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人生所有经过的路,都是必经之路》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人生所有经过的路,都是必经之路》读后感精选10篇

2017-11-29 21:3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人生所有经过的路,都是必经之路》读后感精选10篇

  《人生所有经过的路,都是必经之路》是一本由鬼脚七著作,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的2016-11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生所有经过的路,都是必经之路》读后感(一):“愿我的双眼就是你的双眼,我的双脚就是你的双脚”

七哥此次的行走,当然有他身为“电商大咖”和“知名自媒体人”结下的善缘,也有他内心坚定的新念给他的加持。
摘记一些话语
“我是农村出来的,对土地有感情。后来我去工地上看,有些埋在土里的棉花炸开了,我捡了一些棉花回来放办公室。它们时刻提醒着我:这几千亩土地,回不去了!如果这个企业做不好倒掉了,我就是千古罪人!你说我能赚了钱就走吗?”
“走路只是走路,没有谁在走路;吃饭只是吃饭,没有谁在吃饭;头脑中的念头川流不息抑制在出现和小时,并不是有某个人在控制.......”
“到底哪个是真相?如果当事人都在怀疑自己的想法,就没有真相。是的,根本没有真相。”
“看了这么多,或许我们有点体会了:每个人都只能看见自己想看见的世界,每个人看见的世界也只是自己内心的世界。”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
我们大多数人都被训练成一个完美的唯物主义者、现实主义者。我们不相信上帝,也不相信佛陀。我们不信轮回,也不管来生,只相信自己眼里看见的。我们害怕失去恐惧未来,所以我们每天都回去获得更多的物质,以为这样可以减少自己的恐惧。但当我们真的拥有了这些,发现空虚和恐惧没有并没有消失,反而更甚。

  《人生所有经过的路,都是必经之路》读后感(二):能修行,就已是不易。

鬼脚七的行走记录。

记得当初在媒体上看到鬼脚七短期出家的行走的新闻时,我还愣了下:什么?鬼脚七?你是说淘宝的那个鬼脚七?是的,当时的我完全没法将搞淘宝的和修行之士联系到一起。可能淘宝在我心中一直是廉价、低质的代名词。虽然淘宝上也会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商家但那毕竟少之又少。提起淘宝运营也是些钻展、直通车、报活动诸如此类的关键词……

好了扯远了,借着鬼脚的双眼双脚,看完走完这两千多公里,多少还是能有所感悟的。可能读到最后也还是会觉得鬼脚七的修行有些形式大于内容,但这些,鬼脚七至少很诚实地写出来了。抛开其他不谈,一个普通人独自(大多数时候)徒步两千多公里本身就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我相信,鬼脚七身上的疼痛不是假的,旅途中数次的泪流满面也不是假的。

虽然我不是很赞同鬼脚七在新年抛下妻子独自徒步,也不是很赞同佛法中的一些理念(比如僧人不该自己种地),书中更是有一些“打脸”的说法和做法,但我还是花了两天看完了这本书,毕竟有人愿意跟你分享他的人生本身就很难得,何况这么特殊的经历和感悟呢。

受本书影响,我已开始诵读《心经》,希望有天能理解背下。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

今生不借此身渡,更待何生渡此身。

这里并不鼓动大家信佛,但我们的确该放慢脚步,感受此身的难得、此生的美好

  《人生所有经过的路,都是必经之路》读后感(三):一个自媒体人装逼之旅

看着这个名字,肯定有人知道,我要开喷了,所以我先来讲讲鬼脚七。谁是鬼脚七?这本书的作者,网络电商大神,还是一个自媒体人。当初我是从淘宝电商开始认识鬼脚七其人,毕竟我也做过电商,同时现在也还算在做。至于鬼脚七原来有多牛逼,多厉害,你们百度就好,这里也不复制黏贴了。
说好这个作者,就该说说这本书了,我购买了首发版本(多少还有有点崇拜鬼脚七)。原本以为是一本装着鸡汤的小说,事实上这是一盘再微波再加热的菜。我一直很偏好鸡汤文,因为鸡汤很好喝,同时也可以在朋友圈里大晒自己今天又喝鸡汤了,显得很有逼格。然而,一盘微波再加热的菜,显然无法再朋友圈里晒了,以免有失逼格(潜台词:我们老早看过了,你才刚刚看)。也因此当我开始读这本书时,脸上大写着懵逼,几乎大多数文章我都在鬼脚七自媒体上看过,那我何必还要花这份钱购买?
既然买了,也算支持一下鬼脚七,也算自己藏品,增加自己藏书量,等朋友来家参观时也可以秀秀海量藏书。但,看到这本书的排版,又一个大写的懵逼,原本自媒体文字+插图的模式相当的好,到了书就变成文字一堆,图片一堆,看着图片实在无法和哪篇文章一一对应,让人不爽到极点。

  《人生所有经过的路,都是必经之路》读后感(四):解惑

刚翻开这本书,我就沉浸在其中,我是一个90后,但是别人都说我不像一个90后,大概是我的心理年龄已经远远超过了我的外表,一直都很喜欢看纪录片,哈哈,大概很多90后都不会喜欢纪录片吧,之前看舌尖上的中国,我就哭得一塌糊涂,其实我那个时候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哭,在别人看来,这就是一个纪录片,根本就没有泪点,我自己也不是很明白。然后偶然的机会下,打开了《人生所有经过的路,都是必经之路》我好像一下子就开始了解自己了。好像开始明智了。其中有一句话,我非常喜欢“每个人都只能看见自己想看见的世界,每个人看见的世界也只是自己内心的世界”我仿佛一下子就对很多事情就想通了,看开了。这本书我不想太快看完,总感觉每一章都能让我有新的感悟,新的长进。后续,我还会继续慢慢看,并且会记下来自己的感受。

  《人生所有经过的路,都是必经之路》读后感(五):近佛之旅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持而不可持也;自持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蜀鄙二僧》彭端淑
  昨天中午收到了与佛教有关的《行者玄奘》一书,通过粗略的翻阅大概了解了“般若”一词的意思,因为印度语与中文的差别,玄奘法师对来自印度的“般若”一词采取了音译的方法,如果用中文来表达的话,不仅是智慧,在智慧之前又多加了一个大字,喻意佛法智慧之深广大吧。看《行者玄奘》一书,因为涉及比较多的佛教专业术语,虽然玄奘法师的故事了解得比较多,可真正看起来还是比较慢,而且稍显吃力,吃力的部分就在于对佛教里那些专业术语的理解上。可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在我看看停停,有点打退堂鼓的时候,于今日中午却收到了另外一本来自白马时光授权,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由网名鬼脚七所著的《人生所有经过的路,都是必经之路》这本行禅之书。这真是一件非常奇妙的事情,如果用鬼脚七的话来说:这真的是一件非常殊胜的事情吧。瞧,我也稍稍懂得了一些佛家术语了。
  不过,以上人为地将两件本不相干的事情生硬拉扯在一块进行比较分析,这又是我着了相了。想起从本书中看到的一句话“每件事情的发生,都只是发生,所有的意义都是我们头脑加上去的。”我们在平凡生活中,正是这样,不停地给一些事情的发生人为地给出一些我们所谓的意义。从而让我们的生活看上去显得不那么平淡,似乎能从中找到一些喜悦
  好,现在回归正文,我们还是回来谈谈鬼脚七其人,打开书封内页,看到其自我介绍:本名文德,法号行空,网名鬼脚七。其实对于作者,我既不知道他曾在阿里工作过九年,从基层员工做到高管,亦不曾关注过他的自媒体”鬼脚七“,当然就更不曾看过他另外一本书《没事别随便思考人生》。可以说,对其人,我是真正的一无所知。所以我唯独了解他的地方,就只能通过他所写的这本《人生所有经过的路,都是必经之路》。
  作者本人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出家人,不过因为其心之所至,并决意为之。故而在五台山灵境寺由加措活佛亲自为其剃度,当了两个多月的行脚僧人。在这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作者将从山西省五台山开始,徒步走到四川峨嵋山,从北方走到南方,从雪落走到花开;跨过黄河,翻过秦岭,走过蜀道,越过汉江。用加措活佛的话来说:行空这次徒步朝圣,会面临很多困难:天气的寒冷,路途的遥远,还有身无分文的状况。用张德芬的话来说:这是一本值得一看的好书,让你活出勇敢真实的自己!
  不知道为什么,在看到加措活佛以及作家张德芬对行空师父的赠言时,我的脑海里不由自主地就想起了上面的那篇文言文《蜀鄙二僧》,虽然彭端淑写此文的目的,是为了劝说子侄们奋力为学而写出此文。可它对于后世的我们来说,却不仅止于求学一途。
  想起很多年前曾流行的一首歌《我想去桂林》,那时青春年少的我,浑然不识愁滋味,只觉曲调好听,无忧亦无虑地跟着哼哼:我想去桂林啊,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
  那时的我浑然忘却了”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也,不为,则易者亦难也。“而今鬼脚七的行脚之旅,看上去从北到南,从五台山到峨嵋山,长达2145.9公里的路程,只带一囊,一杖,不携分文,孤身上路。不管其目的是人们所说的炒作,亦或是为了修行等等,就凭上述几点,能坚持九九八十一天下来,其坚忍不拔之心就非常人所能。
  本书一共分为七章,在第一章一路向西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介绍了此次短期出家的缘由以及初出家遇到的一些心障,最终坚定信心开始迈向自己的旅途。不过其中还是看得出来,作者还是有一些执念。虽然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有的时候作者还是会在意人们的一些看法。
  第二章行走在路上,这里作者将孤身踏上行脚之旅的一些所见所闻,心得体会一一记录了下来。可以看出作者的心路改变历程,以作者的一个标题为此章作结吧:万物皆因缘和合,要惜福。
  第三章自我的拷问,作者一边继续孤身之旅,一边从外在慢慢地开始回视内在自我,进而不断进行自我拷问:每个人都只能看见自己想看见的世界,每个人看见的世界也只是自己内心的世界。也许用佛家里的一句话”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来解释可能比较好理解一些。
  第四章最后一片叶子,这是作者八十一天旅程的结束,又是自我的新的开始。至此,作者用韩磊的一首歌作结:
  雪山沙漠 古国 恒河日落
  菩提树 天竺僧 那烂陀
  万水千山 求真经 度苦厄
  唯有故土难离舍
  苦难 化成了传说
  诵声阿弥陀佛 可解脱
  千载风云过
  沧海平 桑田没
  唯留世间一般若
  
  诵声阿弥陀佛,能不能得到解脱,我不得而知,毕竟我不是一名虔诚的宗教信徒。我只相信在这世上,有很多的事,我们可以通过为之,则难者亦易也,去实现它,但还有更多的事,我们无法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改变,那我们只能无奈地去接受,其实我们更多的时候应该培养的是一种平和之心,通俗的一句话:尽人事,随天命。
  后面的第五章其实是作者的修行路上的感悟,重点还是在于记录与大家相遇时所受到的启发,而第六章则是主要介绍作者从《金刚经》和《六祖坛经》这两部佛经中所获得的一些智慧,第七章则是作者在本次行走中的一些日记合集。
  翻阅至最后,正如作者所说:愿我的双眼就是你的双眼,我的双脚就是你的双脚。跟随着作者的双眼与双脚,我们一路行来,一路观来。人生如行走,每一步都是途径,也是抵达。
  虽然只是一次短期的行禅,可是从中我们也可看到千年的般若之光闪现其中,我想如果我们能放下名利,放下俗世的枷锁,放下眷恋的人与事,去做一次属于自己的行禅,是否我们也能获得这千年般若呢?

  《人生所有经过的路,都是必经之路》读后感(六):有缘便会心生欢喜

看书就象和作者对话,有着相似的经历、困惑苦恼便容易与作者产生共鸣。我近期读了很多佛教入门的书籍,比如《正见》系列,为我打开了一扇解释世界的窗,让我从这个角度对自己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进行了解读,虽然未能完全化解,读这些书却让我暂时忘记了烦恼。不记得谁说过,真正的幸福不是波澜壮阔而是心灵的宁静与平和,深有感触。作者并非高僧大德,在修行的路上,他才是刚刚开始。但他用短期出家不带分文行走81天的方式去体验,这让人敬佩,并非所有的人都能把想法付诸实施,人们通常会有各种各样的理由。我想驱使他这么做的一定是内心抑制不住的“冲动”,或者说他感受到了calling,天蝎人比较随心随性,若非心所向,任谁都拉不动、赶不了的。
        这是一本让人愿意一气呵成去读完的书,虽非小说,却有一种牵引,让人拿起便难以放下。读书期间,我数度落泪,为他身无分文化缘窘迫时的感受与自嘲,那是一种低到尘埃里的感受,会把人的自尊打得七零八落的。这就是他去行走的原因不是么?通过这样的体验,认识“自我”到底有多执著,认识人没有了身份之后,自我到底是谁,如果没有了这个“我”,我们执着的又是什么呢?佛说消除“我执”。
        人生百态,如果不去行走,看不到还有人生活的那么凄凉,而身在大城市有着良好教育医疗文化等等条件的我们,依然会整日烦恼!比起吃不饱、穿不暖、没有力量保护自己的孩子这样的无奈,我们的那些烦恼又算是什么呢?如果你能这样思考,便产生了“慈悲心”,有慧根。
        企业家/商人自古以来在中国的社会地位都不是很高,虽然21世纪,大家都希望自己当个企业家,挣很多的钱,可以住豪宅开豪车,参加各种奢靡的大趴,与明星拍拖,但谁的内心真正想起企业家的时候升腾起纯粹的敬佩之心呢,可能都会默默在猜疑他们背后的原始积累未见得光明正大吧。但书中提到了一位企业家,却让我由衷敬佩。他想得最多的不是怎么挣更多钱,不是自己去享受,而是对人类、对社会、对他所在地区、对他自身才能的责任,他把做企业当成了自己与生俱来的使命,这也是一种感召(calling),至少我非常敬佩。
        我背诵了一段时间《心经》了,没有别的想法,有些经历太痛苦,希望能长智慧、得解脱。正打算开始背诵下一部简短的经,他给我送来了《金刚经》,随书附赠。书中提到的几本书《幕后:一位觉者的实修日记》《金刚经讲义》我也已在当当订购。如作者对“因缘”的体会,我心中生起想要摆脱烦恼的因,遇到的各种佛教读物便是缘,因缘结合,我相信我已经发生了变化,而且还会继续改变。这种变化让我渐渐能跳出情绪观察自我,让我嗔恨别人时懂得应该反思自己,让我圆润平和喜悦。如果这是你想要的,请翻开这本书,与它结缘。

  《人生所有经过的路,都是必经之路》读后感(七):一路行走,后会有期

当我看到这本书时我想到了苦行僧的朝圣之旅,每一次的俯身,每一次的五心朝下,不畏千难万苦,矢志不渝只为坚守心中的那份信念!而这本书对我来讲不亚于一场朝圣之旅,这是鬼脚七的灵魂修行,跟随七哥的修行感觉颇有收获,就像他书里的说的那句话一样,我的双眼就是你的双眼,我的双脚就是你的双脚。说感同身受也许会有些夸张,但他的文字却是分量极重!
爱过,方知情深;醉过,才知酒浓;人生只有一次,你千万不要错过!对于生命中的那些缘要记得随。就像本书的作者鬼脚七一样,他从五台山徒步到峨眉山一路上化缘乞食,行程两千公里,一粥一饭一饮一瓢皆靠化缘,他跨黄河,过秦岭,走蜀道,越汉江......一路的辛劳可想而知,经历九九八十一天,完成了他的这次修行!
这是一本有关智慧之书。我个人非常敬佩七哥的这场修行,因为人生总要有一场灵魂减负的修行,我是没有七哥的魄力进行这样的修行。可他的修行,他的感悟,他的故事都在这本书里。看这本书也算是一场简短的修行之路。其实看他所走的路,所进行的修行我想到了说走说走的旅行,可旅行就会有行囊,而修行则是由内而外的改变自己。在诱惑比比皆是凡尘,修行对普通人来说谈何容易。而鬼脚七则是克服重重的困难,靠着忍耐和坚持一步步的走在自己的修行之路上。
其实每个人的修行方法要因人而异,毕竟我们都是独立的人。而七哥的这种修行方式在我个人看来不亚于苦行僧的修行。也许有些人看到这本书或许会说他是在作秀,可是对于修行是无处不在的。对于修行我们要向鬼脚七一样保持初心,用平常心和那份平凡的坚守去完成去坚持。前路虽然辛苦,但心要有力量,一路行走心之所向。
人生所有经过的路都是必经之路,每一步都是新的起点,每一步都是新的终点。我们不知到行走的终点但知道人生的终点。生命的长度靠人生的历程去丈量,路途的长途靠脚步丈量。每一次的独立行走,每一刻的独自修行,是途径也是抵达。鬼脚七的这份行动这次修行就是在喧嚣中找寻内心的平静,在孤独里感受内心的力量!
一路行走,历经各种磨难,只为由内而外的改变自己!他的修行不会随着这两千多公里的结束而结束,相反修行已是他活在世间的一部分,经历该经历的,获得更加圆满的。有些缘你随不随它都在那里,有些事是注定你要去完成的。随心!随缘!因为人生所有经过的路,都是必经之路!
一路行走,在这条人生之路上,后会有期!

  《人生所有经过的路,都是必经之路》读后感(八):梦醒方知我是我

随着社会日渐繁荣与经济的不断增长,我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与西方不同的是,中国人一生都在劳碌,并且走的越来越快,沿途的风情不能在我们身上留下一丝痕迹,如云烟般渐渐地消失。这种节奏下,我们好似缺失了什么。灯火阑珊下的繁发只余物质横流的现象,金钱洪流的冲击下,信仰不断的腐蚀。或许正是因为如此,蓬发出了“说走就走的旅行”这么一句话,回望昨日,仿佛是碌碌无为般,什么也没有做成。人生而自由,但无网不在枷锁之中,自由在左,束缚在右,有人选择自由的漂泊,有人选择生命的奋进。有人选择月亮,有人选择六便士,也有人看着月亮也不忘记脚下的六便士。
鬼脚七就是一个这样的人,放下名利,放下俗事的枷锁,放下眷恋的人和事,开始短暂的出家之旅。一个人前行,寻找自我之路。从小到大,我们一切都被安排好了,穿什么、吃什么、住什么,被要求的一项就是学习,仿佛一个提线木偶般,填鸭式的刷题,导致了我们人格上的缺失与自我的迷茫。鬼脚七,法号行空,曾在阿里巴巴工作九年。行走在佛教里叫行禅,鬼脚七一个人,不带分文,托钵而行,从佛教圣地五台山徒步到峨眉山,全程两千多里,历时81天,81是一个很奇妙的一个数字,《西游记》中玄奘也是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就这么走着,累了就休息,饿了就化缘,领悟人生的真谛。他一路上记录下拜佛遇到的有缘人和所感事,目及之处皆为世界,所感之地皆为道场。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哲学三大问题。人生短短几十载,有的人第一个问题可能都清楚。梦醒方知我是我,他用这段旅程来思考,我是谁?思考他与这个世界的人和人又是什么关系。那么当我们熟知的自己抛却掉名字带来的归属感之后,我们还拥有什么证明自己存在于这个世界,才是“我是谁”最本质的道理。
当明白我们因何成为自己,那么就该思考我们存在的意义和下一步的去向,我们不是孤独和单一存在的,总有来处也必有远方。可佛学带给我们的是对生命本质的思考,是带着善念度日,还是带着恶意待人,人性的双面性决定着这一路走来的悲与喜。
从五台山来,到峨眉山去,他带着我们经过许多人,经过许多地,有好有坏,有心酸有自在。对于这个起点的初心我们不甚了解,对于那个结尾的玄妙也无法感同身受。那么剩下的,也许就是这茫茫人世的热爱,当我们经历最坎坷最低到尘埃的苦行,才会在人生中开出幸福的花。

  《人生所有经过的路,都是必经之路》读后感(九):拜佛拜的是佛法,修行修的是内心,学会放下,找回初心

一个人,81天,2000多公里,不带分文,独自托钵乞食,从五台山走到峨眉山,从下雪走到花开……
  当我第一眼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在如今的社会中,能够放得下一切凡尘俗事、富足生活,独自一人,徙步行走数千里,还要通过托钵乞食的方式去获取果腹的食物,除了有极为强烈的决心和忍耐力,还要有非常人所能及的心境——拉得下脸、抹得开面儿。
短期出家一词,在网络上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参与者的人数也日益增长,或许是想在这纷扰的社会环境中、在这快节奏的生活中,让自己的身和心都能沉静一些吧。时间不需要太长,通过行走来修行或是在寺庙内修行,只为能够让自己有机会放下过深的执念,能够多听听自己的初心。
  曾听说过这样的故事,宋朝时的佛印禅师,与大学士苏东坡在郊外散步。看到路边,有一座马头观音石像,禅师立刻向前合掌礼拜。苏东坡则突发奇想问,观世音菩萨本来是我们礼拜的对象,为何他的手上也拿着一串念珠?他好象也在合掌念佛,他拿着念珠在念谁呢?佛印禅师说,这要问你自己了。苏东坡一头雾水道,我怎知观音手持念珠,在念谁呢?佛印禅师最后解疑道说:求人不如求己。言下之意是,念观音、求观音,不如自己做个观世音;学佛,其实就是学自己,修行,其实也是完成自己。还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善男信女去拜佛,祈愿,觉得向菩萨许愿了,所祈求的事情就一定会实现,一旦没有实现,便会埋怨菩萨……其实,拜佛拜的是佛法,修行修的是内心。
  书中讲述绵阳罗汉寺的果清法师的经历,挺触动我的,尤其是果清法师所说的时下的寺庙乱象。果清法师说:“现在社会上有太多寺庙建筑不如法了,我们不能跟他们一样。有的舍利塔地宫居然让人参观!有的还能放普通人的骨灰!只要给钱就能放!舍利塔是干什么的?是存放舍利的地方,不证得阿罗汉果位,不能受这个供养……”。我们先大致了解一下舍利吧,舍利是梵语śarīra的音译,在佛教中,僧人死后所遗留的头发、骨骼、骨灰等,均称为舍利;在火化后,所产生的结晶体,则称为舍利子或坚固子。我们也曾在不少的影视剧中听过看过舍利相关的影像,只是由于影视的创作手法的关系,大部分影像中的舍利都是金色的发着光的类似珠子的物体,尽管如此,这些舍利也都源自是一些得道高僧,而并没有普通人。虽然时代在发展,寺庙里的僧侣们也用起了先进的通信设备,但是,时代再发展,寺庙和佛法的一些规矩还是需要遵守的,若是有钱即可享供养,那让得道的僧侣如何自处呢?
  鬼脚七在书中并没有过多的渲染自己一路行走的困难与无助,却用略带轻快的语气诉说着自己的修行之路。细想起来,鬼脚七相较于唐朝时期的玄奘法师,所在的年代、挂单剃度的寺庙,独自行走时的配置、修行之路的环境,以及他在现世的吸引力,可以说条件真是好太多了,没有战争、没有瘟疫、没有其他宗教的迫害、有追寻者、有点化者、有先进的设备……真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唯一两者有些许相同的地方就是玄奘法师和鬼脚七所拥有的这份决心和毅力,不同的是,玄奘法师是为了学佛法度众生,鬼脚七是自我修行。即便如此,这样的毅力和决心,却也不是人人都有的。可能是对凡尘俗事的执念太深了,至少就我自己而言,就没有这样的决心和毅力。
  这条路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短,是有赖于如今交通业的发达,乘坐飞机、火车、汽车,极短的时候就可以到达想要去的地方,绕地球一圈都可以,但是,如果一心修行,双脚行走的话,这条路是很长的,路程长,心里的执念也长,等走到终点,经历的磨难化为记忆,心里的执念也慢慢变为一种思想,人生所有经过的路,都是必经之路。
                                                                        ※ 特此鸣谢【岁月静好。】友情赠书 ※

  《人生所有经过的路,都是必经之路》读后感(十):出家并不简单

这本书讲的是作者在2015年底到2016年初在五台山短暂出家,然后独自一人,不带分文,托钵乞食,从佛教圣地五台山徒步到峨眉山,全程两千多公里,历时81天的过程中的所闻所见所想。
其实估计很多人都曾有过出家的念头,其中的缘由可能各种各样,不过大多数人可能是觉得这个世界不是自己所想的那样或者生活不是很如意,想要出家,这其实只是一种逃避,而作者本人,家庭美满,也不缺钱,选择短暂出家,并踏踏实实的走完了这2000多公里,不管是作秀还是修行,至少他确实是完成了,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我本人对于佛教还是有一点兴趣的,一直相信所谓的因果是存在的,但是那些佛教的经书,由于实在是看不懂,所以一直都没有仔细的阅读,作者在书中主要介绍了几本比较经典的佛经,例如《心经》,《金刚经》,《六祖坛经》,经过作者的介绍,发现原来经书是需要那么读的,对读者以后阅读相关的典籍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作者在书中的一些观点有的以前听过,但是作者用自己实际的行动来作为例子,让读者对其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例如“很多事情就是这样,敢于踏出第一步很重要,一旦开始,向前走的信念会不断激励你!”,这句话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但是生活中要做到真的很难,但是如果不踏出那一步的话,所有的可能都只是幻想,只有开始行动了,所谓的可能才会变成现实。
不管什么时候,都要不忘初心,很多时候,我们为了实现一个目标,会在前进的过程中迷失自己,忘了自己当初为什么要达到那个目标。还有就是很多事情,自己心里清楚就好了,或者说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好,很多事情就是这样,例如我们在路上遇到乞丐,有的人可能会怀疑这些乞丐是不是真的,可能是假的骗子。这个怎么说呢,我自己也经常怀疑,哈哈,但是根据书中师父的解释,貌似的意思是你向他施舍,不管他是真的还是假的,你的功德都是一样的,而他的业障只会增多。感觉好高深,做不到啊,嘻嘻。
还有就是作者有很多生活中的观点也深得我心,比如在谈到对子女的教育时,作者是这么说的:“小孩不一定要最好的教育,我能给他们的是,让他们有安全感。我想给我闺女传递一个信息:以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爸爸都会在背后支持她!能让她有安全感,我觉得就足够了。我认为人之所以性格偏激,大多是因为小时候没有安全感。”,我觉得这段话说得相当好,因为身边的朋友前段时间的经历来看,觉得家庭的支持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但是这种支持,如果仅仅是金钱上的或者物质上的,是做不到的。
最后就是所谓的心无挂碍,牵而不挂。我是做不到的,嘻嘻,顿时觉得出家好难,亦或是修行好难,其他的大家可以看段落集锦或者是亲自阅读本书都是可以的。
*吐槽:现在很多作者或者出版社在出书的时候都喜欢把自己觉得写的很好的部分特地的进行加粗处理,生怕读者看不到,个人觉得这种做法不是很好。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