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饭店》的观后感10篇
《大饭店》是一部由爱德芒德·古尔丁执导,葛丽泰·嘉宝 / 约翰·巴里摩尔 / 琼·克劳馥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饭店》观后感(一):您是编剧您决定剧情。。
05大饭店
大饭店这部电影整个场景故事都发生在一个大饭店里,几个主角人物有各自不同迥异的悲喜人生。整部电影的基调是悲凉感伤的,就算大饭店歌舞升平人来人往也无法掩饰它悲伤的内核,就如同退伍军医所说,人们来了又走,各自有不同的人生,你走之后会有人住进你的房间,大饭店依旧运转,不会因为任何人而发生改变。
看电影的时候内心是充满着凉薄的感觉的,其实大饭店就是一个小社会的缩影,每个人都无法动摇历史的车轮向前滚动,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人们终将把你遗忘,遗忘一切,没有什么是不可遗忘的。
不知道导演拍这部戏的用意是什么,我只感受到了人情薄,造化弄人,也许导演是想传递反映经济大衰退时期资本主义社会的人情冷暖吧。
梳理一下剧情,本片的主角五个,其次还有一些起重要辅助作用的配角。
首先是男爵,他嗜赌成性虽然有男爵的爵位,却输光了了家产靠偷窃为生。他也是一个贯穿全剧的灵魂人物,其他四个主角都和他有不同程度的联系。我想重点讲一讲男爵,讲男爵不免又要提到人性这个层面,这是第五部奥斯卡获奖电影,奥斯卡选出来的电影越来越深沉,我能明显感觉的随着奥斯卡最佳影片的一年年的变化,美国或者说时代在一点一点发展,人们不再着眼于身体上的基本需求的满足,开始思索生命,追求精神,这种变化让人觉得欣慰,但是电影质量参差不齐也是事实。(但是电影越来越难懂,越来越深沉也是事实,虽然有的电影很精彩,但是看着挺心累的,尤其越思考越累,精神负担很重,但是宝宝还是想坚持,吐槽完毕。)
现在我要开始讲男爵了,男爵由于是本剧中心,戏份非常多,角色形象塑造的相当成功,但是也许是用力过猛,这个角色塑造的有些过于理想化,不够真实,和西线无战事里的杨西一样,角色塑造的太好反而不够真实。他出身于贵族世家,由于好赌输光了所有的钱靠偷窃为生而且欠了一屁股赌债。开始我对这个人物没有丝毫好感,毕竟我不喜欢无法控制自己行为的赌棍,但是随着剧情的发展,我居然发现这个男人帮助弱小,内心充满正义和善良,而且他居然在偷窃途中遇到自己的真爱???最后还为了和真爱堂堂正正的私奔偷钱被打死了??这个人物身上是带着强烈的违合感的,我看电影的时候内心是充满着疑惑的,因为他的种种行为和他的赌棍设定不符,可能与他的教养有关吧,出身贵族家庭,所以善良?所以深情?不理解编剧的用意,我觉得这个人物塑造的违合,我都不想夸他做的那些好事。。先是撩漂亮速记员然后人家看上他了他跟人家说他遇到真爱了,然后帮助可怜的生病的快死的工人然后怂恿人家赌钱?工人喝醉了想用光仅剩的6800马克去赌(好像是马克)他居然没有阻止人家,然后工人赢了钱他居然还想全部偷走?最后又因为工人太可怜了把钱还回去了,然后去偷工厂老板的钱被打死了。。。
梳理完男爵后我简直
无法描述我内心的感受。这部电影的bug太多,先不说形象塑造如此奇葩的男爵,难道编剧就想靠着这些演员变来变去的和设定背景不符的剧情,来试图向我们表达人性多变?来表达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我已经努力替编剧说话了。。
果然写影评能理清思路,我现在能想到的不合理的地方越来越多,这部电影人物塑造有很大的问题,也许想表达人情冷漠但是却让我感觉到电影的苍白和虚假,不是真正的有血有肉的塑造。
我抓几个重点违合的地方来讲。重病的工人对男爵内心充满感激,为什么男爵死了之后不能替男爵料理后事?然后转脸带着女速记员去巴黎浪?;女速记员前一秒还对男爵情深不悔我甚至我想过他愿意和工厂老板在一起是因为想替男爵搞点钱,然后下一秒她就怂恿重病的工人去巴黎玩了?就因为他赢了三四千块钱?她前期的同情心嫩?良心被狗吃了?;工厂老板电影开头说自己一向诚信做生意忠诚于自己的妻子,然后看到美丽的速记员就歪楼了,为了合并成功不破产就骗人了?这符合霸道总裁的设定嘛?我简直全程冷漠脸!骗人成功之后要去约人家,还要带人家去巴黎,怎么一下子就变成了猥琐男?最后还伪造凶案现场,您开头说过的话打脸了您皂嘛?芭蕾舞蹈家,您说您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杀出来的女人,您这么强大的设定会天真无邪相信爱情?像个沉浸在梦幻爱情里的小女孩,您已经青春不在快要过气了啊我的姐,您居然还愿意和一个只和您说过几句话说些花言巧语的男爵分享您的财产?您是编剧您厉害,爱情就像龙卷风。。演技都挺好的演员们,只是剧情设定奇葩而已,不能怪演员,还有很多点能吐槽,可是我说的太心累了,不讲了。
人物的对白话语和他们行为的违合也许就在向我们传达人的虚伪吧,也许这就是是电影主题,简直太烧脑了,这电影我只给4分,它也许是一部成功的典型电影,但是它的bug太多我忍不了,我一次次尝试理解编剧和导演的脑洞我都失败了。。阿门。。这部电影很让我失望。。
文章出自TheySaid电影达人养成计划,转载请联系公众号:TheySaid
《大饭店》观后感(二):大饭店
在柏林的一家大饭店里。那时整个德国笼罩着经济危机的阴影。在豪华的大饭店里麇集许多来自不同阶层的人物。其中有陷入困境而避风头的财界巨擘普莱辛格,无奈色衰而想自尽的芭蕾舞演员格鲁辛斯卡娅,被赌博弄得倾家荡产而偷窃为生的旧男爵冯盖根,普莱辛格的旧属风烛残年的孤老克林格兰,以及年轻漂亮但贪婪自私的速记员弗兰苓等。
这部第5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是米高梅在30年代初期首创“全明星电影”的代表作。全片以柏林的一家豪华大饭店为人生舞台,表现五组人物在同一天之中的离奇遭遇。叙事手法虽然中规中矩,但几位大明星的表演却相当精彩,充分掌握角色的个性和处境,其中有:面临事业危机的俄国芭蕾舞女星、嗜赌的男爵、患上绝症的小人物、企业家等。这些角色以三线交错的方式上演着人生的悲欢离合,剧情发展流畅,场景虽然局限在大饭店中,但人物穿梭流动自然。故事在后来的《柏林饭店》(Hotel Berlin)和《琼楼风月》(Weekend at the Waldorf)中再度出现,并被改编成百老汇歌舞剧。
《大饭店》观后感(三):命运的旋转之门。
男爵死在了酒店老板手里,为了一个钱包。打字员小姐跟绝症男在一起旅行漂泊享受人生。芭蕾舞者被爱情焕发第二春,可她永远也不会在火车上等到她温柔的男爵。估计很多观众会因为这三点而对剧情猛烈炮轰吧,狗血的让人接受无能,可是换一种角度看,难道这不就是人生么?荒唐的蛮横无理,专制独裁。人生这出悲喜剧没有现成的剧本,我们都是自己戏剧里的实力派,临场发挥家常便饭。
影片伊始就让观众陷入了脸盲和剧情混乱的双重境地,大厅服务生急切关心他待产的妻子,绝症男在做人生最后的打算,董事长普莱辛生意场上焦头烂额的战斗鸡,对神经衰弱的芭蕾舞小姐束手无措的女仆佣人,实难揣测但看起来风度翩翩的伯爵,生生不息的电话铃,人来人往的大饭店,每个行色匆匆的顾客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每个人都代表了人生的五味杂陈。生命,金钱,权势,谁不梦想长命百岁,腰缠万贯,呼风唤雨,可拥有这些远远不够,每个拿起电话的人,无论贫穷还是富有,清一色的束手无策,孤独彷徨,他们的烦恼五花八门,却得了相同的孤独烦躁症。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时间不等我们思考透彻就把我们强行运上生活的轨道,游戏道具只有一种——钱。这长远持久的赌博性拉锯战让人喜忧参半。电影中每个人物的悲剧都与钱有关,绝症男毫无尊严的工作,省吃俭用,结果死亡让他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普莱辛为了生意愁眉苦脸,破马张飞,结果为了口袋里的钱杀了一个人。打字员小姐为了钱而工作,结果被卷入到每个人的悲剧漩涡之中。男爵戴着假面偷窃,结果为了真爱狗急跳墙,一命呜呼。都说钱是万恶之源,这是我至今见过的最灵验的诅咒。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特意安插了医生这一上帝视角,这个经历了残酷战争的男人洞悉了眼前的一切,静静地看着世人装逼,不苟言笑好似凛冽的讽刺,愚蠢的人类在他面前干瘪枯燥,在他眼中,每个人每个故事都平庸无趣,没有任何留恋回味,因为这就是人世间,没有黄金时段,二十四小时无广告插播的纪录片,人人都经历生老病死,如出一辙,匆匆一瞬。
影片中绝症男成为了官方吐槽的炮筒,这个委屈了大半辈子的男人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寻找短暂而快乐的人生,他挥金如土,无畏无惧,给观众呈现了一场关于生、死、钱、自由的激烈论证。绝症男近乎崩溃找钱包的桥段令人绝望,原来人到死也洒脱不起来,健康活着要钱,死前潇洒要钱,没有钱就没有体验与享受,只要有口气,再有气节你也离不开钱。人生而不自由,困在世界的游戏规则内,一无所有非疯即死。
男爵、小偷、好人、君子、行尸走肉,不同人不同评价,这个谜一样的男人最后为了爱死在了钱上。他同芭蕾舞小姐阴差阳错的实现了双向救赎,共同找到了生命的阳光。人与人就是这么奇妙,我们与电话那头的熟人无话可说,可面对陌生人我们掏心掏肺,滔滔不绝,有一个说得着的人是多麽可贵。或许,人的孤独绝望来自身边人的逼迫,期望是五指山,压得人好生烦躁。每个人都需要宣泄,以便快乐一瞬,幸福永恒。
人来人往,没发生过任何事。自己的事情焦头烂额,外面的新闻在爆炸也都无暇顾及了。想想我们自己的人生,每天毫无意义的浪费时间,优柔寡断忧心忡忡,忍气吞声委曲求全,我们还活着么?或许我们已经死了。“如果一个人不认识死亡,他就不认识生命。”在这个一文钱能难道英雄汉的时代,我们需要强大的内心,清醒的大脑,高低得活得明白。活在当下,及时享乐,人生苦短,或许看开了,豁的出去了,你也会成为赌场上的人生赢家。
敬,伟大的,危险的,短暂的——生命。命运的旋转之门,魔幻未知。
《大饭店》观后感(四):People come people go~ 大饭店注视戏剧人生
#5# <Grand Hotel> (大饭店)第5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片长112分钟。米高梅公司首次采用了5位大明星演群戏,大获成功。默片女王葛丽泰.嘉宝第一次在这部片子中开口说话了。可惜由于她浓重的口音,台词显得生硬刻板。琼.克劳馥把一个精于算计又擅长见风使舵的小打字员演得活灵活现。
影片讲述了在德国柏林最豪华饭店里的5位客人身上发生的故事。这5位客人素不相识,都各自有着自己的烦恼,偏偏命运的车轮把他们载向了截然不同的地方。
生了病准备一掷千金后赴死的bookkeeper, 濒临破产的企业家,生活拮据的男爵是一个小偷,神经质的俄国芭蕾舞明星(嘉宝饰)事业受阻,貌美精明的打字员(克劳馥饰)寻求向上机会。怀着不同的目的,他们开始了在大饭店的故事。最幸运的莫过于bookkeeper,靠一场赌博赢得了巨款,和打字员二人坐上了去巴黎的火车开始新生活。可怜的男爵偷窃时被企业家打死。企业家锒铛入狱。芭蕾舞演员受到男爵热烈的爱情的鼓舞,事业又有了转机。
相较于前4部奥斯卡得奖影片,这部片子讲述故事的手法新颖。5个人物平行出现,交汇于同一个空间,并演绎出一段戏剧化的故事。故事之间衔接自然流畅。这种讲述故事的方法在后来被广泛采用,特别在电视剧中,有不少以大饭店,小团队,社区为题材来讲述人物的命运。
“grand hotel, always same, people come people go. nothing ever happens" 人来人往,大饭店默默注视着戏剧人生。五部奥斯卡最佳影片看完了,这是一个奇特的感觉,仿佛看着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开始学着稳步走,甚至慢慢跑。
文章来自TheySaid电影达人养成计划,转载请联系公众号:TheySaid
《大饭店》观后感(五):人来人往,谁在乎谁
”铁打的饭店,流水的客人”。天使视角下的饭店旋转楼梯,一圈圈涟漪般漾开,像包罗万象的万花筒,各色人等纷纷登场,即使衣着光鲜派头十足,也都逃不过”天使之眼”,逃不过自己的宿命。剧情毫不狗血,完全把人性撕开了给人看伤口。无比绅士、讨人喜欢的男爵却是个不折不扣的赌徒(演员是那个时代的超级巨星,当时50多了,脸上的妆很厚,说实话有点不习惯),为了还债爬窗盗窃,坏事是做了,但却没有与之能匹配的胆量:偷项链遇着真爱,不忍,放手;偷钱夹遇着临时朋友,不忍,放手;最后一次偷又撞见冷酷好色的资本家,经不住吓唬,招了,被打死。人死后,饭店依旧人来人往,男爵的狗成了丧家之犬,被保洁员用扫帚驱赶。虽然略表惊讶,但很快就已经没有人在乎这个曾带给他们温暖的男爵:要在生命最后享受人生的小职员,很快就和美貌的打字员往巴黎私奔,可前一刻他们都还惦记着男爵的好,独独只剩葛丽泰-嘉宝饰演的落寞芭蕾舞明星,那颗刚刚被爱情唤醒的荒芜之心不知接下来又将遭遇什么样的寒冬。
《大饭店》观后感(六):知世故而不世故是最善良的成熟
挺喜欢男爵这个人物,因为他是一个骨子里高贵的人,就像剧中弗兰岑说的,“他是个绅士”。男爵身份尊贵,却因欠债被迫偷窃,然而他终于还是没能成为一个小偷。他有一种成熟的善良,可能会有犹豫,但在决定性的时刻,始终选择善待每一个人。
金钱最能考验人性。男爵身欠巨款,被逼潜入伊利莎维塔的房间盗取珠宝,谁料撞见伊利莎维塔企图自杀,男爵急忙现身阻止,袒露自己对她的爱慕之情,两人互生情愫。他本可以不告诉伊利莎维塔自己潜入房间的本意,但他出人意料的坦率。也许就是这份坦率让伊利莎维塔相信了男爵对自己的爱。
虽然伊利莎维塔提出自己可以帮男爵还清债务,两人一起前往维也纳开始幸福的生活,但或许出于男士的骄傲和风度,男爵拒绝了伊利莎维塔的好意,说如果这么做“会毁掉一切”。没错,如果染上金钱,爱情就没那么纯粹了。男爵决意在一天内解决债务,与伊利莎维塔在前往维也纳的火车上汇合。
奥托看出了男爵的烦恼,提出可以帮助男爵。然而男爵拒绝了,他怎么好意思要这个濒死之人好不容易攒下的积蓄呢?况且奥托的积蓄对于男爵的欠款根本是杯水车薪。于是男爵提议一起去赌博试试运气。
时运不济,男爵在赌桌上输了个精光,反倒是奥托赚得盆满钵盈。奥托酒后不慎把钱包遗落在地,里面的14000马克是个大数目,正好可以解决男爵的燃眉之急。看着躺在地上孤零零的钱包,男爵趁没人注意讯速捡起,将其藏在自己的西装内。
穷了一辈子的奥托自然立即敏感地发现钱包的丢失,崩溃地四处找寻。奥托找钱包时说的这段话道出了穷人的辛酸,“没有人会给你一切,自己却一无所有。”“我得去买一切,付钱去买。”“每个小时都要花钱,我必须找到它!”
男爵怎么忍心让自己的幸福建立在这个可怜人的痛苦之上呢?况且自己还有人爱,还有时间。 他笑一笑,假装刚发现钱包,将其还给奥托。
巴龙的高贵并非其男爵身份,而体现在他待人接物。无论与穷酸无人愿理的奥托交友,亦或与美貌虚荣的速记员弗兰岑调情,他与每个人的交流都是平等的,并没有因为自己的男爵身份而自诩高人一等。他甚至善良地请求弗兰岑与奥托共舞,让这个濒死的可怜人享受下难得的快乐。
男爵待人真诚,出人意料的坦率。本以为男爵这样的老司机到处留情,即便爱着芭蕾舞者伊利莎维塔,也无碍与弗兰岑暧昧。谁料在向伊利莎维塔表白后的第二天变向弗兰岑坦白自己落入情网,让对男爵心生好感的弗兰岑错愕失望。
弗兰岑反驳男爵说真爱并不存在。她太清楚男女之间的把戏,所以愿意用与美国富商赫尔曼交易,用自己的美貌换取金钱。然而现实如弗兰岑难道真不渴望真爱吗?她其实只是害怕失望罢了,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能遇到的只是赫尔曼这种视女性为玩物的粗鄙之辈。虽然失落,巴龙的坦率倒更让弗兰岑尊重,而这种尊重并非因为她贪慕男爵的头衔。
赫尔曼讨厌男爵,说他傲慢。然而男爵一向平等待人的男爵真的傲慢吗?不,男爵只是鄙夷赫尔曼罢了,鄙夷这个压榨辱骂下属奥托,试图潜规则弗兰岑的男人,而这种鄙夷是真正傲慢的赫尔曼所不能接受的。
男爵并不是一个圆滑世故的老好人,他有一种骑士精神。他本可以不留痕迹地窃取赫尔曼的钱包,却无法丢下受赫尔曼骚扰的弗兰岑而去,选择挺身相助,最终被赫尔曼发现小偷身份(此处电影没有表现)。赫尔曼本就对男爵不满,被激怒后自然加倍奉还,从而误杀了男爵。
男爵有三次机会偷窃成功还清债务,然而他最终都选择了放弃。有可为而不为,是为大智,这或许就是知世故而不世故吧。
《大饭店》观后感(七):【333】《大饭店》——鲸鱼推荐872部好电影
《大饭店》 Grand Hotel 年代:1932年 / 国家:美国 / 导演:爱德芒德·古尔丁 / 主演: 葛丽泰·嘉宝、约翰·巴里摩尔、琼·克劳馥
1、大酒店里的众生相!
用如今的话来说,这部电影的叙事结构属于多线索叙事,它的人物非常多,关系也错综复杂。职员科林格兰身患绝症,在临死前他决定在大酒店里挥霍积蓄,要享受一把像老板普莱辛格那种有钱人的生活。然而与此同时,普莱辛格却很郁闷,他的公司濒临倒闭,但在科林格兰面前还是装得很牛逼。冯盖根男爵是个假绅士,靠偷东西度日,但却先后有两个女人爱上他:一个是打字员弗兰苓,一个是事业不顺的女舞蹈家格鲁辛斯卡娅。就在冯盖根以为自己和女舞蹈家要展开一段爱情时,却由于偷东西,被普莱辛格打死,而格鲁辛斯卡娅还在傻傻地等他到来。
2、群星云集的奥斯卡获奖影片!
事实上这部电影在电影史上显得是那么地平庸,以至于它在当年的奥斯卡奖上只获得了最佳影片奖,成为奥斯卡历史上除了最佳影片奖之外,没有获得任何其它奖项的影片。虽然有点尴尬,但是它胜在通俗易懂,人物多、线索复杂,可是任何人都能很容易明白剧情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它云集了当时米高梅公司的众多大牌,最耀眼的当属葛丽泰·嘉宝,她演的舞蹈演员格鲁辛斯卡娅也是她最经典的银幕形象之一。其次就是琼·克劳馥,她演的是个嫌贫爱富的女打字员,也正是从这部电影开始,她逐渐成了好莱坞的巨星之一。约翰·巴里摩尔、莱昂纳尔·巴里摩尔等人也有出色表演,尤其是莱昂纳尔饰演的科林格兰,形象非常饱满。观众冲着这么多大牌走进影院,使得影片以225万美元的票房位列当年票房榜首。
《大饭店》观后感(八):不够专业你别拍电影
1932年米高梅公司出品的电影《大饭店》,集中展示了当时商业电影的叙事能力,确切地说,是展示了当时商业电影所能达到的蒙太奇高度。导演Edmund Goulding,摄影William Daniels,剪辑Blanche Sewell。
与艺术片不同,商业电影的叙事能力由电影人和观众双方共同决定。如果电影人走得太快,就像在艺术电影里做的那样,观众会看不懂。如果电影人走得太慢,观众会觉得不够有趣。从《大饭店》我们可以知道,当时的普通电影观众已经能够理解多头线索并进的蒙太奇手法。
《大饭店》讲述了发生在柏林一家豪华酒店的故事,时间跨度是两天。一个遭遇事业瓶颈的芭蕾舞演员,一个落魄的伯爵,一个濒临死亡于是拿出自己全部积蓄来挥霍的小职员,一个生意遇到麻烦的生意人,一个准备出卖自己的漂亮速记员。这几个人在大饭店里相遇相识,上演了一出良知与理智,爱情与救赎的故事。
本片的剪辑和镜头调度非常巧妙而自然。片子开始是某个电话调度室,通过调度员们此起彼伏的应答,观众于是明了,这是某个大饭店,时间是早晨。调度室之后,画面切到电话亭,一间一间电话亭里,不同的人在对着电话说话。于是观众知道,饭店里服务生的妻子在医院里要生了;某人要死了,他决定死前挥霍一把,住进大饭店里,就像他的企业老板辛普森那样;辛普森老板出现在电话亭里,他的生意目前处于生死攸关的境地;芭蕾舞演员不能参加彩排了,她身体不舒服;一个男爵要某人给他送钱,说他已经摸清芭蕾舞演员房间的正确位置。
隐隐约约的,观众觉得,好戏要开始了。
片中镜头从甲转到乙时,都用不上剪辑,每一个人物的出场都有来历可循。这部电影信奉的是古典蒙太奇。不仅老老实实交代每一个人物的出场,还老老实实跟观众讲清楚每一个人物的性格,因为按照当时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人物的性格决定了人物的命运。人物的性格主要依靠演员的表演来展示,比如表情,比如台词,比如表现心理活动的某些动作。这就要求演员必须专业,也就是要有演技。
正因为专业,专业的导演,编剧,剪辑,摄影,演员……所以《大饭店》中人物的每一次行为转折,都合情合理。这是极为认真和扎实的叙事功力。
片中那些规规矩矩的人物交代手法,依然构成今天商业片的叙事原则。只是时间要更短一些,节奏会更快一些,表演会更生活化一些。
用这些原则来对比一下近年上映的国内商业片,就会发现,所有商业片在叙事上都有硬伤。比如《战国》,这是一部叙事极不认真的电影。片中的人物来来去去,完全缺乏交代,把时空的转换变成了穿越的闹剧。观众不知道这个人物怎么会出现在此时此刻。也不知道,片中的人物怎么就有了这样的行为,而这样的行为居然导致了这样的后果。
所以,国内电影产业化道路,真的将是一场漫长的征途。我们必须要有专业的导演、演员、编剧、剪辑、摄影……总之,电影是一门专业的艺术,也是一门专业的生意。只有先专业化,才有资格去谈产业化。
把观众当傻瓜的结果,是每年,我国票房都要分出去一半交给好莱坞。而且这保住的一半,还是依靠行政竭力干预的结果。如果没有行政的竭力护航,国产片在国内市场都不堪一击,更别提国际市场了。
《大饭店》观后感(九):《大饭店》浅读
《大饭店》是爱德芒德·古尔丁执导,葛丽泰·嘉宝、约翰·巴里摩尔等主演的一部尽情电影。
以下来自百度:故事发生在柏林的一家大饭店里。那是整个德国笼罩着许多来自不同阶层的人物。其中有陷入困境而避风头的财界巨亨presying,无奈色衰而想资金的芭蕾舞演员Grusinskaya,被赌博弄得倾家荡产而偷窃为生的男爵,preysing的旧属风烛残年的孤老Kringelein,以及年轻漂亮但贪婪自私的速记员Flaemm.
这可能是百度自己的演员身份定位,也可能是导演最初的演员简介定位。我觉得有差异,但差异不大,所以暂且定为这样吧。
开头的时候,各个主角开始埋下线索。
医生says:The Grand Hotel. People coming.Going. Noting ever happens.这是一个非常豪华的饭店,是整个柏林最奢侈的饭店,但是异常人多,繁华,人来人往。
Kringelein 第一次出现,他是一个比较底层的人士,没有一个绅士的装束和行为,也不够优雅,虽然住进了大饭店,却也能一眼让人看出他本该是穷困潦倒的状态。他对医生说 医生 你知道我生病了吗 医生说 当一个人的衣领高于一寸的时候 我就知道他生病了。Kringelein 是个没有耐心的人,不论男女,充满抱怨,即将死去,然后争分夺秒的哀怨形象,同时正是因为他极度缺钱,才会在口中三句两句不离开钱。
aron出场了,他是标准的绅士行为,不论对谁。因此他和每个人关系都还不错,同样的,对Kringgelein也是在示好。
reysing和Flaemm第一见面,Flaemm走近Preying的房间,发现他在做伸展运动,一副非常粗鲁的样子和状态。膀大腰圆。这和baron形成了鲜明的对比。Baron始终优雅,还是一个调情高手。几个人的角色交锋时分时离。而这部电影的发生仅仅是在两天内,如果没有因为不断的完整的场景切换,我认为完全可以改编成一部话剧。
Grusinskaya出场了,她很美丽而多金,同时她也是内心极度空虚、寂寞,找不到自己生活的动力,而且还不够积极。这也是所有演员都赖以生存的,靠掌声滋养而活着。在Kringelein出现的一天,Grusinskaya逃避了自己的一场演出,她感觉自己不再动人,而有些精神崩溃,找不到人生中可以依赖道德,失去了自己生活重心。Baron出现,以一个小偷的出场,却获得了她的芳心。
这就像那句话,你是谁不重要,你出现的那个时间才是最重要的。Grusinskaya开始与Baron谈心。到了这个节点上,相怜相惜的感受让他们接受彼此。而Grusinskaya也突然变成花枝乱颤般多情而富有吸引力的女人。 到目前为止,这也仅仅是这个饭店在一天之内发生的事。
第二天,在舞池,医生说了这样的话:
flirt a little.dance a little.
A hundred doors leading to one hall.No noe konws anything about the persin next to them.
And when you leave,someone occupies your.room lies in your bed.That's the end.
同时preysing用欺骗的手段来完成自己的商业谈判,当一个人开始走向歧路的时候,他就无法回头了。
舞厅聚会高潮的时候 preysing准备保养flaemm,在挑拨开flaemm和kringelein的时候,用自己的身份去傲视和无视别人。而kringelein作为一个被压迫了很久的工人阶级的形象来向他的老板,用自己的口气来辩驳。而preysing是令人讨厌的表现和存在。这里有这样的对话:
You think you're superior,but you're quite an ordinary man.
Even if you did marry money and people like me have got to slave for you for 320 marks a month.
You didn't like to see me enjoying myself.
When a man's working himself to death,that's what his paid for.
You don;t care if a man can live on his wages or not.
同时从preysing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极度自私,甚至可笑的认为居住在大饭店的人都是贵族,而实际上,都不是贵族。甚至对一个病人动手,异常粗暴。不愿意原谅别人的过错,表面繁华匆忙的大饭店,实际上充满了闹剧。
aron 为了筹钱去赌博,输掉了全部。
Life is wonderful,but it's also dangerous.
甚至到后来 我觉得这不贵哦是几个丑角的演戏。
《大饭店》观后感(十):《大饭店》:首创“全明星电影”的代表作
在著名的《大饭店》中,葛丽泰·嘉宝扮演的歇斯底里的芭蕾舞女星说了一句台词:I want to be alone。于是这句话,成为了葛丽泰·嘉宝的标志,谁都知道那个神秘、冷艳、成熟、脆弱、性感而神经质的女人,时刻需要孤独。获第5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大饭店》是根据维基·鲍姆的畅销小说改编而成,以柏林的一家豪华大饭店为人生舞台,表现五个主要角色在一天中的离奇遭遇。这种特别的故事结构,在当时好莱坞电影中尚属首创。更令人引起兴趣的是,五位主角全部由当年米高梅公司的大明星扮演,这种纪录亦算空前,所以导演埃德蒙德·古尔丁的叙事手法虽然只是中规中矩,但因明星们的出色表演而显得星光熠熠。其中饰演面临事业危机的俄芭蕾舞女星的葛丽泰·嘉宝;饰演嗜赌男爵的约翰·巴里摩尔;饰演患上绝症小人物的莱昂纳尔·巴里摩尔;饰演企业家的华莱士·比里及饰演速记员琼·克劳馥。这些角色以三线交错的方式上演着人生的悲欢离合,剧情发展流畅,但场景局限在大饭店之中却显得有点挥洒不开。
故事在后来的《柏林饭店》和《琼楼风月》中再度出现,并被改编成百老汇歌舞剧。《大饭店》也有着好莱坞经典影片的特质,比如精妙的故事、性格鲜明的人物、华丽的布景、语速颇快的对白,以及不算特别黑色的结尾。总的来说,《大饭店》是一部完美的好莱坞娱乐电影。好莱坞娱乐电影虽然商业化,但一样有着发人深省的主题,即本片所展现的——人来人往,每一个都有着自己的故事。虽然饭店没有变、服务员没有变,但是房间内的故事却不停上演,有悲剧、有喜剧,还有滑稽剧,等等。总之,《大饭店》通过完美故事,展现了20世纪30年代人们的众生相,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可以说,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有深度的娱乐佳片。好莱坞的电影事业是由好几根坚强的支柱支撑起来的,其中最主要的支柱之一就是“大明星”。很多时候,一些影片的编导表现平凡,故事亦无太大的吸引力,但只要大明星表现精彩,依旧可以在观众面前博得满堂采。《大饭店》就是典型“全明星电影”的成功例子。
在影片中,葛丽泰·嘉宝扮演性格冲动,事业上正面临危机的俄国芭蕾舞女星格鲁辛斯卡亚,她一会儿因为演出卖座不佳而意图自杀,一会儿又因得到爱情的鼓舞而信心十足,是个典型既忧郁又天真的大明星;约翰·巴里摩尔扮演一位嗜赌的男爵,为了还债而不惜在饭店中做小偷,但为人友善而充满正义感,跟葛丽泰·嘉宝之间有一段短暂而浪漫的恋情;莱昂纳尔·巴里摩尔则是一位自知患上绝症的小人物克林格雷,希望花尽金钱享受最后的一段日子,不料既得到男爵的友谊,又运气奇佳地赌博赢大钱,最后更有美人相伴同游巴黎,堪称“柳暗花明又一村”;华莱士·比里扮演企业家普莱辛,他来大饭店是为了进行一宗企业合并的谈判,于劣势之下铤而走险,以说谎的方式取得对方信任而签下合约,得意之余乃想用钱收买年轻漂亮的速记员陪他到英国出差,不料却因此惹上杀人之祸;琼·克劳馥扮演速记员法兰丝,她一方面因为得到男爵的约会而高兴不已,另一方面在金钱的利诱下也不惜出卖自己的灵魂,反映了小职员的悲哀。本片开始的第一个镜头,以俯摄拍摄一排十多个电话接线生正忙碌地应接电话,跟着跳接多位客人分别在电话室中讲电话,交代他们前来大饭店的目的,手法简单而直接,但因时间拖延太久,对白也太多,直到令人开始感到厌烦才结束这段序幕。
故事从饭店的大堂和柜台之间正式展开,只见各式人物进进出出,场面颇为热闹,几位主角分别入戏,表现出各人的身分与性格。这种手法是群戏中常常采用的,效果精彩与否应视导演的场面调度准确性和演员的表演节奏是否配合恰当而定,本片的表现颇为平凡,只能达到交代事情的效果。其后,场景随着电梯升到楼上的房间和走廊开展情节,除了一、两个俯摄的全景镜头可显示大饭店的壮观映像之外,大部分的镜头都显得小格局化,这可能是在摄影棚搭建布景拍摄而造成景观上的局限,要是本片在大饭店的实景中拍摄,应可使全片的映像效果显得灵活和气派。剧情方面,全面分为三条主线交错进行:
一、男爵潜入女星房中偷取珠宝,发现她想寻死,乃挺身而出劝慰,并坦承仰慕之意。女星对这个风流潇洒的神秘男子十分欣赏,不但不追究他的偷窃行为,还接受了他的爱意,相约在第二天一起乘坐火车离去。不料男爵在企业家房中偷窃时被发现,企业家失手将他打死了。女星在离开饭店时仍念念不忘男爵,众人只好欺骗她男爵已前往火车站。
二、克林格雷到处遭受奚落,只有男爵给予友善的照顾。克林格雷十分感激,想给予男爵金钱上的帮忙,但被婉拒。克林格雷一生循规蹈矩,在生命面临终了之时才第一次公开跳舞和赌博,不料赢了大钱。输精光的男爵趁克林格雷喝醉时偷去他的皮夹子,后来看见他遗失皮夹子时痛不欲生之状过意不去,把偷到的钱又技巧地归还给克林格雷。当企业家失手打死男爵之后,将凶手捉住并打电话报警的人就是克林格雷,冥冥之中成了克林格雷对男爵的另一种报答。
三、速记员被男爵在走廊上搭讪,心中暗喜,因为想不到男爵竟然会跟她这样平凡的小女子约会,不料她兴冲冲赴约时,男爵却已得到女星的爱情而将她介绍给克林格雷。既然失去爱情,她便想得到金钱,于是答应企业家的要求留宿在大饭店中,准备为钱出卖肉体。当企业家被警察捉走之后,她自愿陪伴克林格雷,因为克林格雷已活不长久,他死后所有的钱都会属于她。
每个时代都有新的阶层出现,也都旧人被迫离场。成为旧人或许是天生的,但只要你够努力还是可以做新人的,不过最好是做个“可爱”的新人。当服务员接到自己孩子出生的电话时,他很高兴,可是他只能在中午吃饭休息的时候去医院看孩子。不知道他能否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新人。芭蕾舞女星格鲁辛斯卡亚每次演出都面临很大的精神压力,她总是担心自己表现不尽如人意,担心台下观众不多,担心获得不了掌声和称赞,担心自己很快会被新人取代。这也是好莱坞每个明星所不得不面临的问题。她努力摆脱成为旧人,只是新人会像潮水一样向她涌来,她成为下一个“Baron”只是时间问题。全片拍得颇为通俗流畅,几条情节线也交代清楚,但因受场景不离大饭店的先天限制,某些地方便不能深入描写。如男爵被债务逼急了,却不见他想办法找钱,仍留在饭店跟克林格雷和速记员等喝酒跳舞,显得不合情理。不过,几位大明星都能确实掌握角色的个性和处境而发挥出精彩的演技,弥补了本片在气氛上的平淡。甚至葛丽泰·嘉宝看似夸张的演出,因切合了芭蕾舞女星本身的情绪化心态,看来仍显得气派十足。
《大饭店》优点有很多,最突出的就是精妙的故事。只说一点:片中每一个人的发生的故事都顺理成章,而且故事与故事之间的交集又那么的浑然天成。这些都使得电影看来流畅自然,仿佛它们就发生在自己身边一样。这一点就优于很多现代电影,讲故事不难,讲好故事才难!此外,片中人物的性格塑造也是完美的。影只通过开始片段的电话,就简明扼要的概述了人物性格、脾气秉性,然后又随着故事发展让人物性格渐渐鲜明起来。因此,善良的男爵、软弱的职员、飞扬跋扈的大老板、孤独的芭蕾舞蹈家,等等这些人物,汇聚在银幕上给观众们上演了这一幕幕好戏。此外,影片结构清晰完整、节奏张弛有度,布景、服装、道具奢华,这些都让影片看起来愉悦而畅快。电影拍摄方面更是出色。通过前面的剧情概述就可以知道,本片故事非常复杂,但影片却讲述的条理清晰、游刃有余,还颇觉观赏性。这就让人不得不佩服《大饭店》的编导们。换句话说,本片这样的故事放在21世纪来说,对编导们并不是难题,可本片是上个世纪30年代初的作品!那时候就可以将群戏似地人物、复杂的多线叙事讲述的清楚而准确,实在让人惊讶好莱坞电影产业的伟大。总之,本片拍摄上的优点不一一历数了,因为它已经远远超越于前四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
葛丽泰·嘉宝生前就是一个标本,眼珠埋藏着刀枪剑戟。她生于20世纪初,上个世纪的女子个个都是王。于是,她自然继承了王者衣钵——纳江山于红袖,携矜持而上重霄九。作为唯一一个跨越默片时代的王牌美人,醉心于刚刚兴起的新民主,渴望逃离“王位”的自由。因此,在37岁的黄金年龄毅然息影,引得好莱坞上下一片惋惜。全世界只有一个这样的女人,被高尊在上却不屑一顾,呼之欲出却又春梦无痕。葛丽泰·嘉宝领导了女人眉骨的美。细弯的眉毛,刮露出闪亮的眉骨,似眼睛上佩戴的宝石。这种时尚首倡精神使男人为之卑躬曲膝,而她踩着他们的肩膀,一心寻找向下的阶梯。因为1926年的《肉体与魔鬼》的光影效果使嘉宝被尊为“银幕女神”;1930年的《安娜·克里斯蒂》是她的第一部有声电影,当时全美国都奔走相告“嘉宝说话了!”奥斯卡眷顾她是在1932年的《大饭店》。但是,葛丽泰·嘉本人从为此片发表任何见解。《安娜·卡列尼娜》与《茶花女》是后世永远留恋她无可争议的美的原因;而她的经典名作《瑞典女王》被称为她本人性格的写照,那一年她28岁,与戏中的女王同龄。《大饭店》在上映后立即取得极大成功,尽管葛丽泰·嘉宝在片中扮演的角色戏不多,断断续续的,并且琼·克劳馥将片中那个牺牲色相以求高升的速记员表演得也十分出色,但葛丽泰·嘉宝仍然不失为影片的主宰。葛丽泰·嘉宝在影片中喃喃低诉,“我这一生从来没有感到这么的疲乏。”突然她倒在地上,蜷缩在那薄如蝉翼的芭蕾舞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