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环城七十里》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环城七十里》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1-19 20:2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环城七十里》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环城七十里》是一部由穆丹执导,陈俊达 / 孙熙言 / 黄婧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环城七十里》观后感(一):叫我如何不想它

  江苏网络电视内容总监刘洁问我:影片如何?我的回答是:很诗意,小清新;很音乐,歌好听;很熟悉,画面美;很南京,耐回味。

  因为整部影片并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所以我把它看作是穆丹用诗歌、音乐、美图镶嵌的南京高中生的“青春碎片”。说实话,我很喜欢这样的碎片,我甚至认为所有的青春都是碎片——即便如火烧赵家楼、奔赴圣地延安、上山下乡、红卫兵大串联、天安门广场那样社会背景堪称宏大叙事的青春力量的集聚和爆发,就其中每一个具体的人而言,青春也都是残缺的碎片。

  然而碎片并不缺乏光彩,犹如明城墙下玄武湖在朝辉夕照中波光粼粼的美,都是每一片波纹构建的。《环》展示的青春碎片,亦是一代青年人——准确地说,是融合或寄托了如穆丹这样的曾经青春的人——整体光芒的射点,也是这个独特时代特有光焰的跃动。

  因为诗意,所以吟咏;因为音乐,所以萦绕;因为美景,所以浮现。不知怎地,每天照例走湖、疾行在城下湖边的时候,眼前总是出现《环》片中的人物和画面,耳畔也似乎单曲循环似地重复着那首《城门城门几丈高》。

  犹如“现在”终将成为“过去”一样,于回忆中,同样也能钩沉当下。我坚定地认为时间背景为“2013届高中毕业”的《环》片,是穆丹用诗、乐、画、声、光、影的方式,执拗地在他的青春回忆中抒写他理想的当下,就象那首曲风浓烈、贯串全剧的的《我要和你恋爱》。

  风一样神秘的林佩曦:风一样的女子(和男子)无疑最招异性的倾慕和喜欢。所谓“风一样”,总包含清新脱俗、来去无形、远离凡尘、神秘诱惑之意。对懵懵懂懂的高中男生来说,林佩曦绝对容易让他们着迷的女孩子。所以,孙熙文们的守候,是必然的,这里无迷待解。

  成为谜的倒是林佩曦自身,她显然很羡慕孙熙文们的青春年少单纯生活,那必定是她心中最柔软的一瓣;她想和他们一起环城,是她对纯真年代精神向往;而那个路灯下馄饨摊的刻意回避,其实是她本能地回避不愿意显示在孙熙文们面前的另一个自己。那是一个怎样的自己呢?影片没详说。记得此前采访穆丹看缩微片时,穆导介绍说:她是一个在夜店工作女孩子。有了这个背景,一切便都通顺:气质如莲、身处之地却不乏污泥浊水。她从孙熙文们身上获得精神追求的单纯,单纯到骨感,又从自己秘而不宣和刻意回避的部分获得丰满的物质生活。我不知道她最后那个独自行走在街头的孤单背影是否预示着什么不幸,但对孙熙文们来说,他们和她,实在隔得太远太远。

  其实,最难得是内心如莲。即便是风尘女子,一旦脱尘,也还是“风一样的女子”。

  张超然三送听课笔记:这是影片中最能勾起回忆和触动心灵情节。这样的场面太熟悉了,相信每个中学生都见过或传说发生同学间的类似情节和故事。我想说的是,张超然的眼神(可见的)和面对陈嘉以沉默回应时的心情(不可见的)。第一次,超然递上摊开的笔记本,双方都不说话,旋即合页离去;第二次,等待陈嘉回应的时间显然比第一次长了很多,看到对方还是低头报以沉默,她眼神中流露出无尽的意味:爱恋期待、殷切、委屈……五味俱全,最终还是无言离开。第三次,把两本写得满满的笔记递给陈嘉:“留个纪念吧!”说完翩然而去,内心释然。

  张超然在那个保送考试前夜的电话该不该打?陈嘉踟蹰在张超然窗下后开始的那个彻夜环城该不该走?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青春彼此知道、青春也遵循着彼此的路线。交集和分岔,本来就是青春的原色。

  小师妹在毕业典礼上的直白:这是令人眼角湿的一节。青春是有严格的年代分界的——与张超然的默默无语不同,小师妹在毕业典礼的众目睽睽之下,大胆地走上台来,向即将离校的师兄陈嘉表白自己长久以来的默默喜欢。小师妹代表了这样一群女生:他们相貌平平、成绩也平平,既不是“林佩曦”也不是“张超然”,但是她们不掩饰自己对帅哥的喜欢,我行我素,敢于表白,富含青春张力。她们并不奢求自己能从表白中得到什么,只是想告诉师兄:希望很多年以后再见到你的时候,你不要大腹便便

  我喜欢这样的你。我希望这样的你永远不要改变——这是无数“小师妹”初恋暗恋)时的情感吧?怯生生的,一如春山涓流,清冽而甘醇。

  萧乙和漂亮的英语女教师:这注定是一个与观众有默契的情节。有多少情窦初开的学生会傻傻地喜欢(或暗恋)上自己的异性老师?太多了吧!如果不写这种普遍现象,于青春片是不是一种缺憾?果然,影片中的四个男生里,最高大健硕、最具男性荷尔蒙气质的萧乙,喜欢的是身材面容一样姣好的英语课女教师。这太正常了!而当他转过身、请她在自己背上题字的时候,又有多少人会想到美女教师写下了“精忠报国”?

  青春,真的只适合向同龄人展示,也只能在同龄人中获得共鸣。因为,在经历过青春的人那里,你的现在只是他的曾经,你的那些小心思他洞若观火。就像这位美女老师,用岳母般的情怀,巧妙地化解了萧乙的青春荷尔蒙。

  她的美,萧乙们还不懂。

  爷爷的青春和消逝的生命:萧乙的爷爷是传说中的青帮堂主,自然也有不为晚辈所知的刀尖上舔血的青春:“我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已经走南闯北、养家糊口了”。孩子们问起爷爷病榻前柜子里的匕首(应该是管制刀具吧)时,爷爷却轻飘飘地说:那是我拿来削水果的。在生命即将消逝的暮年,爷爷那种年轻时闯荡江湖的杀气,已经内敛成一种老顽童式的俏皮。爷爷最后的愿望是“回家”,他不愿意在白晃晃的医院里走完人生,更想着家里才能吃到的鸭油酥烧饼、鸡鸣汤包、七家湾锅贴,马祥兴盐水鸭等美味,叫孩子们“分头去买”。这个馋嘴的青帮老大最终还是没有吃到他思念的美味,就像他的青春乃至生命永远不再回来。

  青春,只是生命的一小截。我们无法把握生命的来路,却可以像爷爷那样,自主决定如何离开。

  好了。到此打住。

  《环城七十里》观后感(二):南京人终于不再是大屠杀

  今天终于看到了这部期待很久的电影,要说很好,谈不上,但是感触倒是有很多。PS:音乐挺好听的。

  ————————————————————

  就好像陪着陈嘉在屏幕前做了一遍环城。我突然又好像回到了上高中的那个日子里,然后我才发现,在当年那个我们极力的想要从中逃脱的地方,其实是如今最想回去的地方。

  我很想借用纪录片里的一个小伙子说的那句:“我是土生土长的南京人哎。”但是我又怕说了这句话,我又不是那么有资格去讲。因为真的当我回忆我生长的这个城市,也许是因为太熟悉,也许我不像外地来的人一样要刻意的去记住哪条街,甚至精确到那个街的名字。所以在我映像里的南京,只分为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我生活过得地方。

  小的时候,家住在玄武门的附近。我已经不记得住的小巷的名字了。我只知道那里在湖南路的街上,对面有一家开了很多很多年的“图门烧烤店”,现在还在那个地方。然后上学了,搬离了那里。但是随着岁月流逝,如今我再带着朋友回到玄武湖去游玩的时候,每次介绍的第一句话就是:那是我小时候玩耍的地方。上学之后,我搬到了清凉门的附近,就是现在住的国防园。我记得我刚搬来的时候我妈就拉着我去看了“鬼脸城”。还真是很神奇的一个城墙,确实很像一个鬼脸的造型。上大学的时候听到外地的同学提到说想要去看看“鬼脸城”,我都很自豪的说:“我家就住在旁边哎!”

  回到电影中,我听到了林佩曦讲的那句:南京的城墙有多长啊?其实我心目中一直有跟她一样的疑问。因为我没有环过城,而且我是知道有的城墙已经没有真实的城墙在那里了,有的只是一个遗址。七十里的慨念我倒是很模糊,但是据说是要十几个小时才能环完一圈,我心目中就有了个大概,原来我在的这个城市,很棍气蛮。

  我看到小丙因为林佩曦去考了艺考,我就想到了我高三的那年。也许时间应该往前推,上高三之前。我也是艺考上的大学,周围有很多这样的小伙伴。我映像中有个叫刘伟的男生,他就说了他报考播音主持的理由,是为了去找一个学姐,想要和她考一个大学。我们都以为他喜欢这个学姐,他说的却是,学姐人很好,是学校广播台的主持,其实并不认识他,但是他觉得有着和学姐一样的理想是一件很自豪的事。我当时心里唏嘘,我来艺考的原因只是因为我喜欢而已,并没有想过是为了谁。

  说实话,第二章的爷爷我看哭了好几次,因为这让我想到了我爸爸。我爸妈很早就离异了,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们各自在我心中的地位大人有大人的生活,而我只要知道他们是我的爸妈就行了。在我高三那年暑假,我爸突然因为脑溢血去世了。这让我甚至是全家都觉得很突然。因为我清楚的记得,在我爸去世的前几天,我们才见过面,那天他把我从奶奶家送回家。路上他一边开车就一边讲,南京这倒霉路改的都认不得捞,一会变一个样子。他也喜欢去买各种各样的烤鸭、鸭油烧饼来给我吃,而我却连最后一句话都没跟他说上。我想萧乙他们是幸运的,他们完成了爷爷最后的心愿,他们也在此刻而得到了一种人生的成长,这是一个人的成长必经的一道坎,就是离别

  这个电影的第三章说的是环城。其实我一开始真的没懂陈嘉为何要在保送前一天跑去夜环城。因为在我的学生时代,有这样一个机会摆在面前的话,无论什么情况都是抢破头了要去参加的。但是后来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电影里的陈嘉只是一个符号而已,他的行为全部融进人物的情感当中。就像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人都被安排好了生活的道路,在朝着他们的父母、朋友对他们的期望按正常的规律发展的时候,总有人会出其不意的来这么一招。其实我觉得这样的心理活动也可以算作是一个青春期的逆反心理。你让我这样做,我偏不。我在上高中的时候,妈妈就喜欢强制性的让我去接受喜欢一些东西。其实根本没什么,换做现在,好嘛,那就这样嘛。但是那时候的我,也不知道吃错什么药,偏要反着来。你越说我越不想做。我觉得这是一个人处于青春时期很正常的一个反应。当然,我并不是在说陈嘉。也许他和张超然之间的这种明枪暗箭的我看不懂,但是我觉得在他俩之间都有一股韧劲,谁都不肯对谁服输。这是他们之间的交流方式或者称之为情感表达。

  最后一章,是毕业。当我写出毕业这个词的时候,我觉得心中有一万只草泥马在奔腾。我感觉我有千言万语的话要说,但是最后全部汇成一句叹息。片中的毕业有小师妹的表白,有请老师对自己的祝福,有和不认识的同学的互动。而在我上学的时代,不论是初中,高中,甚至大学。都感觉只是匆匆一瞥,挥一挥手,说了句再见啊,回头再联系,就没了。等真的回到了家,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又会默默的抹一抹眼泪,感叹一句:还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见,那时的我们又会是变成怎样。我很羡慕片中的那个小师妹,她把她压在心里的话在毕业的那天说出来。其实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种心情要让你想表达的人知道。看到这里我就后悔我毕业的时候没有抱着几个小伙伴痛哭一场,甚至连正式的道别都没有。就很普通的像往常一样说我先去办手续,一会见。这个一会,就没有了下文。当时的心情没有那么的沉重,而是很轻松的觉得,我们一会真的还是会相见的,好像我们下午还有课要一起上一样。但事实证明,是我想多了。

  看完《环城》,好像全篇都在很沉重的样子,但其实并不是。整部电影他们都一直在一起,直到最后毕业,才分开往各自的理想中去前进。这就够了,这就是青春。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了一些他们认为有意义,有追求的事情。甚至是很小的事(考前偷偷看泄题答案),那也是在上学的时候,那个时期,最有纪念价值的事情。从中映射了很多现实中的影子,你会从电影中看到曾经那个时候的自己。其实想起来应该都是笑着的,正是那段被我们抱怨天天考试,天天做作业的日子,才是人生中美好时光

  片中的音乐也是配的恰到好处,往往有的时候,语言不能表达一切。其实我们并不需要去听他讲了什么,而是要看他做了什么。歌曲在这个时候就起到了一个暗示的作用。配上画面,你会从歌曲中脑补出一些并没有拍出来的镜头。当然,我个人对音乐没有很深的见解,我听歌从来都是我觉得好听就行,旋律好或者歌词不错,没有特别喜爱哪一个歌手。而且!这是我看过的第一部由这么多民谣组成的电影。

  所以总的来说这部电影是推荐一下吧的(毕竟真不想一提到南京,别人第一反应就是大屠杀)。原谅我流水账的纪录,因为我的回忆片段太琐碎,我爱那段岁月,即使有不好的回忆。我爱这个城市,即使她变化万千。

  《环城七十里》观后感(三):金陵城,一方人。

  这是一部带着个人情节的电影。

  就像每个异乡的人,心里最亲的是故土。

  当然这是一部写关于南京的电影。导演在说故事的时候,本身也时刻展现南京的画面。

  对于音乐,我不懂,但觉得还不错。对于电影本身来说,这样的电影对于观众来说,就是你是否爱这座城。也或许那些带着文艺气息的人,才能从中看懂些什么。普通的观众,或许很难明白这部电影去电影院上映的意义

  导演在画面上,安排的很美。紫峰,城墙,不远处的紫金山,还有轮渡。看南京的美,电影中能给你很好的感官。

  电影看完,个人觉得,这是一部导演在说自己,在说一群人的故事,关于这种带着校园元素的作品,远没有那些年的共鸣。

  这是一部给城里人,给南外人看的电影。

  不能不说,导演是在电影上花了心血。但做为观众,如果述说南京,整个电影情节和表达上面还是单薄了。

  题外话,看电影还是笑了,导演在里面安排的那个情节,那个开着大奔的男人。我和同事看到这一幕,触到笑点了。这个男人的身材,背影很像公司老总,还都是开着大奔。

  还有里面的爷爷,浓浓的南京口音,和公司的同事说话的节奏,腔调都很相似,这也许是南京人的特点吧。

  金陵城,一方人。

  真正的南京其实远不止电影里的这些。

  《环城七十里》观后感(四):穆丹的《环城七十里》

  胡兰成在《今生今世》里提到初来南京时,"爱在南京的城墙上走,也不知上去的地方是什么城门,惟见那墙又高又大,在上面只顾迤逦走去,看城外落日长江,城内炊烟暮霭,走了半日到底也走不完。也只有我会做这样的傻事,就只为那山河浩荡"。那时,胡兰成应该是二十岁左右的年龄吧,世界也刚刚开始在他面前展开那么一角。

  穆丹生在南京长在南京,打小时起就可以随时到城墙上去乱走一通,这是他自幼就有的乐子。所以让他在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儿时乐园一一城墙上生发出"就只为那山河浩荡"的喟叹,实在是为难他。

  但是有一天,环着城墙走了一圈儿后,穆丹也有了心事。高中毕业前夕,学校组织毕业生们环城七十里。这需要付出巨大的体力与耐力。他发现,城墙虽然还是他儿时所熟悉的城墙,但他自己已经不再是儿时的自己了。有什么东西已经在他心里萌发,而且恣意生长。却总也说不清楚。

  那次七十里的环城在他脑海中的印象鲜活锐利,以至于时光过去三十年后,他在拍摄自己的处女作电影时,脑海中蹦出来的竟然还是这件事。

  电影的故事并不复杂,因为穆丹压根就没有想去杷故事弄复杂。故事最内核的部分用一句话就可以说清楚:高考前的晚上"拧巴"地用了一个通宵沿着城墙环城七十里,因此耽误了第二天就要进行的高考。直到今天为止,高考依旧是中国的高中生最重要的一个事情,拥有使命般至高无上的重要地位。所以这似乎是放弃了一个有意义的事情,而去做一件无意义的举动。

  但是这个简单故事引发出的张力,却又不是几句话就能说得清楚的。这里关乎成长时的"拧巴",这些"拧巴"带来的全新生命体验,以及这些体验在你青春消逝后给你留下的刻骨铭心。

  影片刚做完后期时,我在东禾影业的小放映室看四十分钟的压缩版,当时忙着欣赏电影里的十几首穆丹创作的民谣歌曲,没空去想这些问题;昨天在紫峰六楼的影院举办的南京点映的首映式上,看完了九十分钟的完整版后,我作为一个旁观者,当然也有我自己的亲历,倒有点想明白了。

  穆丹与我是同龄人。差不多与穆丹在南京环城相同的年龄时,我在北方曾与一群同学骑自行车在冰面上疯狂地横跨黄河。朔方彻骨的寒风中,冰面形成类似凌汛时的河面那样一个个参差错落的裂缝,如果不小心踩开了哪个裂缝,就会跌入冰下随着黄河入海流了。

  一群正在长大的孩子,骑着自行车跌跌撞撞跑到黄河对岸,然后又跌跌撞撞回到出发时的此岸,在冰面上完成一个来回,一没摔死,二没淹死,居然都还活着,我们的脸普遍都有点发白。有一点惊惧,绝多却为兴奋。但我们谁都不敢向父母讲起。因为在作为成人的父母眼里,这种行为亳无意义,甚至很荒唐。

  事实上,丧失高考机会环城也好、冒着生命之险骑车过黄河也罢,其实是一种求证,用一些看起来心血来潮的无意义的举动,来求证自己生命的意义,不经意间完成一次心理上的蝉蜕。

  穆丹自己其实也在求证:那些青春期的无意义,倒底在我们的人生中,有着怎样重要的意义?

  我喜欢穆丹的性格,外表温和淡然,但内心里其实暗潮涌动。

  就象他首次编导制作的这部电影一一《环城七十里》。

  《环城七十里》观后感(五):暮色未深 可缓缓归矣

  看完之后最大的感触就是每一首音乐听了都有感 我知道它不足以媲美《莉莉周》 都是青春系列 但不一定非得把美好的东西在你面撕碎成悲剧才能一石激起千层浪 生活往往是在那些平凡平淡平稳的日子里挣脱出一个思想上不愿束缚的自己 亲情友情爱情 不是一句话就能点破 我多想和你恋爱 希望有一个人陪你颠沛流离 陪你走过那些青春记忆 我多渴望将你一生收藏 妥善安放 免你惊免你苦 免你四下流离 免你无枝可依 而带给我幸福的总是那些离去的人

  来宁已满四年 至今未去环城一次 甚至都没登上过南京城 只在紫峰72楼观光层看过它的全貌与夜景 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 骑大马 带把刀 走进城门里操一操 愿与你分享这一部青春记忆 看一看这日落前的南京

  你看这城市一下雨雾气就飘散不去 你看那昏黄的路灯沿着梧桐蜿蜒地撒下来的灯光 你看路边的霓虹灯广告牌通过地上的积水反射出的斑驳光影 你看悠闲地举着宛如游船画舫的雨伞散步回家的行人 你看纷扬地打落在公交车的玻璃窗上剔透的雨珠 你看这骚京一百年一千年一万年的夏天

  《环城七十里》观后感(六):民谣与怀旧

  1.作为一部独立的民谣电影虽没有专业电影那么好看,但是导演还是有点想法的,只是很多东西没有表达出来,对于非专业导演穆丹来说,是一件及格作品,这种怀旧电影更多的是勾起回忆,很有启发意义,值得推荐!

  2.理解电影来看看穆丹怎么说。

  【穆丹觉得,青春就像“环城”,它毫无意义,从起点到终点走一圈,起点就是终点,像画了一个毫无意义的圆圈,但是你在这个过程中的暴走、冲突、疲惫、怨恨各种体验,这种无目的地展现、发现和体验,才是青春的真谛:一场没有任何功利色彩的行走。】

  的确整部电影都很散,看似毫无意义,但是沉下心来思考一下,青春甚至人生就在眨眼之间悄悄流逝,现实很快变为回忆,回忆似乎又有无尽的后悔,这就是青春吧!

  3.电影有些诗意化。

  《环城七十里》,就是这样一部诗歌化的电影,影片中有12首歌曲,其中7首是穆丹的旧作。创作的时间是15年前。

  《哑子的爱情》《一个唱歌的人》《孩子诞生于泥并祝福你们》《一只受伤的狐狸》《告别的少年》《爷爷走了》等歌曲的小样被从穆丹尘封的磁带堆里一一拣回来,垫到影片粗剪版。

  《城门城门几丈高》这首歌穆丹是临时做的,却成了他最得意的作品,简单、上口、很乡土、很中国。九分半钟,把南京的十二个城门都唱进去了。

  《环城七十里》,就这样成了一部现代民谣音乐电影。

  4.表演确实生硬,只说一点,爷爷噩耗传来那一刻,似乎没有悲伤,表现那么镇定?有这样的孙子???

  陈嘉的扮演者陈俊达,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电视编导专业学生。

  孙熙文的扮演者孙熙言,四川传媒学院摄影专业学生。

  张超然的扮演者黄婧,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电视编导专业毕业。

  在主角和主要配角里学过表演的,只有扮演林珮曦的李佳怡,而李佳怡在班上恰恰属于“专业平平”的那个。

  在电影拍摄的初期,很多常混剧组的工作人员暗暗对演员的表演大摇其头,认为他们根本不会演戏。而穆丹的说法是,“我要的就是他们自己,不需要去演”。

  《环城七十里》,就是这样一部“反表演”的电影。

  反表演?没有真情,是电影一大弊端。

  5.它的故事是超浓缩的,没有铺陈、卖弄,所有情节都是点到即止;

  它是反剪辑的,大量的长镜头让剪辑师抱怨无事可做;

  它是反西方视觉系统的,全片几乎没有一个色彩浓烈的镜头,城墙的深灰、天空的浅灰、树木的绿和夕阳的淡金中浮现的是远去的白衣少年。

  6.作为非专业导演,一切的不解很正常,希望越来越多的独立电影出现!!!

  ------------- 2012年12月28日 10:16

  《环城七十里》观后感(七):环城七十里:走进城门你cao一cao

  《小时代》的逼格塞进NFLS设定,丢仙林拍,最后糊一层《那些年》小清新色调,全程狂播原创民谣……终于,成了一部电影长度的音乐mv。

  所有人都是癌症晚期半死不活的语气,参见《绣春刀》里面的刘诗诗。

  所有台词里面一半都是“走吧。”然后画面渐黑又亮起。

  所有时间里面一半都是在放民谣,音乐应该都是原创吧,大概风格是汪峰和陈升生了个孩子在南京养大。

  就好像导演是个闲着没事干的高三保送生,想做个20分钟的微电影缅怀一下青春,却被领导要求硬生生拉到一部电影的长度——没办法,镜头就拍了那么几个,只能不停重复重复重复,实在凑不了了就拿音乐凑时间。

  一边看一边用手机写完全来得及,写成了流水账语文老师我对不起你。

  祝导演票房大卖哟~

  补充:看了豆瓣简介意识到我因为脸盲症导致很多剧情没看懂呢。

  哈哈。

  ——————————————————————————

  以下全是剧透

  开场

  大半夜,一个少年【完全无视自己走的是快车道+逆行】走过南京几个城门,到一个门口停下来玩一会儿手机。

  GM民谣 + 少年走啊走,走啊走。

  五分钟过去了。

  全剧终(不)

  第一章:林O曦

  又名那些年我暗恋的姐姐有了土豪

  四个男主角(也不知道谁规定的一定有四个男主角)骑着自行车并排在路上挡道,聊着高三家长会之类的事情。

  男主们分别回到了自己【十分特别非常无敌豪华的公寓或者别墅】家,一个书包被丢出来,一个被罚跪,另外两个我忘了。

  然后呢,他们就去先锋书店了←咦究竟是为什么?

  此时文艺女林O曦(不是打码,是真不记得中间那个字了)白衣红裙,在书店门口贴了个表演海报但是没标时间——四个高三学生便尾随社会女青年死皮赖脸问演出时间去了。

  ——你们也玩乐队?什么音乐?

  ——摇滚/流行/民谣。←F4其中三个异口同声地说。

  ——你们是学生吧?高三的?你们要高考吧?

  ——我们是外语学校的,反正都定了,出国。

  棒。高三土豪学生不用高考闲得无所事事勾搭社会女青年。

  F2坐船去浦口(…)看文艺女的演出,结果下雨了演出取消台子都拆了,F2又上去搭讪,文艺女开始给F2唱歌,五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画面全都是远景、风景、文艺女的手、F2专注的眼神…以及左上角从右往左竖排歌词。

  如果《致青春》是个文艺片,那这部《70里》,就是个明信片。

  F2和文艺女走在城墙上。

  文艺女:哇~南京城墙好长哟。

  F2:南京的城墙有悠久的历史,总长xxx,保存相对完好,而且是环形的呢!我们学校有个活动就是环城墙走…

  文艺女:哇~好有趣呢~

  F2:呃,其实我们都逃掉了……下次我们一起环啊?

  文艺女的梦想是去法国XXX城,男主之一明摆了是暗恋文艺女,把自己写的词给文艺女请她作曲,文艺女接过了个电话就走了——文艺女的背影,BGM民谣,五分钟过去了。

  导演,你这么喜欢唱歌,去重拍《新白娘子传奇》吧?

  接下来,本片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了。

  因为出现了路边摊小馄饨。

  啊,小馄饨。

  观众们感慨道,我想吃小馄饨。

  F2(不包括暗恋文艺女的那个)在路边吃小馄饨(说起来为什么你们F4都是成双成对出现?)

  此时来了一个土豪带他的小女友来吃小馄饨,你猜对了就是文艺女。

  F2当然装没看见,文艺女看到F2就说不吃了咱走吧。

  土豪帅气地给馄饨摊老板钱,说我请啦。

  土豪土豪我们做朋友吧!

  以及,我想吃小馄饨。

  老师在讲保送考试的事情,F4里面那个暗恋文艺女的却跑去艺考培训中心唱歌。

  没过多久艺考的那位也在馄饨摊(怎么还是馄饨摊)巧遇文艺女和土豪。

  旁白说他后来就没提文艺女,一口咬定人去法国了。

  艺考成绩出来了,成绩很好,艺考男去给教练报喜,报完了就跑,搞得教练莫名其妙。

  啊,写到这里我才意识到好像是“因为暗恋文艺女跑去考艺考,考完发现人家已经有了土豪”伤心的故事呢。

  都说了我分不出四个男主长相区别…所以也许我错了。

  好嘛,蛋疼单恋青春章节完?

  第二章:爷爷

  又名我爷爷感慨城市变化快,然后死了

  啊,还有保送考试卷子不好偷。

  一般看到这种标题就预感到是要死爷爷,果不其然F4之一爷爷生病了。这位我们就叫他出国党吧。

  保送考试前一夜(你妹哦出国党考个什么保送考试),技术宅把F4约去ktv,给他们看了考卷,他们表示:好简单哦。

  第二天考试卷子完全不一样。

  耶。

  前一章也提到,爷爷生病了不肯呆医院,其他F3说你爷爷就是我爷爷!老爷子不就是要出院嘛!出出出!

  ——于是四个未成年人就把一个无法行动的老人接出了空荡无人的医院。

  警察叔叔请逮捕他们。

  说起来爷爷全程南京话,老年痴呆时日无多的感觉…孙子们却全程弯弯腔普通话什么鬼啊!你们如何交流的!

  爷爷回家以后说:我要吃xxx地方的xxx,yyy地方的yyy……

  F4:买买买!

  四个人又一排骑自行车挡道了,买买买。

  还没买完,出国党接了个电话。

  【您的好友爷爷已下线】

  唱歌开始:城门城门几丈高(。

  我才知道南京话版本居然是“走进城门你cao一cao”…

  小朋友们,你要cao什么…

  配上旧黄色小清新滤镜爷爷在出租车上感慨南京变化真快。

  民谣*n

  “走进城门你cao一cao”

  第三章:环城

  又名有个女神暗恋我

  “保送名单已经出来了,被保送的同学就不用来上学了,不要影响其他同学复习。”

  我读书少,我也知道保送他妈的是有第二轮笔试面试的。

  这个故事大意就是一被保送的女神暗恋F4之一(啊,为什么我一点都不吃惊),但是暗恋对象保送失败,所以女神仍旧天天来上课。

  女神你脑子没问题吧。

  终于女神不想浪费时间了——把积攒多年的笔记本给了保送失败男。

  女神就开始说其实啊,保送考试前那晚上……我给他表白电话(还是微信了?)

  于是心绪不宁的保送失败男就大半夜去环城了…左下角还有标明了城门的地图类似物,到达一个城门亮起一个,不知道还以为在玩儿赛车游戏。

  环完了以后,保送失败男给女神语音微信:我们六年扒拉扒拉,我们有距离扒拉扒拉…

  毕业典礼上。一个高一的跑上台用中老年口水过多林志玲的声音说:“xx学长,人家宣你啦。”

  女神特写,保送失败男特写。

  终于这个故事汇聚在保送考试前一晚:

  那晚上F4中两个在ktv看考卷;

  一个在吃小馄饨&失恋;

  一个在环城。

  这他妈还能不能好好学习了?

  汪峰风格民谣响起。梦想啊、青春啊、疼痛啊。

  啊。

  主角旁白:我高中这三年啊,没好好学习,没保送去好大学,连环城都没去哎。咋个就没了呢。

  因为你把时间都拿来装逼了呗。

  最后,有个段子不错。

  F4之一一直很喜欢英语老师,毕业时让老师在衬衫背后签名。

  老师写了四个字:精忠报国。

  祝导演票房大卖!

  《环城七十里》观后感(八):曲终人未散――《环城七十里》

  曲终人未散――《环城七十里》

  牧笛悠扬,芦苇摇曳……

  几帧片头,我已神往。

  光影中,南京显得得沉静、散淡、柔美。

  杨柳依伴着城墙,城墙呵护着青草,藤蔓任性地攀爬。

  敞开的城门,回家的路,桐叶扶疏,桂花满枝头。

  影中人说:从未发现南京如此美丽,或许是“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慨叹,或许爱已成习惯。

  面对南京,异乡人如我,曾经历最初抗拒,继而接受,然后倾倒,终于融入,如此漫长的过程。或者如你,像电影里的故事,一见钟情。

  阵雨午后,空气中滋长年轻的味道。

  少年爱慕的青涩,无声却有情,才子佳人的浪漫,梦幻而明媚。

  追梦的少年,必然要去远方,看那边的风景,望这边的秋月。

  有一天,他们归来。旧梦重拾,依然温暖、清朗。

  北极阁北,西家大塘西,暮色未深。台城下,琴声如诉。

  当《城门城门几丈高》的鼓点响起,蓦然回首,与这些人、这些歌、这座城,竟已相遇廿余载。乐不思蜀,却梦回六朝。

  8月17号,年少的儿子离开南京去了远方,一如年少时的我离开家乡来到南京。

  故事很简单,毕竟,这些那些,都是我们的曾经。

  其实,故事并不简单,每一篇、每一首,都牵着过去,挽着现在,指向未来。

  而我,将用一生与南京相伴。

  9月28号,《环城七十里》公映第9天,我再次走进影院。电影结束,掌声响起。

  《环城七十里》观后感(九):六年来不及看完一座城

  零八年来南京,转眼第六年。

  头两年的时候经常一个人跑到南京站前面的木栈道上,想想心事瞧瞧游人,呆上两三个小时看玄武湖的日落,对岸的建筑永远发灰。在天黑以前挤在下班高峰里,回到江宁来。

  踏过的城门没有几个,城门都在城里而我住在城外。听到《城门城门几丈高》的时候觉得熟悉和陌生交替,难过跟欣慰掺在一起。

  大学毕业之后好像就不太开心,虽然还在读书,但经常想逃离这个地方。最近在就业的寒冬大潮里想逃去更大更远的城市,心里有的是犹豫和难舍,也下不了决心,也对未来胆颤。对南京而言,说不出最喜欢的地方,也找不出最厌恶的细节。估计是到了25岁的边缘,“念旧”这个词就无时无刻不跑出来跟着你。而想逃开的原因,也许不是厌倦了一个地方,也许不是只喜欢新环境,只是想换一换身边的人吧。

  有关情节,无关剧情。谈不上虐人,但措手不及。

  23/09/2014于胜太路

  《环城七十里》观后感(十):请耐下心来细细聆听

  与其说是一部电影,不如说是一首歌。它是一首城市的赞美诗,更是一首无悔青春的咏叹调。

  说实话,第一眼看的时候我也觉得槽点很多,甚至觉得是烂片。但是我总觉得有些地方情感上说不通。于是我再看了一遍,又看了一遍,又看了一遍。我渐渐发现,这样一部电影不能当成电影在看。我把他假设成自己在分享导演的青春(假设是导演的)。当你分享一个人的故事的时候,你不再被情节所吸引,你所在意的是他当时的感受,过去的情感和如今回首的感叹。一幕一幕,画面也不再强调变换,不在意6秒的安全时间,而以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轻轻的告诉你,青春的岁月里,那些最值得人珍惜的感情。

  在我看来,《环城》里的每一个画幅的构图都特别棒,但是,怎么看都不像是电影,而更像是风光摄影。但是后来我想通了,他本身就是一副画,一副随时间流动的画。每一个人物,都是这座城市的风景,我不需要大篇幅的特写,不需要激烈的情节,我只想轻轻地一点,让你置身于一副风景画里,所有的故事都是身边飘落的一片叶,你可以驻足观赏也可漫步其间,而最重要的是,我变的能够静心融入,这是最令我沉醉的地方。

  不黑不吹的讲,几遍看下来,我确定,这不是消费感情的电影,而是唤起感情的电影,因为与众不同,所以需要与众不同的你来细细评味!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