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芝加哥》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芝加哥》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1-16 21:0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芝加哥》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芝加哥》是一部由罗伯·马歇尔执导,蕾妮·齐薇格 / 凯瑟琳·泽塔-琼斯 / 理查·基尔主演的一部喜剧 / 歌舞 / 犯罪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芝加哥》观后感(一):没有爱情,有别的

  毫无疑问这是一部女人戏,但是它特别就特别在,它没有爱情

  以前的电影,现在的电影,各种题材的电影,都喜欢用爱情作为点缀,甚至以爱情作为救赎,连枪战片也不例外。非要给暴虐的男主制造点柔情,让大众相信杀人不眨眼的人其实渴望真爱,多么美好世界!好像世界上真的是到处充满爱了,爱情的力量是最强大的,其实是多么自欺欺人行为

  这个电影出色就在于他很现实,一部女人戏,一点歌颂爱情的意图都没有,甚至对爱情有点嘲讽味道,律师出场的台词,句句都是反话,句句都是讽刺,告诫那些被爱情洗脑梦想靠爱情走天下的女人醒醒吧,这是真实世界。真实世界里,爱情只是传说,大部分拥有的,只是欲望各种各样的欲望。

  这部片子虽然没有爱情,但却有别的内容。那个被诬陷的女人被送上断头台时候下面观众的反应,唏嘘,或是欢呼,突然让我想起了鲁迅的小说中国那些伸长了脖子去看英雄被砍头,兴奋的好像看戏一般,其实未必是中国的劣根性,CHICAGO让我们看到了,这种心态其实全世界都有,只不过,那个时代人们喜欢看的受虐主角,不是英雄,而是女人。

  就是女人,女人,无论你是歌舞剧演员还是罪犯,其实你都在舞台上,你的娱乐消遣的内容。无论是你打扮的如同洋娃娃般接受爱慕,还是被吊死在大庭广众之下,其实都是娱乐的演员。女人,尤其是漂亮的女人,对你的宠爱是娱乐,看你痛苦也是娱乐。你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对大众都是娱乐,只要主角是女人,那么一切就带上了香艳的意味,哪怕是你的痛苦对众人来说也如同一场表演,看起来带着SM的快感。导演很显然借着这个题材在表达更深刻的内容,因为这是CHICAGO,因为主角是女人,所以才有那么多的看客。如果被送上绞架的是个男人,导演就不可能拍出好奇的观众,和他们内心的欢呼这种情节来,导演其实是在讽刺,不是吗?

  ROXY后来终于明白,她曾经以为是征服了大众,其实说到底她就是一个大众的玩偶,大众看她巧笑盼兮的心态,其实和看那个女罪犯上绞架的心态差不多,一切无非都关乎于娱乐。娱乐,就是如此。就好像君王对于小妾,宠幸过后就生厌,寻找新的肉体,新的刺激。ROXY永远逃脱不了玩偶的命运。这是女人永远的命运,是靠别人宠幸而生存的女人注定的命运,也是大多数女演员的命运。

  这也是为什么我多少觉得这部片子有女权的味道。但是这部影片的主旨似乎也并不是控诉,不是哀怨的妇女解放电影,女主角也并不是天使。她所做的一切也都是出于欲望,杀了人,享受了名誉,还逃脱了法律的制裁,所以,这个世界是不公平,但是,你还想得到什么呢?

  《芝加哥》观后感(二):芝加哥

  观众喜欢耸人听闻故事。他们喜欢挖出故事背后的隐情,凶手必须是一个可怜的、被丈夫冷落的、为了保护自己而失手杀人的妻子母亲。这才合情合理,这才荡气回肠,这才九曲十八弯。而律师很清楚这一点,他给Roxie 编造的身世很大一部分是出于对观众的考虑,他很清楚观众喜欢看什么,喜欢听什么。观众们既是这场闹剧的因也是这场闹剧的受害者。他们被欺骗,被愚弄。陪审团和法官都成了提线木偶,所谓司法公正不过是一张废纸。可没人关心了,因为法院门口,一位女士刚刚枪杀了她的丈夫。

  人人专注于自我炒作的年代,没有谁是赢家。抛弃一切博得的关注,也不过持续三分钟而已。

  杀人事件很快被所有人忘到脑后,而有心者将其作为噱头,改编成一出歌舞秀。故事的女主角们在舞台上载歌载舞灯光烟火掌声中,芝加哥还是那个芝加哥。

  说回歌舞。作为经典音乐剧改编的电影,歌曲的经典程度自不必说。而演员们的表演也实在可圈可点声音里带着power,舞步里是无穷的活力,这才是一部优秀的歌舞片所应具有的素质。另外,影片对于歌舞与剧情的衔接处理的很巧妙。歌舞是人物内心世界的体现,也是叙事的方式,这一切出现在人们的交谈与脑海中,比起一言不合就尬舞尬歌,容易接受多了。

  最后不得不说,泽塔琼斯大美人

  《芝加哥》观后感(三):一直提不起兴趣,终于还是看掉了

  看了看奥斯卡得奖和提名关于前一年“红磨坊”的比较,难怪对男主没兴趣所以一直对红磨坊也就还好的样子。这里的歌曲选段不是唱歌而是完全的剧情,这一点来说其实是我的TYPE(LM也是),不过从头到底就是不喜欢女主角,好像金发碧眼一直不是我的菜?看评论说她演技好什么的,看电影时候就一直觉得这女人明星梦做的脑残了,又蠢又不萌,完全看不清形势,每次选择都选错了或者表面呆蠢其实非常世故精明?总之有点精分,这个角色完全无爱。倒是凯瑟琳泽塔琼斯的女配角太灵了,一直注意她的舞步,就算在一群专业女演员的群舞里也是很衬得上的,那个造型,每一次一回眸一点烟那种带点冷讽的笑简直入木三分,美人啊美人,傲娇美人我最爱了。男主男配都不功不过,倒是MAMA大人也很鲜活艾玛很有感觉

  说完人物回到音乐,其中的好几个片段都哈灵,相较之下ROXIE和JAZZ只是朗朗上口而已,我喜欢其中几个剧情演进和音乐互相穿插的,既又非常好的烘托了剧情,也是华丽丽的歌舞秀:1.“cell block tango.牢笼探戈”这里留个美女都在唱杀人的理由,而且后来注意到匈牙利芭蕾美女其实是无辜的,结果她是唯一一个47年来死去的,实在是不能更讽刺了;这里的男女双人舞和群舞都很棒,尤其四号的芭蕾和六号的拉丁美人。2.“press conference rag。木偶记者会”这一段太赞,在坑爹队友roxie的捣乱下,律师还是成功玩弄记者们鼓掌之中,其中木偶的口型和律师的回答真真搭配,也是这里才发现女主不蠢蠢的嘟着嘴还是很能看的。3.“tap dance。庭上辩论”,这里的打嘴仗配上踢踏真是太棒!崇拜最早想到这个点子的编剧,什么叫牛就一个字,天衣无缝啊。其他几个tip,看到刘玉玲还有中间穿插好几个女杀人犯,都是律师主角的客户啊;男黑人报幕员真是很sexy的说(关注了一下,原来是PP里naomi的sam,果然眼熟);还有就是贯穿全剧,女2表演一次,中间女1表演一次,剧终还要两个一起,ALLTHATJAZZ啊。

  《芝加哥》观后感(四):【234】《芝加哥》——鲸鱼推荐872部好电影

  揭露名媛圈

  《芝加哥》 Chicago 年代:2002年 / 国家:美国、德国 / 导演:罗伯·马歇尔 / 主演:蕾妮·泽尔维格、凯瑟琳·泽塔-琼斯、李察·基尔

  罗西的案子在律师比利的精心策划和操控下,终于落下帷幕。然而没想到的是,在陪审团宣布罗西“无罪”的时候,又有一个妇女在街头开枪杀死情夫,于是传媒的焦点全部从法庭转移到了大街上。原本期待通过这个案子跻身名媛圈的罗西大失所望,连连抱怨记者都不给她照个相,而比利则见怪不怪地说:“你永远无法打败那些新鲜血液”。这无疑是为那些贪图名利虚荣和奢华生活方式的名媛们狠狠扇了一巴掌。

  《芝加哥》是1975年在百老汇上演的音乐剧,但问世时乏人问津。如今看来它却有着相当程度的超前意识,片中那个涉及阴谋、凶杀、欺骗、贪婪、炒作、娱乐至死的文化环境,几乎就是如今媒体界和娱乐圈的生态写照。尽管话题非常沉重,且有阴森、凄凉的情调,跟早期歌舞片风格大相径庭,但仍旧会给观众带来快乐——这种幽默来自于影片对现实辛辣的讽刺。改编鲍勃·福斯的这部音乐剧绝非易事,但罗伯·马歇尔初执导筒就计划周密,给影片设置了两个平行的体系,一个是女囚与律师联手炒作的现实空间,另一个是以歌舞唱段组成的虚拟空间。虚拟空间作为对现实空间的补充和升华,用戏谑、夸张的手法另类描摹,更显现出现实的荒诞不经。21世纪头几年,歌舞片有忽然复兴的迹象,而《芝加哥》获得奥斯卡的嘉奖,更是把这股短暂的风潮推向了高潮。

  亮点1

  第23分钟,《牢房探戈》用片段式的歌舞,展现了女囚牢房中各种人物,主要交代了她们入狱的原因。它分别用Pop、Six、Squish、Cicero、Lipschitz等关键词引出了六个女性的故事,并用“男人总是这样”“你怎么能说是我们的错”做反复出现的副歌,鲜明的女权主义色彩扑面而来

  《芝加哥》观后感(五):还有什么能比顶配的妓女,性感的爵士和膨胀的欲望更让人流连忘返的呢?

  一口气看完,中间根本就停不下来。作为一个商业歌舞片,《芝加哥》绝对资格教一些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反讽”两个字到底怎么写。两个杀人犯摇身一变成了绝世明星,她们用来杀人的手枪变成了她们惊艳表演的点睛道具;唯利是图的律师高歌爱情,道貌岸然的施舍是他名声远扬的工具;被带了绿帽依然对妻子不离不弃的丈夫化作小丑低泣自己的遭遇却无人理睬,成为这个娱乐至死之城最大的笑话背叛,枪杀,谎言,欲望像美妙的爵士乐一样日复一日供养着这座城市贪得无厌的八卦胃口。

  整部电影集聚了爵士乐的所有特点,性感到窒息,诡异到美丽变幻莫测惊喜,狂野放荡的精致,每一帧都让人想舔屏。一边看一边觉得,我这辈子都不可能看到比“监狱探戈”更性感的表演了,水晶吊带袜里藏着心机,黑色蕾丝束身内衣里塞满了钞票,美妙的肉体可以让一切谎言变成真相,滑稽到可笑却符合大众审美的表演也能让公平正义的庭审变成一场精彩绝伦的马戏表演,正如男主那句话:“这里是芝加哥,宝贝儿,你永远都比不过那些新鲜血液。”

  紧凑流畅的剪辑和华美绝伦的布景,爵士歌舞和剧情推动的无缝衔接与交叠,一扫对歌舞片那些歌舞表演嵌入情节发展过分生硬的偏见,从来都不会觉得莫名其妙唱起来跳起来让人觉得无故跳戏,无聊的劝说变成了爵士,冗长的独白变成了爵士,悲戚的诉苦呢变成了爵士,狂暴的骂街变成了爵士,所有的表演都成为剧情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就凭这一点,私以为已经秒杀了《爱乐之城》和《红磨坊》。

  这部电影里没有几个好东西,监狱妈妈,不败律师,报道记者,和老婆妹妹私通的丈夫,不顾家室到处哄女人上床的家具商,全部都是千千万芝加哥居民的缩影。浸泡在酒精和爵士乐里的城市无地容纳那么多真善美。

  人人都在奔向天堂,人人都在天堂的反方向,两位女主性感的美丽的皮囊下实则就就是不折不扣的婊子心,就算充满了谎言与欺骗,却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到痛恨她们,毕竟在芝加哥这样一个浮华之城,名利之都,还有什么能比性感的爵士乐,顶配的妓女和膨胀的欲望更鼓舞人心的呢?

  看似大团圆的结尾也一点都不敷衍,仔细看就能看出背后尖锐的留白,声名大振又如何?别忘了,宝贝儿,这里可是芝加哥!

  《芝加哥》观后感(六):歌舞也疯狂

  我很喜欢在这样的阴雨天看电影。因为这样就没有刺眼的阳光使我的屏幕反光,使我看什么都是白得透明的虚无,使我常常不得不起身遮挡透过窗玻璃太阳光,一站就是一两个小时而累得不行。视觉的不快还经常会造成情节的模糊,使心情游离在剧情外,沉不下心思。作为一个电影爱好者来说,这是非常令人痛心的。

  我也喜欢这雨天里的静谧。中午,一杯热咖啡,一部心仪已久的好片子,就可以享受到一顿美味的电影大餐,这是我最享受和愉快的时光。假如时光能够停留,我愿就在此刻,在滚烫的咖啡香气的氤氲间,在激情而放荡的爵士乐里……

  中午特别看了《芝加哥》,之所以特别,是我把好片子都特意留待这样的天气看,好让我完全沉入佳境,充分而彻底地感受那片中的音画魅力。我不得不说这是部符合我胃口的好片子。两个美丽风情而性感的女人,萝克西和薇玛凯莉,都因杀害欺骗自己的男人后被判了刑,在生与死的抉择中,色、名、利、欺骗、交易……一个奢华颓靡黑暗的芝加哥登场了,在穿插着歌舞、爵士与故事情节的展现中,将芝加哥社会金钱至上的丑陋面纷呈于前。

  这就是芝加哥,在监狱里打电话,给钱,辩护,给钱,只要你给得起,就可以洗脱你罪证确凿的罪名。而靠此得名利的律师比利却可以为你制造假新闻,为你打造故事,粉饰你的过去和人生,让你博取众人同情同时轰动媒体,最终,你无罪出狱,而他,则名利双收。芝加哥的规则,用比利的话说,就是“永远都有新鲜的血液”。反之,就如那匈牙利女人,被一吊而终。

  从某个层面上讲,芝加哥是丑陋和黑暗的化身,是罪恶和荒诞的象征。影片刻意讽刺挖苦了上世纪20年代芝加哥的浮华糜烂的社会风气。

  歌舞剧的元素使这部片子有很多与众不同的看点,这使我认为此片最精彩处就在于穿插在片中的那些歌舞片段,如果有朋友喜欢歌剧,喜欢爵士风情音乐的,大可找来一看。片中那精美的探戈秀,激情而放荡的爵士可谓登峰造极,丰富而奇特的道具、场景,简直令人目不暇接。开场的那首“All That Jazz”实在是精彩绝伦啊。我最喜欢的是“Cell Block Tango”(牢笼探戈)片段,真的是很有意思,百看不厌,很震撼!

  齐薇格饰演的萝克西虽然戏分较多,但我还是比较欣赏凯瑟琳.泽塔扮演的薇玛凯莉,大胆泼辣,激情放荡,可谓惟妙惟肖......

  我在等,等某个阴雨天再来临时,我将决定看第二遍。

  《芝加哥》观后感(七):《芝加哥》完美的讽刺。

  我当然不知道当初芝加哥再百老汇舞台上出现,到底是为了讽刺什么。

  电影芝加哥当年拿到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在内的五项大奖,绝对是有他自己的理由的。

  就我自己浅薄的眼光看,这就是一出讽刺大戏。里面发生的任何事情都是再讽刺着现在的社会。

  只要你有钱,你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即便是杀人也可以是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

  只要你愿意付出,你可以成为整个城市最有名的明星,所有人都会爱你,都会为了你的遭遇而哭泣。

  当然,只要有了更有价值的事情发生,你马上就是一个被所有人抛弃的人,因为所有人更喜欢新的刺激。

  于是,你马上从一个所有人敬仰的明星,一下子,成了一文不值的废人。

  我不知道当初再百老汇的舞台上《芝加哥》到底有多红火,不知道当初到底编导到底为了什么意图打算把这个故事在舞台上用优美神秘的爵士乐烘托到极致。

  我只知道,我非常崇拜的导演罗伯特-马歇尔把这个故事讲述再电影萤幕上,给人的冲击力并不小。

  电影的所有歌舞场面都是在舞台上表现的,而不是一般的歌舞片是在故事发生的实景里面表现的。所以有了一种虚幻和现实交叉的新奇感,也让人更加为歌舞和表演的分开讲述叫绝。歌舞没有抢了文戏的风采而文戏又不会和其他这样讨论讽刺式的电影那么沉闷。

  导演真的是一个厉害的人。即便是评论并不是很好的《艺伎回忆录》我都是看了好几遍。当然,除了赞叹章子怡和巩俐的精彩对决以外,还有他对于一个他从来不曾涉及到的东方世界的故事表现的并没有太大的差距。

  于是,即便是没有那些听上去就让人眼红的超级卡司主演的年度歌舞大戏《九》,我也会去好好的看。其实我一直认为能把歌舞片导演好的人,真的就是天才!更何况,他就是有这样的能力,让妮可-基德曼,佩妮洛浦-克鲁兹,马里昂-歌蒂亚,朱迪-丹奇,凯特-哈德森等等这些超级大牌都甘当绿叶出现在这部电影里。

  而芝加哥这个故事,没有《九》那么强大,他其实还只是两个女人的故事。

  为了报纸版面的大小,为了上停时间的先后,为了自己故事的感人程度。所有的一切都在勾心斗角。

  所以,虽然电影里面维尔玛输了,但是凯瑟琳-泽塔-琼斯却完全赢了。先不说别的,就光凯瑟琳的长相和强大的气势就足矣把蕾妮-泽尔薇阁全面压倒。每次两个人一起出现的时候,凯瑟琳完全是霸占了整个镜头。强大的气场,高傲的气质,和火辣的舞蹈,动听的歌声。而切她完全的把维尔玛这个女人的嫉妒,虚荣和处事不惊完全的表现的淋漓尽致。我觉得开场的时候,杀了人的她还是不慌不忙的在舞台上大唱《all that jazz》。太酷了!

  蕾妮表现的小鸟依人的感觉很棒,只是气势不够,不过谁让人家是绝对的第一女主角呢。不过,没人否认蕾妮的演技。

  不过,整部电影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洛克西的丈夫演唱的那首《Mister Cellophane》。我听那首歌很有感觉,好像是在形容我一样,其实很多人都是这样,生活再社会里,但是却完全的感觉自己太卑微,好像根本就没有人去理会你。你就和空气一样透明,可悲的自怜。

  约翰-C-雷利表演的时候的妆容是卓别林式的小丑,更有一种孤单可怜的凄凉感。

  If someone stood up in a crowd

  And raised his voice up way out loud

  And waved his arm

  And shook his leg

  You'd notice him

  If someone in a movie show

  Yelled "fired in the second row,

  This whole place is a powder keg!"

  You'd notice him

  And even without clucking like a hen

  Everyone gets noticed, now and then,

  Unless, of course, that personage should be

  Invisible, inconsequential me!

  Cellophane

  Mister cellophane

  hould have been my name !!!!

  Mister cellophane

  'cause you can look right through me

  Walk right by me

  And never know I'm there!

  I tell ya

  Cellophane

  Mister cellophane

  hould have been my name

  Mister cellophane

  'cause you can look right through me walk right by me

  And never know I'm there. . .

  uppose you was a little cat

  Residin' in a person's flat

  Who fed you fish and scratched your ears?

  You'd notice him

  uppose you was a woman wed

  And sleepin' in a double bed beside one man for seven years

  You'd notice him

  A human being's made of more than air

  With all that bulk, you're bound to see him there

  Unless that human bein' next to you

  Is unimpressive, undistinguished

  You know who. . .

  hould have been my name

  Mister cellophane

  'cause you can look right through me

  Walk right by me

  And never know I'm there

  I tell ya

  Cellophane

  Mister cellophane

  hould have been my name

  Mister cellophane

  'cause you can look right through me

  Walk right by me

  And never know I'm there

  ever even know I'm there

  《芝加哥》观后感(八):不能出人头地,那就声名狼藉

  这部独特的歌舞剧早在03年的时候我就欣赏过了,前不久又拿出来看了遍。爵士风味十足的原声音乐、紧凑流畅的剪辑、华丽的道具和舞台效果、演员出色的表演,都是影片的亮点。一向对Jazz不感兴趣的我第一次发现它的魅力。开场的《All That Jazz》成为被效仿最多的桥段,今年奥斯卡上还见了碧昂丝和休·杰克曼版的,而罗克茜躺在钢琴上姿态撩人的大唱《Funny Honey》也被侯佩岑用在金马颁奖礼上,最酷的就是那段监狱探戈《Cell Block Tango》!当一众女囚高唱:“He had it coming! He had it coming!”时,我一边心中OS:“男人都不是好东西!”,一边对这几个女人竖大拇指,够狠!我记得05年北京舞蹈学院的毕业演出中就有几个女生表演过这段,也很酷~

  在我的印象中,爵士乐=上世纪二十年代浮华享乐的市井万象。一战后的二十年代,因美国经济的一片欣欣向荣被美国史学家称为“新时代”,乐观主义情绪弥漫在整个社会中。繁荣的经济带来声色犬马、纸醉金迷的物质生活,同时也带来了信仰危机和道德缺失。金钱成了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名利成了一个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繁华掩盖下的是人们的精神空虚、道德堕落和两性关系混乱。当时黑帮横行的芝加哥是汇集了美国社会一切罪恶的渊薮。对生命的极端漠视、对名利的极度贪婪、追蝇逐臭唯恐天下不乱的新闻媒体、空虚无聊八卦好事的人群,善恶颠倒,黑白不分,世态炎凉。《芝加哥》就是将人性中最卑劣的心魔放大数倍,给我们展示出这样混乱的社会。在弥漫着靡费虚度,违反常理的放纵气氛中,欲望操控支配着人类。印象最深的就是罗克茜首次召开记者会的歌舞表演部分,所有人都是被操纵的提线木偶,被比利这个芝加哥黑暗的代表人物游刃有余的玩弄于鼓掌之间,而在那时的芝加哥,事实也的确如此。或者说,对于二十一世纪的现在来说,事实也是如此。笑贫不笑娼的无耻观点大行其道、爱慕虚荣只求出名、搏出位吸引眼球、为抢收视率和发行量无所不用其极的媒体小报、八卦市侩的狗仔文化……人类永远都在愚蠢的重复着过去……我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每当看到电影海报上的那句话:“如果不能出人头地,那就声名狼藉吧!”我就一阵恶寒==

  当道德渐行渐远的时候,会不会有人警告我们。

  影片给出否定的答案。

  罗克茜削尖了脑袋一心出名的梦想终于在牢狱中实现了,可悲的是她自己还非常享受这声名狼藉。为了保住媒体曝光率,甚至想出假扮怀孕的老套伎俩。她也曾经“ 拿乔”在比尔面前端架子,奚落维尔玛,但最后还是被比尔牵回去了。愚蠢的罗克茜并不明白这种成名就像当时的美国股市那样“虚假繁荣”。在新的“猎物”出现后,比尔和芝加哥媒体迅速的将她抛在了脑后,昙花一现的罗克茜上一秒还是全芝加哥的宠儿,下一刻就被遗忘了。

  至于她的丈夫阿莫斯·哈特应该算全剧里最正常的人了,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当时缺失的人类道德。然而这个“道德”是多么的懦弱无能啊!罗克茜给他“戴绿帽”他还得替她自首;罗克茜让他给自己准备律师费他就乖乖的东拼西凑到处借钱;得知老婆怀孕的消息(假的)兴奋的去找罗克茜却碰了一鼻子灰;痴心的等待无罪释放的老婆回家的他得到的只是罗克茜不甘心追逐媒体的背影。最后,极度失望的他离开了。这仿佛也预示着道德的离去。

  夸张是放大了现实焦点。五光十色的胶片带给我们的警示令人感到害怕。这部出色的讽刺剧确实值得品评。

  以上。

  《芝加哥》观后感(九):欲望的奴隶

  这是我第二次看美国的歌舞片,看完电影,我首先想的是,如果把电影里的歌舞部分去掉,剩下的部分串联起来会不会黯然失色?答案是肯定的。这部影片最迷人最精彩的地方就在于,用绚烂迷乱的歌舞渲染和表达片中人物的想法和欲望,让整个电影变得熠熠生辉,活色生香。我想这就是歌舞电影最大的魅力所在,即用这种方式彻底颠覆传统电影的演绎模式。

  谈及舞台上的歌舞,其艺术特色就是利用声光电和演员夸张的表演,带给现场观众最大的视觉和听觉震撼力。这种表演夹杂在反映名利场的电影中,实在是太贴切了。其夸张的艳丽的表演恰恰烘托出了电影中人物对于名和利那种变态和极端的渴望。尤其是对于监狱,法庭等在普通人观念里冷冰冰又严肃的场合,流光溢彩的舞台正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同时,典狱长,律师这些在平常人眼里高高在上正义的化身,也和舞台上风情无限骚首弄姿的演员构成奇妙的对照。 冷和热,庄和谐的对比越强烈,越能突出反映在芝加哥现实生活中,所谓的法律,正义,规则,道德,无非是舞台上的一场戏一出表演而已。 为了名和利,为了各自的利益,可以践踏人类的一切规范和法律,包括最底线的道德。 黑白颠倒,是非不明,整个世界无非就是一个大的虚华的舞台而已,这个舞台上的主角是那些赤裸裸的燃烧着的欲望,穿着华丽的外衣,但是里面却污腐不已。

  在充满欲望的几乎令人窒息的电影里,唯一带来一丝清新空气的就是那个小人物,洛克茜的丈夫,他善良平凡,但在影片里却被认为是头脑迟钝的小丑而已。他热爱最平凡生活的一切点点滴滴,充满了人性关怀。没有过多的欲望,没有心机,单纯而善良。可是这样的人的结局呢?生活落魄,处处遭耻笑和嘲讽。不禁让人唏嘘和感叹,这个世界怎么了?真,善,美到底还有没有生存空间?人人都沦为自己欲望的奴隶了吗?

  《芝加哥》观后感(十):只是为了舞台?

  在图书馆备考时一直在想这部电影,于是写下一点浅见。

  或许乍看到这部影片时只察觉到电影的讽刺意味:金钱万能,舆论可以扭转乾坤,人们不在意真相只在意事件是否足够新颖,为猎奇而来,那些骇人听闻的杀人案件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吸引世人的眼球的存在,罪犯可以像明星一样被捧到红的发紫。愚昧的群众跟随被少数有利可图之人主导的舆论的方向,做出能影响犯罪之人的决定,因为决定权恰恰在这些愚昧的大多数人中间。

  而我想说的主题是理想,没错,两位女主似乎不近人情,更是到了冷酷的地步,但她们都是无比执着的人,执着于在舞台上表演,人们眼中的焦点。维尔马杀掉丈夫与妹妹后还赶回到舞台,没有试图逃避警察的追捕,洗干净还留着她最亲的两人的鲜血后在台上发挥良好甚至可以说是精彩!镇定自若的一个人将属于她和妹妹的jazz表演完,难道不能说舞台比起生命,金钱,对她更为重要吗?

  而罗茜,更是有许多切入点,她不爱她的丈夫,也不爱她的情人,对她来说,她们只是她想登上舞台的梯子,与情人约会是因为他答应会把她介绍到歌舞团里,她想成名,连和情人缠绵过程中,她还一个劲地让男人叫她超级巨星,事后他在厌恶与不耐烦中明确的告诉他骗了她,她恼怒不已,开枪杀死了他。进狱后,她对同样歌舞团的维尔马表示好感更希望她能给她一些意见却被维尔马冷酷拒绝,后面更不用说,她因为她登上报纸而感到欣喜,即使这是丑闻,为了出名她出门一定要穿妖艳的衣服,胜诉似乎没有出名更重要,但在死亡的威胁下,她还是屈服了穿上朴素的衣服装作打毛衣的样子。然而,终于胜诉,她却没有重生般的欢喜,只想着为什么他们不给她拍照,为什么那些记者不关注她了?她不知所措,如坠地狱。

  罗茜与维尔马出狱后的日子都不好过,没有舞台,没有出名,因为这是芝加哥,她们已经过时了,每天都有和她们一样年轻貌美的女人因为犯罪而逮捕入狱,层出不穷的案子等待记者们挖掘,吃瓜群众们乐此不地关注着下一个犯罪者,谁会想起红极一时的她们?而维尔马想到一个绝佳的主意,她拉下脸皮去和罗茜妥协,让他们共同演出,两个曾在报纸上出现过的女罪犯重现舞台一定会红!会有数以千计的观众为他们呐喊发狂,更有数不完的金钱。罗茜是如此恨维尔马,而处处碰壁的她为了登上舞台,实现自己的明星梦,她妥协了,两个昔日不共戴天的女子在舞台上争研斗艳,甚至拿起模型枪,这样的噱头让现场更加火暴,观众不管道德什么的,只要吸引他们的眼球,能博他们一笑,任何事他们都能宽容处之。而她们也大获成功,实现了理想!

  那到底是物质对她们重要还是理想,是为了得到金钱物质而想要出名,还是纯粹爱表演爱爵士,或许答案是她们都喜欢在舞台上得到关注,那种superstar的飘飘然感觉,出名,才是她们的终极理想。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