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烹》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烹》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1-04 21:3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烹》经典观后感10篇

  《烹》是一部由亚历克斯·吉布尼执导,纪录片主演的一部美国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烹》观后感(一):人人都是厨师!

  Cooked,中译名《烹》,从定题立意来讲,这个中文译名翻译的好。这部四集纪录片选取了火、水、气、土四个角度切入讲了如何烹饪食物。民粹主义者又跳出来讲:大中华烹饪技巧千八百,美食亿万,美国佬这纪录片味同嚼蜡!其实不然,这部纪录片的立意并不是单纯的技艺介绍和物质炫耀,而是忠于纪录片的本质核心真实,正如结尾作者说的,烹是对专业化的抗议,一种对生命的平等尊重。从立意讲,这部纪录片人文关怀更真诚。看完某部纪录片,洋溢心中的是民族自豪感和难抑的食欲,本质上是快餐式纪录片;看完这一部,我只想给家人煲一锅汤,想要通过烹饪重新认识这个世界,想要通过味觉重新品味生活,enlightening!

  《烹》观后感(二):《烹》-料理生活

  该套纪录片改编自畅销作家Michael Pollan的同名书籍,并由曾获奥斯卡最佳长篇纪录片导演Alex Gibney执导。第一季共四集,分别从火、水、空气泥土四个元素阐述和食物的关系。看《舌尖上的中国》,你有一种想吃美食的欲望追求自然美食的回归。这部纪录片的不同之处来于,它影响你对待烹饪的态度

  第一集是关于火。火和原始的烹食方式 (烧烤)和现代人的烧烤。烹饪对于人成为人的重大意义。片中指出重要的一点,人如果回归原始的烹饪方式和食物,就能免除糖尿病等现代疾病的困扰。

  第二集的主题水。是你要进厨房,还是吃食品工业的加工食品。我个人对烹饪是有兴趣热情的。就象片中一个卖猪肉的老兄说的,你花同样的钱去肉店买肉(我们去菜场),回家可以享受新鲜丰盛的美食。食品工业的的速食产品,包括方便面,饮料,熟食,都有可以存在诸多的问题。肥胖或者与饮食有关的各种疾病都有可能与此有关。

  第三集的主题是空气,也就是发酵,讲的是面包。最近,我们家那位对做馒头产生了兴趣。用小麦粉和酵母,做得还挺不错。上个星期还自制肉松,一次成功。我们都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在厨房。这样的生活更健康

  最后一集的主题是泥土。发酵、霉变、有益的微生物。我理解酸奶、泡菜等有益的微生物对人是有益的。霉变的食物,象我父亲喜欢吃霉变的鱼,这是一个不好习惯。当然,现在也不吃了。

  我们对于烹饪的态度就是我们对于生活的态度。健康、自然的食材和烹饪方式造就了健康的生活。

  《烹》观后感(三):这么近,那么远

  有别于通常的美食纪录片的惯例,Cooked的主角不是一位大厨,Michael Pollan甚至是在烹饪方面很不擅长的一个家伙,他是一个作家,试着从火,水,气,土四个主题章节对于烹饪展开类似哲学命题的一些思考,那就是,烹饪和人类生活的由近及远的关系。

  烹饪作为吃这一人类刚需的必须手段,伴随着火的起源而产生,对于烹饪方法的发现与传承曾经是生活的必须。

  酒的起源早于面包?发酵来源于空气而非酵母?你知道巧克力也是发酵产物吗?这些有趣的小科普贯穿全片。当然每集Michael都战战兢兢的完成一道食物,开个party分享一下。

  随着现代社会节奏越来越快,满足人类追寻快速和便利的食品工业的产生再次将烹饪与生活的关系逐渐拉远。如果我们把古法的起源像看做是天启,是神的智慧,那么食品工业采用替代品的高效做法就是模仿神的拙作。而食品安全问题正是来源于此,例如少数对谷物蛋白的过敏症状其实只是对改良的酵母发酵方法的工业食物的过敏。

  而最终我们只能接受,毕竟不完美的人类一直在制造便利的同时制造麻烦,再用新的便利解决麻烦的同时继续创造新的麻烦,食品工业也不例外。

  《烹》观后感(四):原来还可以这么想

  为什么一定要给烹一个总的评价(从差到好)才可以发。。。。

  这个电影里有好些说法会让人觉得,噫,原来还可以这么想。。。。

  比如发酵是一种常见但低调的食物制作方法,我们生活中接触的大概有1/3都是发酵食物。它是一种歪打正着,有点化腐朽为神奇工具,最开始用因为食物没法保存,但用了之后,发现营养和口味比没发酵之前的还要好,像韩国的泡菜。

  还有stinky cheese,那种臭气熏天、无法近身的cheese,是个上帝礼物。。。

  因为cheese的制作其实是微生物菌群生长、死亡的循环过程,一群又一群微生物持续地死亡和"重生",死去的菌群还可以孕育下一代,前赴后继...正是在这种微妙的动态平衡、不断地decay中,最后长成能食用...的cheese,变化出各种新鲜、“可口”的风味。吃的时候,会重新把人带回生活极其质朴、世俗的一面,像无意识地在为死亡作准备

  另外,发酵食物还像一种文化/身份鉴别器,你stinky cheese吃得津津有味肯定是自家人;你爱吃泡菜,那我们必然是好盆友。

  看完之后,有点想下厨做饭了。。。

  《烹》观后感(五):第二集:回归到厨房里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得糖尿病,肥胖症。毫无疑问食品工业发展所带来的后果。同时铺天盖地广告来告诉煮饭是件很难的事情,很花费时间,处理过的快速食品好吃又方便的,来灌输你。突然间煮饭是件很难的事情。从原始社会到现代化社会,一直以来人类本性,分工很清楚的就是女人要在家里负责做饭。而男性要出去外面打猎。而现代社会,女性开始外出工作。时间便成了一个很难的借口,变成了大家开始需求快餐,一种便捷的方式生活。煮饭,我非常同意的一个观点就是熟能生巧,和在做些根本需要脑子,但是同时你还可以思考些事情。就好像我前段时间和朋友聊起的一个话题,为什么喜欢做饭或者甜点的一个原因,就是在动手做的时候同时你还可以去思考些事情。同时我也开始放松自己的一个方式之一。纪录片一些部分,让我感到感同身受,作家和他的儿子在厨房里做饭,作家说到,让烹饪变成一种文化的话,那必须要把孩子拉到厨房里,作家的儿子说到,我喜欢在厨房工作,当你在吃你自己准备的食物时你会感觉到成就感。这让我想到我是在这样一种文化里长大,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你,我突然想起小时候在外婆家里,所有人都聚在外婆家里,大家分工开始做海俐煎。我们便享受着这样一种乐趣。把烹饪变成了一项让人开心和消磨时间,用双手劳动出来的东西有价值的。做饭的人其事跟这个世界有一种有趣的联系,和植物和动物一起工作。你意识到了喂饱我们的不是食品工厂,而是大自然。而烹饪的意义不是让我们觉得我们必须去做,而是开心的,去做,不一定是有机的,但必须是真正的食物。也足以让我们感到幸福快乐

  《烹》观后感(六):饭祷爱,以食物为信仰

  (转载自知乎_如何评价Netflix纪录片《Cooked》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6251535/answer/195081324)

  今天吃过晚饭后,一口气看完了四集。热泪盈眶的同时,又觉得饿了。

  一直记得片中作者说过的一句话,大意是:

  I don't invite people to kitchen, I lure them.

  我并不是邀请人们进厨房,而是引诱人们进厨房。

  因为学会了生火做饭,人类争取到了成为人类的机会

  而今天,人类忘记了曾经为得到食物而围在火种边的种种努力,花更多的时间去追逐“高于温饱”的价值理想,把做饭这个差事理所当然地交给了专业的人来完成,也就是餐厅和外卖。

  听起来很可惜,但今天的人类已然如此,没有对错。

  时代走到了这里,或许也是被动的无奈

  我想这部纪录片是一部以食物的名义而作的现代主义影像。纵然当中穿插着对商业社会的诟病、对强制性现代化以及贫富分化的担忧、对宗教和科学的涉及,它并不想表达公民立场,并不打算渲染回归传统的普世价值观,更不是刻意警醒世人现代饮食习惯所导致的疾病多么令人惶恐和不安,只是想做一次alienation,以扔掉饭盒走进厨房的方式做一次对现代生活的抽离,重新认识我们的食物,重新认识“大自然中的人类”这个熟悉却日渐遥远的身份。

  fire,water,air,earth

  每一集的主题嵌套着自然与食物(特指人类的食物)最本质和最原始的关系,

  在这个关系里,找到real food,那是真实的美好的存在,是值得坚持和可以坚持的信念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