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将在好莱坞长眠》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我将在好莱坞长眠》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2018-02-15 21:58: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将在好莱坞长眠》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我将在好莱坞长眠》是一部由Antoine de Maximy执导,Antoine de Maximy主演的一部喜剧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将在好莱坞长眠》影评(一):Salute!U.S!

  在老挝的万荣通向琅普拉邦的长途大巴上,遇到了一个热情健谈的美国人,他的行李简单,一本破旧的LP和几件换洗的内衣。

  “我在路上走了十几年了,生活没有想得那么难。”

  和电影《我将在好莱坞长眠》的法国自拍男一样,美国佬给我最好的美国旅行TIPS是——买辆车从西到东走个大环线,才能最彻底的体会山姆大叔的热情奔放和老谋深算

  “在ARIZONA花几千块美金买俩古董车,当然别太破,一路开到纽约去,美国西部的FREEWAY都不收费,部偶尔过桥要交点钱,当然啦,私人建桥要尊重劳动成果啊,到了纽约,很轻松就能把车卖掉,说不定还高于你买的价钱呢!这是旅游美国的最好方式。”

  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真的“自驾”美国。但是,电影里的旅程,却不是奢侈的梦。

  远点有凯鲁亚克的《在路上》,一群不济的年轻人,爬火车、吸大麻、干女孩,一路美国,最后在墨西哥找到了灵魂的出口。

  近点有《INTO THE WILD》,家长眼里的优等生ALEX烧掉美金、身份证、抛弃爱车,一心指向阿拉斯加。他想过最单纯的生活,不被外物所束缚,当然笛福早就用《鲁滨逊漂流记》证明这种SIMPLE LIFE是不可能的,所以ALEX,这么一个美国现实版正太哥吃了毒蘑菇早早去了天堂

  美国人的公路片,似乎总是带着一个目的开始的,那就是“我要去找点属于自己东西。”

  当然了,找到了,就很带劲儿,不管是当事人还是如你我这样被零碎的生活所束缚的看客。没找到,也不会遗憾,毕竟妞也泡了、烟也抽了、哥们义气无论真假,也坑爹的一杯酒了无牵挂了。

  然而,法国人是乐呵呵的,也没有那么哲学,“我就想见见明星,问问他们有时间和我吃顿饭吗?”安东尼如是说。

  在旅途中,见过很多很会自己找乐的哥们。

  一个日本哥,长得很帅气,却硬是把自己打扮成乞丐,拿本素描本和记号笔,凡是遇到背大包的都上去问,“你是BACKPACKER吗?为什么要当BACKPACKER?给我画幅画儿行吗?”

  本来以为,一定没人理他,谁知道,三个月穿越大吉岭,这家伙的素描本顿时结婚生子,从一本变成三本。

  也有像电影里这个法国人安东尼的,拿着SUPER 8一路拍来一路歌般自言自语,买辆二手摩托车拍属于自己的《荒野大镖客》,其实这些都是自己的记忆美好幸福

  《我将在好莱坞长眠》说它是部电影,有点言过其实,没有脚本、没有分镜、甚至没有主题,说它是部纪录片,也有点草率,毕竟记录片是种积淀,看看《家园》、《地球》,充其量,它也就是一部臭美的家庭DV,可是这部DV最棒地方在于它真实的和你我一样。

  安东尼跳伞,空降美国,爽的让人想喊声F@CK OFF!

  他一路由东向西,在新奥尔良看见美国底层人民的残破,恐慌的想要迅速离开,在巴士上无心挑起的“黑白之战”,自己也一脸手足无措,遇到印第安原住民真心的感激世界,在拉斯维加斯的海边,和把全部家当背在身上的美国行走者夜里喝着啤酒,听着海浪。

  安东尼不想怎么样,没有苦逼的追问上帝我的灵魂在那里?没有恣意的享受FREEDOM OF AMERICA,也没有在美食美景迷失,他只是在路上,简单纯粹,时进时退。那辆陪伴他上路的灵车,开起来不是很带劲,但就像一个老朋友反应不怎么快,也不一定能帮上你什么忙,但总是让人安心,旅途并不孤独

  人总是向往自己之所无。

  其实,每个人都在路上,这条路很特别,它没有起点,因为当你发觉走在路上时,起点业已消失,它没有终点,因为当你接近死亡时,那也不代表这条路不在延续。你可以随时转换方向,也可以自我调整步伐,但是,没有伴侣、没有度量衡、没有虚无的成就感国王或是奴隶,都只有你一个人。

  《我将在好莱坞长眠》影评(二):虫虫看电影

  现实生活确实不是我们在银幕上看到的那样,但是生活也是有美好的东西的。如果作为电影可能情节上不是很有力度,但作为游记纪录片的话还是蛮有意思的。一个人旅行,特别是在偏远地区,是件危险并且有意思的事,可以遇见很多有意思的人。那个说要养家想跟他要钱的黑人,让我想起我也曾经碰到一个这样的人,那时在读中学,虽然没有给他钱,因为和一个同学一起我们跑了,但是心情会很槽糕。不太喜欢主人公跟人打招呼的方式,一开口就是:你好,我是法国人! 这样让人觉得很奇怪感觉在炫耀。不过那辆车改成红色主意不错,很有意思,主人公胆子很大。主人公要去好莱坞和大明星睡觉的那段,我只能说他太“天真”了,你们明白这个意思吧!>_< 2B青年干些2B的事儿,开心地活着!

  《我将在好莱坞长眠》影评(三):法国人在美国

  知道么,这是个陌生人陌生国度一趟孤独的旅行.

  知道么,只要你有爱并且幽默交朋友你就不孤独.

  如果一两句就能把人逗笑是法国人的天赋,那么我爱上了所有的法国人.

  尤其爱里面那个买了个二手丧葬车并把它涂成红色,路上有人夸它cool~.

  美国人是自由的,自由的生活方式,当你了解了自由,便发现其实内心正常的发泄才会有激情,并且,相信,每个人都有他善良一面.

  当然,自由也是有代价的,你真的向往自由么?

  如果真正的自由是做一个一无所有背包客在一个自由的国度过着贫苦的生活,并且以此为享受,你爱你的生活么?除了抱怨你一无所有.

  人生是一段混乱逻辑的记录片.

  拾荒老人说:life is good.

  it's a cool movie.

  《我将在好莱坞长眠》影评(四):they enjoy the game called life

  retty cool travel style ,although it seems too falsity,but i like and expect it.although i can't understand some french dialogue,can't know what leading man's thought but in this film i saw so real USA,and get some myself thought,maybe many of us think USA is a big strong country,but there real and cruel,the richest city have the biggest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but the people like the game rule,they like their life style.and every people have their life style ,culture and belief .

  《我将在好莱坞长眠》影评(五):电影笔记《我将去好莱坞睡觉》

  过了两天才评论,情节忘了不少,用点来概括吧。

  1. 我特别认同主人公的价值观积极、爱玩、异想天开——即便这种价值观很多时候会招人厌恶;

  2. 哥们跳伞下来玩真是挺有创意的,跳伞真是一项过瘾的运动啊,有机会一定到好好的玩玩去;

  3. 我总觉得“物质”会搞死你,但你还离不开“物质”,你会被“物质”搞的乐乐呵呵,也会被这玩意儿把人性中淫邪的部分勾引出来;

  4. 结尾确实很有趣,这个导演演员的家伙很有幽默感;

  5. 印第安胖胖女的对白非常奥巴马,只不过,奥巴马是个演员,他的对白早就被写好了;

  6. 实际上他所经历事情一点也不稀奇——看看我们的社会新闻吧——只是影片的视角不同而已;

  7. 配乐带动我的情绪,而不是事情本身;

  8. 飓风过后的小镇很有不安全感,这段挺来劲;

  9. 神秘男子邀主人公去家里“看看他做了什么”这个情节对观众产生的效果部分的证,B级片的影响是深远的;

  10. 那个认为法国被伊斯兰统治了的家伙,生活在天堂;

  11. 退伍老兵赶着去监狱的情节真是荒诞啊,但这是真实发生了的事情;

  12. 垮掉一代没有垮掉,他们还将存在100年;

  13. 最后的老爷爷有可能是任何人。

  《我将在好莱坞长眠》影评(六):快乐其实很简单,就像旅行~

  我们的纪录堂,坚持每周放映并讨论一部纪录片,已经快2年了。两年里,涉及的题材和类型甚广,可每每放映结束,多半要么愤慨辩驳,要么唏嘘悲悯,很少有哪部片子看完是乐呵呵的。也许是因为纪录片太真实了,理性敏感的东东,注定很难快乐。

  本周,我们放映了这部《我将在好莱坞长眠》,却难得乐呵呵的。主人公是个法国鬼佬,自编自导自演,带仨DV上路,肩上俩,手持一个。从纽约出发,经西海岸南下,再从东海岸北上,到达终点洛杉矶。一路上,他交往了很多美国底层民众,聊的起劲儿就投宿在人家。到了遭遇飓风的新奥尔良,还寻摸了一辆报废灵车,他将之涂成红色,于是又开着这辆酷酷的灵车,穿越荒芜的西南部荒原,邂逅阴阳怪气的杂技演员、质朴却充满理想的印第安人、对LA充满焦灼的单亲妈妈、让其“施舍些关爱”的黑人地痞、举着“broken”牌子的乞丐,以及充满碎碎念的梦呓者等等。最终他如愿抵达了LA,却在试图叩响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和乔治克鲁尼的宅门时频频受挫。最终他没有达成最初设想的,到好莱坞大明星家过夜的愿望。飘雪的LA,他与一个法裔的拾荒老人一起,在海滩上的睡袋里露宿。拾荒的老人没有家,也没有钱,却笃定地说:Life is good。

  据说本片在2009年第14届波士顿法国电影展上大受好评,除去欧洲人惯有的对美国的不屑,这是一部很可爱的片子。

  昨天跟学心理手心儿聊天,学到了一种源自日本的心理治疗方法——森田疗法。其原则大概就是要顺其自然主动面对自己内心的不安,而不要试图强制消除这样的不安。这让我很受启示

  也许我们该提醒自己,别因为对未来焦虑而忽视现在。我喜欢的旅游卫视,每天都会告诉我:快乐其实很简单,就像旅行,是不需要理由的,抬腿就可以出发,只要你的心是自由的。

  《我将在好莱坞长眠》影评(七):一路向西

  不一样的一路向西,一样的打破平淡

  Antoine,一个法国中年男人,三台DV,从天而降于美国东部,通过搭顺风车、乘火车、买旧车等等各种方式到达西海岸,最后划船回国,沿途用自己的摄像机记录在美国的旅行,完成了这部个人电影。

  他是一个标标准准的沙发客,他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一路去结识最真实的当地人,如果能聊得投机最好能睡在他们家里,第二天再开始自己新的旅程,最终到达好莱坞找一个明星吃顿饭,当然最好也能在他家里美美的睡上一觉。虽然最后的结局意料之中的,不过整个过程对于他,更或者作为旁观的我们来说,也许能体验到更多的是我们每天平淡的生活之外的感动思考。电影是他一个人的拍摄,绑在身上的那个摄像机和人一起前进,有种动画人物在平面背景图上行走的感觉,给人一种他既在背景中,又在背景之外的感觉,这也正表达着旅行的含义:你只是过客,别人的生活并不会因为你的到来而有所改变风景留不住你,你也带不走风景。虽然只是他一个人的拍摄和视角,但电影整体看下来,却很容易发现他每遇到的一个人、发生的每一个故事都在相互印证一些问题,或者是在解决一些他自己之前所所面对的问题,比如互信,比如生活的态度和方式,当然还要个人的幸福。下面我来分享几段他在旅途中遇到的几种人和故事,试着去寻找他想要的答案

  电影的开始应该从他到达纽约州后的那句“我妈妈说我是个好人”开始。事实上Couchsurfing背包客一词是美国人发明的,这是一个完全通过契约和互信基础之上建立的多元文化国家, Antoine高喊着,在美国一切奇迹都会发生。这里的奇迹我倒感觉因为互信,所以才会有无限的可能。包括可以搭顺风车、可以成为沙发客。每一个妈妈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一个好人,延伸开去,大家都是妈妈的好儿子女儿,所以陌生之间有了互信的基础,然后才有了友谊,哪怕只是陌路的旅客。看到这里我想到之前看过的一句话,中国人的互信在文化大革命之后便断子绝孙了,也许过于偏激,不过当商业伦理和社会伦理的崩塌事件一个个来回冲击着我们时,我们是否应该更多的问问自己:我们是妈妈的好孩子吗。

  在纽约州他遇到的第一对朋友,是在中央公园外“感受大地”的两个人,他们相信以前认识Antoine,只是没有见过面而已,没有任何尴尬的介绍,就好像多年的朋友突然到访一样自然,带他回家,然后一起吃着正常的晚餐。他们感受大地的方式很特别,用奇怪的身体动作去接触和感受大地,很多过路人只是好奇的看着他们,却不作任何评论,显然他们却乐享于此,每天规律于此,那段睡眠音乐开头更是有意思:如果你想放松,那就请躺在床上吧,如果你坐在椅子上或者地板上,那就相像是一张床吧…….。这是一种极其乐观的类似于精神胜利法的生活态度,我一切都有,因为我感受得到,所以它真的为我所有,所以我能感知到大地,大地真正为我所有。

  接着在南下的火车上遇到几天后就要去自首服刑的当年参加越战一生光明磊落的中年男人,他语气平淡的,好像只是受了一点委屈的说着一个看似很小很小的原因,因为没有申请枪支携带,等待他的将是15年的牢狱,言语中虽然有点凄凉和无奈,不过还是计划了在服狱前先去钓鱼,而且坚信自己很强壮,可以承受这些不顺利的事情。勇于承担自己的过失,说起来也许容易,不过要在15年的牢狱面前想表现得如此轻松,是要多大的心理承受力,生活是没有什么可以被压倒的,哪怕出狱后面对的是65岁的自己,也得好好享受一下钓鱼带给他当下的快乐。

  整个电影在墨西哥买车这段我最喜欢。思考一辆代表美国精神的车,不如喝一瓶啤酒来得那么畅快有意思,正如Antoine如果此刻不来美国寻找真正的地道文化也许他可以在自家的阳台上喝着香槟一样惬意,这也许就是当地人对于来此旅行的异乡人的嘲笑。很多时候旅行就是从一个自己感到厌倦枯燥的城市向令一个别人厌倦的城市的过程。记得英国作家彼得梅尔在普罗旺斯呆了一年来享受法国人的慵懒一样,可法国人恨透了那些蜂拥而来的外国人。可卖车的一家心态倒是完全的好,可以把车撞到树上,反而开心的说着这才是开车的乐趣,也许只有这样的老板才会有卖辆带有美国精神的卡迪拉克的灵车这样的绝妙想法,Antoine亲自给灵车刷上亮亮的红色,让车在美国最干旱、人口最稀少的亚利桑那州荒野的公路上驰骋,更搞笑的是夜晚他一个人竟然在灵车里自娱自乐的用假眼睛假牙齿对着摄像机吓唬自己玩。在这里他还遇到一个想在这片荒地上开一家图书馆想改变这里的姑娘,这里保持着最原始的生活方式,只用油灯,而且油灯也只是用来看书,看累了,熄灯就可以睡觉,夜晚又一下子恢复了它应有的黑色。姑娘本来想留宿他,可最后还是在群体的压力下放弃了想法,他依然还是笑笑的表示理解。群体的文化压力也许是这里古老生活方式改变的最大难处,可有时为什么需要改变呢,也许保持传统更是一种文明。记得那次在过马路时,看到一个六十多的老人就是不愿绕过马路非得跨路中间的护栏,好朋友抱怨的说这么大年纪了还不遵守交通翻越护栏太危险了,很是搞不懂,其实我在想老人一辈子都是这么过马路的,而自称为文明人的在他走了一辈子的路上横放护栏就算文明了吗。

  当然这样的旅行不尽然都是遇到好人,有时也会遇上危险,比如在黑人聚集的新奥尔良地区,就碰到想让他施舍关爱的黑人无赖,也感受到充满敌意的黑人贫民区里的气氛,可这一切都正如那位长着白长胡子幽默的黑人老头说的,其实是你的眼神里充满着恐惧,别人也会对你有所防御,只是每个人的方式不一样罢了,所以想要别人怎么对待你,关键还在于你自己,而且从后面那个小细节也能证明,Antoine一路搭别人的顺路车,主动要求去陌生人家吃饭聊天,却拒绝了一个主动要求进他家聊天看似精神有点问题的男人,从男人的家里的布置来看应该是一个善良的人,可Antoine没有那么认为,所以他最后拒绝了那个男人的聊天请求,也许这也正是很多路人拒绝Antoine的原因吧,在我看来别人拒绝你时,首先应该是理解别人而不是怨恨别人的无情,就像Antoine无论什么情况下他都是一脸善意憨憨的笑对着。

  接着一路向西,当Antoine到达洛杉矶好莱坞时,在一个个明星的保镖冷冰冰的拒绝里,他应该能明白那些游走在路边的想成为好莱坞演员的人说的那句话:好莱坞可以成就你,也可以毁掉你。在一个出门时刻需要保护、住址可以标在地图上出卖的明星们的生活也许真的被聚拢的光环所烧毁,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在Antoine自编自导的这个电影里,他才是真正的明星,生活、电影里真正的活生生的明星。

  电影最后,那位在海边靠住帐篷的拾荒老人对他说,也许五年前让他过这样的生活,他会感到难以接受,不过现在他感到每天都很快乐。 Antoine没有告诉我们他这次旅行的初衷,但这位拾荒老人也许说出了他这次旅行的更深层的原因:也许人生是需要更多的勇气去打破既有的常规和想法,才能活出自己真实的潜意识里的快乐。

  Antoine在美国西海岸准备划船回法国时,我突然想起了一件事,两年前,我开始组建自己的公司时,好友来到我的城市看我,我带她们在护城河上划船,水波荡漾,夜色倒影在波光荏苒的湖面上,一个个亭子相邻而建,我很不像开玩笑的指着身边的亭子说,等两年我把公司放在这里,每天清晨太阳升起前,我在渺渺的雾气里划船去上班,晚上在月亮从云端晃悠出来时荡船回家。

  在路上的我们需要的不只是激情,更多的互信、打破平淡的勇气和当下的行动也许显得更为迫切。今年已经是第三个年头了,也许我该做点什么了。

  《我将在好莱坞长眠》影评(八):换个姿势抱美国

  对于艺术院线经年不断有各式纪录片奉送的法国电影来说,一个无名小辈,扛着手提摄像机去美国溜达了一圈,根本算不上新鲜事。但出乎意料的是,它却成就了近两年法国纪录片票房的制高点。这可能要归功于这趟旅程目的地的挑战性——从东海岸到西海岸、从纽约到加州的行程只算常规,但他之所以选择加州作为终点,是想在好莱坞邂逅一个明星,然后去人家家里过一夜。也要归功于剧组人员的精简——从策划到采访再到摄影和录音都由多位一体的安东尼·德·马克西姆担纲,除他以外的成员还有一只红色睡袋。当然,交通方式的独特性也是重要一笔。他乘降落伞空降纽约,然后乘城际列车和公共汽车,又向人借过自行车,并最终买下一辆体积庞大的灵车并亲手将它刷成了鲜红色,多样的交通工具提供了从各个角度伸出的探头一般的视角。

  但这些其实都不是重点。影片给人最直观的感受是,当安东尼入画时,有一种很突兀的视觉效果,仿佛他和周围的景观、行人都不处在同一维度,而是拼贴上去的。我百思不解是怎么拍出来的,看它低廉的造价又不像经过了特效处理,经人指点才明白,安东尼应该是站在轨道车上行进的,同在车上的还有一台摄像机(拍摄中应该至少有两台摄像机,一台是安东尼自己手提的,一台是架在三角架上立在车上的)。所以安东尼人动脚不动,像被从背景中抽出,飘在画面上一样。斯派克·李也喜欢用这种拍摄方法,尤其在表现主人公喝多了或者极度悲伤的时候。而本片最终呈现的这种“嵌入式”效果,恰恰映衬出安东尼作为一个旅行者和这些城市若即若离的关系,以及自己迫不及待的好奇心情。

  好奇心,是这部纪录片最可爱的地方。用一种童真的探险眼光看全球化之下并无大不同的城市(而不是山川、河流或者荒蛮之地),不带丝毫欧洲人的清高和鄙夷,一路上趣味丛生,但并不是[波拉特]式不怀好意的恶搞。这让美国影评人们很舒坦,异口同声称它为“反波拉特的奇妙旅程”。正如安东尼反复重申的那句“我来自法国,我想认识更多这里的人”,本片笑料都“以人为本”,无关政治,少提种族。最令人难忘的是街上一对正在“感受大地”的夫妻,夜里两人拿出一副骷髅骨架给安东尼当玩具(四肢还可以卸下来);还有一个前去坐牢的越战老兵,他因为非法持有枪械被判十六年徒刑,虽然十分无奈,但仍然坚定地认为“有罪坐牢”是天经地义的事。

  最终,来到好莱坞的安东尼只见到了威尔·史密斯的背影,而和一个在中年危机之后变得“进取心全无”的流浪汉在沙滩上“借宿好莱坞”。天亮后他上了一艘充气小艇,打算一个人划回法国去。

  原载《看电影》

  《我将在好莱坞长眠》影评(九):家禽、候鸟与流浪鸟

  看这个的起因是因为提名。

  其实俺不怎么看纪录片,风景和动物主题的除外。获提名的原因可以阴暗的猜测一二,大致和普利策、诺贝尔等类似,某种背景或某种倾向会更容易些。

  对于一个法国的电影节来说,这个片子让评审眼前一亮应该是很正常的事情。

  技巧不谈了,不过还是很用心的,2个月的旅程,若干城市的记录,N个G的资料,多大的一个剪辑工作量!两段配乐也很不错。

  真实性么...没经过光电总急(md,现在连广/电总急也不让说了)审过的片子总相对令人信任一些

  反映的美国社会现实问题也不谈了,视角很新鲜是真的:纠结在城市中的我们,无法在意路上的人、风景、故事。

  只想聊聊家禽、候鸟与流浪鸟。

  在俺的谬论中,这算是人群的一种分类。

  我们是家禽,从小被社会、规则、习惯驯养,直到这些变成生命的一部分。

  偶尔跳上篱笆墙上看看外面,叫两声。或者出门逛逛,得意的在傍晚回来。

  那些服从生命冲动的,则是候鸟。感觉需要的时候就展翅而走、秋去春回。但是依旧遵从某种规律,依旧与族群在一起。偶尔混迹家禽堆里找食吃,但是总抹不去那身斑点。

  流浪鸟...也许也有它自己的快乐吧,规则和约束对它意义不大。它才最接近生命的本质,每天都不断挣扎、求存、寻找并且也许快乐。

  但鸟终究是鸟,不会变成鱼。

  这部片子,是一个候鸟的故事;喜欢这部片子,是家禽对候鸟的羡慕与向往。

  喜欢最后的镜头,配乐也到位。“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味道。

  好吧当当,你老说俺又湿意了。不过这个是词,嘿嘿。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