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爱你长久》影评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爱你长久》影评精选10篇

2018-02-20 21:3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爱你长久》影评精选10篇

  《爱你长久》是一部由菲利浦·克洛代尔执导,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 / 艾尔莎·泽贝斯坦 / 塞尔奇·哈赛纳维奇主演的一部剧情 / 悬疑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爱你长久》影评(一):I've loved you so long:爱与哀愁

  11月初的时候和朋友在PADDINGTON闲逛,看到电影院外的海报,一下子被吸引。这样的画面设计第一次见到:哀伤面容、空荡的眼神,印在有折痕的纸上,究竟蕴含着多少故事呢?牵肠挂肚两个多月后,终于找到机会去看。真是巧合了电影名《爱你长久》。

  影片开始是比海报上的眼神更空荡的机场大厅冷清角落里,女主角不安地望着窗外,时而游移的眼神告诉观众在等待某一场会面。镜头切换到忙碌城市行色匆匆的另一个女人正在赶赴这一场会面。这个时候观众并不知道,两个女人、两姐妹已经暌违了15年。曾经亲密已成过去,陌生或者说冷淡、疏远、隔离此刻更适合形容两姐妹的关系

  礼貌的试探、克制的热情使妹妹姐姐明显的不安与敌意下显得紧张手足无措。陌生到找不到话题的时候,彼此心上都有些痛:姐姐扭头看窗外时,开车的妹妹拼命凝视前方,眼里恍惚有泪光闪现。

  到家了。不是姐姐15年前熟悉的家,是远离家乡的妹妹在小镇上的新家。15年前才8岁的妹妹,如今是大学讲师,和专事研究丈夫、终日不声不响埋头书房公公、两个领养的越南女孩组成一个温馨家庭生活平静有序不速之客姐姐的到来,似石子水面激起一圈圈涟漪

  有些语言突然成了禁忌,有些话题不再可以提起。一家人围桌共餐的时候,气氛微妙而紧张。好奇孩子见到从天而降阿姨自然有问不完的问题,只是,所有的答案都被封存。空气厚重到仿佛凝结,终于放下刀叉用餐完毕的时候,每个人如释重负

  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而已。卧室里的妹夫急切地想知道姐姐什么时候搬走,内心烦躁却深爱姐姐的妹妹在爱人面前终于释放了情绪——总是在最爱最熟悉的人面前,才可以卸下心上的重磨,让自己稍事休息

  妹夫的不安、担心可以理解,毕竟这个突然出现的姐姐对他等同于陌生人,之前从未被妻子提及。真是陌生人也罢,擦肩而过后也许永远不会再见。但这个陌生人已然进入自己的家庭,离去遥遥无期。如果你碰巧是这个妹夫,结婚数年后被告知还有个妻姐,这个妻姐入狱15年即将刑满释放,入狱的原因是亲手杀死自己5岁的孩子,作为两个年幼孩子的养父,你还能不紧张?不担心?不巴巴地想知道什么时候能送瘟神?

  妹妹一样不安而紧张:8岁时突然离去的姐姐在心里一直是个谜。因为父母的刻意避免与拦阻,妹妹只能在每天醒来后用稚嫩的笔在日记本上深深划下姐姐的名字。每一个日子都是思念,是爱与哀愁酿成的苦酒。这些姐姐又何曾知道,在姐姐心里,15年不被探视的高墙生活,唯一能证明的是被父母妹妹至爱亲朋的遗弃。终至冷漠,甚至敌意。

  妹妹刻意为姐姐铺就一条通向正常生活的路径,无奈路上总有这样那样的荆棘。姐姐沉默着,一如15年前庭上受审时的一言不发,内心深得像一口即将干涸的枯井。偶尔一些时候,姐姐眼里会掠过一丝温情,在有孩子相伴的时候。小心翼翼的妹夫总是留心着,不让姐姐有单独和孩子相处的时候。

  空落落的姐姐虽已走出高墙,心上仿佛还有道铁丝网。求职的路十分艰辛,在不得不赤裸裸翻开过往之后。偶尔也有温暖,来自为数不多新结识的朋友讳莫如深的过去一点点渗透到眼前时,隐瞒只是无益的徒劳。

  不如摊开,那些原本打算永远保守秘密,在新鲜空气的浸中一点点风干剥离。曾经是医生的姐姐,在得知唯一的、深爱的儿子得了绝症后,因为不忍儿子受病魔的折磨,在一个月色如水的夜晚,在清澈如水的泉边,亲手为儿子注射了一剂针药,让儿子在熟睡中长眠,微笑着离去。定格在为母亲的姐姐眼里的,是一张天下最美的笑脸

  没有人知道发生了什么。孩子的父亲认定孩子被妻子绑架并杀害,婚姻就此解体。姐姐不愿向任何人重复那撕心裂肺场面,一切成谜。沉默换来的,除了15年的牢狱,还有刻在父母心上耻辱的印记。这印记无法除去更无法抹平:父亲在姐姐入狱后不久含羞离世,母亲几年后也患上老年痴呆,只记得背着书包放学回家还是中学生的姐姐。

  所幸还有妹妹,用爱与坚持让姐姐冰样冷硬的心慢慢溶化。一切的苦难皆出于爱,一切的误会皆出于爱。爱与哀愁15年后继续弥漫,终于将两姐妹笼罩在一起,仿佛回到儿时清澈的泉边,将一切误会洗濯。

  爱并不会是一种罪过/恨也不会是一种解脱/爱与哀愁像杯烈酒/美丽却难以承受

  《爱你长久》影评(二):je suis la

  quot;

  je vais rien de dire. expliquer

  expliquer quoi,expliquer qui

  explieque,c'est deja cherche des excuse,la mort n'a pas des excuse !

  quot;

  quot;

  I have nothing to say. explain

  explain what, explain to whom

  to explain, is looking for excuses,, death has no excuses !

  quot;

  《爱你长久》影评(三):罪不等于恶

  不是第一次见到Kritstin,却第一次看她的主演,深陷泛黑的眼窝,紧抿的嘴唇神情木然,也许加了一点化妆,这个叫Juliette角色是一个几乎枯竭的女人。一个坐了15年监狱的女人,因为杀了亲生的儿子。

  她的出现,就像一个迷,一个大大的问号。她为什么会杀害亲生的儿子?作为一般的观众,免不了猜测这是一个错杀,还是酗酒或别的什么因由。

  导演很吝惜地透露答案。却悠然让一个个生活细节流动眼前。Juliette在妹妹家住下来,他们一起吃晚餐简单谈谈生活;送女儿去上学,妹妹驾车陪着Juliette;妹妹和妹夫在房间私语;和朋友去咖啡馆;去美术馆散心;朋友家聚会;Juliette走进爷爷的房间,说她在监狱里常常需要书的陪伴;去咖啡馆;面试应征,然后失败。长桌晚餐,谈天说地。全是对白描写。当然还有Juliette游离冷淡的反应。不知不觉,竟开始关注Juliette的这个生活空间和她的感受

  Juliette,被别人怀疑和歧视,也是一些社工好奇的对象;她的生活受到别人的暗中注意,要融入正常人的生活似乎有点困难。最主要,她看到亲人,自己对这件事本身也难以释怀的样子

  罪咎?不理解?成见?还是缅怀那条失去的小生命

  在我还读小学的时候,邻居里有一个强奸劳改犯。每次我见到他,总有一种异样感觉,不仅仅是被妈妈告诫过后。面对一个杀人凶手,我们可以没有成见吗?一个服过刑的罪犯,他或她还有应该拖着罪恶尾巴吗?

  妹妹领养的一个小女儿(L),和小女孩的失去语言能力的爷爷,似乎给出了一个答案。L不知道Juliette姨妈过去的一切,姨妈只是个有点沉默,奇怪,但可以交个朋友的人。爷爷不闻外事不说一话,有的尽是笑意融融,却可以让Juliette放送下来,倾诉几句。他们眼里,Juliette和其他人没有什么不一样。因为没有偏见,因为没有了去解释的语言。

  影片里展现出的不同人的不同观念博大是非常令人激动的。我们既可以看到赶走Juliette的老板,也有只和她上床的自恋男,更有理解Juliette的朋友出现。还有她的妹妹,随着和姐姐的日渐了解,也消解了很多开始的孤疑。最快人心莫过于教师妹妹在课堂上批判陀思妥耶夫斯基对罪犯的下笔。她说,这只是一个假设。他的罪犯具有同一性。

  富含理性的审视反思的同时,此片有着法国电影一向的温情。Juliette的心结慢慢结开了。最后她歇斯底里爆发,吐出了多年积淤的原罪。原来是因为爱,才夺取了儿子的生命。生命的印记投射到哗哗打落窗户雨点上。

  这是一个给影片和主角的答案,给我们的却是另一个问题,安乐死在没有立法支持情况下,善却成为了罪。事情应该这样吗?

  《爱你长久》影评(四):你可一展欢笑,我却难掩悲音

  《Il y a longtemps que je t’aime 》(I’ve loved you so long),女主角Juliette 因为杀死自己六岁的儿子而入狱十五年。从电影的一开头就隐约可以猜到些端倪,她一定是有着讳莫如深的苦衷。果然,电影最后谜底揭晓,十五年前J的儿子患了不治之症,生不如死,她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亲手结束了儿子的生命。

  我对于这类法国文艺电影一向不能准确地抓住主题。这部电影似乎着力表现的是亲情对于人心的救赎。电影里J妹妹一家对她的态度由略带排斥到勉强接纳再到完全接纳的过程很感动人心,亲人的宽容和谅解表露无遗。家庭就是这样一个地方,永远对你无条件接纳,哪怕你曾经是一个杀人犯。

  而我更想说的是电影的另一条线索----母爱。试想当年的J该有多么痛苦,眼睁睁地看着痛不欲生的孩子却束手无策,这无疑是对一个母亲对残忍的极刑。在外人看来,杀死自己的儿子是疯狂甚至是丧失人性的,然而对J来说,这也许是一个最理智决定,而下这个决心所需要的勇气是旁人无法想象的。此后的十多年里,她变得隐忍缄默,从前的她已随着儿子永远地湮灭了。另外,电影里有一幕是J姐妹两去医院看望患有阿兹海默症的母亲,这个片段耐人寻味。已经老年痴呆的母亲已经认不出妹妹,却认出了十几年未见到的J. 抱住她,亲切呼唤她。这令J无所适从,也许她没想过还能和母亲如此亲密,也许儿子的死让她的情感有了微妙的变化,让她对母子关系变得排斥。而疾病也使她的母亲在短暂温存后瞬间变了态度,把J当成陌生人一把推开。

  人间伟大感情----母爱,败给了疾病。看到这里我在想,如果J也患上阿兹海默症,忘记儿子,忘记自己曾做过的事,对她会不是一种解脱?十几年的梦魇是不是可以就此终结?对人心来说,最沉重枷锁是不忘,最坚实的牢槛是不舍。当一个人真的失忆了,再不认得亲人,朋友和恋人的脸了,他会是痛苦的吗?我觉得不见得。往往这时,难过的是旁人,不舍的也是旁人,因为一旦那些曾经共有的记忆随着深爱的人的失忆而逝去,那么,仿佛自己的一部分也随之永远地消失了。

  想起曾经看过的一本书,《姐姐的守护者》。一对父母为了挽救患白血病的女儿凯特生下第二个女儿安娜,安娜自出生起就不断为凯特奉献着她的血液骨髓甚至是肾脏。慢慢长大后的安娜认为父母把所有的情感都倾注到了凯特身上,自己就是为了凯特的存在才存在,而自己对于自己的身体都没有支配权。于是她将母亲告上了法庭。书的结尾安娜赢了这场官司,却在车祸中丧命,把器官捐给了姐姐凯特。安娜并非不爱自己的姐姐,她愿意为挽救姐姐作出努力,她也并非不能理解父母的做法,只是,她想要为自己正名,赢得父母多一丝的关爱罢了。对一个孩子的不舍最终使她失去了另一个孩子,这恐怕是安娜的母亲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悲怆结局。然而,任谁也无法下结论说她当初的做法是错的---放弃自己的孩子,母亲似乎都不具备这样的基因。然而正是这份不舍,酿成了悲剧。舍与不舍,这是一个难解的命题。

  爱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也许,放手真的是爱的极致

  电影的名字来自一句歌词,一首法国民谣à la Claire fontaine,也就是电影里J教侄女弹的那首歌。

  Tu as le cœur à rire 你可一展欢笑,

  Moi je l'ai à pleurer 我却难掩悲音。

  Il y a longtemps que je t'aime 思君良久,

  Jamais je ne t'oublierai 不可或忘。

  《爱你长久》影评(五):用静默爱你

  摄魂的女人绝不喋喋不休,她必须深邃沉默不语。那是依靠整个身体滋养出的与世界燥扰所抗衡的能量,退到最后依然拒绝阐释的庄重。《爱你长久》(Il y a longtemps que je t'aime)里,导演Claudel把Juliette亲手杀死了六岁的儿子作为最深的隐秘构造了整个剧情,这一在任何情况下都避而不谈的事变最大限度地构造了Juliette的当下,构造了她对这一世界、对身边的人以及它运作方式的理解。而死亡,亲手给予的死亡,在其中以其绝对性的、拒绝辩证法的绝境成为难以消解的、不可被利用的域场,监禁着一个女人的灵魂。某种程度上,Juliette与世界保持的距离,是她积聚永不遗忘的力量来源,于是她最终必须抉择:静默的母爱如何抵抗琐碎温情而来的遗忘?当无法言说的母爱在一个封闭的内在空间里完整而充满张力时,如何承受它与广阔世界融合成一体的散淡柔情?

  很典型的法国片。透过Kristin Scott Thomas的眼睛看世界,这个世界并不纷乱,亦不轻佻,人与物都是肃穆的,沉思的。Juliette的处境让我重新试着理解周国平和他的妞妞,曾经我绝不原谅的父母以其种种唯美主义的理由剥夺孩子的生命。无罪之罪,他们面临的已经是孩子的死所可以给予的最大惩罚。遗忘的负罪如此深重,以至于他们无法面对彼此。

  《爱你长久》影评(六):延

  有一种忏悔,像是座永远都难以逃脱笼罩的监狱,容颜在时光穿行中加速了的记忆,呼啸而过的是日复一日的思念和绝望,她带来的生命却要亲手将他夺走,曾经炙热而绝望的爱,无法将生命中不能承受的痛,做一个了结。她侧卧在床上,许久的,眼神定定的,她害怕面对这个繁华的世界,她寡言不语不知何去何从。唯有留在枕头下的那张大眼睛的小脸还是那么真切无邪,铭记着,再也不变…

  我想,人的很多冷漠也许源于大爱,坚固的内心,自守、经得起风吹,但若要其选择,那么,承受不起生命中的不完美,甘愿将其毁灭。

  小孩子的好奇,朋友的追问,道不出的秘密,欲言又止的悬念,时间加深恐惧和孤独,在女主角的水蓝的眼眸,无需过多余的笔墨,眼神中含情脉脉顺次演绎。

  法国终究还是法国,法国片总是能连伤感都可以那么从容而优雅。

  有一种爱,它不一定是爱情。那种爱,它黑暗而深邃,因在内心最深的地方汲取灵幻的力量而闪现一丝可以让人重新振作的光芒。

  面对你爱的人,弱弱的给一处能看得见风景的窗,她却偏偏不要,她宁可躲在自己的世界里独自埋葬决裂的悲伤。

  一句 "Je suis la" (我在这里),跨越了曾不被理解的距离。

  -Cynthia Chen

  www.ldfy1219.spaces.live.com

  《爱你长久》影评(七):Il y a longtemps que je t'aime (2008)

  片名英文是I've Love You So Long,直译是“我一直深爱着你”,但事实上并不是一个展现强烈爱情的电影,而更多的时候是一种平淡的压抑着的激流。

  I've loved you so long,Frozen River,Monster's Ball

  都在其片中花了不少时间展示隔离Alienation,给人一种孤寂。我理解孤寂和孤独的区别在于孤独仍然有对于陪伴的需求,而孤寂则没有,或许是已经习惯,不再抱有希望,或许是过往的负面陪伴经历导致反感超过需要。负面不需要很严重,只需要大于需求即可。一个独立自信的人或许只有很少的反感就可以否定人际交往,就比如像Into the Wild里的男主角。

  Frozen River中的孤寂更多的来源于地理上的原因,Monster's Ball则是种族文化和社会性,而I've Loved You So Long则是15年的监狱生活以及这件事造成的人们对她的偏见带给女主角的。

  细致一点在表现那种感觉的时候,这三个片子都使用了电吉它以一种后摇滚的方式来展现(后摇滚这个名字很容易被误解,实际上这一分类只是依据它的演奏乐器是摇滚比如电吉它,而在乐曲方面和传统摇滚没有丝毫联系,倒有些像环境音乐ambient)。这一点也可以在Brokeback Mountain里面看到。

  片子表现的主题就是家庭关系,一个杀死自己六岁儿子的人是如何经过15年的监狱生活再次融入家庭,所以我们能看到长段的表现亲密和快乐的大家族式的场景。一家三代快乐的在乡下农村玩手推车(健康的),坐在大长桌前一起吃饭。

  影片在最后终于揭开了她杀子的原因。非常平凡的结尾,但可能像The Visitor一样,展现人道主义而被保守者看作是别有用心的propaganda。

  如果你喜欢表现人的关系的电影,或者你喜欢上面我提到过的这几部电影,这部电影很值得一看。如果你不喜欢看没有枪战没有激烈冲突,没有爱情,没有各种欲望元素的电影,可能看这部电影就像我刚开始看的时候那样,想睡觉。

  《爱你长久》影评(八):【Il y a longtemps que je t'aime】

  翻译的片名“我一直深爱着你”极容易带进旧的套路模式。但凡提到“爱”与“情”这类字眼,几乎便联想到卿卿我我的男女之情。诚然,爱情所能赋予一个人的欢笑抑或泪水是可以深刻而温暖也可以哀伤而决绝。这里,无意于比较孰优孰劣,在几种情感之间。却始终是无法忽视那一份亲情的。

  我一直深爱着你。

  是妹妹对因为杀掉6岁亲生儿子而入狱15年的姐姐的宽容,是母亲对患有绝症痛苦不堪的6岁儿子的解救。其间夹杂着隐瞒、不解、猜疑、鄙视、信任、释怀、新生等等关键词,让这样一部法国电影显得温情而内敛,不动声色的感动着观影者。“The English Patient ”里的Kristin Scott Thomas诠释出了怎样出色的一个人物形象我也唯有听说,却从这部“Il y a longtemps que je t'aime”开始,记住了这位拥有特殊气质的女演员,尽管如今已经这个月24号她就50岁了。回顾起来,剧本只能算是一般,支撑起影片的大部分来自Kristin的精湛演技。从一开始提及这是一个因为谋杀亲生儿子而入狱15年然后刚释放出来的母亲时候,便几乎猜到了其中的隐情。所以才为Kristin在120分钟里面的表现呈现出了无法预知的精彩而叹服。同理,人总会是最难以琢磨的个体,未知性太多太多。同样在“Orphan”这部影片里面,Isabelle Fuhrman的演技也是惊为天人,仍然不愿意相信那会是一个当时只有12岁的小女孩所扮演的角色。

  当然,在拥有甜蜜稳定恋情的人看来,或许还可以理性地看待并且把亲情和爱情放在同一层面上。而那些在恋爱中失意忧伤的男或女,大约会把亲情极力捧高,甚者不乏极力贬低爱情之人。所谓情感的这一段旅程里,亲情是直达车,线路明确、目标清晰,自然快马轻裘沿程溢满欣悦幸福之感。而事关爱情这一列,无非是遇至挫折障碍会不得不需要转车,大部分的男男女女最终也会乘坐一班列车驶达终点,至于那最后载你的一列车乘坐是否让你舒服惬意,包括最后那个终点是否是你所一直向往的,所有这些,变数太多,无从谈起。而我,有人懂得我的欣悦理由,足够了。

  《爱你长久》影评(九):即使生活如此不堪,我们仍需要继续爱。

  影片不愠不火的讲述了一个真相,当我看到结尾的时候,随着真相的揭露,朱丽叶终于可以大声的咆哮痛哭,虽然她大声的斥责妹妹,说没有人能了解她,没有人可能帮到她。但这一刻,我想她终于得到了解脱。15年的想念,15年的众叛亲离,15年的孤独,15年没有人能体会的牢狱之灾。

  而朱丽叶又是幸运的,幸运的是她有一个好妹妹,遇到的都是好人。在这样一个温情的气氛里,促使着朱丽叶终于慢慢摆脱冷漠、孤僻的本能,内心不再拒人于千里。

  很多人看完影片以后都把目光停留在朱丽叶的悲苦遭遇和杀子之后的万劫不复。而我却在影片中始终看到爱的痕迹。是爱把朱丽叶推到了绝望悬崖的边缘,又是爱把朱丽叶拉了回来。

  妹妹对姐姐多年的依恋;妹妹和妹夫对两个收养的弃子爱护有加;两个小女孩对姨妈的喜欢和亲近;无论何时只要你愿意诉说,妹夫的老爹那个可爱的老头,总会放下手中的书本认真的倾听你,即使他已不再说话;那个矛盾纠结最后一枪结束自己生命永远去旅行的警官;那个最懂朱丽叶愿意听她说话的米歇尔教授。

  他们都有爱,他们都在付出爱。甚至,谁能说朱丽叶杀死了自己的儿子不是因为爱?而她遭到了父母的离弃,也正是因为对她的爱让父母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试想,如何让两位花甲老人去接受自己的亲生女儿杀死了自己的孙子?他们选择了逃避和抹去,可即便是在老母亲已经失忆的神志不清的时候,还能准确的叫唤着朱丽叶的名字,用亲昵的语气和慈爱的眼神。在她的仅存的记忆里,她把女儿永远定格在小的时候,背着书包放学回家的时候。

  于是后来我们看到,朱丽叶有了自己的工作,有了自己的新房,有了一个大学教授的男友,身边有自己的亲人陪伴。纵使失去爱子的阴影和痛楚或许将永远存在,自己曾经的所作为仍将遭来异样的眼光,人情冷暖依旧。但只要有爱,就有动力前行。

  《爱你长久》影评(十):我一直深愛著你

  「我一直深愛著你」不是愛情故事,是一部描述親情的電影。

  一部安靜的電影,劇情也非創新,但當女主角茱麗葉(Kristin Scott Thomas飾)付出15年牢獄代價的真相揭曉時,即便是輕柔的描寫,沒有灑狗血的悲壯,但已經被女主角從開始以來的滄桑和深邃牽引著的心疼與悲痛仍一路狂瀉。

  「完全選擇沉默」

  茱麗葉的假釋官問,「為何在審判過程中完全選擇沉默?」茱麗葉原本冷淡平靜的態度,瞬間暴怒:「你以為我會選擇在這種時候對你坦白?」她是有理由憤怒的。每個人好奇他的犯案動機,不是因為真的想理解她的遭遇和痛苦,而是出於"好奇",甚至期待發現有蹊蹺,然後憐惜的說「你怎麼不早說?」但「世界上有些事是沒辦法解決的,痛楚,要如何對人解釋?」

  所以,茱麗葉選擇用完全的沉默隱藏失去摯愛的椎心之痛,更將牢獄生活視為讓兒子在死前經歷身心苦痛的救贖。茱麗葉選擇用她自己的方式面對悲痛,即便被親生父母親遺棄、被親生妹妹遺忘,她還是不肯說、不想說,用她貫有的平淡回應和深邃眼神阻隔一切關心,唯一流瀉出內心深處的悲働是駐足在Emile Friant的作品【La Douleur】﹝悲痛﹞」畫作前。

  「我不是其他人,我是你妹妹」

  15年前對姊姊崇拜的小女孩長大成人且自組家庭,在全世界都背棄姊姊的時候,蕾雅勇敢的接回姊姊同住,讓她進入她的生活,與她的家人和朋友互動,讓她有機會重新適應社會。茱麗葉質問蕾雅是不是已經忘記她?蕾雅拿出一本本陳舊的記事本證明她把姊姊放在心裡,不僅如此,蕾雅不斷用「我不是其他人,我是你妹妹」親情訴求嘗試接近茱麗葉的內心深處,在朋友面前小心呵護姊姊不為人知的秘密,都是「我一直深愛著你」的寫照。

  蕾雅的努力以及過往姊妹情誼的加溫,茱麗葉慢慢鬆動心防,從吐露不碰觸內心情感的一夜情到得知蕾雅選擇領養而不懷孕的氣憤、獲得全職工作的喜悅以及姊妹舊地重遊的悲從中來,茱麗葉開始表達"情緒",加上蕾雅同事麥克的惺惺相惜,茱麗葉從走入監獄的背棄社會,慢慢轉身面向社會,面向愛她的人,情緒一路鋪陳到最後,蕾雅意外發現茱麗葉秘密中的傷痛,才知道茱麗葉原來是「一直深愛著親生兒子」,茱麗葉被迫完全正面面對蕾雅,這次茱麗葉沒有閃躲,沒有壓抑的道出她的真實情感,倆人相擁並且望向窗外大雨,似乎正在洗滌壓得眾人喘不過氣的過往,一切的負荷就此放下,最後茱麗葉說:「我在這裡」,用有溫度的眼神和語氣告訴蕾雅我回來了。

  這部電影讓我想到卡謬「異鄉人」(L'Etranger)中的莫梭,莫梭在被審判的過程中,也同樣的選擇部分沉默,也同樣在面對很多事物上「毫無表情」,但不一樣的是茱麗葉的沒有表情背後潛藏著巨大傷痛,而莫梭的冷漠則是對社會很多價值觀的反詰,茱麗葉的沉默是令人支離破碎的痛無法言喻,莫梭的少話(我不確定他是完全沉默)則是「我從來都覺得沒什麼好說的,所以寧可把嘴閉上」。

  讓我將兩者連想在一起的則是兩人在某些處理態度上都是背離了社會慣例,而世人也都從表象去評斷倆人。像是茱麗葉選擇隱瞞謀殺兒子的實情、獨自背負不實罪名,背棄社會,也讓家人背棄她。她違背世人想維護自己清白的常理、也違背世人向親朋好友求援傾訴的常理、更以沉默違背世人一吐為快的性格。莫梭把母親送到療養院、未因母親的死難過落淚、記不起母親實際的年紀...違反世人的孝順公式,連最後純粹因為陽光刺眼誤殺阿拉伯人也都違反世人對於犯罪動機的推理。

  一旦眾人將你定罪,實情就不重要了。茱麗葉理解面試公司的老闆一聽她謀殺兒子便要她滾出去,因為她冷血;茱麗葉理解蕾雅老公不願意她跟小孩獨處,因為她有不良紀錄;茱麗葉理解父母親不承認有她這個女兒,因為她讓家族蒙羞;但當她的孩子因病痛全身抽蓄捲曲的時候,她們在那裡?就像世人忽略莫梭一直用「媽媽」少用「母親」作為稱呼,也忽略薩拉曼諾因為狗走失了而哭泣一整晚,莫梭「不知道為什麼,我想到媽媽」,也不認為莫梭「我很愛媽媽,這點是不用說的。」是真話,當然世人也不會相信莫梭真的只是因為討厭陽光而開槍。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