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精灵》经典观后感10篇
《蓝精灵》是一部由拉加·高斯内尔执导,尼尔·帕特里克·哈里斯 / 杰玛·梅斯 / 汉克·阿扎利亚主演的一部喜剧 / 动画 / 奇幻 / 家庭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专门在放映第一天去看《蓝精灵》。但有怀旧病的人,不应该重访儿时的记忆,就如同不能中年之后回头寻找自己的初恋爱人。
把80年代的连续动画片改编成一部真人主演加CGI电脑特效的电影是非常吃力而不讨好的事。首先,电脑的设计配合真人情节要花费更多人力物力,据说因此这部电影从筹划到完成用了7年时间。其次,这20年来,一直在荧幕上消失造成了观众的断层,现在的小朋友们不知道蓝精灵,而当年的小朋友们, 比如我,正处在自以为是不能宽容的年纪,整部影片我都在考虑:
蓝精灵的蓝是不是要再深一点的?不是为了好看,是为了记忆中的电视屏幕上的蓝。
穿越纽约
用时髦的话说,这是一部蓝精灵的“穿越”电影。
连中国广电部都禁止再拍穿越时空题材的影视作品,可见这种形式的泛滥。而且这次穿越又是到了纽约,为什么好莱坞想象力如此有限?《魔法奇缘》(Enchanted, 2007)的白雪公主也是穿越到了纽约,《魔法师的学徒》(The Sorcerer's Apprentice,2010)也从公元700年穿越到纽约做法……凡是和魔法有关的影片(似乎除了哈利波特)都穿越到了纽约。而我们心中具有各种意义蓝精灵的蘑菇村,全都在这部影片里消失。
一位法国学者的安东尼•布埃诺出版过一本研究蓝精灵的小书,《小蓝书:有关蓝精灵的社会批判和政治分析》布埃诺分析说,蓝精灵们在蓝爸爸的统一安排下,分工明确,他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根本没有私有财产和金钱的概念,也几乎不和外界主动联系,这“完全符合乌托邦的概念”。
还有更多的网站,以Smurf Communist Learning(蓝精灵共产主义研究)为题目,直接把蓝爸爸和马克思挂上钩,他是共产主义工作者的指路人。他的大胡子也确实和马克思的胡子一把有相似之处。
不管蓝精灵的创造者比利时漫画家皮埃尔•库里福德当年是不是左翼活跃分子,也不管他是不是有意把蓝精灵刻画成有深刻的政治含义的动画人物,蓝精灵至少是一群很酷的生命,每个蓝精灵都具有卓尔的性格。把他们俗套的穿越到纽约,令人乏味,更让它们失去了在“山的那边,海的那边”让人遐想和讲故事的空间。
这部电影中最成功的形象是真人版格格巫,他基本上把动画片中令人讨厌,阴险却不那么恶毒的原型表现出来了。那只真猫版阿兹猫也甚为活灵活现,阿兹猫甚至有些让人怜爱和同情。
但是剧情中新增加的人物,Grace一味的甜蜜和Patrick从反感到友好,都缺乏真诚的深度。其实真人和电脑设计的动画的交流也可以做到打动人心,比如《变形金刚》里的斯派克和他的第一辆车子大黄蜂,《魔法奇缘》里用爸爸金卡给白雪公主买漂亮衣服的小胖女孩,还有《加菲猫》里的胖加菲和他的主人......曾经一年看10多部动画电影,我可以继续举例下去,Blablabla…. 《蓝精灵》一共有四个编剧,是不是编剧越多,剧本越不好写?
倒是片尾结束的几个画面很可爱,从纽约回到蘑菇村的蓝精灵们,开始模仿着把房子造成摩天大厦。独立的蘑菇房,变成集体公寓。蓝妹妹被做成了手举火炬的“自由蓝妹妹”塑像……若是续集回到蓝精灵村,也许会好看许多。
童年的沙滩
一个纽约长大的女朋友听说我看了《蓝精灵》,突然大笑。我问她笑什么,她说,小时候,我每次到海边,都用沙子堆蓝精灵的蘑菇屋。
她惊讶于我也看过”蓝精灵”。我说,从那个时候开始,一个中国女孩和一个美国女孩的童年和青年时期,就越走越近了。然后有了苹果电脑、麦当劳、肯德基……然后,我们的国家,也越来越远离了“共产主义”理想。
不过,我还是怀念那些有社会主义嫌疑的二维“蓝精灵”,和童年时的日子
8月7日,修改
“在那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群蓝精灵,他们活泼又聪明,他们他们调皮又灵敏,他们自由自在生活在那绿色的大森林,他们善良勇敢相互都欢喜,他们齐心合力开动脑筋,斗败了格格巫。。。”我们的童年也有美好的动画故事。
据说3D版的蓝精灵打造了6年,动画形象制作得特别可爱,真人的演出矫情到倒饭。看完的感慨是:1.好想有一群蓝精灵宠物啊,他们的绒毛玩具也成;2.怎么多次恍惚看到西游记的影子啊?是不是西方的魔幻故事其实都是以我们西游记为蓝本的;3.看电影真是高消费啊,如果不是聪明活泼的朋友们团购到电影票,3D电影的原价是100元左右,如果用全球通的积分换,也得55元,蓝精灵团购价大概是18元。据统计,中国观众电影消费支出是美国人民的20倍,占我们月收入的1/20,占他们的1/400。
《蓝精灵》观后感(三):“蓝月亮”你赢了
比起搜索google、豪华的奔驰和可爱的绿色m豆娃娃,蓝月亮绝对是这个电影植入广告的最大赢家。它贯穿了整个电影的始终,甚至电影里的人类男主还特意为它设计广告,太闪亮了!特别是这些明晃晃的广告很可能是免费的(其实就是免费的吧),蓝月亮,你熊的!
接着说说这部电影吧,有剧情有萌物有笑点,不过剧情感不是很强,蓝精灵们卖萌倒是超给力。就笑点来说,反正到场的众多小朋友都笑了,我也笑了。。。总体讲就是还不错,轻松欢快的一部片子,喜欢这个类型的朋友推荐去看看,想要在片子里找激情找深度的朋友就不要去了,因为真·没有。
最后说有个头上带花的蓝精灵好萌好娇俏啊,就是不知道叫什么名字,要是有卖它的玩偶就好啦,必须败一个!
《蓝精灵》观后感(四):一部值得一看的亲子动画片
首先是题外话,像蓝精灵啊、变形金刚啊这类由动画片衍生出来的片子可以算是类似于日本动画片的剧场版么?但是其实跟日本的剧场版差别还是蛮大的呢,应该怎么归类啊?画外音:你丫有片子就看呗,管这么多干嘛!好吧,是我想太多了。
回到正题,蓝精灵这个“剧场版”没什么特别的,很典型的美国式动画片,就是放给小孩子看的一个励志故事,很美国:一个最默默无闻的小毛孩变成大英雄拯救世界。这种类型的片子其实很难拍出什么新意来,但是往往评论都不会太差,因为作为碌碌众生的我们都是会怀有一个成为不平凡人的梦想的,故事能触动到到咱们心里最深处的幻想,当然没有理由给差评啦。而且这个导演还是很聪明的,他知道都是一对家长领着孩子来看这部动画片,于是他特意在叙述蓝精灵励志故事的同时穿插了一个中产阶级自我救赎的故事。这样放映厅里孩子和父母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皆大欢喜,温情脉脉,我都能想见放映厅里的一片欢声笑语了。
总之呢,这样一部电影也没有什么过多好说的,并没有新意的故事,也没有什么别出心裁的表现手法,也没有什么让人惊艳的特效制作,但是就是这样一部什么都平平的电影,却能让人不打哈欠一口气看完,心里还有一股暖意缓缓流动。这样在极度的商业化中还能流淌出温情,这确实很值得我们国家的编剧和导演好好学习了,别光拍什么一群无良的小肥羊欺负一头有爱的憨狼的故事了,多鼓励鼓励孩子们,多教教他们什么是真正的善良勇敢幽默,别把祖国的花朵带坏了。
以前我写影评都喜欢在最后给片子打个分,现在我声明我以后都不打分了,想想用量化的数字去衡量一件感性主观的事物就是一件不怎么靠谱的事情。
《蓝精灵》观后感(五):蓝妹妹和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昨天去看了蓝精灵。
观后感:
1.蓝妹妹萌翻了,有木有!其实,我满心期待的是在玩具店的时候,可以给蓝妹妹一些时间,让她换几套她喜欢的小衣服,然后娇滴滴的出现在大屏幕上。可惜,这里被一笔带过了。
2.工作的时候想啦啦啦了,有木有!不啦啦也得哼哼,有木有!回家就下了一首“啦啦歌”当铃声,有木有!只因为蓝妹妹问:“那你们工作的时候唱什么歌呢”。
3.每个人的灵魂内都隐藏着一只笨笨,有木有!走平地会都摔跤,动不动就失手碰坏了东西,各种麻烦不断。被团队嫌弃,记不记得当年的你是怎么度过这个尴尬期的。
4.真想有一天有六只蓝精灵就那么突然出现在我家的门口,邪恶的希望他们找不到回家的路(^o^)/~。陪我玩一辈子。
这个童话,不知道影迷怎么想,可我是不期待他出第二部的。第一部人们可以因为回忆而忽略掉情节,可是这份宽容不可能一直出现。如果是回忆,不如就这么不好不坏的在嘻嘻哈哈中过去算了。
《蓝精灵》观后感(六):那不再升起的蓝月亮
不久前刚看完这部电影,我很庆幸自己没有将之错过。
整部电影轻松愉快,画面也很赞,电影院里笑声不断,看着很温暖。
当我离开电影院后,还能听到一个青年在那里吹着口哨,哼的正是蓝精灵的曲调。
然而,在去电影院之前我就已经看到了这里的那些差短评。
观影的时候,看着那些天真无邪的蓝精灵在那儿互帮互助,看着他和那一家人其乐融融,想起那些心智扭曲的人,我竟然生出了沧桑之感。是啊,儿时的那些点点滴滴,曾几何时,都已经被扼杀殆尽?什么时候,我们已经觉得天真是罪恶?什么时候,我们已经觉得光明太过刺眼,黑暗才是真理?什么时候,我们开始觉得团结友爱就是虚伪?
真怀念啊,那个童年。小的时候,觉得长大了多好,可是现在又觉得,儿时的那段天真岁月是多么的可贵。
看哪,影片里,月亮可以变蓝,可是,童年失去的,似乎回不来了。
“在那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群蓝精灵……”
影片中很注重亲情,是啊,或许我们为了工作疲于奔命,但至少我们还有许多美可以去发现,有许多在我们眼中没有价值,实际上却万分宝贵,等失去后才觉得可贵的事情。
女主角对男猪脚说:“为什么,这群可爱的精灵偏偏在偌大的世界选择了我们这一家?”是啊,我们戾气太重,总是执着于那些我们得不到的,总是执着于眼红,抱怨,我们究竟错过了多少美好?
“世界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个名人名言虽对,但是,乱花渐欲迷人眼,人们的眼球已经被太多的诱惑所吸引,反而看不见,也无心寻觅那真正的美丽,比如说,那个蓝月亮。
“房子大了,距离也就远了。”蓝妹妹说这话又让我心头一动。有多少人拼了命地付出代价想得到那些虚华,到头来失去的更多?
小的时候,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蓝月亮。但是现在,那月亮似乎不再升起。
蓝精灵们生活的那个镇是个“那个没有忧伤的地方”。但愿我们的心里也能有那么一片干净的角落。
在最后,来列出众多笑点中的一些吧。
格格巫把自己的老巢用魔法给崩了。
那只猫是表情帝!
格格巫穿云雾那段全场笑翻了!
男猪脚去救蓝爸爸时是军人的匍匐前进法……
男猪脚和蓝精灵们拥抱那段很温馨。
最后,蓝爸爸对男女主角夫妇说:“你们村(指纽约)给我们村的建设不少灵感。”后来,蓝精灵村建了个“自由女神像”……
啊,不剧透了,愿这部电影能带给你欢乐。
《蓝精灵》观后感(七):还不错
刚看完就来写影评~~很典型的一部美国电影,有冒险、有搞笑、有英雄、有哲理~~看的过程还是挺轻松快乐的~~记得小时候家里电视只能看两个台,一个是揭阳台,一个是珠江台,珠江台有播蓝精灵,但当时好像对这部卡通片没什么兴趣,反而更加喜欢封神榜和西游记。还记得那时老哥因为一边看封神榜,一边好像是削番薯之类的,结果把手给割到了。那时晚上很早就睡觉,吃完饭,做完作业,7点多就睡觉了。小学一年级是在老家读的,跟爷爷奶奶一起住,农村晚上没有神马活动,除了仰望星空~~扯远了,总之当时没有怎么看《蓝精灵》,所以对蓝精灵就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这部电影跟当时播的动画片在剧情上也没有什么关系吧,完全就是一部穿越剧嘛~~哈哈~~~
《蓝精灵》观后感(八):纯净的精灵
看这个影片之前,几乎没有听到好评,虽然所以的评论都是从没有看过的人的嘴里听来。
我是带儿子去看的。全场的气氛都相当好,无论是小小孩,还是大小孩。大家和精灵们一起,战胜格格巫。
有人说,这个片子弱智。我觉得,这只是这个影片易懂。其实,往往美好的事物都是很简单和易懂的。只是,当今的现实世界太复杂而已。
不懂评价这部影片的情节和制作。
只是这不到一百二十分钟的时间里,我得到了心灵的净化。就此而已,对我,已经足够!
对孩子,至少也得到了快乐!
《蓝精灵》观后感(九):“在那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群蓝精灵”.
在那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群蓝精灵,他们活泼又聪明,他们调皮又灵敏,他们自由自在生活在那绿色的大森林,他们善良勇敢相互都欢喜,Ou...可爱的蓝精灵,Ou...可爱的蓝精灵,他们齐心合力开动脑筋斗败了格格巫,他们唱歌跳舞快乐多欢喜……
这首脍炙人口的儿歌,我至今都能哼唱出来,这是属于一代人的特殊回忆,大我十几岁的人可能还会依稀记得,而那些小我三四岁的人却一脸茫然。每当看到他们迷茫的眼神时,我的心中就会泛起一阵莫名的失落。那是一个家家有电视,谁也没电脑的年代,而且电视上也不像现在这样,充斥着选秀、电视剧等垃圾节目。作为儿童的我们,在不重的课业负担之外,除了每天和同伴们在外面玩耍,就是安静的坐在自家电视前,兴奋地收看着各种动画。
无论是《棒球英豪》、《灌篮高手》、《美少女战士》、《天地无用》还是《刺猬索尼克》、《猫与老鼠》、《小熊维尼》、《达Q拉伯爵》、《狮子王》或是《舒克与贝塔》、《阿凡提》、《葫芦娃》、《邋遢大王》每一部都留给我深刻的印象,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好看,虽然画风可能不精致,但是在当时的我们看来,已然够好。到了初中以后,动画有了长足的发展,变成了动漫,《魔卡少女樱》是我追的第一部片子,那时用仅有的50元零花钱一口气把所有的TV版和剧场版都买了下来,还在班级里得意洋洋的借给别人看,那种快乐与满足感无以言寓。
长大后,各国的动漫都有了自己的特点,日本的动漫画风精致,情节曲折,时不时的会穿插些社会立意在里面,让人觉得多而不腻;美国的动漫,简单的故事,温馨的感觉,特别是Marvel旗下的动漫人物,个个典型的美式英雄主义,让许多爱幻想的孩子大呼过瘾;中国的动漫,还处在摸索阶段,之前的许多动漫过于强调教育意义而忽略了其本身的可看性,现在又有许多动漫过于强调可看性,花大量的钱搞特效,却没有注重动漫本身传达的思潮,还有一些如《喜洋洋与灰太狼》之流的,是不是有点太幼稚了>.<。追了10年的动漫,还是觉得日本人画的比较对国人的胃口。
动漫对于孩子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家长的教条未免枯燥,社会的压力又会让他们过早的认知些黑暗面,学校里的老师在“中国特色体制化”下单一的教学手法,让现在的孩子们身心俱疲,动漫就成为了他们成长中很好的寄思载体。倒不是说动漫能够如何寓教于乐,让孩子们懂得道理,其最重要的功效就是让孩子们能在童年开怀的大笑,留下更多快乐美好的瞬间,和朋友们交谈阔聊时找到自己的幸福感。
可惜的是,现在这些优秀的儿童动漫越来越少,好的题材都给外国人拍了,在远渡重洋再引进包装的过程中,难免会掺杂些商业气息与社会沉淤,儿童们在这些林林总总的社会风向夹杂中收看着动漫,很难获得那种最纯粹的快乐,而且许多孩子现在通过电脑游戏去代替那些玩乐,更让人有一丝隐忧。
《蓝精灵》是一部快乐的动画片,里面的精灵不要高考、不会仇富、不会因为股市跌了就愁眉苦脸、不会因为他们的车子出轨了而奋起声讨他们的村长,他们在对抗格格巫的时候不会考虑到别人和自己利益的分配比,这种乌托邦式的生活充满了简单和快乐,而这些正是我们该给孩子们创造的童年,也许每个人终究会长大,学会屈尊,学会跌倒了爬起来,但起码,起码在他们童年的时候给他们多一点的快乐。
十年间不断的有人问我,是不是动漫迷,我想回答的是——我不是,只是我对那些所有可以给我们带来美好回忆与幸福的片断,都特别的难以割舍和珍惜。
《蓝精灵》观后感(十):给小时候的回忆加入一点点大人世界的元素
最近感情失意,试想着尝试一些没有做过的事情,比如,一个人去看一场电影,是什么电影都无所谓,只是为了去体验那种感觉。
特地跟领导撒谎请了半天假,为的是早上12点前的半价,也是为了不和那么多人挤。当时可以选择的有变3,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最后还是选了蓝精灵。对于这部片,我也跟我姐们讨论过,对于蓝精灵是真的没有太多的回忆,甚至乎有那只叫“阿兹猫”的动物我都还是好一会儿才想起来,但我姐却记忆比我深刻,她的回复则是:你和我是不同时代的人。
戴着3D眼镜,位置选得太靠前了,不得花费精神看3D字幕了。整部电影还是充满着欢乐,可惜观众里面大多是小孩子,可能是他们的笑点比较低,一些我看来不怎么好笑的镜头他们笑得东倒西歪大声叫唤,一些我觉得很有幽默感的语言只有我一个人在大笑并称赞,环顾四周却没有人和我附和……
整部片让我感到最温馨的就是男主角发现发错广告片段而生气出走时,在大衣口袋中找到自己妻子预先放好的自己孩子的B超照片,第一张照片。那一刻我竟然有落泪的冲动,是因为这个镜头真的很感人吗?还是在怀念自己逝去的感情?在看到身边的朋友一个个当上爸爸妈妈的时候而感慨自己刚分手?是不是如果一切都顺利的话,我也像他一样可以看到自己的孩子的第一张照片了呢?
其实自己一直都是喜欢看好莱坞的动画片的,准确地讲应该是卡通电影,就像刚看到的《一个人不要怕》里面描述的一样“好莱坞电影在这方面最精确,能专业地计算每一个情节应如何带动观众的情绪,每隔多少分钟便要来一个笑位、一个惊险场面,到哪里应有高潮或反高潮,务求在百多分钟内刺激观众的情绪细胞,像做梦一样精彩真实,有笑有泪,戏如人生。”片中虽然到了现实的大苹果,现实中的尔虞我诈却也没有过多地渗透到剧情中来,虽然有挑剔的女老板,也没有给人穿小鞋,也没有最后炒掉员工,就连格格恶在监狱里面,面对一群真实的恶人即将到来的侵犯时,也都适时地打住,以搞笑的方式让格格恶逃脱了监狱,虐待或者更加限制级的情节也就无从开展了。
自己为什么会这么喜欢这样的电影,我想可能是一是因为题材简单,毕竟是以小孩为主的观众群,容易让人“看懂”,二是都有happy ending,最后都是“斗败了格格恶!”,坏人都是没有好下场,好人总是过上幸福的生活,三是风趣幽默,不断会让人捧腹,但又不是一昧的搞笑,笑过之后会有所思索,让人思考。四是自己倾向于向往这样简单而美好的生活,就像素黑说的一样,当你听到你愿意相信的东西时,你便更愿意听这样的话,相信那样的话所陈述的内容。
总之,这是一部温馨的电影,适合带着小孩子去看,或者温存着的情侣去回忆一段已经推失去的美好。而我,自己一个人看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