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铁面人》影评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铁面人》影评精选10篇

2017-12-03 16:27:2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铁面人》影评精选10篇

  《铁面人》是一部由兰道尔·华莱士执导,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 杰瑞米·艾恩斯 / 约翰·马尔科维奇主演的一部动作 / 冒险 / 剧情 / 历史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铁面人》影评(一):虽然有莱昂纳多美貌当前 我都不得不大喝一声:烂片!

  我真要仰天长啸了

  这居然是大仲马的小说?

  虽然有莱昂纳多美貌当前

  我都不得不大喝一声:烂片!

  当看到太后特意去跟侍卫长说谢谢时

  我就知道这俩一定有JQ!

  是不是所有的太后都要和摄政王有一腿啊!

  甄嬛传如此!

  大太监如此!

  跑到外国还是这样!

  你们放过皇帝吧!

  话说我看了评价似乎没几个人喜欢哥哥

  虽然弟弟如小白兔一般无辜

  但我看到哥哥被投入狱还是很伤感

  那个太后啊

  你怎么当人家妈的啊

  就算亏欠小儿子

  也不能把哥哥一脚蹬一边

  死活都不管了吧

  一准儿后妈呀!

  这部电影至少给了我一个惊喜

  我以为换位成功后弟弟会兽性大发的

  没想到到最后还是这般柔弱~

  《铁面人》影评(二):个人英雄主义时代下的“莎乐美”阴影

  几乎每一部美国大片的出口都会自觉肩负“文化殖民渗透”的使命,使得片子的剧情无论怎么千变万化,总会有一个人物来充当大英雄。《铁面人》虽然是英国制作,然而从特技到发行乃至主角的选用都在用美国演员,终究是未能免俗。在这部片子里,英雄的数量虽然由一个扩展到了四个(宽泛点把菲利普算上甚至还能是五个),但是也终究还是个人英雄主义。为什么呢?历史没了这四个人,那没了就没了。这片如果离了他们四个,还有的看吗?

  本片改编自大仲马的名作《三个火枪手》中的某个部分,原著我没有看过。单从电影上来看,本片想要极力凸显是以达达尼昂为首的四位剑客在老年时期带有“替天行道”意味的一次“光荣回归”,最终带着达达尼昂壮烈牺牲的悲剧色彩成全了一个喜剧的结局(据说是违背了原著)。演员的演技很好使得影片极具感染力。然而在我看来,这部影片的初衷是失败的。它想要捧的,反而被它贬低了。个人英雄主义还不是最大的吐槽点,而在于笼罩在全片里“无处不在”的莎乐美阴影。什么是莎乐美?莎乐美是《圣经》里某个章节中的以色列公主,后来被王尔德改编成一部戏剧。莎乐美自幼美貌无比,希律王甚至愿意用半壁江山去换她的一个舞蹈。她爱上了一位先知,却被拒绝。于是因爱生恨,在跳了一支舞蹈后,说不要半壁江山,而要那位先知的人头。后来“莎乐美”成为了一个符号,意思为为了自己满足欲望而不择手段。而本片中,似乎人人都很“莎乐美”。首先先说本片的第一男主,大英雄达达尼昂。如果只看前面十分之九的剧情,都可以说他是一个真英雄。充其量让人不太满意的地方便是他不顾实际的与太后相爱,而且还盲目的为一个荒淫的国王尽愚忠。然而,当他说出真相——菲利普和路易全都是他的儿子的时候,才彻底让人觉得他卑鄙。如果说爱情自由,追随自己的心,与当时的皇后相爱还可以被理解。那么用这样的方式给路易十三“带绿帽”,连孩子都成了国王。这就是彻底意义上的无耻,而且表面上还显得自己十分的冠冕堂皇。这样的人不该被称作英雄,而应该是小人。所以当他最后所谓悲壮的为了菲利普挡剑的时候,让人感觉不到他是多么的伟大。一个奸夫为了阻拦自己一个儿子杀另一个儿子。这样直白的说法有点刻薄,可的确是事实。他“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口号听起来就极具讽刺意味了。他的爱人,那皇太后,其实一样,一个巴掌向来拍不响。她自己都说了嘛,“我们都是叛徒”。

  再说说本片的最大看点之一,一人扮两角的莱昂纳多。菲利普这个角色倒没有怎么莎乐美,无非是一个向往自由的可怜王子,最后被四位剑客硬推上王位的。而原先的路易十四,则是绝对意义上的莎乐美。如果说把自己兄弟囚禁在暗无天日的地方是权力斗争的必须的话,下面的其他地方却真不可饶恕。宫里女人成群终日的寻欢作乐。为了自己的荒淫,不惜不顾人民死活。而且,为了得到一个士兵的美貌未婚妻,用卑劣的手段把已经上过战场的士兵派到战场,还下令让他冲向大炮。最后再连哄带骗的把克里斯蒂弄上床。真真是卑鄙无耻到了一定境界了。所以,虽然他也有值得人同情的部分。但是当时的情况,是一定要让菲利普来换掉他。且不论菲利普适不适合当国王了,反正是随意换一个都最起码比这个强。

  再说说下面三位前任剑客。其实“莎乐美”的成分在他们身上更多的是目的性的不纯正,这三个人倒还真算不上什么不择手段。其中我最欣赏的是神父阿拉密斯。虽然据说在原著里他推举菲利普是为了实现他自己当上教皇的政治理想,但是就影片来看。他的目的反倒是最纯正的了。就是不想看人民受苦,于是成立了耶稣会,自己当地下教主。倒是阿多斯,我始终认为,他到最后的最后,报私仇的目的始终多于为民除害的理想。虽然他无比冠冕堂皇的去跟菲利普解释说儿子不是他的最主要理由。可是试想一下,在他的儿子还好端端的之前,他有想过做什么吗?他就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享受他自己的天伦之乐。如若没有失去他的儿子,他始终都会是这样的麻木。管它人民挨饿还是硝烟不断。再进一步,如果菲利普与他之间没有那样如同父子的“亲情互动”,他没有在菲利普的身上找到儿子的感觉。那他还会如此的为菲利普尽心吗?(不说尽力了,因为这三个剑客为了菲利普都挺尽力的,只是支持三人的内心原动力不同罢了。)再说说波尔多斯,我觉得这老剑客根本就是觉得人生无聊了。前半部分他一直的在酒和性之间享乐,觉得人生空虚精神无聊于是想死。后来做那样的壮举不过只是想给自己空虚无聊的人生找点刺激的事干干。从他们三人去牢里把菲利普救出来之后就可以看出。他的怎么说的,说感觉无聊透顶。就这么简单把人救出来了,都没有一番刺激的打打杀杀。一不是战争二不是革命。这人真是自私,他难道没想到路易十四之所以那么遭人讨厌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无止境的发动战争吗?哪一场战争人民不受苦?战争的残酷性与它的正义性之间跟本不挂钩。他这样子根本就是“唯恐天下不乱”。一场本来能用和平方式解决的矛盾非要用复杂的方式再搭上无数人命。还真以为别人都跟他一样神勇无敌能以一当十了?到最后他们几个劫狱的时候,都是觉得自己想轰轰烈烈一下。不想再躺在年轻时候的功劳簿里了,于是老了再玩命儿一把,成就成,不成算了。

  也许我太刻薄了些,一定要把这么热血沸腾的东西说得这么难听。确实,雷锋那种人也只能存在于宣传之中。没有哪个人是完全意义上不自私的。个人英雄主义,也只是主义而已。是时代造就了英雄,而不该是英雄拯救了时代。至于“莎乐美”阴影嘛,与其说它笼罩在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不如说它笼罩在每个人的心间。人性本自私嘛。总之这东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好。不必那么太计较。

  《铁面人》影评(三):说好的斗志斗勇呢

  忍不住吐槽,虽然我没看过原著。

  结局处5人在巴士底被国王和火枪手围剿,火枪手都齐齐向他们开火了,烟都大得什么都看不见了,这5人还什么事都没有,超人归来么?

  铁面人第一次换成路易,在宫廷舞会上,路易情妇闯进来控诉路易,铁面人一见情妇就喊“christine",拜托你在牢里待了6年,然后又被几位老人家好好藏着掖着,怎么一见面就认出别人得情妇

  把铁面人从监狱掉包出来也太容易了吧,装个胖子就得,人家好歹是巴士底

  然后别人不是把那个铁面具送到路易那里吗,那大家应该是看到铁面人真面目的。秘密关押皇帝兄弟这么大一个阴谋,肯定有路易的心腹在跟进吧,面具都揭开了没人质疑一下。

  掉包皇帝好容易,用一下秘密通道就可以了。秘密通道好儿戏呀,四个大叔说进就进,皇帝房间好不安全啊,只有个d'artagnon刚好在门外守着。

  本来的宫廷密谋斗志斗勇,变成这样

  连d'artagnon的死都处理得。。。连我得同情泪都赚不到

  虽然看了这片我已经觉得浪费生命,现在我又忍不住浪费我宝贵得时间来批它。

  《铁面人》影评(四):冲着小李子去看的

  原著没看过,纯粹是为了补小李子的电影才看了,全篇看下来故事紧凑,还是很吸引人看下去的。

  评价一下两个王,

  残暴王,只看到不给食物百姓,不过百姓为什么没吃的没点明,是王搜刮了人民的食物,让他们没吃的?但是又要国家给吃的?不是很懂他们。还是说天灾导致农作物没收成?反正看不出,而且那群刁民还有力气将一群士兵逼到皇宫门前,话说有这个力气不去打工,非要国家养?好吧,没看过原著,不是很懂他们,而且电影开头也算看得出这王还是会的,起码不是什么都不懂,只会玩乐的那种渣渣,只是信错了人。而后面的剧情的展开,其实做得也算仁慈了,如果是真实历史上的,早就将那些人躲猫猫死了。在全剧来看,还是比较聪明的,而且不够狠心,只是信错了人。

  仁慈王,戏份比较少,也就被关带面罩的经历比较可怜,刚被救出来的时候表现得比较懦弱,除了看起来蛮有孝心外,看不出哪里是好王,不过导演强行好王,那就好王吧。

  然后是逻辑来说,这皇宫的密室是拿来送人头的么,好好的房子不住住密室,好吧,住密室就算了,还那么容易就被人潜进去,感觉连个守门的都没有,这密室的设定是专门为了方便偷梁换柱设定的吧。

  最后,最大的亮点是小李子,作为一个直男,却被小李子帅到,全剧最帅无疑,如果只是为了小李子,看了绝对不后悔,又帅演得又爽,电影虽然有一些逻辑问题很值得吐槽,但是又不会很毒,

  《铁面人》影评(五):希望所系

  奉献无畏坚韧不懈,我们终将战胜一切,即使运气之神,也会邂逅我们这边。不真实?太理想化了?怎么会有这么完美的结局?我们中国人已经过了那个‘好就什么都好,样样如意’得很假的年代,我们已经脱离了童话电影的年代,我们都知道,实际中,要想事情有完满的结局是要很曲折的,是很难几乎不可能达到的。难道美国的导演和观众不了解这个道理?难道美国人还在那里玩着完美化的小儿游戏?不知道那是我们早就不玩的?可为什么我们还总能从美国电影里看到称之为的“主流精神”?还有韩国的。

  那是因为电影是一个群体心灵状态的一种体现,也是人们教育自我的一个工具,美国当然有很客观、写实的东西,这里面不只有电影的一部分,还有纪录片、真实的社会状况调研报告,客观的新闻报道,但同时他们还有另外一面,就是人们的美好愿望,这些愿望在他们今天的生活中并不遥不可及,那是因为他们的学校、社会教育让他们自身离这些愿望越来越近,这其中,电影功不可没

  开始时,人们的素质不高,理想化的电影,人们自然没什么兴趣,这样,导演会把理想程度降低,只比民众现实高一些,这样的电影就会教育民众,改善人民的素质,之后,改善的民众素质会推动电影提出更高的理想目标,我想,美国的电影历史应该经历过这样的演变进程,经历这样理想变为现实的过程,会培育出美国社会进步最浑厚的原动力,是一个人群生生不息地向文明一点点进步,最坚实的精神支柱。

  这让我想起以前一个同事的话,我问他最近看了什么电影电视,他说了一堆美国的,我说不是有个中国的也不错嘛,他说,现在不太想看中国自己的片子了,因为情节往往太纠结了,受尽各种曲折和痛苦,最后还是得不到好结局,过不上好生活,中国人的片子,凡事想在国际上拿大奖,都得使劲儿折腾自己,什么《红高梁》,《大红灯笼高高挂》,《一个都不能少》,《盲井》。

  看来,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这之中,电影,也是我们希望所系之一。

  我们打不赢他们,因为他们是人!

  日本人打不赢他们,因为日本人面对的是人!

  美国人的老祖宗,欧洲人。

  他们是人,不仅是火枪手们,

  还有克里斯汀、王后、王后的女仆甚至国王的卫队,

  因此这个民族,这个国家才是有希望的,才不会养育出极端自私、残忍无情、麻木不仁、只求自保的动物,

  这个国家才不会脆弱到无以抵抗一个昏庸低能或残暴嗜血或软弱无能的,一个人,对其他大多数人的压榨与残害,

  才不会繁殖出这么多天天看这自己身边的人遭受残害而无动于衷的酱缸里的...

  《铁面人》影评(六):One for all,all for one.

  很小的时候就看过这部影片,一直留有印象。只不过一直不知道名字,还以为是《基督山伯爵》。。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个很面具,很恐怖的印象,而且当时很小的我也没有弄清楚剧情,还很为那个被替换的国王感到不屈和悲哀。。

  昨天又重看了一遍,已经知道they're twins的我并没有对剧情有太多的新奇。其实就是冲着巨帅的莱昂纳多去的。

  个人认为小莱一人分饰两角还是很精彩的,演技不错,两个截然不同的性格莱昂纳多演的还是很传神的。为小莱获得金酸梅奖感到十分不屈。。

  One for all,all for one.是火枪手的传奇,是他们的信仰。

  片中说他们的信仰就是辅佐一个好的君主,让他比法律更好。

  也许会有这样的君主,但是毕竟个人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暂时的,是非常态,而法制是相对稳定的,是常态。个人一时的良好统治是有短暂的,并随着个人的死去而消亡,一个法制的社会才是长久的。

  所以说三个火枪手的命运注定是不由自主的,因为他们把全部因素寄托在不确定因素上,那他们的人生也必然是多舛的。

  《铁面人》影评(七):老外对皇帝的戏说

  影片讲的是与康熙同期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从宫廷的建筑、着装、礼仪、内制等方面依稀可以看到中国文明当时的先进。不过这是一个戏说的故事。老外对古代皇帝戏说起来也是想象力无拘的。皇上有两个,一号凶残暴虐骄奢淫逸,二号温柔善良礼贤下士,二号被一号发配关押,因与一号同面还被罩上铁具(似乎一号又没太坏,没斩草除根或毁容什么的,终究念了骨肉亲情),四个辅政大臣不屑以一身英名辅佐一个昏君,于是揭竿而起,偷梁换柱,李代桃僵,二号做了皇帝,一号套了铁具关进刑部大牢。其中还有一条副线,太后与四大辅臣之一相知相守海沽石烂,并且,当然,双胞胎皇帝是他们的儿子。

  看看老外是怎么戏说皇帝的,这是个颇有趣的看点。而且故事蓝本还是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剧本也的确写的不错,紧凑跌宕,导演也给了足够的商业元素,帅哥美女锦食华服,以及Leonardo的裸。其实L的裸也不算什么,他的早期作品经常裸,带着看上去不怎么健康的瘦弱。L一人分饰两角是个不错的看点。你可以在二号的苦大仇深里尽情受虐,还可以在他的温柔善良里尽情陶醉。如果你是老牌影迷专业咖,不屑于这些狗血烂梗。那么你可以看一号如何笨拙的耍残忍,笨拙的耍淫威,笨拙的调戏良家妇女,Leonardo太不擅长这些了,而这种不擅长却显得很可爱。

  总结。历史原著演技什么的,别那么纠结,放轻松,这是一个不错的商业片,一个有不少看点的影片,一个能让人欢乐享受的影片。

  《铁面人》影评(八):13年后梦回《铁面人》

  说来也是巧,由于大学里没有电视,一直看不到佳片有约,这次暑假回来难得的看了一次,竟然就是那部早已放过多次的铁面人。我对这部电影的印象异常的深刻,尤其是路易十四占有柯里斯蒂的那段多次在我梦境中出现。

  我是佳片有约的忠实观众,每周六晚上全家聚在一起看电影,多年来已延伸为了一种习惯,到了10:00,我总会条件反射型的发问:今天放什么片子呀?追根溯源的话,这种习惯自我懵懂时期就形成了,因此可以说,佳片有约是我深入探索电影的启蒙老师。不仅如此,它还帮我开启了兴趣的大门。使我真正爱上电影得是初二时观看的《美国往事》,佳片有约很少放这种所谓的“老”电影的。看完那部电影后,我大为震撼,就像经历了一次预见未来一样,被雷击中醒来后恍恍惚惚,电影放完了好久都缓不过神来,那会儿都快2点了,我却像忘掉时间一样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睡不着。第二天,我意犹未尽的搜寻着,这才知道它的姊妹教父,认识了艾尔帕西诺和罗伯特德尼罗,着魔一样看完了他们演的所有片子,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了。

  我之所以耗费这么大笔墨怀旧,是因为佳片有约对我的影响实在太大了,它几乎颠覆了我的生活,电影成为了我心灵深处的一座温柔的港湾,可以放松,可以逃避,也可以学习经验和体验生活,甚至可以成为自我实现的代偿品。老实讲,佳片有约里也不全是佳片,其中还以平庸之作居多,但是没有这些所谓的烂片,也不会有这么个阶梯让我去登上去接触更经典的伟大影片。

  《铁面人》是这个栏目中第一部让我记住的影片。在今天看来这个故事依然吸引我,虽然我没有看过布拉热诺纳子爵,但是我一开头我就认出了这四个火枪手。本片从路易想方设法得到有妇之夫开始向我们徐徐展开,编剧用这个作为引子让未婚夫死去,从而策反阿托斯,四人秘密聚会那段,只有达塔尼昂拒绝背板路易十四,我觉得按照常规逻辑,这里是暗示悲剧的结果的。于是我抱着目睹4人死去的不甘和菲利普的不值继续看了下去,果然不出两个钟头,菲利普就暴露了,而阻碍这次阴谋的正是达塔尼昂,此前他还手刃刺客,不知道给了路易罗少条命,接着5个人就被路易逼到绝路了。看到这里我好气啊,只要达塔尼昂之前有一丝松动,就能让路易永世不得翻身,而他现在正快被路易杀死。可是万万没想到,最后竟然是个喜剧版的结局,才死了一个,果然还是烂俗好,不然我会喘不过气来的。。。

  我不太明白本片为什么在豆瓣上得到如此低的评价。也许是我过分高估了吧。其实,影片对人物的刻画不够鲜明,对原著的颠覆一时让人难以接受。不过这些都可以忽略,反正对于我是一次很愉快的观影体验。

  四个火枪手我都挺脸熟的,但就是叫不出名字来(我欧洲电影看的还太少),为了给予密谋的正当性,金牌编剧将路易塑造成骄奢跋扈的昏君。影片在爱情上耗费大量篇幅,甚至超过了狸猫换太子这条主线。故事总体来看一波三折,在配合音乐的渲染让人紧张的喘不过气来。当然这些都和我们的男一号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没关系,13年前那会儿我根本没认出来这个人,当时我已经模模糊糊的看过泰坦尼克号了,这反衬出他的表演是多么的稚嫩和笨拙呀。

  《铁面人》影评(九):达达尼昂的隐秘情事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背后这么多隐情。

  巴士底狱的地牢里,当年的四伙伴聚齐了。第一主角说出了为何不能背叛国王的原因:那是自己的亲生儿子。

  影片中提及王母安娜。原著《三个火枪手》中,看结尾两篇章:1628年,拉罗舍尔被攻克;还描写了主教见达达尼昂,暗自揣摩:这个年轻人才21岁,以后会有大好前程。按此推算,安娜年龄应该差不多。影片开始就点明1662年,时隔34年,二人年龄当在55岁上下,看影片却不像。二人在原著中惟一的交集是:吻手,送戒指。谁能想到,拍成电影后,竟弄出这样一个惊天隐秘情事。

  小儿子菲利普合上达达尼昂双眼说:原来你才是一直带着面具啊。

  四个伙伴带着菲利普迎面冲向火枪队,竟然只是受轻伤。达达尼昂之死也是因为被路易刺中后背所致。难道火枪子弹是肉丸做成的?

  这个结尾是我没预料到的。在路易获救,菲利普被投进巴士底狱,三个叛乱者逃跑后,我想当然地以为:路易会吸取教训,勤政为民,终成一代明君。没想到,剧情继续。“三斯”去救菲利普,被路易所围。更没想到,国王的亲随在知道真相后,且被达达尼昂精神感召下临时叛变,最终迎来一个大家乐见的结局。

  有说服装华丽,个人不认同。

  所看版本为1157*651分辨率,中英双字幕,总体翻译是不错的。只是火枪手最有名的一句“one for all,all for one /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被译成“为了人民,万众一心”。

  《铁面人》影评(十):铁面后的似水柔情

  1998年的这部《铁面人》,与其说是基于大仲马《达尔大尼央三部曲》第三部《布拉洛日纳子爵》的最后部分的改编,到不如说是一篇《三个火枪手》的同人作品来的确切。而正是它对于原著的背叛,最终合了我的心意,尽管不是十分地合。我清楚地在头脑里描绘着看罢《三个火枪手》所留驻的达尔大尼央的形象:这是一个身材高挑健壮的年轻人,乌黑的头发,英俊的脸蛋上透出一种勃勃壮志的青年的高傲,挺着一抹俏皮的小胡子;他的气质是机智灵活的,看上去很可靠,还有些淘气,正是这淘气表明了在遇见美丽的女人的时候,他会不自主地显出风流甚至有些许轻佻的气味来。总之,这是一个很可爱的家伙,与阿多斯相比还不够成熟,比较像一只半青半红的桃子。于是当《铁面人》开始,一匹骏马徜徉,马上的骑士披风闪动,驻马凝眸,那从骨髓里散发出的高贵优雅,以及清朗的眉目间掩盖不住的忧郁,若锋利的尖刀直刺中我的心脏,令人无法自拔

  大多数人对于《铁面人》最为津津乐道的,无非是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的一人饰两角:残忍暴虐的哥哥路易,善良温和的弟弟菲利普。我承认莱昂纳多在这部电影里真是漂亮极了,水一般的碧眸,阳光般的金发,演哥哥时骄横跋扈,演弟弟时柔驯温良,忽如烈日之刺目,忽如明月之清泠,配上精美绝伦的服饰与布景,莱昂纳多的确无愧于众多女性的花痴。然而,正如《三个火枪手》中的达尔大尼央之于阿多斯,莱昂纳多在加布里埃尔·伯恩(没错,他就是饰演达尔大尼央的演员)面前,不过是一只披满艳丽羽毛,却翅翼明显未丰的雏鸟。

  有不少人诟病于电影将达尔大尼央与安娜王太后配在了一起,而我恰恰以为这是神来之笔。事实上看过《三个火枪手》,并不会觉得安娜王后与达尔大尼央的相爱不可能发生,谁说王后只可以爱上白金汉公爵这样的人物?达尔大尼央近乎完美地为王后解除了红衣主教黎塞留的威胁,如此机敏聪慧、英勇忠诚的男子,王后倾心于他有什么可奇怪的呢?况于路易十四是否为路易十三亲子这一点,历来连史学界都有所争议,电影将达尔大尼央,这一史上确有原型,但形象已基本完全虚构的人物设定为路易十四的父亲,又有何不妥?说到颠覆原著,那么苏菲·玛索主演的那部《剑客之女》又是什么呢?

  加布里埃尔对达尔大尼央的演绎堪称完美。“I know that to love you is betrayal against Francie, but not to love you is betrayal against my heart.”这是达尔大尼央与安娜王太后在小礼拜堂见面时达尔大尼央的一句话。《三个火枪手》里那个一边爱着可爱的康斯坦丝,一边又被米莱狄迷得颠三倒四的青年火枪手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位将热烈深沉的感情隐藏于心间的火枪队队长。他明澈深邃的蓝色眸子里,尽是不得不压抑隐忍的对爱人的关怀与眷念,忧伤的泪光闪烁在昏黄的烛焰下,令人颤抖心碎。月下花园中,他骑着白马翩翩而来,一支殷红的玫瑰怒放,柔柔一吻,爱情之花留在台阶之上。相顾无言,然而眼波流转之间,缠绵尽显。可怜的安娜,她无法预料到,这竟是最后的诀别。

  影片最后,身着黑裙,面罩黑纱的安娜王太后如雕塑一般站在洁白的墓碑前,手里是一支殷红的玫瑰。相比通常电影喜欢使用的痛哭流泪,这样一种木然的神情我认为更能体现她失去爱人的撕心裂肺的哀恸。她站在那里,仿佛妮奥贝的化身。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