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导火新闻线》经典影评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导火新闻线》经典影评集

2018-01-29 20:13: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导火新闻线》经典影评集

  《导火新闻线》是一部由方俊华执导,吴孟达 / 周家怡 / 杨淇主演的一部剧情 / 犯罪 / 悬疑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导火新闻线》影评(一):灵魂的旗手

  一年多以前,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的电影《聚焦》问世,获得了多方好评,该影片反映的是记者面对重压之下如何带给大众正确的舆论导向。无独有偶,今年香港也拍出了一部反映记者面对社会问题如何正确应对的影片《导火新闻线》。与近些年港片多是一些无聊搞怪,装酷浮夸,拜金奢靡的影片相比,这部电影更加真实的刻画出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应有的责任。 影片开始给我们介绍的是几位电影主角,代主编方凝,记者乐嘉辉,实习记者麦晓欣,摄影记者王子健,四位新闻工作者为了他们奋斗的报社“囧报”苦苦打拼。因为作为“囧报”的竞争对手“闪报”,以报道劲爆新闻赢得了更多点击率。在影片另一个重要角色谭锐智出现前,谭锐智老婆因听到老公的留言而发生一连串车祸,而就在车祸现场,不知名小女孩为了捡娃娃险些被铁架砸住,这时“闪报”记者为了抓住吸睛的照片儿枉顾孩子生死,庆幸的是“囧报”记者乐嘉辉及时将孩子救了出来。 电影正片由此展开,三年前乐嘉辉为了帮助受害者父亲寻仇,无意间说出只要搞出大事情就会赢得一案两审修改。于是谭锐智加入电视台工作,并在三年后用炸弹挟持人质,向政府高层请愿通过二次申诉。由于“闪报”在中间多次对谭锐智再三的刺激,事态不断升级,从而揭露出官商勾结,行业规则等隐情,正邪媒体的对立,人质与寻仇者命悬一线成为了本片最大的看点。 如何做到优秀新闻工作者在笔者看来首先要树立正确舆论导向,提高业务水平,勇于改进创新,不断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做业务精湛的新闻工作者。其次要坚持正确工作取向,以人民中心,心系人民,发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勤奋工作、甘于奉献,做作风优良的新闻工作者。其核心就是要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笔者看来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生生不息、薪火相传、顽强发展,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脉络。这就是核心价值观是其中最持久最深沉力量。 在影片的高潮阶段代主编方凝,用摄影师凯文卡特的方式打响了这场新闻工作者信念的炮火,她表示如果我们只记得保持饥饿,我们只会越来越贪心,怎么吃都不饱。为什么“闪报”做的这么绝呢,因为市场有这个需求,我们要赢得不是同业对手,而是整个市场。市场越是逼我们接受他们的价值观,我们越应该觉得是正确的那一套传达给他们。这句话让多数同伴,也让多数观众认同。而在片末,政府面对群众的示威游行,不得不重新修订法案,复仇大叔也解放了人质,虽然坐上了即将接受监禁的警车,但他的勇气执着也赢得了群众的支持。 “STAY HUNGRY,STAY FOOLISH”,很多人都觉得说这句话是乔布斯的名言,但其实它源自杂志《WHOLE EARTH CATALOG》出版人KEVIN KELLY在停刊号封底的一句话,根据他自己对这句话的解释,我们必须了解自己的渺小,用初学者谦虚自觉,饥渴者的渴望求知去拥抱未来。记者确实是“饥饿的一群”,但我们不能像饥饿的老鹰般,不顾一切去啃食一个快将饿死的小孩。我们必须有谦虚的自觉,求知的渴望去处理新闻。这样才是一个记者,一个传媒应有的态度

  《导火新闻线》影评(二):假專業.假致敬.《導火新聞線》的假大空

  在香港寫媒體的影視作品並不多,千禧年時期的《A-1頭條》、陰陽路系列貌似有套叫《凶週刊》的電影。《導火新聞線》相對是香港較少有寫記者的題材,電影由港視的同名劇集衍生的,但沒有看過劇集也不會對電影陌生。這部電影畢竟問題多多,硬傷處處、眼高手低、雖然導演是劇集的導演但在製作上與真實新聞的處理上還是有一大段距離,所探討的紙媒末日、新聞道德、自我審查、矮化通通都是老生常談。早在二十年前,一九九六年蘋果日報創刊以來,新聞道德的問題浮現,LMF也有一首歌寫記者操守的問題。猶記得當年的「陳健康事件」,後來《東週刊》刊登字母女星的裸照、某雜誌偷拍女子組合換衫、走光等等,對媒體的專業失德早已見怪不怪,在《導火新聞線》裡探討傳媒搶點擊率早已不是什麼大的事情。對媒體的批判與探討略嫌過時,甚至到現在免費報紙的競爭力與廝殺中也早已分出高下。早年走小報路線的《爽報》與中資的《新晚報》也已經停刊,而劇集的重點仍放在免費報紙、動新聞的平台相對沒新意。而劇集利用一單突發的事件去側寫媒體的定位與操作,明明就是要爭點擊率,但最終又要裝作漫不經心一樣,裝作正義、就難免是虛偽了。對職人的職責難免要重新審視一下,畢竟由第一天開始就應該知道新聞行業是沒有兩全其美吧。

  給港視的警告.請認真一點

  先不論對新聞媒體的指控與那種燃到可以自焚、沖昏頭腦的理想主義,《導火新聞線》在細節上的追求難掩粗疏,例如在一宗車禍發生後記者檢走了傷者的手機,這應該是警方的證物,這是偷竊。這種穿崩不容出現的,另外是電視台發生脅持人質事件,但電視台的錄影廠與門口都是沒有保安的、記者只要攀爬就可闖入私人地方,電影裡的《囧報》記者實在是知法犯法,或者更囧的事情是利用媒體作為公器去威迫與恐嚇事情的涉事人。也許劇組貪圖方便有這樣的安排,但與實際的新聞操作、在資料搜集、在專業上就足以看見距離。不是不支持香港電影,但在《喜劇之王》中周星馳也有云「臨時演員也是演員」。這部電影除了演員與某些劇組成員是港視不獲發牌後留下的「遺產」,據聞現在王維基也正在發展電影,但假如仍停留在這個水平,政府更不應該發牌予港視。當初,港視用銀彈攻勢挖角又參照美劇的模式製作,要知道肯努力與嘗試不一定會成功,照樣搬別人的模式複製也不合乎香港的風格,結果觀眾的回響是港視只是另一個TVB。因為高調而讓牌照落空,而真正的導火新聞線相信是當日盼望港視開台而準備的新聞部員工,最終成為首批遣散的份子。

  那當然《導火新聞線》的電影得以開拍也是後來有一丁點的回響,但始終也是不夠。且看電影一開場的交代劇集中人的去向,做記者的竟然去介入事件的糾紛,牽涉事情,記者被殺。在香港的記者根本不會主動惹怒某些人、更加不會送羊入虎口,記者是有界線的。但電影只求視覺的衝擊而忽略真實。那當然本身「導火新聞線」以新聞專業為題材就得到青睞,最主要是前《明報》總編劉進圖被斬,記者業界發起「人人都是劉進圖」,再加上近幾年先後有傳統的報章雜誌相繼結業,《星島日報》更凍薪,自然先入為主有真實感,有話題性,特別是影片的結尾來一段We are not afraid的展影,可謂是假致敬記者的行業。

  不要為無冕之王加冕

  戲裡的一個致命的硬傷是兩份報章《囧報》與《閃報》之間的爭奪,在電影裡要刻意去製造二元對立,《囧報》要反擊《閃報》的嘩眾取寵不惜要做好人,但什麼是好人壞人?無論是那一個職業也沒有完全的好人壞人,《囧報》記者當眾打人竟然不獲起訴與追究?這也是專業失德的一種,也干預了其它同行的自由。《閃報》就如十惡的壞人,將內地人刻劃為惡魔、故意的醜化、將其報的記者寫成是助長惡勢力的壞人,然而《囧報》就可華麗轉身披著「良心」的外衣。戲裡的記者紛紛英雄主義上身,忘記自己的職責、只是一心想去幫脅持電視台的匪徒,就是因為他過往的故事而忘記旁敲側擊與觀察。新聞媒體從來也沒有中立,理論與實踐往往是一個關卡,但無論怎樣也好也不應該偏頗。

  電影太刻意製造英雄,偏偏記者由第一天當新聞系學生就應該知道「無冕之王」是什麼,再者這個世界需要的是每個人的個體而不是英雄。因著匪徒的故事有多動人,再加上一到下半場就突然的良心發現,《閃報》總編辭職,《囧報》的代總編拿出一句「stay hungry、stay foolish」去開脫,這種良心發現作為轉折位無非是沒用心去鋪排。拍得幼稚,在劇情、人性上已經先天不足,還要去講整體新聞業界的問題,想頭太大。一部電影亦不足以帶出什麼議題,亦不可能改變世界。而為了形造正面形象而扭曲記者的專業,是本末倒置。王宗堯飾的記者叫人去殺人放火的自責更是多餘了一點。

  除此之外,電影也展示了無知就是力量的一面。多線發展的電影裡提到匪徒家裡有悲慘的故事,講法律有多的不公平,提到「一案兩審」要修例,對法理常識與疑點利益歸於被告有誤解。最近就有一件關於殘疾人士的風化案,因群眾壓力警方再次拘捕被告,而早在法庭法官已就受害人無能力上庭而判被告無罪。這種案件被告可申請可種的原因而嘗試終止永久聆訊。關於正義的思辯是要看證據而不是說是就是,對於戲裡的記者們實在無言以對。即使題材有多罕有,貼地與資料搜集是必要的一環,不過近年的香港電影如《寒戰》這種沒常識、假大空的電影早就比比皆是,然後得到票房與獎勵。雖則看電影不應該去駁戲,但常識、常識的確很重要。

  《導火新聞線》可謂是一部不專業的電影,雖然在結尾造就了一個大團圓結局、讓群眾集結在一起支持匪徒,因為是相信良善,然而他所做的脅持行為就不是良善了。然而對白中透露大樓內可能有其他炸彈,偏偏群眾可以接近地點,再者那是匪徒,群眾卻患上斯德哥爾摩症,選擇同情,香港人真的很有愛。而政府也突然宣佈要屈服修例,對政府很有信心,一切都是美麗新世界。這部電影只有四個字形容「情何以堪」。

  《导火新闻线》影评(三):《導火新聞線》讓香港人反思的「特別劇」

  本來以新聞界為題材的戲劇已經不多,在香港這個規範處處的地方更屬罕見,所以縱使個人沒看過港視劇集《導火新聞線》(但知道網上很紅),但仍然進戲院支持對其衍生的電影版。

  雖然以電影來說不算完美,但身為香港人感受到戲中每個「貼地」的元素:動新聞hit rate、官商勾結、低頭族的冷漠與熱情…看罷後只覺有「火」、熱血滿滿,充滿身為香港人的感動!就算這個地方變得再陌生,還是能夠被一點人情所觸動;或者生於亂世,電影人才會被誘發出更強的小宇宙

  故事以多線發展:網媒鬥爭、尋仇者闖入電視台脅持人質及炸彈、向政府高層請願、官這勾結…線路多而不雜亂,或者可能跟電影的真正主線有關--其實貫穿整部電影的,是1994年普立茲新聞攝影獎的經典照片《飢餓的蘇丹》:相中的一名蘇丹女孩因為饑荒而倒在地上,後面則是一隻虎視眈眈的禿鷹。究竟先救人還是先拍照?哪一項才能真正「救人」?某程度上,電影情節是圍繞著這張照片引發的正反思辯而發展。

  電影瑕瑜互見,而且非常明顯,優點:節奏明快(尤其前半部),能成功抓實觀眾情緒,就算沒看過電視劇亦能投入劇情;雖然角色鮮明得來臉譜化,但不會過份偏頗某一方,集中主線講新聞工作者的良心掙扎;吳孟達飾演的尋仇者舉手投足皆是戲,一邊會心痛他為女兒討回公道而搞出軒然大波,另一邊又會被他「遞進式」發瘋的氣勢所怯,他才是抓住整部電影節奏的靈魂人物

  缺點:整體上感覺仍然很「電視劇」(以日劇的分類就是「特別劇」規格);情節過份理想簡單化,尤其,網路打「逆轉勝」戰開始後,情節發展過急亦過於兒戲;最後為了平衡各方需要(畢竟有「愛奇藝」的logo,應該有大陸資金?),結局有點面面俱圓誰都不得罪…

  不過只要能夠「入戲」,所有瑕疵都不再重要。當吳孟達飾演的智叔引爆第一個炸彈時,全場觀眾屏息靜氣而發呆,那一種震撼,應該就是觀眾入戲的證明吧?

  .S. 王宗堯的輝爺極charm,他是香港三十代本土演員的希望。(雖然一查發現他已經37歲了)

  《导火新闻线》影评(四):我们没有做错

  距离电视版已经一年半了 终于等来了电影版的资源 说了挺久会在内地上映 但看完后相信是过不了审核的 如果为了上映而做大幅度的修改和让步 那我希望它不要出现在内地的大银幕上

  开场小小回忆了电视版的内容个人都是熟悉的 最爱最心疼的方凝 霸气的皇阿玛 率真可爱的阿咩 看着酷酷颓废的但内心热血的辉爷 还有帅气温暖离开我们的王子 喜欢三人回忆致敬王子的方式 带着未完成的梦想 继续上路

  就像使徒行者一样 喜欢电视版的当然会有好感的加分 喜欢tvb的也会在其中找到内心的打动点 而不喜欢港剧模式的自然还是那么无感 看完后没有一点点感想和自省的麻烦你们绕道

  遗憾几个主演角色刻画略显苍白 或者全部都被吴孟达的光芒所盖掉 达叔太赞

  开场就把这个故事矛盾展现出来 剧情虽简单 但对于问题本身的探讨是深刻的 在大众娱乐权益为先的社会里 新闻工作者该处在一个怎样的位置去引导舆论 如果媒体都无良心死 而只是为了赢得那些数字 普通老百姓又该怎么找寻出路

  要有多压抑多绝望才有极端的反抗 达叔引爆炸弹后那长长的一段无声画面 大家有没有听到自己的心跳声?

  在大环境的压迫下 每个人都微不足道不堪一击 那坚持再坚持 是不是都会有真理取得胜利的那一天?

  对于影片的理想童话化 可能我这种看着《笑看风云》《流金岁月》长大的被tvb深深”洗脑”的人 内心是保留着那份信念和坚持的 无论是新闻工作者 还是普通的社会市民 哪个年级哪个阶层 每个人做好自己的本职 拿出自己一点点小小的力量 也会改变着某些事情

  电视版第二集方凝说 “你不觉得这个世界很奇怪吗?小的时候老师教你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但人长大了 世界却告诉你 人人去做的事情都是对的 就没问题 你不去跟不去做 就是你的错你有问题 什么时候对错由绝对变成了相对”

  总是有妥协 但愿你我初心不改

  结尾持续不断的鼓掌声也似乎在告诉我们 之前可能“我们错了” 但这一次 我们没有做错

  (关于“我们错了”-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7433050/)

  《导火新闻线》影评(五):关于自己的一点感想

  谈一谈看完导火的一点个人感受。

  这部电影跟韩国恐怖直播不能说比不过,他们入手的角度根本就不相同。导火这部电影就是从我们的普通生活入手,就是最真实最接近我们生活的情况摆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去了解,去深思。

  前一段时间刚毕业的时候一直想去做媒体工作,当时一心想着关注的都是娱乐圈的那些八卦新闻。谁谁谁又有新恋情了,谁谁谁又被爆出丑闻了。这些新闻已经成为我们茶余饭后的一些娱乐,所以我们将更多的视线都放在了明星的八卦上面。当这些新闻被大规模报道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现在的新闻主流都已经聚焦在这些明星的私生活上面。现在的社会确实是一个媒体主动迎合受众的社会,哪种新闻吸引人就争相报道哪种。可是那些跟我们一样过着普通生活的老百姓当他们遭遇苦难想要寻求帮助时却无人问津,只能由自己痛苦地挣扎在这个社会上,没有人帮助甚至没有人关注。 现在媒体报道的基本都是除了明星那些事,剩下的就是哪里又有跳楼的了,哪里又被虐待的了。可是这些新闻报道完之后呢,那些受害人家属的申诉谁来解决呢,那些人的冤屈谁来为他们诉说呢?是,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国家,光是这么多人每天发生的惨痛事件那么多哪能顾得过来呢。可是最起码媒体应该做到的是关注我们国家的生活状态尽自己可能表达大众的心声,而并不是为了赚点击赚收视一味地只说那些观众会喜欢的。 在这个一切信息靠网络穿达的年代,信息传播这么迅速。媒体的一句话就能决定一个人的生死这句话豪不夸张,可是有多少媒体是为劳苦大众发声的呢。 智叔要不是劫持人质他们一家的遭遇,他女儿的惨死根本没有人会关心。自己捧在手心的女儿十七岁的年纪被人奸杀,父母见到尸体的时候甚至认不出那是他们以往漂亮可爱的女儿,作为父母可想而知内心多么的痛苦。可是在明明证据确凿的情况下凶手却堂而皇之地被无罪释放,任凭哪个父母都无法接受。坚持了七年为女儿讨回公道却每每被人无视,就因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根本没人关心。在被压抑到极度情况下,只能通过极端手段引发社会关注。 媒体为了博眼球枉顾生命,有钱有势的凶手杀了人只需要一点钱几句话就可以摆脱法律制裁。只有受害人在那里苦苦挣扎,社会底层人的悲哀,有苦你就使劲往下咽。这就是赤裸裸的现实!!! 新闻报道不只是看收视率,更要看的是媒体人的良心与公义,媒体人作为信息传递的载体其实要承担的很多,愿更多的媒体人能够保持初心,还原真相。愿世界和平。

  《导火新闻线》影评(六):饥饿的新闻

  四星半,免得以后更好的导致五星爆表。

  最近没什么时间详细思考琢磨一个心中满意的影评该怎么,我写这个也只是心中有感,短评字数不够,想简单记录一下;

  1.很不错的一部片子,电影一开始就谈论了一张照片,《饥饿的苏丹》,片中两个主角记者讨论是先救人还是先拍照,随后又因为车祸,导致一个女孩子命悬一线,一家电视台的记者只顾拍照,主角记者救了小女孩。饥饿的苏丹这幅照片很多地方都看过,挺著名的,而拍摄者也是因为人们指责他先拍照,没有救人,记者也因为一些原因自杀,具体情况也不得而知。

  2.达叔出马,稳妥妥的。现在的演员,只要真的演电影,摸爬滚打几十年下来,演技真的让人觉得心安,看电影都不需要考虑演员演的好不好的问题,一出场,就知道,稳了。

  3.这个电影让我想起一个美剧,《新闻编辑室》;里面是一个团队想做真实新闻,并影响了一些人的故事,什么时候新闻想写点好的,真的新闻,都成了堂吉诃德般的梦想了。

  4.片末女主的这段独白虽然截图了,还是在这记录一下吧: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

  很多人都觉得这句话是乔布斯的名言,

  但其实它源自杂志《Whole Earth Catalog》出版人Kevin Kelly 在停刊号封底的一句话,

  根据他自己对这句话的阐释:

  我们必须了解自己的渺小,

  用初学者的谦虚自觉、饥渴者的渴望求知去拥抱未来。

  记者确实是「饥饿的一群」,

  但我们不能像饥饿的老鹰般,

  不顾一切去啃食一个快饿死的小孩。

  我们必须有谦虚的自觉,

  求知的渴望去处理新闻,

  这样才是一个记者,

  一个传媒应有的态度。

  5.快节奏生活,我不希望每次打开浏览器,微博,一些新闻软件,都是充斥的标题党,或者赤裸的吸人眼球的图片新闻,希望有内容,有节操,有良心的媒体会越来越多,加油。

  6.写到这,这电影我觉得五颗星。

  《导火新闻线》影评(七):我们还得向前走

  法律的初衷是为了惩防罪犯和规范我们的行为,当法律错了我们是不是应该有更多的机制保证双方的公正性,而媒体应该起到的是监督责任,却不是一场只有买卖新闻的报道,为了收视率而违背了“人大过于一切”的准则。

  电影的主题就是围绕着一个幸福美满的三人家庭,在17岁女儿在平安夜在外被人强奸后暴力致死,由于证人做假证词而导致罪犯无法坐牢为由,但证人良心过意不去而同被害人父亲讲明了情况,但由于香港法律不允许“一罪不二审”的法条而不能再次起诉罪犯。

  直到7年后在电视节目的时候,当时的“罪犯”来参加访问,然后就挟持了他,以炸弹威胁要求见立法主席,最后在网络舆论的帮助下,选择了释放人质,最后结果也是好的,伤亡减少到了最小。

  《导火新闻线》影评(八):用饥渴者的渴望求知去拥抱未来

  《导火新闻线》电影在豆瓣的评价并不高,甚至可以说刚刚及格,比起《导火新闻线》电视剧来说,它差强人意的地方在于起承转合得过于直白,不如电视剧那样丰满。但还是应该给这部电影一个不错的评分。

  吴孟达饰演的智叔,是片中片的灵魂人物。七年前,17岁的女儿在平安夜遭富二代高建仁奸杀,证人在法庭临时改变证词,疑犯被当庭无罪释放。老两口四处奔波,意图还女儿一个公道。一年后,良心不安的证人找到智叔,告诉他实情,并愿意出庭作证。重新燃起希望的智叔夫妇却被香港一罪两审挡在寻求法律途径的门外,绝望地说:“同一条罪时不可以告同一个人两次,律师说就算那个杀人凶手亲口认罪,法庭都不可以判他有罪,为什么香港会有这么愚蠢的法例。”

  智叔仍旧不依不挠,绝食抗议,请求立法会修改条例。7年来,因为他夫妇不放弃寻找惩治疑犯的途径,屡遭来自疑犯的恐吓与威胁。最终,智叔走向了劫持人质要求对话立法会主席卢靖的道路。

  尽管到了此刻,智叔仍旧希望通过法律途径惩治罪犯。告诉被胁持的同事,只要卢靖肯和他对话,就会放了大家,不会伤害他们。

  这是为小人物立传,法律始终是他们解决问题的首选,其次才是犯罪。杨改兰案也好,聂树斌案也好,通过时间的拉锯与当事人的坚持,最终获得公义,但生活已变,生命已逝,迟来的正义对他们徒有心灵安慰。

  当然,这中间少不了法律人士的援助与媒体的推动。然而事实是,现在的媒体还有多少是在真正关注这个社会的痛疾?心灵鸡汤与八卦炒作才是这个时代博人眼球的手段。

  为什么说智叔是这部电影的片中片灵魂人物,是因为这部电影主线虽多,但真正落脚的地方却是新闻媒体的操守。

  囧报和闪报才是这部电影真正的主角。

  当智叔发讯息给妻子,告知行动时,妻子精神失控紧接着身体失控,开着的小巴车失控导致车祸,媒体记者纷纷拿起可以拍照的工具一路跟着小巴车跑,直到小巴车撞上一辆货车停下,所有人的脸上都是挖掘到大新闻的表情,恨不得将摄像机和手机穿过小巴车的玻璃紧贴着出事的人拍摄。

  当围观人群过于关注车祸,忽略自己的孩子跑道道路上捡拾车祸现场的小玩具并玩耍的情景,在孩子的头上正悬着即将倒下的脚手架。闪报的记者阿峰捕捉到这一幕,端好相机,对准孩子,默默等待脚手架的倒下吞噬孩子的生命。幸而囧报的记者乐嘉辉发现,及时在脚手架倒下之际救出孩子。愤怒的乐嘉辉大吼闪报的记者:“你还拍。”

  这时,在电视台工作的智叔劫持了正在电视台接受采访、刚拿得十大青年实业家奖的高建仁与工作人员,声称在大楼里埋下了炸药,要求对话卢靖。

  炸药一开始仅仅是智叔作为手段,并非目的。乐嘉辉在车祸现场捡到智叔妻子的手机,明白所发生的事,翻墙进入被封锁的电视台大楼,与智叔取得联系,直播采访,挟持的前因后果便一一道出来。几年前,政府是想要修例的,但几番周折整理出来的报告交到立法会后却音信全无。

  这时的囧报记者开始查一罪两审的资料,查为什么“音信全无”。被警察逮着的乐嘉辉,中断了采访智叔的直播,然而闪报立马接过了这项现场采访。

  阿峰在采访中,并没有接着梳理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而是从八卦的角度出发,告诉智叔,有称是他女儿的同学说他女儿曾经的名声有多差,这与高建仁“自愿发生关系”的说法一拍即合,这大大激怒了智叔。尽管谈判专员一直在强调让智叔不理会,“可以关掉对讲机”,但闪报的记者显然不放过,继续刺激智叔,导致智叔将高建仁的头一遍一遍磕在地上。

  为了点击率,囧报当然不会坐视不理,开始以“挖掘高建仁的丑事”作为策略反击。乐嘉辉问:“现在为了点击率是不是什么都可以做?”最终,高建仁父亲承认威胁恐吓智叔夫妇的视频并未从囧报流出,而是带到了立法会去,期望立法会能出面与智叔对话化解事件。

  最终,在立法会的出面下,谈判员的从中协调下,乐嘉辉从胁持现场救出4名人质。因为这时,智叔还有一件事情始终不想放弃,他想让法庭重审高建仁。但闪报却在这时,将智叔妻子车祸身亡的照片上传网络,看到妻子身亡的照片,智叔再次失控,加上有人想从现场逃跑,智叔引爆了一颗炸药。

  看到这里,我心里恨呀,恨不守操守的闪报,一再刺激智叔,使得事情刚刚出现的转机没了。

  但智叔正是因为对法律还报有一线希望,尽管中断了与谈判员的对话,仍没有引爆大楼的炸药,而是限定午夜十二点前见到卢靖,还要问一问他为什么没通过修例。

  囧报在这时查证到因为高建仁舅舅在立法会的关系,修列未通过的新闻,制作上传网络。最终激起网友前往电视台声援智叔。

  当谈判员与智叔再次取得联系,告诉他电视台门口来了几千人,他们都是他的同路人时,智叔那颗在绝境中奋斗的心才终于放下来。

  当年他绝食抗议希望修例时,仅仅只有自己一个人。问乐嘉辉,能不能帮他写篇稿子,乐嘉辉告诉他:“我肯写也没人看啊。”看着别人抱团抗议时获得新闻媒体的关注,他羡慕,说:“如果我可以像他们一样很多人在一起,互相支持一下,你说多好。”

  互相支持,正是这一点让智叔这个小人物找到自己的希望。影片的最后,立法会虽然通过了修例,却表示,这并不是因为单个案列。

  承认我们的失误带给别人的伤害,永远是困难的,谁也不愿意低下他高昂的头颅。

  囧报最终并没有在点击量上赢过闪报,接下来面临的会不会是结束?

  不得而知了。

  但闪报代总编方凝在事情结束又再提到的那句“保持饥饿,保持愚蠢”与《秃鹰和非洲儿童》那张著名的照片,值得我们再次审视。

  想起今天看到@LifeTime针对中美关系写下的评论:媒体都是唯恐天下不乱的,无论中美哪一方的。川普与蔡英文通话之后,美国、中国的主流媒体都是火上浇油,夸大事实,攻击川普。川普也是个“一点就着”的个性,越闹越大。事实上,川蔡通话之后,川普最贴心的竞选经理有一个正式声明,竟然被全世界媒体屏蔽了:这是一个错误,但我们不会公开说它是个错误。中美媒体不约而同的选择激怒中国官方和川普,都等着看大戏。

  保持饥饿,不是毫无节操地方大新闻,它的后面还跟着“保持愚蠢”,正如这句话的作者斯图尔特•布兰德所阐释的那样:我们必须了解自己的渺小,用初学者的谦虚自觉,饥渴者的渴望求知去拥抱未来。

  有希望人心才会软。

  《导火新闻线》影评(九):电影很理想,现实很清冷

  剧情很一般啊,所谓的传媒为了新闻不择手段,印象中很多年前《A1头条》已经有表现,之后杜琪峰的《大件事》也有涉及媒体与警察(政府部门)的关系。收黑钱、砍主编(或者主持人)、胡编乱造这些在香港传媒界常见,如何巧妙形成一个故事才见功夫。

  本片主要写的是吴孟达绑架有关人员以给女儿申冤,然后媒体的各种态度,让人会联想到《恐怖直播》和英剧《黑镜》第一季第一集。张力一般,达叔演得也一般。后面全民鼓掌力撑的情节,我不由想到了《阿嫂》,还有《万万没想到》大电影的结尾,总觉得有点幼稚可笑。反而当初看《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民众们万众一心齐步向德国鬼子一幕,我是看得热血沸腾的。大概与导演的掌控能力有关,拍得真不真实,感不感人,真的需要铺垫,情绪渲染,然后是水到渠成,否则就显得生硬虚假甚至有点可笑。

  《导火新闻线》影评(十):《导火新闻线》导向的伎俩与道德

  《导火新闻线》是同名电视剧的延续,主角仍然闪三位有社会良心和职业道德的囧报记者——方凝、辉爷、阿咩。电影版本加入了闪报这个新崛起的对手,本片向观众展现了一场点击率与职业道德的死磕直播。电视剧结尾提到总编汪海蓝离开香港之后,一直由方凝作为代总编。方凝不像前总编凡事讲销量、讲点击率,她更追求社会公义。在这样的理念下,囧报受到同行的挤压,面临裁员和倒闭的困境。

  闪报的新闻伎俩

  见死不救拍了再说

  影片开篇几名囧报记者就《饥饿的苏丹》这幅新闻图片展开讨论,应该救了再拍还是拍了再救。年轻的阿咩表示,既想拍下,也想救下。一起小巴司机失控突发事件中,一个路人小女孩站在案发现场,旁边高搭的架台即将倒塌。闪报一名记者举起相机,手指轻放快门之上,等待捕捉那个绝对难得一见的惨状,也许他连新闻标题已经拟好——无辜女童受牵连惨死小巴事故现场。辉爷见状,毫不犹豫地选择先救人,他飞奔过去救下小女孩,与此同时支架倒塌,闪报记者连续地按下快门。拍下或者救下,似乎只有一种选择,并且只有一次机会。

  没有新闻就造新闻

  电视台灯光师智叔绑架了正在做直播的嘉宾以及一众幕后工作人员。他向谈判专家提出诉求,凌晨12时之前要特首亲身现场。全港的媒体争相报道此事,电视台被堵得水泄不通,没有一家媒体能从中获取任何事态相关消息。这个时候闪报总编辑驾驶私家车行到队伍的最前方,两步跨上车顶,用相机对准身后的媒体。她让身旁的实习生造个题目——“媒体枉顾人质安全挤爆电视城”。

  不折手段揭人疮疤

  智叔因多年前女儿被害惨死,被告人因收买证人而无罪释放。几年前证人因良心受到责备而向智叔坦白,他希望就此事上诉被告人,却发现香港有个一罪不能两审的法例。智叔去静坐、去绝食希望立法会能够修改“一罪两审”的法例,可惜个人力量实在渺小,他的诉求经过长期的司法程序仍然没有得到实现。智叔决定出此下策,行动的当天上午通过语音讯息告知自己的妻子,妻子是位小巴司机也因此病发酿成车祸身亡。闪报记者派人潜入殓房并使用非法手段获得妻子的事故遗照,为了获得点击量闪报第一时间发布了这个消息,另一方面,他们也希望智叔受到更大刺激而失控。果不其然,智叔因得知妻子死讯情绪失控,一名工作人员趁机逃跑,慌乱中智叔摁动按钮,引爆了其中一个炸弹。

  催化效果激化矛盾

  闪报记者嫌僵持事态还不够严重,不顾真相地在网上散布中伤智叔女儿的言论,直指她本就是个私生活极其不堪的女学生。爱女惨死,罪人就在眼前,面对这样的诽谤智叔发疯一样暴打着被告人。为了能在法庭上真正取得最光明正大的公道,智叔最后也没有当场杀掉被告人。

  闪报一方面不断地激化矛盾,巴不得事态去到最不可收拾的地步。另一方面,囧报的三位记者实施着救人的行动。展示着囧报的职业道德,放弃盲从市场需求;坚持追求事实真相;优先救人敬畏生命;因势利导维护公义。新闻追求眼球效应,迎合市场需求被从业者当成很理所应当的事情。如果市场的需求就是要鲜血、低俗、露骨……这样的需要是否还应该去迎合、去引导、去导向。

  作者:cherie chik

  文章编号:CF042

  日期:2016年12月19日

  影评公众号:wordshowu

  转载请与本人联系,未经许可禁止随意抄袭,侵权必究,特此声明,请自重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