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布加勒斯特东12点8分》经典影评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布加勒斯特东12点8分》经典影评集

2022-04-05 03:00:5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布加勒斯特东12点8分》经典影评集

  《布加勒斯特东12点8分》是一部由柯内流·波蓝波宇执导,Mircea Andreescu / 特奥多·科尔班 / 恩·萨普达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布加勒斯特东12点8分》影评(一):布加勒斯特以東午後8分, 12:08 EAST OF BUCHAREST

  壽西斯古坐直昇機離開之前, 你究竟身處那裡? 歷史原來不是遙遠的事, 不是只可以在書本裡讀到, 而是那一次, 你有沒有在場, 你有沒有身處在那個時間, 創造歷史. 這個問題引申下來, 引發一場羅生門. 無聊電視主持意外找到一個好題目, 革命紀念日當然講革命, 請來一個酗酒一個糟老頭, 大講1989年12月壽西斯古坐直昇機離開之前, 你究竟有沒有出現在小鎮廣場? 有/ 沒有, 圍繞著這個問題喜賓與聽眾在大氣唇槍舌劍, 一個堅稱自己是革命英雄, 早在壽西斯古坐直昇機離開之前, 他就已和同事在廣場大叫壽西斯古下台, 結果同事全部和壽西斯古同在, 也沒有目擊證人, 各聽眾均力證絕無其事, 本鎮並無發生革命. 一場國家革命, 歷史大事, 十幾年後就在一個小鎮的電視節目中幽靈重現, 而且引發惹笑爭拗. 敬佩羅馬尼亞人的是, 電影並沒有評論革命的好或壞, 沒有力竭聲嘶批判以前, 也沒有哭哭啼啼的回顧以前的悲慘歲月, 而是重新拾起那一段歷史, 面對這段歷史, 歷史不一定沉重, 也不一定要銘記在心. 偶爾開個玩笑, 然後引發深思, 歷史是什麼, 是你的回憶, 是我們的回憶, 還是一種書寫? 如電影最後一幕, 在那個夜幕蒼茫的下雪夜晚, 守著孤燈, 悠然而思, 那一刻, 我在做什麼.

  《布加勒斯特东12点8分》影评(二):革命电影

  那一年,他们的革命成功了,我们的革命失败了。

  十几二十年过后,“革命”在他们和我们看来,感觉居然还颇为相似。对知识分子而言,只想重拾历史钟声响起时每一分一秒的意义,并在逝去的时光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又或者选择自己去定义一个“真相”,然后费尽心力自圆其说地去“还原真相”。影片大篇幅展现的,就是小地方电视台收视率低下的谈话节目;在毫无意义的高谈阔论中,普通老百姓的代表“圣诞老大伯”还是被剥夺了话语权,只能在旁安静地折起了一个又一个小纸船。直到知识分子们窘迫的谈话无法再进行下去时,老大伯才有机会说起自己在那天最普通也最真挚实在的“个人革命”。

  最后,一个儿子在革命当天死在首府的妇人给电台打电话道:“外面下雪了,虽然明天就会变成泥泞,但现在,还是去享受它吧。”

  片尾,导演自己旁白道:“记忆中,十六年前革命的到来,就像这场悄然而至的雪一样,安静与美丽。”

  《布加勒斯特东12点8分》影评(三):路灯照耀下的罗马尼亚色变事件 --- 《布加勒斯特东12点8分》

  以1989年12月22日12点零8分作为分界点,罗马尼亚的现代历史教科书将分出两个篇章。前一篇章是介绍齐奥塞斯库时代的(此处省略若干字。。。),后一篇章将是介绍人民在获得西方民主之后的欣喜若狂和资本主义的天赋优越(此处省略更多字。。。)。然而,对自己生活更有资格评价的应该是人民自身,人民发自内心的声音,而不是他们发诸喉端的,更不是印在教科书上的铅字。无论是1989年12月22日12点零8分之前付印的,还是之后。

  虽然追究事物的表象相当无意义,但还是有相当多的人会基于各种原因追根究底于人们发诸喉端的声音或是显而易见的外部行为,以便下某些结论。Jderescu —— 一个电视台的负责人,同时也是晚间节目的主持人就是其一。或许是为了完成本地节目的时段填充而策划了这个访谈节目,目的是深究在1989年12月22日12点零8分之前,Jderescu 所处的这个小镇是否曾有人通过人类的喉端向政府公开发出过诘问或是通过人类的肢体语言明确表达过无歧义的抗议动作。有的话,那这个乏味无趣的节目将可得出一个具相当历史严肃性的结论:本小镇发生过革命。这就是影片的主题。

  在访谈中,独居老者 Piscoci 说他不知道,身为历史教师的酒鬼 Manescu 说绝对有,然后更多的电视观众说绝对没有。Manescu 声称自己在12点零8分之前就走上了镇政府广场和同事们一起抗议示威,因此本镇是发生过革命的。同时毫无疑问:自己当算是一名革命的斗士。但要拿出旁证,对不起,没有。同这个教师说法相对立的是大量观看直播的观众,人们给节目拨打热线电话证明在12点零8分之前的镇政府是空无一人的,而他 —— Manescu ,则是个不折不扣的大话精。面对诸多人的指责,Manescu 相当尴尬,似乎没料到这个他本以为乏味无比、收视率低下的节目居然会有这么多人在关注。面对主持人的穷追不舍,Manescu 还是一口咬定了自己的说法,尽管能明显的察觉出他表情中的犹豫和底气不足。

  iscoci 老爹说真实的革命就像路灯,由一个中心部位向四周扩散,总有先后。确实,罗马尼亚事件是从基米绍尔开始的。在那里,压抑时久的人们首先向齐奥塞斯库表达了发诸喉端的声音和明确无误的肢体行为。之后,各地如星火燎原一般。。。但这一切是否包括了影片中的小镇?无证可考,在很多人看来这也是个相当无聊的节目主题。然而有聊的人(包括 Jderescu)认为这是个重要的,可用来对某事物进行定性的依据,同时也是个不可多得的能填充版面的素材。在一旁附和,乘机捞外块的人(Manescu)则认为这是个重要的,可用来改变自己在他人心目中酒鬼形象的天赐良机。无所谓,抱着与人为善态度的人(Piscoci)则认为自己只须帮助主持人捱过这段无聊节目的时段填充,充当一下临时人形道具,昏昏然的附和一下即可。于是焦点都聚集在了当年的那个特殊时段上。

  1989年12月22日12点零8分我在哪里?作为观者的我,不禁想到了这个问题。

  影片的开头是路灯的依次递灭,控电中心关闭了整个城市的路灯,标志着一天的开始。影片结束则是路灯的依次点燃,控电中心打开了整个城市的路灯,标志着一天的结束,同时影片结束。

  很多人说:齐奥塞斯库是在12点零8分被赶出总统府的。也有很多人说:他是主动出逃的。作为个人,我更愿相信他是没有勇气面对当时那如潮水般汹涌而来的民众,就像我同时也相信这部影片中众多电视观众对 Manescu 的指责一样。1989年12月22日12点零8分之前,作为历史教师的 Manescu 是不是真的如其所述,怀着无比的勇气走上了罗马尼亚的街头进行了公开抗议,影片没有给出最终答案。但无论答案怎样,正如我们所知,罗马尼亚确实被改变了,就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刻之后。在那之前,虽然我们还不确定真有人在镇政府广场举行过游行示威,但我们至少能够确认一个事实,那就是:在这之后,民众自发的聚集到了广场,庆祝这一历史时刻的到来。关于改变的原因,现在还有很多人在做所谓的学术探究,更有相当多的人还在为此愤愤不平且无法释怀。当看到了影片中的路灯,令人不能不想到的是:在傍晚,只要有一盏路灯被点燃,那就意味着黑夜的无情袭来,而不管其他的路灯是否也被点燃。无视这点,想要肢解路灯线路或者把所有的路灯都砸碎,然后说:“看到了吗?路灯没有亮,所以现在还是白天”的人似乎得观摩一下这部影片。

  《布加勒斯特东12点8分》影评(四):路灯照耀下的罗马尼亚色变事件

  以1989年12月22日12点零8分作为分界点,罗马尼亚的现代历史教科书将分出两个篇章。前一篇章是介绍齐奥塞斯库时代的(此处省略若干字。。。),后一篇章将是介绍人民在获得西方民主之后的欣喜若狂和资本主义的天赋优越(此处省略更多字。。。)。然而,对自己生活更有资格评价的应该是人民自身,人民发自内心的声音,而不是他们发诸喉端的,更不是印在教科书上的铅字。无论是1989年12月22日12点零8分之前付印的,还是之后。 虽然追究事物的表象相当无意义,但还是有相当多的人会基于各种原因追根究底于人们发诸喉端的声音或是显而易见的外部行为,以便下某些结论。Jderescu —— 一个电视台的负责人,同时也是晚间节目的主持人就是其一。或许是为了完成本地节目的时段填充而策划了这个访谈节目,目的是深究在1989年12月22日12点零8分之前,Jderescu 所处的这个小镇是否曾有人通过人类的喉端向政府公开发出过诘问或是通过人类的肢体语言明确表达过无歧义的抗议动作。有的话,那这个乏味无趣的节目将可得出一个具相当历史严肃性的结论:本小镇发生过革命。这就是影片的主题。 在访谈中,独居老者 Piscoci 说他不知道,身为历史教师的酒鬼 Manescu 说绝对有,然后更多的电视观众说绝对没有。Manescu 声称自己在12点零8分之前就走上了镇政府广场和同事们一起抗议示威,因此本镇是发生过革命的。同时毫无疑问:自己当算是一名革命的斗士。但要拿出旁证,对不起,没有。同这个教师说法相对立的是大量观看直播的观众,人们给节目拨打热线电话证明在12点零8分之前的镇政府是空无一人的,而他 —— Manescu ,则是个不折不扣的大话精。面对诸多人的指责,Manescu 相当尴尬,似乎没料到这个他本以为乏味无比、收视率低下的节目居然会有这么多人在关注。面对主持人的穷追不舍,Manescu 还是一口咬定了自己的说法,尽管能明显的察觉出他表情中的犹豫和底气不足。 Piscoci 老爹说真实的革命就像路灯,由一个中心部位向四周扩散,总有先后。确实,罗马尼亚事件是从基米绍尔开始的。在那里,压抑时久的人们首先向齐奥塞斯库表达了发诸喉端的声音和明确无误的肢体行为。之后,各地如星火燎原一般。。。但这一切是否包括了影片中的小镇?无证可考,在很多人看来这也是个相当无聊的节目主题。然而有聊的人(包括 Jderescu)认为这是个重要的,可用来对某事物进行定性的依据,同时也是个不可多得的能填充版面的素材。在一旁附和,乘机捞外块的人(Manescu)则认为这是个重要的,可用来改变自己在他人心目中酒鬼形象的天赐良机。无所谓,抱着与人为善态度的人(Piscoci)则认为自己只须帮助主持人捱过这段无聊节目的时段填充,充当一下临时人形道具,昏昏然的附和一下即可。于是焦点都聚集在了当年的那个特殊时段上。 1989年12月22日12点零8分我在哪里?作为观者的我,不禁想到了这个问题。 影片的开头是路灯的依次递灭,控电中心关闭了整个城市的路灯,标志着一天的开始。影片结束则是路灯的依次点燃,控电中心打开了整个城市的路灯,标志着一天的结束,同时影片结束。 很多人说:齐奥塞斯库是在12点零8分被赶出总统府的。也有很多人说:他是主动出逃的。作为个人,我更愿相信他是没有勇气面对当时那如潮水般汹涌而来的民众,就像我同时也相信这部影片中众多电视观众对 Manescu 的指责一样。1989年12月22日12点零8分之前,作为历史教师的 Manescu 是不是真的如其所述,怀着无比的勇气走上了罗马尼亚的街头进行了公开抗议,影片没有给出最终答案。但无论答案怎样,正如我们所知,罗马尼亚确实被改变了,就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刻之后。在那之前,虽然我们还不确定真有人在镇政府广场举行过游行示威,但我们至少能够确认一个事实,那就是:在这之后,民众自发的聚集到了广场,庆祝这一历史时刻的到来。关于改变的原因,现在还有很多人在做所谓的学术探究,更有相当多的人还在为此愤愤不平且无法释怀。当看到了影片中的路灯,令人不能不想到的是:在傍晚,只要有一盏路灯被点燃,那就意味着黑夜的无情袭来,而不管其他的路灯是否也被点燃。无视这点,想要肢解路灯线路或者把所有的路灯都砸碎,然后说:“看到了吗?路灯没有亮,所以现在还是白天”的人似乎得观摩一下这部影片。

  《布加勒斯特东12点8分》影评(五):酒醒后已改朝换代

  1947年12月30日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成立

  1989年12月22日齐奥塞斯库政权被推翻

  前后将近42年

  年刚近不惑的“罗共”正如片中的Manescu教授一样

  今朝有酒今朝醉,醒时已是前朝臣!

  遥想当年豪情万丈、信誓旦旦、共产主义

  执政后却是结党营私、草菅人命、独断专权

  看着“戏说”革命式的影片风格

  那种相识而又虚幻的感觉笼罩心头

  像极了做一个悠长而又无力的梦

  革命来的摧枯拉朽

  反应迟钝的甚至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有人说参加了革命;有人说没参加革命;有人回忆起以前某些人的暴行;有人缅怀过去的“美好”时光…

  人们的各说各话不能不说是种言论自由

  总之,醉酒式的反思也比没有强

  空洞的理想是否可以凌驾于生命、人权和自由的基本信念之上?

  历史给出的答案赤裸裸又血淋淋:

  不能!

  [By Vincentspring]

  《布加勒斯特东12点8分》影评(六):谁都想成为革命的参与者

  不经意间看了一部2006年罗马尼亚的片子《布加勒斯特东12点8分》,怪异的名字,开局也很沉闷,围绕三个上电视直播访谈的男人,一个主持人、一个学校教授、一个热心公益的老人。先通过上镜前的三个人的行为、家庭等描述作铺垫,然后引出电影的重心电视访谈的过程。访谈什么内容呢?16年前既1989年12月22日中午12点08分前(圣诞前夕),这个布加勒斯特东的小镇有没有人上镇广场示威游行,支持革命。那一天正好是某党在罗马尼亚倒台、齐奥塞斯库出逃,那一年我们也发生了一件著名的大事件,如果真按照当时的承诺,我们现在断不会有那么多大老虎、小苍蝇。也说明群众运动的重要性和局限性。话说回电影,历史教授声称自己就是革命参与者,并受到秘密警察的殴打,马上召来众多热线电话的质疑,把一个观众认为无趣的访谈节目,搞得无比精彩、也引发出群众对于革命行动认知上的争论。

  你看现在一个贪官出现,媒体铺天盖地的鞭尸报导,所有在职时的错误细节都披露出来,那不明真相的群众就要问了,既然这些情况媒体都掌握,为何在位时没有任何报导,及时帮领导改正错误,也不至于领导犯更大的错误,不少贪官在自白中也谈到这个问题,提及在位时没有任何组织、媒体及时提醒,道理我们都懂,叫良药苦口、忠言逆耳,但是不要忘了,当领导在台上,能决定你的职务升降、工作调动、福利好处时,当你一介小民又没有什么本事,足以自我谋生时,谁会去逆领导而言、而行。做个象海瑞那样的人物,连皇帝也敢谏,现在哪有?一片歌功颂德声,领导什么样的言行都往正确英明伟大上靠,于是乎领导都陶醉在自己的英明决定中,怎么自己的所思所想都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连一句反对的声音都没有,真神了。

  所以我们都会谅解这个小镇的居民,包括那个鸭子嘴的历史教授,更多人想成这革命的搭便车者,以此维护自己微小的利益。

  《布加勒斯特东12点8分》影评(七):巧妙的政治寓意片:一款低端访问节目

  由于十月革命的余温仍在持续着,东欧革命这一事件对某些部族仍旧不是一个容易谈论的话题,就是说我们虽然知道东欧革命的事实演变过程,但提炼出中心思想或是意义的任务,按某国教科书的揭示,当然属于高端人士的职责范围内。

  看完这部电影后,按照东方人的习惯,虽然心里觉得这电影很不赖,但评分的时候只能评三星。此种分寸的把握正如罗马尼亚人把这电影拍隐晦了同样关键,虽然有失欧洲人欧洲风格的颜面,不过他们若狡辩说这种手法是为了向十月革命等传统保有敬意。笔者作为一颗红旗下的蛋,也同样向罗马尼亚人民致敬。

  《布加勒斯特东12点8分》影评(八):1989年12月22日午后12点8分

  罗马尼亚时间1989年12月22日午后12点8分,也就是北京时间18点8分,那时我八成是在做家庭作业,也有可能捧着饭碗看动画片,但绝无可能上网浏览很黄很暴力的网站,因为我们一直都是和谐社会。

  有一天,电视台为一档访谈节目征集嘉宾,论题是“罗马尼亚时间1989年12月22日午后12点8分之后,我们国家是否出现了很黄很暴力的网站”。我想,“是否”这个判断性状语简直是对我们伟大祖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公然怀疑,是那些抗着怀疑一切大旗的右派们对我们和谐社会的公然挑战。为了维护和谐社会的纯粹性,我决定报名参加,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揭穿右派分子的险恶用心。

  主持人:罗马尼亚时间1989年12月22日午后12点8分左右,你在做什么?

  我: 我可能是在做家庭作业。

  主持人:什么样的家庭作业?

  我: 应该是数学,我从小数学比较好,作业只喜欢做数学题。如果我没记错,做的应该是置信区间的求法。

  主持人:那时你还是小学生,怎么能做数理统计的数学题呢?

  我: ……我也不知道,老师布置的,可能我也不会做。

  主持人:那好吧。既然你在做数学题,那没法证明那时是否出现了很黄很暴力的网站。

  我: 我的意思是,因为没有很黄很暴力的网站,所以我选择做家庭作业。

  主持人:这么说你曾经上网搜索过?

  我: ……嗯……是这样的。

  主持人:好,这就可以证明当时没有出现很黄很暴力的网站。

  接通观众热线。

  观众: 我跟嘉宾从小就认识,我可以证明他是彻头彻尾的骗子。当时,他通过百度视频搜索“暴力”关键词,我正好在场,看到了很多很暴力的视频。

  我: 你说的“当时”具体是什么时间?

  观众: 这他妈有什么关系?

  主持人:请注意,我们要证明的是“罗马尼亚时间1989年12月22日午后12点8分之后……”

  观众: 管他妈的几点几分,总之这个家伙是个骗子。

  主持人:请注意你的措辞。

  我: ……那么,你看到我搜索到那些视频之后,你去做了什么?

  观众: 回家看动画片,这跟你有鸡毛关系?

  我: 那么你到家之后,动画片是否已经开始了?

  观众: 没有,我不可能错过《变形金刚》,那一集正好演到大力神组合上场。你他妈的想说什么?

  我: 好。当时18点开始上演动画片,那么你从我家回你家看《变形金刚》还没上演,那就说明我当时看到暴力视频的时间早于18点8分。所以你没证明“罗马尼亚时间1989年12月22日午后12点8分后……”。

  观众: 我告诉你很黄很暴力的网站有就是有,不在于你这个骗子说没有就没有。再见!

  我: ……

  主持人:……

  我走出演播室,深吸一口气,正是华灯初上之时,一盏盏街灯一瞬间同时亮起。我惊讶于街灯不再是一盏接一盏地依次点亮,它们在这一刻全然犹如灵魂附体一般成为一个整体。在这样整齐划一的社会,在这样和谐的灯光照耀下,哪他妈还有很黄很暴力网站的容身之处,即便我的记忆系统开了小差,也至于像那位观众说的那样吧。真是见了鬼了。

  《布加勒斯特东12点8分》影评(九):革命与记忆与荒诞

  电影《布加勒斯特东12点8分》像很多东欧艺术电影一样有着灰灰的调子,沉闷的节奏,煞有介事的主题。并且让我想到了《十诫》,暗中微明的破旧楼群,臃肿无聊的小城生活。然而不可低估那些浑浊的眼神,他们是会为一个名词激烈亢奋起来的。就像没有完全沉静的死水。不可小瞧。“群众”这个词大多时候是抽象的,但不知道哪一日几点零几分,他们就会像突然汹涌起来的潮水,不可阻挡地席卷走现有的一切。

  罗马尼亚在我印象中是不起眼的小国家,但是他们还有心纠缠于过去。如此是否可以解释他们断续不景气的经济发展?我们的现实证明了只有忘怀过去,才能发展未来。

  至于89年的革命,来过吗?没来过吗?对那些忙碌于生的艰难的人来说,是记忆模糊的;对那些已经成功转型的人来说,也是易于忘却的。是的,过去的秘密警察成为今天成功的企业家,过去的纱厂工人成为今天的男主播。这些变化让他们对于过去缄口不提。只有欠债的酒鬼和孤独的鳏夫才对过去耿耿于心。男主播为了什么在追思过去?一档可有可无的夜间节目,一个泯灭在烟花爆竹中的腐朽主题,几个百无聊奈的小城市民。他们承担不起过去的责任。仅仅言说是不够的。言说遭到质疑,声讨,威胁。

  电视剧《罗马》与莎剧《凯撒大帝》

  凯撒临死前绝望地惊呼:“布鲁托斯,你也在内吗?”布鲁托斯事后在元老院辩白:“并不是我不爱凯撒,可是我更爱罗马。”莎剧向我们展示了语言最本质的虚伪与堕落。

  而电视剧《罗马》最广阔地诠释了“爱与背叛”这个主题。卢卡斯的妻子,一个美丽的女人,爱,背叛爱,最终被逼得退后一跃。她临死前的眼神锥心刺骨,令人动容。死去的人摆脱了屈辱,而活着的人还得忍受。悲剧无处不在。一个小人物的一生,不由自主地被卷入历史的大舞台。罗马的广场上依旧人群熙攘,每天都有人慷慨陈词,有人拍卖奴隶,有人阴谋交易,有人仓皇逃窜。

  演戏离不开舞台,更离不开观众。是群众们加封凯撒最高荣誉地位,也是群众面对流血的尸首频繁地调整着方向。屠夫也好祭司也好,在漫天的谎言背后,群众的眼睛一半雪亮一半惶惑。

  革命是流血牺牲,谁也不想被革掉自己的头。你在哪一个角落里望风?你看见风向哪一个方向吹?

  革命的灯盏是星星之火,在地下燃烧,某时某刻零几分,突然就一齐点亮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