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纪暴潮》影评精选10篇
《末世纪暴潮》是一部由凯瑟琳·毕格罗执导,拉尔夫·费因斯 / 安吉拉·贝塞特 / 朱丽叶特·刘易斯主演的一部动作 / 犯罪 / 剧情 / 奇幻 / 音乐 / 悬疑 / 科幻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末世纪暴潮》影评(一):所幸有电影
还真的是95年拍摄,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无法不想起<12只猴子>,非常相似的末世纪混乱背景,摇晃的画面,神志不清的男主角,夹杂一些疯狂的人,以及一些丑陋但其实功能强大的机器,一段深陷其中的爱情.
让我怀疑在95年前后是不是有关末世纪的调调已经统治了好莱坞那些导演的大脑.
当然,谁都知道,所谓"末世纪"只是一个罐子.是为把外部环境推向极致后拷问人类的情感和良知,这样在镜头前的剧情冲撞就会越发的淋漓和残忍.
在世界将要毁灭的时刻你要作什么?而此时恰恰你又是那个Christ,是那个keymen呢?
lt;12只猴子>中的詹姆斯·科尔选择与爱人厮守,什么也不顾,于是命运被轮回,让人绝望的想哭.
lt;Strange Days>里的伦尼在荷尔蒙冲动的刹那稍作犹豫,结果我们平安度过了万恶的20世纪,众人欢呼.
这种无意识的对比是不是说明了点什么呢?
当然了,这种经历你我一辈子也不会遇到,所幸有了电影,制造出这该死的绝境,逼着我们去思考
《末世纪暴潮》影评(二):卡神的老婆也挺拽
有很多看点,科幻部分在现在看来也仍然十分前卫。2个半小时的时长不觉冗长,情节紧凑,曲折迂回,扣人心弦。印象最深的还是关于录像带的情节,尤其是连尼给失去双腿的家伙特别录制的在海滩奔跑的那段,有一种很纠结的感觉。费因斯这次很“废”啊,不过里面的人基本都很“废”,除了强大的黑人女主角梅斯,很美很正义,当她第一次脱掉外套与殴打连尼的打手们肉搏时,那一身的肌肉真是震到我了。连尼的两段感情线都很有看头,全部是不计回报的付出,爱的不顾一切了,结局颇令人满意。不过此片为R级哦,请谨慎观看~~~
:卡神当时为妻子写的剧本,要知道他可从来不给别人写剧本,那个“八爪鱼”可以显示出卡神老早就有某雏形了
《末世纪暴潮》影评(三):Google Glass
Google Glass和Strange Days
大概10年前,去看还在读研的一哥们,顺道买碟,和老板说,推荐几个吧。于是就买到了Strange Days。
10年了,很多细节记不清了,但这个片子的技术基础,竟然快成为现实了。那就是Google眼镜。当然深究一下其实还不太一样。电影里面不是个光是个摄像头眼镜,而是个可以记录人物情绪的记录器,更高科技。但是Google IO 2012上用Google眼镜表演极限运动时,我却想起了电影里面那个不幸坠楼身亡的小毛贼。
当然这片子最刺激的一段是一段入室强J,兴奋度和《Hollow Man》(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293470/)里面的那段强J差不多。(这片子居然还是个女导演拍出来的,我觉得这个导演肯定非常的强势而且过分。)
一念至此,我觉得使用Google眼镜来录制POV的A片肯定会风行一时。这也很正常,据说性是科技进步的一大原动力。
不过其实POV的摄像设备早就有了。连这类A片也可以到处搜到。Google Glass只是把它做得更轻更酷更好用而已。。。
其实那一段影片拿来做Google眼镜的宣传片相当不错。
《末世纪暴潮》影评(四):末世狂情 ——凯瑟琳·毕格罗和她的《末世纪暴潮》
她是极少数涉足科幻片的女性导演之一,虽然只拍过一部科幻电影,但该片已经荣登国外媒体的反乌托邦电影Top 50;她是影史第一位女性奥斯卡最佳导演;她的前夫是电影大神詹姆斯·卡梅隆,不过现在人们提到卡梅隆时经常讲“这是奥斯卡最佳女导演的前夫”;她的近作《猎杀本·拉登》获85届奥斯卡5项提名,可惜没能再拿小金人(更遗憾的是本次没有被提名最佳导演)。这位凯瑟琳·毕格罗如今已经成了著名电影导演,她18年前拍的科幻片《末世纪暴潮》却还少有人提及。
最爷们的女导演
凯瑟琳·毕格罗的电影完全不同于一般女性导演,充满了男性的阳刚之气,全是关于动作、科幻、警匪、战争、摇滚乐等等的内容,镜头语言风格也非常写实冷峻。
1951年11月27日毕格罗诞生在阳光充足的加利福尼亚,父亲是油漆厂的经理,母亲是图书管理员。她是他们唯一的孩子。毕格罗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专业是艺术理论与评论,她的老师包括著名女理论家苏珊·桑塔格以及当代艺术暨建筑名家Vito Acconci等等。
“我从来没想过自己还能做画画之外的工作,直到听了Gunvor Nelson的一节课。” 凯瑟琳·毕格罗一直钟情于绘画,这位瑞士实验电影艺术家则启迪了毕格罗。“我觉得美术和电影就是相互交叉的两种媒介。电影有一点非常接近美术:它是一块有声音层的画布。”“也许是因为我学艺术的背景吧,”毕格罗说,“你得把自己训练到让工作变成本能。各种电影所共同的地方大概就是一种艺术上的挑战,或者是语言学上的挑战,或者是某个有刺激性、独特的形象。如果你拍电影的决定和理由是纯粹的,那么你的持久力将是无限的。”
也许正是这种学习艺术的背景,使得毕格罗完全不同于其他女导演——在艺术领域,很多女艺术家都避免强调其女性的身份和思维形式,尽力创作出与男艺术家并无特别不同的作品来;而在电影方面,绝大多数女导演的作品都带着明显的女性气息。毕格罗的第一部短片就非常独特,这部17分钟的《陷害》(The Set-Up,1978)内容如下:两个男人在一条黑暗的小巷中猛烈地互殴,背景音轨是两位教授在分析哲学意义。影片想表现的是“为什么在电影这种形式中暴力有着如此的诱惑力”……她的第一部长片《The Loveless》(1982)是关于摩托党的,很像马龙·白兰度的《飞车党》;接着的《血尸夜》(1987)是相当唯美飘渺甚至忧郁的吸血鬼电影,可以看做是另类青春片,一点不像中文译名那么恐怖;《蓝天使》(1989)讲了一个女警寻找自己丢失的配枪的故事,充分展现了枪支暴力问题;在1991年由基努·里维斯主演的动作片《惊爆点》里,毕格罗把极限运动和抢银行结合起来,其中一段平行拍摄的穿街越户的追逐镜头相当惊艳;《末世纪暴潮》(1995)更是混合了世纪末情结、摇滚乐、电子毒品(你把它想成网瘾也行)等,充满色情、暴力、颓废、惊悚的味道。至于其后的惊悚片《水的重量》(2000)、战争片《K-19寡妇制造者》(2002)和《拆弹部队》(2008)、《刺杀本·拉登》(2012)都常常会让影迷误以为毕格罗是个纯爷们导演。2007年,毕格罗为兰博基尼汽车拍了广告片《零号任务》:乌玛·瑟曼开着黄色的兰博基尼一路过关斩将,让人恍然以为自己是在看昆汀·塔伦蒂诺的作品,风格化十足——从来没有一个女导演能够如此娴熟且独具风格地驾驭动作片、科幻片、惊悚片、恐怖片和战争片……
1988年,卡梅隆刚认识毕格罗没多久,他帮自己的御用演员比尔·派克斯顿玩票的乐队Martini Ranch拍了个MV,歌曲叫《Reach》。这是一个混合了《疯狂麦克斯》和《日落黄沙》风格的东西,凯瑟琳·毕格罗客串了一个沉默火辣的墨西哥女枪手,率领一帮姐妹与男人们对抗,简直性感极了!这个高大的女人似乎天生就和枪而不是洋娃娃有着更多的缘分——不过《拆弹部队》的主角杰瑞米·雷诺却说:“如果你和她一起吃饭,她可能非常健谈,但你能感觉到她是很柔和的。而在正式的社交场合,毕格罗可能会相当地害羞。”
说到毕格罗和卡梅隆合作的科幻电影《末世纪暴潮》,就要说说他们俩人的爱情故事了:1989年,卡梅隆刚和第二任夫人盖尔·安妮·赫德离婚,他去了毕格罗拍摄《蓝天使》的现场,本来想看看有没有合适的演员,结果却招募来了自己的第三任老婆。凯瑟琳·毕格罗身材高大(1米82!),和1米88的卡梅隆真是般配!浓眉大眼长脸的她完全是个美女。更重要的是,毕格罗非常有才华,工作非常勤奋。卡梅隆传记的作者马克·夏皮罗说:卡梅隆觉得他找到了“一个女版的自己”。这年8月,卡梅隆和这个比他还大三岁的女人结婚了。那时毕格罗刚拍完《蓝天使》,正在准备拍摄《惊爆点》——卡梅隆后来当了该片的制片人。
但婚姻恐怕真的不适合两个工作狂,尤其在两个人都是导演的情况下!1991年,结婚仅两年后,毕格罗和卡梅隆友好地协议离婚(我打赌在两年的婚姻当中,两人在一起的日子恐怕比分开时候的都少)。后来毕格罗再也没有结婚,卡梅隆成了唯一正式走入她生命中的男人。卡梅隆把自己献身给了电影,毕格罗其实也是:她和一只猫、两条狗生活在一起(她现在的男友是《拆弹部队》和《刺杀本·拉登》的编剧,比她小很多),美术、电影成了她的全部。
科幻邪典:末世纪暴潮
《末世纪暴潮》是一部非常奇异的科幻电影,情节惊险复杂,颇有几分菲利普·K·迪克小说的味道,不少场景都让人联想到《银翼杀手》那种混乱颓废的末世景观。
故事发生在1999年的最后一天,也就是20世纪末。洛杉矶退休警察林尼(Lenny)靠私下出售别人的记忆片段为生,这是一种FBI的技术,却非法流入了黑市。人们从这些片段中去体验别人的生活:可以是色情的,可以是温馨的,使用者甚至可以体验他人的死亡!林尼得到了妓女爱丽丝(他录制色情记忆片段的演员)慌张间给他的记忆片段磁盘。之后他发现自己就被两个陌生人跟踪,有人还送给林尼奸杀爱丽丝的记忆片段!林尼恐慌起来,发现记忆片段里是一段黑人歌手同时也是黑人领袖被警察射杀的记录!如果被公开,有可能引起整个城市的大暴乱。林尼一直深爱的的前女友Faith也涉及其中,时间马上要进入新世纪了,他如何才能摆脱警察的追杀,拯救Faith和自己,甚至这个世界呢?
詹姆斯·卡梅隆当时已经和毕格罗离婚四年了,但两人的关系还是非常好。卡梅隆是本片的编剧和制片人——在有了这个故事的点子之后,卡梅隆一直没有时间去导演它,因为刚拍完《终结者2》,他还要忙于准备《真实的谎言》和《蜘蛛侠》(没错,卡梅隆特别想拍这个,但最后没有到手),于是他认为让别人赶快拍出来最好,因为过了千禧年这故事就没意义了。而毕格罗无疑就是最合适的导演人选。
《末世纪暴潮》中最突出的科幻概念就是能体验他人记忆感觉的装置SQUID。它把人们看到听到感受到的信息用磁碟记录下来,其他人带上一个螃蟹壳式的轻便装置就可以随时进入这段体验!影片中的装置样子来源于当时流行的Sony MiniDisc,不过想想现在的Google Glass也远没有SQUID那般神奇。影片中很多人沉迷于此(主人公林尼就整日沉浸在对女友的回忆中无法自拔),分不清现实与记忆,有人竟因此而变痴呆。更有人为了获取暴利,专门搜寻怪异、色情甚至死亡片段卖给重口味的顾客。这一切,和人们如今对网络、手机、电子产品的依赖甚至沉迷何其相似,但在影片拍摄的1995年,连互联网也才刚刚兴起呢。
为了表现SQUID设备的真实感,《末世纪暴潮》有多段非常惊人的POV镜头(即观众通过某个角色的眼睛来观看的视角)。我们知道主观视角的游戏(FPS类)非常多,例如《Doom》、《Quake》以及CS等等,但主观视角的电影很难拍,因为受限于摄影机。一般电影中都是采用DV来模拟POV镜头,不过仍然显得不够真实。导演凯瑟琳·毕格罗跟卡梅隆一样是个技术派,为了拍摄影片开头一段众人抢劫出意外最后跳楼的POV镜头,毕格罗和剧组花了一年的时间进行准备、设计以及排练。为了能拍出真实的主观感觉,她特别请卡梅隆手下的光风暴公司研制了一种只有8磅重的35mm摄影机,以便于跟拍(要知道当时还没有流行轻便的数字摄影机呢)。
影片片名《Strange Days》来自著名乐队The Doors的第二张专辑,整个故事是“后黑色电影”(Neo-Noir)风格:潦倒的主人公、善变莫测的蛇蝎美人(Femme Fatale)、堕落的警察、混乱的都市。在这里,黑人白人的矛盾激化,人们对新世纪既充满希望又莫名恐慌;宗教情绪四处蔓延,大家不知道等待自己的是末日审判还是最终的救赎。
有一种理论认为人类历史实际上总在两种情绪的左右下发展:即世纪初的高歌猛进与世纪末的迷茫颓废。在上世纪60到90年代,科幻片中出现过很多表现世纪末情结的电影,《末世纪暴潮》在这方面尤为出色,毕格罗在片中刻画出了人们那种迷茫、恐慌、疯狂的情绪,结尾一段千禧年狂欢场面极具真实感和冲击力:漫天各种颜色的纸屑犹如飞雪,人们在街头看着大银幕,大笑、亲吻、狂饮、互殴……科幻作家杨平当年看了本片后深受影响,其成名作《Mud黑客事件》中的某个场景与本片结尾颇为类似,感兴趣的朋友不妨找来对照一下。
《末世纪暴潮》有着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惊险故事做外壳,开始看时似乎觉得故事背后阴谋重重,不过结尾只落回到主人公林尼的自我救赎,不免会让有的观众感到不满意。其实影片已经是信息量超大,涉及主题非常丰富了。除了上面说到的世纪末情结和对电子毒品的隐喻,影片还涉及到了思维控制、种族矛盾、宗教拯救等等内容。但说到表现最精彩的,当属片中的SQUID设备带来的“看与被看”问题。SQUID设备之所以在片中奇货可居,是因为它满足了人们体验他人人生的欲望以及窥私欲。电影之所以魅力无穷,就在于它既能让观众投入于观看的情境之下,观众又可以意识到自己和影像之间保持着距离。看,或者窥私、窥淫所带来快感,就在于“带入”与“距离”的同时存在。《末世纪暴潮》的设定比现在的“电影”更进了一步。影片中多次出现角色带着SQUID体验到另一个人看着镜子时的场景,这时,带入与距离之间就很容易被混淆:A体验着B的记忆,在镜子中看到的也是B的脸,他就会有一种自己就是B的感觉。“看”与“被看”的界限竟然模糊了——更震撼的是片中爱丽丝被奸杀一段:凶手给爱丽丝带上了SQUID设备,让她能体验到凶手作恶时的感觉,然后他又把爱丽丝被奸杀时录下的记忆片段送个林尼。林尼在体验这段记忆时,先是以凶手的视角观看,接着体验到的是爱丽丝被奸杀时的痛苦,最后又回到凶手的记忆上来。于是,凶手、爱丽丝、林尼(等观看者)之间形成了多重的镜像关系,凶手可以反复体验自己和爱丽丝两种感受,林尼等人则在凶手、被害者和旁观者三方面来回切换。影片中所有体验过这段记忆的第三者无不痛苦无比——在这样一部颇有情色、暴力内容的科幻动作类型片中,让男性体验女性被强奸杀害痛苦的桥段,这一手法彻底摧毁了以写实手法(包括裸露镜头)表现可能产生的观众的窥视快感。观众不再跟电影中的内容保持着距离,他无法仅仅在“看”,无法置身事外。最终,凯瑟琳·毕格罗以全然男性化的手法和内容,居然实现了女性主义的诉求!仅此一点,就令我佩服无比。
复杂有趣的情节,快速猛烈的动作场面,奇异独特的风格性,值得玩味的隐含所指,还有极其好听的音乐(我把片尾曲Fall in the Light听了一百遍呀一百遍)……这一切都让《末世纪暴潮》成为了我最欣赏和喜欢的科幻电影之一。它当然还达不到《2001太空漫游》或者《银翼杀手》的高度,但也足以称为科幻邪典电影了!
Tips:
影片主演包括拉尔夫·费因斯、朱丽叶特·刘易斯、安吉拉·贝塞特等。影片中朱丽叶特·刘易斯饰演的Faith把毛巾扔给拉尔夫·费因斯,对他说:“给我擦干。”——这个场景和《银翼杀手》中的一段几乎一模一样。
片尾写着 for Gertrude,这是因为主演拉尔夫·费因斯和英国女演员Francesca Annis有一段11年的姐弟恋罗曼史,1994年他们在舞台剧《哈姆雷特》中一个扮演Hamlet,一个扮演Gertrude。2006年他们宣告分手。
据说本片是柏原崇最喜欢的电影之一(赞一下他的品味!)。
《末世纪暴潮》影评(五):Strange days have found us
在知道这片子的导演是位极其美丽的女性后,看片过程中我难免要格外地赞叹。
但这么做,其实本身是对女权主义的侮辱。换种说法,可能更妙。
Kathryn Bigelow的确不愧是会为老詹所爱慕的女性啊。
光看片子就觉得强势无所不在了。
与《终结者》中的女强人琳达一样,给人的感觉都是,让人不由自主地对其轻易逾越男女性别鸿沟和思维定式的肃然起敬。
当一个身体力行的女权主义者和一个尚女肌肉勇士的武的天才相遇,于是这个片子在95年就仿佛先知书一样的横空出世。
剧本是老詹写的。我总觉得他是个该活在未来的人物。
架空穿越,不是他开的先河。但让我们这一代人印象最深刻的穿越,他老人家怕是首屈一指。
要我说,这个剧本似乎比《终结者》更深刻,更有现实意义。
拍于95年,预言着99年的事,可整个故事基本还是科幻范畴。要说是科幻,可背景却基于92年的洛山矶骚乱。细节处稍有变化。但所有的故事指向无不在此。
提前四年演义世纪末的隐患,技术上的先行却天马行空,所有的镜头却是三年前真实历史的大操演,再加上以the doors的同名歌《Strange Days》为片名,百种滋味混杂在一起,太多隐喻惹人混乱。
风格和有些情节,让人想起鸡不森的〈神经浪游者〉。我决定把这本书再翻出来重看一遍。
比男性执导的片子还男性化的镜头风格,少了几分老詹的冷峻跟细节考量,整个电影在剧本的指挥下如同失控的列车呼啸而过。运镜之成熟,表现之剑走偏锋,令人乍舌。
如果斩掉最后1秒钟好赖物式的典型结尾就堪称经典了。
我的理智告诉我,这时候的破功实在是让人扼腕。
我的感情却支撑不住地一惯妥协。这就是好赖物让人又恨又爱的地方。
干吗不呢?
黑人女猪脚跟白人男猪脚最后的热吻,仿佛也表示了由种族歧视引发的骚乱的最终平息。(某人乱引申ing)
新世纪到来了,大家也终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
2000年过后,遍地嘻哈,黑人艺人从没在哪个时代犹如现在这般劲爆抢手和大批量被追捧过,再掉过头去看那时的〈飓风〉或者是这个〈世纪末狂潮〉真是物事人非的感受。
Ralph Fiennes实在不适合演这种COOL哥,尽管他外型上已经故意弄得很不羁了,可温柔的眼神依然挥之不去。幸好人设的性格似乎也有温柔的一面,辣扶同学就自动后天放大了这一强项。他那始终犹如骆驼般温顺的眼神,果然能让坚冰融化。象Angela Bassett这样的肌肉焊女,也在他面前流露出罕见的女性妩媚来。(看来他只适合演温柔的各个或者变态的恶魔)
不过,最光彩夺目的还得属人家的偶像Juliette Lewis。
我一直想不明白,一向喜欢大胸部甜姐的鄙人为什么会对这个太平公主长的又有点傻的她,如此爱不释手。
我每次痴痴地看着此姝,但觉她实在辣得棘手,也辣得豪放。让人骚动不已。
她是真的完全本色演出。
谈不上是演技,而是系出天然。
本片里她有多出露2点的镜头,其坦然自然,率真到强生BABY油的地步。欲念全无。裸体穿珍珠衫原来不是哥哥的首创。
朱丽叶似乎全没有在屏幕上带BRA的概念,印象中没看她戴过。恰是如此,反而那种自然的形状让人过目难忘。
她本人就是夹BAND的主唱,乐队名字忘了,去年好象出了新专集吧,到处宣传打榜。依然是火暴的车库硬摇。配她,很足够。这么多年,她也不见老。天生妖精吧。
她是我理解上鲜有的,即使天体也能有摇滚硬度的雌性生物。看她粗鲁地拿着麦嘶吼,比看麦当娜大腿夹钢管模拟抽插还让人血脉膨胀。
我发现不少性感女神都是下唇中间有个很深的裂纹一样的唇纹的。譬如朱丽叶,譬如安鸡里那猪丽大姐。这种唇形,难道是性象征吗?
片子最后的场面拍的很大,一开始我糊涂了,以为是真的拍的实景。后来想,不可能啊,明明是95年的片子。
一定是一般的守岁场面被拿来剪辑的。
但真的模拟得十足十。仿佛2000年交替的瞬间乍现。
种种场景,让人不由自主地回想自己的2000年。
旧世纪终结的那一秒,你在哪里?
你在干什么?
你在想念着什么人?
.......
而现在呢?
看来老詹的成长里程里,The doors的这首歌一定意义非凡。67年的专集(啊又是美好的60年代)拿到现在看,依然是好歌词。
50-60年代的好歌辈出,之后再没有这些珍宝了。它们会自动充值,永不失效过期。
所以说老詹是活在未来的人。他早以精准地预知到了一切。知道未来地球将被机器统领(从这一意义说,龌龊兄弟也是先知),知道我们会在下个世纪被混淆视听。
这依然是个群魔狂舞,黑白不分的年代。
We linger alone
odies confused
Memories misused。
附:大门的这首歌词:
trange days
trange days have found us
trange days have tracked us down
They're going to destroy
Our casual joys
We shall go on playing
Or find a new town
Yeah!
trange eyes fill strange rooms
Voices will signal their tired end
The hostess is grinning
Her guests sleep from sinning
Hear me talk of sin
And you know this is it
Yeah!
trange days have found us
And through their strange hours
We linger alone
odies confused
Memories misused
As we run from the day
To a strange night of st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