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德惠翁主》经典影评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德惠翁主》经典影评集

2022-03-13 12:54:5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德惠翁主》经典影评集

  《德惠翁主》是一部由许秦豪执导,孙艺珍 / 朴海日 / 罗美兰主演的一部剧情 / 历史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德惠翁主》影评(一):有生之年如期归来

  冲着孙艺珍的大美颜去看的,最后却哭的不行。从在广播里听到日本投降时的激动期盼,再到海关处经历积年夙愿后的绝望,被孙艺珍的演技一下冲击得哭的不能自已。她状若疯癫的质问,不敢置信带着凄厉的大吼,在地上苍凉的瘆人的笑,这份故土难回,从期盼到绝望的悲被渲染被体现的淋漓尽致,“我是德惠啊,我是韩国的德惠啊,我是心心念念盼了二十年的德惠啊,你们为什么不让我回去呢”。

  其实,电影里的德惠,在不幸中又是幸运的,从小有对自己无比疼爱的父皇,就算去日本也还有担心她饿着的嫂嫂,被逼嫁人了遇上的也是敬她体贴关爱她的丈夫,被逼流落他乡不得返也还有寻她踪迹助她回国的章汉。这些小温暖也才稍微暖化了一点德惠坎坷的人生。结局还算美好。

  这部电影里,虽然和《末代皇帝》《川岛芳子》的表现点和技巧不尽相同,更强调了对家国情怀的执拗与坚持,可相似的都体现着末代皇室的悲哀,处处是无奈。尊贵无比的身份因着在动荡末代,更加受政治的摆布腾挪,受制于人。并没有什么轰轰烈烈,力挽狂澜,仅有的却多像风雨中飘摇的草,想要挺直腰,却无奈妥协稍低了头。

  这个电影,个人感觉,还是很棒。

  《德惠翁主》影评(二):德惠翁主

  这部剧本来就是奔着孙艺珍去的,结果演技真的很棒,电影无论是演员,配乐还是画面处理都很不错,看完真的感叹在家破人亡面前人类的力量真的强大,从头到尾坚持了38年终于回到祖国,尤其是看到最后翁主回国,福顺还有宫里的老人们喊小姐,38年了您终于回国了,请受我们一拜的时候真的一下子眼泪涌出啊。看这部剧的时候我一直在想着末代皇帝溥仪,大概溥仪和德惠翁主一样吧,面对家破国亡的时候努力却无奈的处境,原来我一直不懂爷爷会不停的说日本侵略的故事,老爸看抗日剧时候义愤填膺的样子,虽然我没有生在那个年代,但是通过这部电影了解到了真正的家国情吧,尤其是德惠翁主最后在皇宫想念自己小时候的样子,以及最后出现的遗言都向我们证明信仰的力量将。孙艺珍的演技也将我们代入到了那个年代和场景,让我们领略了这段历史和最后一代皇女对于祖国的热忱,

  《德惠翁主》影评(三):时代的宿命是时代的罪过

  但凡以历史为基础的戏说剧,对男女主总会美化,纵使再反面再不堪的男女主,他们也是因为情非得已的变故才成为了不堪的反面。比如《戏说慈禧》和《明成皇后》,这两位女主不过也就是玩弄政治手段的昏庸女当权者,可是在电视剧中,却几乎成了民族的骄傲。

  韩国电影《德惠翁主》也是一部以历史为基础的戏说剧,在电影的开始就注明了与真实历史有出入。女主德惠翁主的演员孙艺珍我总觉得像佘诗曼,连神情都像——此处不接受反驳与吐槽,毕竟这只是我个人的感觉而已。这部电影拍得中规中矩四平八稳。但是我觉得,它的缺点也正是在于太中规中矩了。比如,有一些完全可以深扒的点:比如宗武志与德惠翁主被政治婚姻后又离婚双方的无奈;比如韩国新政府为了防止李氏再度掌权而拒绝了朝鲜流亡的皇族回国这当中被祖国抛弃而在日本又寄人篱下的悲凉。整个电影为了有一个男主,硬是造出了许多男主英雄救美的情节,而事实上,在真实的历史中,德惠翁主在日本身后空无一人,连英王李垠和王妃李方子都与她隔离开。她根本不可能得到朝鲜的消息,也不可能在台上对着朝鲜劳工发表反抗日本的演讲,更不可能试图逃离日本。就算当时确实有起义者想帮助她逃离日本,也不是真的想要帮她实现回家的心愿,而是把她当成使起义更名正言顺的一面旗帜,一旦她没有了利用价值,就可以被抛弃,比如后来为了防止李氏复辟,她被拒绝回国。真实的她在生母梁贵人死后回国15天奔丧,回日本后精神就已经有问题了。她在日本难得的快乐就是在和日本丈夫宗武志合拍的一张照片中露出笑容。据说宗武志对她不错,但是谁知道又是不是当时日媒的美化呢?宗武志,李方子,身为日本人的他们逼迫与朝鲜皇族成亲,以一个尴尬的身份生活在日本,这难道不也是一种无奈吗?

  电影中,当德惠翁主离开朝鲜王宫去日本,王宫里那些尚宫们都向她行大礼。我相信在真实的历史中这些人的行礼并不是出于王宫的规矩,而是真的由心发出尊崇。虽然这些尚宫们平时是被欺压的下人,但她们的心中对皇族充满了爱戴。电影中段德惠翁主的贴身尚宫被强制送回韩国,临走时她挣脱押送她的士兵向德惠翁主行大礼。电影结尾德惠翁主回国,机场里来迎接的仍然是当年的尚宫们,她们穿着韩服向德惠翁主行大礼。在现在的日本韩国泰国,人与人之间保留了行礼的习惯。曾经有一部韩国电视剧中的一幕让我印象深刻,女主送自己讨厌的人离开,对着她弯腰鞠躬,可当那个人走远了,她开始努嘴咒骂。也就是说就算行礼只是一个表面的形式意思意思,可至少韩国人日本人泰国人保留了一个礼节的动作,这个动作在做起来的时候提醒着他们人与人之间是需要以礼相待的。中国的汉服爱好者们指出在中国古代人与人之间也是要行礼的,只是后来这美好的礼仪就消失了。汉服爱好者们提倡要恢复古时人与人之间的行礼动作,对于这一点我是认同的,因为连行礼这种动作都消失了,连表面的形式都消失了,人和人的相待之礼应该也消失得差不多了吧?

  并且韩国和中国不同,韩国初期的独立运动是以继续维护朝鲜李氏王朝的统治为基础的,所以德惠翁主在韩国也就是当时的朝鲜很受欢迎,朝鲜王室也受到朝鲜人民的尊敬,在明成皇后(也就是闵妃)被刺杀后朝鲜人民都愤怒了爆发起义。而在中国,独立运动是建立在推翻清政府的统治的基础上的。也许因为清政府是满人所以不得汉人的民心。由现在的汉服运动爱好者对旗袍和唐装的排斥也可以看出这一点。如果当时的朝代是明朝或者唐朝,中国的独立会不会建立在拥护朱氏或李氏后人的基础上?我个人觉得韩国初期的独立运动对李氏王朝的维护至少让韩国人有了一个精神上的坐标,朝鲜的朝廷再腐朽,明成皇后和大院君再斗得四分五裂,至少当朝鲜成为了日本的殖民地之后,人们因为朝鲜王室的被践踏紧密地团结在了一起,而不是像中国忙着打倒清王室,忙着各自为阵割据,总之一团散沙。 

  整部电影中,男主对女主的青梅竹马之爱情,以及英雄救美的桥段很老套,虽然男主的演员还挺养眼的,可我不认为电影非要搞个男主出来。对于俩人那种发乎情止乎礼的淡淡的守望之爱我一点感动也没有。倒是女主对朝鲜劳工的演讲,短短几句话让我异常感动:同胞们,我是朝鲜翁主李德惠。今天我站在这,为了大家,我什么都做不了,我为自己感到羞耻。大家都很期盼而且很辛苦,但是不要忘了,我们还有要回去的家乡,现在这个瞬间,就算是为了在家乡等待我们的家人,不要失去希望,永远不要放弃。被抢走的都会还回来的。演讲完了之后在场的劳工们唱起了《阿里郎》。可惜了,这只是一段虚构的剧情。德惠翁主去往日本的时候才13岁,17岁精神就出问题了。

  不可否认的是,电影的拍摄以及构图真的都很美,尤其是男女主童年时候的演员,剧组竟然找到了和男女主的演员长得很像的小孩子。孙艺珍的演技真的很出色,在她带着女儿想回韩国,在海关被拒绝,她绝望地哭喊被人押走,然后倒在地上疯笑。那一段演得相当到位。最赞的是老年的德惠翁主与金汉章在精神病院重逢时的那段对话:“印章的章,汉子的汉,金章汉。”“翁主,给我十分钟吧,过十分钟后我去找翁主,知道了吧。””绝度不要往回看,只管往前跑,我一定会去找翁主。“德惠翁主从一开始迟钝的嗫嚅到抬起头眼睛明亮了起来。那表情真的很让人动容。

  电影中,老年的男主成为了记者,他参加了一场朴议长召开的关于日韩经济的记者招待会,当然电影中的朴议长的原型就是朴槿惠的爸爸朴正熙,他屡次举手提问都没有被点名,最后一个提问机会时他抢了别人的话筒,向朴议长讲了德惠翁主的事情。他被现场的安保押走时大喊:他们曾经是大韩帝国的皇族,被抛弃在抢夺和蹂躏他们的仇人的土地上,你还视而不见吗?后来朴议长单独见了男主,问他:英亲王为什么不能回国?男主说:解放后警惕王权复辟的李承晚政权(这句话是不是翻译错了?应该是”解放后李承晚政权警惕王权复辟“吧)。

  政治就是如此残酷。起义的时候需要你这面旗帜,立新的政权的时候就要抛弃你这块绊脚石。这难道是德惠翁主的错吗?难道做翁主是她自愿的选择吗?她何尝不想做一个普通人,过普通的生活,即使战火纷飞三餐不继,也好过作为人质寄人篱下身后空无一人的悲凉与绝望。

  电影《海角七号》里,日本老师给中国女友写了七封信,有一封是这样的:我是战败国的子民,贵族的骄傲瞬间堕落为犯人的枷锁。我只是个穷教师,为何要背负一个民族的罪?时代的宿命是时代的罪过,我只是个穷教师。我爱你,却必须放弃你。

  时代的宿命是时代的罪过,德惠翁主只是个女人,为什么她要背负两个国家的罪?

  电影的结尾是德惠翁主和男主金汉章游朝鲜王宫,她在大殿门口想起了童年的事。这种老套的结尾是电影最大的败笔。

  《德惠翁主》影评(四):最后的公主

  “被抢的都会还回来的。”朝鲜用了45年来实现这句诺言,虽然中间死了太多人,留了太多血,但正义最终还是战胜了侵略。人们会忘记曾经的王族,但是没有人会忘记这段历史,尽管它并不光鲜。虽然没有研究过朝鲜的历史,但是电影所反映出来的日本殖民者的穷凶极恶,朝鲜卖国者的肮脏嘴脸,以及普通平民的可怜无助,无疑是事实。作为朝鲜王室最后一位公主,她在那样一个幼小的年纪,看着自己的父亲死在自己的身旁,即使得知母亲逝世也无法回去探望,最可怜的是即使看到自己的祖国光复了也无法回到故土。我想,面对这样的人生,精神崩溃真的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

  当德惠在号召被日本强征的朝鲜劳工坚持下去的时候,劳工们唱起了那首象征着朝鲜民族的《阿里郎》,就算作为一个外国人,我也能清楚地感受到那一股爱国的热情。亡国奴不应该只有无奈,还应该有团结起来抗击侵略的决心。二战期间,在面对日本侵略者的残酷压迫时,韩国和中国人民都在奋起反击,但是韩国又和中国有着本质的不同,毕竟那时的中国依旧是一个独立的民族国家,而韩国却连象征着国家身份的公主也保护不了,这无疑是一种莫大的耻辱。战后,这种爱国之情得到了释放。由于韩国的这段殖民历史,以及那种小国固有的不安全感,时至今日,韩国社会的爱国热情依旧很浓厚,经常可以看到韩国青年为了捍卫民族权利而走上街头抗议的新闻。韩国在慰安妇问题,以及与日本的岛屿之争上,态度都很强硬。即使是韩日两国政府间就慰安妇问题达成了协议,韩国民众也不买账。

  金钱可以弥补物质上的损害,但是精神上的创伤永远也无法用物质抹平。德惠为什么愿意放弃在日本的优越生活,一心只想为了复国而流亡,不仅是为了个人的自由,更是为了国家的尊严。

  《德惠翁主》影评(五):有个开挂的发小或初恋很重要

  看过许秦豪导演的《危险关系》,那是一部由全智贤、河正宇出演的谍战片,佳作。所以在新浪微博上看到推荐这部片子,果断加入观影队伍。观影过程中始终觉得男主眼熟,影片结束后才知道男主叫朴海日也是韩国实力派一线演员曾经出演《杀人回忆》《汉江怪物》一路走来从男三男二到这部《德惠翁主》的男一,他的存在感逐渐增强。他演的很好,他可以说是这部片子的灵魂人物,德惠公主跌宕起伏的人生都是他带我们了解的。他的角色任务蛮重的,要守护青梅竹马的翁主,还秘密为朝鲜独立而做着地下工作,四处活动。性格:沉稳、冷静,内敛,隐忍。

  流亡前夕,护着翁主上车后,车子怎么也打不着火,急死个人,千钧一发之际大反派韩奸韩泽秀追赶而来,一正一邪,对视,开枪,腹部中弹车子打着火。如果没有他来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好像翁主的悲惨生活似乎平淡的不具备故事性。

  福顺没被杀死而是真的送回朝鲜这个意外之喜。

  男主身负重伤,没死却失去一条腿的原因,还挺好奇的。以及怎么就做了记者。可能这些都不重要吧。

  有缺憾但总体情感是饱满的。有诚意之影片。

  观影过程中始终会拿这部影片与《末代皇帝》进行对比,也会拿这位朝鲜王朝最后一位帝女与大清帝国最后一位天子进行对比。同样是亡国、被日本侵略者利用,一个是傀儡,另一个是政治演员,婚姻、自由,亡国的普通百姓到皇天贵胄几乎没什么好结局。

  而新国家成立,他们,也会被遗忘。政治原因拒绝他们回国。或者政治原因逼他们改造。

  这是一部还不错的片子,尽管和真实历史有些出入,去他吗的谁知道真是历史如何呢?

  《德惠翁主》影评(六):历史的洪流与执拗的守望。

  好多朋友用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这一首词来作为这部电影的高度概括,我觉得这是很绝妙的,也许德惠心中并没有李煜那样强烈的故国今安在的慨叹,她的内心是无比复杂的,同时也是最简单的,那就是回归祖国。然而即使回去了,雕栏玉砌也朱颜尽改,山河犹在,但家人、故友以及之前熟悉的一切都早已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之中。一生荒芜,并不足以形容德惠翁主的漫长人生经历。

  这是一部韩国主旋律影片,主人公德惠翁主是不平凡的,因为她生长在帝王之家。同时她又是平凡的,与其他所有人一样无法置身与社会巨变之外。通观全片,我们除了对女主命运的哀叹之外,最强烈的感受就是对军国主义侵略以及卖国贼无耻行径的憎恶,还有对沉重历史的感慨与敬畏。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这部电影是极其成功的,它赞扬了德惠的强烈爱国品质与金章汉一生不信命运为国家、为翁主所做的一切,金章汉这个人物就像是历史的巨浪中执着的弄潮儿,他就好像是为独立运动、为了翁主而生的。让我这样一个外国人都对他以及所有韩国独立运动人士感到深深敬佩。我们的主旋律电影虽也直接描写类似之人物,但永远只能歌功颂德,让观众无法体会得到历史究竟残酷与否,主人公完全圣人化,这样的电影展现出的内容,是没有温度的。

  常说的一句话是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但不管是谁,都无法将历史明明白白、完完全全的展现出来。但凡过去即成历史,在时代的风起云涌中,谁又能将历史长河中的每一滴水都看的清清楚楚?是非,在这里也许就分不清了。影片中大韩奸韩泽秀竟然在战后依然可以不受任何惩戒甚至身份得到美军认可,看到这不禁要为这个社会时常会表现出来的黑暗而痛心,同时在这里德惠被拒绝入境,精神近乎要失常,这一个片段孙艺珍所爆发出演技让人几乎窒息,不忍看下去。为独立运动已经倾尽所有的男主竟然被质问还有没有爱国心,而本片中也出现过的朴正熙在历史上也不过是为日本帝国主义卖命的爪牙而已,但他却成为了韩国总统。如果翁主能向命运稍稍低头,就在日本与丈夫孩子度过了余生,我想这也不能算是彻彻底底的悲剧。但翁主的个人性格就决定了她永远不会如此——在敌国的土地上,一口水也不能随便喝。母亲临行前的一句叮咛,一记就是一辈子,时隔几十载,那个保温杯依然在手中紧握。

  孙艺珍是一个仙女,真的,真是一个仙女。看过她的电影,任何对她外表的赞誉之词都无过者。专心看她的表演一段时间 ,你也许就会信了她是从天上下凡来的。然而在这部电影中,仙女坠入凡尘,甚至人身自由都被限制,我想没有人不会为此叹息。孙艺珍是这部电影的基石,暂且不论作为女主角的她本人为此片的拍摄提供的十亿韩元的资金,单说其在本片中的展示、表演,不得不让人赞叹。因为她演技高超,整部电影真实而又自然,又因为她气质出众,犹如天仙下凡,就更让观众怜悯之心油然而生,让人觉得她一个仙女,不该承受这些种种的人间疾苦,心疼之余,自然而然的感受到那个特殊年代的那种残酷。还好还有孙艺珍,多亏了她卖力的表演,否则我们也许会遗忘、会随随便便轻视历史。影后的称号,实至名归。

  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时代普普通通的一个组成部分,不管财富多寡、阶级高低,都没有什么区别。身后留下什么评价,什么名声也许不很重要,重要的是,忠诚于自己的本心,只要它是正确的。

  《德惠翁主》影评(七):要有多幸运,才得生你家

  文章来源于个人原创订阅号寸得读书

  文/慢茶

  关于韩国影后孙艺珍,有句评语说得特别恰当:在那些有演技的女演员里,她是长得最好看的;在那些长得好看的女演员里,她是演技最好的。——当然,这里指的是亚洲的女演员。

  作为孙艺珍的影迷,凡是有她出现的电影,我基本上见一部看一部,这次的《德惠翁主》是去年8月在韩国公映的新片,孙艺珍在片中饰演了一位韩国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人物——德惠翁主。

  什么是翁主?翁主就是帝王庶出的女儿,在旧朝鲜李氏王朝,只有皇后生的女儿,才能被称为公主,其它娘娘们生的女儿,就只能被称为翁主。这个德惠翁主,是李氏王朝最后的一位王女,类似于明朝崇祯皇帝的长平公主。

  史料记载中,德惠翁主的生平是这样的——

  7岁的时候,父皇去世(病逝或被毒死存疑);13岁被送往日本接受教育,17岁生母去世时回国参加过葬礼,再返回日本不久,就被查出患了一种神经性疾病——早发性痴呆症;19岁被日本当局安排嫁给对马岛藩主的儿子宗武志;两年后生下一个女儿,病情时好时坏,住院成了家常便饭;41岁时,她在神志不清的状态下被安排离婚,此后在日本著名的精神病院居住,并且得到了比较好的照顾。

  第二年,德惠返回祖国,之后病情逐渐稳定,于1989年去世,享年77岁。

  根据这份生平资料,日本人对她最大的迫害主要集中于两点,一是让她去日本接受教育,二是让她跟日本人结婚。这两点,先于她去日本做人质的英亲王,跟她有相同的经历,可人家不仅适应下来,而且夫妻和睦,德惠的悲惨经历,能说全是受迫害所致吗?

  况且,为了显示日韩亲善,日本当局在为她挑选夫婿的问题上也是颇费心思的,德惠被迫与之结婚的宗武志,不仅是家族的最后一代伯爵,而且是位诗人和英语学者,论相貌论学识怎么也可以拥有更好的家庭,却不得不娶患有精神疾病的异国女子为妻,他又何尝不是政治婚姻的牺牲品?他对德惠是照顾和怜惜的,努力想让她幸福,可面对着一个病情日益严重的精神病患者,又如之奈何?

  不过,到了电影里,一切都不一样了——

  首先,德惠被塑造成了一位非常有民族气节的翁主:她接受了日本人送来的和服,却在参加公开活动的时候,把和服穿在随身女仆的身上,自已依然穿着韩服;她原本拒绝去日本接受教育,无奈敌人拿她母亲的性命相威胁,为了保护亲人,她才踏上了异国之旅;在朝鲜劳工面前,她毫不顾忌自己面临的危险,通过公开演讲给昔日的子民们以鼓励支持;她一直在支持和半参与着朝鲜的独立运动,并差点跟英亲王流亡上海;得到日本宣布投降的消息,她第一时间带了女儿试图返回祖国,因为被拒绝受到刺激,才导致精神病严重发作,从此长住精神病院......

  其次,德惠拥有了一段生死不渝的爱情传奇,而那个爱情传奇的男主角是名为金章汉的虚构人物,虚构的来源是德惠父亲去世前曾想为她定亲的一个姓金的男孩子,后来德惠父亲去世,那个男孩子也就不知所踪了。

  电影里却让这个男孩子在长大成人后来到日本,成为了德惠身边的护花使者。德惠逃亡上海,他是同行者,逃亡失败后,德惠以为他被敌人害死,才万念俱灰,在宗武志身边活成了行尸走肉。

  战后,当所有人都遗忘了德惠的时候,死里逃生的金章汉却从未放弃过对德惠的寻找;将德惠的悲惨遭遇告诉朴正熙的人,也由现实之中英亲王的妻子方子变成了金章汉。

  他为她扫清了回国的障碍,然后去精神病院接她回家,而她,在精神病院呆了那么久,反复提醒自己的却只有他的名字以及临别时他留给她的那句话,他们象对暗号一样把离别对话再现了一遍,她居然神奇地恢复了记忆——这一段,还是挺催泪的。

  现实和故事的差距,就有这么大!如果不是幸运地生于帝王之家,一个十几岁患病,大半辈子在精神病院度日的女子,能被打捞出来,塑造成传记片、爱情片乃至主旋律爱国主义电影的女主角吗?

  而且还找了影后级别的女神来扮演她,从今后,谁还会对着几张模糊难辨的老照片去探寻德惠翁主的真容啊,只怕一想起她,脑海中就会即刻浮现出孙艺珍那张最具天然美的面孔了吧?这又是怎样的一份幸运啊!

  《德惠翁主》影评(八):王室的凝聚力

  知道韩国人民族情结大于一切,尤其对日本耿耿于怀,对此一直不太理解。

  前些日子去济州岛,与当地人交谈时特意问及,得知,除了有史以来日本屡次侵略他们外,朝鲜王室也因他们而消亡,这是韩国人民心头永远的痛。

  看了许秦豪导演的作品《德惠翁主》后,对朝鲜沦陷后的那段历史才有了初步认识和更深的印象。

  先科普一下朝鲜王(皇)室。

  自元朝始至清朝末年,朝鲜一直是中国的属国,所以朝鲜的君主只能称为王。

  1894年甲午战争后,清朝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条约中规定“中国从朝鲜半岛撤军并承认朝鲜的“自主独立”;中国不再是朝鲜之宗主国 ”。

  1896年末至1897年初,朝鲜高宗在俄国的支持下称帝,改国号为“大韩帝国”。

  而大韩帝国一共有高宗、纯宗两位皇帝。

  1910年,日本与“大韩帝国”签订《日韩合并条约》,

  “大韩帝国”成为日本的一部分,朝鲜王朝灭亡。

  但当时,朝鲜皇室没有完全消失,而是降级被日本天皇封为日本皇室,朝鲜高宗之子也就是最后一位皇帝纯宗被废,封为昌德宫李王。

  1945年,二战结束后,昌德宫李氏和其他的日本皇室成员一起变为平民。

  而德惠翁主作为朝鲜的末代王女,是高宗李熙的小女儿,纯宗的妹妹,母为梁贵人。

  朝鲜王室规定,中宫王妃嫡出的女儿称“公主”,嫔御所出庶女称“翁主”。 

  德惠翁主出生后就深得高宗的喜爱,但是在她7岁时,也就是1919年,高宗被日本人毒死,从此,她便成了一只失去保护的羔羊,任风雨摧残。

  6年后,13岁的她被送往日本东京,与故国分离。

  37年后,即1962年1月,德惠翁主终于回归祖国,而此时,她早已呆痴不知人事,朝鲜半岛也一分为二。

  国家的强盛与统治者有很大关系,作为一个岛国,倭国无时无刻不想着侵略邻国,扩张自己的领土,对朝鲜也是时刻没有放弃欺凌与霸占。

  也真没想到韩奸和汉奸一样,可恶的让人牙痒痒,尹宰文扮演的韩泽秀,更像一只打不死的小强,恨不得撕烂他。

  作为末代皇女的德惠翁主在民族的灾难面前,连自己的命运都无法主宰,更别提承载一个国家了,可悲可泣。

  那些为了光复朝鲜帝国王朝的忠心耿耿的独立团战士和以王族为荣耀的臣民们,牺牲了生命也只为找回民族凝聚力。

  纵观各国封建帝国的王室覆灭,大多都失去了民心而灭亡,真正留下的才是民众的希望,而民众的希望被他国捣碎,那就不怪乎仇恨比天还要大了。

  《德惠翁主》影评(九):女性视角的家国情怀

  大家好,看这部电影的吃瓜群众90%都是冲着艺珍女神去的,真正熟悉朝鲜近代史的人应该少之又少吧,所以抛开历史史实不谈,我仅从电影本身谈论一下这部电影。

  影片以朝鲜末代皇室老李家最后一位皇族成员李德惠翁主为视角,讲述着在近代历史上朝鲜人民和朝鲜王室在家国战乱背景下奋勇抗争的故事。

  先从结论说起,本部电影值得一看,当然是在看了隧道和釜山行之后而言的。

  下面说一下电影可圈可点之处。

  作为建立在历史故事上的电影,剧本创作本身就有相当的难度,既要在大框架下符合史实,又要考虑从电影艺术角度通过2个小时的片段和细节让观众沉浸在那时那景下观读和感受当事人的遭遇、诉求和家国情怀。根据历史改编的电影很多,从史实中发掘出电影价值是很多投资方和导演的一致偏好,但从历来此类影片票房来看,要取得票房和影评的double kill却从来不容易;如果史实资料丰富,那么如何取舍,面对宏大的历史背景如何鲜活的体现人物的心路历程所想所求,如何在好看与制作方情怀中寻找平衡(事实上关于三国、侵华战争等众多历史题材的影片获得好评与票房双收的几乎没有),如何在预算与品质中统筹兼顾等等等等都考验着编剧们的实力与毅力。横向评价,从电影本身来说,本片的剧本没有做到让观众欲罢不能,却至少不断用片段和细节打动着观众的心,在观影过程中时常让我有种悲悯之心,若德惠仅仅是德惠而不是翁主,她此生也不会过的如此压抑她的命运也不会如此悲凉吧,又如果朝鲜皇室留下的不是翁主而是王子或者其他男性后代,或许早已经踏上了回家之路,能让观众被剧情感动对人物的遭遇而惋惜足以让本片步入值得推荐行列了,本片的故事叙述手法较为丰富,戏剧冲突在历史的框架内布置得匀称而合理,冲突之间的间隔与连接不是十分紧凑,但作为一个故事片,很好的完成了德惠翁主一生经历的叙述这个大任务,由于女一号气质型选手和翁主身份的定位加上女主角戏份置顶加,与此同时男一号(金章汗)演技和个人魅力没有较好的完成剧本安排赋予该角色的表演空间,因此整部电影的情节展开和推进在观影结束后有种偏淡的感觉,总体而言就是金章汉魅力不够,韩泽秀卑劣不够,火候差了那么一点。本片的亮点除了主要演员之外还要算白允植饰演的高宗,韩国老戏骨,一个比一个够劲,甩赵国几条街。

  感兴趣的同学请点击链接了解这段历史。BTW(翁主真人比起女神艾玛不能相提评论,看完衷心感叹白瞎了word哥啊宗武志)朝鲜末代公主幽禁日本成痴呆

  《德惠翁主》影评(十):一个公主的一生

  2016年8月在韩国上映

  主演:孙艺珍 朴海日 金所炫

  我等这个片子等得颇久。我比较喜欢看古装片,尤其是涉及历史的。再一个我喜欢孙艺珍。所以,我很耐心地等这片子出来。

  在看片之前,把李氏朝鲜末期的历史翻了不少。德惠这个人真是个杯具……

  李德惠,父,李氏高宗,母:梁贵人,其实是一个尚宫,因为生了德惠,高宗晚年得女,很高兴,所以立马升了梁尚宫为贵人。投胎到王室,多好的命,然而,在乱世中,哪怕是贵为王女,也命如蝼蚁。

  高宗这人在朝鲜的历史上褒贬不一,反正李氏王朝在他手上亡的也是事实。说起高宗,未见得有人知道,但是,说起明成皇后,就知道的不少,没错,明成皇后是他的皇后。他这一生,先受父亲摆布,后来受老婆摆布,再后来受日本人摆布。

  朝鲜的历史其实很多地方和我朝很象,我总觉得它是我朝的属国,历史也象着一个仿品一样。

  德惠的一生,真是可怜,电影还是略美化过了,给她赋予了一些民族的气节,和日本人的抗争,但史实她是一个不怎么出声的女性,一生都受人摆布,没有自由。看了不少德惠的照片,一个很瘦弱,不美,很没有存在感的女子,唯一一张带笑容的,就是嫁给了马岛蕃主的儿子宗武志时有张照片是有笑容的,那个男子在这个年代都是属于长得是帅的。电影里饰演宗武志的是金材昱,很帅很帅,虽然戏份很少,但是演得不错。

  整个片子,略悲情,孙艺珍演德惠失去神志之后的戏很出彩,还有她不能回国那场戏演得很到位。那种盼望已久的落空,整个人就象被打击得失去一切的状态,演得很好。

  还有德惠归国的老年状态,孙艺珍都演得很好。

  但是作为一部电影来说,我认为剧情上略单薄了些,但是怎么办呢,德惠就是一个单薄的女子啊……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