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观后感10篇
《母亲》是一部由奉俊昊执导,金惠子 / 元斌 / 晋久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秋天。金惠子神情漠然自一片枯黄的草丛里朝前走来。她慢拾起已不再灵便的双手,舞蹈。随着音乐的节奏,金惠子的舞姿并不美丽,相反给人一种压抑的呼吸感……奉俊昊将这段戏作为影片的开始,应该是要写意地奠定全片的主题:极端母爱的思考。加之片尾剧情的再次反转,让我们活生生看到了一幕接着一幕被放大式的原谅。
作为创造出韩国电影史上经典作品《杀人回忆》的导演,奉俊昊自然且精准的将社会化的命题再次用电影的形式展现。画面语言上他近乎白描,情节上用带有悬疑片的壳:金惠子要为元彬饰演的智障儿子洗清冤屈,她不得已为之的一层一层剥洋葱。最后,当我们随着她知道了最不能忍受的真相时,影片戏剧性被推向了高潮:金惠子不由自主地将阴冷的铁镰重重地砸在拾荒老人的后脑勺,血浆喷洒在金惠子刻满皱纹的老脸,混合着灰土的鲜血慢慢流动成一滩血水。
这是一个并不正常的母亲,最极端的庇护后正常的反应。因为她太放不下智障的儿子,哪怕一刻钟,她也放不下,她已准备将余生所有的目光都注视着智障儿子。因此她会委屈求全:殡仪馆里明知会被误解却偏向虎山行成为众矢之的;深夜淋着瓢泼大雨在警局向探长送上人参;闹哄哄的KTV里听律师喋喋不休却并不恰当的比喻……
对于一出生,就要面对痛苦和嘲笑的儿子,她给予的爱已太伟大。在公交车站旁,她将一碗中药喂完儿子,儿子一边喝着药一边在她身旁对着墙壁小便。车来,儿子急忙上车离去。望着离去的儿子,她回头用脚刮着泥土,将儿子拉尿的地方用沙子遮盖。看守所内不止一次的让儿子好好回忆,未有任何调查的基础上便一直让儿子不承认杀人。
母爱变得过于自私,自私得让人觉得就是一种冠冕堂皇的纵容。变形的宽银幕,剪辑交错的两极景别,因而让观众时刻记住金惠子那张布满风霜的脸后,不得不同她一起呼吸,一起紧张,一起质疑,一起疯狂,再一起崩溃。
奉俊昊的矛盾依然解不开心结,只能让观众在道德的绑架下接受了金惠子,让观众在成长的过程里变成了金惠子。到最后,当金惠子被元彬送上夕阳红旅游大巴,元彬将火灾现场拾得的针灸盒递给金惠子后,奉俊昊终于隐约的问,她该如何解释?智障儿子的记忆力又想起了什么该咋办?这是一个异常痛苦的抉择,每一位成为金惠子的我们在这里似乎也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只有在一曲欢快的朝鲜族音乐里,在夕阳西下的大逆光中,要忘掉痛苦而自己被扎上一针后,那是有若干个金惠子在跳忘我的舞蹈。
没有答案,没有选择。仅剩暖色调的虚焦画面告诉我们:沉默地放纵吧,当原谅开始被放大时。
《母亲》观后感(二):傻儿子,有妈在,给你挡下全世界的苦难。
看着电影的时候并没有多么震撼,看完了十分钟,不行,内心越来越沉重。电影开头母亲独自一人站在茫茫草地间,悲切而沉痛的舞蹈。没看简介去看电影,看完开头,我以为这个女人是个疯子。剧情不乏戏剧性的转折,最让人唏嘘的莫过于不愿意承认的最后都真相。母亲为了保护自己的儿子,甚至不惜变成真正的杀人犯。在母亲眼里:自己的儿子不管怎么样都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旁人都无法比较的。最后没看懂母亲乘上车是去哪里了,只觉得夕阳那么美。母亲在欢乐的舞蹈中给自己扎了一针,一瞬间,像是忘记了所有伤痛和罪恶,手舞足蹈朝喧闹里走去。看到最后,不知道傻的究竟是儿子,还是护儿心切的母亲。也许,天下每一个爱子女的母亲,都是如此疯狂吧。电影里有很多色彩和视角都十分有趣,09年的电影啊。奉俊昊果然牛逼
《母亲》观后感(三):跳舞的母亲
母亲在荒原独舞,她仰着脸,眼泪像是要出来,可是还是忍着,憋回去,继续跳舞。如果说开头母亲在荒原里跳舞带着疑惑的话,那么结尾看到母亲在车上再次起舞便有一种相呼应的感觉。在金色的夕阳中,一群母亲在欢快的音乐声中性情跳舞,随着大巴在路上的起伏,她们的身影也像跳跃的音符。无疑,这两次舞蹈,是导演给这部影片中为数不多的几次亮镜头,给观众压抑的内心带来些许喘息。
看到最后的场景,我内心感受到,这群女人不在是母亲,她们是自己。没有儿子的成长需要牵绊,没有家庭需要支撑。被压抑的东方母亲们有了片刻喘息的空间。
长久以来,东方母亲一直需要扮演好好母亲的角色,想到母亲,便是孩子,没有人会想到跳舞。影片里孩子是母亲的全部,儿子是智障,本想和他一起死去,没有成功,这也给母亲造成了极度的后悔。从此便把儿子当成生命的全部,因为不能第二次失去他。试想,任何一个母亲,都不会放任那样的儿子不管,即使自己遍体鳞伤,也得笑着照顾他。影片最后没有交代结局,但是我想,母亲会一直坚强的照顾孩子,即便寝不安,食无味。
《母亲》观后感(四):《母亲》+《七号房的礼物》
点题词:口碑与票房齐飞!笑点与泪点共存!难以形容看完这两部电影的感觉,父爱VS母爱,直指人心最柔软的地方。在亲情面前,爱情和友情都弱爆了。连赐给你生命身体的人都不爱,你还能指望他爱谁呢。这是两部情感大作。奉俊昊导演的《母亲》横扫影坛获奖无数!柳承龙主演的《七号房的礼物》在今年春节上映后直充韩国影史票房前五,投资获利比影史第一!两部电影题材相近风格不同,都是单亲家庭,一人智障,都与犯罪题材有关。不同的是一人有罪一人无罪,结局却是有罪的释放无罪的死刑,一部风格内敛一部风格热烈,一部笑中带泪一部步步惊情。对比下来《母亲》难度更高更难以驾驭,而《七号房》观看时心情稍愉悦。表演上金惠子独孤求败完胜一众演员,印象中“艺胜”小萝莉是惊艳小天使。《母亲》讲述的是寡妇带智障儿子生活,儿子卷入一宗谋杀案,母亲深信儿子无罪四处奔波,结果……,是不是太俗了?是!电影发展至今所有的恩怨情仇都拍遍了,所有都是似曾相识得,能不俗?但还是要看谁拍的,换成大陆导演的不用上百斤眼泪怎说的过去?但这片导演是谁?奉俊昊啊,拍出《杀人回忆》《怪物》的人会落入俗套?你让成龙甄子丹随便设计一下武打套招也比国内武打片强百倍啊,这就是差距。全片风格沉静不急不躁,没有哭天抹地,用反转的剧情精彩的表演优美的摄影一步步将母爱中的盲目善恶展现在你面前。女孩到底是谁杀的?拾荒老人和女孩的手机正面照究竟为何?老人的话几分真假?会遗忘的穴道在不在?你可以有百般解读,唯一不变的是母亲杀了人,日本小疯子无罪,影片结尾母亲执意去看监狱中的小疯子问他“你有母亲吗”,看着小疯子傻傻的表情,母亲几近崩溃,这句问话中包含的情感张力给人一种极大的震撼!你有母亲吗?如果有,你的母亲将会为你做何等的事!我们日常新闻中也经常见这样的事情报道,不管是为子申冤的,灾难时护子身亡的,为子捐血捐肾的,这里是为子杀人的。开篇母亲在荒野中的独舞看起来十分诡异,这样的开场很有一股特别的味道,片尾客车上夕阳下的狂舞与片首呼应又带来另类的观感。平地上孤独的一颗小树 ,大片翠林随风起舞,美丽的画面里是母亲一颗寂寞坚强的心。心事对谁诉说?唯一骨肉是个智障(儿子智障的形成是否是因为五岁时被母亲下的药?还是出生就是?父亲形象的缺失代表了什么?),请律师要钱,送警察钱,送学生钱,送混混钱,无钱不办事的社会也是无情的社会,儿子被轻易定罪没人去关心 唯一有点正义感的还是拾荒者。母亲在雨中从警局出来后在垃圾车后面取下破伞,母亲拿出两张钱追上车头老者,老者取一张。无声的几秒钟把两个人的纯朴个性展露无疑。人都是多面性的,老者的弱点就是好色,否则不会拿米和女孩做交易。女孩死的当夜应该不会像老者自述只是在无人屋子过夜,他的目的就是性交易,只是向母亲谈时难以启齿罢了。老者的死是个突变的信号,原本慈爱的母亲在这一刻变成了恶魔,当然这并不突兀。一向溺爱孩子的母亲怎能接受这样的结果,恶向胆边生就是这个道理,但母亲的心本性是善的,她自己也无法接受这突如其来的恶果,当出狱的儿子拿着针灸盒给她时,母亲彻底崩溃,根本无法面对儿子,独自坐上了客车,针灸之后是否能彻底遗忘?最后的起舞究竟是忘却的快乐还是漠然的无所适从?母爱,过了就是罪。今天凌晨1点看完《七号房》,有泪点有哭点,至少耶稣变和尚、老大读信这两个桥段让我在深夜里独自傻笑起来。小天使不要这么可爱好吗?我的心都融化了,真想拥有这样的女儿。只有6岁智商的父亲和6岁的女儿快乐的生活(单亲家庭语焉不详),父亲想为女儿买美少女书包,一次意外让父亲背负杀人罪名入狱,但本性的善良感化了狱友和警察科长,把女儿装入纸箱送人7号牢房与父相见 纯真的天使也为犯人带来生活的重生,在威逼利诱之下,父亲认罪被执行死刑。女儿被警察收养长大后成为检察官为父平反。电影用夸张的手法表现现实的社会。电影有韩国电影一贯的夸张喜剧演绎,我个人还是很喜欢这种表演的,谈不上精湛但耐看好玩。温馨的牢房,巨大绝不可能成功越狱的气球 这都是现实题材不可能出现用的事物,电影为观众表现的是一个虚构的童话,所以在大部分的观影时间里心情是愉快的,毕竟有二货狱友和可爱萝莉撑场。柳承龙的演绎对自己是一个突破,在影坛上也可谓上乘,这是一次成功的表演,对比他以前的《畅销书》中毫无存在感的演出是一次大突破,毕竟口碑票房都是逆天级别的,但在影史中的地位可能还比不上《母亲》,值得一提的是这两部电影在豆瓣时光上的评分都是8分以上,这是了不起的成就。对我来说,这两部电影也是表现父爱母爱的经典之作。推荐给所有为人父母者和不孝逆子
《母亲》观后感(五):【观影札记】《母亲》:韩式烧烤,越烤越好!
1、与《杀人回忆》有一点相似,但角度不同,通过悬疑塑造母亲这一形象。
2、奉俊昊很喜欢弱智者。
3、批判社会不公,弱势群体的斗争与呐喊。
4、母亲的伟大,可以为儿子做任何事。
5、儿子抚摸母亲,母亲躲在窗帘后面看一对男女做爱(这场戏看得惊心),打破伦理禁忌。
6、片头母亲的舞非常有感染力。
7、与《雪国列车》一样探讨贫富两极,但没有《雪国列车》那样上升到人类高度,而是聚焦一个普通家庭。
8、当绝望的母亲面对连自己的儿子都不想见到自己的情境时,这会是什么样的绝望之绝望!
9、母爱在一切不利于自己的条件下开始变态,最终演绎成杀人。
10、片头母亲在荒野中舞蹈,以行为表现人物内心,表现母亲内心的压抑和孤独无助。
11、结尾照应开头,依然是母亲的独舞。
《母亲》观后感(六):无所谓真相,她想做的只有守护
在一开始,我怀疑的那个凶手就是泰宇。
可编剧太狡猾,一连给我们设了三个套,振泰,雅中的手机,捡破烂的老头,看着这个女人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毫无畏惧的坚持,执着地要帮儿子洗清冤屈,我竟然就这样忘了自己最初的那份怀疑。
最后,当捡破烂的老头说出真相的时候,我和周围一起看电影的很多人都发出了不可置信的一声“啊”,心突然就沉了一下。那一刻,我似乎能稍稍感受到这个可怜女人的心境。
大家都在想:太可惜了,她那么努力地想要证明儿子的清白,竟然是这样的结果。
我立马就猜到她会做什么,拿起武器,杀掉这个唯一知道真相的人。果然,她真的这么做了,铁器一下又一下砰砰地敲着那个无辜人的头颅,鲜血溅到她脸上,凝成斑驳的血点,终于不会有人能够伤害他儿子了,有那么一瞬间她突然就镇定下来,说,“你怎么能够和我儿子相比”,但下一秒,看着血像从坏了的自来水龙头里一样哗哗流出,她开始崩溃,一边哭,擦着地上的血。
如果真相就是你苦苦想要否定的那个,怎么办。对于她来说,无所谓真相,只要能保护她的儿子就可以了。
电影里,她还有两次失声痛哭。
第一次,是泰宇回忆起了小时候她想喂他杀虫剂的事情。她一下子就承受不住了,在探监时尖叫,发出凄厉的声音,几近晕阙。她对泰宇说,那是因为只有你先死了,我才有决心去死。我们是一体的,我们不可能分开。近乎畸形到极致的爱。
后来,她对电影里另一个人说,如果当初买质量好一点的杀虫剂就好了,否则现在就不会这么痛苦。
对于一个母亲来说,没有什么有让自己杀死自己的孩子更痛苦的事情。她对于泰宇有极度的歉疚,所以,她只能用爱来弥补,告诉泰宇有人骂他就要打,有人打他就打回来,把世界最好吃的东西给他吃。
就是那句有人骂他就要打,把他们推向了深渊。
最后一次,是那个“真正的凶手”被抓住,她去探监时。那个叫喜憨儿的也是个精神有问题的男孩儿,和泰宇情况很像。她问他:“你有父母吗?”那个人摇了摇头。她于是开始啜泣,她的哭声好像在说自己有多么抱歉,自己有多么卑鄙。
她的心被母爱和良心撕扯成两半,最后她用银针刺入只有自己知道的那个穴位,那个可以清除不愉快记忆的穴位。只有忘记这些事情,才能得到解脱。可当她真正忘记那一切,在空旷的芦苇地上跳起舞时,貌似解脱了的她,眼神是那么的空洞。
其实她很普通,这个极度溺爱儿子的女人,甚至某些时候,她会让我觉得她在某些地方和我妈很像。那种像条母狼无条件保护子女的样子,和我妈简直一模一样。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一直在想,导演通过这部电影是想告诉我们什么,仅仅是女主角畸形的母爱吗,不对,一定有其它别的东西,可是我想了好久,都没理清头绪,最后也只能写写母爱了。看了木卫二的影评之后,发现自己的思考实在是太浅薄,毫无意外地全掉到坑里去了。被片名母亲牵着鼻子走,在大量的情感情节渲染之下忘记了属于自己的判断……诸如此类,简直句句戳心。
男生看电影的确会比女生理性好多("▔□▔)
我忽略了,走向深渊,除了她自己,她背后必定还要好多推手。
如果从一开始,警察拿出足够的证据,律师可以和她站到同一战线上,让她感到她自己在这世上不是孤立无援的,结局必定不会这么惨烈。
所以,导演最想告诉我们的,就是这个吧。
《母亲》观后感(七):分析几个争论点
《母亲》这部片子一共看了两遍,第一遍完全被字幕翻译者“没有水的鱼”把爹狠狠的坑了一把。在这里容我首先对他说句发自肺腑的话:如果见到你,一定爆你菊。
第二遍找来正常版本的又看了一遍,心头万马奔腾,五雷轰顶的小问号才一个个被拉直了。我在这里就大家对此片讨论异常激烈的几个问题表达一下自己的认识。
「一」雅中的手机里怎么会有老头的照片
片子里说的很清楚了,雅中对每一个和她进行过援交的男性都用手机进行了拍照。拍照应该是在趁男性不注意的时候偷拍的,她的手机具有拍照时不发出咔嚓声的功能(此功能是雅中的好友刀疤女给她弄的)。 而且雅中在陪刀疤女去取照片时也回答过老板娘说她这些照片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删除的,她想留个纪念,这种纪念带着对男人讨厌,憎恨的情绪。这一点在她那天晚上在巷道内对泰宇扔石头和言语里也有反映。 而雅中手机的的老头照片并不是她被杀那天晚上留下的,因为她还没有来得及跟老头援交就死了。另外后段看到拾荒老头熟练的来到约会地点,随身带着地铺和米就可以推断此老头应该不是第一次和她进行援交。因此手机里的照片应该是此前某次援交时雅中拍下来的。
「二」雅中究竟是谁杀的
这是该片最具争议的地方,大家都在猜测凶手到底是谁。而这一点对剧情的理解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认为雅中就是泰宇所杀。原因有三:
1.泰宇为什么会杀雅中呢?这一点导演给过多处伏笔。请大家仔细回忆泰宇最不能容忍别人说他是白痴这个细节。第一次是在警察局,当着条子的面把对面一个喊他白痴的老头给揍了。第二次在监狱里,被狱友戏弄,一句白痴换来泰宇的一脚飞踢。可谓反应异常激烈,甚至到了不顾后果进行报复的程度。于是当雅中对着他说出带着对所有男人的痛恨情绪的白痴二字时,泰宇毫不手软的捡起石块就砸了过去,最终导致雅中死亡。
2.为什么泰宇不记得自己杀人?影片二十分钟左右时的那一场巷道戏的剧情是泰宇被雅中扔了石头后就吓的径直离开了。可是后来拾荒老头的描述却是泰宇把石头扔回去失手把雅中给砸死了。关于这一点我认为是泰宇的短暂性失忆或者说是选择性失忆这个病导致的记忆出错。泰宇在杀人后一觉醒来却忘记了自己曾杀死过人,并且把尸体给拖到阳台顶上这一件事。关于他的这个特性(或者说是疾病)导演在开篇就巧妙的通过踢碎BENZ后视镜这一故事给予了暗示。即使是在当天发生的事情,泰宇都不记得根本不是自己踢碎的后视镜,还傻乎乎的在警局承认害的母亲借钱赔偿。这说明泰宇真的记忆力真的是有这个特性,而且非常严重。因此他第二天醒来完全忘记前一天晚上用石头砸过人并致死这件事是顺利成章的。在巷道戏的第一个版本只是导演在用泰宇自己的记忆和视角来进行表述,但却不是真相,而真相就是拾荒老头的版本。为了提醒观众注意泰宇的这个特性,导演还在中段加了一场泰宇猛然记起5岁时被母亲投毒的故事,导演的用心可谓良苦,可手法可称阴险啊,呵呵~
3.泰宇为什么记忆力这么差?泰宇的母亲倾其所有不顾一切的守护泰宇。她爱泰宇已经不仅仅胜过自己的生命了,甚至连自己的生活,感官,情绪都已经统统抛弃,取而代之的全是泰宇。因而她不能让泰宇面对自己在他小时候曾试图毒死他的残酷现实(这里首先是她自己就无法面对这样的事实),因此她利用自己会针灸并且知道一个可以让人失忆的穴位的方法给泰宇针灸,一方面给他治病或者强身,另一方面不让他拥有正常的记忆。一般的智障人士是不会有记忆方面的问题的,可为什么偏偏泰宇记忆力就这么差。想到这里我才想明白。关于这一点,导演也有两处交待,一个是在探监室内当泰宇说出他记起来母亲在他5岁时曾想毒死他后,目前一声惨叫,如五雷轰顶,继而的反应就是要泰宇出大腿给他针灸,好让他忘记这些恐怖的记忆。第二处是片子的结尾,母亲朝自己的大腿上扎了一针,那一针是为了让自己忘却曾经的自己。
「三」母亲有没有杀死拾荒老头
这一疑问基本来自于为什么杀人后母亲在芦苇丛中低头看的双手是没有血污的。母亲确实把拾荒老头给杀了,关于她的手,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母亲已经清洗过双手,二是那是一幕是母亲的幻觉,意在表现她自己也不敢相信自己竟然杀了人,内心恐惧导致神志混乱,开头的一段独舞应该也是这个时间点上情绪的表述。
「四」替罪羊JP衣服上为什么会有雅中的血
愚型JP是跟雅中发生过关系的,并且他认为那就是爱,于是自己很爱雅中。他对警察说过是因为他爱的太激烈,导致雅中流了鼻血。而事实是雅中确实经常流鼻血,而在跟JP交易的过程中把鼻血留在了他的衣服上,这显然不是JP的激烈的爱造成的,而只是他的一厢情愿。但就是这一个愚型儿,一段畸形的爱,一个错误的认知,导致了他不明就里的招供,拯救了泰宇,自己做了替罪羊都还不知道。
清楚了以上几点,那么这部电影也就基本上看懂了99%。
为什么不是100%?
因为还有一点我也没想明白,那就是此片的终极疑问「雅中的手机为什么在米缸里」事发当天她为什么会没带手机呢?不要忘了她可是要给每一个援交对象都要照相的啊!而且事发当晚也不是周末,酒吧老板的女儿还刚放学回家呢,一般是不会在上学的时候把手机扔在家里的啊,况且大家都带着呢。
所以请高人指点,如果你们对以上四点都不认同也没有关系,请不要吝啬对我的第五点给予赐教,拜谢!
《母亲》观后感(八):残忍的意象 残忍的人生
最后一幕快乐的画面定格 温暖的日光 活泼的音乐 快乐的人群 心却是冷的,渗入骨髓
真相如此残忍,如何面对。
母亲抽丝剥茧 层层追击
真相面前,人的脆弱不堪一击
终是敌不过人性的弱点
将自己所遭受的罪恶与不公 转移到他人身上
然而那幕失声痛哭 还是打动了我,残存的人性,也能绽放萤烛之光。
孩子,你有母亲吗?
底层人民的无所皈依。没有安全感。面对突如其来的压迫,一切只能靠自己。
生活奢侈放荡的律师,敷衍办案的警察,世态炎凉的朋友。一切都只靠那个身体削瘦单薄的母亲,独立支撑。
然而真相那么残忍。
当智障儿子说自己想起的时候,母亲诧异的眼神。
然而当他颤抖着说出自己5岁时,母亲曾试图毒死他,她终于崩溃,尖叫,痛哭失声。原来,母亲也是不可依赖的。
那何尝不是一种残忍?5岁的儿童,面对来自成年人的暴力,毫无抵抗力。
而她的解释又那么苍白。“孩子。我原是打算追随你的。”可这毕竟是你一厢情愿的意志,强加到一个5岁智障儿童的身上,人,何尝有过生命的尊严?
这是一部冷入骨髓的电影。即使画面首尾相照,都浸泡在暖暖的残阳中,然而基调依然寒冷如冰。
人啊人。人生啊人生。几乎不忍评论这样的电影。要说的太多太多。生命太不值钱。除了自己眼中所珍贵的事物外,一切的一切,不过草芥一般。
人与人之间的粗暴冷漠成了天然的生存法则。
那个死去的女孩。杀人的智障。他恨别人喊他白痴,于是杀了比他更弱小的人。真冷。写这样的影评让我禁不住浑身冷如坚冰。
同学之间的冷漠暴力。朋友之间的不管不问。母亲的一味偏私。社会制度的苟延残喘。氤氲浮世,不知有何意义。
《母亲》观后感(九):小人大爱
韩国剧情类的片子大都走生活路线。例如最近很火的素媛。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新闻中经常看到的那些事。偷窃、抢劫、奸污等,大多反映平民生活的不易和上层规则的黑暗。
而要在如此多同类片中脱颖而出自然需要导演深厚的功底、演员炉火纯青的技巧以及画面色彩给人的视觉冲击力。显然,《母亲》做到了。导演自然不必多说,没功底也不可能出任嘎纳电影节评委。而金惠子的演技,你们只要看1分钟就能领悟到了。美术上,印象特别深的片幕有开头和结尾的黄灰色麦田,男主站在街边撒尿的蓝灰色,以及接近尾声烧房子的那片橙红。——这些都是韩国电影中难以看到的大气的镜头。
而在以上技巧的基础之上,我们看到母子之间相互羁绊、亏欠和原谅。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事很多阴影在心中,我们拼命的想要忘记;或许我们小人物生存在这个庞大黑暗充满秘密的世界真的很难;或许有时候我们知道违背法律的事情但我们无法违背自己的爱和信仰而必须去做。
或许我们都有一个为了我们那样做的人。
《母亲》观后感(十):伟大的母爱
当女人成为了母亲,她的天性就此发掘开来,她会对孩子奉献出自己所有的爱。如果一个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请不要责怪她,因为她心中不存在着爱而已。母爱有很多种,表达形式更是多得不计其数,但无论是怎样的话语和行为,必定蕴含着爱,即使被曲解、误会,它就存在于那里,要看当事人怎么体会了。
本片的母亲,显然她很爱自己的儿子,甚至为了保护他而不惜杀人。但是她却也有过要杀儿子的行为,想让他解脱,也想让自己解脱。是她教儿子说,有人骂他就要还手,有人打他就要加倍的偿还,这是她保护儿子的一种方式;但是每次儿子都被打得更惨,最终还闯下大祸,于是这成了伤害儿子的一种方式。当她看到另一个智障的孩子时,问他:双亲还在吗?你有母亲吗?当得到答案是:没有,母亲失声痛哭了。她当时是怀着何种心情,不得而知,可能连她自己都恍惚了吧。。。
母亲的所作所为不能说正确,也不能说错误,因为所有的行为都基于爱,对你的仁慈就是对他人的残酷,世间一直如此,纵然只爱自己的孩子很自私,但全世界的母亲都实行这自私的爱,那它也就是伟大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