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追捕》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追捕》经典观后感10篇

2022-05-13 16:16:1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追捕》经典观后感10篇

  《追捕》是一部由佐藤纯弥执导,高仓健 / 原田芳雄 / 西村晃主演的一部动作 / 犯罪 / 剧情 / 爱情 / 惊悚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追捕》观后感(一):有眼不识真由美

  小时候,幼儿园里的小朋友都用别针在衣襟上别小手绢,各种花色,争奇斗妍。

  有一回,妈妈带我上街买新手绢。我看上了一条忍者神龟的,妈妈却偏偏说真由美的好看。气的我嘟嘟嘴“什么真由美啊?一点都不美,我才不要呢”。谁哄也不管用,最后还是两条都买了。不过我却只紧着那条忍者神龟的用,用到四个角都烂了,真由美那条却还没下过水。现在看来,很难理解自己当年的行为,放着漂亮姐姐不要,偏偏喜欢四只顶花带刺的小怪兽。

  说起来,也无怪我“有眼不识真由美”。《追捕》一片拍摄于1976年,1978年在华公映。78年我老妈还在背包上学,自然是没我什么事儿咯。只是从小听大人说“电影当年有多火爆;高仓健有多帅;少男少女都迷他”什么的。心下好奇,到底是何方神圣呢?有那么帅吗?

  听说有胶片版的《追捕》看,第一反应就是,绝对不能错过。正好老爸老妈在看丁建华(上译版真由美的配音)的访谈,我就顺势邀请他俩一块去。老爸很兴奋,他都好多年不进电影院了,一听说是《追捕》,突然来了精神,天天的催着我买票。

  放映日当天,60人的小厅,坐的满满的,大都是些叔叔阿姨。听他们闲聊,都是年轻时看过这部电影的。那么多年过去了,连男主角进屋前脱掉皮鞋这样的细节都记得清清楚楚,真是难得!

  映灯熄灭,电影在低沉的吟唱中开场。这组我都要叫它声大姨的胶片,保存的还算完好,没什么雪花,只是色彩退的严重。几乎是黑白的,反倒增加了几分苍凉之感。

  这是一部典型的商业电影,设置在主人公面前的障碍看似永远无法跨越。误解与非议;围追与堵截;几次三番的命悬一线,都叫人把心提到了嗓子眼。而这一切的艰难险阻都是在凸显出男主角身上的独行侠气质。我能说这是一部“偶像电影”吗?它确树立里一个偶像。那种女人都在追求,男人都在模仿的偶像。从高楼脱险到深入虎穴,从荒野求生到在毫无经验的情况下驾驶飞机,连作为对手的矢村警长都说“或许,他做检察官是有点屈才了”。一切的一切都在反复的申明着一点“这男人真棒”。

  这男人确实是很棒,2个多钟头的电影,居然没有笑过一下,连漂亮姑娘不顾一切的倒追都没能使他开颜,真是酷到家了。配他的音乐也是低沉的男中音,衬得整个人man到不行。对比下来,花美男们弱不禁风到一拳倒,简直是弱爆了。无怪在当年掀起了一股抵制奶油小生的风潮。

  我身边其实一直潜伏着一个高仓健的忠实影迷-----我老爸。当年全国六亿男同胞都在cos高仓健,我老爸是其中的佼佼者。从着装到走路的姿势,一学到底。(不看这部《追捕》,我也许一辈子都不知道老爸那些单排扣尖领小风衣的出处。)我家的相册中有一堆老爸绷着嫩脸装深沉的照片。几十年装下来,又被杀猪刀杀出了几条褶子,越发神似。老爸的朋友都管他叫“杜丘”,每每听人如此叫,他都很得意。(不是我打击我老爸,人家鼻子比他挺多了,腿也比他长多了,那两条大长腿,几乎是从肚脐眼底下就开始分叉了。)

  观影结束,掌声稀稀拉拉的,长辈们似乎不太原因表露他们的热情。一个年岁和我差不多大的人和同伴念叨着当年放映是剪掉的裸露镜头。查了一下,确实是遭过和谐。这片子放在当下,只怕连题材都会被和谐掉。当年的广电总局已经算厚道的了。

  餐桌上,我老爸不停的称赞电影好看,还说要看什么《生死恋》,说自己长的更像那部电影里面的男主角。进而又聊到了风靡一时的南斯拉夫电影,仿佛从前的时光又回来了。

  《追捕》观后感(二):因为我喜欢你——回味日式告白

  这么经典的电影我竟然是在班车上第一次完整地看到,而且是未删减版啊!

  警匪片情节环环相扣,像剥洋葱一样一步步追踪幕后黑手,故事讲得精彩。高仓健把冷冷酷酷的杜丘简直演绝了,还有野马般义无反顾痴情的真由美,有板有眼又不失正义的矢村警长,更有多年前我妈一直用来描述他儿子的横路敬二,主要角色都是那样的有血有肉。另外,小日本尤其擅长电影插曲的制作,这部同样完美地诠释了人在看似公正而严苛无情的法律制度面前,是怎么无奈地走上一条通过违法而护法的不归路。

  我不管日本这个美帝国主义的走狗在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制度上是怎样的荒诞和腐朽,反正天朝在1976年还没有这句振奋的台词呢——昭仓跳下去了,唐塔也跳下去了,现在轮到你了,你倒是跳啊!

  《追捕》观后感(三):一部看过百遍的电影……

  自小喜欢的事便是于无人处躺下,看着家乡少见的蓝天遐想。想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在想。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里,生活中似乎没有节奏二字。一切都是慢悠悠的,水——慢悠悠的流淌着;人——在街上慢悠悠的走着;连学校的老师,也在教室的桌椅间慢悠悠的踱着。

  最喜欢的事是,每当有新的影片上映,便同学校里为数不多的几个发小翻越电影院的围墙,趁开映刚过数分钟的那一片黑暗去往放映厅,趁黑找个无人注意的角落悄悄坐下。正因如此,在记忆里,看过的大多数电影都是没有开头的。唯独这部《追捕》,是我早早翻过围墙,躲在臭不可闻的厕所等待溜进场子并且能从头看到尾的、看过不下百遍的电影。

  电影于我,似乎是另一个世界的窗。其实,大多数看过的电影无非就是那几部而已,但它留给我的记忆却是久远的。在电影中,第一次看见女人快到大腿根的、白生生的大腿。第一次知道——原来早晨是可以洗澡的。第一次知道,原来那个“吻”字是读“WEN"而不是”WU"。

  也是在这部电影中,第一次知道,悲喜人生都是如此短,短到只有区区一个多小时便可走完漫长的一生。这一切,只需要安静的坐着面对空旷的银幕如同面对空旷的夜空或蓝天一样,任由思绪飞翔。

  在电影院里,我身处众人之中,思绪却又分明在他人之外,我们面对同一块白幕,却不曾想过将来不一样的人生。就像电梯里,方寸之间的人,按下的却是不同的按钮以便去往不同的楼层和房间,公车、地铁中,我们乘坐同一趟车却有着各自的目标。

  电影散场,灯光亮起的时候,我们又将起身回到各自的家中体味黑暗中那块白幕上呈现的戏梦人生。

  电影于我,到底是真实的幻觉还是幻觉的再现呢?

  在黑暗中学会思索,黑暗里,学会在众人之中独眠。

  只是,每次看完这部电影,就让我想起某人说过的话:看完追捕走出电影院,我立起了自己的衣领。

  现在的电影,又有哪一部能让我淡淡的卷起衣袖,立起衣领?

  恩多年前小文章,最近拿出来,就是要给那些爷看看,我想告诉你们,评论的最高境界,不是说导摄美化服道如何如何,是观影后你心里的那点波澜。

  《追捕》观后感(四):难怪《追捕》有那么大的魅力

  高仓健去世了。这事情在中国所形成的波澜一定会远远大于在日本本国。这个名字至少包含了两種意味,一是高质量、扣人心弦的外国电影,另一个是男子气概。

  我以前没有完整地看过《追捕》。它在中国最初上映时我还不够秤,看不懂警匪片,或者父母以为这種电影不適合小孩看。但即使如此,我也很熟悉其中一些内容,比如角色的名字、某个片段,还有一段著名的相声裏引用了电影中的一个桥段,下象棋时,一个棋手催促对方:“你走啊,……一直往前走,不要往两边看,走过去,你就会融化在蓝天裏面。”都是由于这电影太出色了(IMDB有166人评价,均值7.2/10),讨论、模仿、引用行为爆發而成为持久的潮流。

  由于高仓健所扮演的杜丘检察官不苟言笑,面容线条硬朗,性格坚强、有担当,人们因此贬抑以唐国强为代表的“奶油小生”缺乏阳刚之气,以至于後来有黄土高坡等粗犷的审美风尚。

  在2014这个网络文化非常發达的年代,看看《追捕》,并且设想当初在中国上映时对那时狭隘、粗陋、贫穷的中国人所形成的衝击,很容易發出关于巨变的慨叹。

  电影一开始那段音乐,鼓点声能够立刻抓住中国人的注意力并且使人们血脉贲张,这音乐征服了当时的中国人,它太新奇太好听了。电影中日本1970年代在汽车、建築、火车等设施上面的先进对中国人而言可能是个仙境,电影人物的西装、风衣、墨镜、大鬓角等也以真实物品表现为令人憧憬的梦幻。杜丘的人道主义、个人英雄主义别开生面,对当时的集体主义、权威主义价值观撬出一条能够被官家容忍的罅隙。

  从此之後,民智慢慢变化着,在愚弄蒙蔽与开导启蒙之间持续缠鬥,于今犹烈。

  《追捕》观后感(五):拉呀拉~~~

  《追捕》记得是1978年在中国上映的吧,虽然过去30多年了,《追捕》以及高仓健一直在我的心目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话说当时的中国刚从禁锢中解脱,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渴望空前高涨,特别是对电影的热爱异乎寻常,日本电影《追捕》的出现让中国人民有了久旱逢甘霖的HIGH,整个片子的故事结构、人物形象性格刻画、音乐营造的气氛、还有上海电影译制厂精彩的配音,都把这个片子推到了经典的圣坛,当然说它经典是相对于那个时代来说。我记得我前后至少看了有5遍之多,这还不包括在收音机上听了N遍的电影录音剪辑,连蹲厕所的时候我都哼哼主题曲“啦呀啦啦呀啦啦呀拉。。。”,有特别通便作用。里面的经典对白我都倒背如流,现在还能说上几段呢。

  这个片子在中国放了以后衍生出许多文化现象,首先是改变了中国女青年的审美观,女青年开始鄙视英俊的、俏皮的男青年,象高仓健那样不苟言笑深沉冷峻的男人成为男子汉的标准,可怜那英俊的青年演员唐国强刚混了个脸熟就被冠以奶油小生的恶名而淡出人们视线,事后听说是因为这个松爱吃奶油蛋糕才被人起了这个外号,搞不懂咋就成了酸弱男人的代称了。众男青年接受教训不管天热天冷均把衣领竖起来皱眉抿嘴没事就装深沉3脚踢不出1个P闷葫芦伪思考就这么憋着硬挺着还是被评价为装B还是不象男子汉儿子娃娃,以至于中国妇女狂热地叫嚣中国没有男子汉了!

  再有就是出现了很多以该片为素材的文艺作品,最脍炙人口地就是那个相声《下棋》,在电台的播出率极高,记得逗哏的叫杨振华,其中精彩的嘴子有“我第一吃了你的车,第二吃了你的马,第三吃了你的炮,作为一个检察官犯下如此罪行,我真是追悔莫及,因此我杜丘冬人决定就此……”,还有把2段主题音乐的恶搞也绝妙地很。这个相声作品也可以说是那个年代的经典,率先摆脱了新相声非得歌颂点什么或者鞭挞点什么的教化色彩,走纯娱乐的路子,并结合时尚元素,因此深得全国人民的欢喜,眼下郭德刚也是这么个整法。事实证明,越是放下架子与民同乐生命力就越长久,别把自己当老师教育人民,谁比谁傻多少啊!还有一个话剧,记得名字就叫《寻找男子汉》,当时特热,就是从中国有没有高仓健该不该在中国培养出王仓健刘仓健李仓健以满足中国妇女的需求,反正是热闹了一阵子,好多杂志报刊也跟沟子展开大讨论,让中国男青年颇感做人难做男人更难做中国男人难求子的郁闷。

  上海电影译制厂的配音可以说是浑然天成绝无斧凿之痕,让人感觉这就是这个角色说出来的中国话,到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是谁给谁配的音。杜丘是毕克配音,真由美是丁建华配音,唐塔是邱岳峰配音,矢村是杨成纯配音,长冈是尚华配音。毕克精彩绝伦的配音完美地演绎了高仓健的风采,并成为此后专门给高仓健配音的演员。毕克的声音是我最喜欢的上影译制厂演员之一,好的我都没话说了,不管是给高仓健配音还是大侦探波洛配音,都和原片演员角色的气质性格特征极为吻合,可惜了,毕克老师已乘黄鹤去空余天籁音。

  自《追捕》后,但凡中国放映的有高仓健的片子我几乎一部不落,《幸福的黄手帕》、《远山的呼唤》、《海峡》、《兆治酒馆》、《夜叉》,一直到最近的《千里走单骑》,高老爷子75岁的身板,依然雄风犹在冷峻倜傥,主席说过,一个人酷一阵子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酷,高爷就做到了,将玩深沉进行到底,高爷的表演归了齐可以用这句话来高度概括,那就是“沉默的力量”。幸福的张艺谋也终于满足了他的夙愿和偶像合作了一把,《锵锵3人行》里姜文还说到高仓健对张艺谋的影响,他说电影以及演员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深刻的,以至于他仔细观察后觉得张艺谋走路的姿势和行为动作以及剃那头都能找到高仓健的影子。

  《追捕》观后感(六):时间不止,《追捕》不息 ——高仓健,硬汉形象永垂不朽

  2014年11月10日,日本著名男演员高仓健因淋巴癌逝世,享年83岁。

  当消息弹出来时,我匆匆打开,看到很多网友的负面留言。我只想说,对于《追捕》中的杜丘,高仓健无疑完美演绎了角色之魂,而他的国籍,早已不在谈论的范畴。

  这部诞生于1976年的电影,对80后来说,并没有在成长过程中留下深刻的记忆。但对于我们父辈,这是一部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日本电影,也是第一部成功在中国观众心目中树立了“硬汉”形象的经典之作。

  在某些周末闲暇时,我的父母便会找出《追捕》的光盘,坐在沙发上,一边点评一边观赏,那劲头,像是一对年轻情侣在电影院看一部热映大片。伴着我成长的,就是这样一副副和谐的画面,每当《追捕》的片头响起,我就可以哼着歌,去享受惬意的周末时光了。

  《追捕》播放完后,父母会对我说,80年代,甚至90年代初,高仓健饰演的杜丘形象深入人心,女人希望能找到像杜丘这样的丈夫,哪怕外形相像也是加分项;而男人,则无不希望自己就是杜丘,是女人心中的男子汉。

  检查官杜丘在被人诬陷,四面楚歌的情形下,见义勇为(救下真由美)、执着查找真相、与对手斗智斗勇(进入精神病院,将计就计)、严密调查,最终取得了胜利。他被官方定为“英雄硬汉”,而我认为,这个“硬汉”,不仅拥有健硕的身体、坚强的意志,还拥有聪明周密的头脑、临危不惧的勇敢、正义执着的品性、真诚坦然的情感……总之,《追捕》刻画了一位集阳刚与柔情于一身的男神,极大颠覆并饱满了过去我国塑造的英雄单一的形象。

  《追捕》不仅塑造了形象丰满的英雄,让后人或多或少的借鉴,而且融入了爱情、死亡、悬疑、动作等元素,彻底在中国贫瘠的电影市场征服了观众的感官与思想。这也是如今在看《追捕》,虽然没有集体共鸣,但依然会被感动的原因。

  高仓健的逝世,会引起父辈的集体缅怀,但时间不止,《追捕》不息。

  《追捕》观后感(七):流光如梦:再看《追捕》

  看到清晨的阳光,想到两个非凡的比喻。一个是荷马史诗中经常使用的“有着玫瑰色手指的黎明”,一个是尼采自比黑夜,想要吮吸的“光的乳房”。昨晚看了电影《追捕》。第一次看这部有名的作品是在厦门大学。当老师提到这部电影的时候,我的反应一如那时对许多事物的反应,仅仅是听说过而已,而另一位同学则对这部电影十分熟悉。她提到“真由美”这个名字,我对此印象深刻。那时我典型的行为模式是:在下课之后马上到图书馆借书,刚好就有那么一本《流光如梦:大众文化热潮三十年》。里面提到在1978年有三部进口片:《追捕》《望乡》和《佐罗》。当时我对这些东西并没有什么兴趣,只是觉得应该知道一下,于是按这本书的章节顺序把能在网上找到的电影、电视剧和一些歌曲浏览了一下。这样做是非常糟糕的,那些东西在我脑子里变成了一幅相互重叠的拼贴画。当我以后想认真考察它们中间某一些的时候,反而多了一层需要剥离的障碍。这是新手容易犯的错误。直到现在,我身边的许多同学仍然热衷于听各种讲座,并且经常分享各种书单,朝三暮四。许多老师也正在这样实施他们的教学,像要打造各种合金,希望它们坚硬和锋利。然而我的经验是,这样只会像《百年孤独》里描写的布恩迪亚的炼金术那样:三十枚金币变成了一团在锅底里挖不出来的锅巴。在许多交谈中,当我提到某本书或者某个概念的时候,他们多半会脱口而出,但接下来就会发现,他们只是在某个场合听说过它们而已。此外,某些专业从一开始就在鼓励这种仅仅知道的态度,等到学生们习惯了这种态度以后,他们变得自以为是,再想跟他们认真交谈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了。高仓健的去世让我想重新看一遍《追捕》。书里提到一个细节细节我记得清楚:据说未删减版里有许多裸露的镜头,比如在酒店里,真由美为了阻止警察进入杜丘藏身的浴室脱掉了上衣,整个屏幕上就是两只大大的乳房。我以为这次在网上可以看到未删减版,毕竟像那样的镜头在诸如《达芬奇的恶魔》里已经见怪不怪了,结果还是令人失望。不过即便在今天,仍然能够想象当画面中马群冲出马路冲破防暴警察队伍的时候带给观众的惊讶,同样,当情节酝酿到女主角毫不迟疑地脱掉衣服,这样恰到好处的处理即便在今天的影视作品中也是极为少见的。现在的电影一到女人脱衣服就乱了节奏,反倒削弱了情节。《流光如梦》里还提到了《大西洋底来的人》这部引进的美剧,男女主角的友谊十分“干净”,后来看《X档案》也有类似的感觉。直到跟现在各种英剧、美剧比起来仍然觉得它们的处理方式是好的。 我们能够在90年代前后的一些国产作品中看到同样足够好的处理方式,比如《过把瘾》,比如《聊斋喜剧系列》,比如《敌营十八年》,比如《围城》,以及冯小刚早期的喜剧。最近看《大都市小爱情》这样的“后黄海波时代”的家庭都市剧,男主角与女配角纯洁的暧昧完全值得发生点什么,但却被冷酷地终止了,这反倒让那些纯洁的感情显得有些不干不净了。“友爱”变得如此难以定义,以至于荧屏上越来越没有它们的位置。维护家庭和婚姻的价值越来越显得毫无道理可言,令人窒息。 回顾大众文化因此有了双重含义,似乎是在回顾一个纯真与背叛的年代,一个记忆与遗忘的混合体。似乎那是一种不可再现的美好景象,没有之前的单调匮乏,也没有后来的贪得无厌。当初人们听邓丽君的歌,看《霍元甲》《上海滩》《莲花争霸》,看春晚,看贺岁剧,读席慕蓉,读余秋雨的时候,会想到今天的“大众文化”变成这个样子吗?从清新到混浊、从繁荣到衰落,这可能只是一两代人的感受。“好梦留人睡”,经历过“繁荣时代”的人们总是觉得最好的光景已经过去。那些过去的时代也总是不断地被说成是繁荣时代。这是普通人维系情感的方式:站在历史的烛光前面,他们的身影显得无比高大,于是过去的一切,无论灾难还是幸运,都填充了人类的心灵。今天的人们在洞穴里创造未来的天堂。

  (文/光柱)

  《追捕》观后感(八):此情可待成追忆

  从今天的眼光看,《追捕》并不是一部优秀作品。它之所以被不断提及,不过是因为高仓健。作为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引进的日本电影,《追捕》给中国人造成的影响力,非同一般——哎,当时中国人能看的电影太少了。其中,有个青年和很多人一样,看过《追捕》之后,积极效仿杜丘,把风衣领子立起来。后来,那个青年成为导演,并且拉来高仓健,主演一部叫做《千里走单骑》的电影。那个青年叫张艺谋。早知道《追捕》在中国引发那么大轰动,我应该去投身服装行业,专门生产各种单排扣尖领小风衣,解决那些效仿高仓健粉丝的后顾之忧。不对,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出生。

  言归正传,《追捕》讲述的是检察官杜丘被陷害,成为嫌疑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能为了资本主义社会正能量,就让媒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掩盖政府官员的“罪行”。媒体曝光他,警方通缉他,杜丘身陷囹圄。经过仔细分析,杜丘才意识到一定有幕后人物想要整死他。为了查明真相,还自己清白之身,杜丘在逃亡道路一路狂奔,从东京到北海道,再从北海道到东京,历尽围追堵截,翻过丛林,越过大海,几乎命悬一线,却能逢凶化吉。事实上,在石村警长成功逮捕杜丘时,杜丘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除了女主真由美之外,还有熊出没。石村警长吃了熊掌,给杜丘继续逃亡创造机会。杜丘最终查清事实真相,还自己清白,坏人命归黄泉,自己抱得美人归。如果杜丘在为这场凶险横生的逃亡之旅做总结时,不仅要感谢上级领导有方,也要感谢熊的及时出现,熊袭击真由美,成功为杜丘英雄救美创造机会。

  当然,《追捕》不是讲自古黑熊多情义,而是讲述面对诬陷,一个人如何正面面对的英雄故事。《追捕》采用了两条线索,一条是杜丘如何逃亡,警方如何追捕。在这两条线索里面,除了杜丘和警方斗智斗勇之外,还存在第三种力量,那就是陷害杜丘的幕后黑手。影片也反映一件吊诡的逻辑,杜丘被陷害,警方在是非判断方面的弱智,逼向杜丘走向知法犯法的逃亡道路——破坏法律才能拯救法律的公正?!这次逃亡以杜丘的最终胜利、坏人被杀害而结束。在结尾处,真由美问杜丘:“完了”,杜丘答:“不,哪有什么完”,为这曲英雄主义色彩的影片接上一条苍凉的尾巴。另外,《追捕》无益于去探讨面对诬陷,法律如何公正处理,而不是依靠杜丘式的铤而走险去洗清罪名。从这个意义上讲,《追捕》追求的只是成为一部精彩纷呈的娱乐片,而不是引人深思的艺术片。

  总而言之,有些电影,你说它有多高的艺术价值,也就那样吧。它们不会成为《公民凯恩》那样的旷世经典,留给给人各种膜拜。你们有《追捕》有杜丘,我们有《英雄本色》小马哥,此情可待成追忆,这些到老观看依旧热血沸腾的电影。它有你年少时真切的记忆,就像《天使艾米丽》中的玩具盒。对于别人而言,它只是个玩具盒,对主人来说,它却是整个童年。对于喜欢《追捕》的人而言,同样如此。

  《追捕》观后感(九):高仓健成为国人偶像的真正原因

  2014年11月10日,高仓健因病去世,享年83岁。高仓健一生参演204部电影,也多次获得影帝,是日本著名影星。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很少引进日本电影,而高仓健表演事业最辉煌的时期,中国还没有互联网,无法下载他的电影,因此,高仓健的绝大部分电影,大多数中国人都不知晓。如果《追捕》这部电影没有在文革结束后被中国大陆高调引进,或许直到高仓健去世,很多中国人也依然不会知道他的名字和电影,如同今天很多中国人依然不知道日本著名演员和著名影片的名字一样,虽然中国人知道很多日本AV女优的名字,无论AV女优是否著名。

  1978年,高仓健主演的电影《追捕》登陆中国,这是十年文革结束之后进入中国的第一部日本电影,也是第一部外国电影。《追捕》的故事梗概是:为人正直的检查官杜丘(高仓健饰)被人控告犯有抢劫、强奸罪,自知清白的他为了洗清冤屈,开始了一边躲避警察追捕、一边查找事实真相的逃亡。途中,杜丘于山中冒险救下牧场主的女儿真由美(中野良子 饰),两人生出真情。在真由美及其父亲的帮助下,历尽艰险的杜丘终于拨开重重迷雾,在一家精神病院,他找到了诬告自己的横路进二,但对方已神智不清。为了将其中隐情一一揭出,杜丘装病住进这家医院,开始小心翼翼的调查求证,巨大的政治阴谋逐渐浮出水面。

  如果说《追捕》这部电影对于中国大陆而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一点也不夸张,绝对名符其实。因为从引进《追捕》开始,中国的电影结束了单一和封闭的状态,开始走向多元和开放,释放出中国即将对外开放的信号。更重要的是,在当时很多中国人看来,特别是在文革中蒙冤受难的中国人看来,国家选择《追捕》这部电影做为文革后引进的第一部外国电影,还释放出一个明确而又强烈的信号:中国将大规模平反文革时期的冤假错案,洗刷每一个人的冤屈,走上依法治国的道路。之后的中国历史,也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正因如此,《追捕》中饰演正直检察官杜丘的高仓健,也深深地刻在当时所有国人的心中,特别是文革中蒙冤受难的国人心中——因为高仓健塑造的杜丘,是一个勇敢坚毅、不惧邪恶、洗刷冤屈、自我拯救的英雄,这才是高仓健成为一代中国人精神偶像和中国人心中永远男神的真正原因,而不是因为他的高大身材、帅气脸庞和冷峻气质。

  这个世界永远不缺少高大冷峻的帅哥,这个世界缺少的是真正的男人——勇敢坚毅、不惧邪恶、洗刷冤屈、自我拯救的英雄。

  《追捕》观后感(十):那些年我们追过的《追捕》

  据说这是作为文化大革命后首部在中国上映的外国电影,象是《亡命天涯》的70年代日本版,检察官洗刷抢劫、强奸罪名,揭露自杀案背后的真相。高仓健的正直男子汉形象与真由美的善良女性在当年中国影迷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以至当年流传着“娶妻当娶真由美,嫁人当嫁高仓健 ”!

  个人认为该片在当年中国成功之处首先在于有一个相当还不错的侦破故事,算是案中有案。要知道70年代内地治安之好现在的年轻人无法想象,普通民众乖得跟“喜羊羊”似的,所以侦破片、警匪片根本就没得看,要看也只有打击敌特的《一双绣花鞋》之类。这算是题材新颖。其次展现了不一样的资本主义世界,开拓了眼界。当年的引进影片除了东欧的战争片《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桥》等寥寥几部,展现的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世界(其实还算不上,战后才算),美国片《未来世界》因此大受热捧,作为“友好国家”的日本影片也算是让广大中国老百姓开了洋荤。再次自然是格外诱人的女人半裸的身体和野外的激情戏了。(我当时年幼,不记得是否影片被剪掉关键部分了)这样的场面,当年绝对是惊世骇俗的。最后是高仓健的正直男子汉形象,竟然敢跟组织对抗,太有男人味了。而真由美也太有女人味了,以前只见过韩英、铁梅、阿庆嫂、红色娘子军这类的女强人,怎不让广大的中国男人耳目一新并视为梦中情人呢?剧中的台词也让人耳熟能详,曾经看过的一些国产电影和相声节目也曾引用其中的台词。

  其实,用现在的眼光看,电影是存在一些瑕疵的。如横路夫妇化名诬陷杜丘就明显存在疑点,警方怎么可能不核实报案人的身份呢?制药厂选择诬陷这种方法也太过拙劣,太过麻烦了,其实早就可以致人死地了。最后杜丘在天台时,警察也出现的太及时了,按理说杜丘是没可能打电话通风报信的。真由美也不可能拿捏得这么准吧?

  不过这些瑕疵到是不影响该片在我心目中的地位,片头的音乐实在在我耳边萦绕多年了,我对精神病院的恐惧也自本片始。

  饰演矢村警长的原田芳雄2011年去世,饰演杜秋的高仓健先生2014年去世,饰演真由美的中野良子曾应邀来中国访问,受到热烈欢迎,后多次来到中国,成为中日友好的使者。为真由美点赞!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