中比较常见。
  事实上,这是养鸡利润被侵蚀背景下的一个注脚:一些养殖户期待跑量,因此对于“损耗”的承受力变得更低。
  赵宇给本报记者算了笔账,这些零散分布在山东各个村落的养殖户,饲料成本占七成,人工、用地成本近两成,但抗生素等用药成本就占了近一成,这样算来养殖户养鸡几乎微利,但农户不敢不用药,一旦不用药,很容易生产大量病鸡,这样就血本无归。
  但他说,农民也绝不会通过降低养殖密度、改善养殖环境来提高存活率,这样成本更高。
  事实上,在目前市场采购价下,大型养殖企业也很难赚钱。圣农发展三季报显示,公司三季度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亏损3344万元,相比去年同期的利润减幅超过118%。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食品公司》观后感(五):资本操纵下的食品安全问题

看来食材安全在哪里都是刻不容缓的问题。
在美国,食品隐患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垄断资本的操控。
两岁的小男孩因食用感染的牛肉汉堡而丧命,母亲为了让涉事公司道歉奔走了六年,她从此走上呼吁食品安全的道路,想通过提高监管法规的标准来减少悲剧的发生,却屡屡受阻;
为了让养鸡农户按照自己的要求“高效”养殖鸡,食品公司一再以中断合同为要挟强迫养殖户升级养殖设备,只为了使他们无力改变负债累累的经济状况,从而不得不对食品公司言听计从;
为了阻止在食品包装上注明转基因的标记,有员提出转基因的标志会造成不必要的消费者恐慌,从而剥夺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对于不使用专利种子的农户,哪怕只是邻居田里的种子被风吹到了自家田里,都要面相关公司的调查和法律纠纷。
影片中唯一给人希望的是一些有志之士对于有机食品的实践,然而当看过了资本的种种劣迹后,我们又怎么能相信,当资本发现有机食品市场这片蓝海后,不会大批涌入,从而掌控这一市场的话语权吗?那时的有机可能不过是个圈钱的幌子而已。
看过影片的第二天,我就因为一些原因不能不选择汉堡王充饥,边吃脑海里边浮现出待宰的牛站在粪便里的情景,一边感到恶心一边还是觉得汉堡味道不错啊,自己的食欲还真是令人遗憾得好。

  《食品公司》观后感(六):天天吃垃圾食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如果连垃圾食品都没有了,穷人能吃什么

本片更适合作为一部指责食品工业、倡导有机食品的宣传片。导演带有明显倾向性,和诱导性,反而使得可信度打了折扣。
比方说,全片不见任何有利于食品工业的说辞,也不见数据上的对比来谈食品工业化真正的危害性,而是诉诸比较情绪化的故事,失去儿子的母亲,失去生计的农民,以及保守糖尿病困扰的家庭。这样的倾向性不是一句字幕说xxx拒绝采访可以掩饰的,好歹可以采访中立的第三方科研机构专家的证词,即使那些食品巨牛,甚至可以控制全美所有的科研机构,那还可以请欧洲、加拿大或者澳洲的嘛。
即使依靠本片中的一些蛛丝马迹,也不难看出食品工业化的重要性。曾经的农业需要10%的人口工作,而今只要1%就足以养活全美3亿人,这还没有考虑水、土地这些无法简单乘10的资源。换句话说,你如果是有钱人,自然可以站着说话不腰疼,买有机就是了;但是作为穷人,你或者可以承担亿万分之一的机率可能会感染病毒,或者就是百分百的概率全家都饿死。随着金融危机伴随的美金贬值,直接推高大宗商品价格,导致粮食飞涨,再加上快速增长的人口,粮食危机愈演愈烈。被美化的所谓追求民主的阿拉伯之春,不幸做了最好的注脚。
作为逐利的资本,客户需要什么,工厂就生产什么,从这个角度说,所有的消费者都是帮凶。然而要批判自己是需要强大的内心的,远比不上把所有责任都一股脑推给一个预先设定就是邪恶的资本帝国来得省心省力。我很无辜嘛,我没钱所以只能去吃麦当劳,我没钱买不起蔬菜,所以我才得糖尿病的。我就搞不懂了,你没钱生俩孩子干嘛,没钱自己买面包做三明治不比麦当劳又便宜又健康?我不管,就是他们太邪恶了,我都是被逼的。作为一个处在市场经济的自由消费者,是不存在“被迫”这事的,一面要享受廉价的快餐,一面又想要健康的食品,什么便宜都给你占了,可能吗?莫非还希望有机的比垃圾食品还便宜?
更令人担心的是,作为逐利的资本,要是哪天发现工业化食品无利可图,这才是真正的灾难。一方面,不可能所有人都吃得起有机食品,另一方面,廉价的工业化食品又因为无利可图而在市场上消失,其结果就是粮食危机。天天吃垃圾食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如果连垃圾食品都没有了,穷人能吃什么。

  《食品公司》观后感(七):影尾摘句

You can vote to change the system.
Three times a day.
Buy from companies that treat
workers,
animals,
and the environment,
with respect.
When you go to the supermarket,
choose foods that are in season.
Buy foods that are organic.
Know what's in your food.
Read labels.
The average meal travels 1500 miles from the farm to the supermarket.
Buy foods that are grown locally.
Shop at farmers' markets.
Plant a garden, even a small one.
Cook a meal with your family and eat together.
Everyone has a right to healthy food.
Make sure your farmers' market takes food stamps.
Ask your school board to provide healthy school lunches.
The FDA and USDA are supposed to protect you and your family.
Tell Congress to enforce food safety standards and re-introduce Kevin's law.
If you say grace, ask for food that will keep us, and the planet, healthy.
You can change the world
with
every
bite.
Hungry for change?
go to takepart.com/foodinc

  《食品公司》观后感(八):《食毒难肥》:论不知足的美国佬和知足常乐的中国人

   个人观感:当任何一个行业开始产业化时,多么丑陋卑劣的事情都会发生。当世界在走向寡头的时候,这个世界就会被寡头们掌控。你刚开始觉得这个世界恶意满满的时候,是因为你没有见到过更加卑劣下流的。这世界上以一只无形的大手掌控你、奴隶你,当有一天你不愿意接受他们的控制,请从自己开始改变,并告知周围的人们,世界是什么样的。个人的确微小,努力绝非空谈。请更多的、更主动的了解世界,并慎重的做出你的选择。 没有每一滴水,哪来的海洋?
 
网易公开课:
http://open.163.com/movie/2013/6/S/4/M90KTPOS3_M90L80DS4.html
以下影评转自 "有意思吧"网站 马小刀的影评原连锁如下
http://www.u148.net/article/29025.html
《食毒难肥》:论不知足的美国佬和知足常乐的中国人
 上完夜班的结果是生物钟混乱,一天都在睡与醒之间游离。躺在床上,开着迅雷看看,一部部电影不停地播下去,我则在光影流转间醒来复睡去。
      21:30,《食品公司》。
      曾经听到无数关于此片的好评,但之前对纪录片不是特别感冒,便一直没找机会去看。印象中似乎打开过一次,但没看几个镜头就转移到更有乐子的商业片中去了。
      “随着工业文明的高度发展,各种各样的食物也变得供不应求,但在这看似繁华的背后,食品安全却已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影片从快餐业入手,逐步向种植业、畜牧业、养殖业延展开去,揭露了大型食品公司经营者为了获取高额利润不惜改变动植物的生长方式和生长周期。他们在经营上取得丰厚的利润,而代价却是损害了公众的健康和安全。在看似清洁的食品加工流水线上,沙门氏菌和希氏大肠杆菌毫无阻碍地渗透到食物当中,毒害着人类的生命。由于政策等方面原因,人们无法也无力拒绝大公司强加于身的迫害。在金钱和欲望面前,我们自取灭亡……”(影片简介,引自豆瓣网)
      应该说,这是美国人对自己食品生产工业的一次检视,片中采取了大量一手采访资料,养鸡场内,高密度养殖的肉鸡一生不见阳光,快速催肥使得它们甚至无法行走;几乎填鸭式喂养的肉牛,整日与没膝深的粪便为伍;转基因大豆、玉米的大面积种植,化肥、农药是它们的生长伴侣……几大食品工业集团控制了全国近百分之百的食品供应;大量雇佣的廉价劳工机械般在屠宰车间分解着一头头猪牛,和流水线上的肉一起被感染……
      然后美国人就受不了了,他们觉得自己的健康在被摧残,他们的人权在被践踏,他们的自由在被侵略……在这片以自由、民主、人权、平等、法制为核心价值观的土地上,似乎他们所遭受的这些是难以容忍的。所以导演代表美国人高举大旗,开始了对食品垄断集团的讨伐。片中一位两岁的幼儿凯文因为食用被沙门氏菌感染的牛肉汉堡而病逝,之后以他名字命名的“凯文法案”被提上日程,它可能会使农业部重获关停不合格工厂的权力,但6年过去,它依然没有获得通过。食品巨头也拒绝为众多低龄受害者所遭受的痛苦乃至死亡道歉。
      这画面似曾相识吧?2008年伟大的北京奥运会刚刚结束,中国人民就迎来了一个名词:三聚氰胺。难以计数的婴幼儿患病、死亡,无数个家庭恸哭连天,国内乳制品生产企业几乎全部难逃干系。道歉,赔偿,销毁问题产品。然后呢?工厂的马达未曾关停,生产线上仍然一片繁忙。那些曾经黑了良心或者现在仍然昧着良心的食品企业,用从消费者身上搜刮来的钞票解决了危机——一切似乎未曾发生过。超市的货架上,他们的牛奶、奶粉依然走俏,遥远的内蒙古草原上,他们的老总仍然开心地数着钱。中国人似乎最善于遗忘痛苦的记忆,这个民族从来都以忍耐著称于世。难道他们的牛奶现在就没问题了吗?我一直持怀疑态度。在巨大的利益面前,肯定仍有人在铤而走险,但是食品监管、检测的不到位,使我们永远蒙在了鼓里,而那些企业,似乎也永远得不到天谴。
      这只是中国食品行业黑幕的冰山一角,九牛一毛。在看片子的过程中我就在想:这帮美国人真是不知足,少见多怪,才多大点事就这么大动干戈,不依不饶。如果把导演拉到中国,看到我们这片土地上的三聚氰胺奶粉、地沟油、过期月饼、苏丹红、粪便水泡臭豆腐、肝炎病毒矿泉水、毒韭菜、避孕药催熟黄鳝、洗衣粉油条、注水猪肉……他该如何感想?或许那些美国的食品集团应该直接把这些重新拍个纪录片,然后告诉《食品公司》的导演和美国人民:你们知足吧,这才叫黑幕,这才叫不安全!再然后,美国人民和食品垄断集团握手言欢,隔岸观火,皆大欢喜。
      我们呢?从来没见到过哪个中国导演想起来关注下这片土地上人民遭受的苦痛,他们正忙着炮制一部部商业巨制、银幕奇迹、票房史诗。或许在他们眼里,中国人最擅长在苦中作乐,这些不算什么。我们的国民呢?在房子、车子、孩子和票子的胁迫下,能吃口饱饭就不错了,哪还管它卫不卫生,安不安全。“反正吃不死人”,似乎是我们的集体论调。没有人站出来,为自己为大家讨个公道,因为每个人都在想:“没有用的。”政府监管部门的不作为,或者假惺惺,给不良商家提供了肆意妄为的乐土;民众的不闻不问,助长了缺德商贩的嚣张气焰……我相信,这样的最终结果是,我吃了你家的地沟油,你吃了他家的毒韭菜,他喝了我家产的毒奶粉,然后我们一起完蛋。
      以往的历史都表明,美利坚合众国的国民是这个地球上最脆弱娇气的人种:他们每天工作不能超过8小时;他们炸薯条、鸡块的植物油要三次一换;他们超市里的面包过期一小时就被扔掉;他们不爽了就撂挑子跑大街上跟政府对着干——《食品公司》就是他们这种特质的表征。在中国人眼里P大点儿事,在他们那就洪水猛兽,兴师动众,非要讨个公道。我想起了同学讲的一个故事:新疆空管的兄弟们觉得自己工资低、干活累,要罢工,他们领导安排他们去北京参观,看完华北局的那帮兄弟后,阿凡提们突然发现,原来自己还是很幸福的,从此再不闹事。由此想到,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不是要开放一项服务:煤矿、川菜馆后厨、富士康参观一条龙,然后让万恶的资本主义国家来参观考察(有***),以解决他们国内的人心惶惶,提高该国国民幸福感指数。多好啊,无本万利,开放思路,搞活经济,提高GDP。
     00:00,电影结束,片尾曲:《The land is your land》,by Woody Guthrie。
 
      This land is your land, this land is my land
      From California, to the New York Island
      From the redwood forest, to the gulf stream waters
      This land was made for you and me
      As I was walking a ribbon of highway
      I saw above me an endless skyway
      I saw below me a golden valley
      This land was made for you and me
      I''ve roamed and rambled and I''ve followed my footsteps
      To the sparkling sands of her diamond deserts
      And all around me a voice was sounding
      This land was made for you and me
      The sun comes shining as I was strolling
      The wheat fields waving and the dust clouds rolling
      The fog was chanting a voice lifting
      This land was made for you and me
      我想回老家了,在那里,蔬菜没有农药,麦子施的是有机肥,鸡鸭在农家小院里散养着,猪牛吃的是新鲜的草料和谷物;在那里,清晨的空气能使人醉倒,午后的清风赛过最先进的空调,傍晚的晚霞夕照下,村庄炊烟袅袅,深夜来临,只能听见虫鸣和犬叫;在那里,春天播种,夏天耕耘,秋天收获,冬天储藏;在那里,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街坊相识,邻居亲密;在那里,我还有一亩半土地,五间瓦舍,一方小院;在那里,我可以看见金木水火土,看见流星,看见银河,看见漫天星辰,看见整个宇宙。

  《食品公司》观后感(九):Food, Inc.就是人性的写照

                       Food, Inc.就是人性的写照
    看完Food, inc.依然难以阻止我购买“孟山都”生产的食品。相反,我认为类似“孟山都”这样的生产方式是目前效率最高,最卫生,更重要的是成本最低的生产方式。我认为一切都是源于人们对生产效率和对廉价美味的追求,大工厂可以高效的支配更多的技术与设备的资源,可以高效集中的生产从而降低食品的成本来满足人们对廉价美味的追求。
    一只普通的鸡生长成大鸡需要10个月,而一只通过基因改造,集中管理,“优化”饲料的鸡长成大鸡只需要十周;后者的风险在于两点,一是“基因改造”,但影片里并没有提到基因改造会给人的健康带来巨大风险,可能是有“潜在风险”只不过还没有被证明,所以美国监管机构也没有理由叫停(这是美国的特点,欧洲的安全逻辑是只要没有证明绝对安全,就不能用);二是饲料里添加了抗生素,激素等化学物质,但美国FDA解释只要使用符合标准,激素和抗生素的残留就低于已知可能对人体产生影响的任何水平。本片中还举了几个牛因为喂食玉米导致变异大肠杆菌超标的例子,我想如果市场上充实着成千上万个家庭作坊养殖并屠宰的牛,微生物超标并中毒的风险也将大的多。 肉、玉米和大豆的提高种植效率的方式都是在美国法律范围内的,所以“潜在风险”也好,“化学残留”也好,在未真正证明有危险以前,对于美国来说都是安全的。更何况中国标准低,我对美国标准的食物简直放心的不得了。
    另外,我想监管机构监管一个标准化的大工厂显然要比监管成千上万个小作坊容易的多,而且如果没有大工厂,监管成千上万个小工厂的成本谁承担?显然是纳税人,这个成本将比监管标准化的大工厂大得多。这样一来不仅政府运转成本增加,导致人们税务负担变重,而且食物生产成本增加,导致人们要花更多的钱买食物。还有,不让鸡长得快点,不给牛喂廉价的玉米,不用廉价玉米淀粉制作食品,那来便宜的肉给百姓吃?如果百姓买食物的开支占得比例越大,生活水平就越低。其实吃与不吃完全在于你自己,当然食品公司需要在产品上标注配料是否经过基因改造,是否转基因,是否有机。而且只要你不想吃,你可以在自家后院养鸡种菜。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食品公司有权利为了利益做这做那,你也有权利选择吃与不吃。
    最后我想说的是,人类是追求效率的,谁不想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事儿?人类是群居动物,因为群居可以增加生产力并提高效率。但在“贪婪”和“自私”的本性下,人类必须靠制度和法律来约束才能真正提高效率然后创造价值;所有的文明都是在制度下诞生的,而且人的愚昧和野蛮不因文明的进展而消失,工业也是文明产物,也是人性的延伸,也是社会的一部分,你如何能够奢望食品的生产能够逃过“工业生产”的命运?

  《食品公司》观后感(十):食品安全只能一声叹息?

这部美国纪录片从快餐业入手,逐步向种植业、畜牧业、养殖业延展开去,对由少数大公司控制的美国食品工业进行了检视,这些大公司经常将商业利益凌驾在消费者的健康、美国农民的生活以及工人的安全之上。美国一些食品的包装上印有牲畜在绿油油的草场里啃食的图案,让人感觉食品产地天然、卫生、没有受到工业污染。但是,《食品公司》告诉观众,这是一种假象。美国畜牧业现在广泛运用工业技术饲养牲畜,这些技术给健康带来负面影响,例如引起肥胖、糖尿病、沙门氏菌感染等,还导致环境污染。路透社还报道说,美国几家大型肉制品企业均拒绝摄制组拍摄它们的生产过程。影片中出现的一些牲畜饲养场所由在那里工作的工人偷拍。
其实在我国,过期肉、毒大米、瘦肉精、地沟油、三聚氰胺奶粉、苏丹红。。。。。大家都已不再陌生,而中国人太“聪明”,食品安全在我国已经都快成为一个笑话了。但除了事件发生时媒体的报道,人们往往又是三分钟热度该干嘛干嘛,于是变得越来越麻木不仁。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