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雍正王朝》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雍正王朝》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2022-03-21 09:35:5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雍正王朝》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雍正王朝》是一部由胡玫执导,唐国强 / 焦晃 / 王绘春主演的一部剧情 / 历史 / 爱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雍正王朝》观后感(一):承前启后的十三年

  此处仅针对剧情本身谈几点:

  1、因为很意外地是一边看<激荡十三年>上下册,一边看<雍正王朝>。所以找到了不少的同性,及共鸣之处。改革变法有何之难,小时的历史教科书上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因改革而带来的国富民强的景象,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更是让我们有深切的体会。然而,我们也许没有过多地关注改革过程残酷的一面:变法第一人商鞅车裂惨死;王安石变法,连大词人苏大学士都激烈反对,最终不了了之;“一条鞭”的张居正变法,卓有成效,却随张居正的逝去而烟消云散;戊戌变法,只维持了区区百日,变法倡议者死的死,逃的逃。那么,我们新中国又摸索了多少年,才开始这一条正确的变革之路呢?到现在也不过三十年而已,而三十年来的种种阻难与怪诞之事,尽在<激荡三十年>可寻。改革有何难,回头再看看雍正这个苦皇帝就知道了,一心励精图治,要完成祖宗未竟之业,却得罪了朝臣、读书人、族人,落得一个孤君。虽鞠躬尽粹,却只惹来生前身后的滚滚骂死。得罪朝臣,政策推行困难重重;得罪族人,竟遭逼宫;得罪写史传史的读书人是什么后果,可以看看那关于雍正的种种野史,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篡位而夺嫡,最后是被江湖女侠吕四娘所杀。

  2、康熙是一个智慧的皇帝。从小就听到康乾盛世,对康熙与乾隆的赞誉可谓无以覆加,种种褒义的戏说也层出不穷,然而我却一直疑虑在两者之间的雍正怎么就那么很不协调地暴虐成性,却起了个承前启后的作用,此剧给了一个合理的解释。康熙是一个仁君,但游牧出身的满族人,面对明朝留下的吏治腐败,又怎么可能经几十年而肃清?康熙虽仁而慈,朝中百官莫不拜服,崇敬若圣君,是因为他的慈悲心怀让他能收手时则收手,不至于做绝。本剧用了一半的篇幅描述康熙当政,似乎有点喧宾夺主,其实不然,若不刻画康熙之智之仁之慈,又怎么使得后面的故事顺理成章呢。其仁,追讨国库欠钱一案,他让“冷面王”雍正去做红脸,几乎把人都得罪光落得个孤臣之后,自己再跑出来给众人解围。其慈,明知第八子心怀叵测却仍加以重用,以至留下身后之重重险阻。其智,谁是太子已心中有数,却迟迟不宣,实为保护,很多事情似乎懵然不知,坏事即使就发生在眼前,却不加追究,然而你细细推敲,原来他所行之事,却多是有道理。但以康熙之性子,虽仁虽智,却也不可能励行改革。

  4、看两朝皇帝临政,康熙似乎是无所不知,事事尽落入计划之中,然而却难为于人情与变故;雍正是事事劳心劳力,却事事吃力不讨好,虽殚精竭虑,却未能纵览全局,几乎被人逼宫下台。

  5、雍正对儿子的教导,是从小就按照将来皇上的要求来对待,从这点来说,认为雍正继位之前从无夺谪之心(剧中他自己也这么说),却也不可信。而邬先生则有如神化之诸葛一般,虽未尽可信,却也很精彩。之前胤禛听他的,接“追国库债”,放“张五哥冤案”,似乎招招失算,却招招猜对康熙的心思,得罪群臣,却收获了康熙的君心。毕竟在那个时代,最终决定皇位继承人的,不是朝臣,而是皇帝。

  记下了两个很有趣的故事。一个是弘历在河南对读书人说的两个媳妇在厨房里做饭等两位相公考功名归来,大儿子考得功名之后,大媳妇可以不用干厨房活了,小儿子考得功名之后,小媳妇也可以不用干了。弘历此意在于告诫考生要多为自己的家人着想,回去考试。我却有另一番解读:如果大小媳妇都因为自己丈夫考取功名而不干活了,那厨房的活还有谁干呢?这不正合了河南推行的“一体纳粮、一体当差”的新政吗?另一个是雍正说的,刘墨林问他为何要拜佛,他说了个故事,从前一信徒天天拜菩萨,终于有一天,菩萨出现在他面前,他欣喜若狂,求菩萨保佑自己。菩萨说:“你天天拜我,那你可知道我又拜谁吗?”信徒不知,菩萨说:“我也拜菩萨啊”!信徒不解“你拜自己?”,菩萨说:“求人不如求己啊!”实际上,雍正也是践行了这一原则“求人不如求己”,身为皇帝而事事亲力亲为,除了几个亲信,别的不同政见的人都不能宽厚重用,以至于最后孤立无援,呕心呖血,这点他是不如他父亲的。

  还没看原著,但已经订购了一部原著准备好好看看。

  来源:http://www.wentrue.net/blog/?p=542

  《雍正王朝》观后感(二):悲切的帝王

  前几天央视11套大晚上的在播《康熙王朝》,我和老公有一集没一集的看着,几天耽搁,发现康熙播完了,《雍正王朝》来接档,看了一集,又是一集,直到深夜,发现异常好看。便从网上找来从第一集细细品味,越看越觉得好。

  上大学的时候曾尝试看过《康熙王朝》,但被斯琴高娃一句“我孝庄……”雷到了,也不知是因为剧情可以不够吸引人,还是那时年少,不喜欢这样的题材,看了十几二十集就不了了之了。而这次看雍正王朝,却是一集接着一集欲罢不能,到最后竟有些舍不得看完了。

  剧本是由小说改编而来,在这里细数它有哪里与历史不符的,也没有什么意义。我没有看过小说,不知道剧中删改了哪些情节。此剧从四爷夺嫡,到即位后发生的几件大事,讲述了雍正的一生,刻画了一个勤勉治国的帝王,基本都是雍正正面形象的塑造。这一点也没办法,国内的电视剧,尤其是这种类型的,政治立场都必须比较鲜明,人物都要以好坏来分。

  整部剧情节十分紧凑,一些不重要的情节就一句话代过,差不多两到三集就是一件大事;细节动人,人物老年时期脸上老年班、眼袋,都很真切,行礼跪拜的动力都十分标准;演员功力不错,宽厚仁慈的康熙,勤勉刚毅的雍正,侠肝义胆的十三爷,伪善阴柔的八爷,胸有成竹的邬先生,居功自傲的年羹尧,忠诚侍君的张廷玉,勇于直谏的孙嘉诚……这些人都演绎得生动至极,让人印象深刻。唯有不足的大概是邬先生的一次口误以及雍正老年病重时的说话声中气还十足充足啊。

  茫茫深夜,戴着老花镜,伏在案边批奏折的雍正皇帝,让人心酸;发雷霆之努时,让人惧怕;被群臣围讦,无人为之辩驳让人为之心痛。

  得意时,随意杀戮的年羹尧让人厌恶;失利时,蓬头垢面,一个住在破破烂烂的房子里,自己动手烧火,让人唏嘘。

  几乎每次李卫出场的配乐都十分欢快,大概这也是这部色彩浓重的正剧的少数欢愉场景了吧。

  相比之下,去年的国产良心剧《琅琊榜》就显得有些小巫见大巫了。

  要说雍正这个皇帝当得真苦逼,做了45年皇子,九龙夺嫡,争得是你死我活,当了13年皇帝,要改革,哪有不得罪人的,骂名肯定是要背负了;勤政,又以不睡觉为代价,早早夭亡。老子、弟弟、儿子活得都比他久,收拾烂摊子,充盈国库,事迹摆出来总不如康熙的声名浩大。

  最后,似乎有个小悬念,雍正暴卒,可能死于过量的丹药,而制作丹药的贾道士是弘历推荐的,弘历在这件事上又充当了什么角色呢?

  《雍正王朝》观后感(三):人物塑造的经典案例

  抛开正史野史,正面反面这些不谈。个人感觉《雍正王朝》最成功的地方是对人物的刻画尤其是几个主角(正、反)的形象塑造很立体、丰满。叙事、细节都是在为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而服务,甚至正反面主角们的相互呼应也很到位,互为映衬。能够很清晰的告诉你主角(雍正、康熙、年羹尧、八爷、十三爷)是一个什么形象。例如绝对的主角雍正—励精图治而又用力过猛,塑造这个主角一方面是直接塑造,追欠款、贬知识分子这些事中够硬够严,另一方面又通过其他人物来间接体现,比如年羹尧,这个人的发展有一部分是雍正造成的,很好的反射了雍正的性格,为了成事完全放纵年,感觉到不可控制后则立马处理掉。年羹尧的历程很好的为塑造雍正的形象而服务了。导演在塑造人物时,并不是简单的塑造一个帝王、将相,好人或者坏人。(千人一面的角色很好做,但就失去了人物本身的性格了。)而是会想方设法的把这个人物的特点很鲜明的体现出来,同时又都是建立在“人”的基础上(是人就有七情六欲儿女情长)。这一点在正反面角色上都有体现,正面主角雍正也会随自己情绪而打骂处置下人,而反面角色年在倒台最后还惦记让管家带走自己的后代,八爷最后也不忘安排自己的亲属和下人,这些细节就让你觉得这些人物很真实、立体和丰满,所以我才说对人物的塑造是这个片子最大的成功之处。稍有不足的其实不是服装道具粗糙(97年能到这水平还是可以了),而是某些穿帮的镜头(雍正去见康熙最后一面时,居然镜头里出现个摄像师趴着往前跑的镜头....)其实这些真的可以通过重拍或者剪辑避免掉,因为这些个镜头会让人瞬间出戏而且印象分打折扣。

  《雍正王朝》观后感(四):朕要让你做一个孤臣

  “朕让让你做一个孤臣”

  康熙对雍正说的

  黄河大水,国库空虚

  明知吏治混乱不堪

  康熙没有急于整治

  国债欠款,群臣赖账

  明知国库是国家的根基

  康熙并未亲自追讨

  八爷结党,太子荒唐

  明知儿子们心怀叵测

  康熙却仍然重用

  相比康熙的曲,雍正则更为直接

  整顿旗务,摊丁入亩,士绅一体当差

  旗人,士绅,读书人,哪一个不得罪

  这次,彻彻底底,做了皇阿玛的孤臣

  改革需要强权,是生是死,全凭造化

  但造化往往弄人,所以,死的多

  生的少,且,生不如死

  电视看到最后,总会有一种平静之感

  生死成败也云淡风轻

  也许,人只有看到结局的时候

  才会想想,自己当初何必那么认真

  《雍正王朝》观后感(五):雍正是个好皇帝

  我看这部剧是因为这部剧讲了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士绅一体当差、纳粮等等雍正皇帝为了充实国库而实行的政策,因为正是这些根除康熙弊政的政策才使国库得以丰盈清朝国祚得以延长,而这些政策的制定者雍正才是清朝真正的明君,实干家,没有雍正何来的康乾盛世。

  这部剧重振了后代对雍正皇帝的误解,他不是一个贪酒好色,耽于淫乐的昏君,也不是一个害父杀弟,用血滴子暗夜杀人的暴君,真正的雍正是每天光批改奏折就要写上万字,每天睡觉不到两个时辰,勤政爱民以至于在位十三年而崩,所以我想请各种甄嬛传,步步惊心还四爷一个公道,雍正是一个好皇帝!

  这部剧人物塑造太过成功,不仅仅是雍正和康熙,还有十三爷,老八,老十四,弘历,田文镜,李卫,年羹尧,这里面的每个人物都是活的,都有其好的一面,也有其不好的一面,但唯其如此才是历史,才是真正的人,而不是一个个脸谱化的符号,胜过康熙王朝。

  《雍正王朝》观后感(六):千百年后谁又记得谁

  个人心中历史正剧的第一阶梯,雍正,康熙,李卫,张廷玉,是我心中最喜欢的人物。焦晃老师把康熙的睿智,成熟,无奈演绎得惟妙惟肖,一代雄主晚年的九王夺嫡就是这样纷乱复杂。李卫应该是收获了最多喜爱的一个人物。但是,我心中最喜欢的却是张廷玉,他的人生很多时候是沉默的,没有自己的派别和利益集团,仿佛永远都只依附皇帝求得一个安稳。他的人生只在弟弟被斩杀时暴露过情绪,暴露过痛彻心扉的悲伤和惶恐。似乎他所有的人生都只是为了在八王逼宫时迸发出那刹那的光辉和能量。这是中国封建士大夫的代表,他们中的佼佼者在乎的不是利益之争而是心中的江山社稷,利益对他们并无诱惑,人生的抱负才是毕生的追求。他们在危难的关头,在纷乱的时刻守护的不是帝王,而是江山。即使在满清贵族当政的朝堂上,也保持着为官者的尊严。张廷玉舌战八王党是这部剧真正的高潮。

  《雍正王朝》观后感(七):情深意动

  "你知道为什么朕要把你留在身边?朕是想有朝一日你出去了,你可以告诉他们,朕到底是个什么人?"

  他似乎带着哭腔在说这句话,还有迷乱的醉意。爱就是爱吧,为什么要找这些多余的借口?这样好使你心里早有的安排看似是一种顺其自然?没有人知道这只是一个温柔的陷阱。你真的很高明。

  然而,我笑过之后却心酸。你是找不到可以哭诉的地方,找不到可以哭诉的人。如果你的想法是真的,瞧你多天真,能期望一个小女子去为你说明些什么呢?你真是糊涂了,却糊涂得真实,一种无能为力的凄苦。记得看过小说里的一句话,雍正对乔引娣说:“如果十四爷死了,你会去拜祭他。试想如果朕死了,谁肯为朕一掬清泪呢?”

  朝堂上的你孤独虚弱,其实你并不孤独啊,支撑你的是整个天下的臣民百姓,只是他们的声音你听不见。而这种冥冥中的声音一直是支撑你精神的力量,所以你从未惧怕过孤独。孤独使你看上去很冷漠,孤独也使你越发坚定执著。你看到过很多使你心痛的东西,你的辩解已成了诉苦。可是你要相信有很多你看不到的东西,时间会证明,历史会证明,证明你的无悔与坚韧。

  乔雍之间温婉的爱情却也是一种大爱,当乔引娣终于可以脱口而出一句话的时候:“皇上,您不能病,朝廷不能没有您,天下的百姓不能没有您!”当那种冥冥中的声音终于真实肯定地在你耳边响起的时候,看着你的表情我也分辨不出你的感动是因为大爱还是小爱,我相信,都有。你可以感动天下,同样就能感动她;你可以感动她,证明你也能感动天下。

  你也没有说什么,只是打开了门,牵着她的手去散步。其实你总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即便心如铁石也总有一处是最温柔的角落。

  她不需要为你辩明什么,她也无能为力为你辩明什么。她仅仅需要的是用一生的时间来体会你说给她的道理,用一生的时间来感受你曾给过的爱,对于一个女子来说,便足以。

  “如果要我将你一生写成一首诗,我不写梦,只写你的手。青春如酒,醉了把你手紧握,带你看山看河,看我情上心头……”

  《雍正王朝》观后感(八):雍正王朝前六集读后感

  很早就知道这部电视剧拍的比较好,不过以前觉得看的费劲,现在重温一下。谈点感想。

  前六集开篇雍正只是太子的附庸。接了第一个差事是筹款赈灾,办的比较好,升了郡王。第二个差事是收缴各官员欠款,办砸了,砸在太硬,没有抓住重点,结果还逼死了魏东亭。特别是田文镜,那个状元其实真的没什么大错,可田文镜却如此训斥,确实有点过了。结果又被罚了,所以这个时候的雍正其实还不够成熟。

  再说太子,太子戒备心很强,对自己底下的人也防着,比如对雍正,但也不能说他错,只能说他能力有限却忝居高位,难免心虚。在康熙的眼里,太子则对于为他卖命的兄弟没有仁爱之心。

  然后说十爷,太过于丑化他来衬托别人了。

  《雍正王朝》观后感(九):胜过美剧的国剧

  个人认为这是一部相当经典的电视剧,好过我看过的绝大多数的美剧。当年该剧曾在央视首播时创下14点的收视,至今无人能出其右。唐国强、焦晃、王绘春等人贡献了颇令人感动的表演,整体水平之高,堪称国剧的巅峰。

  从硬件上说

  1、演员功力深厚,人物刻画生动。

  2、构架紧凑,前后故事连贯一致,步步逼进,极富呼应,集集有高潮,连起则又是一幅佳作。

  3、角色对白论战逻辑清晰,包袱抖的极见编剧之功力。

  4、配乐到位,气氛烘托极佳,片头片尾曲都堪称经典。

  制作技术精当!

  从内容上说,该剧对中国的传统的儒家哲学透析明澈,对古代中国的政治生态把握的很到位:

  1、意识形态与经济模式的冲突,也就是看似的民族冲突,清帝国将境内的民族分为五类,满蒙回藏汉,力图强化游牧民族在政治上的绝对统治地位,但随着国家的日渐成熟,经济主体从牧野猎强转向农耕,具体政策不得不倒向对汉族最基层农户倾斜,间接导致旗人特权被削弱。致使纷争不断。

  2、政治势力之间的冲突,各王子结党图势,使得权利谱系综错。任何一人一案都有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

  4、人性与伦理的冲突,君权父授,承君父而衍子皇,他康熙、雍正也只是这个链条中的一环。于祖宗、家族之前个人太渺小。

  该剧中上述种种冲突交织,反应。充满了戏剧性令该剧可观性大增。

  《雍正王朝》观后感(十):康熙扬而雍正抑

  康熙王朝我着实喜欢,来回看到她台词说上一句,我立马能接下一句。看了这雍正王朝,不得不承认这片儿更上二层楼,却只看了一遍。为什么?因康熙扬,雍正抑。

  饶是四爷是主角,饶是眼睛瞎了也知道这片儿没少美化雍正,可我总受不了他上了台就说,你们谁要来当这皇帝,朕不稀罕,朕立马让位给他,要不是先皇一定要我来整治这大清的烂摊子,我也不要做这个皇帝。老九在下面笑出了声,我看了也忍不住骂一句,少他妈装蒜了,你不想当皇帝你还跟邬先生没完没了地折腾?一路来您都挺实诚,怎么坐上王位了就一定要倒腾点儿虚的?

  史实就是史实,把自个儿那几个皇兄弟骂得猪狗不如,颠沛流离的颠沛流离,死的死,这些都是史实,也没什么好说的,朱元璋刘邦上位不都是找理由杀光为止,否则位子能坐稳么。这是常识,不懂政治的也应该明白。也没什么对与错。

  且不论史实上老八最后有没有逼宫搞什么八王议政,您别说搞不好八王议政了,我们还有那么一丁点机会弄个君主立宪制。片子最后说,雍正死时国库从一两千万增加到了七千万两,是不争的事实。好吧,算他是个好皇帝,可谁说要是老八老十四就不能做得更好呢?记得片子里康熙说老十四心胸太狭窄,嘿嘿,那老头子怎么评价老四的心胸呢?

  一心要江山图治垂青史,也难保身后骂名滚滚来。

  实在是没办法的事情。对这些个皇子,得皇位与不得,即是生与死的问题。若是老八上了台,老四恐怕也不得善终。老十四上了台,老八和老四也岌岌可危。

  到底是女导演,对人性的揣摩总是让人感动。老八最后摸出衣服里缝的一千万两银票,乖乖,一千万哪,强盛时期国库的七分之一,年羹尧时期国库的全部阿,这可是八爷一生的积攒,分给下人。设身处地的想想,自己要是八王府的下人,可是强过做雍王府的下人?可是会为这个主子尽心尽力?让人忍不住感叹,八贤王就是到死,他也是个八贤王阿。深不可测也。也不怪那两个九弟十弟死心塌地地跟着他,是个领导力极强的人才哪。

  胡玫挑演员可真是一绝。回头看看这个李卫,大致上算是小眼睛倒眉毛,一脸的市井精明相。可这脸,动不动就露出一副真情流露的样子,还很有说服力。真是绝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