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疯狂科学家大本营》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疯狂科学家大本营》经典读后感10篇

2022-04-04 03:00:2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疯狂科学家大本营》经典读后感10篇

  《疯狂科学家大本营》是一本由Bei Er Fei Ao Er著作,Science Press出版的Paperback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3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疯狂科学家大本营》读后感(一):成功的信条

  美国最伟大的科技创新工场在哪里?

  贝尔实验室?硅谷的斯坦福、伯克利还是(施乐公司)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PARC)?抑或是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

  都不是!而是DARPA!美国的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

  这是一个由艾森豪威尔在20世纪50年代建立的隶属于五角大楼的国家级研发机构。当时苏联抢在美国之前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这极大地刺激了美国政府和军队以及民众,于是美国政府成立了DARPA,它成立的最初目的是在人造地球卫星和探索太空的研发计划领域对抗苏联,以不再重蹈人造卫星落后于苏联的覆辙,美国人决心要在科技领域取得前瞻性的突破,成为创造游戏规则和改变游戏规则的科技领先者。

  DARPA把那些军事长官、穿着牛仔裤和运动鞋的疯狂的科学家集合在一起,在极具前瞻性的科技领域,包括机器人、远程手术医疗、智能义肢、无人驾驶汽车、高速飞行器、航天火箭和新材料及新能源等诸多方面,寻求创新研发突破。

  DARPA,以其特立独行的高效方式,天才般地、神奇地发明创造不仅是在军事应用领域,而更多的是在向民用领域进行技术迁移的过程中为人类的今天和明天塑造了现代科技的核心。

  我阅读了这本书的原文,被极大地震撼,我似乎是真切地感受和理解着一个大国应如何从科研体制创新上走出一条最能激发研发创新潜力,最具前瞻性和战略高度并且最能促进研发成果的生产力转化的科技研发道路。这条道路此前犹如隐没在北京早晨冬日的大雾中,读完此书,似乎阳光照耀穿透浓雾,让这条模糊不清的道路豁然清晰起来,蜿蜒伸展,可以看到它通向的远方。

  我想,一如DARPA曾经走过的坎坷和辉煌。对于国家级的研发机构,也包括国家企业的研发机构,我们相信国家唯有给予这些机构其应得的支持,并留出茁壮成长所需的良性空间,这些研发机构就一定会成为国家科技创新的巨大财富!

  DARPA从一开始的构想和运作,就是一个以在科技领域取得突破性研发进展并遏制世界其他力量对美国造成威胁为首要使命的机构,多年来一直保持这种定位。其使命是使用让对手望尘莫及的下一代高科技来武装军队,这个使命让DARPA有了一个与众不同的锋利焦点;而且它强调快速将项目从概念推进至工程原型,且尽可能有效地利用资金,这理应成为我们可以借鉴的国家研发创新的典范。

  其值得借鉴之处还在于真正的创新不需要依赖大量的资金花费和大群的官僚军团。DARPA仅仅使用美国国防预算资金的0.5%来运转,它的员工在一个普通大小的独栋建筑里办公。但DARPA的确已经促成了一些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技创新(例如,互联网和GPS)。它成功的关键,除了将官僚系统压缩到最小之外,就是它的项目经理们只有有限的任职期限。任职期限限制保证了替DARPA做最重要工作的人们更关心如何完成机构的任务,而不是保住他们的工作。DARPA一开始就决定不亲手管理自己的实验室,而是把项目外包给其他研发机构或团队来做,这个决定让它一直在高效快速开发新的技术,并在需要时任合约研发机构或团队自由发展,从而使得自身一直处于科技的前沿。

  DARPA的了不起,其实并不仅仅是那些摆在我们面前的科技创新的成功,更加给力的是它持续为人类奉献着一道道科技盛宴。这本书会为读者展现这些科技创新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得以学习和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得以思考和践行他们的成功方法,并由此改善我们的工作和人生。

  《疯狂科学家大本营》读后感(二):只要再轻轻地推动一下,让孩子们能够独立自主地成长起来就行了。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这使得美国政府与民众为之震惊,当时的总统艾森豪威尔于10月15日召集科学咨询委员会,要求他们报告斯普特尼克对国家安全可能造成的影响。

  艾森豪威尔并不是很同意这种看法。“我比较质疑俄国人正努力激发着他们的民众的科学激情这种假设,”他后来回忆说,“相反,通过查看他们多年来的记录,我认为他们的高等教育只是在抹杀最优秀的人才,在无情地压制普通民众。”艾森豪威尔告诉这个委员会,他会尽其所能激发国内青少年的科学激情,他说:“人们被这件事情震惊,已经在思考科学和教育了。”这就已经足够了,只要再轻轻地推动一下,让孩子们能够独立自主地成长起来就行了。

  事实证明艾森豪威尔的看法是对的。而今美国不仅以最好的高等教育闻名世界,而且其高等教育和科研资源的优势、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催人奋进的创业氛围都使得美国源源不断吸引顶尖人才前往,并且源源不断涌现并输出好的创意和创新产品甚至创造性的发明成果,这一切深刻地改变了这个世界的面貌,总的来说推动了社会进步,为全人类创造了福祉。

  而我们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与苏联教育很相似——虽然在举国体制下我们如同苏联一样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某些方面还保持着世界第二、第三的位置,但是每个细心的中国人都能感受到的是,民间有太多创造力无法得到释放,而更多的创造力恐怕在长期压抑下退化了、消磨了。我们所拥有的每一个进步都是国家的进步,而马克思所说的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似乎离我们不是更近而是更远——因为太多的桎梏使得我们的想象力小心翼翼,使我们的创造力用于山寨拷贝欺诈。我们既然坚信马克思的信仰,那么我们就更近应该以人为本,让每一个进步都是我们个体的进步。个体的进步汇在一起就是人类进步的前行巨浪!

  强烈推荐这本好书——《疯狂科学家大本营》!

  《疯狂科学家大本营》读后感(三):5月新书简介

  比起美国国防部的先进战机与航母计划,DARPA小得像只火柴盒子。但是它却把一根根火柴发给大学里的科学家和车库里的民间创业者,通过他们的手来燃起一场场技术革命的燎原大火。DARPA的理念在于把基金分散成一颗颗小小的种子,撒向极富创新能力的民间草根阶层。DARPA在其盛期的2010年的总预算不过57.2亿美元,它给出的每份基金只有区区几百万美元,但是本书中大量的事实证明把资金分散给民间小企业的回报是巨大的,甚至超过将钱投给国家实验室这样的花钱大户所带来的效果。

  建立DARPA的初衷是防止敌方突然展现技术优势而威慑美国国土安全。在DARPA初建的1958年,敌方是苏联,震惊美国朝野的技术是第一颗人造卫星。防止敌方先进技术威慑的最好方法就是自己也发展震慑敌方的先进技术。这也是DARPA延续到今天的任务。

  DARPA 2013年的预算已经削减到不足2010年的一半(因美国国债问题,政府各部门都得削减开支),但DARPA的兴趣却还在不断扩展。今天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威胁远比1958年复杂多了。今天在地摊上买来的破电脑比当年设计核弹的超级计算机还要强大,但是它带来的主要威胁不是制造核弹而是制造能使互联网瘫痪的病毒。今天在厨房里设置的简陋实验室已足可以进行分子遗传学改造,造出自然界不存在的超级流感,能在短时间内杀死全球大量人口。那么今天DARPA还可以通过先进技术来震慑敌方吗?各位读者可以在本书讲述的那些故事中见仁见智。

  《疯狂科学家大本营》读后感(四):疯狂科学家与疯狂的科学是怎么炼成的

  这本书是讲牛逼的机构DARPA 的。

  在这里就不说这个机构多牛逼了。

  试着从梳理下作者在书里描述的这个机构为什么牛逼。

  DARPA在时任国防部长迈克尔罗伊的一力推动下成立的。

  这个迈克尔罗伊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宝洁公司总裁。他就任国防部长是为了帮他的朋友艾森豪威尔的忙。

  只是从宝洁请假而已。国防部长任期完了还要回宝洁继续卖洗发水挣大钱呢。

  那这个迈克尔罗伊有什么能耐呢?

  “以排除不相干的事实,数字和其他数据,径直找出需要修复的错误所在而闻名。”

  “他整个人就生活、呼吸在事实中,他具备一种天赋,能够迅速认清现状,在茫茫的数据海洋中牢牢铆定相关问题所在。”

  这个机构有什么性格呢?

  将官僚系统压缩到最小之外,它的项目经理们的任职期限限制和低廉的日常管理开销。任职期限保证了在darpa做核心工作的人们更关心如何完成机构的任务,而不是保住自己的饭碗。最初让darpa不管理自己的实验室,而把项目外包给其他机构来做的决定,一直让它快速地开发新的能力,在需要时放任他人自由发展,从而自身得以一直处于科技的前沿。

  几个有意思的项目:

  自学习个人助理:想象一下你的计算机里有一个私人助手,它将会观察你的行为并学习:你关注什么课题?你回复哪些邮件?你怎么规划会议?你喜欢怎么准备简报?你做过什么事情?它会观察你如何规划一次旅行,会观察你如何检索文献,然后会渐渐知道你的偏好是什么,你怎么去处理事情,然后渐渐能为你做更多事情。最终,它的能力越来越强。它将逐渐建立自己的知识库,这是一个你自己的知识库,主要内容是你处理事务的方式和行为。

  “我们正在让计算机去学习你,而不是你去学习它们。”

  超然冲压发动机:其不同于普通喷气式发动机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其内部没有活动部件。其不依赖压缩外部进去的空气进行点火,而是由于飞行器超高的绝对速度,空气在进来之前就已经被提前压缩。空气在流经发动机的时候,被发动机本身的几何构造挤压并产生超高温,然后遇到被精确注入的燃料,两者接触发生爆炸,产生以往任何喷气式飞机都无法实现的推进力。

  把一个大项目拆分成数个可以处理的小模块,这些小模块又演变成数个各自独立的小项目。

  《疯狂科学家大本营》读后感(五):创新从何处来?

  作者贝尔菲奥尔通过《疯狂科学家大本营》这本书向读者讲述了DARPA(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的故事,第一次向全世界公开了这个世界顶级科研机构的创新秘密。根据这书后勒口的介绍可以得知,作者曾获得史无前例的采访权,近距离接触到了DARPA——在美国也只有2%的国民十分了解这个神秘的科研创新机构;他亦参观访问了DARPA分布于美国各地的研究场所,还采访了与之合作的科研机构及其科研团队的管理者与科学家,以及相关的政府官员。作者通过详实的采访素材、生动的笔法写就的创新故事,读起来既引人入胜,又令人深思。

  读毕这本书,我不禁掩卷沉思一个问题:创新到底从何处来?

  《纽约时报》的书评中,根据全书内容提炼出DARPA的5个本质优点:大胆、创新、灵敏、务实和迅速。如果把其中的“创新”改为“简约”,再加上“坚韧”,那么这新6点也许就是微观上的创新要素。

  如果没有大胆的想象,就称不上“疯狂”,不“疯狂”,也就难以有令人惊奇的重大发现、发明和创造。

  IT领域的各类创新一再证明KISS(Keep it simple and stupid)法则是成功的关键之一。可以说,不论是体系结构还是网络协议的设计,抑或是各类软硬件的优秀设计都是“简约”这个创新要素的明证。我们最为熟知的例证莫过于史蒂夫•乔布斯从iPod到iPhone再到iPad的三连胜,他一再用简约的法则去重新定义MP3播放器、手机和平板电脑这三类产品。早在苹果公司推出自己的产品之前国际市场上就已经有了成熟的产品(MP3播放器和手机)或者失败的商业应用案例(平板电脑)。但简约却像杠杆一样使得苹果公司撬动了硬件生产板块,震动了软件领域,甚至颠覆了内容生产行业,瓦解了运营商在某些方面的垄断地位。

  灵敏即灵活敏锐,用敏锐的洞察力去发现潜在的用户需求(包括军事应用需求和民用市场需求),用灵活的方式去跨过或者绕过创新中遇到的各种障碍;坚韧,则是取得成功所需要的必要的坚持;而务实则是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从众多问题中遴选出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务实也意味着以当下条件为基础去分解目标并攻破子目标,这往往意味着要用高频率迭代的方式去不断完善解决方案并最终解决问题,而这样才是迅速的。

  显然这6点是紧密结合的。敏锐地发现需求,大胆构想愿景,务实地去选择要解决的问题,设计出简约的原型或试验样品(或初级产品),迅速迭代,不断解决出现的新问题,务实、敏捷地去想方设法不断逼近总目标,不断逼近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

  然而,美国国内长期的创新领先优势暗示我们,创新绝非是一个微观层面的问题,绝非是一个个体或者一个小范围的团体的事情,它亦有着宏观的一面,正是这宏观的一面使得美国能够源源不断地涌现出影响世界的创新成果。

  要保证机制的简约、灵活,也许在某些研发领域及其组织机制上,我们也应该大胆考虑借助市场的力量,利用市场分配资源的敏捷性去引导、管理团队进行科研创新——把资金投给有潜力的科研团队,以市场运作的方式进行操作。这意味着,获得资助的科研团队不论是在企业还是在学校,都应具有小型公司运作的那种高效性与灵活性。若科研团队借鉴现代小微企业的运作模式进行项目运营,那么这种通过市场竞争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进行资源配置的方式将使科研团队以创业的心态与精神,务实、灵敏、迅速地进行科技研发,并尽可能地释放出科研人员的创新能量。这样的创新成果也往往因为能够满足大众的需求,而具备很好的商业价值,并能够迅速进行产业转化和商品化。

  关于创新,要思考,更要行动!现在是时候去改革国家的科技体制及相关机制,以让民间的创新力、创造力得到充分的释放!

  《疯狂科学家大本营》读后感(六):疯狂的价值

  2001年2月美国工程院将代表美国工程科技最高荣誉奖励的Draper奖授予劳伦斯•罗伯茨(Lawrence Roberts)、罗伯特•卡恩(Robert Kahn)、伦纳德•克莱恩罗克(Leonard Kleinrock)和文顿•瑟夫(Vinton Cerf)四人,表彰他们对互联网所做的贡献,他们都是美国工程院的院士,在1968~1972年先后加入ARPA计划的ARPANET项目,他们的工作奠定了互联网的基础,互联网成为20世纪后期对人类社会影响最大的发明之一,至今互联网上的创新仍层出不穷。但互联网仅是ARPA以及其后来的DARPA的重要发明之一,GPS、航天飞机、新能源、新材料、机器人医生等也都出自DARPA。

  《疯狂的科学家大本营》一书选取了DARPA诸多研究领域中有限的几个,从摘取的几朵浪花中透视大海的内涵,作者用其笔尖将DARPA的神秘面纱掀开一角,让我们跟着作者去探究承担DARPA项目的几个研究团队。很多人都想知道这些重大发明的题目出自哪里?是上面主管部门下达的还是仅凭研究人员的个人兴趣?该书更多介绍的是自下而上提出,奇思妙想并非心血来潮,而是源于对未来需求的判断。选题不是可行性优先而是重要性优先,立项之初的任务似乎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挑战极限会激起研究人员的兴趣,当然也需要上级主管的魄力来支持,需要具有能够从貌似疯狂的想法中总结出真正可行方法的洞察力。在研究方法上,研究人员宁愿采取风险很大的新路也不愿走保守的技术路线,敢于另辟蹊径缘于跨学科的团队,得益于不急于求成和宽容失败的创新环境,才能鼓起研究团队攀登的勇气。在用人机制上,慧眼识才至关重要,DARPA的管理者知道难题不仅要用非常规的手段解决,而且要由非常规的人员来实现,前述获得Draper奖的四位互联网科学家当年在刚拿到博士学位或还在攻读研究生阶段就因其研究内容符合需要而被委以重任,牵头ARPANET项目。知人善任还表现在充分发挥老科学家的经验和学识上,一些年过60的科学家仍然活跃在前瞻性的项目中。在考核机制上,该书并未过多着墨,但不以短期成果论英雄,研究人员得以心无旁骛、锲而不舍。另外,四位拔尖的互联网科学家协同创新终成互联网大业的例子,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考核机制有利于凝聚群英。关于研究经费,书中讲到如何游说主管部门争取经费的例子,但项目经费并非都来自政府,也有其他投资者,项目管理者知道如果一开始就有太多钱的话就可能永远也不知道节省, 有太多的钱可能比没有钱更会让公司失败。另外,大多数投资者都要求快速回报,而急功近利与潜心研究相矛盾,项目的管理者为解决流动资金短缺,努力寻找需要这些技术的民用客户,吸引客户资助研究,从这一意义上促成成果的商业化。在研究成果的推广上,尽管DARPA计划是国防导向,但研究人员始终没有忘记推动成果的民用,寓军于民在这里得到很好的体现。另外,成果不是以报奖作为目的,而是力求精益求精可靠好用低成本服务于大众,正如XCOR航天公司的总工程师所说:“你必须相信这一信仰能够实现,你必须保持乐观,很显然,如果我们单纯想赚钱的话,我们会去做其他更加容易的事情。”

  “说它疯狂,是因为只有少数的梦想者才敢相信一切皆有可能。说它疯狂,是因为这些疯狂的创新点子最终都被实现。”当然,DARPA计划运行几十年来肯定也有过一些失败案例,本书鲜有涉及,即便列出也瑕不掩瑜。他山之石尚可攻玉,而他山之玉可以为镜,我真地希望此书能对探索我国科技管理体制与机制的改革有所帮助。此书中所含的创新思维也颇有启发性,书中提到的让计算机输入像钢琴“五指和弦键盘”那样可同时按多个键的键集就是一例,而让计算机通过被使用而学习并了解人的行为和思考方式,达到成为人的知心助手的创意也充满挑战和极富想象。

  《疯狂科学家大本营》读后感(七):从DARPA的成功中能学习到什么

  我们天天在使用的互联网的前身就是DARPA支持的ARPANET。大到卫星全球定位系统、小到计算机的鼠标都是DARPA支持的科研成果,美国的超级计算机、集成电路、高超音速飞机、手术机器人等尖端技术的发展都离不开DARPA的支持。光是DARPA支持MOSIS实验室就为美国培养了成千上万的集成电路设计师。极而言之,没有DARPA,就没有美国今天领先的高技术。

  DARPA不是美国创新技术的唯一源泉,更多的原始发明来自大学的基础研究。许多有重大影响的新产品和新服务模式来自创业的小企业(startups),比如仙童、Apple、微软、Yahoo、Google、Facebook等。从根本上讲,新的市场需求是牵引企业发展的动力。但企业的前瞻研究总是有限的,有些风险较大或者需要多个企业竞争前合作的前瞻研究多半需要政府来组织和引导,政府在发展科学技术的作用不能忽视。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都要起作用,而且两手都要硬。

  美国共和党右派为了反对克林顿政府对DARPA组织的先进计算计划的支持,曾喊出“政府不是出路,政府是问题”的口号。国际上也有一种看法:中国的科技发展不尽人意是因为政府干预太多。外国评论家只说出了我国政府存在科技管理上“越位”的弊端,我国科技部、财政部等部门确实对科技项目管得过细。但很少人认识到,我国缺少DARPA这样的引领高科技发展的管理机构。我们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特别需要像DARPA一样的内行专家去组织与监督,但我们有些重大专项却采取了863计划,甚至自然科学基金的管理办法。DARPA不是一般的行政管理机构,而是由顶级科学家和工程师组成有预算自主权的小型科研机构,他们能深入扎根于他们所资助的具体科研团队中。1966年,时任ARPA(DARPA的前身)信息处处长的泰勒以其独到的眼力认准麻省理工林肯实验室的罗伯茨有能力主持ARPA网的研究,不惜以削减整个林肯实验室经费的“威胁”迫使他上任。这和今天我国众多单位围着科技部申请课题多么不一样。如何培养这种识人的眼力是我国发展科技急需解决的问题。

  我强烈建议政府部门的大领导们和那些与科技体制改革相关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阅读这本书,因为大家可以从这本书中吸取有益的营养,在科技体制改革中,找到适合我国科技发展的正确道路,而不是简单地把自然科学基金的管理办法延伸到所有的科技项目。DARPA的经验不光对国防科研有价值,我国民口科研管理部门也应认真学习DARPA的管理方法。我国的高技术产业与国外最大的差距是缺少自主可控的基础技术平台,发展云计算和移动计算最需要的也是构建与Apple、Google和微软公司的平台类似的产业生态环境。在建立这样的产业生态环境的过程中,类似DARPA这样的引领者和组织者是不可缺少的,我国需要具有中国特色的DARPA。

  读者们还能从《疯狂科学家大本营》这本书中看到很多有意思的内容:创业者可以看到科技创业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科技/军事 迷们不仅可以了解现今重大科技/军事 背后的故事以及未来的科技图景。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