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青春派》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青春派》经典观后感10篇

2017-11-25 21:4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青春派》经典观后感10篇

  《青春派》是一部由刘杰执导,董子健 / 秦海璐 / 咏梅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青春派》观后感(一):年少轻狂

我们不应该轻易地收外部客观条件而影响了我们坚定不移的新念,我们应该坚定不移的向自己梦想前进。但我们也应该去奋力争取我们想要的,哪怕最后失败了,我们至少以后不会后悔
主人公经历也告诉了我们一点,错误的我们应该趁早放弃,不能太过顽固,不然这样的后果只能是伤人伤己,我们应该学会辨别是非,早点清楚那条路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并及时的改正过来。?电影也涉及到了亲情,主人公最终抛弃了自己要去上海追那个女生的错误想法而选择留在北京和自己的父母一起生活,这也告诉了我们,家才是最温馨的港湾,家人才是会永远陪伴我们的。不论我们做什么,只要是正确的,只要是我们喜欢的,家人总会不遗余力的去支持我们。

  《青春派》观后感(二):青春只是逝去不复再回来

郎启波/文
青春是什么?青春是傲娇?是得瑟?是其他?
是席慕容诗歌里的《青春》?是伍佰的《青春》?是陶子(陶晶莹)、红孩儿、黄莺莺、李志……的歌?是谢晋的电影?还是韩寒写的《青春》?
又或者,青春是沈庆,他的歌里这样唱道的:“没有谁暗示年少的我那想家的苦涩滋味/每一片金黄的落霞我都想去紧紧依偎/每一颗透明的露珠洗去我沉淀的伤悲/在那悠远的春色里我遇到了盛开的她/洋溢着眩目的光华像一个美丽童话/允许我为你高歌吧以后夜夜我不能入睡/允许我为你哭泣吧在眼泪里我能自由地飞/梦里的天空很大我就躺在你睫毛下/梦里的日子很多我却开始想要回家/在那片青色的山坡我要埋下我所有的歌/等待着终于有一天它们在世间传说”
……
在所有中国作家、诗人及艺术家的作品里,我以为只有刘杰导演的电影《青春派》和沈庆有着同工异曲的意向,当然,还有情怀。抛开青春乃至情怀的表达,我从影片看到的,还有对于现实教育体制的反讽和思考,这一点并未出现在片方或是艺人的宣传里面,这其中的缘由,我不说出来大家自然也很清楚。
如果想说简单和直白一点,《青春派》就是一部关于中国高考现形记,同时也是一部如何谋杀中国少年早恋的思考,在没有明文规定和记录的禁忌里的青春禁忌是非常可怕的,这是一张没有边际的道德法网,同时束缚着你的还有千军万马都只能通过这一条才可能有机会改变命运的高考独木桥,等等,等等,组建并构成了中国青少年们共同的回忆
这样的回忆不是影片的主题,却是无数人共同的记忆,更是命运的转折点。
这看似公平的竞技背后,是各种不堪、各种扭曲乃至各种变态,无奈的是这样的情形还将持续下去。我想说的是,如果沈庆的歌声里还有很多是值得我们记忆的部分,而中国现行的高考,恰好是杀死创造力和天才的绝佳道场,要么是噩梦要么就根本不想记起。
影片中,董子健、秦海璐的表演和角色设定则完完全全验证我前面没有直接明说这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的事实。有人会因此留恋回忆曾经的同样的不堪,也有人会因此温故而知新般假装想象曾经风华正茂时的意气风发…我更想说,那都是我们的假嗨意淫,无论是与电影中主角的同龄人或过来人,我们应该看到的应该远远不止这些,那才是真正希望的开始。
谢谢刘杰,我不知道是否曲解了你的本意,但我读到的这些潜在足够让我表达自己的激赏。最后,必须要说明一句,这是部值得看的国产佳作,比那个什么“致青春”“合伙人”什么的,值得你去看一场,无论你最终感受到的是否和我的完全相异。

  《青春派》观后感(三):谢谢导演,再次给我满满回忆

谢谢你又带给我高考的回忆,我看完的时候泪流满面,我特别像故事中男主角,特别是在男主说:"如果时光可以停止,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如果记忆可以修改,我更愿意把故事主角换成晓凡。“青春谁没有傻过?只是我们这帮傻傻的男生特别容易痴情,以为自己喜欢她就一定要无时无刻和她说话联系,以为喜欢就是要这么轰轰烈烈,但是一点点坏小事情小细节就把自己打垮了甚至好多天都一直在想这件事情,最后他们在不同环境,时间一点点带走男主的爱,他愿意放过自己,谢谢,你终于放过你自己了。我知道男主你是喜欢晓凡的,特别是在你跟贾迪他吃醋和你对话,你支支吾吾的不肯说出那一句:“不喜欢!”我有时都会多么感慨如果那时候我接受她就好了,我那么痴情有什么用最后还不是这个鬼样,可是我认为导演你肯定还有一句话没说:就算我知道我去表白也是这鬼样,可我还是会去。

老师说的那些话真的是满满的回忆,还有最后老师要分别那一刻老师说的话,还有多管闲事的父母,还有好像每个人青春的烦恼,都在这个影片中勾勒起我的回忆,我们的青春太像了,可又是那么独一无二。(还有这些人物头发和举止动作,真的才是我那时青春的模样)

我喜欢这部电影,非常细腻描绘了青春,而这个青春又和我如此相近,全部都是情怀和回忆,谢谢导演(我只是有感而发

  《青春派》观后感(四):a story

小城市都不上映,这怎么破。。。只能看枪版,也是第一次屈服看枪版。。。尼玛,想支持票房都无门。
第一次看到简介的时候,就有了很高的期望。我期望的不是电影拍得多么精彩,而是期待电影勾起我那年的回忆。
那一年,因为他的出现让我的青春绚烂多彩
这是一场美好的yy,属于19岁的我和他
19岁的我们实实在在的享受了当下的青春
不管多久,再想到那双眼睛都会回到我的19岁
19岁的操场,19岁的食堂
19岁的高频词汇,19岁的诗词必背
。。。
现在想想,也许我也是他生命里的一道光,照亮了他的19岁
回忆都很美好,只要能让过去的事过去
也许当年的承诺在下次见面就会实现
只是我们都不知道下次是什么时候

  《青春派》观后感(五):属于你的青春派


作为国产小成本电影,青春派的主演启用清一色的学生党,在没有大牌明星,没有宣传噱头的情况下,而拿下1600万的票房。实属不易。
看过之后才知道这部电影的魅力所在,如果撇开预算的限制,只论剧情和情怀,这部电影在我心中绝对可以轻而易举的进入亿元俱乐部——别怪我总是以票房论英雄,因为行情本来如此——这是一个最浅显易懂的标准,即使我真正的尺度远非如此。
电影的开始,是在高考前五天,憋了三年的学霸终于鼓足勇气当众向女神表白,并如愿牵手成功——非专业演员的水准让这个狗血的戏码稍显生硬做作。然后是半路杀出一个学霸老妈,与女主争锋相对明嘲暗讽,并成功棒打鸳鸯。
一切都在预料之中,并无新意。然而大戏才刚刚拉开帷幕,精彩即将登场。
男主为了女主跳楼叛逆,要死要活,并用落榜来标榜自己是“真正爱她”。看到这里时真想一板砖拍死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屌丝——自以为英雄气概实则只是幼稚可笑。
直到看到最后,才发现这是男主最率性的地方——那以后对黄晶晶的迷恋与执着,以及充满文艺范的“十里送妹终需一别”戏码,大部分只是因为爱而不得的甘心。这里我要说上一句,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好与浪漫到自己都觉得矫情的程度,那爱情就演变成了一场自编自导的戏码。而很明显,男主与女神的短暂牵手并不能说服我他对女主的种种举动。他们并未到如此关系。
在通知下来的那一刻,一个高中一个落榜的结果就已经注定了他们的爱情结局。关于之后种种藕断丝连的苟延残喘与“时间冲淡一切”的常规路线,我已不想多说。
爱情是这部电影的一根主线,也是闪光点之一。在电影进行五分之一才开始主体部分——复读与“高三情怀”。说实话个性鲜明的各位主演出了娘娘腔的李飞,其他都没有太深的印象,包括主角居然。然而却莫名其妙地记住了他们之间的种种疯狂二逼的举动。李飞缩着脖子企图寻找志同道合的“处女香”那一场景尤其难忘,因为太过怪异。这也是记住他的唯一原因。然而,却并不讨厌他,魔鬼老师秦海璐说他可爱,当时就笑喷了。但是,他确实担得起“真实”这二字。为了这两个字,姑且也承认他是可爱的吧。
电影中的几位主角并没有多少深不可拔的情分。“以情动人”是许多电影惯用的伎俩,然而这一做法本身就违反了某种规律——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一定要通过一些事来表现,它们并不坚固到已经深入人心以致可以独立存在。“青春派”也并不能免俗,它拿出了许多引人热血沸腾的桥段:几个男孩天真又拙劣地向心仪的女生玩浪漫,一起上网打游戏并为兄弟出头。和《那些年》差不多,俗气的桥段胜在一个“纯”字,即使那并不是大多数人的青春,但那是大多数人幻想中的青春。
然而电影真正的闪光点在于它对高考的客观描述:没有浅薄的否定与反抗,也没有一味的用“奋斗”来美化。它的热血的残酷、它的爆炸的沉默,都被刻画的淋漓尽致。秦海璐在嘶吼着让没有过三本线的黄启明混出教室时,并没有觉得她太过火。她的势力与坚持,电影都给了一个较为平和的态度作了评价。她很真实。真实得表达出了每一个老师的想法——在对学生的爱与上线率之间的挣扎与取舍。甚至能看到老师歇斯底里的背后的脆弱伟大
所以最令人敬佩的是电影的宽广情怀。电影的结局并没有用上“努力就一定会有好结果”的陈词滥调,拿出一个最中庸的结果来潦草地给观众一点廉价的欣慰。而是预演了最为真实的结局:该出国的出国,该落榜的落榜。就连学霸居然,也并没有最后给他加上使人产生代入感的主角光环:568分,一个不高不,并不“主角”的分数,正是他经过三起三落后真实水平的发挥。
结局字幕上打出:周晓凡:中国人民大学;居然:中国人民大学,作了一个最简单的暗示。
有点小美好的结局。
一起走过的高三,回忆起来并不会对谁印象特别深刻,只能记得,那是一个热血沸腾的青春。这种只适合回忆的青春可能满足了所有冒险疯狂体验的元素,但是与我来说,也只能算是一个不太冷的笑话。
我也想冒一次险,那也只是需要调剂,并不需要它成为主旋律。青春与生命的主旋律并无不同,那就是细节。也许正因如此,所以才会对李飞安慰居然的那句名言特别感触,用在那个场景有一些大材小用的诙谐。但还是被打动了。那是张爱玲的一句话:忘记一个人,方法只有一个,时间或者新欢。
举这个例子,只是想说明。一小撮人的疯狂只是短暂的共鸣,真正震撼人心的,只有一个民族的伟大或者直抵人心的私人哲理
曲终人散,无论再多彩多恣意的青春都最终会走向落幕。他们的青春已经散场,而属于你的青春派,又会在哪里?

  《青春派》观后感(六):青春的尾巴依然感动

人老了,是不是就特别容易怀旧。对于这种青春类型的影视作品一点抵抗力都没有。国外的青春电影,虽然看的过程也很欢乐,可毕竟没有代入感,那种切中心底的感动一点没有,看完笑过也就算了。
像前面的《致青春》和《中国合伙人》也是让我看完感慨颇多。现在回头想想,自己的高中生活好象一点也没有色彩,除了无尽的试卷和考试就剩试卷和考试了。
《青春派》又让我重新回味了一把我的中学生活。我的高中是在山东中西部的一个县城度过的。不知道幸运还是不幸,我的初中和高中班主任都是像电影中的撒老师一样,特别严厉特别不近人情。尤其是高中班主任,都14 15岁的小伙子了,他还是照打不误。看你不好好学习,拿起书本就朝头上打,有时甚至还打脸。所以我们都怕他怕的不得了,而他又是教我们班数学的,所以整个班级的数学成绩明显偏高。
私下里,我们都叫他”大复杀“,具体原因我忘记了,只记得一方面因为他很胖很壮,一方面就是对我们太恨太不近人情。可能是男老师的原因,远远没有电影中的撒老师那样还有温情的一面。
《青春派》这电影让我感觉特别真实的几点,一是电影中重点描写了家长和老师在青春期尤其是面对高考时对孩子的作用,尤其是秦海璐演的撒老师更是有代表性:满口高考口号且教学严厉无比,处处给学生压力,处处不饶人,不管你是好学生还是坏学生。
二是青春期的恋爱,甜涩相夹。电影中居然暗恋了黄晶晶三年,这种暗恋是美好甜美的。因为妈妈的干涉,居然失恋了,这又是真实残酷的一面。现实中大部分父母都会干涉孩子的早恋,而且是特别快准狠的。
在居然复读过程中,晓凡对居然的感情完全是居然对黄晶晶感情的复制版本,只不过晓凡比居然有勇气,比黄晶晶更体贴、更善解人意
电影中还有两条感情线:贾迪对于晓凡的喜欢,以及齐明智对于秦慈的喜欢。当然这两条线都不够饱满,只是起到了一点插科打诨的作用。
比较难得的是《青春派》电影还暗讽了一些富二代、拼爹等不公平现象,虽然只是一笔带过。但周强这个人物的出现,就让这个暗讽升了一个层次。就像居然说的那样,高考对于他是公平的。也只有对于这样的人才是公平的。
不想说太多高考对于青春的催残压抑或高考公不公平这样的全民大讨论的话题,总之我很喜欢这部电影,或者说我喜欢的不是这电影,而是在怀念我曾经的青春岁月,我曾经又恨又爱的高中生活,我曾经又怕又想的班主任,我曾经打过闹过的舍友,我曾经做了又做的试卷和考试。。。
整部影片简单、甜蜜又充满想像、憧憬,我看的不是电影,我看到的是当年的那个我。。。。。。我怀念的不是她,我怀念的是我们一起步过的青春。。。。。。
多说一句:比这部艺术作品更真实的则是在多年前的一部记录片《高三》,是以福建龙岩的一所高中为基础,导演拍摄了一整年,一部真实记录了整个高三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记录片,还获得了不少奖。推荐大家去看看,那个才叫青春,残酷且真实的高三。
如果找不到下载地址,可以找我,我有片子,保留了很多年了。

  《青春派》观后感(七):花朵自会继续开放的

起初没想过看这部电影的,特别是看了那么奇葩的裸男宣传海报后。在全特效的环太平洋炸的头晕目眩的我,想着,再来一部中和一下吧。于是这么愉快的决定了,又去看了青春派。
影片快速的交代了背景,高考,告白,家长,落榜,再来到了复读。男主在第一年的日子真是很平淡呢,除了最后的当众告白,没有任何值得影片讲述的。最精彩的是黄晶晶的转头“上一秒,我可能喜欢一个勇敢的居然;而这一秒,就可能看穿他所谓的勇敢,而喜欢上别人。”
典型的乖孩子居然,终于从他的女孩那里学会了反抗,学会了拒绝,学会了勇敢,但还没学会成熟。仍然孩子气。
再来的一年,再多一年的青春,少不了的依然是青春里淡淡的爱恋气息。谁暗恋着谁,谁又明追着谁,谁辜负了谁,谁又后悔了谁。在那个让人窒息的岁月里,只有爱着的那位女孩的笑,那偶尔触动的笔尖,那时边不时撩起的一缕秀发,在阳光中,透出清新的味道。初识齐明智,怂和猥琐两字涌向心头。而后,一千多阶的生日快乐,傻逼两字继续加上去。到片尾,“对于齐明智来说,青春就是小慈的味道,好闻却再也闻不到了。”让我心头一动,谁的青春不傻逼?对我来说,青春是读书同桌的女孩的发香,很幸运,是她陪着我牵着手看完这部电影。
但我们不得不他们处在高考这个令人疯狂的地方:“不苦不累,高三无味;不拼不搏,等于白活”“扛得住给我抗,扛不住给我死扛”“累死你一个,幸福你一家”“各位家长,高考还有半年,你们有要破产的,请坚持坚持;有要离婚的,也请先凑合凑合。”。这些有些耳熟的话语仿佛就在昨日,畸形的教育,在那时我们看来居然是合理的。因为那时,我们还想怀有理想,还相信梦想,还认为家里未来的一切还得靠自己拼命。但影片还是想尽力淡化这种大环境,他们的各种玩耍是我那时不敢想象的。只有周强,只有那个打着灯熬着夜拿着小书桌还想继续多看会儿书的周强,才能让我看得到那时的影子。就连秦海璐都还在骂着,
你说你拼爹拼不过,你还不拼你自己
   居然他们光着身子站在浴室里用冷水从头冲到脚并大喊:“去他妈的高考!”我仿佛也看见当年那个瘦小的用拳头打着墙壁大声吼着“老子不读了,老子随便上个大学”的我。那个日子,真是感谢你了,那个坚持下来的我,那个努力的我。
最终,不管准没准备好,高考还是如约到来了。拍毕业照时,再一次被居然打断,不过这次,是对老师的感恩。这个孩子,终于是成长了。
 
只管走过去,不必逗留着去采了花朵来保存,因为一路上,花朵自会继续开放的。
影片戛然而止,刚刚好。青春的结局不一定是好的,只管走过去

  《青春派》观后感(八):不仅仅是所谓的青春的青春

或许是因为最大压力太大,往往对生活的艰难看的又太过深了,已经失去他原来的味道,每每感慨与此,又或许只是那么瞬间的无知吧。这部电影还是相当赞的,赞的不仅仅是男主角那莫名的表情,还是他那莫名的执着的感情。这部电影,不仅仅局限于感慨当年的高考生活,当然这也是相当令人回味,基本的精髓已经掌握到了。我想看到更多的是亲情,友情,还有就是莫名的爱情吧。生活中太多的艰难,等待着我们,但是又何必太过于执着与表象,回想当年的生活虽说是单纯的,但也不是所有人说的那么随意,或许我才能更大体会周强吧,高考对他来说是公平的。这一路走来,太多的难以言语。尽管走下去,不必逗留着,去采鲜花来保存,因为在这一路上,话自然会继续开放。

  《青春派》观后感(九):这就是我想象中的高中

初三的时候出国了,逃了中考。国外的高中很轻松,但是总是会想念国内念书的日子,累吗?累,但是和一个班级的同学共同奋斗的日子,是我直到现在都怀念的,没在国内念过高中,也成了这辈子的遗憾。
这就是我想象中国内高中的样子。
我记得初中我喜欢的男生
那时候我和几个朋友坐在篮球场边上聊天,有意无意的看他们打球,其实我的视线都是落在他身上的。
中午在食堂吃饭的时候尽量坐到离他很近的地方,又不好意思直接坐他们旁边,努力挑一个对着他的座位,这样聊天时就能假装无意用余光看到他。
课间操往教室走的时候,会因为和他站一排而心跳加速,那一段路很短,也很长。
实验课的时候和他坐一桌,写笔记的时候胳膊不小心碰到,我偷笑了好久。

  《青春派》观后感(十):能勾起怀念的青春派

我觉得这片子会给每个参加过高考的人以共鸣。虽然早已跨入大学校门,但发现对于班主任那老一套说辞还是深刻在心,呵呵,也发现貌似全国的老师都是这一套说辞。青春派里的高中虽然校服比我高中好看很多,上课时间也短很多,班里人也比我们少很多,班里奇葩比我们多很多,但是那种为了万恶的高考拼搏的感觉却是那么熟悉亲切。我觉得每个经历过高中高考的人都能多多少少的从影片里看到当年自己的影子。高考真的算是现在较公平的平台了,可能因为从小受一定要考上大学,考上大学才有出路这些话的影响,作为也曾是复习班的一员,我特别能理解那种背水一战的感觉。我也不会品析电影拍摄张弛度,也不会从专业的角度去看待每一个桥段每一个镜头,俗人一个,觉得情节对我胃口了就是好片子。这片子看着不拖沓,只是开始为男主感到可惜,这种不顾一切的爱情已经越来越少了,也就是青春时才会有这样不顾后果的勇敢吧。片子除了演对爱情的懵懂还生动的还原了那时我们对老师的不屑一顾,对家长的严格管制的反叛,一幕幕都在自己的岁月里发生过。关于影片里的那群损友,现实中娘娘腔李飞这样的人貌似越来越多了,但影片有夸张成分,可能是为了制造特意的笑料吧。我的身边也有富二代,感觉怎么努力也追不上人家发展的脚步,我身边也有贫穷的同学,很多都是像一株梅花,遗世独立的高傲的生活。这片子说不上有什么,就是能轻而易举的给很多共鸣,给很多怀念,大方向还真的挺还原青春的。主题曲很应景,很催泪。就是忘记啥名字了。买票花了25块,自认为挺值的,对得起票价。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