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心之石》经典影评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心之石》经典影评集

2017-12-01 21:2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心之石》经典影评集

  《心之石》是一部由古德蒙达尔·阿诺尔·古德蒙松执导,巴尔德尔·埃纳尔松 / 布勒·辛瑞克松 / 迪尔娅·瓦尔斯多提主演的一部剧情 / 同性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心之石》影评(一):对你柔情百转,你却视而不见

十几岁的孩子,私处的毛还没有长,可青春的萌动就这么来了。 C是个先天的同性恋者,性向明确。 T是个直男。 两个人就像鸟和鱼,本不同属一个世界。 所以,C把头埋入水中大叫,深夜在马厩里哭泣…..每一次都让人心疼。 两人被T的姐姐当做模特画画的那刻,T从悬崖被拉上来两人拥抱的那一刻和最后的额头一吻,或许是能让C满足快乐的时刻。 人们对基佬的厌恶,让C永远不敢表白。 T毕竟是一个孩子,一个还把心思放在女孩子身上的直男,怎么能够理解C的感情。即便T是懂的,这无疑也只会是T的烦恼。 所以,T对C的感情永远只会视而不见。 所以,对C而言,他的青春永远是无望的期待和逃不开的压抑。 全片风景和空镜头很美,空气冷冽,但有炙热的体温。 大段的全黑场景,黑到屏幕上又有自己的脸,黑到看得眼瞎。情绪全靠在黑色里想象。 没有正式的离别和再见, 会有一天,人们不再把钓上岸的石头鱼乱脚踩死,而是让他们回归海洋……

  《心之石》影评(二):从没觉得冰岛人像是剧中描述的这般保守

这个月初在冰岛旅行时,本打算在雷克雅未克一间艺术电影院观看这片子,结果却因为时间安排不当而错过。作为残酷青春题材再加上同性话题,这部导演处女作长片本可以有许多噱头,然而导演基本摒弃了好莱坞式的戏剧冲突手法,整个剧本像是无数个生活琐碎细节拼贴而成,观感上缺乏所谓的高潮,也没有赚人热泪的突出场景,除了在悬崖边上惊险的一段。剪辑似乎存在一些问题,没能将角色情绪连贯起来。不少场景前后衔接过于随意,看不出任何戏剧发展的脉络,太过琐碎稍显冗长的篇幅(全片近两个小时),呈现出生活流的真实感,当然这也是欧洲艺术电影的风格。可惜导演没能展现出任何突出的作者风格来,如果动物的场景拍得更丰满些的话,隐喻味道就自然出来了。另外,在这个冰岛小镇上,民众对于性倾向和作风大胆的女性竟然抱着如此态度,这是令我最诧异的一点。因为我刚刚游历完冰岛回来,我从没觉得冰岛人的思想会如此保守,也许是导演在编写剧本时有意而为之。至于让我感同身受莫过于剧中对冰岛自然地貌和荒凉风景的描绘,山峦、河流、湖泊、草地的模样,全都跟我在旅行时亲历的丝毫不差。而这些自然风景倒是跟剧中人物的心理情感变化契合得不错。这算得上是影片给我最大的满足。

  《心之石》影评(三):heartSTONEfish

【1 - 鲸之谷】
推荐搭配导演的另外一部短片《鲸之谷》观看,《心之石》可以看成是《鲸之谷》的扩充版。两部片子最大的契合点之一,就是对尸体露骨运用的极致。如果说《鲸之谷》中鲸鱼庞大的尸体带给人的是霎时的震撼,那么《心之石》则反复地用不同动物的尸体来讲人的感官控制在一种将要腐烂的不安中。拔掉鳃的鱼、自己啄掉双腿的海鸥、焚烧后焦黑的羊,这些都被赤裸地抛洒在镜头下。而更为微妙的是,这些都是北欧乡村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东西,它们就是再普通不过的生活。
【2 - 脸盲】
脸盲症发作,一直没认清Thor的大姐和Beth,导致前半段一直以为这是部骨科伦理片。
【3 - 腐烂的鱼】
Thor的被遗忘在家门外腐烂的鱼,与Thor始终得不到回应的对Beth的心意暗合。而腐烂的鱼随Thor的内裤消失在水中,也意味着这一段翻篇,Thor迎来了新的转折点——当然,这也是Christian的转折点
【4 - 双手】
Thor、Christian和Christian的父亲到悬崖边采集海鸥蛋。Christian站在悬崖边张望,他的父亲见状想提醒他注意安全。Christian被父亲吓了一跳,他的第一反应,是伸出双手惊恐地捂住头。

  《心之石》影评(四):要有多温柔就有多温柔

此文xiaoxiongdi首发于公众号:伍脊六兽

大家也可以来我自己滴公众号(filmpublic)玩耍喔,好不好~

1

之前看过冰岛导演谷德蒙松的15分钟短片《鲸之谷》,跟北欧大多数电影很像,走的是阴冷致郁风。后来在2016的威尼斯电影节上,有了《心之石》,这是导演基于《鲸之谷》所创作的长片。北欧导演拍的电影,无论主题多奇异,多变态,多纯爱,都喜欢采用干净的画风,极端的构图下是充满隔阂感的一种变相温柔。

《心之石》一开头,是几个少年在码头捕鱼的镜头,湛蓝的海水吸附着难得的阳光,这里的少年给人一种多愁善感、忧郁气质。男主角克里斯蒂安和比他小的索尔陆续登场,在导演有意的特写镜头下,两个男孩之间若隐若现的暧昧关系浮出水面。很明显,克里斯蒂安暗恋着索尔,但索尔却喜欢贝丝。

你爱他,他爱她,这样的爱情链是同志感情生活的常态。这让我想起《蓝色大门》里的桂纶镁和陈柏霖,同样也是一个弯,一个直。

2

对于克里斯蒂安如困兽之斗的情感,导演设计了很多伏笔或是暗喻,开场那只被少年们嫌弃的石鱼,那只宁愿折翼也要忍痛挣脱绳索的飞鸟,都在诉说着同性之爱的不被认同。

这在《鲸之谷》也有过呼应,那只搁浅在海滩上的鲸鱼,暗示困境无处不在,压抑,崩溃在所难免

作为同性恋的克里斯蒂安,他爱索尔,但他说不出口,反倒去帮他追贝丝。爱一个人,就希望他快乐,那快乐是谁制造的,重要吗?不重要。他对索尔的爱纯粹得叫人心碎。常常觉得人类很奇怪,热衷于分类游戏,譬如要把爱情分为异性恋,同性恋,双性恋,把它们打上标签,再区别对待。

可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爱,都是一个不断产生多巴胺的化学反应,在科学层面上,这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人类总是将精力放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反而失去对爱情真谛的领悟。

电影中,导演小心翼翼地用克制的手法表现克里斯蒂安情感的细微变化,也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同志的情感世界。戳中我的点在于,克里斯蒂安消化感情的方式。在玩大冒险时索尔随意地亲了他一下,他感到生气,对克里斯蒂安来说,那是一种伤害,如果你是在认真地爱一个人。

他站在悬崖边,我理解,那种想要跳下去的冲动,在那一刻,这是唯一不伤心的方法。克里斯蒂安喜欢用潜水来逃避,喜欢砸车发泄,这样的暴力是孤独,静寂的,不会有人关怀,也没有人能感应得到。

我想到那只拥有52兹声波的鲸鱼,最后孤独地死去。同志就像拥有独立频道的巨鲸,要找到相符的伴侣可能需要花费一生,与异性恋相比,他们的追爱过程更纯粹,更简单,但辛苦也是成倍增加。

3

克里斯蒂安最后试图自杀,《鲸之谷》里的男孩也在一开头就打算自我了结,自杀这件事比起陷进一段没结果的感情来得简单。

我们都会笑那种怯于大胆求爱的人,但,如果曝光自己的性取向只会造成更多的伤害呢?我们都太自以为是了,哪里知道,同性恋的自杀不只是为了逃避,更多是为了保护所爱之人。

索尔或许终于明白,那样的爱是何种概念。可是爱不能强求,所以克里斯蒂安选择消失,剩下最后一点尊严

杜鲁门卡波特说:“爱,因为不识地理,所以没有边界。”同性之爱永远等于放逐之爱,不在规定的边界内,只好钻进逼仄的空间里寻找喘息的机会。

静谧而忧伤的镜头,压抑的色调,仿佛随时都会撕开一道裂谷。无论是《断背山》和《卡罗尔》,还是《我自己的爱达荷》和《心之石》,里面描述的同性之爱都细腻到不行。

任何爱情都会附随着代价,可在同性之爱中,代价尤为沉重。

电影的最后镜头,那只不讨人喜欢的石鱼被一个少年嫌弃地摔入大海,镜头久久定格在下坠的石鱼。

过了不知多少秒,那条似乎已经死掉的石鱼抖了抖尾巴,向着光亮处游去。两个钟头的压抑总算迎来了一个还算温暖结局,克里斯蒂安也成功获救。

索尔半夜偷偷潜入克里斯蒂安的寝室,在他额头轻轻地一吻,有人说索尔被掰弯了,但我觉得,有没有被掰弯并不是重点。

那一吻,更多的是对他情感的感应和接收,有抱歉,也有理解。少年之间的情感如同冰岛冰蓝色的海域,偶尔会飘过几只海鸥,带着忧伤和纯洁。

情感的渲染和片名成功匹配,那颗心中的石头不断地坠落,下方是未知的领域,是绝境,也可能是涅槃。

  《心之石》影评(五):关于青春的一切——琪琪

冰岛太美了。它能让你仿佛置身其中,撒欢的快乐、天地间的孤独、成长的阵痛。成长首先是经历情感。Thor的姐姐为他和Christian化了妆,让他们相拥着并做了一幅画。这导致了镇上的人的碎语。Thor有一次差点从绝壁上掉下,Christian又恐惧激动,抱着他在悬崖边站了好久。但Thor开始躲着他。这两个都是在缺失父爱中长大的脆弱的孩子。直到当面对死亡,他们才真正理解对方的情感,那是怎样的爱并不重要,是爱就够啦!所以最后,Thor在Christian的额头上轻轻吻了一下。首先关于“小丑鱼”的意象。影片的开场,几个孩子在海边钓鱼,钓到了一条小鱼,孩子们觉得那条鱼又小又丑,于是把它踩死了。而影片的结束,Thor看到一个孩子在钓鱼钓上来一条小鱼颇为不高兴。但他把鱼放回海里了。蓝色的海水里,小鱼又开始游了起来。如果你不是人们所期待的样子……人们咒骂你欺辱你甚至想要摧毁你…… 然而那些钓上来的肥美的大鱼,它们也只是在空气中腐坏掉了。 然后关于动物的尸体。影片中的人似乎非常残忍。杀鱼、鸟、羊。以及被烧焦的狗。最后关于Thor的姐姐。她每晚都要在餐桌上读一首她做的新诗。尽管通常家里人并不能理解,并时常加以嘲讽。她敏感并且柔软。她不像大姐那么激烈,但她内心的力量能够带她超越普通的众生。在她为Thor和Christian做的那幅画中,只有两个男孩的美好眼神的流转,肌肤的碰触,激越的心跳。我想起来在看《春光乍泄》里伟仔与哥哥跳舞的画面。在那里,我只看到同性恋与异性恋的相同,就像戏里戏外的乡愁,戏里戏外的关怀。戏中人记得一座遥远的瀑布,戏外人记得,在一串冰冷的胶片上,曾留下一缕美丽的春光,它或许会在潮湿和阴暗中斑驳,但永远不会被抹掉。影片中孩子们常会做些傻事,让人不禁笑起来。但影片整体基调是忧伤的。尽管导演并没有很刻意地去刻画成长中的痛苦。或许因为冰岛太美了,男孩女孩们的年华也那么美好,而美的东西总叫人悲伤吧。

  《心之石》影评(六):克里斯蒂安:被放生的石鱼

异于常鱼被踩死的石鱼 自断双脚逃走的海鸟 阴暗暴力又血腥 却也很美 很喜欢索尔姐姐的诗 喜欢少年隐在黑暗里的眼脸 和曝在雨中的眉 很多人都说结局沉重 我却觉得温柔 同龄人的嘲讽 暴力倾向的反同父亲 无望的暗恋 克里斯蒂安被束缚着 像他猜想的海鸟那样 他选择了一种 对自己十分残忍的方式 来挣脱束缚 所幸的是 无意伤害却多次伤害到他的索尔 真切地意识到他的感情之后 并没有伤害他 索尔可能不会给他他想要的回应 但索尔仍愿意温柔待他 暴力父亲将与母亲离婚 他也要搬离这里了 克里斯蒂安仍然是 鱼群里 与众不同丑陋的石鱼 但最终被放生 摇摇身子游向深海 他仍旧孤独 但也曾有人用力拥抱过他 在一旁微笑看他

个人虽然觉得结局温柔 但过程依旧是冰冷疼痛的 附姐姐的诗: 我今早在浴缸中醒来 血液顺着下水道流失 精疲力尽的 我走向海滩 等待我的生命回来 今晚 他们会吮吸我的血管 他们会把我的头发指甲用来编织 留给我自己 2017/07/01

  《心之石》影评(七):石鱼

看到对这部电影的评价:这部电影不是关于性取向、青春期、家庭暴力或是异国的艰苦乡村生活,而是关于两个男孩之间牢不可破的感情纽带。当你把它放入上面所提到的各种因素组成的溶液中浸泡,拿出来后它依然一尘不染

原来这个故事是导演本人的亲身经历,只是他的伙伴没能在自杀中幸存。没有安排悲剧的结尾,或许是他心底的希望,希望朋友仍然活着,他会告诉他,一切都会好的。

真的是非常细腻的电影,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嘴角的微笑,像傍晚湖中的阳光,明明灭灭。

冷暖色调的结合。白天是北欧特有的清冽,夜晚是暧昧的红色灯光,还有独特的大量的黑色画面。很喜欢那一串彩色玻璃映照在Thor脸上的画面,久久不能忘记。

所有对同性恋不友善而造成悲剧的电影总是让人非常难受。

想要去冰岛,感受极夜,拥抱我的老朋友――长久的黑暗。

  《心之石》影评(八):很沉重

一如既往的北欧片,清新,冷峻,两个小时略显冗长,摄影很棒,优美的风景令人迷醉,漆黑的场景惹人遐想,编导通过内敛的表现手法描绘了两个男孩的性觉醒和性取向,从友情到暗恋,最终走向了一个沉重的结局,看完后心里就像压着块石头难受,当真是片如其名《心之石》!上一次让我疼的电影是《海边的曼彻斯特》。因为丑陋而被践踏毁灭的石鱼,咬断自己被束缚的脚而飞走的海鸟,还有经历着阵痛的青春期,那阴郁冰冷的镜头下的残酷青春。当我们和这个世界的规定动作格格不入,当我们逐渐被这个世界孤立、抛弃…做一只不再被钓上岸的石鱼可好?
偏见造就悲剧,片头男主角和小伙伴因为钓到的石鱼外观长得丑就往死里打,不给它放生的机会。石鱼作为另类的象征,深柜男二因为心里压力自杀未遂,作为铁友的男主角为男二的处境感到无助,片尾当男主角见到别的小孩因为嫌弃钓到石鱼长到丑之后,心里却涌起了不一样的感受,那应该就是心之石的沉重感。

  《心之石》影评(九):关于青春的一切——宝贝

昨天在TIFF看了这部电影。
冰岛太美了。它能让你仿佛置身其中,撒欢的快乐、天地间的孤独、成长的阵痛。成长首先是经历情感。Thor的姐姐为他和Christian化了妆,让他们相拥着并做了一幅画。这导致了镇上的人的碎语。Thor有一次差点从绝壁上掉下,Christian又恐惧又激动,抱着他在悬崖边站了好久。但Thor开始躲着他。这两个都是在缺失父爱中长大的脆弱的孩子。直到当面对死亡,他们才真正理解对方的情感,那是怎样的爱并不重要,是爱就够啦!所以最后,Thor在Christian的额头上轻轻吻了一下。
首先关于“小丑鱼”的意象。影片的开场,几个孩子在海边钓鱼,钓到了一条小鱼,孩子们觉得那条鱼又小又丑,于是把它踩死了。而影片的结束,Thor看到一个孩子在钓鱼钓上来一条小鱼颇为不高兴。但他把鱼放回海里了。蓝色的海水里,小鱼又开始游了起来。
如果你不是人们所期待的样子……人们咒骂你欺辱你甚至想要摧毁你……
然而那些钓上来的肥美的大鱼,它们也只是在空气中腐坏掉了。
然后关于动物的尸体。影片中的人似乎非常残忍。杀鱼、鸟、羊。以及被烧焦的狗。
最后关于Thor的姐姐。她每晚都要在餐桌上读一首她做的新诗。尽管通常家里人并不能理解,并时常加以嘲讽。她敏感并且柔软。她不像大姐那么激烈,但她内心的力量能够带她超越普通的众生。在她为Thor和Christian做的那幅画中,只有两个男孩的美好。眼神的流转,肌肤的碰触,激越的心跳。我想起来在看《春光乍泄》里伟仔与哥哥跳舞的画面。在那里,我只看到同性恋与异性恋的相同,就像戏里戏外的乡愁,戏里戏外的关怀。戏中人记得一座遥远的瀑布,戏外人记得,在一串冰冷的胶片上,曾留下一缕美丽的春光,它或许会在潮湿和阴暗中斑驳,但永远不会被抹掉。
影片中孩子们常会做些傻事,让人不禁笑起来。但影片整体基调是忧伤的。尽管导演并没有很刻意地去刻画成长中的痛苦。或许因为冰岛太美了,男孩女孩们的年华也那么美好,而美的东西总叫人悲伤吧。
当下的我看到Christian自杀的时候觉得有些矫情。但再想想曾经的自己。念大学的时候,常常跑到南京大桥上非常悲伤地甚至是绝望地,想要纵身而下。如今想来……

  《心之石》影评(十):心中若有石,方知其轻重

刚看完了《心之石》,北欧风,静谧又冷峻,一群青春期萌动的孩子,绝美。
影片从片头的一群男孩钓鱼开始,片尾又以一个小男孩钓鱼结束,而两次钓上来的石斑鱼却有着不同的命运,片头的它被男孩们踩死后被Thor丢进海里,片尾的它被小男孩骂了几句后被丢入海里获得重生。Christian便是那石斑鱼,在那样的环境里,他不被人们接受,加上父母长期的吵架,公开出柜后的事例带来的恐惧,Thor不理解并与其他女孩在一起,他绝望了,他歇斯底里地哭,却无人理解。
他对Thor的喜欢从一开始的调侃打闹,过渡到默默注视Thor与其他女孩的互动,最后以认真的一个吻结束么,这份情感应该会一直延续下去,至于它是什么形式,已然不重要了。
影片中的Christian应该是自杀过三次,第一次在帐篷过夜后,独自一人走到那小湖边,然后慢慢走进湖中心,把头扎进湖中,泥沙涌起,污浊翻腾,直到最后,他才猛地从湖中仰起了头。第二次是在悬崖边,面对父亲的施压,和周围人异样的态度,他走向悬崖,闭上了眼,呼吸短促,忽的一声,被父亲拦下才终了。第三次,是在马厩里放声大哭后,没有人知道他究竟做了什么,之后再次出现是以一个在异地医院里的病人这种台词穿插在影片中的。
Christian无疑是我最心疼的人,相比Thor,他承受的要多得多。
Thor,他倔强又害羞,对于性这种陌生的东西,他充满了青春期男孩的好奇和兴奋。然而这种冲动,造成的一系列事情,却给Christian带来了极大的痛苦。面对家庭的破碎,好友的奇怪举动,他困惑又恼怒,凭什么,他要承受这一切,凭什么他不能安安静静地抱得美人归。
结束Christian和Thor,再来看影片本身,影片中很多人不解的是,有些片段,或者说,大部分片段,着色基调是很深又很暗的,有些就是一团漆黑,什么也看不见,只听得到或急促或扬长的低语,有时候只能听到在床上翻身所引起的被褥摩擦的声响。影片本身就不是喜剧片,加上同性恋这根线由始至终贯穿,基调是哀伤的,甚至是悲痛的。
整体很协调,拍摄风格极美,有些场景截图完全可以说是摄影作品。不过,两个小时的片子,对于我来说有点长,中间断了一段时间,并没有连续完整地看下去,或许一开始就知道是悲剧,所以才不忍心看下去吧。
最后,表白结尾Thor给Christian的额头吻,以及颜值爆表的Christian。
心中若有石,方知其轻重。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