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青春年少》影评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青春年少》影评精选10篇

2018-01-13 21:0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青春年少》影评精选10篇

  《青春年少》是一部由韦斯·安德森执导,詹森·舒瓦兹曼 / 比尔·默瑞 / 奥莉维亚·威廉姆斯主演的一部喜剧 / 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青春年少》影评(一):Rushmore来有期

  青春年少这个翻译并不恰当,我倒是喜欢英文名字Rushmore。因为你拥有的并不是青春与年少这个帽子,而是真正地rush more向前冲。

  可爱的男主麦克斯不过是想做些自己想做的事,然后全力投入。可惜他只有一个理发师父亲和满腹的热情。即使这样,在他梦寐以求的私立学校里他依旧需要有意隐瞒身份压抑热情,按照大人模式办事。那里精英与古板,传统与制式,就像学校里的老楼与冥顽不化的校长一样毫不留情地杜绝通融拒绝改变。对于爱情,它们拷问的也过多的是道德而非情感本身。

  青春年少的可贵之处,正在于一切都是天真样子。还相信着一双脚可以登上高山,一叶孤舟可以远筏重洋,只要我们愿意rush more。冒险家说,无论如何,当一个人,有机会开创杰出的人生时,他就有权坚守自己的信念。用冒险家的话来隐喻人生真是有种深邃可笑,可这何尝又不是一种英雄主义呢?

  外力搭起的精致人生可以精致地平庸,内力萌生的力量也可以呼啦啦地飞起。

  看到后来我总在想,麦克斯在冬日萧瑟的广场上放风筝时候想通了什么。

  或许他就是那个被线拽着的风筝,玛格杨手里的遥控飞机是他在公立学校拉希摩的理想。遥控飞机看起来潇洒艳丽不过也是受制于人与一切精密设计的调控。若说都为了去摸一摸天空,那么,作为一个风筝,没有坚硬硬件,通过最原始的风与气压,殊途可以同归。

  这就像他与布隆的忘年之交,就像他和克洛斯小姐的“爱情”。罗马就在那里,你轰鸣着直升机降落在了阿尔巴诺丘陵的山顶,我可以轻歌快马奔向万神庙。

  对于Wes Anderson我真是越来越爱了,电影复古精致地恰到好处,喜欢用细密的鼓点敲打着情节前进,喜欢用鲜明的和弦拨弄着感情,用少年纯真激情玩着浮躁虚荣的成人世界。或许他的电影不会让我激动到高喊五分,但它们总会平稳地坐在四星的位置上摸着四星半的位置发挥。

  《青春年少》影评(二):天才只在青春年少

  Max从来就不是一个天才。

  上课解答出世界上最难方程式,震惊全班这种事只能在梦里想想,他从来就不是那种成绩全级前十、身材高大篮球吉他课外活动一个不差的天才少年。他只是,很可惜,一个会写点剧本的眼镜男,往往还不能兼顾学业。校长评论他是“全校最难搞的学生”,每天都有新想法:创办各种各样奇葩社团、建水族馆、批判拉丁文课程,没过多久又想法设法恢复原课….回头看看,每一件事都见不到大成就,反而耗去了Max所有的精力,甚至令他被学校劝退。但Max还年轻,大家都原谅了他的冲动,把它归咎于年轻人的激情热血。我觉得这就是韦斯.安德森在《青春年少》里传达的青春观:青春就是一段时间,你有无数想法和计划,每一个看上去都那么诱人,让你心甘情愿为其奔波,哪怕早已超出能力范围。在青春,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天才,或者说,天才只在青春年少。

  在Max所有青春式的冲动中,对教师Cross暗生情愫【1】可能是最轰轰烈烈也最荒唐的一段吧。Max比同龄人早熟,名片、西装都能看出他希望被当做成年人对待;向成年女教师示爱,更者,他所有社团活动,兴趣爱好,会不会都是他宣示自我成熟的一种方式?他站到一群人中间指挥话剧、服饰细节全都亲自敲定,还收一个小跟班,显而易见,他很享受那些作为领导者,证明“Max Fischer is unique”的机会。韦斯.安德森的电影里总有一个早熟的年轻人,不合群,不按常理出牌,试图向这个混乱的世界证明自己的存在,像《月亮升起之王国》里私奔的童子军和少女,《了不起的狐狸爸爸》里在表哥面前渣渣的小狐狸….相反,也总有一个不成熟的成年人,深陷琐碎日常的焦虑,对生活欲求不满,企图寻回过去的荣光,像《月亮升起之王国》里的单身汉警长,《天才一族》里与儿女关系恶化的父亲,或《青春年少》里被两个儿子拖累的校董Blume。

  两个儿子的生日宴会上,Blume坐在椅子上,看着泳池对面,镜头最初聚焦在他脸上,随即变焦至他视线所及,家人朋友在玩闹,又重新聚焦回他毫无欢喜的脸,仿佛将他与几尺外的家庭离开来,为之后的出轨埋下伏笔。过了一会儿,他潜入水里,彻底与陆上分离:陆上的吵杂消失了,一个孩子在他身边游过,只听见划水的闷响。这是我心中全片最美的镜头之一。潜入水中很适合象征人物环境的疏离,《毕业生》中Benjamin极不情愿换上父母赠送的潜水服,潜入泳池,看不见地上亲友的神情,听不见他们的叫喊,仿佛世界突然与他无关。即使阳光照射,泳池壁浅蓝的瓷砖闪闪发亮,也只让观众感到如潜入深海的压抑。

  Max与Cross的恋情也与Benjamin的经历有些类似,不过Benjamin那场恋爱更多是出于迷茫——他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过怎样的生活,才被一步步引诱上床,而Max恰好是太成熟,太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如前文所述,他急于通过一场恋爱进入成人世界,反而伤害了身边的人。

  Max不是一个人,在公立学校他遇到了另一个自己:Margaret——同样是课外活动中的风云人物,同样想法独特。Margaret告诉Max,科技节的成果是她伪造的,她以为结果会那样,然而并没有,不知Max是否从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他们都是极端自信的一类人,有想法,却缺乏足够的能力或运气,往往结果不符合预期,唯有其他手段补全。Margaret向海军介绍实验成果,和Max向Cross介绍理发师父亲为“某高级医院教授”,或坚信自己最适合女教师,没有什么不同

  然而最后他们还是释然了。最后一场慢舞,观众看到的还是那个胸有成竹固执的Max,不过对某些过早要求东西,他或许可以在舞后放开了。

  请善待身边像Max一样的奇葩,他们可能自诩天才,横冲直撞,古怪而偏执,然而他们不是天才,更不是疯子,他们只在青春年少。

  【1】二刷后突然有一个想法:Max和Cross聊天时曾说,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而且之后也看出他父亲没有再娶。弗洛伊德认为人会在青少年时期把对父母的感情移情到其他成年人身上,从而产生倾慕,而且童年缺乏父母关爱的人会更加依赖这种感情。所谓的“大叔控”“御姐控”很多都是这么来的。Max对Cross的感情有可能是他对母亲角色缺席的一种心理补偿?

  (另:时间比较久远,人物名字记不太清了,可能有拼错无视就好)

  《青春年少》影评(三):已经发表了可以拿出来了

  谁又会想得到那个几乎霸占整个Rushmore私立学校社团领导人的是个三尺六,永远戴着黑框眼镜,一副不苟言笑、木讷样的麦克斯呢?即使是将麦克斯领进Rushmore的古廷根校长也始料未及,当贺曼问起麦克斯时校长也只能百分百确定的表示——他是个大麻烦

  没有人知道麦克斯热衷做个领头羊目的是什么,他精力充沛的投入在各个领域,唯一拿不定的却是文化成绩,也难怪会在梦里意淫到在数学课上手持咖啡杯,从容淡定潇洒自如的现场解出世界最难的几何方程式从而艳惊四座的桥段。

  青春在一些人看来着实有限,唱着“我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感叹青春易逝的人实在不在少数难能可贵的是本片导演韦斯·安德森却能不以为然的将年龄与青春混搭成一个现实版本的“童话故事”。有谁规定过年龄与思想一定呈正比关系?贴着这样张扬的疑问标签,带着青春稚气却一脸正经的表情,麦克斯诞生了。又有谁规定过青春一定是青少年的专属品?寻求一纸人生解救灵药,饱尝中年危机之痛渴望寻回人生价值,贺曼出现了。他们注定是彼此互补的朋友,是思想相通的盟友。

  当The Kinks的《Nothin’in the world can stop me worryin’bout that girl》响起,贺曼叼着烟百般聊赖坐在泳池边将一篮子高尔夫球一颗颗投进游泳池里,泳池对面的双胞胎儿子被伙伴包围,欢快的拆着生日礼物,桌上放着一个篮球,妻子和一位男性友人亲密的喂着蛋糕聊着天,桌上放着一罐网球。这真是个寂寞游戏。的确如此,篮球是一群人的游戏,网球是两个人的乐趣,只有这寂寞的高尔夫,需要的只是一个人的一杆进洞。画面闪回贺曼家的全家福,两个儿子无忧无虑傻笑着,妻子站在身后双手交叉抱胸,神情自信满足,只有贺曼,依然这百般聊赖的表情、万分呆滞的样子。

  既然生活已然这般糟糕,无处遁形,就让我像一颗满载沉重心事石头,坠入安静的水底。

  与此同时麦克斯正为追逐青春期中萌动的情感——爱情,而感到无法自拔。“我在海上已流浪太久”。她写在书上的那段话,像是正中红心的爱神之箭,让麦克斯忍不住想一探究竟又不自觉越陷越深。又或者说,麦克斯的内心始终受母亲早逝的影响,使得他对母性特质深深着迷,这点从他热衷于和德克的妈妈攀谈就可见。而才貌双全的女教师洛玛丽则可谓是他心中的完美形象,于他而言,她就像是他海上流浪太久,终于寻到的港湾

  “无论如何,当一个人有机会开创杰出的人生时,他有权坚守自己的信念。”他与她一样热爱这段话,却也开始热爱她。

  事情就这样悄然发生了,当贺曼帮麦克斯接近洛玛丽时,他也为她倾倒了。而正巧麦克斯因为想为洛玛丽在学校建一座水族馆,使得古廷根校长终于有了一个名正言顺理由开除了麦克斯。离开Rushmore的麦克斯进入了一所公办学校就读。对他而言,新学校的一切都糟糕透了。再加上贺曼从旁作梗,麦克斯选择了“迂回战术”,重新接近了洛玛丽,但这一老一少两个男人之间隐藏的争风吃醋却愈演愈烈,让人啼笑皆非

  终于有一天,谎言被拆穿了。麦克斯怒不可遏的找到贺曼,质问他与洛玛丽的关系。由此,两个男人之间的决斗开始了。放蜂蜇人、压坏自行车、刹车失灵、……这些把戏让人忍俊不禁,比起决斗更像是充满孩子气的互相发泄。结局?结局当然是成就了两个寂寞的男人。洛玛丽从未忘记已逝的前夫,她循着前夫的足迹来到Rushmore,对她来说,麦克斯还是个孩子,而贺曼是个已婚男人,况且他们是朋友。她又怎会忍心做出任何选择?

  一切都像是掉进兔子洞的一场梦。所有事情再度回到了起点,并且比起从前似乎变的更好了。这样一场青春闹剧搅进了所有与青春相关或不相关的人,却点拨了参与其中的所有人。

  贺曼选择了离婚名存实亡婚姻让他生活在迷茫中太久。麦克斯选择接受一直喜欢他的女生玛格,放下了执念。重归于好的二人甚至真的在Rushmore建起了一座水族馆,一切都如童话般美好

  当结尾Faces的《Ooh la la》响起,让人感动又释然。纵然这样的结局最合人心意也最坦诚,当共同成长成为所有人共享蛋糕,治愈的情绪也必然势不可挡。在这里,年龄与青春的议题不再争锋相对,取与舍,失与得,贯穿终始的不过是彼此理解的一瞬间。

  《青春年少》影评(四):关于wes anderson的怪诞与温暖

  刚看完青春年少 片尾max和他幻想中的情人翩翩起舞 大幕拉上 之前骨子里的荒诞就这样落幕

  wes anderson用的是一种怪诞的手法来展现不同类型人在不同时期的迷茫 这种怪诞不是恶搞的无厘头也不是荒诞的闹剧 只是极端化的人物和夸张的片头字幕 他讲述的是那些被琐事困扰的人的癫狂的梦想期望 他们想要跳下火车在山顶奔跑 他们要在学校建水族馆 他们爱上知道没有可能的人 为得到他行走的遍体鳞伤 却还是在最后坚强的说 还好没有人受伤 他们做着常人无法理解的神经之梦 梦想不分贵贱高低高雅与否 有的看上去很不可思议 然而无论结果如何他们都肯前行 他们前行的疯疯癫癫跌跌撞撞 最后沦落监狱却还是残留着那丝愿望 梦想就是脸上出神向往的表情和激情 是一种热度

  我们的生活怎样才算有深度 怎样才算轰轰烈烈 怎样才叫传奇 那只是生活罢了 那些也只是困难生活中的几道坎罢了 为什么不用戏谑和假正经的态度对他们摆摆手 嘲笑一下那愚蠢可悲的坎 然后就忘掉他继续那样无所顾虑的走下去 wes的电影里面 无论多么艰苦的时光总是轻松荒诞 让人们看得直抱怨 他有什么要伤心的 这算个什么事嘛 其实生活中的那些苦难回想起之时不也是如此 如同看待未长大的儿童犯下幼稚错误般 没有什么苦大仇深的自怨自艾 和生活持有相同的肤浅的态度 然后轻松的跨过它就够了 wes的主角总是很迷茫 他们陷入了生活的瓶颈 他们所有想要得到的东西无论是梦想亦或是爱情亲情都无从得到 他们选择的使用荒诞但是无谓的行为去面对 一种奋不顾身的轰轰烈烈 遍体鳞伤的释然 丢下所有的行李踏上新的征程 跳完最后一支舞就去爱上另一个人

  每次看wes的电影都很轻松 宛如一支诙谐的赞美生活的情歌 那里面的人可能是你可能是我 也可能是过去的你将来的你 因为我们都曾经历一段不得志的生活 浑浑噩噩般发现自己的生活如此可悲 被生活困苦住 我们要的传奇的不是 荡气回肠的爱情和史诗般的人生 我们要的就是那里面能够勇敢的去直面生活的人生 哪怕用荒诞的方式 却也是在行走着

  生活其实就是一坨屎 我们不要假惺惺的给这坨屎画上一朵花或是配上一段古典音乐 挫折来临吧自己想象成大义凛然的战士 豪言壮志的说要对抗他 其实他就只是一坨不那么完美的屎罢了 不值得我们这么伤心这么绝望 用屎的态度去对待他 然后勇敢的跨过它 回头对他吐一口吐沫就可以大摇大摆的离开了 永远不要对生活绝望 永远持有这样的信念 wes的电影就告诉了我们这些 用诡异的方式拥抱了破碎的我们温暖了我们

  《青春年少》影评(五):rush more

  比起中文译名,我更喜欢它的英文名《rushmore》。

  一个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就是不务学业的高中生,一个妻子不理、儿子不爱、中年危机的成功商人,偶然成为莫逆之交,又偶然喜欢上同一个女人;然后不管是老的还是小的,都使出浑身解数欲获美女芳心,中间各种翻脸打架,变友为敌,最后又都失恋结成革命同盟……

  韦斯•安德森是那种要么不爱,要爱就会爱的死心塌地的导演。他用怪诞的手法表现着不同人不同的迷茫,不是恶搞也不沉痛,好像一个中场休息,假正经的摆摆手,嘲笑一下那愚蠢可悲的坎,然后继续无所顾虑的走下去。

  《青春年少》影评(六):Rushmore

  就讀休士頓某間預備學校的 Max 是一位有理想有抱負的熱血青年,但自從學校年輕貌美的老師(Olivia Williams 飾演)出現後,他頓時亂了方向,陷入愛情的世界裡。同個時間,他也因緣際會地與事業成功的商業大亨(Bill Murray 飾演)成了忘年之交,學到了許多哲理。可是他萬萬沒想到……。

  編劇的創意相當了不起,由導演和名演員 Owen Wilson 合寫的劇本。處處充滿針鋒相對的機智對白與幽默感,加上角色塑造及演員詮釋成功,似乎真有其人在你身邊。本片男主角為 Jason Schwartzman(Talia Shire 的兒子)首次電影演出,讓人驚喜。老牌喜劇演員比爾莫瑞也有別於以往的精湛演出。

  獨立精神製片獎最佳導演、男配角 (比爾莫瑞)

  《青春年少》影评(七):比例最合适的

  发现导演很喜欢在电影结尾给一个主人公的……嗯,算升华吧。或者说是一个剧情的反转,有一些出人意料的完满结局。

  导演总是参与剧本创作,这可能是作者电影的一个标志。同时他又自己独特的影像风格,在写剧本的时候他一定是结合在一起考虑的,所以才会出来这种特别的气氛。

  因为更早,这部电影的颜色没有以后那些明显的黄色调。音乐的使用也没那么的多。不过其实我觉得这样刚刚好,像后面的几部就显得音乐太多了。

  在这部片子里,周围的人还都基本正常,只有一老一少面无表情。我也觉得这样的设计更好。在后面的几部片子中,几乎人人都是怪咖,反而削弱了电影的感觉。

  他的摄影风格倒是没怎么变,后面一直沿用了。

  没有看过更早一部瓶装火箭。单就这部来说是他以后所有电影中最好的。

  《青春年少》影评(八):借青春片的幌子表达韦氏情怀

  Rushmore不是那种有着复杂的剧情或大段经典台词的高逼格片,但若把它当做一部欢快嬉闹的青春喜剧片来看又未免太低估它了。韦斯安德森的片几乎都是这样,用一个看似很简单的剧情去诠释自己的世界价值观。在他的世界观里,永远没有坏人,只有道不同不相为谋的人;没有什么事值得让人郁闷,就算是死亡【请参考天才一族里父亲墓碑上那段逗比的墓志铭】。只要 RUSH MORE,没有什么坎是过不去的。但不同于普通的心灵鸡汤电影,韦氏电影还会揭露一个“残酷”的事实:有很多事情你是无法控制,也无法改变的。穿越大吉岭里母亲依旧逃避着三兄弟,布达佩斯大饭店里Zero也没能阻止饭店的衰落,而本片中Max梦寐以求的女教师也从未真正属于过他。但不能因为这个你的人生就停止不前,就算到头来你改变不了什么,哪怕是像Max Fischer那样用一种荒诞幼稚的方式也要一往直前 。到头来,说不定会有一个电影中那样的舞会在尽头等着你,就算没有,能拥有这一段记忆,把这段记忆自己珍藏着或与别人分享,也未尝不是件好事。

  后记【想到什么写什么】:

  *越来越喜欢韦氏电影的调调了,又是一个用童话表现现实的导演。

  *安德森不缅怀昨日的世界也可以拍出信息量极大的片子。

  *JS当年才18岁啊....看他的个人简介发现他居然也是科波拉家族的人。。。

  *本来应该讨论Rushmore的为什么我整篇影评几乎都在对韦斯安德森进行个人崇拜....

  *安德森的片子里小孩永远早熟大人永远幼稚。他对音乐的品味也永远那么高。

  *记一句让我差点泪奔的台词:

  ——You are like one of those clipper ship captains.

  ——But I have been out of sea for a long time.

  ——你就像那些快艇的船长一样。——但我已出海太久了。

  《青春年少》影评(九):写一篇配的上这电影的影评吧亲

  我本来不想写这个影评,但是我担心。如果有人看完这部电影,想要在豆瓣里寻找些共鸣或者观影指导(我知道很多人有这个坏习惯),会被其他的烂文字所误导。

  恕我直言,关于《Rushmore》的影评,在豆瓣这部电影下的全都写的极差 。基本属于高中作文观后感,或者是大学选修的电影欣赏课最后爱交不交,交了就给及格的结业小论文。

  超没劲!

  没有真情实感,言之无物。似乎想要说点东西,但又麻木不仁的水水的查查资料了事。作为一个对这部电影如此推崇的人,作为一个打了五星的人。我要负起责任,写一个五星影评。

  写一篇配得上这部电影的影评。

  -----------------------------------------------------------------------------------

  1

  我首先反击的就是,很多人说这是一部青春喜剧片!这种狗屁界定真令人作呕,你以为有个未成年人主角就叫青春片,有个喜剧男二号就叫喜剧。

  我希望诸君记住,大约只有所谓的商业片又叫类型片的玩意儿才有类型之分,如果他没有类型明细,请不要用这么苍白无力的标签概括它。

  这是一部特别的电影,请不用青春喜剧片这么直白到底的词汇来分类。就好像有人对你说,你是个文艺青年你不愿意承认一样。(我人生只见过一个从未上过大学的牡丹江畔的土鳖小制片天天说自己是文艺青年。)请记得,如此粗鲁的分类是对影片本身的一种不尊重。

  如果我是维斯安德森,我拍了一部这样的电影,被人说成是青春喜剧片,我会很火大。

  当然我不是他,我和他唯一的相似性就是我们都是金牛座。

  2

  我知道这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在没有歌词的时候是听不出音乐里的感觉的。

  我说的是深层次的感觉。

  如果是浅显的,音乐是欢快还是忧伤,是低沉还是轻松,你可以听的出来吧。

  这是这门艺术独有的东西。正如它的语言一样。

  电影也是一样,它有自己的韵律节奏。它不是简单的把小说戏剧摄影美术等诸般艺术加乘之后得到的总和。它有自己的语言和韵律。

  所以不要用俗世的眼神去纠结,用粗鲁的标准去评判。青春喜剧?如果这部叫青春喜剧,那么美国派叫什吗?那么以下这些电影叫什吗?

  01.野孩子

  02.贱女孩

  03.大学新生

  04.歌舞青春

  05.高校天后

  06.恋爱刺客

  07.第一女儿

  08.录取通知书

  09.欧洲任我行

  10.美少女啦啦队

  11.总统千金欧游记

  12.足球尤物/假小子

  13.女男变错身/小姐好辣

  14.女校风波/ 奥克特私立女子中学

  15.家有美妞/ 女孩心事/ 水瓶座女孩

  16.平民天后/ 顶包天后/ 麻雀变明星

  17.女生向前翻/ 站稳了/ 坚持就是胜利

  18.青春爱欲吻/ 安格斯、索恩斯和正面的吻/ 辣妹日记

  如果上面的这些叫青春喜剧的话?

  Rushmore?NO!!!!!!!!!!!!!!!!!!!!!!!!!!!!!!!!

  3

  你们感受到了幽默,感受到非正常的奇妙电影感,想用多年的观影经验加以归类。

  可为什么要归类?那是一颗特别的星星,在你心中那观影的夜幕上闪烁。为什么你要去分类,这个是彗星这个是流星稍纵即逝这个是死星这个是东方红1号卫星……

  您把一部有着独立精神的电影用好莱坞大制片厂的分类方式去解读,真的让我辈齿冷。

  4

  我刚才有提到,韦斯·安德森是金牛座电影人的佼佼者。在我心目中地位超过了拍出<公民凯恩>的奥逊·威尔斯。金牛是维纳斯守护的星座,艺术家本来也确实不少。但总是因为“金牛”这俩字让人觉得固执死板。

  但其实不是,你们觉得金牛靠谱,但是最杰出的金牛漫画家富坚义博先生是我知道最不靠谱,最不按时完成作品,创作出史上最大坑的人。

  你们觉得金牛固执忠诚,但是非常杰出的金牛座政治家蒋经国先生,一手摧毁掉自己父辈建立起来的独裁统治,成为民主的楷模。

  你们也会觉得金牛座导演该按部就班吧,但是维斯安德森天马行空不按常理出牌。

  虽说他的剧本还是有技巧的痕迹,有工整的刻板手法。但是这让他跟那些漫无目的的欧洲文艺片有本质的区分起来,他的电影是在工整中寻求火花和灵感。

  这真是很伟大的。伟大到用金牛座能写的最好的中文影评不足以表述。

  5

  这部电影被低估了。

  你看豆瓣上的影评,乏善可陈,回复寥寥。就知道没有几位同学认真看过,或者看过后又有比较正确的判断。

  很多人乐一乐,就算了。

  它的好不是常规意义上的好。也许很多人不大理解。也许有着文化差异,也许是口味喜好的问题。(看这个片子的译名就知道,起名字的人也是一傻逼。)

  但是撇开我们豆瓣这块芝麻地,不说国内。就算是在美国,这部电影获得了很大成功。让维斯安德森获得了一片赞誉,使得他成了昆汀科恩之后最成功的独立电影人。号称美国艺术电影的代表人物,马丁西科塞斯大导最看好的年轻后辈。

  但它还是被低估了。

  这部电影的创新精神被忽略了,他在叙事和艺术性上的努力被低估了。也许美国的很多人没有低俗到把它当做青春喜剧,但估计也就是逗一乐完了。

  但其实呢,给它个奥斯卡提名也不过分。《朱诺》获得了奥斯卡提名,但是 Rushmore比朱诺要好。

  请不要忽略, Rushmore比朱诺早了整整8年!!!!!!!!

  6

  按照鲁迅先生的说法,我其实有点出离愤怒。我在豆瓣潜水多年,去年开始浮出水面,我和13钗的水军对骂过。为给《观鸟大年》低分给《初恋这件小事》高分的脑残粉愤懑过。但这次我是出离愤怒了。

  你们不懂,为什么要假模假式的写影评来评述这部电影?

  你们其实被打动了。。。所以你们用你们惯常学会的东西来表扬这部电影。你们擅长的小学生好人好事表扬文。

  我告诉你,夸奖不在点上,还不如不夸。拍马屁拍到马腿上,会被马踢的。

  按照你们的分类,这部电影怕是该叫文艺片也不应该用青春喜剧来形容。

  为了表示我真的在反击。我决定去给所有的台面上的影评留言回复。各位看官,可以在看完我这个影评以后去看我如何攻击其他人写的影评。当然如果被那些人删了我就不负责了。

  总之,虽说抱怨太多闲话太水,还有些神棍的讨论星座神马的。虽说我随手在线写的没有修改就发上来。虽说言辞灼灼没有太多的资料去查去探究。

  但我也比那些人写的好一百倍,不对SORRY!是一千倍一万倍!

  O,好好尊重这部电影吧亲。

  .S好吧,我觉得我这个影评也还是配不上这部电影,但是在有限的中文影评库里,已经算是出类拔萃,请结合我在其他影评上的回复共同阅读。

  么一个。

  《青春年少》影评(十):所谓青春年少

  第一句一定要说的就是十分喜欢,每次看完wes的电影都有种短时间内缓不过神的感觉,类似信息量巨大的集合在脑内爆炸,令你应接不暇。

  我先说男主他爸理发馆里有不少好东西哦,wes对vintage的情怀在每部电影里都体现得淋漓尽致,比方说背景里掠过的chet baker的唱片就被我get到啦。而喜欢wes电影的其中一个理由就是每次看到这些小细节就有种窃喜,类似无意中发现自己喜欢的人和自己有那么一点儿小共鸣时候的那种窃喜。

  奇怪的是刚满肚子的话一下子变得没有头绪起来,这几天状态一直很差,挑了个wes的片子来治愈,治愈的同时好像勾起更多奇怪的东西了。看前半部的时候男主不断地rushrushrush直到out of control,爱上一个让我想起琴伽拉格的女老师。没错就是霍尔顿的琴伽拉格。然后因为自己挂科太多频频犯错被开除,最主要的大概是那个蓄谋已久的却一直夭折的水族馆计划,既让男主离开了女老师,也让男主堕入凡间,意识到世界上不是所有事情都能为自己的意识而转移的,比如他人的评价,考试的分数,甚至是心爱之人的一个吻。

  此时此刻的男主就像十几岁时候无数个人经历的缩影,功课很差劲,自己喜欢的人不仅不喜欢自己还和自己的好基友搞在一起了,朋友背叛,自己无法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甚至还迷失在了自己的情绪和无数束无名的积攒起来的怒火,因为有可能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因何如此愤怒。于是只能寄托在了一系列看起来幼稚逗乐的复仇活动里,男主和中年危机基友互相发泄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同一个女人的欲望,借助你压坏了我的自行车,那我就拆了你的刹车来偿还。所幸wes的电影里没有所谓执意要表现的残酷血淋淋现实,所以没过多久两个心理上某种程度来讲都还是孩子的男人默默无言地握手言和了。

  没有人比自己更知道青春是什么模样了,澎湃的荷尔蒙和肾上腺素加速了对这个世界的自信和梦想也加速了梦想破灭的速度,理智几乎老是缺席,取而代之的就是rush,rush,rush then more。wes在结尾给男主了一个圆满的收尾,甚至为一直心疼且担心男主的人(比如我)给了一个毫不刻意的交代。我敢打赌这个故事在你我的生命里一定发生过,一定,无非只是改变了形式而已,那就是不断地rush,不断地犯错,不断地愤怒和抱怨,直到跟一切握手言和。

  这不是妥协,也不是所谓大人的圆滑的处理方式,假如一定要说的话,不愿意用 “长大”这个词,但一时半会儿想不出更好的来代替它了。

  不知不觉那层艰涩的硬壳一点一点剥落了,可能是被学校开除的时候,可能是凌晨两点发现自己好朋友从心爱之人家里走出来的时候,可能是借着雨夜和假装车祸骗得的那个吻——

  某一天开始不再别扭地看待一切,不再故意较劲,也开始珍惜一直默默对自己好和珍惜自己的人了。这不是青春年少没有了,而是它变得更好了。

  还是别担心孩子们了,也别再担心自己,因为总会脱去青涩变成一个更温柔的人,但别怕梦会失去,不是还有结尾的那支舞么。

  受不受伤害不得而知,只有经历过青春年少的人才会笑着说出来“没人受到伤害”这句话。

  做一个温柔勇敢的人吧。

  共勉。

  。s。因为美美的女主又想剪短发了怎么破嘤嘤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