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回溯》的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回溯》的观后感10篇

2017-11-30 21:59: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回溯》的观后感10篇

  《回溯》是一部由迈克尔·彼得罗尼执导,艾德里安·布洛迪 / 山姆·尼尔 / 罗宾·麦克丽薇主演的一部悬疑 / 惊悚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回溯》观后感(一):《回溯》影评

      带有悬疑情节的影片总是能吸引我看下去,等待答案。所以在看到来历不明女孩造访咨询室时我很困惑,想着到底是他的幻想还是鬼魂。可后来被告知女孩名字首字母拼起来是死去女儿的名字时,我以为是他思女成疾的幻想,可原来他是能看到鬼魂了。
      这部影片表达的思想让我想起了大学时代宿舍四人窝在床上看过的泰国鬼片,泰国恐怖片总是表达出有怨必报的观念,做过亏心事早晚会有人或鬼来向你寻仇。而该片中男主人公父亲若干年前杀害的女孩终于也来向他讨债,并且用他伤害过他人的方式。
      影片前部分类似鬼片,不时拉近镜头出现鬼脸吓唬观众,在大家被吓得鬼叫时我才知道原来我心理素质还是不错的。中间开始推理了,结尾开始打斗与复仇。
       男主小时候亲眼见到父亲杀害女孩,应该是出现了创伤性应激障碍,出现了选择性遗忘,但潜意识里并没有遗忘这段记忆,只是提取失败,所以有某种契机时他还是记起来了。
       我很像知道男主的母亲是怎么去世的?是否和其父亲有关?还有男主对父亲的质问“你究竟杀害过多少女孩”?男主父亲这种“食子”的比虎还毒的行为显然无法让我们中国观众所接受,所以像《万能钥匙》这种打破我价值桎梏的影片我还是很喜欢的。

  《回溯》观后感(二):去记忆的深渊回溯,真相却未必可寻

       从希区柯克年代起,心理、悬疑、恐怖、犯罪,这几个标签就被牢牢绑定在一起,似乎大家都认可,心理的不确定是最大的悬疑,心里的鬼是最惊悚的恐怖,心魔作祟是最真切的犯罪。而这个心理还最好是精神分析式的心理,才能最大限度地撑起悬疑、渲染恐怖、解释犯罪。这些元素杂糅组合一下,一部电影就出来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回溯》不能算杂糅得很成功,每个元素都想凸显一下,于是出来了开头三分之一的恐怖片、中间三分之一的心理片、最后三分之一的犯罪片。
----------我是有过程但木有关键情节剧透的良心分割线-------------------------
       故事开头,失去爱女的心理医生Peter沉浸在巨大的创痛中难以自拔,只好寄情于工作期待重新开始,然而心结难解,对病人的诊治也多半心不在焉一个女孩神秘到访又神秘失踪,巨大的疑团和着反复出现的火车意象指引着Peter寻找真相。这部分里不停闪回的碎片影像、突然闯入的火车声响、现实幻觉梦境的游移切换、毛骨悚然的背景音乐以及越来越明显的“鬼魂”指向,完全是恐怖片的调调。
        接下来Peter决定去到家乡回溯心魔起点。在熟悉事物和尘封旧物的刺激提醒下,遗忘的往事被一一记起,隐秘的伤疤被逐层揭开,之下藏着两个熊孩子无知犯下的罪行,而这段往事的遗忘也间接导致了其女儿的死亡。这一段因循了标准的精神分析逻辑,因为创伤太过痛苦,人们自我保护地将相关记忆压抑进潜意识当中,即表现为心因性的遗忘。然而被压抑的内容并不会因此消失,转而在人们意识不到的层面上继续影响心理和行为,心里的“鬼”由此而来。一旦记忆复原,被压抑的经验重现于意识,心理症状就能得到纾解,继而获得救赎。于是这部分完成的是心理片的工作。
       折磨之下Peter选择自首,寄望从此心魔退散,良心得安。然而,心中的鬼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更加暴虐。原来当年隐秘还有案中之案,真相并没有完全被忆起,真凶也另有其人。剧情到此急转直下,画风也陡变为罪案追凶片,女警察加入,当年疑案一点点水落石出,正面交锋,最后当事人全部回到原点,为Peter完成了一场真正意义上的“重现治疗”,全片结束。
       鉴于影片用到的梗并不新鲜,三部分捏合得也并不完美,小成本的制作视听效果也仅是尚可,给个三星差不多。不过看完倒是让我想起一起真实事件,也是多年悬案,也是创伤压抑,也是被遗忘的记忆,也是精神分析的逻辑,虽然后期走向跟本片完全不同,但如果拍成电影怕是不会输于本片。
       1969年,美国有个8岁女孩Susan被人杀害,案子一直没破。20年后,Susan的小伙伴Elizabeth在接受心理治疗时突然回想起Susan的死,她回忆自己当年看见了一个男人对苏珊进行性攻击,并用石块砸碎了她的头,而这个男人正是Elizabeth自己的父亲George。凭着女儿的证词,George被告上法庭并被判谋杀罪成立终身监禁。陪审团认为Elizabeth和本片中的Peter一样因为那段记忆太过痛苦而选择了压抑,所以Elizabeth的证词是可信的。这个案件引发了巨大争议,直到1996年,George在服刑5年后接受重审,终因证据不足而被无罪释放。当时参与替George辩护的专家证人Loftus曾经说过一段话:“不能因为一些案例被证实是明显错误的,就得出结论认为所有恢复的记忆都是虚假的。也不能因为一些案例中的记忆被证实是真的,就认为所有恢复的记忆都是真实的。”换句话说,人心远比想象中还要复杂,所谓的科学理论也不一定适用于所有情境。不过我想“创伤→压抑→冲突”这样的逻辑因为具有着强烈的冲突感、戏剧性和吸引力,跟其绑定在一起的悬疑惊悚片还会持续大有市场。
        ps,布罗迪的表演在他一贯的水准之内。因为眉头解不开的忧郁,他实在是太适合饰演倒霉倒霉倒霉催的角色了,怜爱。

  《回溯》观后感(三):你的记忆不一定真实

我在3星和4星之间比较犹豫
要说剧情,不复杂,人物也比较简单,精彩程度中等;但可看性还不错, 很紧凑,特别是这种层层推进的方式,在不剧透的情况下,还是比较有看头的。
说说剧情,以下有剧透,未看过的朋友最好还是先看电影。
一开始是比较老套的故事,男主Peter是心理医生,在一年前失去爱女,原因是交通事故,但他自己也有责任,在照顾女儿骑单车的过程中他被橱窗里的某物吸引放了手,紧接着女儿被后面的车撞死。他和妻子离开伤心之地回到故乡,在一个朋友的帮助下给他介绍了很多病人。可是这些病人都很奇怪,特别是某天来了一个女孩,Elizabeth Valentine。
渐渐,事情的真相好像浮出水面,不仅这些病人,就连给他介绍工作的朋友都是不存在的,观众开始怀疑,Peter因为失去女儿而出现了精神问题;剧情的第一层推进结束,开始进入第二层推进。
Peter将这些人的信息全部联系起来,发现都是已经去世的人,而他们共同指向一天,1987年。这让Peter想起了那件尘封已久的往事,也是一直压在他心底的事情。于是,他回到了少年时代的家,回到了父亲的房子。原来Peter的父亲是一名警察,母亲在十年前已经去世。在1987年,Peter和同伴Barry误将单车倒在铁路上,随后来的列车发生翻车事故,造成47人死亡,Peter的那些病人全是这起事故中遇难的人,而当年Peter隐瞒了他和同伴的过失。观众这时候明白,哦,原来是这样,逝去的冤魂要Peter说出真相。剧情的第二层推进结束,但是,还有第三层。
Peter先是动员同伴一起去自首,没说服,于是第二天Peter单独去了警局自首,给他做案件记录的恰好是当年事故中一名女性的女儿;因为案件已经很久,且属于未成年过失,不会起诉。Peter觉得终于放下了。(作为观众,肯定很疑虑,两部单车就能造成这么大翻车事故?)果然,事件没这么简单,已经自首的Peter回去之后又被鬼魂吓唬了一番,原来这不是全部的事实真相。终于,真相揭开,当年一个男人在汽车里侵犯了一个女孩,女孩逃脱到列车旁的站台,男人杀死了女孩,在争斗过程中,女孩拉住了换列车轨道的手札,这才是导致翻车的真相。而这一切都被Peter看见了,那个男人就是他的父亲,那个女孩就是Elizabeth Valentine
故事的结局很正统,Peter的恶魔父亲最终还是死在了轨道上,被呼啸而过的列车碾压成碎片,列车上站着的都是当年死去的人。算是冤魂报仇了。
当中有几个隐含的点
一是Peter不肯去自首的同伴,最后被发现吊死在站台,这绝对不是他自杀,我倾向于是Peter的父亲杀了他,但也可能是鬼魂索命。
再就是Peter发现父亲的凶残本性,并质问他,到底死过多少女孩。我觉得肯定不止Elizabeth Valentine一个,甚至包括Peter的母亲,都有可能是他父亲杀的。
如果当年就揭开真相,Peter不会在照顾女儿骑单车的时候走神去看橱窗里的列车玩具,女儿就不会死,他和妻子也不会如此痛苦。但也正是因为这起事故,Peter才会重回故乡,才会重新回忆起几十年前的事,才会追查真相,最终给当年冤死的人一个公道。所以,是不是有点冥冥之中,也不那么简单。
那么,谁给Peter女儿一个公道,整个故事里,她是最无辜的。父债女偿么?
故事的最后,Peter在海边,一边是妻子,一边是女儿,通过对话,我认为他们应该有了新的孩子;旁边的女儿站起来吻了父亲的额头,朝海边走去。我想,可以理解为,看见父母终于能放下,她也决定走了;或者是,女儿一直陪在父母身边,但只有父亲看得见。
整个故事,恐怖的成分不多,应该算是部悬疑片。故事想告诉我们的,人啊,还是不要做亏心事,要善良,要勇于承认错误,不然,几十年前的错也可能在几十年后回报到你身上。
人的记忆是很奇妙的。有些时候,你的记忆不一定是正确,因为记忆归大脑管,一旦你的大脑想屏蔽某些东西,很可能就会删除掉某些记忆;如果大脑想伪造些什么,也可能将谎言添加入你的记忆。
但是,大脑归人心管,最终,是你的心,决定了你的走向。

  《回溯》观后感(四):选择与忘却

男主角十来岁时与另一个小伙伴去野外看别人野战,将自行车放到了铁轨上,导致了火车出轨,死亡47人。这段经历使他在今后的人生里给他造成了很强的心里创伤。
当男主角女儿因意外去世后,男主角似乎获得了通灵的能力,在这个过程当中,慢慢的发现了当初那场火车事故并非由他及小伙伴放自行车导致,他回忆起了看到了身为警官父亲强奸并杀害同样十来岁的伊丽莎白,在掐死伊丽莎白时将火车道岔搬开导致火车脱轨引发事故。
男主角在十来岁时看到父亲的禽兽行为潜意识选择了忘却,当在他回忆起所有事情之后,劝他父亲自首。男主角没想到的是,镇上的女警官在他去自首的时候将旧案重新翻看,已经确定了男主角父亲是犯罪嫌疑人。当男主角站在他父亲面前,替他父亲拨通了女警官的电话时,他父亲兜里女警官的电话响了。。。
整部电影以昏暗的色调为主旋律,探究了男主角因为火车模型而分神导致闺女意外身亡。在闺女身亡后,男主角记忆中被抑制的那些人变成了鬼,经不住内心煎熬的男主角选择了自首。而他的小伙伴也因为男主角的出现而将记忆打开,同样经受不住那份煎熬选择了上吊自杀。
做任何事情,都需无愧于心,否则终将有憾。

  《回溯》观后感(五):《回溯》——终极大boss原来是你!

    忧郁气质男出了新片《回溯》感觉 艾德里安·布洛迪的影片很多都是阴暗灰色调调。想按时间线来梳理一下剧情,提出几个疑点。
    1987年peter和小伙伴骑着单车来到铁道旁的小树林偷窥“野战”。peter略纠结,此时听到火车声,突然意识到单车被扔到铁道上于是开始狂奔。有一个镜头是peter看到伊丽莎白从车里跑出来(那辆车似乎是警车),后来就到了小木屋。这一段有点疑惑的是到底哪一个是事实?
    peter在小木屋里看到阿爸在rape伊丽莎白,伊丽莎白在情急下使火车发生了车祸。然后挂掉了……阿爸身为警管掩盖了这一切,而Peter选择性失忆了……这个事情应该对peter有很大的阴影,他选择极力隐瞒自以为就没有发生。
     N年后,peter和女儿在某街道。他被橱窗里的火车吸引,女儿车祸而死。此时他的心理防线崩溃了,隐形的心理疾病开始爆发。主要他还是个心理医生。
    peter开始出现回忆、幻想、梦境、现在与过去的重合。先是伊丽莎白的出现抛出“12878”这个数字、然后是当时火车事故中的死亡者,最终指引他回乡。他工作的地方离火车很近,火车声一方面烘托了恐怖的氛围,一方面也是与那起事故呼应。
    由伊丽莎白这条线索转到了女警察。其实小伙伴此时的出现有点突兀,仅仅是为了加强1987年事故的神秘性,他的死亡也并没有起很大的作作用。
    接下来是不断的回忆、幻想闪瞎你的眼。peter的自首、校徽等一系列的小线索是女警察有些疑惑。在peter阿爸家里最终找到真凶。终极大boss就是阿爸!!!peter也在这里明白了所有。在最后的角逐中成功营救女警官,阿爸葬尸铁轨。
    最后peter的心结打开了,与妻子共创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这部片子剧情的倒叙还是可以的,只是没有让人觉得新颖的地方。
    某网友引用的一段话挺有深意的“不能因为一些案例被证实是明显错误的,就得出结论认为所有恢复的记忆都是虚假的。也不能因为一些案例中的记忆被证实是真的,就认为所有恢复的记忆都是真实的。”

  《回溯》观后感(六):面对残酷的真相,人们往往才会选择逃避

布洛迪的片子总是有那么一丝丝的忧郁气质,《钢琴家》《超脱》均是此类型的。似乎这个演员就是和这个气质。而且这个气质在本片的悬疑惊悚的氛围中是比较应景的。而且本片的色调也很适合布洛迪的性格。因此但就演员的发挥来说本片还是比较精彩的。
惊悚的故事一般都比较绕,可能不到最后一刻你更本就不知道导演的意图,还好最后时刻导演的意图算是比较完整的的显现了。因此之前的一些不合时宜的情况总算是得到了不那么顺利的解答。但总算是解答了。
其实看到了中部就可以大致了解剧情了,男主不过是陷入了过去的痛苦的回忆中不能自拔。但究竟是什么回忆只有男主自己知道。这个时候有一部影片也是在受伤后选择忘掉那一段“美好的回忆”《遗忘》就是这么一部电影。由于女主在年少时做了一些错事然后导致了一些不好的结果。因此对于这一段记忆女主选择忘记,但最终受到了惩罚。而本片的前半段基本上就是这个叙事理念的。我曾一度以为本片的最终套路就是在追寻过去自己所犯下的错误而自责。但是最后还是让人比较震惊的。因此本片才稍有一些与众不同。《催眠大师》讲的也是活在自己过去的所犯的错误当中被左右,还有《异度空间》都是如此。但是当我们真正去面对的时候,去没有电影里面那么直接。
真相往往是赤裸裸的。因此人们才选择遗忘。但是所有的条件集中起来的时候人们是很难释怀的。
因为年幼时候关于自行车的记忆比较深刻。因此在自己女儿的事故中看到火车的时候间接促进了自己女儿事故的发生。从此自己背负上了一个沉重的负担。使得难以释怀。两次事故的细节相似性使得这种压抑演变成为阴影如同魂灵一样萦绕在男主心头久久不散。于是男主回去找答案。
可以注意到这个细节,当男主回家时候要经过一个隧道。进去的时候是黑的然后出来了以后就到站了。这段剪辑充分说明了男主当时所处的环境是多么的阴暗。回忆深处是黑色的。也给观众充分暗示着肯定有一段不为人知的秘密。但最后解开谜题的时候人们不难发现原来真相是这样的。与之前期待的还是有所不同的。这就让人有点意料之外了。因此这成了本片出彩的地方。
当人们真正放下的时候,故事才会落下帷幕。一切过去以后,自己心中的阴影最终远去了。随之而来的就是阳光海滩。
很多时候自己的心结都是源于不敢去面对过去。当自己真的可以直面过去的自己之时,一切都会烟消云散。接受自己所犯下的错误才有可能弥补,一味的掩盖最终会有掩盖不住的时候,就像片中的父亲。自己的错最终会让自己食到恶果。

  《回溯》观后感(七):无趣的真相

    所谓“回溯 ”,原来是寻找脑海里当年自我保护开关启动屏蔽的痛苦真相。
    永失吾爱的痛,梦游般的恍惚,病人的案例转移到自己身上,心理医生原来医者不能自医。惊悚的小女生像是幽灵,也像是脑海里难以承受的痛苦形成的幻象,模糊的记忆乍隐乍现,一切指向尘封的故居。父子间的隔阂暗涌浮动,父亲为未能参加孙女的葬礼道歉,儿子冷冷道出宿醉不醒的真相。年少无心放下的错,原来纠缠半生,只是案中有案的真相和大义灭亲的情节都来得太过突兀,最后的父子相残更是落入天理循环的俗套,若真有因果,那么最应该受惩罚的是否应是上帝呢?
    沿途遇见纠缠多年的不散幽灵,小成本制作,不是应该更深入探索内心的私欲与挣扎吗?何必浪费在毫无意义的惊吓上呢?

  《回溯》观后感(八):暴殄

本片试图想通过主人公一个“伤痛”触发了“伤痛记忆”的梗,通过似假还真的“惊悚”引出主人公童年的一段隐含巨大伤痛,负疚的记忆,最后翻出隐藏多年的真相,这样一个不算新鲜的故事。众多的“惊悚”片段、“怨灵”是本片吸引观众的套路,当冗长、反复的“惊吓”逐渐让人“麻木”而不再兴奋后,故事最终却拐向了悬疑的小道,而这个看似“点睛”的桥段,也终于让整个故事像片中的火车一样偏离了“轨道”。 如果说前半段主人公失眠也好、恶梦惊醒、假意“通灵”也罢,各种“见鬼”的“一惊一乍”、故弄玄虚的心理分析铺垫背后,是童年无心之失无法承受的沉重负疚感,这姑且还算说的过去,那么最后回忆到还原元凶父亲时,逻辑就彻底崩坏了。少年在凶案目击现场行动自如的表现,充其量也就是“惊讶以上,惊吓不满”的水平,和日后宣扬的巨大精神创伤,明显在程度缺乏说服力。而“父亲的罪恶”与“自黑”般的“自行车事故”比起来,后一个更好接受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折磨到底来自火车出轨的众多伤亡?那个女孩的死亡?还是对罪恶的缄默呢?主人公当时已经不是一个幼儿,而是一个有一定思考能力的少年了,影片完全没有涉及。而日后“记忆扭转”的结果,不仅仅是“自黑”与折磨,一同“遭罪”的还有童年的伙伴!从这个角度而言,让主人公内疚到不堪“记忆”的,到底是意外的惨烈结果,还是如父亲所说的那样,为昧了良心的缄默和不惜拉小伙伴下水的“谎言”?!本片并未从更深层次上进行进一步的挖掘和探讨,反而将重点放在了“吓人”上,实在是……“不知轻重”。 本片从开始就充斥着时不时跳出来的“冤魂”,遇上“恶魔”的可怜女孩,倒霉的乘客……可个人认为,全篇最冤的就是那个无辜被连累,平白被一对儿变态父子的恩怨折磨了很多年,最后生被虐到自杀的童年小伙伴。他完全和这件事没有任何直接的联系,却仅仅因为跟男主玩耍过,就被生骗了这么些年,被自恨毁掉了生活,最后连性命丢了,还得“怪”自己,人傻,心眼儿窄。其他“冤魂”最终似乎都“冤有头,债有主”的“得偿所愿”了,可编剧却偏让骗了这位可怜的孩子这么多年的男主最后得到了“解脱”。不得不说,老外的逻辑有时候也“神”的可以! 而这类片子的结果,无非是真相最终大白,恶人受到惩罚。可本片中“元凶”最终被惩的桥段,无论是公路上的迷雾,还是女孩冤魂的恐吓,到最终车里的纠缠,显然冤魂的“贡献”更大,主角和女警完全成了“弱鸡”,若非“怨灵”来报,不但沉冤难雪,恐怕这两位也得变成冤魂。让人困惑的是,既然“怨灵”如此强大,即便不能秒杀坏蛋,吓也能把个“老坏蛋”吓个半死,干嘛非要等这么多年,绕这么大个圈子才来寻仇“干掉”坏蛋呢?!更让人纳闷的是,干坏事的是父亲,可一众冤魂不找元凶,不托梦给警察、亲人,偏盯着儿子吓唬,这是欺负人年纪小,要子债父偿吗?!男主的“灵异体质”也着实让人无语,火车出轨时那么多人殒命,被吓得半死的时候不发作,这么多年之后,女儿意外就发作了,这“私心”得有多重?!而各位“冤魂”还得在“绑架”了女儿的鬼魂后,男主才肯“悔过”、“就范”,也是郁闷的很!唉,都不容易。 这些故弄玄虚,逻辑混乱的设置让本片探讨心理、人性的意味大打折扣,结果人性最终也未能胜过“灵异”。其实如果要讨论心理,那么“灵异”不过是过往的经历投射、埋藏于心所产生的某种暗示。就像曾经有一部港产灵异片中所言,看到故去的亲人,不是因为恨,而恰恰是因为爱和牵挂,瞬间让恐怖变成了温情,这种转变正是掌控人情绪的想法和心理暗示使然。如果是探讨人性,男主看到女儿是因为思念,那么看到被害的女孩、火车的乘客,就不仅仅是对罪恶不堪的回避,而应该是枉顾事实,三缄其口,成为父亲“共犯”的负疚。而最后的醒悟,不应该仅仅是找回“记忆”,更应该用人的力量去“纠错”,去战胜邪恶。不论是探讨心理也好,人性也罢,无论是冤魂的恩仇,还是记忆的对错,最终都是为了投射到现实生活的人身上,为了启迪人性。而影片让冤魂“自食其力”复仇的方法,虽然也许和“装神弄鬼”的开头有所呼应,但这种正义得伸的效果,不仅无法提升影片的深度,并且最终让其流于为了吓人而吓人的表面。而逃避了责任的男主(纵然当年无辜,可起码小伙伴是被他骗死的),又能说明得了什么,“抚慰”得了什么呢?难道是人不如鬼吗? 本片实在适合“一心多用”状态下,五分之四不用专心看,最后15-10分钟“相对”专注的情况下看。这样也绝对足够看懂了,可见本片的节奏和叙事是多么的拖沓,真相揭露不超过15分钟。如果“赶时间”,只看最后15分钟,也足够猜个大概了。实在可以算做是打发时间之“佳品”!只是暴殄了男主角这种长于用苍白、羸弱表现坚强的实力派演员,惊悚套心理套悬疑的繁复设计,以及众多设计狰狞的“鬼脸”……实在是一次失败的尝试。

  《回溯》观后感(九):不要总让鬼来背锅

忧郁哥布洛迪主演的悬疑惊悚片,虽然从中期过渡到了鬼片,但仅有几个狰狞的镜头还算不上是恐怖片。因为剧情推动如此也能感觉到鬼混们是有诉求的,他们在寻求帮助和解脱,没有那种深深陷入绝望心理的恐怖。整部片子演员对角色性格的拿捏的都挺好,节奏也很紧凑,细节上的描述也很到位。但剧情确实是比较生硬,用鬼混来推动剧情的手法显得很low。其实人心底里的鬼才是真正的惊悚和恐怖,所谓心魔难除,粉碎意志,分裂人格,甚至改变记忆。如果编剧能够通过尘封旧物和熟悉人事的回忆帮助主角抽丝剥茧,挖掘心里一直不愿承认的谜团,被压抑的精神能够重新释放,哪怕最后简短概叙收尾,也是一部成功的影片。影片4.5分,1分给贡献精彩演技的演员们。

  《回溯》观后感(十):B格一下低了不少

2015年,悬疑恐怖惊悚电影《回溯 | Backtrack》
其实很多人都是看影帝来的,不过这个电影到是没什么表现,主要是故事一般吧,节奏比较慢,类型悬疑,其实应该是恐怖片,这点不厚道了就。还有开头的表现更多的是让我感觉是描写失独家庭的吧,不过后来的故事发展的走向越发神奇了。
影片看到中间,看的我自己都有点神经了,但是这样的感觉很好,悬疑嘛,也许会有《禁闭岛》的那样的惊喜呢?我自己这样想,但是事实是我想多了。
到最后他居然真的是*片(这里就不剧透了)当然这样的走向,这个电影的B格一下就LOW了,太多的不合理全都推向不科学的东西,那还悬疑个毛线啊。片中部分细节还是不错。不过这个走向。。实在是浪费了。
-----我是分界线----
推荐指数:★★☆(5/10分),故弄玄虚了一多小时,逻辑性也比较差,只能算是一般般的电影。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