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俄狄浦斯王》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俄狄浦斯王》影评10篇

2018-02-15 20:02: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俄狄浦斯王》影评10篇

  《俄狄浦斯王》是一部由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执导,弗兰科·奇蒂 / 西尔瓦娜·曼加诺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俄狄浦斯王》影评(一):我们到底能不能逃脱命运

  他的儿子将会弑父恋母,先知这么预言。然而不论科任托斯如何逃避,神谕都在暗中不动地实现着。

  我们到底能不能逃脱命运。

  从小就被灌输着要想贝多芬那样扼住命运的喉咙,被教育知识改变命运,被告知命运就掌握自己手中。这是真的吗?我们能改变那些冥冥中的命运吗。

  都说这是一个信仰科学时代,我们要扫除愚昧和无知。我赞成辩证唯物主义,但偶尔还是很困惑。我才活了二十年,我想我还不够资格去谈什么命运。我只想问问,我们到底能不能逃脱——命运,这个不能被感知也不曾被发现东西

  高中时候曾听说有个同学连续考了三年,都因一两分与自己梦想学校失之交臂,其实大家都明白,那个同学早就已经有了那水平,后来大家谈论的时候,都只能叹气说他命里没有这个福气啊。

  找对象的时候,找到了彼此喜欢两情相悦的人,可是一个要去求学,一个要去打拼,终究还是抗不住时间距离的侵蚀。人这一生中,遇见真正的另一半是多么不容易。我不会认为最后和你携手进入教堂白头偕老的人是你的另一半。在我看来,真正的另一半,是你从不曾想起,却一直在心底,TA可能在你不知觉的情况下支撑着你所有的快乐幸福,虽然不闻不问,可是你心底挂念着TA。相遇在不对的时间,很遗憾。我会偶尔问自己为什么没有在别的时间遇见,我会觉得这就是命运。

  记得有个笑话说,一个博士去找算命的算什么时候结婚,那个先生说知识改变命运啊。其实这是很冷的一个笑话,听完之后还会自嘲一下。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的,像我现在这样忙着学习享受生活,我根本就没有别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寻找对象上。我只能等。怎么可能没有时间呢?有人会说我还是不想。这里有太多的矛盾,我说不清楚。不过某种程度上,知识还真是改变了命运。

  听熟人说某年知识分子在北京搞运动的时候,有个学生梦见了自己的爷爷在梦里呵斥他让他回家。后来那个人想了想就回家了,接下来的后果大家都知道了。之后,他回去就找到了很好的一份差事。你说,这是不是特别玄。

  我发现自己的生命线很短,偶尔会很害怕,不知道是不是能逃得过命运。

  有无命运,有,可能会让我更淡然一些,拿命运安慰自己,说这是不能改变的啊。没有,可能就会很郁闷纠结,为什么就没能好好把握住。

  我现在只是拼尽全力做我想做的,暂时地没有遗憾怨言,其实我也越来越相信命运了。

  《俄狄浦斯王》影评(二):《俄狄浦斯王》弑父是人类宿命

  题记:

  皇后说:上帝需要的是真诚而不是表演。然而,当我们有了目标,我们从此就不得安宁

  ――――卡夫卡·陆KavkaLu

  [img]http://www.pasolini.net/edipore_locandina.gif[/img]

  忒拜城(Tebe),一个入口,一种宿命!

  对于近代西方的精神世界乃至人类社会有着重要意义,当弗洛伊德从神话里找到了俄狄浦斯情结这一命题,人类的遮羞布就再无用处,内心深处罪恶感通过精神的媒介如腥血渗出,我们的不洁,我们在断乳后的惶恐贯穿了整个20世纪艺术史。

  婴儿的视角里,母性在镜头尽处嬉闹,这样一个远景表达了断乳的心理症结将给孩子造就一生心理上的孤绝。

  吮吸着母亲乳汁的孩子他们此刻成为一体无法割舍,孩子目光树林的空镜头充满了未临的不确定性,哀鸣般的琴音预言着所有的沧桑,道别母亲是孩子长大的代价。当军官的父亲忌妒孩子夺走了母亲,在一个三个人的家庭里,父亲和孩子永远是跷跷板的两端,这是一次注定的战争,它的结果总是忧伤离去

  夜色里,没有人听懂孩子的哭泣,父母的欢愉冷落了孩子,寂寞像礼花一样绽放。

  电影另一条线索是传说里的俄狄浦斯王的故事,从他乞儿时代被收养开始噩梦让他疑惑,而解梦成为了咒语,他一生在了黑暗中,

  这部影片音乐似乎有着东方音乐的特点异常凄凉,那解梦的大树

  是否可以棒喝人心,被预言笼罩的俄狄浦斯王是承当了命运还是被拖入了命运,惊惶不安眼神里他思忖着未临的祸事。

  卜者永远带着神道的面具,狰狞之后脸庞不会有对人的怜悯。背负着厄运的他如何处置内心胆怯迷茫

  阳光的直射下,那棵树荫远去,开悟人的道,还是任他无知行走艰难的选择,被浸透汗渍的躯体,踉跄而行。

  帕索里尼以荒野表达着俄狄浦斯的心理情绪,一个跟拍镜头带着他走进了生命可能性里,这组画面具有梦魇一样的宿命,而城的界石一次次带他走进他并不愿回到的地方,这种绝望就像干涸弥散在荒原,活着,就是在路上,在各种可能里沉浮。

  尘土飞扬的路上他寻着死亡的路,然命运是无法提前的,当你被命运镇住,沮丧会让人失去平和心境,这样境遇下的判断不可能是理性的。荒野上俄狄浦斯的癫狂也隐喻着现代文明给人心的隔阂,被压制之后的恶性反弹和自我放逐。他进入了现实的迷宫就像毒辣的阳光让他目眩,寓言和现实的互相侵蚀最终成为了人类众体的咒语。阳光的漫射最后成为了心灵血光的真实映照,那一刻,满眼死亡。

  帕索里尼让王再次带上了皇冠,这个举动让俄狄浦斯弑王成为了男性长大冰凉的象征,每一次的肉搏结果就是一次认知自己长大的方式,这是告别襁褓的极端,孩子在这种对决里艰难成长,精神的断乳充满着赴死的气息

  俄狄浦斯带上头盔的一霎那他完成了成人礼,而忒拜城的界石再度标注他的未来,人在命运的影子里见不到亮光。他再也无法舍弃这样的一切,在他的目光和预言者狄列西亚斯相触他走上了预言本身。

  为了表明某种粗暴在和斯芬达克斯的段落里,导演甚至放弃智慧而直接以暴虐相对,这样的选择把人类理性的粉刷彻底摧毁,直接逼视神话史智慧在暴力面前的不堪。

  终于,不是因为智慧成为王;终于,在魔咒里和自己的母亲成婚。

  瘟疫,因为预言和人祸而至,在视觉上帕索里尼是不会让你舒服的,这个场景存在变成了坟场,听觉上,苍蝇的嗡嗡声和老鸹的鸣叫让观众有了死亡和恐惧有了更深认识

  在这部电影里帕索里尼本人扮演了大祭司,他对于王的质问代表居高临下的判决,这是后面所有连锁事件起点

  咒语里的儿子和母亲依旧在床上同床共枕,父王死亡真相的谜团就像瘴气和死亡如影随形,逆光将抬棺人蒙上黑色就像地狱的使者将亡者带向烈火的炼狱。

  影片的后半部,帕索里尼从人性角度分析悲剧根源,在注定的悲剧里一个同情差点毁了一个国家,同样母亲的原谅无法改变神的诅咒,这部电影加深了母亲私欲的部分,这个指向里被送走的孩子显然对她以后的行为有了影响复杂的情感煎熬在神谕里变成新的咒语。导演在(妻子)母亲上吊的时候让俄狄浦斯回到了自己必然的宿命,自剜双目。

  60年代是自我反思是年代,变成瞎子出走的俄狄浦斯最终被导演带至了当代,在如旧的笛音里吹奏着人类的欲望的挽歌,当他出现工厂的场景里,只有冰凉的管道应对着前世的荒原,这样的呼应是悲壮的,导演敏锐发现了资本主义时代的弊端,杀了自然之父和奸了环境之母。

  天使将去,而俄狄浦斯自己将深埋在无视之后的忧伤随着笛声传向尘世……

  而导演的此刻,依旧绝望。

  【附录:影片资料

  《俄狄浦斯王Edipo re》1967意大利

  导演:皮尔·保罗·帕索里尼 (Pier Paolo Pasolini)

  主演:佛朗哥·齐蒂Franco Citti、西尔瓦娜·曼诺迦Silvana Mangano

  片长:105分钟

  奖项:1967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题目

  个人评价:艺术性7,欣赏性5(一种观点

  2006年1月25日 星期三 下午21时13分云间 寒鸦精舍

  独立影评人:卡夫卡·陆KavkaLu

  版权所有,请勿私自转载

  联络方式:MSN:kavkalu1967@hotmail.com

  邮箱: kavkalu1967@126.com

  《俄狄浦斯王》影评(三):古希腊最伟大的悲剧

  宿命论---你相信吗?

  小孩A从生下来就被卷入一个未知黑暗世界的迷雾之中,可惜的是,他什么都不知道。这样一个悲剧,想想如果是自己,会不会很可怕

  书只看过电子版,并且不全,但是对整个故事自己心中是有数的,电影的表现非常具有震撼力,尤其是最后的那一个镜头,主角含着眼泪笛子,凝望远方,看的让人唏嘘感慨

  弑父取母,这个被弗洛伊德纳入精神分析方法的所谓“情结”,就是源自俄狄浦斯王。于本人来说,最具震撼效果的,是俄狄浦斯战胜了斯芬克斯,当上了国王,一切都很顺利,但是这只是最后悲剧命运的一个荒诞的伏笔。“在命运结束之前,你所拥有的幸福,只不过是虚假的表象,在痛苦解脱来临之前。”

  生命是一场长跑,有谁敢在生命的潮汐褪去之前,狂傲地声称,自己是幸福的人?因为在死亡来临之前,所有的都不算数。

  敬畏生命,敬畏命运。

  《俄狄浦斯王》影评(四):恶 以恶报

  找到这部片子是因为黑格尔在讲伦理与法制章节中多次引用其为材料进行分析。本部片子只是俄狄浦斯悲剧中的一个段落,后面的安提戈涅才的故事更与伦理法律贴近的。

  俄狄浦斯生下来便被的亲生父母遗弃,其亲生父母还交代丢弃他的人杀死他。幸好那人怜悯心起而没有动手。应该说他父母的遗弃是悲剧发生的起点。

  作为亲生父母,只是按照自然的生理规律把他带到世间,而给予他知识和灵魂的应该是他的养父母。如果按照中国说法,子不教父之过,那么养父母对其教育不力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

  在上面两点的前提下,作为悲剧的主角俄狄浦斯,原本可以对后面所发生一切事情不予负责。但作为一个成人,他必须为自己的无知和性格缺陷承担责任。他的无知体现在,在每一个面临选择的的十字路口,不是依靠自身的知识把握命运,而是像陀螺一样转圈来随机做选择。他的性格缺陷在于他在成长的过程中过于相信武力,变得好斗。

  然而到这里仅仅是故事的表层分析,更深层的价值在于悲剧的寓意。神作为先知,先行点破了他的命运,这种宿命论本身也改变了他的人生道路------当得到他杀父娶母的神谕后,本性善良的他并没有回到养父母身边,而是朝着相反的方向流浪。因为他知道他必须远离他的(养)父母才能避免悲剧的发生。但遗憾的是他并不知道他是被人捡到到的孩子。神谕改变了他的选择,在证明神的无所不知的同时,也说明神本身在借助俄狄浦斯去惩罚亲生父母。这种因果联系目的在于警示世人:不要做弃子杀子之类的事情,会有报应的,报复者就是你所做恶的对象。这条因果链如果站在故事的时代背景理解,他的价值就会更一目了然:希腊早期,人刚脱离蒙昧,需要一套规则来理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寓言和戏剧是很好的载体,这也促成文化诞生。这个戏剧在于教育人们:如果自己生下来的孩子不加以教养,他会变得同野兽一样野蛮和无知,反过来会杀死你,给你的生活造成威胁。

  让东方人不解的是,作为先知的神似乎无动于衷的在一旁观看悲剧的发生。东方的神仙一般是以救人于苦难之中形象出现的。因而西方的神某种意义上是恶的拯救者------恶,以恶报。让恶自身去规范人的行为,这与东方世界人本善的观念背道而驰。西方的神作为一位中立者,一位裁判一样的角色袖手旁观,让恶本身形成自我规避的行为准则,这种规则意识促进了的西方法典的诞生早于其他文明。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电影的拍摄和剪辑手法。片头和结尾显然是现代的背景,主要的故事展开是古代。两种场景的转换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它预示着,这种悲剧并不仅仅发生在古代,它并没有断绝,一直发生着。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身边。

  《俄狄浦斯王》影评(五):生命的哀歌

  俄狄浦斯,他的一生都在和命运抗争,到头来却发现自己再怎么努力,也走不出命运的怪圈,悲剧还是如期上演了。

  谈到俄狄浦斯的悲剧,就得从它的源头说起,拉伊奥斯-------俄狄浦斯的父亲。年轻时候的拉伊奥斯恋上了美少男克律西波斯,便将其诱拐并且致其死亡,为此受到了克律西波斯父亲的诅咒“会被自己的儿子杀死”。在俄狄浦斯还未出世时便早早地被自己的亲生父亲和神灵安排下了弑父的悲剧命运。命运是多么的不公,俄狄浦斯又是多么的不凑巧,神灵于千千万万个胎儿中,不偏不倚地挑中了他,给他打上了弑父的烙印,这一切都只因他生在了忒拜国的皇宫里。

  俄狄浦斯一生下来,苦难的命运便悄然开始。父亲拉伊奥斯为了逃避命运,便刺破了儿子的脚裸,并且遗弃在了荒野。眼看着俄狄浦斯将要死去,诅咒就此失效,神灵便派牧羊人救下俄狄浦斯,并将他送给了科林斯国王。在养父母的悉心照料下,俄狄浦斯长成了俊秀健壮的青年人。一次偶然的机会俄狄浦斯知道了自己身上的诅咒,他害怕了,他怕诅咒应验,慈爱的父亲死在自己的手上,也不甘心自己就这样在悲剧的命运里沦落。他是不会屈服的,他要抗争:“什么命运,什么神灵,我不信命!”。突然,他的心中萌发了一个伟大的想法:去向所有希腊人证明命运的荒谬,神灵的虚假,而最好的证据便是自己不屈的斗志。

  俄狄浦斯离开了科林斯,一路上遇到种种磨难,他都挣扎了过来。他凭着自己聪慧的头脑,解开了斯芬克斯之谜,被拥立为忒拜新国王,还迎娶了美丽的王后。美好的生活已经开始,命运似乎已被改变,俄狄浦斯沉倾在虚华的美梦中。

  好梦还没多久,一场瘟疫便从天而降。忒拜的人民在苦难中挣扎,呻吟。为了挽救国家危难,解救出被瘟疫蚕食的子民,俄底浦斯竭尽智慧想出了很多办法,但都收效甚微,死人一天一天的增多,忒拜国死一般的沉寂。在忒拜父老的恳求下,俄底浦斯只能厚着脸皮地去求助被自己唾弃过的神灵。高高在上的神灵俯看着脚下的这个人,虽然他曾经亵渎过自己,但他现在不是跪在自己的脚下么,小小的棋子,再怎么执拗,终究逃不出经纬交错的棋盘。神灵还是像往常一样,对于脚下的子民有求必应。“去吧,找出杀死前国王的凶手吧!”

  忒拜国在追查凶手的紧张气氛中迎来了日出,又送走了日落。被瘟疫折磨得奄奄一息的臣民,靠着神谕的鼓舞,以及对于谜底的渴求,不出几天功夫,便找出了答案。对于这个凶手,俄底浦斯也曾做过猜测,可是最多也只猜中了开头,却始终无法猜中结尾,因为这个谜底太出乎他的意料。猜来猜去,俄狄浦斯从没有考虑过自己,在他看来正直善良的俄底浦斯是决不会干这种龌龊的勾当。但是,事情的真相却同俄底浦斯开了个天大的玩笑,凶手不是旁人,正是自己,俄底浦斯。记得那是在出走科林斯的路上,那个挡住自己去路的恶人,他,俄狄浦斯甚至连他的面目都没有看清,没想到那个人竟是自己的父亲!手起刀落,都没有一阵风的时间,而命运便从此注定。

  面对这惊天的谜底,望着臣民们难以明状的吃惊,哀惋,又带有一丝怨恨的脸庞。母亲,亦或是妻子已先走一步,自尽而亡。拼命地抗争,以为挣脱了命运的束缚,到了今天才发现那个无形的枷锁还紧紧地套在自己身上,绕了一大圈,最终还是回到了悲剧的原点。这恐怖的原点犹如黑洞般的巨大的吸引力,没有人能够抗拒,也包括他,伟大的俄狄浦斯王。他孤立在高高的王座上,一缕阳光照的他的眼睛发疼。这个该死的世界,他受不了了,再也不想看到它了。双指倒扣,猛地刺入双眼,血喷如柱。疼痛瞬间占据了全身,但他没有尖叫,因为身体上的疼痛让她的心获得释然,又随之生出麻木,将喷涌出来的鲜血冻结,神经也失去了知觉。他默默地转身,离开这个让人悲伤的的国度,一个人孤苦地走着,走着,最后永远地倒在了众女神的圣地。

  从古希腊深邃忧蓝的爱琴海,到伊比利亚斗牛士手中的那一抹红,俄狄浦斯的悲剧一直在古老的欧罗巴延续着,给山川河流染上了一层忧郁的深蓝。而世界另一头的我,站在涛涛不息的黄河岸边,向西边太阳落山的地方眺望,迎面吹来一股悲伤的晚风,在我的心底化作一声长长的哀叹。作为一个东方人,我不信命,但是我却深深地知道一个自然规律:生老病死,没有人能够逃脱。这也正如古希腊人的一句话:“神灵早已为人类度量了生命的长度”。看着亲人们相继离我们远去,而自己却无能为力,而且终有一天,我们也要追随他们而去,生命就这样如细胞般的分裂代谢着。人们总是在一段悲伤还没有结束,又马上陷入另一段悲伤。

  不过我还是尊重俄狄浦斯,我为他那一腔不息的热血所感动,明知天命不可违而为之。俄狄浦斯在自己有限的生命里,唱出了一曲感人肺腑的哀歌,也给后人留下了一部伟大的命运悲剧《俄狄浦斯王》。

  2012.11.25

  《俄狄浦斯王》影评(六):恶 以恶报

  找到这部片子是因为黑格尔在讲伦理与法制章节中多次引用其为材料进行分析。本部片子只是俄狄浦斯悲剧中的一个段落,后面的安提戈涅才的故事更与伦理法律贴近的。

  俄狄浦斯生下来便被的亲生父母遗弃,其亲生父母还交代丢弃他的人杀死他。幸好那人怜悯心起而没有动手。应该说他父母的遗弃是悲剧发生的起点。

  作为亲生父母,只是按照自然的生理规律把他带到世间,而给予他知识和灵魂的应该是他的养父母。如果按照中国的说法,子不教父之过,那么养父母对其教育不力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

  在上面两条的前提下,作为悲剧的主角俄狄浦斯,原本可以对后面所发生一切事情不予负责。但作为一个成人,他必须为自己的无知和性格缺陷承担责任。他的无知体现在,在每一个面临选择的的十字路口,不是依靠自身的知识把握命运,而是向陀螺一样转圈来随机做选择。他的性格缺陷在于他在成长的过程中过于强调武力,变得好斗。

  然而到这里仅仅是故事的表层分析,更深层的价值在于悲剧的寓意。神作为先知,先行点破了他的命运,这种宿命论本身也改变了他的人生道路------当得到他杀父娶母的神谕后,心地善良的他并没有回到养父母身边,而是朝着相反的方向流浪。因为他知道他必须远离他的(养)父母才能避免悲剧的发生。但遗憾的是他并不知道他是被人捡到到的孩子。神谕改变了他的选择,在证明神的无所不知的同时,也说明神本身在借助俄狄浦斯去惩罚亲生父母。这种因果联系的目的在于警示世人:不要做弃子杀子之类的事情,会有报应的,报应者就是你所做恶的对象。这条因果链如果站在故事的时代背景去解读,悲剧的价值就会更一目了然。希腊早期,人刚脱离蒙昧,需要一套规则来理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寓言和戏剧是很好的载体,这个戏剧在于教育人们:如果自己生下来的孩子不加以教养,他会变得同野兽一样野蛮和无知,反过来会杀死你,给你的生活造成威胁。

  让东方人不解的是,作为先知的神似乎无动于衷的在一旁观看悲剧的发生。东方的神仙一般是救人于苦难之中。因而西方的神某种意义上是恶的拯救者------恶,以恶报。让恶自身去规范人的行为。这与东方世界人本善的观念背道而驰。西方的神作为一位中立者,一位裁判一样的角色袖手旁观,让恶本身形成自我规避的行为准则,这种规则意识促进了的西方法典的诞生早于其他文明。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电影的拍摄和剪辑手法。片头和结尾显然是现代的背景,主要的故事展开是古代。两种场景的转换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它预示着,这种悲剧并不仅仅发生在古代,它并没有断绝,一直发生着。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身边。

  《俄狄浦斯王》影评(七):无知既最大的罪孽

  男人都一副操性,他爹什么样,他儿子依旧什么也,都一个操性,像疯狗一样。这不是仅是俄狄浦斯及他父母酿下的罪孽,这是全人类的罪孽!!男人像畜生一样强奸女人,然而女人却缄默了,默许了,如果说男人的罪孽的是野蛮以及贪婪的占有;那么女人的软弱和承受便是她们的罪孽,向命运向强权屈服是全人类的罪孽!!趋向无知,认可无知,默许自我活在愚昧的俗世中弱肉强食,自生自灭,勾心斗角,这才是最大的毁灭!如果我也可以做一回先知:那么,就是这个世界离灭亡不远了,父辈的罪孽总会牵连到无辜的子孙身上。每个人浑身上下都沾满了鲜血,苦涩浑浊的血。

  像疯鬼一样嘶吼,帕索里尼真是个疯子,他就爱荒芜的大沙漠。

  《俄狄浦斯王》影评(八):一切都很清楚了,不是命运强加的!

  一切都很清楚了,不是命运强加的!

  悲剧的根源是源于对预言的恐惧感。如果当初女王对预言采取一丝怀疑的态度,也就不会被巨大的恐惧感侵蚀做出杀害儿子的决定。不过就当时时代背景及宗教信仰如此艰深之不可动摇地步,这种预言就仿佛是天眼。让他们无法不信的!这就似乎更说明了命运之必然性,也解释了因果律的存在。。

  再假如,俄狄浦斯没有孜孜不倦地探寻真相,或许最终会是happy ending。就如阿波罗圣地的先知所言“不想不被知道即不存在,想被知道即存在”。

  就俄狄浦斯而言,他其实是个自尊心很强同时又是一个对事实真相具有执着探究精神的人。从开始在科林斯被小孩嘲笑和侮辱之后,在内心埋下的想要知道真相的因子,就不顾一切的想要解开内心的疑惑。在阿波罗圣地没有得到答案却听到了可怕的预言,可想而知,自尊心那么强的他是该有多痛苦啊,因为无法面对在科林斯的父母,所以带着满心的恐惧和不安开始漂泊。途中又恰逢生父的队伍,因受不了被拉伊俄斯的骄傲屈辱,又一时冲动杀害了他。一切的悲剧正式开始。。

  最后,生母的自杀让他一度奔溃自毁双眼。让自己永远活在黑暗中。

  他的最后结局真正的应验了泰利西斯先知所说的,眼瞎、吹笛子...

  就像他说的,让心灵远离邪恶是甜蜜的。最后他还让自己的生命在开始的地方结束——一片绿油油的草地是心灵最美的地方!!

  《俄狄浦斯王》影评(九):俄狄浦斯的十二个阶段

  精分第一讲,课后观影记录。

  对“俄狄浦斯情结”的耳闻基本和对弗洛伊德的了解的一样早,但对俄狄浦斯王的经典剧本却只了解个故事梗概,高度浓缩为四个字“杀父娶母”。前几周的心理剧有了一些更深入的了解,但在排演的时候加入了伙伴们各自的很多元素多少有些出入,能搞来影片一看希望能有些更原味的调调【喂,你把导演的潜意识放到哪里去了,电影还不是他嚼碎了再吐出来的=。=

  Anyway,片头瞥见了大师的名字,更是耐着性子往下看了。【古典精神分析学有把俄狄浦斯分为十二个阶段,我就按照这个阶段划分把观影感受写一写吧~

  1、被抛弃

  现代。

  开篇用场外镜头描绘了屋内的接生情景,孩子出生后先是只看到了和母亲的互动,甚至不能称之为互动:母亲把婴儿放在草地上的餐布上,便和女友们跑去更遥远的地方嬉戏,只留下一顶白色的帽子飘落于餐布旁边。又从婴儿的视角拍摄,看到了母亲的脚、和其他人远去的背影、绿树、草场。婴儿仰面,不安地在地上舞动。

  接着父亲出场了(我一度以为这只是个卫兵什么的),在母亲和朋友们进屋之后,父亲严肃地伫立在婴儿车旁,长久地和孩子对视,跳转到白底黑字“是你先把她从我这里偷走的,她,是我心爱的女人”,又转回父亲看不出善意的眼神,婴儿用手捂住眼睛。

  孩子又大了一些,约莫2岁光景(还是前俄期)。某天傍晚母亲安顿孩子睡下之后和父亲出门聚会,孩子一个人在家。期间孩子醒过来,蹒跚地下床寻找妈妈的身影,房间空无一人,他走到阳台,看见对面窗子隔着纱,投射出父母温存的场景。这时天空炸开无数烟花,孩子害怕地低下了头(我深深投射了一番嗯哼)。父母爬梯回来,在床上温存了半晌,高潮过后两人毫无表情躺在床上。忽然父亲起身走进婴儿房,抓起了婴儿的脚腕。

  场景切换到古希腊(好穿越)。逆光拍摄,一个瘦削的老人扛着一个扁担一样的东西,另一头四肢勒紧倒绑着一个孩子,一直在撕心裂肺地哭泣(在遗弃的过程中帕索里尼并没有交代那个预言)。这个侍从本应杀死婴儿,但他动了恻隐之心,只是把他至于荒野乱石之中,就迅速逃离。

  【母亲玩心重,父亲嫉妒愤怒,婴儿恐惧不安,侍从同情内疚】

  2、相遇

  在侍从逃离的时候正巧有个老人路过,他听见了婴儿的啼哭看见了那位侍从朝他走来。擦肩而过的时候他们深深的对视,老人转头朝婴儿哭声的方向跑去,侍从露出了心安的笑容。

  老人哄着婴儿,迅速解开他手脚上的绳索,爱怜地抱起他朝他的城邦走去。他将孩子献给了城邦的国王,国王非常欣喜,觉得他是上帝赐予的孩子,他将孩子带去给王后看,王后起先并没有什么表情,看到孩子后把孩子抱起来埋怨国王不会抱孩子,满眼的恋爱。

  于是俄狄浦斯在柯林斯健康快乐的长大了=。=

  【养父兴奋,养母责任】

  3、疑惑

  但人言可畏嘛,俄狄浦斯长得和他养父母没一点像,小伙伴们也会有察觉的。一次和伙伴的口角中就得知自己并非亲生。接下来一连串的噩梦让他不得不认真思考“我是谁”这么个如此哲学思辨的问题。于是终于有一天,他坐在庭院中,看着母亲丰满的身段、父亲的女侍从高跷的臀线,摆出自己经典的焦虑姿势(我觉得帕索里尼这段拍好棒),开口跟养父母说出了自己的困惑,希望能前往阿波罗神庙求得真相。

  电影中的养母这一段表现得很开明,支持儿子只身前往神庙去寻求解答,当然父亲最后也同意的。分离的那段,俄狄浦斯摸着养母的脸,告了个别,转头走了(但没有和养父的戏份)。

  (阿波罗神庙简陋得我都要哭了,导演到底在想啥)他被告知“将杀死父亲并和母亲做爱”。

  4、认同

  俄狄浦斯此时还不知道自己只是柯林斯国王王后的养子,他把养父母当成自己的亲生父母,【绝望、无助、迷惘】为了避免神谕成真他决定远离柯林斯,哭泣着踏上漫无目的的旅途。

  (放弃会养父母的国度时,有一段俄狄浦斯的哭戏是在绿色的麦田里拍的,因为一直的背景都是隔壁,所以这个设置我不太理解,是要表现“滋养”吗?)

  5、杀父

  嘤,这段拍得,镜头有很棒用了很多逆光,分散了血腥场面的观影感受。但,至于要表达什么我没有很理解=。=三个士兵分别被手刃,侍从逃走了(我总觉得僵持的那一幕侍从认出他了,但也可能只是我想多了=。=),老国王抵不过杀红了眼的这个年轻人,很快就被咔嚓了。至此,完成了神谕中“杀父“的部分。

  6、斯芬克斯

  电影版的设置中竟然没有谜语!说好的谜语呢!斯芬克斯的装扮也很雷,我很不争气地出戏了。

  克里安出现,指引俄狄浦斯说谁杀了斯芬克斯,解救了忒拜就能迎娶国王的遗孀。也不知俄狄浦斯是杀红了眼呢还是怎样,不顾克里安的反对就冲上去三下五除二解决了斯芬克斯。

  7、乱伦

  他完成了杀死斯芬克斯的任务,解救了忒拜,顺理成章地娶了王后当了国王。

  【王后的戏份不多,除了被推倒就是表情大特写,但她的表情我一直参不透,这个过程中她看似非常享受

  8、生育

  原著说生了四个孩子,但电影中删节了这部分。

  9、瘟疫

  压抑过后的爆发,众人请愿希望新国王能平复瘟疫。俄狄浦斯宣布要彻查谋杀老国王的凶手,这时候又有对王后的特写【得意 骄傲,我还是参不透=。=】。

  盲笛手的设置也很有意思。

  10、调查

  电影中我认为另一处很牛逼哄哄的地方就是这里,俄狄浦斯一路追查真相,开始怀疑可能真的就是自己把老国王杀了。在庭院中,他枕着王后的腿听王后讲那个神谕(嘤造型好退行)。也从逃跑的侍从那里得知是他母亲亲手把他交给侍从并命令将他杀掉(惊呆了好残忍)。最后他已经基本确认自己的身份了,还拉着王后在走廊里前戏了几回合将其推倒在床上以传教士的体位(好了啦这是我脑补的,俄狄浦斯只是在床上压着王后)呐喊出自己推理的全过程,最后悠悠地喊了声Mother,然后不由分说地上了她……

  【俄狄浦斯愤怒绝望发泄报复,他母亲+妻子半推半就麻木?】

  11、流亡

  这之后这个神奇的女人就上吊自杀了。而俄狄浦斯在震惊之余在她的尸体边刺瞎了自己的双眼。

  和原剧本不同的是陪他流亡的并不是他的女儿(电影里没提生儿育女这茬),而是引领他去找斯芬克斯的克里安。克里安给了他一把笛子,他成了新一任的盲笛手游走四方。

  现代。又穿越回来了,置身现代罗马。

  他央求angelo(不是克里安吗?)为他最后引一次路,回到开篇母亲把他放置的草地上,说生命在开始的地方结束。

  FINE

  12、神谕

  电影里没有提及这边部分。

  嘤,流水账的观影体会,明后天上课接着分析吧~

  《俄狄浦斯王》影评(十):帕索里尼《俄狄浦斯王》:你之所歌,超越命运

  镜头深处的母亲依稀纵逸于嬉闹,而未始料到给断乳的孩子造就的心灵孤绝。父亲的鄙夷和嫌弃,不甘与嫉恨,显示在棱镜般的面庞,如此天崩地裂的命运即嵌在旷世的悲悯与契阔的孤独里。

  愤懑似一阵蛊毒,将父母亲的天然善意席卷,因着杀父弑母的预言,竟将他丢弃,幸而被善良的老者放了一条生路。

  似乎唯有这般,父母亲做爱的时候才会变得踏实而宁馨,而天地的倏然变色正在等待着他们。

  俄狄浦斯被异国的养父母抚养成人,因着预言的效应而不得不远赴他乡,却在城池边上遇见并杀害了亲生父亲,他的冷静和长胡须透露着灵魂的窸窣与浮屠。

  你之所歌,超越命运。原始的吸引,蛮性的遗留——悲剧性的因素先天地嵌入俄狄浦斯的心底,他的好斗来自与生俱来的一股气势和魄力,更多的因素在于他内在力比多释放的效应,和视父亲为仇敌乃至情敌的内在原始宣泄。

  俄狄浦斯在杀了怪兽斯芬克斯之后成了王,娶了自己的母亲为妻。尽情的享乐和做爱是他们生命里的一种挥毫和梦想。在以荒野带动情绪的视觉表征之中,帕索里尼动用了一切的萧索能量释放一种夙性的凌迟性力量。

  惨淡和郁结。俄狄浦斯王得知了身世的真相,而母亲的自缢结束了他所有的希冀和辉煌,就在他们互陈表里得知真相的时候仍在做爱,母亲的眼神中呼应着原蛮的情欲和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和爱慕,体现了该影片的人文追索意识达到了渗透人类本能的高度。

  俄狄浦斯王最终自己刺瞎了双眼,放逐异邦。吹彻玉笙寒。再多的音乐和情义综的释放也挽回不了自己的滔天罪孽,然而说是罪也冤枉了他,为何母亲要说谎否认自己因为害怕预言丢弃婴孩的事实,为何他们要以一场谋略和谋求来试图维系被骚动和不安插入的关系中的动荡。

  如果说在遇到生父之前,俄狄浦斯看到的露乳女子意味着性的唤醒和渴慕,那么和母亲的做爱就更承担着人类学中的某些特征和幻想。一切都是凌辱和幻象。以父亲作为假想性情敌的俄狄浦斯王最终要承担更为深重的文化后果。灵魂的跋扈酝酿了他也毁灭了他,更让他在粗粝的城堡之外失声嚎叫。

  一场魂魄的僭越和追溯,悲剧的降生根本原因在于人性的自私与卑琐,和为求自保牺牲孩子性命的自我谋求。俄狄浦斯王进入现实的迷宫,目眩后断绝了一切的希冀和机宜,只为了自身的成长和壮阔便要牺牲路人性命的冷酷残忍。无论他的内心浸润着对于养父母无穷无尽的爱与否,他的哭着降生就注定和奄奄一息交相辉映。

  这是一出人类命运的寓言,其主旨在乎于悲剧之间探讨人类的本能和亲子关系,将那些杀伐决断遗忘吧,将那些无谓的说辞和纵横物议放弃吧,以心灵涤除罪孽和密集的尘网。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