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登陆之日》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登陆之日》经典影评10篇

2022-03-13 14:36:1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登陆之日》经典影评10篇

  《登陆之日》是一部由姜帝圭执导,张东健 / 范冰冰 / 小田切让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 / 战争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登陆之日》影评(一):奔跑代表自由 眼泪代表难过

  奔跑代表自由 眼泪代表很难过

  战争就是选择天使或魔鬼 不过 是不是魔鬼最后都会沦为天使

  那么多的无奈 我好难过 可不可以让主角们幸福 那么那么的想回家

  可不可以。。。 我也想回家了

  接近结尾时两人搀扶着奔跑的桥段让我喜感的想起 有一年考研英语的作文是两位残疾人相扶持的题目 突然想为什么这电影不早点拍 那样的话我的文会更有深度

  结合最近的感触 再次提醒自己 不言放弃 记得怀抱拥有

  最后 真心不想提到冰冰同学 这么有内涵的脚本 我是花了多少力啊 你知道吗 为忽略您老演技的单薄

  很屌的片 但我不会逢人推荐 因为心中留有的难过好久散不尽 为某些时候需要的人留着

  《登陆之日》影评(二):未完待续

  最初在油管的短片中看到了一些精彩的战争片段,然后才看了完整的电影。电影说是以真实故事为背景改编,我个人认为确实很多地方尊重了历史。

  故事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故事有两个男主角,姑且称韩国男跟日本男。

  第二次世纪大战,首先日本侵虐了韩国,用了十年时间,建立了傀儡政权,另外看起来韩国公民似乎也成了日本殖民地的二等公民,当然日本人应该以一等公民自居。长达十年的统治后,侵虐国跟韩国似乎有了一种鱼水关系

  日本男的爷爷就是侵韩部队高级军官,韩国男的爸爸则是日本男爷爷家的管家。韩国男跟日本男见面第一天就上演了一场奔跑吧兄弟的角逐,后来,两个人经常一起跑马拉松比赛,再后来,韩国男成绩逐渐比日本男优秀,为了保住小日本国的名誉,韩国棒子不被再允许跟日本人比赛,这样子日本人跟日本人比赛,而赢得永远是日本人,so,日本人就成了最牛逼的班子,卧槽,坑爹的逻辑。

  后来日本男在新闻采访中吹逼自己要当第一要创新记录的时候,被一个历史的韩国冠军运动员当场搞事,日本男被迫接受与韩国男同场跑马拉松。

  在后来的公开比赛中,日本男的僚机偷袭韩国男失效,然后被韩国男反超成了第二名,而大赛主办方竟然找歪取消了韩国男的成绩,在场的韩国吃年糕群众当场暴动,最后被傀儡政府一纸判决成了日本兵,开始了军旅生涯。

  此时女神范冰冰出场,在撂倒几个日本兵之后被韩国男擒获,并交给了日本兵。在押运的过程中与女神范冰冰产生了不可描述的情感。

  再后来,韩国男冲撞了军官后被关了起来,再后来就被自己的小伙伴救走。

  《登陆之日》影评(三):德军中的“东方军团”

  “东方营”

  又名为“东方志愿军”

  德国在东线招募的军队统称为“东方士兵”,其中就包括了从东欧各地志愿加入德国军队的士兵,他们身着德军制服并负责看守德军的交通线,在德军后方与敌方游击队进行作战有时甚至负责防守前线某些不重要的阵地节点。这些士兵通常会以营为建制并且很少大于此规模。

  东方营被调遣并服役于德国军队的团级或师级部队最初的东方营是由德国军官违反上级命令私自成立的,其中大多数士兵来自非俄国国籍的人口,波罗的海人,乌克兰人,高加索人以及哥萨克人,这种征兵方式很快就模式化并且在1941年集团军中心组建了第一批东方营,并将其部署在军区后方。在1942年12月十五日德军成立了东方士兵监察组用来监督日趋饱和的雇佣士兵。这些部署在前线或是后方东方营都听从于德国军队而且在东线的德国集团军总部内都有单独的东方部队的参谋部。

  到1943年秋天,反对建立东方部队的人试图将其解散,但是东方士兵监察组却表示如果将这相当于30个德国师的427000名东方士兵解散将会使德军面临严重的兵员匮乏。出于种种政治上的考虑,这些士兵被派遣至西欧和南欧的被占领国并负责那里的保卫任务。

  关于东方营究竟为德军补充了多少兵员至今无从查起,但即使他们有着不好的表现的记录,但是他们仍为德军减小了不少的负担以及在安全保卫任务的表现是毋庸置疑的。根据1943年德军的一份可能不完整的名单中来看,那时他们已经拥有63个东方营,一个东方团以及122个东方连为其服役。一份美国1945年的名册中记录了在德军中服役的东方营达到180个之多,我们把实际的人数放在一边不谈,这些在德军中服役的东方士兵大大增加了德军的战斗力以及反游击作战的能力。

  纳粹德国对苏联发动战争的初期,德国俘虏了大批的苏军官兵。起初纳粹根本没有考虑过将这些“劣等民族”编入德军。但1941年冬季德军在莫斯科城下的惨败,预示着纳粹“闪电战”的破灭,第三帝国的“东方政策”也随之发生了转变。1942年1月,德国国防军开始计划在苏联少数民族中招募志愿兵组建“东方军团”,这获得了希特勒的首肯。不久大批“东方部队”陆续组建了起来,包括11个营的“亚美尼亚军团”、14个营的“阿塞拜疆军团”、14个营的“格鲁吉亚军团”、5个营的“高加索穆斯林军团”(由阿塞拜疆人、车臣人等组成)、34个营的“土耳其斯坦军团”和8个营的“伏尔加鞑靼军团”。1942年8月12日,德国南方集团军群攻占了苏联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首府埃利斯塔,德国军官在这个卡尔梅克蒙古人聚居区大肆进行反苏宣传,随即德军招募了3000名卡尔梅克蒙古人。

  但德军对“东方军团”并不放心,担心这些部队会在作战时反戈一击,于是把他们以营为单位分散安插到德军各个部队中去,因此纳粹高层也将这些部队统称为“东方营”。到1943年,德军共有98个“东方营”,其中80个营在东线和巴尔干战场作战,12个营后来抽调到了法国和意大利,以抗击盟军可能的登陆。其中德国国防军第162步兵师是德军中的“异类”,该师又被称为“土耳其斯坦师”,士兵很多都来自中亚地区。二战期间德军《信号》杂志拍摄的照片显示,这支部队中黄种人占了很大比例。不过第162步兵师先后在南斯拉夫和意大利战场作战,没有去过法国。

  盟军诺曼底登陆首先遭遇“东方营”

  盟军在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前,担任海岸防御任务的德国国防军第243岸防师和第709岸防师配属了数个“东方营”。以第709岸防师为例,其下辖的第739掷弹兵团就有2个“东方营”,另外2个“东方营”由师长威廉·冯·施利本中将直接指挥。当时德军部署在诺曼底地区的大都是些“二流部队”,由于西线无战事,第243岸防师和第709岸防师的精锐部队经常会被抽调去东线。盟军登陆前不久,第739掷弹兵团第1营就被调往东线,该部队主力只剩下了2个“东方营”。暂且不论“东方营”战斗热情是否高涨,但他们的战斗经验明显不足,同时由于“东方营”还负责构筑海岸防御工事,几个月高强度劳作下来,“东方营”士兵的体力下降了不少。

  根据美国历史学家斯蒂芬·安布罗斯的著作《D日》描述,最先在诺曼底登陆中被盟军俘虏的是2名朝鲜籍德军士兵。不久在诺曼底战场上被俘的朝鲜籍士兵达到了20多人,美军对他们进行了专门审讯。原来,这些朝鲜人最先被日军招募,在1939年爆发的日苏诺门罕战役中又被苏军俘虏。当年日苏双方停火后,大多数的日本战俘都被遣返,但苏军扣留了朝鲜人,因为苏军认为他们并不属于“战俘”。后来这些朝鲜人加入了苏联红军,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他们随大部队开赴前线。但随着苏军在战争初期的溃败,他们又和其他众多的苏联红军官兵一道被德军俘虏。因为忍受不了德军战俘营里异常恶劣的环境,他们又被迫参加了德军,1943年作为“东方营”的士兵被派往诺曼底驻防,直至被盟军俘虏。

  作为杂牌军的“东方营”在登陆盟军的海陆空立体打击下迅速败退下来。第709岸防师的战报显示,仅在最初的10天内,该师伤亡就已达到了4000人,“东方营”残部不得不向瑟堡撤退。6月26日,施利本中将率领包括“东方营”残部在内的800人向美国第9步兵师投降。下辖“东方营”部队的第243岸防师情况同样不妙,6月底在诺曼底地区的科朗坦半岛作战时大部被歼。

  《登陆之日》影评(四):这是一个关于跨越民族、逾越战争与仇恨的基情的故事,你再想赢我打我奚落我甚至杀我,我也要用初恋般的感觉来感化你

  首先这是一个关于跨越民族、逾越战争与仇恨的基情的故事,你再想赢我打我奚落我甚至杀我,我也要用初恋般的感觉来感化你,造化弄人这辈子就跟定你了,你去哪我去哪,而最终两位男主也如愿以偿的惺惺相惜走到了一起。

  其次战争就是各个民族互虐,谁占上风就虐对方;朝鲜真悲剧,到哪都是为别人卖命,二等公民,且没盟友,雇佣兵的感觉,也许这也是为什么现在韩国人这么爱国,而且有些过的原因,缺什么就会珍惜什么,什么东西因为没得到被伤过,得到了会分外珍惜;看惯了中式美式爱国大片为国捐躯拼死到底,看看这些非大国非主流的爱国电影可以有不同的思考,有国不能报比战败受辱含泪九泉更憋屈。

  虽然诺曼底是被打个突袭,但为啥德国守诺曼底那段阳光海滩锄禾西餐还踢足球,乃们是来度假的么?这赢了就不科学了。。。(这重逢镜头太温暖!太初恋了!截下来加个奶茶就可以优乐美广告了,没有奶茶不要紧,咱佳能尼康,哦,或者三星)

  视听效果也很给力,大场面还原特效,包括服装道具连人也很原味儿。

  总的来说,是一部很好的爱国电影,值得一看

  《登陆之日》影评(五):姜帝圭的野心之作——登陆之日是男主们的死亡漫步

  姜帝圭走“私”

  《太极旗飘扬》之后,姜帝圭曾说过,珍爱生命,远离战争片,片后一歇就是五年,就算他读到一张真实照片名为《登陆之日》的剧本时,也不过是心悸片刻,真正让这场烟云再次笼聚,坚定拍摄信念的是,SBS电视台的一部记录片,讲述了一个韩国男人曾经在2战先后身着日本。中国。德国军装参战,最后在诺曼底一役成为美军战俘时,竟无人知晓他是谁,一个勤勉自强的男人,不段被历史的狂流交叉裹挟,却无法按自己的意愿生活——姜帝圭在炮灰蝼蚁身后瞥见了命运悲剧的影子。换个视角看《登陆之日》一场战争史诗就变即为“一个男人的史诗”《我的征途》自此轮阔初具。

  姜帝圭对原著的“小化”处理,让整个故事面目全非,他的《我的征途》以小我切入,再走姜式惯性套路,一笔一画都留有前作痕迹俊植同辰雄的友谊,同《太极旗飘扬》中的兄弟情何其相似,只不过少了血缘的亲近,多了国籍的沟閎。比起内战政治立场不定的极端环境里,羁绊深厚男性情谊,这段跨国兄弟情显然少了层次维度。至于那极为雷同的身分调换后人心的迷失,也不过从《生死谍变》中的一次扩展到多次,就是韩式特色谍战片的升级版,至于范爷的那位女阻击手也等同于《高地战》中朝鲜女阻击手的尴尬地位相呼应,就此算来就把姜帝圭蛰伏后的变奏显出来了,把诸多元素加一起,扬起的就是同残酷违和的热血和温情,提出的口号是:“活下来就是胜利”《我的征途》不再谴责战争对人性的催残,の是去颂扬俊植全力活下来的精神力量,这种极端方式孕育出的沉重希望,其言也善的论调,是放弃解构,全面建构的回归,姜帝圭再现的是N年代的思维方式。

  战争片“走形”

  姜帝圭在主题上大の无为的“回望”选择,比定会给片子带来类似《超级8》的反应,陈词滥调VS工整怀旧,两极分化,各执一辞。但老套对于成熟的商片导演の言,从不是问题,他只为有需的受众生产劳作,这部被业绩看好为韩国战争片至高点的史诗大片中,姜导也无心向世界观众解释“金正日同志万岁”背后的深意。他只需要一各“大爱”的脊梁,承载起大场面的血肉。

  这片这么广泛的取景,就是不在郁结于韩国本土的电影市场,放眼全球,尤选择战争题材试水,涵盖二战的除太平洋外的所有战场,一条主线,两个人物,多个场景,这个是很多电影惯用的讲述手法,从苏蒙战场苏德战场再到子弹会飞的诺曼底连成一条漫漫长路,整个剧组耗时8个月,横跨中日韩俄罗斯一路杀到立陶宛,拍了156场戏,几乎0死角再现战争残酷。片用了大量的CG特效,投落在亚利桑那号的炮弹啦。登录诺曼底的气吞万里啦。算是向好莱坞偷师成功。

  当然的,演员阵容就更有意思了,张东健不用说怎么也得韩国自家顶级来配姜导演,那小田切让的文艺范一下子就把影片带到了一个有质感的高度,至于范爷你只能说这对拆了国观众意味着狂轰乱炸的头条。从《墨攻》后范爷再次素颜出镜,且不说难民身份的阻击手是否成功打到酱油,就她本身的认真刻苦就足以让话题有了质的飞越。

  加上Eesmet+CJ+SkTelecom加投300亿{2.46亿RMB}韩币,发行量更是空前强大,单日本上映时就已达250个拷贝,就冲这个数字就创造了令世界影坛侧目的奇迹。可以说对于亚州电影资源大规模整合の言,《登陆之日》是不折不扣的先驱,一旦这部片获得成功,亚洲电影和韩国电影在世界电影版图中的位置,就会从此不同。

  《登陆之日》影评(六):又是棒子的一部YY电影,全世界都是棒子的,思密达!

  感觉上很《太极旗飘扬》,一看原来是同一个导演,怪不得。女主的戏份太少了吧!(范勉强算个女主吧)

  根据美国历史学家斯蒂芬·安布罗斯的著作《D日》描述,最先在诺曼底登陆中被盟军俘虏的是2名朝鲜籍德军士兵。不久在诺曼底战场上被俘的朝鲜籍士兵达到了 20多人,美军对他们进行了专门审讯。原来,这些朝鲜人最先被日军招募,在1939年爆发的日苏诺门罕战役中又被苏军俘虏。当年日苏双方停火后,大多数的日本战俘都被遣返,但苏军扣留了朝鲜人,因为苏军认为他们并不属于“战俘”。后来这些朝鲜人加入了苏联红军,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他们随大部队开赴前线。但随着苏军在战争初期的溃败,他们又和其他众多的苏联红军官兵一道被德军俘虏。因为忍受不了德军战俘营里异常恶劣的环境,他们又被迫参加了德军,1943年作为“东方营”的士兵被派往诺曼底驻防,直至被盟军俘虏。

  这个就是姜帝圭要拍这部电影的基本背景,不过这里面好像真没日本人什么事。硬要将这拍成一个故事的话,就得靠导演编一个花哨的剧本,外加无数烟花来填满观众的视野了。

  就像俊植与辰雄的关系一样,也代表了日本与韩国的关系。其实那时已经没有了韩国。那时的大韩帝国已经被纳入日本的版图,朝鲜人都是亡国奴,连朝鲜文字都被禁止。更别说参加马拉松选拔。像片中那样举着韩文标语上街更不可能。这么做直接会被日本宪兵当街枪毙。不过既然是电影,导演要突出一下棒子的自尊心就无可后非了。

  这片的战争特效真的不错,历史道具的拷证也基本真实。无论是苏军莫辛纳干步枪,还是BT-5坦克都比较真。德国和日本的装备更不用说。这片适合军迷或有二战情结的人欣赏或挑刺。

  《登陆之日》影评(七):影评……嗯反射弧太长……其实没看懂……

  看了《登陆之日》……嗯感觉英文名取得比较贴切……还有蒙太奇什么的让我很困扰呢(反射弧比较长,严重跟不上电影剧情,需要不时地回放,相信如果在电影院我大概基本一头雾水了)……不过战争场面还是很赞的,嗯最后的一群飞机扔炸弹的场面好壮观……炸弹吖炸弹……我一直比较控炸弹……炸弹是人类的最高杰作……嗯还有步枪打飞机萌呆了……还有的印象比较深的就是两个男主从雪山里走出来看到村庄到某韩国帅哥被德国(不知道是不是德国)兵带走那段……还有就是那个苏联军官和小田切让的对比镜头(吖小田切让帅呆了啊啊啊喜欢这句“不可背对敌军”)……好吧花痴结束……嗯这个电影有一点很特别,就是对战俘的描写,我不喜欢战争,但是二战什么的也有听过一些,感觉很少提到战俘(maybe我孤陋寡闻了)……后来看了一些影评,知道了原来电影根据真实改编的,二战中的诺曼底东方营很多是战俘,而且很多是:日军 ==》战俘 ==》苏军 ==》战俘 ==》德军 ==》战俘 这样经历二战的……战俘感觉除了半路死掉外,主要有几个选择:被杀掉,在战争中用于交换,被无条件释放(这个……),逃跑(应该有一定成功率),一直是战俘直到战争结束,还有就是成为炮灰(少数不是),这些多数是被动的(少数情况可以主动),感觉无论哪个选择都有种宿命的感觉(主动的情况貌似也很拼RP)……还有是前面拼命想逃跑的喜欢男一(叫俊值?)的妹妹的一个韩国人(小胖子,貌似他的言行和死亡对男一影响蛮深),后来在苏联貌似做了个头头之后,后来在苏德PK里战死(他真的受到了共产主义的感召?),那场战争里两个男主都活了下来,嗯是不是小胖子的目的就是为了给男一做掩体外带指导男一战场生存之道呢?(啊配角的宿命)嗯其实我想说的是“战争容易使人迷失自我”,因为一个人到了战场上很容易忘记自己原本的目的(或者因为枪炮叫喊而忘记,或者因为同伴的倒下,或者因为其他什么……maybe男一说自己听不见枪炮叫喊更好,也有这层意思),或者说每个人都是战俘(至少是大多数亲临战场的士兵),被各种和自己原本的目的无关的东西支配着,从而战争成为纯粹的战争而不是政治的延续……就像影片中那样一直在为别人打(或者一开始是为自己吧),慢慢变成不知道为谁打(因为士兵已经成为他国人,例如:德国人日本人也可能最后变成影片中的韩国人那样为别人打,尽管他们在自己国家的军队服役)……不论战斗开始时士兵们想着什么,战斗中很容易只剩下一个,就是活下去,可是有着这个目的的人却很少能活下来(如果不是小胖子拉住男一,东健哥哥已经便当了,当然还有导演罩着他,嘛,战场上活不活下来感觉更多是看RP还有个人对如何战场余生的理解),迷失的对立面是坚持自我,如果假设坚持马拉松就是坚持自我,在军营里跑马拉松就是一种反抗,那么,其他人呢?如果假设影片中,小胖子的目的是叫恩什么(临死照片里那个)的妹纸,小田切让的目的是荣耀(长谷川辰雄(啊小田君最萌了)是真正的骑士,无论是之前的长谷川辰雄上将(翻译没错的话)还是结尾的金俊值选手(是姓金吗?),“荣耀即吾命”一直在他的心底,我想,他要的既不是战功也不是金牌,更不是马拉松,所以他跑不过金俊值,嘛,太扯了)……他们达成了目的了吗? 战争中的人总是不知道为什么要战争(中后期或者超大规模)……the people in the war always don't known why to war ……啊啊我自己发明了英文格言哦(自恋中……) 即使你背着别人的名字,只要没有迷失自我,你就还是你(嗯至于自我是什么,就是哲学家和心理学家的问题了诶)……还有电影里貌似蛮多象征,很多战场描写都是现实战争的影射…… 啊啊啊啊啊……反射弧太长了……写的好纠结……

  《登陆之日》影评(八):《我的征途》

  对于电影,我一向持宽容的态度,尤其是中国电影。《战国》这样的烂片都能拍出来,还有什么烂片不能拍的呢?那么,你再看《杨门女将》的时候,心里就会宽容很多。我的宽容态度也来源于此。李安在金马奖颁奖典礼上说:国人应该支持国片。像中国电影这样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朝着“没有最烂只有更烂”的方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展,让我们如何去支持?当然,实事求是的讲,中国电影也不是一无是处的,近期也出过像《黄金大劫案》这样的好片。

  比起中国电影这样烂片无数的境况,韩国电影能好些。有些时候,我真有点佩服韩国人,能把A爱B、B爱C、C又爱着A这样烂俗模式的爱情片一个故事一个故事的拍个没完没了,而且拍出来的电影不是让人心旷神怡,就是痛彻心扉,着实不容易啊!如果不去考虑韩国小清新电影里那些超出人类接受范围和医学范畴的意外和不治之症的出现率的话,韩国的小清新电影还是蛮不错的。

  看惯了韩国的爱情片,突然发现这么一部韩国制造的战争片,的确非常好奇。这也是我看《我的征途》的原因,需要强调的是唯一原因。很多中国的观众看《我的征途》可能因为范冰冰,可我不是。范冰冰这种不管是好片还是烂片都接,不为演戏只为混个脸熟,而且没有自己优秀代表作品的电影演员,我是不喜欢的。好不容易拍部《苹-果》,还禁播。没有一定的网络常识和技术的人是看不了范冰冰主演的电影的,这待遇和日本的苍老师差不多。我认识的范冰冰在《还珠格格》里。

  看完《我的征途》,我唯一想到的就是怎么可能这么巧,为什么你一逃跑,敌人就进攻?虽然有“无巧不成书”这么一说,可是太多的巧合就有点让人难以置信了。就像电影里俊植在日本军队里带着朋友逃跑,结果刚好遇到苏联人进攻,如果这是巧合的话,可以接受。后来同样的情况又出现了一次,俊植和塔苏在德军中刚要逃跑,又遇到盟军的诺曼底登陆,又来了一次巧合。片中还有一次,俄国兵枪毙叛乱者,已经毙过一批了,刚要毙俊植,结果俄军的紧急文件就来了,怎么可能有那么巧合的事情嘛!就算有,多的也超出了我们所能接受的范围啊!直到电影看完我才稍微明白一点:原来是把韩国爱情片里面意外或不治之症的出现机率改成了巧合。

  一个故事之所以巧合太多,说明情节牵强,也就是有漏洞。记得以前看过一本书《追风筝的人》里面说:情节漏洞是文章的硬伤。电影也是一样,把所有电影里的故事都通过巧合来解释和推动,是没有说服力也是无法让人信服的。

  电影其实就是在讲故事,好的电影就是一个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好故事。所以说,故事情节很重要,就像摄影出身的张艺谋拍的《英雄》,所有的电影元素都具备,没有情节同样引来骂声一片;陈凯歌的《无极》情节狗血,也是烂片一个。

  电影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主题不明。可能是导演想要说的太多,就像开始的韩国人和日本人的种族问题;之后描述的战争的残酷;片中俊植的奥运冠军的个人理想追求;还有以后的众泰的转变,表现人性的脆弱;以及以后的俊值和塔苏的友情的描述等等的很多。导演想表达的太多,这就犯了多而不精的毛病。虽然电影讲的很多,但是让观众真正记忆深刻的却很少,触动观众心弦的也没有,都只是蜻蜓点水的一点。看完电影回想一下,只记得演员们在不多的逃跑不断的打仗,其他的一点也没印象。导演应该做的是拿出一个主题具体的描述,重点渲染,其他的可以附带的表现,这样会增加电影的影响力。

  仅凭以上,情节漏洞和主题表现力不强这两点,《我的征途》就算不得是一部好电影。

  当然,电影也不是一无是处的。片中演员的演技和各种特技镜头的运用还是可圈可点的,尤其是对战争场面的阐述和描绘,很有视觉冲击力,表现很到位。单凭这一点,就是很多国产片望尘莫及的。

  《登陆之日》影评(九):《登陆之日》:一次伟大的作秀

  韩国在1895年沦为日本的保护国,在1910年签署《韩日合并条约》之后彻底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这个面积不大的国家在历史上经常被周边大国所控制,在各种殖民历史或是被操控历史的长期作用之下,这个民族的民族感情之中多少夹带点自卑的因子。就人而言,一个人往往最缺少什么,他就越会去显摆什么,标榜什么,我想一个民族也是这样子的,他的内心越是脆弱,他的外表就会越去装腔作势。

  那么这个民族缺少的是什么呢,我觉得第一是缺少自己独特的历史,第二是缺少一种大范围的历史认可与尊重。伤疤越深,越是想去用装饰物去掩盖它,越是自卑,越是想得到大家的尊重。一般来说这种行为往往是会体现在一个民族的文化之中的。《登陆之日》这部神奇的韩国大片便是相当好的证据,神奇是有道理的,不提片中基情四射的韩日兄弟关系,也不提片中让人发寒的“百年奥运梦”,这故事的主线本身便让人惊讶。我国网友对韩国最直接最刻板的印象无非是两样:泡菜和意淫。本片的故事以马拉松开始,以马拉松结束,而有趣的是整个故事也是马拉松似的神游,从日韩民族矛盾开始,到日苏战争,到苏德战争,最后居然到了诺曼底,两个基情四射的日韩兄弟在朝鲜半岛邂逅,然后一起横穿西伯利亚,最后居然加入德军到了诺曼底共享浪漫海滩,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马拉松似的故事。

  其实不可否认,韩国电影已今非昔比,这十几年,韩国电影飞速发展,涌现了大批出色的作品和优秀电影人,其水准已经毫无疑问的达到了亚洲电影的前列,不看其他方面就单纯从《登陆之日》的制作精良程度来看,这部片子完全已经达到好莱坞大片的水准了,特效CG技术非常出色,场面宏大,视觉效果出众,整部片子的可观赏性非常强。但是从另外一些层面上来看,这部片子也陷入了“拿来”主义,片中不少场景似曾相识,很多镜头完全是在模仿《兵临城下》与《拯救大兵瑞恩》,其实个人感觉此片最失败的地方不是抄袭也不是意淫,抄袭经典可以谅解,意淫也可以反过来说明你极富想象力,但是对主题传达粗暴简单的态度是不可原谅的。

  《登陆之战》是典型的反战型战争片,传达的主题虽然是反战,但是我丝毫没有感觉到有一点反思的痕迹,本片对历史和角色转变的处理粗糙简单,刻意的去营造一种普天大同的感觉,毫不顾忌观影者的不同属性,片子中所有的日本人中国人苏联人德国人无非都是在围绕着韩国人转,同时片子的角色重心本身也一直在摇摆不定,到了最后韩国露出了伪善的嘴脸,粗暴的模仿上帝“宽恕”了害过他的人。片中那种让人不舒服的“普天大同”似乎和臭名昭著的“大东亚共荣”有所相通之处,上一次是日本人举着“大东亚共荣”的旗帜,而这次受害人的韩国人居然像小丑一样反过来举起了这个旗杆,这种低级的偷换角色暴露出了这部片子的本性,这无非又是一个标榜大韩民国伟大的作秀而已。

  傲娇的韩国人强忍自卑和屈辱向曾经的死敌撒了一次娇,韩国电影人真是深得好莱坞主旋律电影真传,悄无声息的对世界作了一次韩式说教,树立了一种韩式普世价值观,韩国人悄无声息的完成了一次完美的作秀。而这种作秀,本质上来说无非是韩国人向全世界争取民族地位的一种文化体现而已,不过遗憾的是隔壁的金大元帅最近又悄无声息的扇了大韩民族一巴掌。

  摒除以上这些带有旁观者色彩的不满言论不说,这部片子可圈可点的地方也是很多的,它至少是一部很具观赏性的战争大片,相对于我国的国产战争片而言,此片很多地方值得我国战争电影去借鉴,包括技术、叙事、制作发行体制等等,只有等我国自己能拍出如此恢弘的战争大片时,我们才不会沦落为供别人装点门面的装饰品(如中国姑娘为的韩国人打飞机而献身等),范爷的出现其实对整部片子贡献不大,这个段落是完全可以换掉或删掉的,但是大东亚共荣怎么能忘了拉拢下中国人呢。其实此片是有很多地方可让人感动的,但是全片太过刻意的经营和说教式主题传达方式破坏了这些段落,让人感到生硬和厌倦。但其实归根到底,这也只不过是一部商业化的娱乐大片而已。

  片中两大帅哥的出演让这部片子增加了不少基情色彩,片中的久经沙场的日本上将最终被韩国运动员感化,明白了大东亚共荣的真谛,于是在战争结束以后改头换面,投奔韩国,成为了一个韩国人,最后走上了奥运之路。

  我们都错了,原来这是一部奥运宣传片。

  《登陆之日》影评(十):韩国人和日本人战斗在诺曼底!

  首先肯定的是这不是一部粗制滥造的片子,但是剧情实在有些狗血,两个二战中参加过日军、苏军、德军的日韩战士创造的传奇故事(为什么没有最终被美军在诺曼底俘虏呢,这样就完美了!),原来以为老谋子的十面埋伏里才有金刚不坏之身,原来鬼子和棒子更是铜头铁臂!片子里的“安东”才是真正的亮点。 角色心里跨度之大,拿捏的很到位。冰冰纯粹是为了露脸才安排的角色,神枪手打飞机的点子很棒!诺曼底这场战斗的场景是不是从斯皮尔伯格大叔的片子里剪过来的?很是怀疑,场景和很多镜头太像了。感觉像是韩国人拍的片子,充满了棒子心里的那种自大和膨胀的欲望,世界就在你的脚下,可以为所欲为尽情花灰,没什么不可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