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贪吃树》经典观后感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贪吃树》经典观后感集

2018-01-11 21:5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贪吃树》经典观后感集

  《贪吃树》是一部由杨·史云梅耶执导,Veronika Zilková / Jan Hartl / Jaroslava Kretschme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 / 惊悚 / 奇幻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贪吃树》观后感(一):贪吃树

  《贪吃树》和《野花》都属于捷克电影

  一个是猎奇的成人童话 一个是暗黑童谣

  重视民间 反映社会 诡异 却有说服力

  《贪吃树》是一部 能让人与食物目的神剧

  所有吃的 都实在是 太恶心了

  被女孩的脸砸中的午餐 广告中嚼完巧克力的牙齿流出的黄汁和蠕动的牛肉 等等

  更别说 被树宝宝欧提科 当作食物下肚的黑猫和人

  无辜的邮递员 傲慢的社会工作者 色迷心窍的怪老头 罪有应得的夫妻

  这也归功于 导演时不时给出的特写 故意的要人感觉不舒服

  一个餐桌上还埋头研究两性生育的小女孩 似乎是足够早熟的 但她却迫切的渴望公寓里能出现一个孩子来陪她玩 她知道整个故事 有过担心和暗示 但任何东西比不上 一个玩伴 这份诱惑力 于是她带着玩具和食物跑向地窖 她教会了欧提科饭前洗手 警告他不准接近卷心菜 她全心接纳他 为他引诱食物 最后为他哭泣

  很多电影都试图告诉我们

  这个世界上 满是脆弱而病态的生命

  也试图帮我们认清

  所有带着欲望 苟且的人 最终的下场

  成人童话 总显得讽刺

  人们想要什么 就让他们得到什么

  而你所得到的 后果 自负

  幸运的是 力挽狂澜的人还是有的

  一些带着魔力的事物 又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奶奶

  一个决定 又或是选择

  2015.12.3

  《贪吃树》观后感(二):Clut片口味与暗黑童话的完美融合

  捷克老电影,定格电影,这是我看杨·史云梅耶导演的第二部作品。很强烈个人风格,食物中出现钉子,唇部特写,各种近景特写镜头。脏脏旧旧充满年代感的镜头画面。电影内容改编于童话。看史云梅耶的第一部作品是爱丽丝漫游仙境,充满个人风格的名著再演绎。这一部贪吃树(又名树婴)则是导演改编的一部捷克童话,小众口味的暗黑童话。

  很喜欢这种暗黑风格的童话,邪恶和纯真交织,用无邪的语言讲诉着残忍事实,用懵懂的是非观和最原始方法评判着善恶。画面和拍摄手法营造出来的神秘而粗糙的质感,反而给想象留下了更多余地,让感受更加鲜明、细腻。当刺激变得单一、集中的时候,我们的印象也会更集中、强烈、鲜明。

  贪吃树的拍摄中有很多隐喻暗示的手法,许多细节都经得起一再推敲,提示和线索贯穿全剧,和谐流畅,前后呼应。小女孩一开始表现出了任性自私,早熟机智和强烈的好奇心,她说想要一个朋友,她喜欢阅读各种奇怪深奥的书籍,其中便有揭露了故事主题的怪诞树婴童话,为后面她发现树婴的存在,饲养树婴,全力保护它做了充分的铺垫。

  好故事并不在于故事格局有多么的宏大、结构有多么复杂,而是在于精巧。内容格局宏大又不失精巧,自然让人惊叹,但故事简单而精巧,更让人印象深刻。简单的力量,更直达灵魂。就像重要的东西总是需要反反复复强调。童话通常就具有这样的特点,故事简单结构完整内容反复,所以童话很适合小孩子阅读,便于儿童理解记忆并复述。

  贪吃树的灵感是来源于一个捷克童话,将童话故事中怪诞的树婴复刻到现实中,让一对不孕不育,极度渴望拥有自己孩子的夫妻重复童话故事的发展轨迹。丈夫在庭院中挖出了一根形状很像婴儿的树根时心神恍惚,欣喜若狂。那是一个带着细细的金边眼镜,一身西装不苟言笑略显呆滞的公务员形象的男主,他看着木头出现了幻觉,仿佛看到了树根挥动四肢活了过来,犹如可爱的(确定不是惊悚?)婴孩一般。他高兴地把木头带回屋子,藏起来,想给妻子一个惊喜。后来妻子发现后确实喜出望外,然而妻子的狂喜是不正常神经质的,她完全陷入了狂热的幻想中,她把它当做自己真正的孩子一样照顾,给它扑粉,包尿片,绑婴儿帽,这让丈夫觉得恼火,然而因为面对残酷的现实,看着可怜的妻子仅有的这么点微弱的慰藉,最终还是无奈的接受了。选择妥协。

  其实抛开荒诞的剧情,我觉得丈夫真的是个不错的丈夫,虽然看上去很古板,但保持着理智的他却包容着妻子的疯癫,努力工作,小心翼翼地保护着家庭认真专一,你犯错了我给你掩护,你捅的篓子我给你收拾,你挖的坑我给你补。

  关于楼道里的变态恋童老头,一看到小女孩就要戴眼镜细看,看到小女孩的白嫩的腿和露出来的胖次时,老头就会瞪大眼睛喘着粗气激动不已。这时就会出现这样的场景——老头裤裆的拉链被拉开,一只手从裤裆中伸出来——用这样奇异晦暗的画面来表现了性暗示。微妙地形象。

  关于食物特写和电视广告,小女孩的爸爸是个比较大男子主义,粗糙的大老爷,总是动不动就凶小女孩。平时很喜欢看电视,电视里的广告是各种奇特的定格动画,而且画面和剧情有着若有似无的联系,也是一种暗喻手法。

  故事逻辑不强,怪诞的童话色彩强烈,拍摄手法是一种有趣艺术表现形式。粗糙古旧的昏黄褪色感让人观看后在脑海中留下犹如晦暗不明的纸板上的猛力抓痕。

  《贪吃树》观后感(三):【译】杨·史云梅耶:木偶与政治

  原文地址:http://article.yeeyan.org/view/339750/306343

  海屿说豆瓣小站:http://site.douban.com/161783/

  对于今天的电影制作者来说,让自己的作品在戛纳电影节上展出就已经是梦想成真了。在1970年代早期共产主义捷克斯洛伐克如梦似幻的世界里,现实就有机会变成噩梦,就像超现实主义动画导演杨·史云梅耶告诉我他把一个装着饼干和花生的古董橱柜叫做家一样。

  我只是期望零食生活——将它们安排成小饼干先生和花生先生,然后开始在桌子上打架。几个星期以来,我沉浸在史云梅耶的电影之中,在他的电影中,每一件日常物品都有着自己的生活。他最近的电影《幸存的生命》(Surviving Life),通过由静态照片组成的动画,演员变成了木偶。

  史云梅耶的短片《莱昂纳多的日记》(Leonardo's Diary)——是里面有着现代战争镜头的莱昂纳多·达·芬奇画作的动画版本——它在1974年的戛纳电影节上有展示。它因此得到了捷克电影评论者的关注,他们在共产主义媒体上公开抨击它是一个没有共产主义内容的奇怪的白日梦。

  这导致的结果是史云梅耶在制作下一部作品时遭到了额外的审查:这是一部叫做《奥特兰多城堡》(Castle of Otranto)的讽刺性纪录片。在影片中,一个考古学家提出他的理论说霍勒斯·沃波尔同名英语小说中的哥特式建筑可能在意大利出现,像通常认为一样,应该在捷克城堡出现。电影在毫无感情色彩的基调下,一个著名节目主持人在采访这个精神错乱的考古家。史云梅耶说他不会混合现实与虚构,而塑造一个真实记者可能会削弱人们对电视新闻信任,所以审查员叫他塑造一个喜剧演员来代替。他拒绝了,因此他被禁止制作电影8年。

  史云梅耶,现在77岁,提到了另外一个类似事件。一部1970年的电影《纳骨堂》(Ossuary),讲述了一个小学生随着画外音的指引,来到一个周围都是骨头的捷克教堂。“她用自己黑色幽默风格说话”,史云梅耶说“她提到[在骨头上]涂鸦,审查机构就是不想要这个。”涂鸦意味着西方的不良行为,这在捷克斯洛伐克是闻所未闻的。这次,导演妥协了,最后电影是在音乐的配音中进行的;现在,可以在发行的DVD中用回原来的配音。

  说句公道话,史云梅耶似乎积极地去招引麻烦。当我称赞他满屋的食蚁兽的时候,他解释说他正在观察名单之中,因为他定期尝试进口外国的动物——包括豪猪刺和猴子头。这比禁止他制作电影更令他愤怒。无论如何,他说,即使有审查也并不是不可以活下去:“他就像波浪扑过来一样,但它不是永远都是奥威尔式的(译著:英国作家,《一九八四》的作者,书中描写了老大哥对社会和个人无处不在的监视和控制)。”

  现在,史云梅耶每五年完成一部作品(花费的时间用来支持他艰苦的创作),但是他同时也是一个全职的视觉艺术家,他制作像他电影一样奇形怪状的陶瓷和玻璃橱柜,你可以在他屋子任何一个地方找到他练习的证据。在我的右边是一个墙装托架,仔细观察一下,发现竟然是一张由陶瓷水果制作的人脸。食蚁兽在电视机上面休息;史云梅耶和他已故的妻子伊娃·史云梅耶极大的头像高耸在阳台上;在卧室里,有一张装饰着由海贝做成的头;墙是由彩绘大师(Piranesi)和卡洛(Callot)印刷的,还有一张19世纪山坡的绘画,但你在适当距离看它的时候,它原来是一张人脸。

  史云梅耶解释说他正在城市外面的一座大楼创造他自己的“典藏室”,或者珍奇柜。“我是一个收藏家”,他说,“还有我居住的环境也反映了这个。我深信收藏物品的人这样做是因为他们害怕这个世界或者其他一些人。用他们的收藏品,他们能创造一个他们可以控制可以随时更改的世界。”

  他的偶像并不是一个电影导演或者同时代的艺术家,而是16世纪哈布斯堡王朝的皇帝鲁道夫二世(Habsburg emperor Rudolf II),他是一个古怪的人,他的布拉格朝廷到处都是魔法师、炼金术士和占星术士。由宫廷艺术家朱塞佩·阿尔金波尔多(Giuseppe Arcimboldo)将鲁道夫描绘成水果和蔬菜的星宿也非常著名;他也收集了一个最著名的典藏室,这是史云梅耶的灵感的直接来源。

  在史云梅耶中所有用海贝和水果做的头像都是向专门研究用书本或者树片来组成肖像的阿尔金波尔致敬,这些肖像画一直是他的灵感。他最伟大的短片《对话的维度(Dimensions of Dialogue)》,就是用盘子和餐具组成的阿尔金波尔多式的头像,他们互相咀嚼对方,然后重塑自己,再互相咀嚼。对阿尔金波多的痴迷一直持续到他后来的作品:在《贪吃树(Little Otik)》(2000年)中,一个女人像养她的小孩一样养一颗树枝,这也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史云梅耶在他小时候就已经开始收藏;他第一个收藏品是一个剃须片。他七岁的时候,他爸爸给了他一个木偶剧院,他的艺术作品和电影也是这些收藏品的延续。“我找不出现在的我和七岁的我的区别”,他说。在很多他著名的电影中,例如《荒诞童话(Jabberwocky)》和《爱丽丝(Alice)》,就直接用童年作为题材。“孩子仍被魔法的世界吸引,动画是一种行为的魔法。”

  他说当他死了之后,他珍奇的收藏品会被打烂和销毁,他不同意我的观点当我说人们还可以利用这些收藏品的时候。像他一样的收藏家,他说,就像“恋尸癖”一样,逃避着现实。现在,所有的一切都可以连接起来了——我看到了他家一部分的陈列,特别是他梦幻般的卧室——他在这种方式下生活,充满了能量和张力。

  在弗兰兹·卡夫卡(Franz Kafka)举世无双的杰作《变形记(The Metamorphosis)》中,格里高尔·萨姆沙(Gregor Samsa)在某一个早上醒来,发现他已经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昆虫。史云梅耶已经继承了这种强烈的、混乱的(和捷克人的)想象力。“我们的文明看起来是多种多样的,”他说,“它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贪吃树》观后感(四):你才是真正的“不可理喻”、“变态”(解析人物行为的背后动机)

  为什么这种“不可理喻”“变态”“傻逼”的事情能够拍出一部长达120分钟的电影? 从大众的心里的角度来说,这是不可理喻的。而整部电影除了那棵树之外,其他的都在情理之中,或者说真实的让人想吐。 整个故事的推动主要有两大因素:一对想要孩子的夫妇+一个想要小伙伴的女孩。 首先我们先把目光聚焦在这对夫妇上。 很多人都骂女主变态,男主对女主是真爱,竟然能够一次又一次的纵容女主这种荒诞的行为。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我觉得男主和女主一样“变态”,但是这种“变态”是可以理解的。 从电影一开始,女主就一直沉溺于失去“孩子”的痛苦之中,怎样“生”一个孩子来抚慰自己,这是第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失去“孩子”之后,周围的邻居有事无事跑过来问一问,与其说关心,不如说是围观。大家还记得医生对这对夫妇检查的结果吧?女的不孕,男的不育。在男主女主心里,他们不能生育的痛苦一次又一次的被别人刺痛。所以,怎样才能逃脱这种异样的眼光,这是他们第二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毕竟我们都害怕被别人说“不行”。 在男主看来,面对精神崩溃边缘的女主,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找个“孩子”抚慰她。所以他找来了树根,而女主当真了。 虽然从一开始他就想过要阻止,但最终又放弃了。为什么?因为他自己也不育,不育加上不孕,不管他们分开和谁结合,结果都是一样的悲剧。从当下的情况来看,有爱人没孩子,总比没爱人没孩子要强。这样他们两个也就形成了一种“共生”的状态,谁也别嫌弃谁。 但是女主想弄假成真,把树根变成“孩子”。在大众看来是多么荒诞的事情,但男主劝阻无果后只好同意了,很多人认为这是真爱。错了,他爱她只是其中一小部分,更重要的是解决了他们面临的第二个问题: 也就是舆论的压力,这样我们就会很好理解男主为什么要如此纵容女主这种荒诞的行为。他的私心不亚于女主爱子的狂热,表面上看来他都显得很不情愿,但潜意识是很支持这种行动所带来的“有利”结果。因为这样就证明他不是“不行”,他是个“真正的男人”。 男主和女主不同的是什么呢?男主夹杂在欲望(自我证明)和理性之间,还没有完全失去理性;女主则已经到了一种精神失常的状态,她不仅和男主建立了一种“共生”的状态,还把树根当成了她生命的“延生”,也就是她的孩子(如果以后她真的有孩子了,也必定和孩子建立起一种“乱伦共生”的悲剧状态),这是她生存下去一种新的依附,和存在这个世界上的证明。男主和树根这两者不管失去哪一个,她都将无法生存下去。 所以,在整部影片当中,面对男主多次要“劈死”树根,她从没有让男主滚,而且通过哀求和说服,以“这是他们共同的孩子”让男主放弃。以至于不断找借口来说明“树根孩子”存在的合理性,通过改变自己的态度来合理化自己的行为。 即便到最后女主被树根吃掉,我相信她也不会反抗,因为男主已死,这种“共生”的状态会趋势她主动“求死”,更何况是被自己的“孩子”吃掉呢?不正好是三合一的新生状态吗? 至于那个小女孩,很多人都说她作。 我觉得她是过于寂寞,一开始她就表明:为什么口里只有她一个孩子?为什么那对夫妇还不生个孩子。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童话故事的实现。 到底哪个原因占据主导呢? 我们先做个假设:假设你小时候最喜欢的动画片人物突然出现在你现实生活当中,你会不会和它一起玩?哪怕你知道最后的结果是悲剧。我觉得大多数人都无法抗拒这种“理想的实现”(你最想上的男神和女神和你YP你约不约?)。 当我们说她“作”,明知道真相还不告诉大人,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去送死。我们有没有想过,她整天面对的是无趣的爸妈和那个色老头,这样的童年还有什么盼头吗?她为什么喜欢看杂书?因为她的童年就要毁在这栋楼里了,这是解救她的唯一方法。 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她看的童话故事突然变成了现实,这意味什么?不等于是上天的恩赐么?她为什么要放弃这种恩赐?我们又凭什么让她放弃对童话故事的追求? 所以,当我们看到那对夫妇把“树怪”扔到储物间的时候,她选择了去解救它,一有时间就去陪它。为了改变故事的结局,她把老太太的锄头藏起来了,甚至还把她的爸妈也列入了“树怪”的食物名单里面。 这是变态吗?不,这是对童话的憧憬。最后,老太太要去除掉树怪的时候,小孩子是什么反应?她愿意以自己的身体去换,也就是说伙伴式的陪伴情感占据了主导。 她为什么不为未来着想?因为小孩的眼里没有没有未来,未来是那么的遥不可及,当下才是有真的,现实的童话才是未来。对于永恒,她要的就是当下。 《贪吃树》2017-02-25

  《贪吃树》观后感(五):~树婴~

  今天看了《树婴》。很早就知道有这个片子,而且总体感觉是个古老的片子,今天仔细一看是两千年的作品,觉得惊奇。整体的布色,场景,人物,衣着,说话方式,都让人觉得至少是80年代的事情。那时因为看了树婴故事的梗概,对北欧的童话深感兴趣,但是国内这方面的书很少。

  看完电影之所以想啰嗦几句是因为看得我心情低落,胃也有点翻腾。不是因为我的抵抗力下降,而是这片子夹杂了太多的人性斗争在里面。这比日本的单纯性血腥暴力变态要恶心得多。这就是纯正的cult感觉了。

  为什么我会觉得难受。首先它令我对自身的观念产生了矛盾。一方面我痛恨那个精神失常的女人,为了维护一个被自己当成孩子的妖怪抛弃了一切道德,抛弃了其他所有人类的价值,包括自己的。(这是对强烈母性的一种变态赞颂?)另一方面,我又觉得这似乎其实没有错。从生物类群的数量来讲,被吃掉的人仅仅是那么几个,而树婴吃人也是为了自己的生存,就像猛兽吃小动物,它无知无畏,蒙昧而未开化,所谓不知者无罪,无非如此。但我又觉得这不对,因为我从小受到了太多的暗示,吃人的老虎必须被杀掉,吃人的鲨鱼必须被猎捕,咬人的狗不是好狗人人喊打,似乎对人类产生威胁的东西我们潜意识就要认为它是坏的,必须被消灭的。然而小女孩不这么认为。她无情的眼神,邪恶的勾引招数,她在数火柴的时候第一根是妈妈,第二根是爸爸。她把树婴放在了一切人之上!除了那个神圣不可撼动的老妇人。

  小女孩和老妇人是两个纯粹的角色,如果说小女孩代表着人类原始的纯真而凶残的动物本性,老妇人则代表着道德、理性和良知。被吃的夫妇代表着挣扎在小女孩和老妇人两个极端之间的普通人类群体:善良而懦弱,表现着以自私为实质的无私。最撼动我的一个镜头就是父亲被吃时,他完完全全被树婴所折服了,他浑身瘫软喊了声son!就被生吞了。这时你一方面感觉到伦理价值观被摧毁的恶心,同时又深刻感觉到他被吃的必然性。亲!不吃不爽啊!没有比他被吃更好的选择了。他愈软弱,愈折服,这电影便愈好,就这么简单。已经如此匪夷所思,如此生猛残酷,但却让你感觉到它如此发展的必然性和唯一性,这就是完美安排。

  最后猜想一下老妇人一锄头下去,树婴爆肚,但是不会像真正的传说中那样,所有人都一股脑儿滚了出来。我宁可相信出来一堆肉碎。

  《贪吃树》观后感(六):这部脑洞大开的黑色电影,能帮你减肥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君君电影院],ID:TVwanda

  《贪吃树》

  《贪吃树》观后感(七):你有没有,一个古怪的邻居?

  《树婴》。2小时20分钟。捷克魔鬼导演杨·史云梅耶最著名的长片。也是我在网上唯一能搜到的史云梅耶作品。 前40分钟臭臭是自己看,之后的100分钟因过度恐惧开着最亮的灯拉着妈妈一起看(虽然妈妈说一点也不口怕)。直到现在键盘上敲打这些文字的时候我仍然在神情恍惚。

  第二次看史云梅耶的作品。第一次是在欧洲大师短片的DVD上,那是他最擅长的动画短片。短片的名字我已不记得,但是房间里那些混乱的图案纹理、毫无章法的马赛克拼凑、被搅碎的古董、血肉模糊的羹汤、墙上那些诡谲到极致的人物肖像、光线的被阉割感……完全失控地一股脑混杂在那种最压迫神经让人癫狂的节奏里,糜乱喑哑让人莫名慌张惊惧的配乐中——妖化成我每次回想起时都战栗的梦魇和窒息。

  是的。尽管如此,在史云梅耶的第一部10分钟内的短片的时候他已经操纵了我,将我变成了他随时会撕烂的木偶。他从第一次就成了我最崇拜和敬畏的大师。是的,没有之一。电影界流传过这样一句话:影迷被分成两类,一类是没有听过史云梅耶名字的;另一类是看过他的电影并知道自己遇到了真正的天才的。在我来说,他是一个恶魔。

  《树婴》的人物并不多。故事都是发生在邻居间。开场是一段剪辑凌厉的特写蒙太奇,最后镜头在一排孕妇隆起的肚子上平稳横拉,我们发现这是一个戴眼镜的斯文男人滑过的一道目光。开场的速度很强硬,但是观众们很快理解到是一对概率上不可能的夫妇(霍拉克夫妇)渴望有自己的孩子,而他们有一个半大的邻家小女孩也一直渴望着家里能添新丁(她说在学校的那些伙伴都愚蠢之极所以不要和他们成为朋友)。

  在他们的一楼,住着一位在庭院种植卷心菜的老农妇。有着捷克人令对方手足无措的热情和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她的戏份不多,但她是这场惨烈闹剧最终的审判者和执行人。

  二楼便是小女孩儿家(斯达德拉偌瓦家)和霍拉克一家。

  斯达德拉偌瓦家的热情比起楼下的农妇是有过之而不及,丈夫有点脾气暴躁但是憨厚可爱,喜欢看电视广告喜欢喝醉;老婆有点大大咧咧,好奇心很重。而她们的小女儿,性格古怪乖张,读过很多少儿不宜的书(她曾波澜不惊的告诫霍拉克太太说你的子宫现在每5分钟紧缩一次),还有,一脑壳你猜不透的天真想法:

  有次她这样问妈妈:“我想知道你生下我之前有没有先把我掏出来看了看然后又塞了回去。”语气像个哲学家。当她楼上那只邻居老头提着一桶石炭走上楼梯时,老头会特别地戴上眼镜看她。于是总会幻想这个老头纸的裤裆突然膨大最后破布而出从里面伸出一条手臂。有一次她忍受不住了就跟妈妈说:我受不了这个糟老头子老是用眼睛强奸我!

  一天,霍拉克先生从后院挖出了一只形状很像婴儿的树根。霍拉克太太看到之后欣喜若狂就将其当做自己的亲生儿子抚养。后来她完全“入了戏”,甚至制造了整个假孕过程以掩人耳目。后来树婴出生,成了精,但脸上只有一处裂口,那处裂口有时是眼睛,有时是鼻子,有时是嘴和牙齿。但绝大多数是嘴。后来树婴越长越大,胃口也越来越大,先是吃了霍拉克家的黑猫,接着是邮递员、社会活动妇女……小女孩儿在童话故事中读出了树婴的预言(这一点的设置颇有些像《百年孤独》中的羊皮卷)。。。

  《电影手册》说:以荒诞的手法想表现出人类生命的悲观本质上上。只有文学巨擘卡夫卡可以和史云梅耶相提并论。史云梅耶在本片中最风格化的体现莫过于食物特写的视觉轰炸以及大量的嘴部特写,与其他导演不同的是,史云梅耶擅长拍嘴部,尤其是嚼动着的嘴。让观众们通过每一张嘴看到自身填补不满的丑恶欲望和人性的阴冷。其次食物。史云梅耶将食物放大到不可思议不合常理的比例,直到令各种大胃们也会觉得恶心的程度。传说史云梅耶小的时候曾得过严重的厌食症,后来被送进疗养院强行喂食。另外就是,史云梅耶的电影,老是有邻居之间互相古怪的桥段。。。

  哎呦。。不行。。写不下去了。。偶太困了。。。改日再议吧⊙﹏⊙b汗哪!

  《贪吃树》观后感(八):世界上最厉害的武器——卷心菜!

  卷心菜万岁!

  因为它比超人还牛逼~它是打败妖怪的决胜武器!

  话说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我从头到尾就真的只想抽死那个女孩。

  画面让我的脑子里不断浮现《孤儿怨》里的那个主角的脸,天生一副欠人踹的脸,看得我从头难受到脚底……

  我觉得那个所谓爸爸拿着切割机去准备灭了那树怪的时候,根本不应该是那台词嘛。听到树怪模糊的喊爸爸的时候,不是应该一身正气的大吼一声:“去你TM的!谁是你father!"么!!!……结果让人大失所望啊,竟然跪着哭泣的说了一句son~就OVER了

  一对想要孩子想疯了的脑残夫妇,对门住着一个极品家庭,外加楼下一只患有严重恋童癖的老手,唯一捍卫正义的是那种着一大片卷心菜的老太婆!

  女孩渴望邻家好朋友,于是当她发现那个会吃人的树孩的时候并不是害怕,反而全心呵护,看到她在地下室数着火柴头的时候,我看到的是一个成熟的大人在利用自己的自私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因为憎恨拥有恋童癖的老头,于是勾引其至地下室,成为树孩的餐点……一个个消灭

  这不是一个孩子在玩转世界么?掌控一个替自己办事的妖怪,就好像游戏里面,拥有一个神奇宝贝,然后就所向无敌了都~见谁讨厌就杀谁!

  号外小亲情是:你哭着对我说,哦NO!童话也会成真的!~~o(>_<)o ~~

  其实电影演到快结局的时候,我还在猜想,导演会不会来个梦醒大翻转。

  假使这一切都是虚幻,原来啊,发生的一切都只是那SB女孩的梦,那本童话书里的故事终究没有成真。不孕不育的夫妻两最终通过这世界的发达科技治好了病,生了个大胖小子,没有人消失,没有那永远吃不饱的大树妖怪……

  可惜,锄头终究还是向那丑八怪砍去了。

  不得不说,导演掺杂的动画效果实在是不错,重口味的片子中夹杂童话的淡淡奶油香啊~

  建议吃饭的时候还是别看了 不然胃口会太好~~~

  《贪吃树》观后感(九):由导演史云梅耶的恶趣味出发,关于恶的主观性体现

  昨天去下了清晰版看了。一个不寒而栗的成人童话。围绕着一对无法生育孩子的夫妇虚妄的渴求展开。刚开始看的时候,有点反感女人近乎疯狂的的一厢情愿。而事后再三思考下,就会发觉导演所揭示的,在其表现后的病态性,以及对都市人们麻木的生活习惯的嘲讽。当一个人长期靠努力试图实现的的愿望,在遭到冷遇,受到各种主观,客观因素的阻拦下。被长期焦虑所产生的激情所蒙蔽,产生了一系列荒诞不稽的效果。

  当在愿望实现的路途上不断出现巨大的阻力,强烈的心愿一厢情愿所产生虚妄的心像,就把自己的妄想当成了现实,那么带来的可能是一连串的极端结果。导演通过一个捷克的民间传说引申开,最后的被当成”有害的,恶”的化身,被举起锄头的老太太消灭了。这里有几个关于“恶”的主观定义的体现。

  1 当女人的妄想让树桩孩子有了生命的时候,一味溺爱,不断纵容他,乃至于后面树婴开始吃人。屡屡阻拦自己的丈夫,她拼命守护着承载着满足其愿望的“载体”。当灾难开始泛开,男主人最终下定决心,试图杀掉不断让自己卷入麻烦的树婴。其实她也只不过是个可怜的母亲而已。

  2 树婴的本身象征着贪欲的无限膨胀之“恶。”当贪念扩张至到无限大的时候,当再多的物品填补不了玉望黑洞的时候。就如在高位的当拳者对于拳力崇拜的无限渴望的时候,人民的灾难纷至沓来。

  3人类对未知事物主观幼稚的偏见的“恶”。人类对动物资源的利用,都是出于食物链顶端——即高级掠食者本性的需要。当凡是对自己有用的就是好的,而无用的就是讨厌的,有害的。就像当年美国人对于“狼”的态度,一味带着它是凶恶的,狡猾的,卑劣的。童话故事里拼命鼓吹狼的恶。大量捕杀狼,随着狼的数量锐减,鹿的繁殖数量激增,所带来植被大量退化,鹿的生存质量疲软无力一系列的恶果。当面对血淋淋的教训时,做了“事后诸葛”。人们才冷静下来,开始用科学的一系列分析成果,弥补惨痛的教训。

  4 再有,出于对于朦胧青春的孩子对于家长权威反抗的“恶”。(在家长角度看来)对于家长无视自己的感受,粗暴无理的管教方式的反抗。片中的小女孩生在一个孤独的环境,没有其他的孩子与其交往。从空虚中滋生了好奇心,想把自己周遭事物的来由一探究竟。当她发现了那对夫妻异常举动后的秘密——树婴。小女孩从地下室发现了它,见它没有伤及自己,以孩子气的同情方式,给予树婴胃口的满足。后来,小女孩出于对长辈的反抗,默念数着火柴计数对她说起来讨厌的对象。大人在她眼里是恶的象征。当满足不了婴儿的胃口时,最后以色诱恋童癖老头的方式,借以树婴的力量消灭掉了这个威胁。

  5提及下那个恋童癖老头。导演用夸张的表现手法,表现了这个单身老头的饥渴——对小女孩的xing骚扰方式。出于对小女孩孱弱的体能的主观看法,屡屡向对方出手,出于小女孩的灵敏,未得手过。换一角度看,老头无亲无故,没有妻儿,家事的空虚生存状态,使得他对生活长期的渴望,用想征服“弱者”的扭曲的方式发泄出来。想以猥亵的方式得到补偿。

  6当最后由树婴的被毁灭,人们的态度出发。从周围不断失踪的人,警方介入的调查那对奇怪的夫妻。老太太听到地窖里发出的奇怪声响,目睹小女孩神秘兮兮的举动。从那本童话书,小女孩对其发出卷心菜地将被破坏的警告开始。当事情应验的时候,引发了老太太决心消灭掉树婴那个威胁的有害存在的举动。(在她眼里,树婴等同于骚动的万恶之源)

  以上出于个人的浅见可能还欠妥,望能借此抛砖引玉,交换大家的高见。

  《贪吃树》观后感(十):关于《树婴》的几点补充

  很偶然地看到这部电影,当时并没注意导演是史云梅耶,不到十分钟就确定我的top5 list得刷新了。

  故事很简单,就像所有的一切的童话那样。

  虽是成人童话,它依旧有童话的特质和色彩,这个世界没有理性的位置,但内在的逻辑无懈可击。

  所以你不用质疑不孕不育的夫妇为什么不去领养一个孩子,也不用惊讶粗糙得接近恶心的树根雕琢的婴儿为什么让夫妇视为己出,更不用怀疑邻家小女孩发现树婴的秘密不但没有揭发反而成了‘帮凶’,如果你还执着于画面色调不够绚烂明丽,遗憾镜头没有美得像画书一样,耿耿于怀邻家小女孩不够萝莉,放弃它吧,这部电影也许不是你的货。

  豆瓣上影评不算多,但都很长,剧透和角色分析都很详尽,所以这里只说说影评里没提到的几个问题。

  1、导演的剧透与分界线

  影片的灵感来自于捷克民间故事,说的是贫苦的农人夫妇想要孩子但没有,有一天农夫从田里刨出个人形树根,稍稍修整一下就是婴儿的形状,在农人夫妇的照料下,树根变成了喂不饱的孩子,吃掉了父母、村民、牲畜,最后因为吞食老奶奶的卷心菜被老奶奶用锄头砸开肚子而死,被吞食的人们重见天日。

  民间传说总是没什么悬念的,导演也没有藏着掖着故弄玄虚,影片开始没多久就能猜到结局。导演聪明地通过邻家小女孩阅读童话书的戏份剧透了原故事的结局,而此时,我们通过全知的观众视角已经确认,树婴已经吃人了,传说和剧情在这一点交汇重合,相安无事地行进了一段,接着渐渐分化,让人疑惑和揣度,这究竟是对童话单纯的现代演绎,还是另有玄机?

  传说中,树婴吃光了农人家里所有的食物,电影中白领夫妇不停地从货架上搬婴儿食品,继而是大袋大袋生肉,这点上完全吻合。接着,民间童话中的树婴吃了父母然后跑到村子里吞食村民和牲畜,这里影片和童话出现了分离,影片中的树婴守株待兔地捕捉送上门的倒霉食物。传说中的树婴以无人能敌横扫一切的魔王姿态吃掉了所有出现在他面前的人和动物,而影片中,树婴吃了肥胖女社工之后男主人终于按捺不住将他五花大绑锁在了公寓楼公共地下室的箱子里任其自生自灭。影片从这里开始变得难以揣测,逐步进入高潮。

  2、邻家萝莉

  始终认为邻家萝莉是这部影片的灵魂与核心。

  从影片一开始,这个探头探脑八卦精神不亚于居委会大妈的准姑娘就打出了反天真牌。

  这是个真正的孩子,站在儿童和成人的交叉路口,好奇憧憬徘徊痛苦迷茫。导演的解剖刀那么犀利,轻而易举地切开青春的记忆,切开懵懂期隐秘的伤口。青春在我们这些忘记了青春的大脑里是神圣的,纯洁的,不容亵渎,像所有年代久远的东西一样,在干枯老朽的痴迷爱抚中起了包浆。

  所以当影片中的萝莉没有清澈的眼神,没有消瘦的形体,更没有单纯的姿态和金色的心灵时,有人恨得咬牙切齿恨不能杀之而后快。她敏感地察觉到恋童癖老头对她的不轨,对邻居家夫妇的生育问题比功课在意一百倍,因为夹杂着寂寞,控制欲,保护欲的复杂感情隐瞒树婴的秘密,而后主动担负起喂养的责任。从偷食物到抽签决定食物人选,甚至连爹妈都不能例外(虽然抽火柴的时候显然有一点偏私)。这个孩子就像一个奇异的信徒,对她而言树婴或许不止是玩伴和被保护者,更像一个落难的神,被囚禁的神秘力量,所以第一次躲在角落目睹树婴吃人经过时,她的眼睛里有敬畏,有恐惧,还有沉醉和自豪。在原始的,粗暴的,血腥而又仪式般的过程中,她尝试理解生命的意义,死亡和出生一样令人着迷。

  3、树婴

  民间童话中的树婴显然是邪恶的,整个故事从表面来说还是个邪不胜正的故事。所以树婴一遍一遍地对农妇说:“妈妈给我点吃的。” 在吃光了农人的所有食物之后又对倾其所有悉心哺育自己的农妇说: “妈妈,我还要把你也吃了。”

  然而由始自终影片中的树婴都是婴儿状态,不会说话,只有本能的需求,从道德属性上来说完全中性,像一般婴儿一样困了睡,恶了吃,会被逗笑,会玩玩具,恐怖的外貌配合婴儿的哭声和笑声,比最邪恶的魔王更让人不寒而栗,因为他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里。

  4、一种过度解读

  整个故事也可以解释为完全是萝莉的想象。

  不孕女人因为心理扭曲(或为隐瞒盗窃婴儿)杀人,丈夫为其隐瞒,将凶器/犯罪证据藏于地下室,萝莉隐约发现此事,找出凶器杀死恋童癖老头blablablabla....

  这个想法其实怪无趣的,就像说机器猫只是精神病人的想象,潘神的迷宫只是小萝莉的想象云云,随便说说供喜欢这个调调的人士参考~

  码字真累~就写到这儿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