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大病》影评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大病》影评精选10篇

2018-02-17 21:1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大病》影评精选10篇

  《大病》是一部由迈克尔·肖沃特执导,库梅尔·南贾尼 / 佐伊·卡赞 / 霍利·亨特主演的一部喜剧 / 爱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病》影评(一):女主躺着就把钱挣了,这部限制级喜剧还挺好看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君君电影院],ID:TVwanda

  说到演员这个行当,其实还是挺辛苦的。只要角色需要,上山下海飞天遁地舞刀弄枪...

  但也有个别情况,比如今年大热的《人民名义》程海。

  这个爆笑的“床戏梗”真的实力诠释了什么叫“躺着就把钱挣了”。

  《大病》影评(二):拒绝套路,爱情喜剧电影 《大病》用真话讲真故事

  前段时间的那一句”keep real”可能有点刷屏,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只是一句类似于“且行且珍惜”这样的一个网络热词。

  而最近夺得了北美独立电影票房冠军的爱情轻喜剧《大病》,则是真正靠着真实二字获得了绝佳的口碑,并且凭借着500万的小成本成功创造了5000万美元以上的票房奇迹

  对于这部电影,我要诚心地赞美它“keep real”。

  《大病》影评(三):拉手算什么,拉过粑粑才是真情

  1

  前些日子社交媒体上流传过一个故事:一姑娘男友家吃饭,吃饭时想要拉粑粑,结果粑粑过于壮实,冲不下去,把马桶堵了。姑娘焦虑万分,心想这次可丢人了。随后男友、男友妈妈爸爸都被姑娘长时间不出洗手间所困扰,相继探望,得知情况后,最终请来管道疏通人员,清理了现场。

  姑娘的男友、男友妈妈和爸爸来到现场后,均露出“人怎么看生产出这样雄壮的排泄物”的吃惊表情,令姑娘非常难堪。但令人欣慰的是,最后两人幸福地步入了婚姻殿堂,可能一件糗事,让双方情感生理上都靠近了一大步。

  2

  情侣之间必须要经历一些真正生活上的事,才有可能最终走到一起。如果我们只看到光鲜亮丽,那生活的本质一旦袭来,抱着良好预期的某一方将备受打击

  如果刚刚和你春宵一夜的女友突然想去来个大号儿,你会如何反应?电影《大病》就告诉了大家应该如何处理

  片中,女友因为嫌男友的出租房厕所隔音差,想在深更半夜去往街边快餐店的厕所排泄个大号儿。羞于理由女方想出了各种托辞,比如想去买杯咖啡,拜托,谁在半夜喝咖啡啊。最终实在是憋着难受,吼出了要出门的理由。男友笑了几声之后,场景就转到男友在女友家门口等待女友,刚刚在自家上完厕所的女友出来两人相视而笑。

  可能这就是情侣之间的大事。对于个人来说,其实是小事,每天谁不上厕所?但是两个彼此刚刚相爱的人,还保留着对对方美好印象发生了人有三急这种事,会不会因为尴尬而对对方的印象破灭?这就看两人的缘粪了。

  3

  上面提到的这部电影,就是今年最成功的独立电影《大病》。影片讲述一个巴基斯坦籍的小伙子自己表演完一场脱口秀之后,与一位美国姑娘相爱的故事。看,挺简单的电影故事吧?而且很常见,但《大病》之所以能够与众不同,就是被人津津乐道的种族问题

  影片中不乏911时间后,美国人对穆斯林籍的防范,但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两个不同种族的人还是相爱了。可能中国观众看到这种故事不会太感同身受,但是美国人就不一样了,何况当今某些组织依旧在为虎作伥

  巴基斯坦小伙儿在爱情故事中,既要面对自家人想让他娶一位地地道道的巴基斯坦妻子要求,也要面对女友想让两人都见一下彼此父母愿望

  面对压力,两人撕破脸皮,大吵一架,这一架,也将爱情中对互相的不满全部宣泄出来,相当于捅破了一层薄薄的但大家又避而不见的屏障。

  随着“前女友”的一场怪病,巴基斯坦小伙儿与女主父母悉心照料,小伙儿也在这个过程明白自己还爱着“前女友”,但能否挽回,就要看他自己,以及“前女友”是否能够康复

  4

  爱情片近年来在寻求各种形式包装,提到近些年的好莱坞爱情片,大家首先能想到的大概就是《爱乐之城》了吧。

  《大病》和《爱乐之城》在概念相似,都是找一个“壳”去包装爱情片,《爱乐之城》是音乐,《大病》是种族问题及疾病

  这种借壳讲故事的方式说白了就是新瓶装旧酒,但是装得好喝。《爱乐之城》拼手法,而《大病》则是拼生活。

  男女眼神对戏、共度良宵,以及因为家庭问题大吵一架,都是非常有生活细节的展现。男主前往女孩家收拾东西时,看到女孩保存着两人的合影细微的面部表情和眼泪,也令观众多了几分同情

  题材比较新颖,但骨子里还是爱情故事。影片前半部分有很多比较新颖的桥段,比如巴基斯坦家族的“相亲”,《X档案》梗相信能够触动到不少观众,一些情节也比较大胆,比如男主并不会做祷告,这种细节同时也映衬了他的性格,是人物行为更加令人信服

  可惜的是,影片的最后半小时略拖沓,但也与故事的走向和人物内心变化有关。观影过程中有几次感觉“该结束了吧”的时候,其实还有很多内容没有呈现,包括男主角脱口秀这条线,制作者都尽力想要完整化,但最终结尾还是略微仓促,铺垫太多,解释太多,但没有起到效果

  《大病》影评(四):big sick

  The Big Sick#男女主人公相遇相恋的过程看起来很清新,密集有趣的对白很有点像《爱在》系列。故事讲的是一个来自巴基斯坦的穆斯林男孩来到美国爱上了白人女孩,就在爱情渐入佳境同时冲突升级两人破裂的关头女生突然得了the big sick。男生一个人面对自己父母和女孩父母的反对,质疑,最后自我反省和领悟

  片段1. 男生的母亲来到男生住所,“你父亲为了你拿到绿卡,50岁到大学读书拿学位;我为了你和自己的父母15年没有见面,我们来到美国为了你过更好的生活,而你竟然那么自私,背弃的父母和自己的文化。”男生感谢父母带他到美国,反问如果让他在美国做一个传统的巴基斯坦穆斯林娶再娶一个巴基斯坦穆斯林,那一家人为什么来美国。母亲转身摔门而去。这很符合亚洲人的价值观

  片段2. 女朋友父亲问男孩对于9/11的看法,他想了一下说,嗯。我们死了19个人。想起这段还是想笑。那19个可恶的穆斯林恐怖分子,其实是玩笑。这个梗挺不错的。

  《大病》影评(五):我不能成为你再也没有一个家的原因

  I can't be the reason that you don't have a family. --Emily "The Big Sick"

  从Emily说出这句话开始,我就陷入了崩塌的悲伤之中。我知道,这是整部电影的缘起,而从那一刻起,我也希望电影,能给我一个答案,一个绳索,让我看到希望。然而看完之后,突然的回心转意,似是而非的答案,并不能使我满意,我始终觉得,这不过是一个幻像。如果片尾字幕说去纽约之后的重聚是dinesh精神分裂的想象,似乎也没有什么违和感。

  电影的开始,是硅谷失业者,优步司机&Comedian Dinesh的平常夜,他努力地取悦观众,更加努力地推销Pakistan文化,因为他觉得这是很重要任务,作为一个文化传播者,作为一个不想失根的浮萍。刚来美国的时候,一样的孤独感也曾让我感同身受。我喜欢美国文化,但周围没有人可以交流,每天同事关心的,就是科研和'商业互吹'。问题是,我认为他们也没什么不对,科研是我们的第一要务,而恰巧我还不怎么擅长,我应该专注于工作,变得更好。但没有人说话的环境真的是好难熬,我于是迷上了youtube上的comedy,political satire,honest trailer, etc。从这个方面来说,Dinesh 是我的偶像。在美国,所有的丑陋真相都只有通过comedy才能讲出来,否则是没有听的。大家都很忙,谁管你的真名是Kunail 还是Koothrappali,只有你funny,像你的角色dinesh一样,那才是人们记住的。

  同样是推销自己的文化,我曾无时无刻地想,what is the equivalent counterpart for this in China?我也因此发现了许多有趣的共通之处。But again, nobody cares and nobody to talk to.也许以后这些会是有趣的谈资,但开始的时候,别人需要的是你的融入,而不是你的独行。他们希望听到的是Buddhism tip in fortune cookies, 不是罗摩衍那与道德经,是左宗棠鸡和panda express,而不是煎饼果子和红烧肉。Adapt and alive, that's what you are expected. 渐渐地,我觉得dinesh也意识到,没有人真正关心Pakistan,他们可能也不是真的觉得你是恐怖分子,只是这样会让他们觉得舒服,而你没办法扭转一群人的舒适区。所以他也慢慢接受了,接受了傲慢偏见,我也愿意相信,comedy会让大家感到舒服,最终我们也许会有真正的交流,也许没有,doesn't matter either way.

  《大病》影评(六):什么才是融合

  《大病》和《希望的另一面》,同一题材的两部电影展现出了欧洲和美国在面对宗教民族融合问题上不同解读。在面对这一问题上,欧洲电影人似乎充满着绝望情绪,加之欧洲大陆繁荣的渐渐逝去,让这种旧帝国般的荣耀,在青年和老一代人群中分歧巨大。在美国则相对较为简单,虽然也存在巨大的隔阂,但新一代在面对这一问题时,让伟大的美国梦似乎看到了希望。(也许这只是我所希望看到的[流汗])

  前一部类型化表现手法较为突出,满满的文艺范,后一步相对较为明朗,但也仅仅是美国式的主旋律。真的很难理解,为什么人类在爱的表达上,有时候可以如同《星际穿越》般跨越时空,穿越万年,但反而在面对种族和宗教时,连想象力都变得那么狭隘

  《大病》影评(七):浮躁暑期的一股清流,虽然个别段子很有泥石流的感觉

  《大病》赶上了好时候。

  今年北美的暑期档票房创下了十几年来的新低,收入仅有 38 亿美元,比起去年同期下降了接近 15%,成为了自 2006 年(37 亿美元)以来的最低暑期档票房。而且这个数字还没有考虑通胀的因素,同时,单张票件的价格上涨也让 38 亿美元这个数字显得更悲凉:因为这意味着更少的人走进了电影院。

  今年暑期档扑街的影片主要是各种大制作的续集电影或者经典电影重启版本。国内观众能感受到的比如《变形金刚》和《木乃伊》。这种钱堆出来的影片居然能烂到这种程度,东西方的观众都受够了。

  这哪算好时候呢?是的,对于大 IP 大明星大制作的电影们来说今年确实流年不利,但大树倒下了,小草小花就能见到阳光了。

  《大病》就是这样一株奇葩(奇葩本来是个褒义词啦!)。它的出现就像是浮躁暑期档中的一股清流,让吃够了味道雷同大鱼大肉的观众们眼前一亮。甚至让人恢复了对电影的信心,原来,电影还有这么多可能性,不是只有上天入地的那种影片才值得进影院欣赏

  另外,最近两年的政治环境也让一部分深感失望的观众急需这样的一部片子来稍微治愈一下后真相时代里屡遭重创的情感。没有一部暖心的跨种族恋爱更适合这个任务了。

  《大病》另一个亮点就是影片取材于主角的真实经历,而且主角就是一个喜剧演员,这两个因素合在一起,基本就保证了影片的可看性。大时代里小人物的真实故事外加绵绵不绝的段子,也许有点讨巧了,但作为一部有盈利期望的电影,这是稳妥又有诚意的做法

  影片的故事很厉害地没有落入俗套,怀着预期走进影院的观众都会被惊喜到,毕竟不是所有爱情喜剧电影的女主角都胆敢昏迷几乎一整部电影。而且虽然影片的背景是一段跨种族的爱恋,但导演很克制地处理了文化的冲突,没有试图借机宣扬任何观点,只是回归到了爱上面来。即使把男主角的文化背景换成更接近西方的设定,我认为导演的处理手法也能贡献出一部同样精彩的电影。这也是为什么《大病》里,昏迷女主父母的感情也成为了颇有看点的一条副线,不会给人跑题的感觉。

  男主角库梅尔·南贾尼的表演也有足够的说服力,除了这是他自己的故事,在高分喜剧《硅谷》里磨炼了几年也让他那种丧丧的喜感更加纯熟,看起来很舒服。同样让人感动的是,作为少数族裔,他没有把角色隔离到主流之外,非要区分他们和我们,只是通过家人们的行为稍微强化了一下戏剧冲突。这种“来了就是美国人”的心态也让影片显得不苦情,变相成了美国梦的宣传。联想到帮助川普入主椭圆办公室的口号和前段时间夏洛茨维尔的乱象,《大病》男主的经历连同这部影片才更显得珍贵。所以电影在北美收获了口碑和票房的双重生理真是名至实归了。

  对于国内观众,这是一部适合独自蜷在沙发上喝着红酒欣赏的小品,里面有笑与泪,更有爱和暖。

  《大病》影评(八):关于《大病》的只言片语

  在大制作商业化轰炸影院的今天,依然有人愿意着手拍这样接地气的小成本电影,是一件多么值得影迷庆祝的事情。这部在今年一月圣丹斯电影节上亮相的独立影片,用短小精悍的体量,展示出一副时下多元文化催生出的独特景象,也呈现着东西方文化摩擦,进而迸发出的一种奇妙观感。整部电影有着轻松愉悦的氛围,鲜活生动的人物,还有意味深长的主旨,让观众看罢久久回味,会心一笑。

  《大病》影评(九):爱…爱不容易,所以它才那么伟大

  这是一个关于爱的,普通而简单的故事。

  尽管它同时掺杂了太多其他议题:移民的文化与自我认同;不同代际间移民的差异;自由婚姻与包办婚姻等等。这些问题都增加了故事本身的复杂性,但在本质上,都在描绘爱的不同侧面,告诉着我们爱是什么。

他们的爱情,普通的令人感动

  男主与女主都是极为普通的人,普通到可以是你;可以是我。而从他们认识到相爱的过程,也是那么自然朴实,没有什么套路,令人看着觉得,自己并不是在看电影啊,是在旁观一场生活。直到片末才知道,原来这样的真实源自于一个真实的故事:这是发生在男主(演员)身上的故事。

  但在这样一场爱情中,有那么多动人的细节,看着会忍不住跟着一起发自内心的笑:

  就像是他们刚刚认识时,关于上床要不要脱鞋;充气床垫是不是正经床垫等小事的叨叨;

  就像是他们互相讨论自己高中时那个“年轻”的自己,一个是会模仿休·格兰特的男孩;一个是“最引人注意的”哥特女孩。

  就像是女主尽管刚刚和男主上完床,但在起身穿衣时仍裹着毯子的害羞。

  就像是男主送女主回家时,刚说完以后再不相见,但仍然忍不住偷偷通过后视镜看女主。

  其中最喜欢的是那一幕:女主接起男主的电话,一边质问“你不知道刚刚才保证不给我打电话”,一边却掩饰不住心中的喜悦和甜蜜,接受了男主拙劣至极的借口,让他进了家门。啊这样的糖撒的好甜。

  ……

  有很多爱情故事或以荡气回肠的情节取胜;或以玛丽苏式的人设抓住观众的少男少女心。大病不是,它讲的是普通人的事,但它足够真诚。

大病:What doesn't kill you makes you stronger

  “珍贵的东西总要到失去之后才知道它的价值”,这个道理在不知多少作品中都被诠释过,都快成为cliché了,但它似乎有着一种时间不可磨灭的普适性,在这部片子里也是如此。

  如果女主没有得这场不寻常的大病,男主便失去了重新思考与界定他与女主之间关系的机会,也失去了和父母说清一切摊牌的机会。

  这让我想到女主父亲和男主说的一段话:

如果你想认定是否想和一个人度过余生,只要看出轨之后看自己有没有倍感煎熬。

  女主父亲的那场出轨,也正是横亘于他们夫妻关系之间一场大病,女主的父亲经过这场大病,抱着快要失去妻子的可能,认清了妻子的重要性和自己对妻子的爱。

  应该说,每场关系中都会发生大病,它可能彻底毁了这段关系;但也可能使得一段关系变得更稳固:what doesn't kill you makes you stronger。

  俗话说,人吃五谷杂粮的怎能不生病;那么对于世间任何一段亲密关系而言,哪会一直固若金汤?双方之间又哪会完全毫无嫌隙?爱要继续下去,必得有努力经营它的理智和耐心,不让小病生长成大病;或是有面对、解决大病的勇气和决心。

  所以说,爱不简单呐,所以它才那么伟大。

世界上不只有一种爱啊

  正如开篇时说的,片子里涉及了多种冲突的来源和背后隐藏着的社会议题。不过这每一对矛盾之中,都有爱的线索和影子呀,个人认为这也是本片令人感动的一个地方:世界上不只有一种爱呀。

  男主问哥哥和他妻子的关系时,哥哥说:我们一开始很少说话,但现在她是我最好的朋友。这是包办婚姻里的爱,是一种作为家庭存在的夫妻关系中的爱,指向的是责任、关爱、共同生活的扶持。

  男主从女主妈妈口中得知他们当年的恋爱故事,她丈夫如何一点一点把一套餐具集齐,逐渐赢得了她父母的肯定。这是自由恋爱中的爱,指向的是遇见爱时的悸动和激情;将爱转化成生活时的坚持和努力。

  而对于男主和他父母来说,他们的关系更为复杂,他们一方面是亲子关系;另一方面却分属于第一代移民和第二代移民。他妈妈一次次精心找来,假装成“drop in”的相亲对象;和餐桌上对他工作的关心和忧虑,都是母亲对儿子爱的写照。但是这样的关爱到了男主这里,便成了在美国却过不上美式生活的烦恼。

  其间的矛盾到最后也没有完全化解,但男主的一句“我永远是这个家的一员”,和母亲最后送上的饭菜,和坐在车上忍住不回头看的倔强,都在说着这样一件事:爱不会随着矛盾而消失。

  那么多种爱,没有一种是一帆风顺,不遇阻碍的。但每一种爱都是一样伟大。

  《大病》影评(十):令人又哭又笑的喜剧也是绝了

  看到这个奇怪的片名和没有交代任何内容的海报时,对这部片子怀着忐忑的心情,不知道它要讲些什么。没想到看完之后又哭又笑,感觉生活质量因为这部电影达到了顶峰。

  男主角Kumail是一个生活在美国的巴基斯坦二代移民。父母非常传统,总是提出要他蓄胡子,并且要求他一定要找一个巴基斯坦籍的妻子,为此母亲每天都会带一个巴基斯坦籍的女生来家里相亲。

  糟糕的是,Kumail爱上了一个白人女生Emily。最最糟糕的是,Emily得了一场大病,直接被送进了重症监护室。于是,作为一个脱口秀演员,Kumail面临的情况很尴尬。在最重要的脱口秀演员选拔秀上,他忍不住声泪俱下,说到自己女友的情况,以及自己和家庭的矛盾....

  然而,作为一个脱口秀演员,他充分地发挥了自己的天分来解决这些问题。虽然家人要和他断交,他冲进家里用白板写上逗趣的句子,和赌气沉默的家里人对抗。对于女友Emily,他则是花更多的心思,制作了一个bag of devotion,在Emily苏醒后向她展示,来证明他对Emily的感情。

  这部电影为什么如此令人称赞呢?因为你或多或少都能在里面看到你的生活,或者你自己。

  Kumail因为自己中东人的长相,总是被和恐怖分子联系起来。Emily的家人特意问他对911的看法,看秀的客人嘲讽他应该“回到ISIS”。 这样的事例在美国的报纸上数不胜数。

  Kumail很懦弱。他不敢向家里坦白自己交了个白人女友,也不敢向女友坦白自己的家人都不知道她的存在。虽然都是他爱的人,但因为这样他才更不敢伤害。而我们也在生活中会有懦弱的时刻,不知道该说真话还是假话。

  Kumail的家人“以爱之名”绑架他。“我们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啊”,“可是你这么自私,你以为所谓的美国梦,只是关于你一个人吗?”这些话,可能很多第二代移民听了都深有感触。被激怒了之后,男主才忍不住和父母坦白,他觉得活在美国但是假装自己活在巴基斯坦才是一个愚蠢的主意。

  可是,Kumail的家人还是忍不住爱他。在他离开芝加哥去纽约时,父母专门打的来和他告别;虽然母亲一直扭头不看他,却给他做了他最爱的饼干在路上充饥。看到这里时我和身边的国际生朋友都忍不住眼泪直流,因为这种离别的时刻我们经历的太多。

  甚至,Kumail在drive thru买食物时对店员大发火的一幕,都让人感同身受。起码我自己就曾经因为一些小不顺,对身边的人不友善,但是后来又忍不住在心里道歉。

  这样的Kumail很不完美。但他对Emily的付出和真心令人欣赏。他最后的果断,也令人惊讶。他可以放弃自己的家人,彻底放弃和Emily复合的机会(被Emily拒绝以后),去纽约追逐自己的梦想。虽然他还是那个讲着自己巴基斯坦家庭趣事的脱口秀演员,但他已经变得比以前自信许多;对于自己的巴基斯坦背景,也是能够真正地调侃一番,而不是不小心给观众上了一门“关于巴基斯坦你所需要知道的一切”的百科全书课。

  最有趣的是,电影借鉴了莎士比亚meta-theater的手法:Kumail是一个脱口秀演员,喜剧的一种,而这部电影本身也是一部喜剧。Kumail在舞台上又哭又笑,电影也让人又哭又笑。也许完全不流眼泪很难,但也许有哭有笑就是生活的本质吧。

  (更妙的是:电影由真实故事改编: http://people.com/movies/the-big-sick-real-life-story/)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