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孤独的美食家 第一季·台湾篇》观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孤独的美食家 第一季·台湾篇》观后感精选10篇

2018-02-15 20:1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孤独的美食家 第一季·台湾篇》观后感精选10篇

  《孤独美食家 第一季·台湾篇》是一部由江丰宏执导,赵文瑄 / 赵正平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孤独的美食家 第一季·台湾篇》观后感(一):味香客自来

  其实我没看过日本版的《孤独的美食家》,漫画倒是看了一本。但是我看过《深夜食堂》,所以我喜欢这个版本的调调

  台湾有一群被评为年度通告王的艺人,可能大陆关系,平时真没看过他们有什么影视作品。不过是在《康熙来了》上熟悉那一张张面孔,而这部电视恰好有他们客串,感觉还挺亲切的。

  描述美食,真的不容易。我能想到的词,也就那几个大家都听到烂的“肥而不腻”、“外酥里嫩”、“入口即化”......所以一篇关于美食的文章或影视能表达出让读者和观众有越看越饿的冲动,那就是成功的。但其实,找到好的表达方式,不需要有太多的词汇也可。《康熙来了》也经常做介绍美食的单元,每一次令我垂涎欲滴的并不是嘉宾对食物的介绍,而是胡天兰老师咬下一口后发出的那一声:“嗯!”就如这部电视里,赵文瑄饰演的主角五郎,总是以极其简单的:“好吃,好吃!”收尾。

  不过,这部片差评如潮也是有道理的。首先,说是中国版,模仿日本的痕迹太过明显。例如节奏,你走到任何一家餐厅,不会看到一个中国人走路和吃饭如此一板一眼的拿捏姿势。吃东西速度也不是掺杂如此之多的细节,不自然便是做作。其次是美食,明明是台湾篇,光一个三文鱼就出现了三集之多,虽然不是连续的,但台湾美食值得介绍的真的就这么少吗?

  我推荐它的理由并不是因为拍得足够好,而是中国人终于有勇气尝试做和美食相关的影视了。我觉得历史人文让我们觉得吃东西就是填饱肚子这样的思想根深蒂固了,是时候让大家慢慢转变为享受美食。我特别特别羡慕五郎先生吃到走不动的那感觉,但女孩子有这样的想法似乎会被各种嫌弃,还好我不在乎。

  总的来说,台湾篇至少拍出了人情味。期待第二季,希望能拍出符合中国人的味道,不要再刻意模仿小日本的feel啦。

  《孤独的美食家 第一季·台湾篇》观后感(二):《孤独的美食家》:情感的台湾行

  美食,顾名思义就是指美味的食物,贵的有山珍海味便宜的有街边小吃。其实美食是不分贵贱的,只要是自己喜欢的,都可以称之为美食。而美食家则是指善于品评食物,善于对美食从色、香、味、形方面提出专业独到的见解,并善于把美食推荐给“吃货”的人。中国地大物博,美食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如北京美食:北京烤鸭、老北京炸酱面、涮羊肉等;天津美食:八大碗、四大扒、冬令四珍等……,但是于每周四晚9点在优酷、土豆、天猫魔盒深夜档上线的中国版《孤独的美食家》第一季台湾篇,却有着与众不同风格主人公“伍郎”带领大家游走于台湾的城市之间,从百年老店到街边酒屋,探寻隐藏在城市各个角落的美食。

  主人公“伍郎”由赵文瑄出演,是一位孤独的“中年美大叔”,像个“背包客”一样,简单的服装造型人物出场也是普普通通的步行,浑身上下充满着大众和平民化,在剧中更多体现出来的是一种代入感,就好比说“伍郎”是“闯入者”,带领观众闯入到台湾的美食世界中;或者说那“伍郎”是一把钥匙,打开台湾美食世界的大门。“伍郎”对美食有着天生的浓浓的难以割舍的爱意,就像诗中描绘的那样:“江上有崎峰,锁在烟雾中,寻常看不见,偶尔露峥嵘。”见到美食后的“伍郎”摇身一变成为美食家,细嚼慢咽、大快朵颐、津津有味,把观众带进台湾美食的世界。通片看下来,有一点让人很意外,虽说是美食节目,但美食所占比重并不多,和“舌尖上的中国”相去甚远,大量篇幅都是在描绘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故事,阴差阳错产生的心结,通过“伍郎”的介入,找到症结、解开心锁、摒弃前嫌、和好如初,充满着浓浓的正能量。如:祖孙三代的爵士乐手同台竞技、暗恋青梅竹马朋友的鞋匠李伯伯、为了彼此梦想奋斗异地恋人……,赵文瑄在剧中不光担任主演,还担任旁白,他说的话不多,大多是通过旁白也就是通过他的声音表述出来的。

  中国版《孤独的美食家》第一季台湾篇,每集30分钟,总共十二集,故事清新明快,服装道具精致,除了赵文瑄主演外,还有陈建州、张国柱、陈司翰等客串演出,总有不经意温情故事和情感碰撞出现在剧中。就目前“成色”来看,剧中充满了各种意想不到的正能量,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让观众笑过之后温暖却长留心底、美食长记心间,很符合“深夜剧”的风格。

  中国版《孤独的美食家》第一季台湾篇每周四晚9点在优酷、土豆、天猫魔盒深夜档上线,这种上线时间安排,很像韩剧或是日剧的风格。在韩国和日本,星期几是承袭了中国古代的叫法,从礼拜天开始分别用日、月、火、水、木、金、土来表示。所以,在剧的播出上,周末剧就是在礼拜六、礼拜日播出的电视剧,又叫土日剧。根据这种叫法,星期一、星期二播出的剧叫月火剧;星期三、星期四播出的剧叫水木剧;星期五2集连播叫金曜剧;星期一到星期五每天都有的叫日日剧。而中国版《孤独的美食家》第一季台湾篇是在周四上线,所以应该称呼它为水木剧。

  其实《孤独的美食家》最早一部漫画,1994年开始在《周刊SPA!》连载,由久住昌之创作,讲述经营进口杂货商店男子井之头五郎,在工作间隙前往餐馆当中吃饭的场景的故事。值得注意的是登场的餐馆全部都是实际存在的,都是一些大众化的餐馆,且并不是单纯地描美食文化,而是着重表现主人公吃饭的场景及心理,漫画风靡日本近二十年,在世界各地美食爱好者中享有盛誉。2012年,东京电视台将漫画改为同名电视剧,在中国掀起不小的观剧狂潮,可以说“孤独的美食家”已经是一个成熟的IP,而这次的中国版不仅仅是翻拍那么简单。在内容上,中国版加强了剧集的故事性,结合了日本两大王牌美食剧的最强优势:既有《深夜食堂》的人情故事,又有《孤独的美食家》的吃货攻略。在演员方面,赵文瑄与日版“伍郎”松重丰的形象有很大差异不同于松重丰的“呆”与“瘦”,赵文瑄的“萌”与“壮”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孤独却幸福的“吃货”。

  人生乐趣,幸福的况味,淡淡的遗憾,孤独的体会,吃客“伍郎”赵文瑄奔走尘世,在将食物磨碎于齿间,吞咽入体内的那一瞬,也完成了一场单独的、安静的、丰富的、不被打扰、自由的救赎。这便是吃客的孤独美食哲学:一个人,也能甘之若饴。

  《孤独的美食家 第一季·台湾篇》观后感(三):萌叔你吃!我们爱看!

  身为赵萌叔的颜饭,有颜有美食对我来说就够了。我萌叔近些年接了很多男配,他自己微博上说,之所以接这么多,那就是为了...挣钱...

  不过这次不同,叔接了这个系列的男主,估计双子的他心里想的是...又有钱挣又有好吃的真好!本来都晒了一个月的猫猫狗狗的铲屎官赵萌叔,开始狂刷“美食狗”存在感,自黑不停歇。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Life is uncertain, eat DESSERT first!看来拍这戏他吃爽了~

  我叔作为李安大导挖掘出的男人,无论演什么都这么优雅,饿的时候摸着自己的肚子,跑向餐厅时的小碎步,点菜时的专注,端着饭碗的温柔,有帅大叔有美食看的我真想舔屏。无端就掺和到人家家务事中,后来尿急的逗比演技,叔在用全身证明自己是个萌叔!

  《孤独的美食家 第一季·台湾篇》观后感(四):走心的音乐 走心的美味

  分离分离 是为了相遇 忙碌忙碌 是害怕空虚 远行远行 是希望找到人生的意义

  看着人来人往 有点好奇 他们的故事 一个人在面馆角落里 美味慢慢尝着

  这是《孤独的美食家》中国版中的两首OST的歌词,全部都由歌手亲自作词演唱,只有自己写的故事,唱起来才会更加深刻吧。这两首歌诉说的是同一个故事脑海中可以浮现出一个大叔,漫步走在街上,看着路上来来往往匆忙行人,路过一家有眼缘的饭店,推门进入坐在角落,点几个菜,一杯酒,慢慢吃,或许天晚些了,和老板攀谈几句。他总是一个人,他孤独,但有意义

  看了一集中国版,觉得故事写的很不错,以爵士乐为整个剧集内容的开端并以一集的篇幅围绕爵士乐展开,也算是对日本原版The Screen Tones的致敬。刘思涵的Oh! Let it be为片头,这个小丫头的嗓音不简单,抛去了流行乐的浮躁,多了一分左岸香颂的厚重旋律的温柔,伴随着赵文瑄的漫步街头的画面,实为惬意。片尾品冠的暖声给这个故事中的祖孙三代的和解团圆增色,品冠在微博上说自己在写这首歌前仔细看了剧本,以男主角的角度去揣测他的生活状态,所以才会有这样温暖的旋律还有“有时候 一个人 不一定就不快乐 悲与欢 离与合 拥有才算是获得 我和你 一首歌 咀嚼不完无憾了”这样好的歌词吧。

  《孤独的美食家 第一季·台湾篇》观后感(五):《孤独的美食家》:美食融入生活才是文化

  文/满囤儿

  接触一些传统文化圈子里的人,你会发现他们都特别悲观,都认为现在中国人在丢失自己的文化。武术是文化、京剧是文化、美食也是文化,可是当这些东西在我们的生活中脱离后,文化的传承自然就断了。现代都市人生活中,没有武术、没有京剧,自然也就不具备这两种文化。可是我们至少都还每天都在吃饭呀。那我们的美食文化传下来了吗?很抱歉,也没有。因为我们现在吃饭仅仅是为了活着,而不是为了享受美食、品味美食。《孤独的美食家》让我们看到,只有将美食融入生活,才能称之为文化。

  美食文化,日本有、台湾也有。因此,翻拍久住昌之的漫画,只能是台湾电视人来主导,而不能落户内地。前两年,我们曾经看到过一部超级撼动心灵的纪录片----《寿司之神》。通过完全客观的视角,我们看到了有“寿司第一人”美称的小野二郎是如何把做寿司融合进了自己的生活,又是如何将自己的艺术创造力,以及人生观和价值观融入到了寿司制作中。看过之后我们会发现,吃饭要想吃出美食文化的境界,没有这点儿虔诚是远远不行的。

  能够与日本拍美食相抗衡的台湾,也曾经诞生过《总铺师》这样的佳作。这部电影通过年轻一代人的视角去重新体会了一把传统的办桌文化。我们也会发现,当主人公小婉一心只想当明星的时候,她的吃饭算不上文化,可当她全身心投入到办桌的时候,美食融入了她的生活,才体会到了父辈的文化。

  对比之后我们发现,台湾的影视创作者在美食文化的认知层面,是可以做到与日本同行相通的。他们有着类似的视角和叙述方式。因此,我们对江丰宏导演的这部华语版的《孤独的美食家》充满信心。赵文瑄作为多年文艺大叔的最佳代言,算得上是井之头五郎落地华语语境的最佳饰演者。从被李安发掘,出道以来,赵文瑄就一直具备着李安调教出的那种文化气质,与这部文化大戏,最为贴近。

  既然改编主创令人放心,那么原著漫画的精髓和文化气息就得到了稳妥的传承。我们再关注的一点,就是落地台湾后的细节改变----美食的选取。本剧选取的美食与日本的漫画及日剧版里的都不相同,更加注重台湾的本土化。这就决定了中国版在细节内容上与日本版将会有完全不一样的呈现。比如第三集里的主人公----珍珠奶茶,就是我们超级超级熟悉的呀。原来如此熟悉的美食,竟然在我们生活中已经沦落成解渴之物了,怎么可以!!!于是,一段关于珍珠奶茶的故事娓娓道来,让我们重新发现这忽视的美食与生活之间的勾连。当它重新融入我们的生活时,美食的文化属性就被建立起来了。

  《孤独的美食家 第一季·台湾篇》观后感(六):给个中评 别太苛刻

  今天拖拖拉拉地看完最后一集 本人长舒一口气 感觉要写点什么纪念这部坐立不安的电视剧才行

  估计导演在筹划剧本的时候就开始顶着压力了吧 感觉他想做成深夜食堂+孤美的感觉 也想照顾没看过日版的观众 走小清新+悲情故事路线 美食为辅 但总不伦不类的...你说你吃东西的声音假就算了 食物特写也是少得可怜 关键这位哥的吃相与食欲实在和松重丰相差甚远;作为催情为了照顾食物又得浅尝辄止草草收尾 除了大写的矛盾尴尬...什么都不剩了

  而且尼玛主线和支线都有一股基佬味 这导演不是盖伊都讲不通 实在让人无力吐槽又略感不适(尴尬的直男)

  很多演员的演技也着实让人捉急 感觉好多都是台湾的偶像派 除了耍帅就是装可爱 最倒人胃口的是一个中年秃顶大叔还卖萌 我都替他们尴尬...

  片头和片尾曲确实还不错 算是点睛之笔...但是剧中BGM穿插很成问题 如果没看过日版的观众可能不会觉得什么 反之不合时宜的音乐和音效只会让人感觉拼接杂乱 诚意不足

  算了 咱们好歹也有自己的孤独的美食家了 也是官方授权的 别奢望青出于蓝 只求第二季悬崖勒马

  :想起来那天看完某一集结尾给一部剧做了广告 叫 一屋赞客 后来手贱搜了发现是部同性向轻喜剧...呃...似乎能解释导演为什么喜欢写男♂人们了

  《孤独的美食家 第一季·台湾篇》观后感(七):美食是药,不能停

  完全没有想到,中国最优质的大叔赵文瑄,在中国版《孤独的美食家》中扮演了男主人公伍郎,用人生的感悟和多情的舌头,带领观众吃遍宝岛台湾。虽然战台烽也曾在台北徜徉,但看了《孤独的美食家》才发现,自己错失太多,师大夜市、宁夏夜市走得太匆匆,永康街的大隐酒食小隐私厨无端错过,台北鱼市的上引水产尚未到访……但与错过的美食相比,我们可以从伍郎与食物的邂逅中感受到那份真诚与深邃,学会用思考来面对每一份餐食每一杯饮品,或许这才是活在当下最需要的人生态度。

  虽然战台烽就住在东直门,但一直不喜欢簋街的喧闹,那些热情洋溢的排队等候,那些如冲锋陷阵般的胡吃海塞,特别是充斥着整个街道的麻辣咸鲜,总觉得在大汗淋漓的大快朵颐中,失却了对食物滋味的细细琢磨,也失去了对静好生活的慢慢品味,工作节奏已然太快,何必又将生活的空间也搞得焦虑而匆忙?

  《孤独的美食家》很容易让人想起《深夜食堂》和《午夜计程车》这样的心灵治愈系剧集,所不同的是,后两者更适于拯救深夜的孤独灵魂,而《孤独的美食家》则是全天候的游走于尘世间,有伍郎在工作与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也有他面对各种美食时的不同心境,那些专程前往的,那些心仪已久的,那些不期而遇的,那些无意被发掘的,各种交集,莫不如人与人之间的缘分所聚,本来缘浅,奈何情深,当美食家遇到美食,一定是天作之合,美食无憾,美食家也无憾了。

  虽然伍郎算是一个孤独的美食家,其实享受美食这种事情,最好的状态就是一个人,众乐乐不如独乐乐,只有这样,他才能完全沉浸在一个人的孤独与放松中,一口美食下去,整个人都觉得满满和暖暖的,对白与旁白相交,也是本剧的一大特色,那些口感,那些味觉,那些由食物所勾连起来的记忆,那些因食物而生的美好,都毫无保留的分享给了看剧的我们,所以,伍郎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和电脑前亿万的受众们一起,饱览着台湾的酒池肉林。

  《孤独的美食家》是典型的治愈系,治愈孤独,治愈伤心,治愈焦虑,伍郎在宁夏夜市享用了一份“药炖排骨”之后,也有这样的感触,他说:“如果说药是治病,食物是治肚子,那么药和食物搭配,就是疗愈人心了”,而之后,他又在寻找日思夜想的虱目鱼肚汤时感慨,如果吃不到自己想吃的东西:“就像肚子已经饱了,但是心里却无法得到满足……”直到后来终于达成所愿后,又再次感慨:“对我来说,大概食物就是最好的药,一味可以医好肚子饿,又可以医好乡愁的药。对其他人来说,又能医好什么呢?”

  其实从这样的循序渐进的觅食之旅中,我们可以看出本剧的风格,由浅入深,娓娓道来,千情万绪,皆赋予舌尖之上。而跟随伍郎的工作日常,《孤独的美食家》每集的一个小故事,犹如与美食的伴生,或奇情,或苦悲,或欢乐,或无奈,人生百味,同样如美食般,一碟碟一碗碗烩制起来,一缕缕的香味,一丝丝的口感,一段段的深情,那些孤独的人生才可见的美好,那些顶尖的吃货才交心的美食,不停的在告诉着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孤独的心与美食碰撞,才会有惊为天人的绝味。

  《孤独的美食家 第一季·台湾篇》观后感(八):享美食诱惑 悟百味人生

  美食是一种文化,在中国尤甚。没有生活在北京的人根本不能理解东直门簋街上的彻夜喧嚣,有时候吃不是为了填饱肚子,吃的是一种品位、一种人生。自央视《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国人对美食的向往和探讨就一直处于高频率,每每深夜某人在朋友圈中发布美食图片,被友人评价为“报社行为”。

  美食天然有一种诱惑,不然不会有《舌尖上的中国》引发的全民大讨论,也不会有日版的《孤独的美食家》连火四季,更不会有对《深夜食堂》的追捧。而今,由优酷出品的中国版《孤独的美食家》已经深夜上线,势必再一次会掀起新一轮的美食热议,有网友评论道“深夜档,绝对是报社行为,也是那些减肥狗的劲敌”。连续看了几集《孤独的美食家》,笔者认为这是让所有的网友享尽美食诱惑,体悟百味人生,美食是一种文化,吃更是一种人生。

  中国版《孤独的美食家》第一季台湾篇,依旧是讲述一名独自经营一家网店的男子伍郎(赵文瑄饰演),游走于城市间,喜欢亲自拜访客户,也因此发现了隐藏在城市里各个角落的美食,剧中突出宝岛台湾的风土人情和美食美景,此番深度探寻台湾美食,旨在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台湾及当地美食,和当地人的生活。笔者认为,中国版与日版最大的不同是,中国版加强了特有的东方人文内容的故事性,这是属于东方、属于中国特有的美食文化,也是国人的生活。

  当下快节奏的社会,让每一个生活在城市里的人都终日辛苦奔波着,只有深夜的时候才会有些空闲去设想未来、规划人生,《孤独的美食家》的出现定会在深夜通过美食让那些孤单的心灵得到温情的治愈,传递“唯有美食与爱不能辜负”的精神。一品小吃,一碗清汤,一杯奶茶,都可能会演绎出五光十色的生活,只有真正读懂了人生,才能够尽享美食,《孤独的美食家》告诉我们,无论行走到哪里,只要用心感受,美食即是人生。

  赵文瑄太适合伍郎,也可以说他就是伍郎,内在的文化气质无人能及,他走访台湾的大街小巷,和美食相约,与故事邂逅,简单却幸福的故事。赵文瑄和松重丰一样,变身成为了吃货大叔,不同的是赵文瑄游走在台湾各地,将台南担仔面、猪油拌饭、古早汤圆甜汤等诸多台湾美食呈现在观众面前。一路享美食,一路讲故事,每一个小故事都有一段大感悟,这才是这部剧的真正意义所在。

  其实,人生就是由一段段小故事组成,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段人生,或悲或喜、或苦或乐,就如美食一般,每一道小吃都能刺激你特殊的味蕾,《孤独的美食家》每集的一个小故事,犹如与美食的伴生,食与行,味与悟,美食带给我们的不止只有短暂的味蕾诱惑,更多的是静静思考后的人生。

  《孤独的美食家 第一季·台湾篇》观后感(九):美食是治愈心灵的无上良药

  文:赵猪

  日本版《孤独的美食家》是结合了私小说与当下流行的美食文化,轻故事,却重内心体验,以美食为诱饵,展现都市人内心深处寂寥和大都会渐渐淡漠人情味的电视剧。优酷、土豆打造的中国版《孤独的美食家》继续保持了这一风格,目前这一季主要把五郎的美食地图放在内地观众向往的宝岛台湾,用地道的台湾民间美食来体现淳朴的台湾人情味,不仅好玩好看,更是令人垂涎欲滴,好吃得紧。

  不同于当下流行的强情节、重口味网剧,《孤独的美食家》从源头上就是清淡、闲散的私小说,孤独的五郎游走在台湾街头巷尾,从不轻易与人亲近,享受着一个人的悠闲滋味,唯一可以令他放下一切的,大概就是美食。也不同于日本原版,台湾篇在故事上更有人情味,情节也相对集中一些,每一集五郎都会参与到一个故事当中,不干预故事的走向,也不与故事中人物发生太多的牵扯,只是通过独白交代出他在当下的心情和想法。看似超然物外的旁观者视角,却每每通过一道美食牵扯出共通的情感线索,令到孤独的五郎先生心有戚戚俨。

  比如第三集里,五郎随着私家侦探朋友,见识到一对硬要把珍珠和奶茶分开享用的偷情男女,听了一段有缘无分的爱情故事。本来很有可能发展出各种走向的狗血故事,但是在五郎先生看来,这一切最多不过引发他一时的感慨,远远不及一顿美味而扎实的自助餐来得实际。享受孤独,享受一个人的美食,何尝不是一种独善其身的人生态度。

  但是即便是如此冷漠的五郎先生,当面对来自家乡的虱目鱼汤时,依然还是不免发出,美食不仅是填饱肚子的东西,更是治愈乡愁的一道良药。对于当代社会,众多远离家乡,独自在外打拼的人来说,能够吃上一口道地的家乡美食,有的时候确实比任何东西都要来得温暖和治愈。即便在那时刻,你依旧是孤独一人!

  个人感觉,赵文瑄蜀黍简直是最合适的五郎代言人,比起他来,日版五郎松重丰难免有点苦相,少了这分淡定从容的感觉,自然也就少了对美食的真正享受和由衷的快感,而且也显得更不近人情。这大概也是《孤独的美食家·台湾篇》最不同于原版的地方,看似冷淡冷漠,其实饱含着深情,对美食的深情,对人与事物的深情,而不是敬而远之。

  每一集一个小小的故事,不论忧伤还是喜悦,最终都会随着时间淡淡飘散,我们的五郎蜀黍还是不忘在看过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后,继续出发寻找他心目中的道地美食。最好玩的是,《孤独的美食家·台湾篇》里几乎每一样美食,都有确切的出处,甚至明确的地址,对于已经或是即将有台湾行计划朋友来说,绝对是一份不错的美食地图,按照自己的口味,按图索骥,把戏里五郎蜀黍走过的每一处美食,都吃上一遍,也是很不错的选择!

  《孤独的美食家 第一季·台湾篇》观后感(十):导演你是来黑我们五郎的吗?

  天哪~加那么多故事是怎么回事!!!

  天哪~吃东西的时候镜头剪接是怎么回事!那么赶时间吗!!!!导演你难道不知道日版的精髓是看五郎把一顿饭完整的吃完吗!!!!

  天哪~赵文瑄是我很喜欢的演员,可是,你真的误会了。。。这不是舞台剧啊,是吃饭是吃饭!!!!能好好地说话吗~~~

  天哪~赵文瑄你吃饭是怎么回事,那么多道菜非要一道吃完再吃下一道?能不能学习下先!!!看看人家日版五郎是怎么吃饭的啊!!!

  还有,你每次第一口非要嚼那么多下???能不能演好一个饿了的大叔啊!!!

  最重要的是,本来这故事的主题是“一个人也可以很好吃”,结果赵文瑄一直嫌弃“哎哟,要是人多的话一起来吃就好了。。。”还幻想了个妈妈。。。。好可怕!

  台湾版可以改名字叫“找事的恋母大叔想要减肥”。。。。。。。。。。。。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