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左邻右里》经典影评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左邻右里》经典影评集

2017-12-31 21:3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左邻右里》经典影评集

  《左邻右里》是一部由乔纳斯·格纳特执导,动画 / 短片 / 喜剧主演的一部比利时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左邻右里》影评(一):对大众文化的一点点思考

  Flatlife影片是比利时导演Jonas Geirnaert的 毕业作品,于2004年播出,并在戛纳影展上获得了短片金棕榈奖的提名以及短片评审团大奖。影片讲述了一个公寓内四个邻居之间发生的啼笑皆非故事,他们互相影响又互相帮助,不可避免连锁反应和他们对待问题态度似乎也暗示着导演对这个社会冷静的观察和思考。

  1.画家

  影片中这个画家一直在不停地重复画一副同样的作品,而且每个房间里都挂着一副他的画作。作为艺术家,他将艺术这种人的自由自在的创造物变成了一种具有标准性,同质性和齐一性的非个性的大众文化:可以批量生产和规模复制。画家所折射出来的社会意识形态表明,艺术可悲地走向了异化,艺术品所应蕴含的自由创造本质消失了,成为了无个性的模仿和标准化的复制。人们整天接受着平淡的,娱乐的大众文化,在岁月中消磨自己时光,宁愿忍受着生活中煎熬的条件,接受听天由命思想,以及对现存政治统治的顺从。

  2.工人和老夫妇

  其实影片并没有介绍他们是干什么的,但从影片中他拿着工具给妇人修洗衣机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底层的工人。而另外两个人没事干在打牌和看电视可以了解到可能是一对退休的夫妇。老妇人在工人的隔壁洗衣服,洗衣机发出巨大的响动,以至于房子都在转。另一边老人和工人的电视机又干扰在一起,接二连三地不得不将着了火的电视机扔掉,却又砸中楼下的运输车。老妇人晒出的蓝天白云的床单后导致两只鸟撞到玻璃上,换了一面后又导致一只熊猫撞上,最后,都被老妇人一一扔下去。在工人把要命的洗衣机扔下去之后,他们开始收拾东西,换房。两只鸟就不说了,熊猫撞到玻璃上他们也熟视无睹,接二连三地扔出废物砸中楼下的车他们也不管,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人们似乎被蒙蔽了一般,不清楚外面是怎样的世界,不反抗对自己的压力。除了画家所代表的大众文化外,影片中的电视机也是传播大众文化的媒介。而这三个人的处事态度折射出了人们受大众文化的娱乐消遣功能的影响,大众文化促成了人们的逃避主义和遁世主义倾向。文化工业为消费者提供越来越多的文娱消费作品,从而给人们带来享乐和满足。它消解了人们内在的超越维度和反抗维度,使人们失去思想和深度,在平面化的文化模式中逃避现实,沉溺于无思想的享乐,与平庸的,痛苦的现实相认同。西方文化批评理论家认为:“大众文化通过这种欺骗性,实现着对被统治阶级的操纵与控制,发挥着意识形态的政治统治功能。”也就是说资本主义的统治体系通过大众文化削弱了人们的主体性和革命性,从而来维护资本主义社会的秩序。

  影片片头出现了糟糕,焦虑和易怒的词语,这也应证了“生活比以往任何时候舒服自在,但同时也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糟糕,更令人苦恼。”最后这四个人愉快地进行了换房,但是,换了房那些问题就可以解决了吗?导演对人们现存的这种意识形态进行了讽刺和批判,希望能唤醒人们对现存状况的思考,以及艺术本身该有的特性,要有思想和意义,不要沉溺于大众文化的潮流之中。

  《左邻右里》影评(二):浅析《左邻右里》

  该动画获得戛纳电影节短片评审团奖 。由乔纳斯·格纳特导演。随着超级正点的鼓点声,镜头一直推,预示着这里即将展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片名《flatlife》,flat又有平凡,平淡,普通之意,而从全局看来 他们看似平凡普通的生活却蕴含着深意。这对“flat”也是一种反讽。

  这是一部四宫格动画,从下图看来 房间的色调有所不同,这暗示着他们四个人的性格也是十分迥异的。今天我就通过这四个的性格入手,来分析影片的主题。

  左上是一位秃头画师,个子矮小,但对画画却爱的深沉。从它房间的色调开看,他很热爱红色,就像他对绘画的爱一样热烈,他西装革履,是个体面的人。并且他为左邻右舍各画了一幅画,让他们挂在家里的墙上。

  左下的工人,喜欢看火箭飞天类的电视节目,是个高大魁伟的人,这个人野心很大 。他房间的背景色是暗红色 ,暗示着这个人比较暴力 又有些阴暗。整日好高骛远不满足于自己是个小小的修理工,但他的能力还撑不起他的野心,所以他整日暴躁不安 不停的找别人麻烦

  他的猜疑心很重,每次有人敲门,他都会对着猫眼去看 ,但别的邻居不会这么做。

  他也很有心机,在人前看起来和谁关系都很好 可是 他的家里挂的是自行车的插画,直到左上来敲门 他急忙把插画换掉。在要回扫把后,他又迅速回家在背地里捣鬼。而表面上却若无其事。在邻居看来 他是个热心肠,但却对电视机和洗衣机拳打脚踢,性格暴躁。一切都在讽刺一类人,表面一套 ,背地里另外一套 ,明明实力不够怨天尤人

  右上和右下是一对夫妻,冷色系的背景暗示这对夫妻性格比较温顺 比较老实 没有什么心机。丈夫喜欢玩扑克牌 这里面一定有某种寓意,但暂时想不出。妻子也是个比较冷静的人,在洗衣机坏了时候,她没有发火,而是第一时间找到工人进行修理。

  通过性格的分析 我们知道画家热爱自己工作,工人性格暴躁,夫妇性格温顺冷静。这四个性格迥异的人成了邻居 ,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画师和工人的第一次争执因为声音 他们没有去相互沟通 而是选择了暗地里相互争斗 由此可见沟通是多么的重要。第二次争斗是丈夫和工人 两人的电视机互相影响 可是两人互不相让 电视不停的在串线 ,这体现了人性的自私 以自我为中心 ,又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地球是一个大的村子 公寓也是 宿舍亦然,要懂得互相谦让 ,求同存异

  该影片之所以寓意重大 就是它以小见大 通过普通人的平凡生活和琐事 折射出当今的社会问题。当今时代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 以金融危机为例,中国经济发展为解救金融危机贡献了重大的力量,由此可以看出 ,世界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牵一发而动全身 这也体现了哲学思维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我们必须懂得如何和谐共处,才能融洽的生活,我想这就是影片传达给我们的主题和精神吧。

  《左邻右里》影评(三):平淡日子里的刺

  短片《左邻右里》一开始便以一段节奏感很强的鼓点拉开帷幕,看似欢快,其实不然,这是一种反讽,四个不同颜色房间中的人,就是这部短片的主角,给观众一种身在围城的感觉。 不同的颜色,暗喻着主角们不同的性格,橙色房间的画家,黄色房间的工人,绿色房间的爷爷,蓝色房间的奶奶值得一提的是每件房屋墙壁上都悬挂一幅描绘陶罐的画,从画家的日常行为中不难看出,这些画应该来自画家之笔,可能是他馈赠邻居之间的礼物,表面上是表现邻居间的情谊,但其实是几人之间关系的象征。从开始,工人的画实际上是翻转在自行车一面,反映他与其他几人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可能并不相同。到了影片结束之时,所有人的画都掉下,也影射了关系的崩塌。 邻居之间互动最多的其实是住在黄色房间的工人,黄色本来是一种阳光的颜色,但是在工人的行为下,显得格外的刺眼和冲击。影片一开始,工人就将自己电视机的声音调至最大化,整个声音中几乎都是来自于他,表现了他霸道强势的性格。他遇见自己或者他人的问题之时,一言不合就暴力方式的解决。和他庞大身体比较之下,他的心眼就表现的很小了,他在给邻居们开门之前都会在猫眼里观察,表现他内心的防备根深蒂固。而短片中恰巧他的作用不可小觑。 住在橙色房间的画家,无论是送画,还是帮助别人,显得中规中矩,他面对飞来的鸟解决的方法,是以儆效尤,虽然手段有些难以置信,但是却避免再次受伤害。 住在绿色房间的爷爷,一直坐在桌子前,看似很随意平静,当纸牌屋开始倒塌的时候隐喻几个人之间的平静生活将要崩塌。当他选择将电视机扔下楼砸到车子,也是一种讽刺,当你以为一劳永逸之时,于别人可能是问题的开始。 住在蓝色房间的奶奶,当她出现麻烦的时候,她的求助都能得到回馈,蓝色有一种宁静平和的感觉,但是实际上奶奶洗衣机的振动恰巧是邻居们不能安生的爆发点。除此之外,还有奶奶对待鸟和熊猫的方式和爷爷工人而言,可以说是殊途同归。如果说,暴力解决方式是工人自身的问题,那么这样的方式也同样发生在看似温和的爷爷奶奶身上就不会是巧合。 尽管的影片的最后,他们之间互换房间,这不是结束是另一轮帮助和矛盾的开始,一个拉镜头,他们不过是高楼大厦中的一个缩影,他们代表的是一个普遍的情况。人和人之间貌似互帮互助实则相互制造问题。不同阶级的人有不同的世界观,问题的最后以粗暴的方式一锤定音

  《左邻右里》影评(四):社会的“学问”

  《左邻右里》通过局部的邻里生活关系折射当时社会的存在状态。4个人彼此对对方的工作都了如指掌,可见之间是长期的邻里关系。她们间相互借东西,相互帮忙,看似和谐的邻里关系是表面现象。 消费社会既是关切的社会也是压制的社会、既是平静的社会也是暴力的社会。影片中劳动阶级的维修工人借给画家扫把、帮隔壁修洗衣机映射着社会中人与人间良好互助的和谐关系,但对画家的不宽容反击,老爷爷和他间换频道的暗喻都让我们看到“平静的”日常生活持续地吸收着被消费了的暴力。舒适生活掩盖在自身实现中的也不是那被与其他东西一起一体化并消费了的暴力,而是那种无法控制的暴力,无目的和无对象,维修工人听到画家钉钉声下意识的将音量调到最高,多次敲击画家的地板,且将画家送的画反过来明显就是对画家的不满。电视机着火了直接扔到楼下,不计后果无对象的暴力行为,生活被丰盛和安全掩盖起来的隐形暴力问题,楼下的运输车司机并未作何反应,丰盛社会中的隐形混乱。 物以其数目、丰富多余形式的浪费等一切超越其纯功能,只是模仿了社会本质——地位。它决定着社会动机的活力。在每个人内心向往的深处都有一种出生地位,一种恩赐和完美地位的思想目的,同时困扰着物的环境,所以通过物在无法通过恩赐拯救的情况下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拯救,维修工人在房间里反挂着画家送的画,背后画着自己喜爱的自行车,这是一种通过物而拯救的等级逻辑。但同时不敢被画家看到,在自己房间悄悄挂着,但是以物拯救可见自己也没信心。 富裕的进步,也就是说对日益增加的个人与集体设施的拥有危害越大,产品机器老化的速度,洗衣机的质量,楼层的隔音同时也窥视出楼房材料的问题。 楼里的各种声音,人物的流动 ,敲门声,通过四格动画,固定镜头的形式表现左邻右里。老太太作为女性的代表,与她丈夫间二四格间画面的对比可见还是女性居家为主,在画家帮完忙弄脏袖子时主动去洗,映射这一种无形间的消费,画家帮忙像是一种消费符号,洗衣则像是相应的报酬,邻里间也是个消费社会。老太太看到画斜了会摆正画家的画,但撞到玻璃上的动物却被无情的扔下楼,所以作品所塑造的并不是一个慈祥的老人,而是不论年龄,不论身份间的利益关系。

  《左邻右里》影评(五):自我区域

  《左邻右里》这部动画短片初看有些无聊,无非是四格窗里四个人的生活琐碎,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并无什么区别,在剧情上也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特殊之处。然而,为什么它能获得最佳短片大奖,我想它的细节处理和内在主题映射出的社会问题会告诉我们答案

  每个人家中都有画家画的花瓶,修理工在一个人的时候挂的是自行车,可在有人找他的时候他会换成花瓶,这个细节就体现出相处中的一些微妙的关系:虽然我有我自己的想法,但是我还是接受你的东西,然而我的想法不能被改变。这样的细节有很多,基本都是围绕修理工展开。画家吵到修理工,修理工借给画家扫把,但还是把阻止画家钉钉子;看熊猫与看火箭的争执;洗衣机的乱舞。似乎都影响到了四个人彼此的生活。

  这四个人之间明面上没有什么矛盾,相处的也算各安其事,但私下的表现也是互相影响却不愿妥协。值得一提的是,除修理工外,其他三人相处似乎更加和谐,处理问题上也更和谐。而画家,打扑克的人,使用洗衣机的妇人这三者似乎都映射与修理工所代表的工人阶级的不同。这里有一些阶级隐喻的成分在里面。

  但是更多的是,表现每个人的不妥协,以自我为中心的处事方法。他们把电视直接扔下楼,完全不顾其他人的感受,是这部短片的主题所在

  白天的床单有鸟冲来,夜晚的床单有熊猫冲来,都有些只看到表面假象,而盲目前进的意味。

  影片最后,虽然四人更换了房间,然而还是一样的生活方式,这里有批评与引起反思的现象,关于人的生存方式,自我中心的生活方式,这是这部影片的主题。

  《左邻右里》影评(六):After Conflict

  浅析动画短片FLAT LIFE

  FLAT LIFE是比利时的一部学生动画短片,整部影片由固定镜头和平拍组成,没有过多的视听语言内容,仅仅是单一的故事情节。但这种看上去“平淡的镜头”并不代表毫无意义的叙事。

  FLAT LIFE讲述的故事很简单,正如它的中文译名一样《左邻右里》,讲述了四位住在公寓里的人的日常邻里生活,可以明显的感觉到这是个相互影响,相互牵制的故事,故事的切入点不过是你我都会面对的日常生活,但它仅仅是想表达这样一种影响的关系吗?

  并不是。

  从生活的裂缝中切入,不仅仅是反映一种问题,而是借由这个切口发散思维,从而使“邻里生活”上升到“人与人的关系”,将对于问题的反映转为对一种现象的讨论。

  那回到影片本身,既然是上升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那么它真正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呢?仅仅是相互影响的问题吗?

  影片中的人物之间的关系我用下图来代替(颜色为人物身上的代表色,箭头表示发生的事件)

  事件关系图

  《左邻右里》影评(七):《左邻右里》的文化批评

  《左邻右里》的文化批评 短片《左邻右里》以极简单的形式叙事――僵硬的镜头变换、符号化的人物及其简单的行为动作和无作用对话、短片所有的声音更是仅由环境音响和直白的节奏组成,此举意在将观者的精力集中于观察邻里生活现象。短片通过虚拟邻里间的生活往来细节,使观者在心里产生把玩现实的娱乐心理,主动寻找短片与现实的相似和不同,对现实邻里文化进行探究和反思。本文将从文化研究的视角重点探究《左邻右里》与的社会的联系。 《左邻右里》故事情节十分简单,片中四个邻里之间的生活互相渗透,但是有了不好的影响就相互报复,致使每个人都无法继续做自己的事情,最终四个人都搬了家。短片中没有具体的历史背景,也没有具体的人物定位。这样一来,封闭空间里人物之间的行为动作成为观者所有的注意点,短片中所表现的邻里现象和问题就具有普遍性 。 “重要的不是故事讲述的年代,而是讲述故事的年代”。短片中这些邻里现象的丑恶,究其原因是社会邻里文化出了问题: 一.邻里之间都自私,不忍耐,不肯先让步,最终导致双方两败俱伤。A在墙上钉画影响C看电视,C一点不忍让,用扫把敲房顶警告。结果却致使A重新钉画,C不但不罢休,居然要来扫把再一次敲房顶,最终两人无法更好地做各自的事情。现实中,人们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找别人麻烦,抓着别人小辫子不放,最终却也把自己卷入是非,害苦了自己。现今二十一世纪的人不但见不到清朝的“六尺宽巷”的佳话,反倒忘记邻里情,忘记祖训,与邻里斤斤计较。 二.邻里间缺乏有效沟通,出了问题不想着解决矛盾而是逃避问题,而逃避问题来解决问题从来都不是成功的“破立”。四个邻里之间因为噪音、电视信号等小问题产生了矛盾,彼此心里心知肚明却假装面子上的友好而不沟通,最后通过搬家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短片最后这四个人又住在了一起,虽然现实生活中这些人不一定再相遇,但是他们如果不沟通,那下场就是不停地搬家。 三.没有正确理解邻里互相尊重与认同。C家里挂着自行车画,看到来敲门的是A时,C做的第一件事是赶紧把画翻过来――露出A的作品。邻里之间要从心底里互相尊重,而不是表面地巧言令色。C以为与邻里产生群体认同就可以与大家友好相处,实际上,真正的尊重是真诚地交换彼此的认知,并尊重或接受(如果不接受起码要尊重)别人的认知。 四.问题的堆积会产生连贯性,最终使整体受到损失。两个邻居的电视机争夺战使电视机被损坏,把电视机扔下窗外又使楼下的车被损坏,另一台电视的砸落又使前来救急的拖车被损坏…… 问题的堆积只会使问题越来越大,造成整体的瘫痪。 五.万世轮回,治标不治本的事儿,总有一天会还到自己身上。老太太请画家给自己的玻璃画了一只鸟,虽然避免了鸟再撞到自己玻璃上,但它们总会在没有画鸟的地方再撞。这里有一个小细节是老太太自己撞到了玻璃上(老太太出去玻璃被画家关上了),此时她的遭遇就如同搬家后她注定的遭遇。 《左邻右里》以最直白的方式触及邻里文化和社会问题,却又不失幽默地讽刺了邻里文化。虚拟现实的叙事使得观者将短片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平行对照,发现它们之间的缝合处与缝隙,反思现实生活。 (闲谝:大邻里小社会。不解决问题,画碎了一个还会碎第二个,电视扔了一个还会扔第二个,房子搬了一次还会搬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你总也逃不出这个社会,因为社会总也逃不出人。)

  《左邻右里》影评(八):通过物质进行联系

  在《社会分工论》一书中,作者提到了社会的凝聚力是从机械团结到有机团结的过渡

  前者社会通过集体意识将整个社会凝聚在一起 后者是通过社会高度分工,各部分发挥独特功能,相互依赖从而使社会凝聚到了一起。

  但后者带来了一个问题 我认为就像这个公寓生活一般,四个人分别在做着各不相同的事情,看似独立却又要依赖他人,可不好的地方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通过物质进行联系的,例如借扫帚、墙上的画作、修理洗衣机、打牌。

  也许像修理工一样,要为了维护邻里之间关系掩藏自己对画作真实的看法,但这只是表面做的一种妥协,当楼上的艺术家把画钉到墙上,修理工就调大电视音量,用扫帚捅房顶,要从门眼里看来访者,展现出在这样的社会里存在的信任危机,像是人们在这样的有机团结里做出的让步,但仅是行为上的制约,思想上依旧压抑。

  短片最后即使是最后换了房间,相互牵制相互影响的环境还是不会改变,因为他们做的还是和以前一模一样的重复单调的事情,生活的状态并没有获得改变,也许是在说整个社会的凝聚力是依靠相互之间的利益关系来维持的,依然互相牵制影响又不得不做出牺牲。

  《左邻右里》影评(九):机械团结下的“我们”

  固定镜头从高层建筑慢慢推向四个房间,高层建筑意味着工业化的产物,而《社会分工论》里面则着重的强调了西方发达国家在工业社会转型过程中所遭遇的各种经济危机,社会危机,精神危机。在此中间,最要紧的是社会危机下的精神危机,也重在强调社会下的个体。

  在机械团结占主导地位的社会里,集体意识几乎笼罩着全部的个人意识,驾驭着大部分的人左右着他们的生活。首先左下墙上陈列的并不是瓦罐画,当左上也就是创作画的主人走进时,左下慌忙的将画掉过,象征着画家对集体的镇压,对差异性与异质性的强制压抑,在“机械团结”下更强调“人与人的差异很小”,所以当左下强调“个性”时,他又在不由地顺应这机械团结。

  而个人分化的有机社会里,更强调人们之间的功能性和相互依赖的关系。四个房间里陈列的东西我们一目了然,他们相同拥有的东西少之又少,除了“瓦罐画”之外,就是右上和左下的电视机。当他们共同打开电视的时候,左下选择火箭,右上选择熊猫,这就是所谓的个人意识下促使的选择。而在暴力行为下,在不断地画面调换下,出现了平衡,也就是“一只火箭形的熊猫”象征了集体意识,集体意识是社会成员平均具有的信仰和情感的总和,而当他们过分强调“利己主义”导致两败俱伤。

  功能性和相互依赖表现在,借扫帚,修家具,洗衣服,画画,共同娱乐之下。而他们却在中间强调过度的利己主义导致病态化的“分工”。

  而在四个个体相互影响的情况下,更是殃及楼下的车与人。更加证明了个人生活与集体生活密不可分。

  最后的彩蛋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又回归原先的状态,说明社会精神危机,需要从个体再深入到社会中去,个体的移动本质上是没有任何用的。

  遏制利己主义的膨胀,防止强权法则的肆意横行,达到真正的集体意识的培养,真正的分工状态,才是根本。

  《左邻右里》影评(十):左邻右里

  动画短片《Flatlife》作为一部飞上枝头的学生作品,线条明晰的简单画风让它貌不惊人,洗脑的鼓点和卖萌的熊猫为它平添几分乐趣。无厘头的情节发展、平铺直白的叙事,总的来说,这并不是一部让人印象深刻的影片。连接播放几遍后,留在脑海的也便简单粗暴的音效声。(写这篇影评之前,和男朋友就过度解读的理解撕了一场大逼,现在要从文化批评的角度分析这篇影片,内心多少有点复杂)但仔细探寻一下影片的内涵,我更愿意从阶级的角度来略说一二。

  以“田”字形构造的四个房间,四个主人公性格迥异,互相均有交流,矛盾冲突时有发生。

  画面上层的两个房间,代表着社会阶级的上层。画家——不论贫富,是知识、艺术等高精神层面的一种象征。右侧玩纸牌的人,从他家居的背景,经济层次远远高出其他三人,再加上他悠闲的生活方式,其“高贵”不言而喻。

  同理画面下层的两个房间则象征了较低的社会地位。右侧房间的女人与玩纸牌的人交流之自然,表现了关系的亲近,因为没有文字说明,无法得知二人是否是夫妻关系,但其亲密度都远不一般。因此笔者猜测这唯一的女性形象可能是对当今女性在家庭地位中处于较低地位的暗指,她充当了一个洗衣妇(家务劳动)的形象。而左侧房间的修理工,无疑是社会下层体力劳动者的代表。简单实用、追求闲余时光消遣的家居设备、四肢发达的形象设计、随手乱扔垃圾的陋习、猜疑心重、报复心强,都展示了一个刻板化的底层劳动者形象。

  然而这名劳工在该短片中,显然是矛盾交织点的核心,无论是与画家噪音的互相干扰、与纸牌男人抢电视、受洗衣机干扰,都与他产生了巨大的干系。这是否说明底层劳工才是社会运转的核心,虽不起眼,却无处不在。

  另外从此人与他人的相处来看,优越的上层阶级,画家和纸牌男人的家中都没有基础的劳动工具。当发生意外之后,他们都只能向下层求助,借取他们力量。而当他们处理完意外情况之后,都没有及时将劳动工具归还。画家是在劳工索取后归还,而纸牌男人直到影片结束,也没有交代扫帚的最终去向。劳工在其他人敲门时,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直接开门,而且先通过猫眼观察来人,这说明了底层人民对外界环境的敏感性与安全感的缺乏。

  还有一处细节,纸牌男人、女人和劳工都曾将物品丢出窗外。作为上层社会的纸牌男人,是先确定了楼下的情况才扔出了电视,而女人和劳工都没有。

  影片的最后,四人搬出了原本的房间,却仍然是邻居,上下层关系也并没有发生改变。社会运转中每个角色都有各自的作用,每个角色之间也往往会有对手戏发生,世不可避,如鱼在水。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