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抉择》经典影评10篇
《抉择》是一部由高进军执导,马跃 / 林永健 / 侯天来主演的一部战争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抉择》影评(一):大抉择,国之危亡关头学人众生相(一)
大抉择讲述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日寇铁蹄入侵,华北告急平津濒危,代表中华知识学术界的精英学人们当此国之危亡关头的人生抉择故事。
体力劳动者(工人农民)和脑力劳动者(知识分子)这样的硬性群体划分,在现代,意义其实已不明显,而在上个世纪乃至更古老的年代,“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於人”还是有一定普适意义的。至于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无论时代怎样变幻,也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一个国家,纵然一时国破,只要自己的文化不灭,也终有还我河山之日。一旦没有了自己的文化传承,将永远迷失在苟延残喘的敌国淫威之下不能抬头。
所以,大抉择剧情虽属虚构,我却深信在那个时代背景下,中日两国多方势力不惜血本针对北平学术界知识精英们展开的殊死争夺。各方势力的较量固然激烈血腥,面对致命威胁或名利诱惑,知识精英们自身的抉择起着更关键的作用,这也许就是内因外因的辩证关系之一种表象形式吧。
才看第一集。马跃、侯天来、林永健也都算名重一时了,然而都比不上看到郭达出场的意外——郭达所饰应该是一个已经取得日本籍,并死心塌地为日本侵华特务机构卖命的中国知识分子(在日本东京大学留学,在那个年代应该算知识分子了),是否该称呼其汉奸呢?这是我的思考之一——个体的人是否一定不能背叛出卖祖国,否则就是卖国贼汉奸?这个一定,包括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因为任何原因,即使生命遭到威胁名誉遭到诋毁亲人成为质押等等极端情况,换言之,没有例外。
留美化学界知名达人吴明泰,值国家危亡关头,毅然决定放弃在波士顿的优厚待遇回国。正在研试高杀伤力化学武器的日本指示阻挠吴明泰归国,并尽量将吴明泰劫到日本,因为以吴明泰之能,为日本所用,可加快化学武器研试进程;若为中国所用,足以克制日本的化学武器。
日本在波士顿的间谍开始行动,中国驻波士顿总领事的千金和吴明泰即将订婚,这个千金的闺蜜张华正是日本特高课波士顿组长,吴明泰的女助理舒立娟年轻漂亮可人,于是一个比较老套的绯闻纠葛轻易就成了这一集的主要剧情之一。
可惜日本特高课(包括我自己)严重低估了吴明泰归国的决心以及中国驻波士顿总领事的人品,费尽心计的折腾于是化为徒劳。同时,日本间谍也低估了中国驻波士顿总领事馆的战力,一群预备武力劫持吴明泰的间谍被中国驻波士顿武官三拳两脚打趴。于是在化解了桃色新闻、武力劫持、栽赃陷害的系列风波后,吴明泰携女助理顺利踏上了归国旅程。
此时国内以京华大学为代表的北平学界还在为是否以及如何执行国民政府学人南迁而会议不断,部分学界达人更做着大国梦,以为国民政府数百万大军肯定不白给,小日本断然打不近北平城。上有高堂的学人也死守“父母在,不远游”的信条……一边是日寇铁蹄步步进逼,一边是一群学究腐儒们四平八稳巍然懵懂,真正迫在眉睫的危机刚刚拉开序幕,学人们如何抉择,抉择之后又如何战胜各种险阻,还期待有突破老套的后续精彩。
《抉择》影评(二):《抉择》:家国情仇,赓续文脉火急的保卫战
由导演高进军执导,水运宪、谢印生、程文圃联合编剧,马跃、林永健、胡可、王雅捷、郭达、侯天来、李芯逸、徐筠等主演的抗战传奇大剧《抉择》讲述的是抗战期间,中国被迫进行大规模的教育迁移,成为人类文明史上极为悲壮的一幕,而这场赓续文脉火急的保卫战里,发生的家国情仇、阴谋斗争,《抉择》也是首度将手无寸铁的知识分子们的抗战故事全景式地呈现到观众视野的荧屏巨制。
“万里长征,辞去五朝宫阙。 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
绝檄移栽桢于质,九州遍洒黎元血。
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
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
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
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
《西南联合大学校歌》的歌词,是这次中国教育大迁移的真实写照。
吴明泰的情感经历、家族荣辱是本剧亮点,学界泰斗一面抵挡住来自日寇的枪炮威胁和糖衣炮弹,一面周旋于汉奸出卖国民党政府内讧,还有棘手的情感关系,与三个女人剪不断理还乱。吴明泰的头号对手是舒立凡(侯天来饰),因觊觎已久的校长职位和深爱的姑娘都被吴明泰拥有,舒立凡变节成叛徒走狗,一直在破坏教育迁移计划,北平教育界最大的汉奸,战后却当上了“北平锄奸委员会主任”,十分讽刺。而亲弟弟被迫与日本间谍结婚,最后被审判为极刑,吴明泰有能力相救但又不得不隔断亲情;苏从恩因为党派和信仰的问题父女反目,甚至被党内诬陷;舒立凡疯狂报复和陷害吴明泰,最终为亲妹妹所杀……家国情仇的戏码绝对吸睛。
胡可、王雅捷、李芯逸分别饰演吴明泰的三个红颜:黄幽兰、舒立娟、黄腊梅。作为吴明泰未婚妻的黄幽兰,年轻漂亮,为了爱而抛弃舒适的生活,最终她却被日军特高课迫害,中毒身亡;黄幽兰的妹妹黄腊梅,由于舒立凡的诬陷,误认为杀害姐姐的凶手是吴明泰。一路追杀以来却被吴明泰抗日救国品德所感动,由恨到爱每每在重要关头默默地保护着吴明泰,最后她背叛了父亲和组织,毅然用自己的生命为所爱的人挡了子弹;女一号舒立娟乃舒立凡亲妹,知书达理,是宋美龄身边的机要秘书、吴明泰的助手,一直倾慕吴的才华和人格魅力,不惜与亲哥哥决裂来保护和帮助吴明泰,最后于吴明泰走在一起。
抗战是一场中华文化保卫战,看得出《抉择》里的主要角色都是以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为原型塑造的,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影片清晰的告知作为后代的我们:日本侵华除了军事占领、经济掠夺的同时,又对教育文化事业造成多大璀璨,在人类文明史上也极为罕见、极为野蛮。然而非但不能彻底摧垮中国的教育事业,相反,激起了中国教育界自强不息的精神,从而在客观上促成了中国教育的积极应变。当然,这人类文明史上极为悲壮的一幕让我们中国教育损失、滞后了很多,其间的教训,人们应当永志不忘。
《抉择》影评(三):一碗呕出的陈年旧饭
在娱乐至死的时代里,如今的红色剧出了不少炸雷,抗日剧尽是性和暴力,甚或夸张到了奇幻的地步。事情的另一面是,谍战剧、民国剧题材里,剧作者们有娱乐性之外的更高追求。去年有收视口碑双丰收的《北平无战事》,今年打民族牌的《海上孟府》也是制作精良。
有娱乐至上的前提,抗日神剧和精品剧简直就是主旋律的一体两面。抗日神剧是在审查之下,以题材来换取合法的暴力表达,而《北平无战事》为代表的精品剧,则更符合新时代的审美。由马跃、林永健、胡可、王雅婕等主演,以文人抗战作为卖点的《抉择》,看起来像是精品剧的制作路线——至少在宣传上是这么做的。
结果咧?
我这么说吧,假如你也在吐槽《盗墓笔记》、《华胥引》们,那我推荐你看看《抉择》,它会轻而易举地治愈你,让你在瞬间感到烂剧们全部升华了。漏洞百出的故事,混乱不堪的节奏,浮夸的表演,不合情理的人物动机,又或者“报警就会惊动警方”的白痴对白,这些都是次要的问题。《抉择》的问题不只是烂,而是一股陈年旧饭的腐败气味。这是一个多方角力的故事,剧作者的呈现方式让人震惊,每个角色的脸谱化和生硬程度,都会提醒你想起几十年前的影视剧。
如果你试图进入故事,那么这不单是对自己智力的羞辱,更加是一种违背人性的行为。只有在意识形态碾压艺术表现的时代里,才会有这样没有人性的影视作品,不是吗?
所以我完全没兴趣谈谈《抉择》的剧集,因为它不值一提。但我却会向观众们推荐这部剧,它的诡异之处在于,年轻的观众只会感到“不好看”,但是有一点阅历的老观众们,都会在这部2015年播出的电视剧里,找到一夜重回荒诞时代的穿越感。
在意识形态至上的时代里,我们会记得角色们都不是人,他们是一种国家、组织、主义的肉声喇叭。每个人都是脸谱化的,每个人都有生硬的动机,更直观的印象是“每个人都不说人话”。
当然了,“不说人话”的电视剧,在当下的荧屏上并不罕见,但《抉择》的感觉是复古的。什么意思?在精神生活贫瘠的时代里,人们吃过吃过文艺冷饭、馊饭,难以想象的是,在娱乐富足的今天,我们居然被招待了一碗穿越而来的文艺馊饭。
一碗陈年馊饭是如何制作的,是如何被碰上餐桌,这才是《抉择》之为神剧的有趣所在。
在关于《抉择》的有限报道里,男主角马跃说“为了这个角色,我无数次流泪。”我相信,上了年纪的观众去看这部剧,也会无数次的流泪。原因倒不是它有多烂,更像是一种劫后余生的幸福感:我们终于不再会被逼着吃馊饭了。
@澎湃
《抉择》影评(四):分析男女主角的乱世生死情
乱世飘萍,真情流露,那是一份至死不渝的情义,看《抉择》过程中就被才子佳人英雄侠义的生死情感动到了,被国难当头时分他们的每一次抉择感动到了。剧中进展到王雅捷扮演的舒立娟含情脉脉,望向马跃扮演的吴明泰,含泪把订婚戒指戴在他手上,却又遭遇各种打击被迫无数次分离,观众心碎万分。这是多么不容易的男女主角,爱这部剧,爱的不止是男主角的坚毅和才情,还有女主角的无畏与痴情。
作为纪念反法西斯70周年的战争大剧,《抉择》的戏路与切入角度如此另辟蹊径,不是阔家少爷,也非一介武夫,而是学富五车的文人才子,通过这位才华横溢的化学家吴明泰,写尽国家栋梁那曲折辛酸的人生,以文救国,誓死不屈,头脑清晰、思维敏捷、有勇有谋,肃然起敬,该剧塑造了丰富多彩的角色,有邪恶狡猾的叛国者,有意气风发的爱国人士,有亦正亦邪的迷途者,穿插在其间的男女主角断断续续的离愁别绪,大背景是国家命运结合个人情感。
剧情开启,吴明泰和女助手舒立娟就遭日本人陷害,被制造出一段暧昧感情,惹怒了未婚妻,他百口莫辩,随后更是被打入十八层地狱翻身不得,被各种污蔑,甚至被学校定为汉奸,父亲也遭遇绑架,身边人的性命都遭遇威胁。不得不承认,吴明泰确实是一个有魅力的男子,在战争年代,他这样踏踏实实、勤学苦练、情深意重、才气横溢的人,是众多女性爱慕的对象。胡可扮演的未婚妻黄幽兰,作为中华驻美波士顿总领事的女儿,她思想先进,中西合璧,本来大可养尊,但为了爱情,她抛弃了舒适的大小姐生活,不顾父亲的逼迫,只愿对吴明泰生死相随,最终却中毒而死,成了吴明泰内心一辈子的遗憾,着实可惜于她和吴明泰的有缘无分,但女助手舒立娟的爱绝不输给黄幽兰,幽兰只是陪伴了吴明泰的开端,而舒立娟才注定是吴明泰的一世情缘。舒立娟也是一位有超前意识的战争之花,对男主角生死相依,甚至为他亲手铲除了自己无恶不作的亲哥哥。
吴明泰在在那么多大反派侵袭,恶人无处不在的乱世,从未把个人生命安危放在第一位。对于暗杀行动、感情折磨、挑拨离间等敌人一系列的可耻行径,他经受住了高度考验,性情沉稳,遇事冷静,能按兵不动运筹帷幄,保持我自岿然不动的主心骨,有始有终的粉碎着敌人的诡计,因此敌人对他又惊又怕,又恨又惧。他骨子里的那份爱国精神,不惜牺牲情感和性命的坚毅,运用智慧和学识,从源头上瓦解小日本对中国的阴谋,他的所作所为让观众领略到了文人的风骨和风采,他拥有中国传统学术大家那份心境通明,且面对两次历史抉择,他都站在正义的立场。吴明泰是一个深沉的硬汉,但他也备受感情煎熬,有铁汉柔情的一面,在舒立娟和他因为战争而建立起的那份生死相依之情的过程中,无数次看到两人心照不宣的爱意、无可奈何的分别、撕心裂肺的纠结,却铁打不动、风吹不走的情绪。
大背景下的真情实感,塑造出这部剧最感人的深邃。面对吴明泰,舒立娟的义无反顾,;面对吴明泰,黄腊梅的义无反顾,吴明泰的眼泪,每一个人的情义,难分难舍的别离,让这部剧充满了扣人心弦的情感,
《抉择》影评(五):“南迁学人”精神背后的民族文化意识
1977年,法国学者罗兰·巴尔特提出,“人类自从有了历史,就有了叙事。无论在什么地方,没有叙事的民族是不存在的。所有的阶级,所有的群体,都有自己的叙事。”换句话说,叙事是存在人类历史之中的,它是在不同的历史空间中呈现出不同的叙事载体与精神风貌。由中央电视台、北京盛世凯文化投资有限公司联合出品,高进军执导,马跃、林永健、王雅捷、侯天来、胡可、郭达等主演的历史题材电视剧《抉择》,以知识分子为叙事核心,讲述了中国学界泰斗们面对着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进行“留京”与“南迁”的艰难抉择的故事。作为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献礼之作,《抉择》拉开了当下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收视大潮的序幕,这不仅仅是源于其以罕见的知识分子为叙事核心,还在于其以“学人南迁”为问题,从内里来衬托历史进程的民族文化意识与忧国忧民的思想。
《抉择》的故事开篇以远在美国波士顿的化学家吴明泰(马跃饰)回国报效祖国的抉择为开始,并在宣布回国之后上演了一出“折子戏”。一方面,作为未婚妻黄幽兰(胡可饰)的挽留,试图通过父亲之手将其留在美国;另一方面,受到来自日本间谍的阻击,回国受挫。在故事的讲述中,有关革命、历史、战争等宏大的场景都退居其次,成为表现“学人南迁”这一群体的外壳,从而在这一细小的背景故事中,“放大”式的凸显出抗日的艰难与保护知识分子的决心,重建美好家园的愿望。当然,透过一个个“学人”面对日本帝国主义间谍的压迫、诱惑与打击,我们还是看到了由一个碎片式“家庭”串接起来的历史风貌,更为深层次地了解到了1937年到1949年这一时段的历史。
如果说之前的军事题材电视作品是刻画骁勇善战的革命领袖的话,那么从《抉择》中就将这种叙事视角弱化了,更为特立独行的表现出传统中国“文弱书生”这一群体的革命观、民族观、价值观等。《抉择》以吴明泰为核心,立体式的,用艺术的真实,展现出了满目苍夷的历史天空。无论是,吴明泰回国后一路遭遇各方势力的阻击,让其放弃南迁,依旧洋溢着一颗救国救民的赤子之心,还是面对着日本深沉、阴险凶残特高课特工金学恭(郭达饰)的致命威胁,特别是以舒立凡(侯天来饰)为首的,受到其威逼利诱下,成为日本特务,疯狂报复和陷害吴明泰,都构成了一个建立与瓦解“民族意识”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我们看到了那一个个不怕死,忠诚的“学人”群体,也看到了一个具有知识分子良知的“学人”群像。
《抉择》精心设计了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充分展现了紧张、激烈的战场场面的同时,也将“学人们”的骨气与抱负淋漓尽致的凸显而出。剧中,吴舒两家的对立,最后延伸成为了一场“民族意识”与“良知”的对决。首先,是吴明泰与舒立凡关于黄幽兰的“夺爱”之争;其次,是吴舒的家族矛盾;最后,是围绕吴明泰为首的举行南迁的任务与背叛者舒立凡想方设法破坏,阻扰来展开。这一环扣一环的情节设置,不仅形成了矛盾斗争双方之戏,也较为清晰的表现出了面对着这一场场学人破坏事件后,正义,爱国的学人魅力。
《旧唐书·魏徵传》有云:“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战争是一面镜子,它记录着历史上一连串的战争记忆。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带给中国人乃至整个世界人民的都是一份特殊的记忆。其实,《抉择》,让我们看到了处在历史之中,一个个奋战的,有血性的军人,一个个以自己的知识和鲜血捍卫祖国的“学人”。
《抉择》影评(六):《抉择》:文人救国,风采昂然
《抉择》:文人救国,风采昂然
应景于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播出的史诗大剧《抉择》,讲述的是发生于1937—1949年间,日本军国主义的铁蹄践踏文明古城北平,中国学界泰斗们关于“南迁”和“留京”的两次重大抉择的历史事件。虽然这是当下首部以文人救国为题材的抗日剧集,但剧中人物热血不减,剧情高潮不降,整部剧集风采依旧盎然,激情依旧澎湃。
《抉择》原生再现了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两大重要历史时期,以吴明泰为首的国之栋梁,学之精英,面对危难时刻,做出的生死抉择。众所周知,抗日战争不仅生发于前线,在后方亦进行的相当激烈。剧中,日军欲拉拢腐蚀在国际上都颇具威望的化学泰斗吴明泰,未果后,便设计重重陷阱,从情感到心身,处处离间、挑拨吴明泰与学校、学生、百姓的关系,甚至不惜动用追杀,暗杀等卑鄙无耻手段。尽管生命遭遇威胁,情感遭受打击,精神备受折磨,但吴明泰始终忠心拳拳,爱国深深,用学识与智慧,与日军斗到底。
剧中,吴明泰虽手无寸铁,但品信良好,意志顽强,不仅是公认的学术大家,更成为特殊时期爱国学生、仁人志士、热血百姓的精神领袖。剧集在呈现核心人物吴明泰时,也没有一味的走高大全路线,而是将其作为普通人、常人来刻画。比如在日本人抓走其父亲逼其臣服的那场戏中,吴明泰因救父心切,急火攻心,差点落入圈套。幸好身边大爷及时拦阻,才没有使他落入狼口。这个细节被马跃处理的特别好,无论肢体语言的忙乱,还是对白台词的慌急,都凸显了吴明泰也有冲动的时候,而这种救父的冲动恰恰是最符合人之常情的。当吴明泰听说学校已经将其定为汉奸,部分不明真相或别有用心的师生对其辱骂攻击时,吴明泰顿觉五雷轰顶,晕倒在地。如此强烈的情绪反应,也是常人所有。而且,通过他的这种反应,还映衬出国人抗日时的种种复杂情势,从而也预示着抗日的艰难与不易。如此种种符合逻辑的人之常情的细琐化展示,都让吴明泰这个角色立显鲜润丰盈。据悉,饰演吴明泰的马跃出身化学世家,与吴明泰可谓“门当户对”,所以演起来也是得心应手。
人们常用文武双全,智勇无敌形容军人大无畏的抗日行为。作为文人的吴明泰,他不可能拿起枪杆冲在最前线,所以,剧集在呈现这一特性时,常常“以智取胜”。剧中有一幕老大爷为抗击日本把自己身上绑着炸弹准备死拼的戏份,关键时刻,吴明泰想出绝招:举行新闻发布会,揭露日军丑恶行进,将他们的罪行公之于众。这一神招不仅保存了我们的实力,更让日军深陷被动,可谓一举两得。而类似这样凸显吴明泰智慧、冷静、清醒的小细节,在剧中比比皆是。
《抉择》中的吴明泰不仅在学界威望甚高,即使是在普民百姓中,影响力亦昭昭可见。当日本鬼子乔装国军企图抓捕吴明泰时,当地百姓自发组织起来,为他辩护,并舍命保护他。在这里,没有一句盛赞吴明泰的话语对白,但从百姓万众一心的行动看,就可窥见吴明泰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
《抉择》是一部靠细节堆砌来推动剧情的电视剧作,与那些以大场面高特效为主要诉求点的同类型剧集相比,其细节的铺排、陈设、构架反而更具吸引力,其塑造起来的人物形象自然也更有生命力。尤其是这种以文人救国为主题的准传记性剧集,细节的精致与否往往会影响整部剧集的品质。令人可喜且欣慰的是,《抉择》对细节的精细化处理,让观众看到了以吴明泰为代表的文人群像。而透过浸透于每个细枝末节中的言语、眼神、体态、心理、情绪等,观众亦能感受到这部抗日剧的热血与刚烈,激情与昂然。
《抉择》影评(七):学界泰斗的向左走向右走
正在央视八套热播的电视剧《抉择》,是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而准备的献礼之作,也是当下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中兼顾写实性与故事性,不失反思性与娱乐度的佳作,本剧由中央电视台、北京盛世凯文化投资有限公司联合出品,高进军执导,马跃、林永健、王雅捷、侯天来、胡可、郭达等主演,从阵容中就能嗅出浓浓的历史年代剧味道。
将大时代浓缩到小背景,将大故事化身于小人物,是历史剧惯常的处理方式,皆因太庞大的叙事不仅难抓重点,而且容易陷入流水账般的讲述,所以本片就将故事集中于本剧的男主角——学界泰斗吴明泰身上,从他的人生一路的抉择铺陈开一个爱国志士的革命之路,虽然人的生命价值本相当,但他们的价值,却是动一指而拨千斤强大。
回国之前的吴明泰是美国波士顿的化学家,在祖国最危急的时刻,放弃了国外的优厚待遇,毅然成成为了文化报国的一员,这次决绝的选择,注定了他未来一生的选择。虽然作为一个学术研究人,吴明泰无论在哪里都应该专心致志进行科研工作,但他的临危回国,就决定了他的一生,将充满着枪炮与号角,充满着阴谋与斗争,学术要继续,正义更应维护,文脉更应延续,正是在这些复杂的生存环境中,才衬托出了一个平凡人的伟大之处。
如果要用历史阶段来区分吴明泰在《抉择》中的奋斗,那么我们就应聚焦在回国前、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三个重要历史时期,回国,是他一生无悔的选择,也是这堪比“戎马生涯”的“文人报国”的开始,虽然剧中并没有过多的着墨,而后的抗日战争时期,则是与日军斗智斗勇,粉碎日本的“东方文化战略”的重要阶段,而在解放战争时期,他又深明大义,抵抗了蒋介石将知名学人南迁台湾的计划,其实每一步都是人生巨大的选择,前进或者后退,向左或者向右,都能改变接下来的人生,最可贵的是吴明泰一路的选择,都是令人敬佩的民心所向。
其实,我们的新中国来之不易,无论是建国前还是建国后,归国的知名科学家与文学家们都居功甚伟,他们的力量,一部分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直接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城市的动力,而另一部分则转化为军事力量研发,当然,建国后的归国学者又掀起过“狂潮”,据说1949年前在美国的学者及留学生有5000多人,上世纪50年代归国的有1200人虽然没有吴明泰归国早,但却是最令人欣慰的继往开来。
当然,《抉择》并非吴明泰一人的独角戏,围绕着他的归国、奋斗,一系列 形象鲜明的正派、邪派,无不闪烁在眼前,对于他们而言,脚下的路同样是一条长征路,路上荆棘遍布,也处处有鲜花诱惑,稍有不慎,便会跌落深谷,再无翻身之地,所以这一路,走着走着,有的人偏离了主线,有的人背叛了组织,有的人丧失了意志……只有坚持到最后,才能看到最灿烂的漫天星斗,吴明泰明显是其中的佼佼者。
当然,剧中吴明泰的三段感情,还是很值得一看的,正是因为有情感的烘托,我们才更能明白“巾帼不让须眉”的伟大。当然,三位坚强的女性的人生同样是令人唏嘘,黄幽兰与黄腊梅的姐妹情深,先后为吴明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可谓绝命姐妹花,而舒立娟与舒立凡兄妹的同根异心,在吴明泰的生命中,又都各自扮演了迥然不同的角色。本剧的其他角色也都值得一书,林永健扮演的苏从恩,虽然在正义面前站错了队,但他无疑是条令人敬佩的汉子,郭达扮演的金学恭,让公众看到这位曾经让鬼子“举起手来”的民间英雄如何成为一个日军阴险狡诈的特高课特工。
据说本剧还有一个名字叫《天下归心》,也很赞,突出了信仰的力量,而《抉择》则是最恰当的故事提炼。剧中吴明泰有那么多的选择,需要用智慧和生命来判断,来实现,但对于观众而言,打开电视选一个 自己喜欢的节目,貌似并不太难,比如或选择央视八套正在播出的《抉择》,便是比较好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