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敲开天堂的门》观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敲开天堂的门》观后感精选10篇

2018-01-12 21:0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敲开天堂的门》观后感精选10篇

  《敲开天堂的门》是一部由托马斯·雅恩执导,蒂尔·施威格 / 扬·约瑟夫·利费斯 / 蒂埃里·范·维凡客主演的一部动作 / 犯罪 / 喜剧 / 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敲开天堂的门》观后感(一):去天堂之后有何可说?

  当知道自己再过一两周就要死了,你会去做什么?放弃法律道德、以及做人的最基本的底线?不能这样做,虽然在片子中两位二逼濒临死亡的患者,冲破限制,去做一些犯罪的事情,但始终遵守不伤害人这一点,在抢银行、买衣服、加油时都是这样;

  然而,死亡确实是使人恐惧,做出破格的事情,比如报复社会,制造爆炸,传染病毒(艾滋患者),他们想在别人的恐惧、尖叫之中,得到些许心灵安慰,让自己的内心对死亡稍有迟钝,忘却自己快死了,看到别人的死亡,更舒服,就像大部分人想要“世界灭亡”来临,大家一起见上帝,那么你想同上帝说些什么呢,还是说,他想找你来聊天?

  那么是不是自杀的人更令人钦佩呢?不,那更是一个懦夫,每一个生命来到世上都是一个奇迹,也许对生活感悟不同,对周围的一切不认同,但可以参与进来,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找到生活的依靠是的,最重要的是“参与生活”。

  马丁和鲁奇这对突破自我而有保守道德底线的濒临死亡的患者到天堂之后会同上帝谈“日出”或者“日落”么?马丁已经先去了。。。

  另外,发现德国的喜剧也很有特点啊,如此的二逼,如此的有喜感,还有那群德国警察;原本以为法国佬很二。。。

  《敲开天堂的门》观后感(二):在悲剧人森面前,就是要把死不正经进行到底

  电影可以剧透为两个傻子去看海。

  长长观影史,诸如此类剧情的电影不胜枚举,其主人公包括小萝莉和怪叔叔 小混混和善良女神 小男盆友和小女盆友 以及有钱老头和没钱老头。内容温情到煽情到基情不等。

  这部更简单 两个衰神决定去看海,一路上遇到傻帽黑社会傻帽警察傻帽儿路人甲一大堆。比起大多版本的没有最煽情只有更煽情,这部传说中的德式幽默冷的叫人不假思索,除去最后海边无声的结尾,几乎没有任何表现死亡即来的悲悯等类似感情

  然而个人为人森悲剧与否不是随便某个人说了就算,伟大的周星星同学早就告诉我们悲惨这东西根本没有下限,真到低谷的时候小强都会弃你而去,你如果非要认真比试一下谁更惨你就输了。

  所以。。。。。。我跑题了。其实我只是想说 当你面对人森只剩那么几天这种无可辩驳的悲剧情况的时候,搞气氛和煽情根本就是多余,摆在那儿的悲凉不用解释。

  所以这种二逼青年欢乐多的剧情总是给人更深刻感受,人都要挂了谁还会在乎底下观众是否心有戚戚?!更牛的是虽然整个片子里都是无厘头和冷段子但是这种二逼来的毫无违和感。从骨子里透出的自嘲范儿胜过一切高大全的渲染气氛。

  生命短暂而又脆弱,我就死不正经了谁敢说我不坚强

  《敲开天堂的门》观后感(三):趁我们还有时间

  人都要死的,早死晚死都得死。

  可是为什么,早死和晚死会让人对人生做出如此截然不同选择呢?

  因为时间不够,量变引起质变罢了。

  时间长,我们选择花费时间长的事做。时间短,我们选择花费时间短的事做。

  娶妻生子,经营家庭,那是需要长期努力的。

  但是,找两个女人一起双飞,就只要一个晚上。

  周游世界,需要赚钱,假期,计划,需要断断续续好几年。

  但是,去看海,也就是开车半天的事情。

  如此,话说回来,如果我们趁健健康康的时候,多实现一些小愿望,而不贪心想着实现大愿望,岂不更妙。

  看一本非常想看的书,听一场喜爱歌星的演唱会,或者去学跳舞,游泳,弹钢琴

  跟一个喜欢姑娘说“爱你”,跟朋友们说说真心话,买件毛衣给父母

  什么宏图大愿,你也不一定能实现。

  钱永远挣不完,车子房子,票子,人比人气死人。

  那些小小的,内心中真诚的愿望,反而能让我们幸福

  趁我们还有大把的时间,赶紧实现了她吧。

  《敲开天堂的门》观后感(四):我是鲁迪,谁是马丁?

  《敲开天堂之门》,关于这个名字歌曲比电影出名。甚至可以说没多少人知道这部电影,这是一部被忽略的好电影。德国电影一直不怎么中国大众接受,直到《窃听风暴》才发现原来德国电影也可以这么牛哦。从我看完第一遍的时候就觉得要写点什么,到第N遍看完后终于下决心要写点什么,时间间隔了近5年之多。

  面对死亡,我们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态度面对?这是个沉重话题人们的恐惧感是对事物无知而引起的,绝大多数的人都不知道死亡是一种什么感觉,所以惧怕。但命运选择你去提前面对死亡的时候,人们往往都出乎所有人(包括自己)的意料。这正如电影里两个主人公鲁迪和马丁一样

  整部电影都充满着搞笑,笨贼,笨警察,为这部电影注入了足够多的搞笑元素。再加上一个呆板的鲁迪以及无所畏惧的马丁。整部电影从开头到最后都不缺乏笑料。导演一直着力的把添加笑料,只是想弱化对死亡的恐惧。影片的叙事节奏很快,一来就宣布两个主人公的死期,于是骨髓癌鲁迪和脑瘤的马丁相遇了。对于死亡,其实所有人的态度其实无非和两个主人公一样:鲁迪的恐惧和马丁的放纵。鲁迪性格谨慎,呆板,不抽烟,不喝酒,典型的好男人。马丁烟酒都沾,病房里公然吸烟,调戏女护士,导演用不长的时间就把两个人的性格交代的清清楚楚。现实生活中,这样两个性格迥异的人很难呆在一起,但面对死亡,他们却成为了不可或缺的挚友,相互陪伴的走玩了人生的最后历程。

  世间繁杂,忙碌,那是因为有太多的欲望芸芸众生,有多少关注自己内心所追求的呢?就像鲁迪一样,如果不是生病,他是个好员工,为生活每天而奔波。当得知自己时日不多的时候,他才发现,自己从来没有看过大海。于是,在马丁怂恿下,鲁迪喝了可能是生平第一口酒,然后决定去看海。这是想法浪漫——是的,发生在两个男人之间的浪漫。偷黑帮的车,抢银行,一系列的巧遇,致使这两个将死之人相依为命,一次次躲过悍匪和警察的围追堵截,朝着大海的方向狂奔而去。导演是个会编故事的人,让你找不到这个电影的BUG,并且通俗易懂,却至始至终没有把爱情故事编进去。倒是把母子之情表现的非常到位。

  当两个人写自己的愿望清单的时候,内向的鲁迪的愿望是和两个女人同事睡觉,而马丁却是帮妈妈买一部凯迪拉克的车子。整部电影到这个时候,已经从搞笑转到严肃了。当马丁知道警察蹲在他母亲的居所等着他的时候,还是把那辆二手凯迪拉克开到母亲的住所,亲手送给他母亲,然后被捕的时候,我想看过的人应该有所感动了。最后鲁迪帮助马丁逃脱,继续朝着大海去的时候,我们看到鲁迪已经完全摈弃他所追求的信条,他居然敢和马丁把警察给涮了。是什么让鲁迪如此大的改变?死亡?不,是大海,他理想的大海。当鲁迪在悍匪老大的酒吧里拥着两个女人而睡的时候(我在想,这是不是所有男人的第一愿望),电影也快近尾声。他们是怎么逃脱匪窝的呢?还是大海,他理想的大海。当悍匪老大听说他们要在有限的生命里去看大海的时候,居然很轻易的就放了两个偷他车和100万马克的家伙。最后,两个人来到了海边,鲁迪拿个酒瓶,酒瓶整部电影出现两次特写,一次是影片开始医院的时候,马丁拿着,第二次是在影片最后的海滩上,鲁迪拿着,这就是鲁迪一路走来的改变。最后马丁死在了海滩,片尾曲《Knocking`on heaven`s door》响起。

  导演试图用搞笑的方式去淡化面对死亡的沉重,可以说,他做到了。至少影片的前部分笑料十足,让观众(我)忘记了两个主人公是将死之人。然后把两个人在走向死亡的路上的所形成的感情真挚的流露出来。这部电影个人觉得不算是真正的警匪片,而应该是温情片。片中没有真正的坏人,就连传闻很歹毒的一直没出现的悍匪老大,最后也放了鲁迪和马丁。整部电影在搞笑里流露出点淡淡的悲伤,悲伤里又传达着对生活的无限眷恋。两个主人公以一种积极生活态度感染每个人。一路的抢劫,你并不觉得他们是报复社会,而是一种对大海的执着和对面对死亡的最后豁达,我们从情感上是允许的,接受的。到他们发现自己开的车里有100万马克然后寄给被抢的单位穷人,这两个可爱的主人公在道德上并没有让观众失望。死亡固然可怕,但不是行恶的理由

  其实,真正面对死亡的时候,我们的表现总会出乎意料,就像鲁迪最后对马丁说的,现在没有什么能让我害怕的。死亡,换个名字,就是天堂之门,经历过死亡,才能到达天堂。

  只是奇怪,导演为什么没有把爱情编进去?是爱情太伟大了,完全可能拯救两个将死之人(就像韩国片一样,绝症往往又死不了,全得益于爱情),而不能更好的表达主题?还是导演对爱情太过于失望而无从谈起

  最近喜欢上德国电影,德国电影一直都很平淡客观的去讲故事,这符合德国人的性格。得知日本也翻拍这部电影,好评如潮。我就不看了。把主人公变成一个男人和一个小女孩,要表达对死亡和理想,对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的作用已经没那么明显了。

  最后想说一句,过早面对死亡的人,是被这个世界抛弃的孩子,只有一起经历过死亡,才能相互交流,没经过过,就觉得是那么回事,觉得那是矫情。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这个世界对他们来说,毫无安全感心理上完全和小孩一样。正如鲁迪和马丁的故事一样。

  当我和鲁迪患上了同样的病的时候,谁会是马汀呢?谁能像马汀一样的活着呢?

  ——写于第N遍观看电影《Knocking`on heaven`s door》的深夜

  《敲开天堂的门》观后感(五):《敲开天堂之门》:痛与死的边缘

  蒂尔·施威格这个鬼才

  让我们看到他的初期作品

  那是纯粹的单纯和无限的勇气

  这部作品还被日本翻拍

  灵感来自于Knockin' on Heaven's Door

  这首影响许多人的歌

  同时也很成功的抓住了观者的心

  两个悲剧人物带着必死的决心

  却演绎出许多温暖欢快画面

  这样的反差制造出意想不到效果

  quot;天堂里唯有一个主题

  那就是大海

  黄昏时分

  当闪耀的火球落入大海

  那是多么的壮观

  大海里唯一留下

  就是像荧荧火光一样的灵魂"

  故事很简单,却很感人

  个人评价:8.0分

  这要是放在今天

  那个两人同床交换梦想的镜头

  可能会被许多腐男败女评头论足

  《敲开天堂的门》观后感(六):用梦和人生去敲响天堂之门 Knockin' on Heaven's Door

  看这部电影还是因为我是个迪伦迷,但观影之后才发现这部片子讲的不仅是两个濒死之人对于人生憾事的一次弥补,而是对生命的意义的讨论,鲁迪为了马丁奋不顾身的跳上救护车时其实已经道明了电影的主旨,那就是高于世俗,高于正常情感的爱。或许这只有马丁和鲁迪这两个将死之人才体会的更透彻。

  Knockin' on Heaven's Door,这首歌是迪伦的经典之作,被超过200次的翻唱过,在这部电影里的运用超越了这首歌本来的反战意义,更多的被赋予了人性色彩,电影使得歌曲的意境更深远,歌曲也使电影的感染力提升了一个层次

  就像两个孩子一样,马丁和鲁迪最后倒在沙滩上,结束的不仅仅是生命,更有对人生的眷恋,尽管此时,天堂之门已被敲响。

  《敲开天堂的门》观后感(七):去看海

  你人生最后的愿望是什么?

  是和两个女人上床?是送给妈妈一辆凯迪拉克?都不是,而是去看海!

  两个平庸甚至是失败的家伙,得知自己没有几天可过了,于是决定去实现自己的愿望。在种种机缘下得到了100万马克,于是他们简简单单地实现了作为两个平凡的人的梦想。当然,其中的过程充分地体现着德国人的幽默,不是靠语言不是靠动作,而是特定场景下出现的特殊的情况------完全是电影语言。

  在大海面前,两个人静静地抽着烟喝着酒。他们实现了人生最后的愿望。也许也是每个人最初的梦想。据说因为人类海洋生物进化而来,所以对大海有着本能的追求。我想,这两个走到了生命尽头的人是不是又有着回到生命起源的感受呢?

  他们曾说,如果没见过大海到了天堂都没有谈资。这两个大孩子有如诗人般的天真幻想。鲁迪最后说,我已经没有什么害怕的了。的确,在大海面前,他俩托付着天真,生命和梦想。而大海,就是他们的天堂。

  《敲开天堂的门》观后感(八):“大海”

  最近对生活品质思考很多。

  以前买东西都喜欢捡便宜的买,买来之后用着不顺手或者质量太差就闲置了。比如以前在街头小摊买的T恤,商场买的假冒鞋、山寨外套,土气不说,质量与舒适性上无从谈起。后来决心买衣服不再买低质的了,母亲也意识到这点,高一帮我买了森马的衬衫和外套,穿了四年。我这才意识到买东西不能挑便宜的买,要挑好的买,哪怕价格稍贵。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买最贵或最有性价比的东西。

  知乎上看到一句话:将自己当做世界上最重要的人,自己首先需要照顾好的人就是自己。——所以我认为花时间在提高自己生活品质、寻找这类物品是非常值得和幸福的。毕竟“能接吻就不忙说话,生命就该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看这部电影,两位男主即将走向生命的终点,但在生命的最后时间,难道仅仅是等死。不,两位将死之人开始了一场惊险刺激的追逐“大海”之旅。

  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的生活都是平平淡淡波澜不惊的,而最大的原因是大家追求安逸与舒适,没有勇气去尝试新的事物。输不起却想过一种精彩的生活。殊不知风险和回报永远是成正比的。

  我何尝又不是。每天过着单调重复的生活,不敢又懒得去尝试。我想去西藏,以没钱的借口搪塞。我想去东极岛,到现在还没有出发。人生想做的事太多,却连开始的勇气的都没有。

  我一直想买Kindle,虽然家庭条件不宽裕,但我一直在打工挣钱。等我有了一笔钱后,还是舍不得。今天我终于下狠心买了,心情很舒畅也很期待。

  要学会生活,不要成为一句行尸走肉。无论走到哪里,不要忘了自己出发的目的。

  《敲开天堂的门》观后感(九):撬开天堂的门 天堂在哪。

  半夜2点 看完这部片子 了无睡意。

  他们时日不多 他们末路狂奔

  他们在病房里说 像死刑犯临刑的地方 这是垃圾场吗 。十字架就掉了下来砸在桌子上,也把天堂的门砸开了,带来一瓶龙舌兰。这瓶酒就是天堂的钥匙。

  他们写下愿望 然后帮助彼此实现。给妈妈买凯迪拉克 同时和两个女人做爱。就像死前最后的疯狂,也像掉进大海的太阳。留下的是像烛光一样的灵魂。

  我去过一些地方 从不去海边。太过美好应该留给重要的人一起去。

  影片的结尾 两人拿着龙舌兰来到海边。路迪说:“现在没有什么能让我害怕的。”两人相识一笑,坐下看海。马丁最后倒下,路迪没有像以前一样惊慌失措 只是拿着酒瓶继续看海。我想,这时他已经顿悟了。导演最聪明的地方就在于此,音乐起。 Knockin' on Heaven's Door。听得出不是枪花那个版,枪花的太过壮烈,而此时路迪很平静,所以枪花显然不合适。

  他们用一瓶酒撬开了天堂的门。而我先找到天堂再说吧。

  《敲开天堂的门》观后感(十):看海之外,别无正事

  世上有什么东西,在死亡面前不显得可笑的?健康生活的忠告?为了不得肺癌请不要抽烟——可是,没几天你就要死了。康德眼中的道德律令?请不要为了花天酒地去偷蒙拐骗——可是,没几天你就要死了。用死亡进行的危胁?不把钱拿出来,就毙了你——可是,没几天你就要死了。对未来进行的完美规划?照此计划,在不久的将来我必会跻身成功人士之列——可是,没几天你就要死了。

  一切不以自身为目的的事物,无论多么的正确,在死亡面前,它们的价值都将失去意义。只有以自身为目的事物,才在死亡面前保有价值。这具有绝对价值的事物,在影片里,自然指的是大海。所以,除了涉及大海的情节外,影片大部分时间都在调侃:从来都是去抢别人钱的黑帮,会被两个身患绝症的病人偷了车。精明能干的警察也制服不了这两个业余劫匪,因为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使他们分不清同伙和人质的区别。

  去看大海,就是去欣赏大海的壮美。想想面对大海时会是怎样:映入眼帘的,是无边无际的蔚蓝,蔚蓝中浮现起团团的白,奔涌而来又缓步离去,仿佛大海在呼吸。大海会呼吸么?当然。吹临身上的猎猎强风,不正是大海呼出的气息?康德说,当人在面对超越自身感官极限的存在时,内心会升腾起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从而弥补感官天生的缺陷,这就是崇高感。或许因为大海使人崇高,连坏事做尽的黑帮老大也承认,在别人想去看海的愿望面前,自己那百万元的损失不足挂齿。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