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自杀热线》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自杀热线》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2018-02-12 20:5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自杀热线》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自杀热线》是一部由Mat Kirkby执导,莎莉·霍金斯 / 吉姆·布劳德本特 / 爱德华·霍格主演的一部剧情 / 短片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自杀热线》影评(一):其實人 都還是會很害怕 孤獨終老吧

  抱著隨意的心態 跑去找來看這部短片

  電影內容還是比較容易理解

  即便第一次未明白 看到彈幕或者豆瓣其它影評 應該可以迅速了解整個故事 還有電影本身想要表達的

  給我感觸很深的是

  女主雖然在生活上有些內向(可以從影片開頭 等車時自己一人低頭看書 還不時拉了兩次帽子/ 說明她是一個沒有多少安全感的人/ 雖然擱在長篇電影 這不足為奇 可是短片這些可以的動作 都成為每個塑造主人公形象的點點滴滴的好時機)

  雖然喜歡一起工作的男同事卻不敢將自己的想法告知於他 反而最後面對喜歡的人變成了一種不自在 慌張 生怕自己做的不夠好令他嫌棄的狀態/ 女主應該也時常埋怨這樣不夠勇敢的自己吧

  雖然雖然 這麼多雖然 可是 女主是一個情商很高的人

  在她安慰John的時候 她明白要以什麼樣的方式去安慰他

  用成為朋友的方式 也用尊重他自己的選擇為前提的方式

  一邊心疼他 一邊想要救贖他 一邊又會思考 對於失去愛妻和女兒的John 是否對於John 活下來會更痛苦

  這樣糾結的心情 女主的臉部表情刻畫的十分到位

  ﹣﹣﹣﹣﹣﹣﹣小小分割線﹣﹣﹣﹣﹣﹣﹣

  還有幾處令我揪起心的地方

  就是 電話里

  一開始John發出的絕望聲音 或許人到真正絕望 悲傷極致的時候

  都會發出微微嘲笑一切的聲音吧

  那是一種無奈 無能為力的哀嚎

  聊天過程中 Hather有問John:你在害怕什麼?

  對於安慰人的人而言 能夠想到的應該就是

  “是不是你在擔心 自己做了錯誤的選擇?”

  而那個時候的John 應該是藥效發揮作用的時候

  內心已經直面死亡了 應該說 已經沒有對死亡那麼多的恐懼了

  John回答說的是

  “我很害怕 最後只剩下我一個人孤零零的”

  我覺得John的去世如果是造成Hather勇於表白的直接原因

  那麼這句話 或許便成為了其中不可或缺重要導火索

  可能每一個人 都會很害怕很害怕 孤獨終老

  沒有人陪著你說話 沒有人可以分享 沒有人可以微笑

  有的時候想到這裡 就會默默心裡面暗傷一陣子

  即便有所愛的人 也會常常擔心會不會失去之類的

  老人的這句話 激起了Hather心底深處深埋的那一部份勇氣

  她不想要就這樣放棄 她希望能夠勇敢的表達出自己心裡的感受

  John在電話里還說著

  “你能不能待在那裡 僅僅和我說說話 握握手”

  看到這裡 心裡就跟拿刀在劃一樣 心疼John

  兩年了 埋在心裡的痛沒有辦法表達出來 或許還要在別人面前裝堅強

  不知道是怎樣度過的

  “I just want someone that i can talk to”

  最終的結尾 老人去世見到了自己的老伴

  “i miss you”

  quot;i miss you too"

  其實算是很暖的結局 可是心裡堵的不成樣了已經

  眼淚也在憋了十多分鐘后迸發了出來

  真的很棒 這部短篇電影

  ﹣﹣﹣﹣﹣﹣﹣﹣﹣﹣﹣﹣﹣﹣﹣﹣﹣

  覺得自己以後如果可以

  當一個這樣 安慰別人的接線員也挺好的

  暖暖整個世界

  我相信 世界會越變越好:)

  祝大家安好。

  《自杀热线》影评(二):我看懂的几点(纯剧透)

  算是一些解释吧,随便写给没看懂的童鞋看看,

  可能和之前的其他影评有些不同

  1.最后几条线索交错是让故事难懂的原因,分解开就好了

  ①救护车应该是女主叫的,女主本身就是义工,有义工名簿,所以男主再告诉女主真名而且说一年前打过电话后,女主有些激动,应该是一年前有记录真实地址和姓名。如果不是女主,不可能有第二个人给老人叫救护车

  ②老太太回家我不觉得是老爷爷的幻觉,而是一种虚写,意思是老爷爷已经死了,和奶奶团聚,幸福生活了。因为老爷爷的声音听起来挺精神的,说明那个镜头描写的不是真实情形

  影片把①②情节现实时空(女主与男主电话交谈)做了交叉:

  把①的时间提前,跟电话镜头放在一起

  把②这个虚构也加了进去

  2.最后结尾时女主跟同事一起喝酒,应该是女主在电话里跟男主说的那个音乐厅,男主说,你还年轻,你应该再去。影片大概是想说男主的死亡给女主的震动,让她迈出了一直不敢迈出的一步吧。

  《自杀热线》影评(三):影评?自娱自乐而已啦~

  2015.07.19

  虽然只有短短二十分钟 不过内容还是挺丰富

  要说是看懂了吧 还是有那么一丢丢不懂

  要说看不懂呢 还是看的挺明白的

  一开始女主捧着小说在那儿看 说实话 我是没看出来什么感动到流泪的

  不过跟那个磕了药的大叔打电话过程中的焦急

  甚至掉眼泪 真的是很让人感动

  这就是职业操守吧 可能这个人最后真的就去世了

  但是自己一定要努力 尤其是过程中不断看着时间

  虽然最后没能救下来这一条生命 不过走的时候

  应该是满足的 最后时刻有这么一个小姑娘陪着自己

  而且能和妻子团聚了

  女主也一样 对他来说 一切都还来得及

  去那个一直向往的地方 还有帅帅的男同事陪

  也是一种救赎吧!

  《自杀热线》影评(四):用心的爱一次

  这部短片曾获得第87届奥斯卡最佳短片奖,短片讲述的是一个关于自杀的故事,而短片中的自杀却是安静唯美的,没有抢救没有大声的啼哭,只是一位老人在死亡前的诉说,我们甚至没有看见老人的容貌,但可以从他的声音中听出他活着的痛苦,所以死亡对于他来说是一种解脱一种拯救,他所前往的地方是一个有妻子有女儿天堂

  故事的开始,旭日初升,暖暖的阳光沐浴着整个城市人们有着自己的方向目标,走向不同的地方,这里采用了远景的长镜头拍摄,配上舒缓的萨克斯乐曲,给人一种慵懒舒适感觉。作为接线员的海瑟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和同为接线员的男同事打了一个温暖的招呼,然后投身到工作当中,整个办公室都沐浴在柔和的暖色的阳光之中,给人一种温馨浪漫的感觉,也暗示了海瑟和男同事不一样的关系

  海瑟接到了一通电话,电话里是一个自称叫斯坦的老人,全程没有出现老人的面容,这给了观众充分想象空间,但观众也可以从老人的声音中听出他的恐惧与痛苦,全程都是海瑟一个人的面容,其中有一个海瑟的侧面特写,暖色的阳光使她的头发变成暖橘色,整个面部也显得格外温柔体现了海瑟的善良耐心,当老人说出自己吃下了药片,海瑟的眼中充满泪水,但是她努力的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冷静,让人觉得有些揪心,也表现出了海瑟想救老人但没有办法无奈。在最后的关头,老人说出了自己的真实姓名,但是已经太晚了。在影片的最后,是海瑟与男同事共进晚餐,海瑟主动亲吻了男同事,这是导演对于电影主题的一个升华,海瑟没有救回老人的生命,但是她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短暂,与其痛苦地活着,不如用心的活一次,爱一次,于是海瑟也打算勇敢的去追求自己的爱。

  电影中最大的亮点是电影结尾的部分,一位老太太走进了老人的白色大门,而这扇白色的门在电影前半部分也出现过,前后形成了一种照应,老太太说的一句“我在找你。”是情感的一个爆发的点,这一幕表现的是老人和自己妻子的重聚,也暗示了老人已经死去,但是是幸福的死去,他获得了解脱与自由

  电影中的细节也很突出,电影中有多处特写,第一,是对海瑟的手部的特写,她的语气虽然是平静的,但是手在不安地动着,表现了海瑟内心焦虑担心,有些束手无策,但也是无可奈何的。第二,是电影中出现的三个钟,其中有两个时钟,一只手表,分别出现在海瑟的办公室和老人的房子里,钟表走动,发出“咔咔咔”的机械声,是一种生命流逝,一种同等的流逝,也是对于老人生命的倒数,也表现了“人生短暂,所有人都在为死而生。”这一主题。

  人生苦短,但妨一试。这似乎是一句很任性的话,但也是一句真理,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感情价值是无限的,人生在世,就是在有限的生命中创造出无限的价值,而人的爱与感情就是体现价值的一种很好的方式,痛苦的活下去,不如勇敢的爱一次。

  《自杀热线》影评(五):不是背着,是携手

  看这部片子时,与我的日常工作有所对比,读了很多书,参加了很多培训班,希望学到改变人心技巧。而最终,治愈人心的工作,还是需要交付人心。

  咨询师的视角:

  如果把片子界定为临终关怀,是在面对必然死亡的基础上,陪伴与理解的态度,这个还不到那个份上,而且如果真的当临终关怀做也不会有那么多的纠结。这个片子的纠结点是在咨询师的职责上,她到底是要怎样的态度,面对他?

  影片中的,无条件积极关注,尊重,平等做的都很好,是做到骨子里的好,因为,咨询师并没有被害怕他真的死亡的恐惧所占据,而是这一刻,我与你在一起,倾听你,尊重你:你选择生,为自己而生;你选择死,为自己而死;平等:你是成年人,有选择的能力判断;我真诚地与你一起见证你的选择。

  但如果这是一份工作,企业有雇佣你的目的社会有对你职责的期待,当咨询师的被恐惧或职责所占据,是什么样呢?那么选择生仿佛是为了咨询师、家人、朋友甚至社会,不再是他为自己的生命负责,而是你;你不信任他是成年人,更像个小孩子,需要你导引。

  来访者的视角:为何打电话?

  如实的看到自己的决定。怎样算如实?不被他人的价值观与判断诱引下的真实自我。

  《自杀热线》影评(六):什么鬼

  接电话。奇怪的声音、他说害怕、木已成舟、来不及了、两年前怎么了、“你们会追踪这个电话,我要挂了”、他重提了一次你叫什么名字失去了琼、又重复不能告诉你、是不是吃了药,这时她眼睛好像红了、快七点、“抗抑郁药”、吃了很多、一个小时之前、现在非常冷静、弹幕说:她已经知道了、害怕做一个决定吗,她问,他说,不,害怕最后时刻孤零零一个人、她开始尝试问另外的事激发他、有一个女儿,25年前就去世、本来要记的手停下了、她哭了?心理热线的心理辅导社工不是应该冷静吗、“她喜欢做什么”、弹幕再飘过“打了20分钟电话拿了奖?”……花擦我才注意到这部片子才20分钟、我们是朋友了、能叫救护车了吗、你就不能只是跟我说说话、喜欢滑雪和哪种音乐、我想做个演奏家、去哪个演奏厅、他说“你还年轻”、她说“你确定吗现在还来得及”……转换画面,“约翰”、我去找你了,你在哪里呢、抬出来的是尸体、最后的画面是,女孩跟前面那个男的在一起了。

  我没看懂,去翻了分析说法是女孩目睹死亡无能为力而焦急哭泣,懂得珍惜。原来如此。不过我难以感同身受。还有点评20分钟全靠她一个人撑起来演技很赞。

  《自杀热线》影评(七):自杀热线

  最后超感人的…消防车赶来救老人,打开门,出现的却是老人思念已久的老伴。

  quot;Hello...hello my love, I'm home."

  quot;Come through my love, I just had a little sleep. Where have you been?.."

  quot;I've been looking for you.."

  quot;You find me now." "Come on, let me have a look at you."

  quot;I miss you."

  quot;I miss you too."

  他被抬了出来。他终于看见了那个铭心刻苦思念的她。

  看完后不由得想到了几年前看过的Armour,都是与老年与失去与逝去有关的片子。总觉得老年夫妻该是这个世界上最相爱但是又最害怕的一群人了把,有陪伴许久许久的枕边人,有共同长出的皱纹白发,有每天颤颤巍巍分好的几颗药,有不再注意身边的莺莺草草却也会吃醋今天你夸隔壁王大爷精神好。可是,总是害怕,一个人会先你而走。拥有你的另一个世界,于这个世界的我而言,竟诱惑无比。

  《自杀热线》影评(八):孤独与死亡

  孤独和死亡

  《自杀热线》这部电影场景很简单,如果要数的话只有五个场景:街道,接线室,老人的房间,房间走廊和酒吧。第一次看这部电影可能会觉得有些枯燥,我甚至还产生了一种昏昏欲睡的感觉。所以第一遍看得我有些莫名其妙,我当时竟里不清楚片中叫约翰的老人到底死没死。第二遍打开电影,我看到眼眶湿润。这部电影能获得奥斯卡最佳短片奖果然不无道理。无论是从人物的塑造还是主题的表达,导演运用细节,镜头以及台词都将其表现的淋漓尽致。本片主题病不是非常复杂,总结成两个词就是”孤独“和”死亡“。孤独不是属于某个人的,我们每个人都患孤寡。自杀有的时候不是一种逃避,而是一种选择。

  这部电影里出现的三个人物,海瑟,约翰,男同事,无疑都是孤独的。影片一开始,导演使用了一个摇镜头,从萧瑟的高楼和枯萎的树转到海瑟所在公交站台上看书。首先,镜头对准的是萧瑟的城市一隅,大楼发出暗淡地光泽,条条框框包裹住大楼,给人一种禁锢感。而枯枝败叶,给人一种萧条冷涩的质感。当镜头对准海瑟的时候,海瑟无意中动了动帽子,这个动作从心理学上属于一种”心理上的自救行为“。什么叫自救行为?”当一个人在意识到自己处于危险或者即将处于危险,亦或者出于一种自认为的尴尬的境地的时候,他们会作出一系列保护自己的动作。比如说拉紧衣角把自己包裹的更紧是怕受到伤害,双腿不安地无规律地上下抬动这是想要逃脱。“(龙春华的《行为心理学》)。其次,海瑟的腿部和臀部无意中的挪动,表现出她的不安与想要逃脱这里的潜意识。镜头转为海瑟脸部的特写,我们可以看到海瑟虽然说是在看书,但是她的眼神游离,心思根本没有在看书。”凡作各种状态,必须作眼先引。“(黄幡绰的《梨园原》)这种细节性的表演,导演向我们道出了海瑟的一个性格特点,那就是极度缺乏安感和自信。再看镜头调度,海瑟是坐在镜头的左侧,右侧是十分空旷的,导演这样安排是为了凸显出海瑟在生活的两个重要标签———“边缘”和”孤独“。当镜头调转到接线室内,长镜头划过海瑟工作的桌面上。她的桌面没有任何杂物:一支笔,一本书,一个台灯,一个电话。这些东西全部聚到桌子上的一侧,其他地方都是极其空旷,这让我想起前面女主角在镜头的位置。这种空旷的桌子让我想起精神病学里的一个名词:”广场恐惧症“。当一个人在极度缺乏安全感时,会对空旷的地方产生巨大的恐惧。在我看这个镜头的时候,虽然没有恐惧,但是也有一些微微的不适。我问过同样看过这部电影的人,他们有的人虽然没有这种不适感,可他们对这干净整洁的桌面也没有产生任何感觉。整洁通常给人以舒适感,为何这里,导演用这个长镜头我们会没有一种舒适感呢?我仔细想了一下,发现应该是镜头角度的问题。这个导演无疑是一个玩心理学和镜头的大师。镜头几乎是贴着桌面在滑动,所以略失安全感的人会感到不适,安全感爆棚的人也不会产生舒适感。导演用这种手法无疑只是想表现出海瑟的孤独和安全感的缺失。手法运用如此,不得不让人赞叹。

  影片中的男配出现镜头次数较少,男配第一次出现是在一个全景中。空旷的办公室,男配坐在一个角落。导演很喜欢用“角落”这个概念来表现人物的孤独和安全感的缺失。从开头海瑟坐着的位置,海瑟桌面的摆设,以及男配第一次出现在镜头中的站位。喜欢坐在角落里的人是缺乏安全感,是害怕与人交流,害怕孤独的。这在心理学领域是一个基本常识。这一个调度又是一种人物性格体现。无疑,男配也是一个同样害怕孤独,缺失安全感的一个人物。

  至于约翰这一人物形象导演表现的手法却是变了一种花样,他开始通过台词和道具去体现,而不拘泥于镜头调度和细节表演。有人在探讨为何不把约翰放在镜头画面中,而是一直在画面外。我却是认为,导演只是简单地不想让我们产生镜头调度和细节表演这两个方面的审美疲劳罢了(参照金敏的《千年女优》,典型的让人产生剪辑方面审美疲劳的作品)。约翰打电话给海瑟的时候,他是隐藏自己的姓名的。人为何会在网络聊天的时候隐藏自己的姓名,不愿意公布自己的照片?因为他们无法去面对自己,人害怕自我审视,这就是为什么当人叫自己名字的时候我们总会一惊。(亚当乔伊斯的《网络行为心理学》)。他的这种行为正是道出了他内心最真实的一个想法:我一直在逃避现实。当海瑟问他:“你在害怕什么,是不是害怕做了错误的选择?”后,他连忙说“不,我只是害怕在我生命的最后一刻,我还是一个人。”这句台词很直白,我们听完之后恍然大悟,原来约翰也是一个可怜的孤独的老人。镜头出现在老人的房间里,色调是苍白的,老人依然没有出现在画面中,只是声音变的更厚实了,少了那份电流声。镜头推进壁炉上的摆设,白色 玩偶和中间的钟表。老人房间里的钟表声明显比海瑟的钟表声略显急促,这里也是背景音效的小细节,我们可以从这个音效对比中得出老人的生命即将走向终结这一结论。我想到华生在他的论文里说过:喜欢玩偶的男性无疑有两种解释这种行为,第一种是这个男人就是幼稚的,充满童贞的。第二种就是这个男人极度孤独,孤独的男人往往在寻找依赖。所以他们通常会选择养宠物或者是摆放赏心悦目的植物和玩具。很明显,约翰是属于第二种人。没有儿女,妻子在两年前因为癌症去世,他无疑是孤独的,这种孤独感已经在这两年中慢慢成长,成为一个永远也挥之不去的梦魇。“你能不能待在那里,仅仅和我说说话握握手?”当我看到约翰讲出这一句台词的时候,我的内心一阵心疼。孤独原来是这么可怕,它就像是一个野兽,在小的时候你甚至觉得它可爱,它给我们带来灵感,给我们带来自由,只是随着时间推移,这个野兽慢慢长大,最后终会把你撕裂。

  最后,老人还是走向死亡,这里导演用了一个极具魔幻色彩的拍摄手法。老人的老伴从门外走近门内,走廊里本来的冷光慢慢变暖。“你去哪了?”

  “我去找你了“

  ”我睡了一觉,现在你找到我啦“

  ”我想你了“

  ”我也想你了“

  很暖心的结尾,但是我的内心却抽搐地不像样子。老人自杀了,我们却为他感到高兴,他看到了死去的老伴,他不再孤独了不是吗?而女主被老人的那句:”那就再去一次吧,你还年轻呢!“激励到,勇敢的走了出去,和那名同样害怕孤独的男同事生活到了一起。影片最后,酒吧的桌子横在女主和男配的胸部,这给我造成了一种挤压感。虽然海瑟勇于走出了那一步,但是他们以后真的就会摆脱孤独吗?我又突然想起约翰,约翰也不是单身,只是他的老婆早早离他而去罢了。他最后也是孤独的。看到这个极具挤压感的镜头,导演是不是想告诉我们?人永远也无法摆脱孤独,就像我们永远也没有办法摆脱死亡的命运一样。

  一通电话,道出了一个人的一生,道出了我们活着的无奈,孤独和死亡就像是风一样,伴随我们前行。我们都一样,没有人能够逃脱。既然如此,倒不如坦然面对,毕竟我们都患孤寡。

  《自杀热线》影评(九):天堂的接引

  悠扬的音乐声在我们的耳边萦绕,近景镜头缓慢的推向了海瑟,一个救助中心的成员。

  故事中只有几个人物,约翰在整部影片中却没有露过一次面,直到他的死去,约翰可谓是影片中的一个神秘人物,增强了影片的一种神秘感,引起了观众们对其的观赏兴趣,这个神秘的男人究竟是谁呢?影片设计巧妙,将影片不断的推向了高潮,引起了观众的共鸣。

  电影虽短,却是运用了大量的特写镜头。在影片开始时,特写镜头慢慢移向电话,这一特写暗示着电话就是这个影片的引线。在影片中,摄像机对钟也做了很多的特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事态的紧急。在影片中,摄像机也不停地对海瑟摩挲着手中的手表做了特写,既表现了时间的紧迫,也进一步表现了海瑟内心的一种悲伤与感动。在拍摄影片时,摄像机还对女主人公的面部表情做了特写,表现了海瑟的伤心与感动。几个特写镜头叠加起来,渲染了一种紧张的气氛,引起了观众的共鸣。

  该影片的用光也十分有特色,当海瑟望着正在柜台上工作的年轻男子时,男子向她微笑,这时,一侧顺光打在了男子的脸上,因为坐在窗边,显得很自然,这时的男子的背后全部虚化,留给我们的却是一种神圣感,暗示着海瑟和男子之间的爱意。

  本片音乐也别有特色。影片开始时,音乐声是悠扬的,让人们身心放松,更能让人融入情境,让人更加容易接受,更加的自然。而当在得知约翰服用了大量的镇静剂时,音乐是紧急的,营造了一种紧张的气氛,让观众感同身受。在影片最后,约翰尸体被带走时,音乐是凄美的,他死去是要与妻子团聚的。

  男子家中的布置是很有特色的,一片雪白,向天堂一样,到影片最后,救护车上居然下来一个老太太,她应该就是男子的妻子琼吧,可是她不是死去了吗,可以说琼就是接引约翰的天使,带他步入天堂。

  这部影片可以用三个字描述:短、精、简,实在是一部佳片!

  《自杀热线》影评(十):young girl,aren't you?

  年轻的我们,拥有着最宝贵的光阴,还没做的事情,就赶紧去做了吧。

  大早上起来就到了这部让人感到温暖的短片。我会选择用温暖和感动形容它,而不是选择难受和叹息。这是一个老人的一生,他选择用他自己的方式来结束,而在他的最后时刻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在我们为他的生命惋惜的时候,同时也为她而感到幸福。

  关于这部片子所为我们带来的感官体验是个人的,在我的观后感里认为,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短片,女主人公一人便挑起了大梁,导演在镜头方面的运用与之相结合,让观者不会因为只有女主人公的表演而感到单一和无聊。短片节奏也由慢到快的循序渐进着,开始的音乐与结尾的音乐让人感觉很棒,在此对片尾音乐表示超级喜欢,那种意味深长的感觉,一直到字幕全部完结我才关的屏幕啊。

  里面有几个对于我来说还不错的点。

  1、首先是女主人公的出场,带着粉色的毛线帽坐在凳子上看书,女主人的装扮还是简谱的,她的粉色毛线帽一开始给我的冲击还是挺大的,莫名的有种少女心的感觉。独自一人在为书中的情节而流泪,应该是个善良孤独的人吧。

  2、当女主到办公室,和同事打招呼的几个镜头,就那么简短的几个镜头,感觉马上就有了好嘛!那种互相有好感,但是又羞于表达的状态!!抬头低头,男同事的扶额!!!

  3、进出主要内容的片段,关于对导演镜头的喜欢我就不多说了,镜头的切换首先让观众不会在前段缓慢的过程中感到枯燥。其次,在镜头与镜头切换表现在电话这头的女主人公紧张的情绪,想要挽救在电话那头的那个生命,对气氛的营造,从在时间(时钟)和女主中间来回切换的镜头。最后,女主紧张和无力的泪水,其实与短片一开始的女主在看书时留下的泪水是有一定呼应的吧。

  4、短片后部分关于老人最后与爱人团聚的那段,直接戳中内心,它真的不是会让人感动到哭的状态,只是很温暖的酸涩了一下。

  5、好吧,最终女主和同事修成正果,敞开了封闭的内心,嗯哼正能量来了~~~~~~~~~~~~

  就酱紫~喵~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