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太阳照常升起》观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太阳照常升起》观后感精选10篇

2018-02-12 21:37:0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太阳照常升起》观后感精选10篇

  《太阳照常升起》是一部由姜文执导,房祖名 / 周韵 / 姜文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太阳照常升起》观后感(一):男男女女

  疯妈——赤脚追鞋,疯鸟嘲讽‘我知道、我知道’,追上了树,追下了地,让树在地底长歪的鹅卵石,搭成了白屋子,里面全是拼整齐的碎了的东西爱情的结晶一个喷嚏一个喷嚏,全都打散了记忆

  quot;不怕记不住,就怕忘不了。忘不了,太熟。太熟了,就要跑。

  以前我比你小,现在我就可以比你老了"

  梁老师——唱着情歌,却没有一点情欲。扑上我,害了我。

  唐老师——男子汉的抱负岂能被女子所牵绊住。我耍酷,你接住。你浪荡,没事,我有枪!

  唐妻——那年我们还有梦,你说在路的尽头娶我。人潮汹涌来庆祝我们盛况的爱情仪式。同一刻,我的情人出生。二十多年后,我还是离开了你。

  六七十年代虽有特殊社会背景,但是情感主题搁哪都有新意。

  歌曲好听

  《太阳照常升起》第一遍看出情感,可不就是男男女女。

  《太阳照常升起》观后感(二):一个人的太阳照常升起

  夹在两对情侣中间看了这部期待已久的电影

  还是有种莫名的兴奋

  姜文一如既往地自顾自讲着他想讲的故事

  不去管你是不是接受,是不是喜欢,是不是理解

  一直以来都很喜欢姜文的这份霸气

  和之前的两部姜文作品相比

  这部的画面明显的更加华丽

  色彩绚烂得像油画

  构图也充满梦幻

  故事还算清晰

  只是一开始疯妈的那段略显乏味

  看得有些不知所云

  虽然在后面陆续解开了我的这些疑惑

  但还是觉得这一段和之后的故事相比单薄了些

  影片从第二段开始就深深把我吸引了

  陈冲把那种成熟女性魅力发挥到了极致

  黄秋生的表演同样精彩

  虽然与姜文这样霸气的人同时出现在画面中

  风头依然没被抢去

  印象最深的是最后那段倒叙进来的故事

  燃烧的帐篷把车厢照亮

  孩子出生了

  在鲜花怀抱中伸展着手脚

  太阳升起

  生命中无数个或好或坏的日子从此延展开来。。。。。。。

  《太阳照常升起》观后感(三):依旧是姜文,依旧是喜欢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不是一个周末,那天电影院里就三个人,我一个人坐在最前面,两个女人坐在后面。

  电影一开始就是绚烂的花丛,飞翔的镜头,我想,呵呵,还是你,姜文。

  我喜欢那种颜色特别鲜明的电影画面,从《阳光灿烂的日子》到今天的《太阳照常升起》,姜文一直秉承了自己这种明亮的色彩风格,当然,《鬼子来了》除外,那是一部黑白的电影。

  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其他几部喜欢的电影,因为有些地方都使用了这些电影的手法。

  叙事方式,非常像《低速小说》,虽然都是不负责的故事,但是总是用一种负责的方式来讲解,很多人都骂这种叙事方式在玩高深,不如直接讲来的好,但是这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一种说法,就像很多人说这部电影是看得懂的一眼就看懂,看不懂的怎么也看不懂。

  魔幻元素,很像《大鱼》,我很喜欢这种有一点魔幻的手法,看不清是真是假。

  色彩,很像《阳光灿烂的日子》,我觉得这部电影从一开始就让人有一种阳光明媚的感觉,像是阳光照的人睁不开眼睛,十年前我看《阳光灿烂的日子》就是这种感觉,现在看这部电影还是这种感觉。

  最后,还是喜欢这部电影,感谢姜文,感谢《太阳照常升起》。

  《太阳照常升起》观后感(四):梦想照常升起

  阿廖沙,别害怕,火车在你上面停下了。

  看完《太阳照常升起》之后查了查影评,发现现在的影评不会再拿看得懂看不懂说事了。影评人当然不能说自己看不懂,他们现在说的是无聊,无用的激情之类的。

  可怜的姜文,他或许只是想让大家和他一起高兴高兴。

  我看了电影,看得很高兴。这是到目前为止,我看到的最好的国产电影。那些纠缠在逻辑常识问题上的人,希望他们有梦想,梦做的多了,他们会比较快乐。那些说无聊的人,你们看懂了。只是,我们有什么资格去评判别人的世界观是不是无聊或者低俗呢?大部分中国人,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持他们的梦想?我们之中真正有信仰的人有多少?难道更多的人不是在用他们的本能,在编织自己的所有梦想吗?有梦想才有生命力,在很多人甚至不再做梦只是活着的时候,能做梦就很牛比了。不光会做梦,还能用电影还原自己的梦想,完整表达自己的世界观的导演就没有几个。在《太阳照常升起》里,爱的梦想,性的梦想,统统在长久压抑和扭曲后释放。这个时候去追究这梦想背后是不是荷尔蒙,未免有些不厚道。在某些时候,荷尔蒙比主义要更简单纯粹

  这部电影老让我想起库斯图里卡的《生命是个奇迹》,后者表达的那种力量或者说,那种世界观更能让我认同。但姜文完整地表达了他自己,在这样一部叙事、表演、画面和音乐很优秀的作品里,让我们看到了支撑他做梦的那股劲,这就够了。

  《太阳照常升起》观后感(五):太阳照常升起

  姜文带着这部作品冲击威尼斯,当时他是信心十足的,可惜铩羽而归,什么奖也没有捞到,不过这样也好,总比拿了个小奖来的更加实在。不能拿大奖只能证明作品不合评审口味不意味着电影的失败,而拿了小奖我觉得则是向你的作品发出一个小小的暗示,那便是你在这个领域还没有达到极致。

  这部片子没有获得威尼斯电影节的青睐,实在是情理之中,一方面有中西贯通的大导李安手捧《色戒》横梗在各电影人跟前,其他人很难逾越过去,李安是出了名的勤劳执著,不把片子弄得完美了是不会休止的,姜文即使再有才,在李安面前还是显得嫩了点,另一方面,姜文对本国文化执著的阐述未尝不是一个导致失败的地方,相比李安东方的情感西方的表现这种将东西结合完美作品来说,吸引力明显不够。评审该不会放着能流畅的体验的作品而去啃你那干涩难懂的样品把。

  说这片子是样品,恐怕还真的不为过。

  你问问周边看过此片的朋友,有多少人能真正看得懂。姜文不会说故事了吗?不是的,只是他在尝试用另一种方式来说,但是这种尝试似乎是失败的,没有多少人能理解。

  他喜欢描述文革那段荒诞离奇,不可理喻时期的故事,对那个时候的人和事有着莫名的执著,阳光灿烂的日子他下了功夫,对王说的作品作了很好的诠释,对那一代年轻人迷茫青春失落感情表达的淋漓尽致,如果说那时候的他有着创新改革想法的话,我觉着也是不彻底的改革,多少对电影的一些传统的叙述形式还是有很多的保留地,风格上也没有出奇的离谱。但是到了太阳照常升起的时候,他已经彻底的要做一次革命了,他要轰轰烈烈的干一场,他要向大师们看齐,因此在片中大玩特玩自己从大师们处学来的技巧,毫不吝啬的表现出来,四个故事都那么荒诞,滑稽,充满反讽戏谑以致到了沉溺的地步不能自拔。有点过分了。我看完第一段故事,脑中只存留两个神经质的形象,还有快速的运动的画面,唯美浪漫自然风景不错的几段插曲,然后是一连串疑问;第二个故事,陈冲的过火夸张地表演让我们在爆笑之余也好好的回味了一番,应该说他的表演还是很到位的,估计姜文要的就是这种效果,神经质的人在神经质的年代里表现出来的神经质的行为,对于这种放大的荒诞,我无话可说,够绝,这一段里得爆笑场景让我在第一段故事之后乐了一番,可是一段看起来像是三角恋情的故事以黄秋生扮演的梁老师的死告终,多少又让我陷入了莫名奇妙境地之中;第三个故事我只看到了枪打飞鸟的酣畅,被冷落妇人忍受不住欲望在石屋里的偷情,一个什么也不懂得人糊里糊涂研究什么是大炮之后被枪击倒地的残忍,我不明白姜文在说什么,前两段不知道,到这里仍然一头雾水,是对人的欲望的一种真实的再现?是反映对爱的不同理解?是关于背叛?关于无知?关于执著和信念完全不懂。第四个部分,其实已经在前面的几段里已经交待清楚地一小段故事,放到后面来无非是强化一下观众的印象,加强一下影片的效果,然而在前三段故事中我们体会不到任何导演的表达意图时,我不知道这段故事会给我们留下多少画龙点睛的印象。

  当姜文老婆演的那疯妈站在山巅望着刚刚升起的太阳无数狂喊同一句台词之后,电影就这样结束,而我自己仍然陷在混沌之中,错综复杂人物关系疯狂痴颠的表演,零乱不堪的方向。。。

  《太阳照常升起》观后感(六):natural high!

  第一段的意识流台词,直接看懵了......智商直接降低到片中疯女人的水平,完全摸不着头脑。看了后面的三段,才串联起了整个故事,故事情节其实很简单,甚至有些平淡,但经姜文一顿乱剪,再加上有些魔幻主义的台词,弄的人晕了吧唧的,怪不得网上很多人说看不懂

  故事给我的冲击不是很大,但画面让我感觉非常之HIGH,那些色彩充满了浓密厚重的美,印象中这是我在影院看的画面最NB的电影了,黄金甲之流和本片一比,极其极其肤浅庸俗

  非常非常喜欢第四段!尤其是结婚的那部分,太HIGH了!恣意狂放的画面,爆发着彪悍的力量之美,让人不由自主地沉溺其中,那种极端过瘾的感觉,就像是大醉了一场,或者抽HIGH了大麻。看了这一段,感觉姜文实在是个天才!那种想象力,那种张扬的力度,国内其他人根本拍不出来!周韵扮演的角色在第四段里的戏份也非常出彩,面对丈夫遗物时的深情告白,以及最后站在火车顶上的兴奋呼喊,都让人感动不已。整个这第四段故事,我给与120分的赞赏!

  阿辽沙,

  别害怕!

  火车停在上面了,

  他一笑天就亮了。

  现在看到这段周韵在电影开头和结尾反复呼喊的几句话,还有一种透彻心肺的感动

  另外一个印象很深的,就是黄秋生自杀的那段,高高地吊着,低着头一脸平静双手居然还插在兜里!这个细节太NB了!我靠啊,死也死的那么帅,怪不得片子里那么多女人为他疯狂!

  整个片子如果非要费力去分析的话,那些故作深沉的影评人估计能找出无数的象征意义,而我却不想去考虑那么多,套用channel [V]的一段宣传语:“不要麻药,不要酒精,我们natural high!”这就足够了

  与姜文的前两部片相比,太阳照常升起确实晦涩了一些,但却有着更深的爽快感,感觉本片是最能体现姜文个人风格的作品,那种奇异、彪悍的美,无人能够模仿

  《太阳照常升起》观后感(七):《色·戒》PK《太阳》

  《色·戒》一上映,就跑到电影院里去看,它还是让我不虚此行。汤唯的表演一直让我有一种心痛的感觉,她的青涩、内敛、混沌与蒙昧都惹人怜爱。李安的确给了她奢侈空间去表演,梁朝伟这样的大牌成了配角,那也是一个别样的梁朝伟,一个我们从未见过的一脸紧张的梁朝伟。

  可惜的不是完整版。尽管这样,已经是让我们心痛震撼了一下。那个被媒体广为炒作的汤唯的裸体背影并没有在影片中呈现。以色情来引诱大众的想法实在是太过肤浅了。李安的噱头当然不是这个。

  我们看到了李安的节制,对于情感分寸的把握,人的压抑和释放的尺度都被他完好地掌控着。在《卧虎藏龙》和《断臂山》中,我们都能看到情感的压抑和释放,一边是压抑一边是释放。在《卧虎藏龙》中是在两代人身上两级的呈现;在《断臂》中感情被压抑在常规中,释放在秀美的自然景色里;而这次又以虐恋的形式呈现,但李安毕竟是温和的,他不走极端,他还是要让人看见温暖,所以那感情里还带着真,带着暧昧的犹疑——那被张爱玲抹煞掉的东西。李安不够残酷,如同毛姆的那部《面纱》在导演的镜头下,也改换成一种温情的方式。这里真存在着某些相似性,毛姆也正是张爱玲所喜爱的英国作家,他的清醒和对于人性的揭露是张爱玲所认同的。

  有回味,这是我看完《色戒》的直感。这种直感不同于上次看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看完《太阳》,我是挺木讷的,感叹这真是一场华丽的梦魇。姜文是要把他的梦境转化为现实幻象呈现给观众?也许再看几遍,才能看懂姜文的意境。也许,我是一个肤浅的观众,已经没有耐心品味第二遍了。但我完全赞同黄秋生对于姜文的评价——姜文是个爷们。所谓爷们就是敢于拒绝人人都看好的东西吧。

  我也看了网上恶搞《太阳》的视频,姜文也遭到凯歌的命运,但恶搞已经流行至此,不再是什么个新鲜物,姜文也不是凯歌,所以不会去和恶搞较劲。看了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我奇怪,为什么大家对于姜文的电影一直都停留在看懂看不懂的争论上。连姜文自己也要为看懂看不懂来做一番解释,还有那么一点心虚似的说“我女儿都看得懂”,甚至洪晃也要在博客和节目上解释一下:她一些非专业的朋友都说看懂了。我想是姜文玩先锋没玩彻底还是他根本没打算玩先锋?——因为玩先锋的艺术家根本不在乎别人懂或是不懂的。姜文没打算去玩深沉也没打算玩轻浮,也许姜文真的是想弄出一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东西出来?

  他还是想要观众理解的,可是我真的是没太留下感触性的东西。但无论如何,姜文挑战了观众的欣赏习惯,我们就这样在电影院里关了两个小时沉陷在姜文的叙事圈套里,跟姜文一起做一场奢华唯美的梦魇,然后一声叹息,木木然地走出影院。

  《太阳照常升起》观后感(八):不要想得这么复杂

  昨晚看了《太阳照常升起》,以前一直听说是一部晦涩难懂的片子,看完之后发觉也并非如此。虽然中间也有一些片段和所谓的象征还有待理解,但是整体的故事主线还是能理出来的。

  58年,故事的开端,新疆某工地(原子弹?石油?),一群20来岁的青年人,有人乱搞男女关系被苏联人误杀了,有人从海外回来,正积极投身祖国的工业建设,有人挺着大肚子来奔丧,有人满怀兴奋来和自己的男人结婚。

  生活还在继续...文革中,其中一华侨因为摸屁股事件或其后的政治斗争自杀。

  76年,故事的结尾,南方某小村,当年的青年及他们的后代在生活上又有了交集。风流男人最终被风流男人的后代戴了绿帽子。

  由此在我看来,这就是一部在那个特殊年代下关于人性与情欲(爱情似乎是很少D...)的电影。

  不过姜文这个故事还是说得太玄乎了,在具体情节中有很多没说明的地方,结果连威尼斯的评委们都没有给他面子啊。同时另一个副作用是让网上衍生了许多关于片子的理解文章。有一类XX象征、隐喻YY的文章觉得还可以看看,另一类非要分析出小队长是唐的儿子的文章就扯蛋了,这类影片中已经明确说明一个是解放军一个是归国华侨的事就不用借题发挥了吧...

  《太阳照常升起》观后感(九):看不懂,因为哀不到位

  再粗的人都会在内心留一个位置给回忆。一群曾经火热的青年在文革的10年里扭曲了内心,压抑了热情,变成惶惶不可终日的中年人。梦里面呼啸的火车,迷离的篝火,激烈的舞蹈,化成面前不可理喻的追赶,殴打。当那黄秋生把“屁股摸不得”的检讨上交时,他的灵魂已经死去,姜文使坏似的把他年轻的梦放在了最后展现给我,我在他死前泪水汹涌的叹息中理解了他选择死亡的原因--他终于可以回到自己梦里去,那里才是他的归宿。

  而可爱的喀秋莎也在最后让阿漻沙别害怕,因为她最后回选择和他去另一个世界相会,前提是完成照顾好他们爱情的结晶,等他成年了,能担起身上的担子了,她也微笑了度过死亡的河流,去了幸福的国度寻找梦中的爱情。

  他们不疯,他们天真无邪。在璀璨的阳光里兀自舞蹈,那是自己的歌,自己的舞。

  他们活着,他们死了,他们疯了,他们笑了,他们走了,太阳都照常升起了。

  阿漻沙,别害怕

  火车在上面停下来了

  他一笑天就亮了!

  《太阳照常升起》观后感(十):姜文:我们都湿了,你们还好意思不HIGH吗?

  《太阳照常升起》在威尼斯只得了一个安慰奖,据说姜文事后说,幸好没有得奖,真要得一个什么小奖,那才没脸呢。

  电影在国内放映据说很多人看懂了,姜文很高兴观众和他一个圈子一个层次的;据说更大多数人没有看懂,姜文说关不了那么多,你完全可以不看。

  有关《太阳照常升起》的话题还围绕着陈冲和房祖名的身体展开,据说陈冲那湿漉漉的身体和眼神乃至声调很是令人惊艳。

  据说……

  本来打算进电影院的,因故,改在电脑上看。事后,证明……。但是,当时正襟危坐,有着接受震撼的预期准备。

  名字打出来的事后,我有些迷糊,这样的效果有点另类。不过,也许……。

  第一个故事结束的时候,我很惭愧的承认,完全没看懂。不过,也许……。

  第二个故事结束的时候,我很惭愧的承认,完全没看懂。不过,也许……。

  第三个故事结束的时候,我不惭愧的承认,完全没有看懂。不过,也许……。

  忍受了周韵在火车上一遍遍喊阿廖沙之后,我非但没有产生圣徒听到上帝的福音一样的神秘感和崇拜的冲动,反而很不害臊的宣布:我完全没有看懂。

  我这才记得,即便他是《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的姜文,也同时是《寻枪》、《茉莉花开》、《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姜文。

  据说姜文很在意他电影故事之外的意味,并说有人说这部电影是一部很爽(HIGH)的电影就是懂得了。

  这么说,我们的观影经验也不是不爽:

  陈冲还没有露出脸的时候,先是来了个口罩的大特写,特长兄就尖叫:不会是屁股吧。

  陈冲洗衣服的时候,先给了个水滴下来的特写,闷骚兄闷骚道:洗澡了洗澡了。

  要说HIGH,我觉得姜文应该感谢陈冲,没有陈冲,这部电影和爽HIGH有什么关系很令人生疑;陈冲也是要感谢姜文的,这部电影起码叫人们再次认识到陈冲确实是一个好演员,只不过一直遇不到好导演和好剧本。

  离愚人节还早,不过,看完这部电影,我忽然想,这是不是玩笑?

  多年之后,他们再坐在现在他们曾经做过采访的咖啡馆里,对记者说:告诉你一个秘密,《太阳照常升起》只是想叫大家都明白,只要是湿漉漉的,就是很HIGH的。换句话说,这部电影只是想表现:姜文、陈冲们的裤子湿了。

  我们都湿了,你们还好意思不HIGH吗?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