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爱情短片》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爱情短片》经典影评10篇

2017-12-31 21:3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爱情短片》经典影评10篇

  《爱情短片》是一部由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执导,格拉齐娜·扎波罗夫斯卡 / 奥拉夫·卢巴申科 / 斯特凡尼亚·伊文斯卡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爱情短片》影评(一):背道而驰的欣赏

  首先感谢悠享看片会,http://site.douban.com/128389/,能够组织这样一个活动。http://www.douban.com/event/21873398/ 。让我能够和大家一起欣赏这样一部精彩的影片。

  不知道什么时候从哪看了一句话,“《十诫》是那种看过便不会再有的影片,所以看的时候一定要珍惜。”所以,看过杀人短片之后,我就再也没有触碰过它。今天看来,所有的清规戒律,还是要破过再来遵守。不然无法体会这人世间美好,更无法理解立诫人的良苦用心

  基耶洛夫斯基,站在一个绝对旁观者的角度,用异常冷静方式,构建这样一个名为爱情的短片。即使对于极端理性的他,应该也付出了很多的隐忍。

  旁观者的任务,是提出问题。所以在有限时间内,导演用丰富的镜头语言,高度凝炼的对白,随处可见的隐喻,通过有限的人物,创造了这个远远高于生活故事。交给观众一本只有目录的《十万个为什么》。

  说它高于生活,是因为我们在生活中不会看到这样的故事。

  我们的生活,正如那个出现两次的拎包男子,看到的只是昨日还拉着奶车翩翩起舞,转而又阴郁落寞的少年,却不知他的生活中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如果我知道眼前这个平凡少年,身上承载着如电影般动人的故事,然后进一步发现,其实身边每个人经历都足以改编成一部伟大的电影,由此产生的满足感,一定会在各种理性观念崩塌前杀死我。感谢导演给了这样一个普通人的视角,让我能够在观赏完影片之后,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出口,不必去思考那无数的问题。因为他根本没有给出任何答案

  普通人,如果没有面对这些为什么,很多事情在他们的生活中,完全就不是问题。不用去面对这些问题,就不会有随之而来困惑。出世的智者会漠视问题,入世的强者能解决问题,剩下的芸芸众生,一辈子最擅长的就剩下逃避问题。

  导演有意的编织了这样一个装有无数问题的大口袋,把观众套进来。一旦观众生活中的某个问题与影片合拍,就着了导演的道儿。

  (以下部分均为主观臆断,根据自己看过的影片妄加揣测而成。并没有研究过当事人的个人言论和其他客观分析,有失偏颇是一定的,过度解读以及偏执的认知也在所难免。)

  基耶洛夫斯基的影片,从来不探讨人与社会关系,也不关注群体,即便是两种势不两立社会形态,在电影里都得不到交锋的机会。整体而言,是去社会化的。进而,政治制度、法律等相关的名词,仅仅作为一种存在而出现,不再是需要探讨的问题。一下子将人群打散为一个个单独的个体,无论是片中人物还是观众,都无法把矛盾的根源转嫁给社会,让人无处可逃。大家只好承认,问题与答案,都在自己身上。在绝境中,审视自己的渺小。

  对于普通人而言,自我审视永远是一个痛苦过程。如果还有什么能够火上浇油的话,那就是情感的剥离。导演的冷静客观,在这时已经成为残酷无情

  爱情,人类世代都在尝试用各种方式去表现它,却很难去定义它。在我的心目中,无论如何,爱情应该是相互的。而本片里,爱情彻底沦为一个人的事。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表达爱,除了“爱”这个字眼,无法表现出更多的东西。所谓的“爱情”短片,只是用来描绘这种状况的形容词。在已然冰冷的世界中,又不提供情感的安慰,无异于将人推向地狱,深陷于无尽的绝望

  去社会化又去情感化后的人是怎样的?人作为一种存在,总要和这个世界有点关系,需要找到一个落脚点来安放自己和自己心中的世界。导演将这些完全交给了宗教。人负责去认识这个世界,上帝来诠释这个世界的道理。当人明白了这些道理,认为自己可以勇敢的去追求一些东西的时候,上帝却把它拿走了。

  片中的房东,扮演了上帝的角色。当男孩躲在自己的世界窥探外面的时候,上帝也在看着他。上帝向男孩讲述世间的真谛,却不让他得到这些道理之外的东西。

  (据说电影版的剪辑,与电视版的不同,在此只谈电影版。)

  如果最后女人的话能够让男孩听到,女人的手能够和男孩握在一起,我心目中的爱情也许就会出现,至少让我相信,爱情在这部影片中是存在的。上帝,按照自己的方式,安排了人的命运

  去社会,去情感在导演心中可能是一种立场,一种认识世界的角度。到了普通人的观念中,去,便是反。导演在不知不觉中,颠覆了人类原有的世界。然后,将所有人装进这个充满问题的大口袋,茫然而痛苦的人们何去何从

  如果找不到普通人视角这个出口,人们只有通过相信上帝,才能获得安慰,在宗教的世界中方可找到归宿。导演有意无意中,扮演了传教士的角色,潜移默化间完成了一次布道。不论每个人对问题是否有了答案,至少让人相信,只要相信上帝,答案就是存在的。即使没有答案,也能够逃离而解脱。因为上帝决定一切。隐约中浮现,地狱、炼狱、天堂人生历程。

  导演的归宿在宗教,我个人的归宿在情感。这是我不喜欢基耶洛夫斯基的原因。不过,观念上的背道而驰,并不影响我对这部影片的欣赏。

  《爱情短片》影评(二):你希望世上有个人值得你清晨送奶?还是有个人愿意替你清晨送奶?

  1.

  你希望世上存在一个人让你心甘情愿清晨起床送奶只为见她一面?还是存在一个人愿为你收拾烂摊子比如清晨起床送奶?

  2.

  你会不会等远方的一个人吃饭了再吃饭,睡觉了再睡觉?而与此同时有些人住在同一个屋檐下照旧自管自吃饭自管自睡觉。

  3.

  你会不会拿起电熨斗烫自己,仅仅为了消除另一个地方的痛。如果另一个地方是心的话,电熨斗要烫哪里才行呢?

  4.

  你发现生活无法承受,眼泪无法忍住,痛苦无法转移的时候,死亡是不是唯一的选择

  5.

  女孩子真的是喜欢温柔男人吗?真的只是假装随便吻别人的吗?

  《爱情短片》影评(三):短篇的爱情

  爱是对他人痛苦感同身受能力。只有如此我们才会去谅解,去付出。归根到底,是痛苦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所以邮差小正太一开始的偷窥和恶作剧全是出于好奇和占有欲,直到他看到熟女画家和男友分手痛不欲生的抽泣。这是他不熟悉的痛苦。他去问朋友母亲,得到似懂非懂的答案。他用小刀去扎自己的手指,锥心刺骨的肉体痛苦来得鲜明生猛,才让他对她的痛苦有一丝体悟。他想去了解她,接近她。他跑去兼职做牛奶工给她送牛奶,他扣下她的信,他假造她的汇款单。他甚至想约她出去吃冰淇淋,他爱上了她。

  不过涉世未深的小正太全然不了解爱的真实含义。爱一个人,意味着对她敞开全部心扉,也就是说,赋予对方随意伤害你的权利。这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所以当他的示爱被对方讥为早泄时,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跑回家割腕。

  现在球到了熟女画家这边。我们不难想见,这位施加痛苦的人在得知小正太割腕的消息时一定想起曾经被人伤害的痛苦,这足以让她靠性放纵闭锁的心悄然开启。她来到小正太房间,用小正太偷窥自己的望远镜望向自己的房间,从镜头中仿佛看到了曾经痛哭的自己,而这一次,她并非孤身一人,旁边还站着安慰她的小正太。

  这就是全部的事情经过了。别人给我们痛苦,我们又把痛苦给另一个人。痛苦让我们互相接近又互相伤害,无法承受时我们便又分开。然后是新的痛苦和新的循环。到最后,我们自己都不清楚,那样是爱,那样是痛,或者两者根本就是一回事。

  消除痛苦唯一的办法或许只能像那位母亲说的那样:有一次马丁牙疼,他把热熨斗放在肩上,就忘了牙疼。

  《爱情短片》影评(四):爱情存在吗?失去了才知道

  既然是十诫,我就去查了一下宗教中的十诫。因为对宗教也不太理解,自认为没有符合的戒律。如果非要说算,贪恋他人妻子可能会算上一条。影片中对这种行为也没有批判之意。偷窥虽然是不道德的,可是男主人公心智尚不成熟,并且也没有伤害别人,尚情有可原。要我说,影片的主旨可能很俗气,影片讲的是爱上别人的故事,以及如何判断自己爱上了别人。

  男主是被朋友介绍偷窥女主的,之前用双目镜,朋友关于女主有性暗示的评价,男主之前会看女主和男友做爱时自慰,这些带有性冲动的行为是荷尔蒙的作用。此时在男主心中,女主只是一个性欲的发泄对象(虽然是通过偷窥的方式)。后来,男主对女主的感觉变了,他看到女主和男友做爱会难过,他换了更清楚的望远镜,他想和女主同时吃饭,为了在第一时间看到女主还专门定了闹钟,每天5点起床送牛奶就为了见女主一面,写假的通知单也是为了和女主见面......他在意的,不再是性冲动,而是想要尽一切可能了解女主的生活。这些部分讲了男主是如何爱上女主的。

  女主因为假通知和邮局的人大吵一架,情急之下男主说出实情,向女主表白。女主得知自己被人偷窥很难过,回家后狠狠整了男主。也许是她发现了男主的真心,便也同意和男主约会。直到这时,女主被男主打动却不自知,以一种居高临下姿态,企图“教育男主”。想证明男主对她的“爱”,不过只是性冲动,想证明男主只是还没长大。女主主动将男主的手放在自己大腿上,男主就把持不住高潮了。女主仿佛赢了争论,男主却觉得自己受到了羞辱逃回家里。爱上一个人却换来她的嘲讽,心智不成熟的男主决定自杀。男主走后女主才意识到伤害了他,苦苦等待了好久才盼到男主出院。去看望男主时最终意识到,是男主的爱让她走出失恋,重拾对生活的热爱。

  影片对人物的塑造十分细腻,篇幅不长却通过一个个细节让你记住每一个人物。剧情不合常理的地方通过细节也得到了完美的解释。

  好吧,看了别的影评,这的确和不可奸淫有关系。我还以为奸淫是强奸。也许这部影片讨论的事性爱是否分离,对我感触最深的却不是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影片已经给了答案。不是分离的。但我觉得重点是性和爱也完全不是一回事。

  《爱情短片》影评(五):不要告诉我什么是爱,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只是想在你身旁站上一个世纪的光景,傻傻的颤抖。

  世界上是先有爱情,才有描述爱情的语言的。

  玛格达:你是想跟我接吻么?

  汤马克:不。

  玛格达:你,你是想跟我睡觉么?

  汤马克: 不。

  玛格达: 那么你想怎么样?

  汤马克: 我什么都不想。

  汤马克:我爱你

  玛格达:爱是不存在的。

  或许爱情太过完美和神性,我不敢把污浊无知双手触碰清澈。让散落一地的陌生把每一个我做好的梦浸入你斑斓的岁月中,而我永远都搭建不好成熟的沙雕,请你在轻易吹乱每一粒沙粒时,不要告诉我所值得的生活和歌唱究竟是怎样的形状。

  我偏执的幻想若将你刻意打扰,是否你也曾想过从我仰视的目光中,你是凋谢了整个宇宙都无法企及的迷。我不敢将你比作任何我能体会的神圣永恒骄傲。因为只有你永远消逝,其余他们你们我们所谈论的任何事物都只会用时间证明自身短暂存在。

  我不怕你嘲笑我幼稚,肤浅或者胡言乱语,也不恐惧痛苦,泪水悲哀,撕碎我天堂里绝对自由天真。更不会在意下一秒生命究竟是荒谬或者是谁在历史中给过的定义。只是害怕终究不曾在你身旁傻傻的颤抖。

  不要告诉我什么是爱,当你投来的目光让我流干所有期盼的鲜血,我欣然在抑制不住的疼痛兴奋的用泪水铺满所有沙漠。、

  不要告诉我什么是爱,当你用言语解析那些不可能,不适合,不配,的定理时,我只愿心满意足的在你偶尔遗落的脚步中,捡起我故意让你划破的忧郁和那根本不值一提的心房。

  不要告诉我什么是爱,当我左顾右盼卑微不知所措的行为,只为欺骗自己听到你的不屑,我就会在海水的竖琴上情不自禁的愉快享用我这个小丑,所引起的你的嘲笑。

  、

  A:你不了解,你没有试过,你只是个孩子说说而已的玩笑,况且我不需要你这个懦弱的邮差寄出的恬不知耻的庸俗,也不需要你这个扭曲的奶公摆放的每一个无序不稳定杂乱的清晨,要我说的更明白些么,孩子?你想要什么?

  :不,请不要告诉我什么是爱,怎样才叫爱,也不要告诉我故事里,生活中,梦想里的任何一种方法,我乞求傻傻的颤抖。

  A:孩子,世界上还有许多其他的东西,风景和幻想。

  :不,我不需要,我乞求傻傻的颤抖。

  A:孩子,不要打扰我,闭嘴好么?

  :请不要原谅我傻傻的颤抖。

  《爱情短片》影评(六):我终于看见

  你窥视我 给我送牛奶 假通知单 找来煤气工人 偷我的信 但真的无所谓 或者我有着一丝隐秘的成就感

  我问你你想要什么 你说你只是爱我 当然我是不信的 于是我把你的手放在我裸露的大腿上 我以为你会意乱情迷 我将证明你其实并不像你自己说的那么纯洁 但是你落荒而逃 我想你或许只是一时害羞 我感受到了你的纯真 所以似乎我对你也有了兴趣 如同你探究我那样 我也有了探究你的欲望

  可我没想到 你会选择用那样的方式捍卫自己的情感 你的双手触碰了我 于是你割腕了

  我甚至都还不知道你的名字 或许我会不记得曾经交往过的那些男人姓甚名谁 可你是第一个 我一不小心动了心 却连名字都不知道的男人 哦 不 是男孩

  我看见你用纱布裹住的受伤的手腕 你那么安静的睡在那里 我坐在你身边 透过那个小小的望远镜 我终于看见 一个男孩 那么温柔的守护着我

  《爱情短片》影评(七):傳說

  這便是傳說中的電影情誡,這麼多年來太多影迷視它為經典,已到神檯的位置了,而奇斯洛夫斯基也被影痴們封為大師中的大師。我不敢說奇斯洛夫斯基是最偉大的,但他的大師地位的確無庸置疑。他將宿命、機遇、巧合和命運的神秘性這些很難用具體和具像來表達的抽象思惟,用深邃的影像和帶有哲學性的電影語言奇妙而實在地表達及體現在實體的銀幕上。情誡是一套關於真愛的電影,一套質問真愛到底是否存在,質問愛在脫離肉慾後是否只是一堆空話的偉大電影。男主角Tomek迷戀少婦Magda,並經常用望遠镜偷窺她,Magda知道後認為Tomek只是好色之徒,而Magda也不相信愛這玩意,故她表面親近Tomek,但目的只是想玩弄這個她認為的好色小伙子。但Magda最後自己也變成了個偷窥者,她為傷害Tomek而後悔,却又無法接觸他。她拿起了望遠镜,重復着Tomek曾做過的事情。Magda坐到Tomek的桌前,望遠镜的鏡頭给了她一個全新的角度審視自己的生活。她從被看的對象變成了觀察自己的主體,换句話說,她在反省。跳出来看自己時,她看到自己對愛的渴望,但一切可能已經太晚了。我們不難想象,Magda在Tomek的年齡,也曾為一個人奉献没有占有欲和私心雜念的爱而遭到戲謔、侮辱、拒绝甚至玩弄,换句話說,今天的Tomek很可能是Magda的過去,而Magda的現在也許會成為Tomek的將來。

  《爱情短片》影评(八):我只是

  ——“你为什么要偷窥我?”

  ——“因为我爱你”

  我不想要你什么,不是为了一个吻,不是为了和你做爱,也不是想约你出去,什么都不是,我只是爱你。

  如果一个人全部爆出的隐私能得到别人的珍惜便是这个人最大的福分,她实在是个有福分的女人。隔着两栋楼的距离,一个陌生的男子见过她哭泣,见过她受苦,隔空怜悯她,不问为何,不顾现实,可能你会觉得好笑,但他深爱上了她。

  可以和她去咖啡馆吃冰淇淋,男孩高兴得拖着一车的牛奶瓶兀自旋转。那一瞬间的快乐,失却所有的语言。

  可是暗恋一旦转明,悲剧就不可避免。最纯洁的爱往往装不下爱人。人为什么会哭呢,当一个人觉得孤单、当一个人受到伤害……烫伤可以让人忘记牙疼,当他的爱受到嘲弄,于是在顶楼用冰块封缄自己的嘴、用刀片割伤自己的手,心里很疼的时候就想着用更大的疼痛来止痛。

  不相信爱情的人觉得是因为被爱所伤,但其实他们从未拥有真正的爱情,当自己可以得到时,又会怀疑这是否是真正的爱情。

  当女人透过那个一直在窥视自己的镜头,在他的眼中,她是如此可爱,她重新发现了自己,实现了自我的救赎。在牛奶乳白色的流动中,她获得了一种纯粹的精神力量。

  原版的结局并非是在这里温馨地结束。当她再次在邮局时看到他时,他对她淡淡地说“我已经不偷窥你了”。

  至此,他成为之前的她。她把自己的痛传染给了男孩,达成了一个轮回。

  《爱情短片》影评(九):不可逾越的精神之爱

  看完电影的时候为人类的爱而感动落泪。

  偷窥的爱不可逾越

  《十诫》中第六诫是情诫——你不可奸淫,《爱情短片》在这一故事的具体叙写,那么“你不可奸淫”似乎也就是汤姆秉承的爱情伦理。

  “为什么偷窥我”“因为我爱你”。

  窥视的精神之爱真是动人啊。注意到的是电影里面的红色,在《蓝白红三部曲》中,《红》达到了人生的完满,关于爱和幸福。在这样的设定下,《爱情短片》里女主的床单是红色的,汤姆盖望远镜的布也是红色的。红色象征着爱,打开红布是偷窥爱的仪器,细心叠好红布的镜头是收好或者说克制爱的表现,即不可奸淫。女主每次做爱掀起床单展现出白色的一面恰好说明在红色床单上做爱让她觉得碍眼,那些只是情人,不是爱,她也不相信爱。看到女主和情人做爱,汤姆选择老母亲所说的用另外一种身体之痛来降低精神之痛。把手放在红布上,用剪刀开始扎自己,最后用刀片割腕,蔓延开来的红色是对爱的献祭啊。

  熟悉对方的一切生活习惯,用望远镜及一双眼睛表达着我对你的爱。如果没有女主被邮政局局长斥责诬陷,汤姆想必也不会打破这一偷窥。“因为我想见你”,简单直接的表白。在女主追问一系列“你想吻我吗”“你想和我做爱吗”“你想和我旅行吗”汤姆的回答均是“不”。明明是一份简单真诚的精神之爱啊,在没有确定关系之前,爱与欲达到分离,或许在19岁汤姆的世界里爱的意义代表着超乎于性的层面,即使曾经因看到他们做爱而自慰,但却没有欲的念头,实属不易。在看过的欧洲电影里,有很多男女之爱都在性这里戛然而止,一直觉得是非常令人深思的手法,克制的爱更难做到诶,《养蜂人》亦如是。

  女主的性情反转也很有意思。当没有汤姆偷窥她时,她反而变成偷窥者,逐渐相信爱的存在。喜欢最后一个镜头,来到受伤睡去的汤姆房间,“我想陪他一会儿”,坐在他曾经坐的位置,透过望远镜看着自己的屋子,看到的是那晚失控难过的经历,只是身边多了汤姆的陪伴。是跨越时间与空间的爱的接触,那时候不是一个人在痛啊,有一个人在不知道的地方陪着,“你昨天哭了”。也许,她,不,是她开始相信爱了。用同样的偷窥回应这一爱。

  是一份很温暖却又苦涩的爱诶

  《爱情短片》影评(十):世味年来薄似纱

  很早以前西方文艺理论老师就向我们推荐过基斯洛夫斯基的这部名为《爱情短片》的电影,说这部电影是对“无功利”三个字最好的诠释。在亲自观看影片后,我最深的感受反而无关“无功利”思想或“爱情”本身,而是油然生发出一种普遍的矜悯和悲哀,对芸芸众生在人世间这面疏而不漏的残破的网中,以或执着或厌倦的方式被迫挣扎着。人性本是残破不堪的,爱情也本是千疮百孔的,但为了生存又让人不能看透说透,又让需要人自行制造并相信所谓“温情”。

  整部片子放映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找寻汤米克和玛格达的本质对立究竟是什么。乍看之下让人会感觉导演所反复渲染和强调的似乎是“爱”和“性”的对立。然而,将“性”和“爱”的关系简单地看做是对立的,或者直接粗暴地以“性”的实现否定“爱”的纯粹性,这种观点本身是很值得商榷的。尤其是以女性的视角来看,“性”和“爱”应该是统一的,或曰二者的统一才是生命完满存在的自然状态。在玛格达以欲望刺激汤米克后冷冷对他说“过了?这就是爱。去浴室洗洗吧”的时候,男孩的痛苦与女人的决绝让我忽然意识到玛格达一直试图和男孩辩驳到底的命题不是“性”与“爱”,而是“爱”与“无爱”。事故的女子为嘲讽男孩的天真傻气一再重复那句“不可能,你不可能爱上我”时,她所质疑的并不是男孩究竟是真的爱她或是不爱她,而是真爱本身究竟是否存在。她笃信男孩之所谓“爱”是年少不经事时的脆弱幻觉,就像她自己曾拥有过的天真烂漫的幻想一样,而她的幻想却在冰冷无爱的世间被现实狠狠教训一番,随着岁月的挨过而一寸一寸碾得粉碎。因而此刻面对这个未谙世事的少年,她认定自己完全有资格凭着所切身经历过的痛苦和在现实中学来的事故对男孩所执着笃信的所谓“爱情”进行冷嘲热讽甚至惩罚教训。她的本意并不在于伤害眼前这个深爱自己的男孩,而是她对“爱情”这个脆弱而具有欺骗性的词本身实在反感极了、厌恶透了,又如何容得另一个人天真而笃定地保持着对“爱情”坚不可摧的信仰,还固执地在她面前口口声声地说“我爱你”?

  在我看来玛格达的逻辑和她对世界的认识并不见得就是错的,就算此刻她选择慈悲地矜顾了汤米克对爱情的憧憬,随着汤米克年岁增长和逐渐涉世,他对“爱情”天真而自作聪明的幻想早晚是要被打破的。世界本身如此,尤其是在人人画地为牢相互疏离的现代社会更是如此,汤米克终究是要学会顺着这条布千疮百孔、布满冰冷规则的世间道一路跌跌撞撞地摸索成长的,那么他此时的崩溃和受伤又怎能完全归罪于玛格达?我反倒以为这部电影中具有最深刻的悲剧性的人物是玛格达。这个角色总是让我想到张爱玲笔下《金锁记》中的曹七巧。汤米克的悲剧在于其所执着守护的某些美好东西的破灭,随之而来的是对原有世界观和对自我观念的怀疑和疏离,整个价值体系错位崩塌,然而这些看似天翻地覆的悲剧性因素都已然隐含在了玛格达所挨过的那道平静而深肆的时光暗流之下了。玛格达更深刻的悲剧性在于她在长年受到这种冷冰冰的幻灭感消耗磨损之后,已然同戕害她的刽子手同化了。她不仅无奈地接受了世道冷酷的规则,还不自觉地将它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观念,并且俨然充当着这种规则的捍卫者,冷酷地对涉世未深而对规则一无所知的男孩带着嘲讽进行无情的教训。果然她成功了,而男孩倍感痛苦甚至寻求死亡的反应却突然唤起了她对自己曾经信仰和守护的美好感情的记忆和初次将它割舍时的痛苦体验,她忽然明白了自己所失去的东西原来并非一文不值,反倒是因为天真纯洁而在这淡漠的世间绽放得温情饱满、弥足珍贵。

  刘小枫在评《爱情短片》时说:“人义论的人民伦理通过国家道德阉割了人的道德意识,人义论的自由伦理通过兴奋道德阉割了人的道德意识。”他结合着“自由民主社会日常生活的舒适、富足、存活在生活边缘的散荡以及外在自由的充裕,并没有让个人的道德意识变得敏感”的后现代语境代基斯洛夫斯基提出了这个时代最简单、最基本、最原始的生存原则:“不可轻浮”。不要草率而浮躁地给自己所处的社会时代背景充满悲观情绪地盖棺定论,不要在被生活狠狠教训之后转而放浪形骸妄图以自己的毁灭和堕落报复整个社会。在此物欲横流、人情浇薄的世情之中,依然要相信美好情感的存在,而且对这种感情不可轻慢,亵渎。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是并不容易的:要么你就得拥有阿甘那样的智商,因善良纯粹得有些迟钝而对外部社会的罪恶、不公、伤害、堕落丧失觉察的敏感度;要么你就得拥有深刻的思想和强大无畏的内心,一面冷眼洞穿盘踞在社会的每个角落里的冷漠和罪恶如何流光溢彩,以人义论自由主义撑腰而自我放纵和麻痹的男男女女如何在贫瘠空虚无途可归的精神世界里自我沉沦,一面又需欢欣鼓舞地对生活的温情保留着依依眷恋、对恋人保持着近乎殉道主义的无私和贞诚。而若你消解不了这冰冷世道为你带来的一切欺骗、荼毒和戕害,若你放弃信仰和憧憬而终究选择了投身于无止境的荒芜堕落中自我放逐,基斯洛夫斯基探讨着用玛格达的遭际警醒你一切将变得多么糟糕,你将怎样永世受难而不得解脱,又将如何在恨意的驱使下被同化社会的刽子手转而去戕害他人的情感。

  在影片的结尾,玛格达透过男孩以前用以偷窥她的望远镜,看到自己哭泣时汤米克悄悄走到身边,轻抚其背,一片款款温情,她重新看到了以往被自己粗暴否决掉的“爱情”。我突然想到,即使这种人性中最初的纯粹美丽的感情在与虚伪人世打交道的过程中被一点点磨去了,这并不代表爱情存在的初始就是虚伪丑恶的,相反,正是它在年岁流光中无可奈何的失去才恰恰证明了它在情窦伊始时真切而纯美地存在过。“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但如果你是一个够深刻够强大的人,你不会在薄似纱的世味中放弃对客京华的体验与憧憬。只要一个人对人、对人性的善良、纯净和温柔依然抱有最基本的信任和坚守,他便不会愤怒、武断而轻浮地否定掉整个人类和社会本身所蕴藏的美和希望,也不会轻易偏离让生活能够继续下去的轨道而越走越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