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麦积山的呼唤》经典观后感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麦积山的呼唤》经典观后感集

2018-02-23 20:2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麦积山的呼唤》经典观后感集

  《麦积山的呼唤》是一部由李佳伦执导,李琦 / 胡静怡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麦积山的呼唤》观后感(一):评《麦积山的呼唤》

  刚看完应该属公益影片吧,只能说挺感动的,因为它的出发本质是好的,无论如何我都得说好。支教,是一个多么让人充满理想主义美好词汇啊。、影片宣传是拿张艺谋的《一个都不能少》,但是我觉得是完全不能比的,影片在有些镜头处理上我个人觉得完全可以更煽情些,得到艺术化的升华。另外该影片作为传记电影《白芳礼》的延伸片,只是在影片开头部分稍点到,说乡村老师曾就读于南开大学,得到过白芳礼老人无私的捐助,后面的联系几乎没有。影片中我比较欣赏角色不是毅然放弃外企高薪工作,回乡从事教育事业的女主人公秦聪聪,更不是大城市来的充满理想主义的“富二代”支教老师高飞,而是那个憨厚,朴实单纯善良,直肠子的金柱。因为金柱这个角色有正面,有反面,演得有血有肉差不多影片结尾处,有段金柱被秦聪聪识破使坏要解释时,他说他要三个字。我以为是我爱你之类的词儿。而后来说出了“我支教”仨字时,我感动到了,在才符合憨实的性格嘛,而后是金柱转个身唱着三个,歌词儿很原始,直白。但我觉得是最能放映人性的。美丽的甘肃天水麦积山只能算个象征物。在影片的最后孩子们终于愿望得成参观了美丽的麦积山。说实在作为近在眼前家乡的美好事物真的是一种缺憾。影片中对金柱如何得到门票的,对高飞最后的无故”失踪“当中部分跳跃太快。(我查了百度百度,白芳礼,麦积山)

  影片要从艺术角度评价的话,我觉得拍得是不饱满,平平。故事感染不够

  《麦积山的呼唤》观后感(二):一名天水学生看法

  《麦积山的呼唤》这部影片拍摄于2011年,从制片来看,得到了天水市政府支持,影片以西部大开发为背景,讲的是10年前一位南开大学毕业生到甘肃天水支教的故事。

  作为一名天水本地学生的看法,我也在天津读书,看完影片,就电影本身的故事来说,很感人,看到了天水熟悉的一幕,自己的家乡能够出现在电影的屏幕上,对于这部电影,我认为很有意义,从某种角度上来看,是值得肯定的。

  首先就故事本身而言,宣扬大学生支教,讲白芳礼老人的故事,符合今天精神价值体系时代主题,故事本身的出发点是好的。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影片本身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比如故事本身就是虚构的,缺乏一定的感染力,演员表演不到位,感觉很生硬,道具也不是很完善,比如十年前出现了现在我们使用的人民币学校还有打印机等,演员的用的是陕西口音等。

  当然,这部影片背后更大的效益就是宣传麦积山旅游,宣传天水,更确切的说这是一部宣传片,故事开头是麦积山景区,不过天水还正是个不错地方,今天的天水已经的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天水的教育事业发展也很快,教师也没有像电影里面讲的那么缺,今天,天水的教师行业早已饱和,天水师范学院毕业生工作也很难找的,那来那么多支教,我小时候也没见过支教的大学生,跟何况现在呢,

  其实影片也改变了很多人对甘肃的一贯看法,这也是讲我国西部为数不多的一部电影之一,作为当地的一名大学生我觉得还是很赞,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

  《麦积山的呼唤》观后感(三):麦积山的呼唤

  天水之名,得之于西汉“天河注水”的美丽传说,也是人文始祖伏羲氏出生地,所以又称“羲皇故里”。 又因气候宜人,也有“陇上江南”的美称。天水最为人知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远古历史“羲皇故里”,另一个即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麦积山石窟。很多人不知道天水,却知道麦积山石窟,现在,政府为了发展旅游,干脆连区名也改成“麦积区”了。

  这部电影吸引我的是它片名,只因天水就是我的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对这里的山山水水父老乡亲的憨厚乡音、山沟沟里低矮的学校都夹杂着一种亲切而又怀念的情感,而这个名字也在瞬间勾起了我这异乡人的浓浓乡愁

  电影在杭州的时候只看了不到三分之一,今天才把余下的部分全看完。说是《白方礼》电影的姊妹片,我知道白方礼老人,但是没有看过这部电影。如果要说题材呢,村子里有孩子考上了大学,就相当于是山窝窝里飞出了只金凤凰,但没有钱读大学,靠的是乡亲资助完成学业,带着感恩的心情放弃在天津工作机会回乡任教。大学生到偏远山区支教,这些在新闻里、影视剧里都看到过,应当说是非常感人的,因为除了年轻人的一腔热情之外也许还要放弃现实生活中让人难以取舍的东西。但是这部片子,只能说拍得很一般,并没有拍出一部真正的意义上的支教片,故事情节也不够紧凑,人物台词对白显得苍白无力。看到最后我觉得该剧一直在误导观众,但当我看到这下面这句话时,我笑了,“据了解,影片2010年秋季在风光秀丽的麦积山风景名胜区实地进行实地拍摄,以天水市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文化为背景,通过轻喜剧形式反映了我省山区教育改革与发展,展现了麦积山风景区的秀丽风光,有力宣传了天水的历史文化和麦积山的绮丽风光,将对宣传天水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塑造天水的良好对外形象起到积极作用。”是我太天真,还是观众太天真,原来它的重点只是为了展示风景区的秀丽风光,宣传天水的历史文化,塑造天水的良好形象,并不是宣传支教,也就是和挂羊头卖狗肉一个道理。这就可以理解这片子为什么拍得不那么像一部真正意义的支教片了。

  演中出彩的并不是两位老师,而是天真烂漫的孩子,牛娃和狗娃,以及直率、倔强、朴实的金柱。金柱这个人物形象相对来说刻划的饱满、生动。在聪聪面前他是有些自卑的,认为自己没文化,担心聪聪看不起他。在最后遇到聪聪误解时,他说“我说的这三个字,能劈开这座山,能把这水舀干,能把这云撕裂,这三个字是我支教,狗娃、芳芳上初中高中、大学的费用我全包了”这番话里,除了对聪聪热烈感情之外,也有一颗赤诚赤真的心,认为孩子们就该上大学。这一点上,真切体现了西北人的真诚、善良、朴实。不过在看到高老师要走,孩子们在校门口大哭拽着他不让他走和芳芳手里拿着从鸡窝里刚拿出来的鸡蛋追渐渐远去的车子时,我还是忍不住掉泪了,这突然让我想起了在看《酥油》时,书中的女主人公因为种种学校解散,要把孩子们送到另外的学校去读书时,孩子们的哭声眷恋。看来我的泪点太低。另外,李琦演的老校长带着西北人特有的味道,耿直、热心、一心想着学校的娃娃们,也还可圈可点

  天水境内山脉纵横,大部分地区是丘陵地貌,周围都是连绵不断的低矮山脉,只有中间的狭长地带为平原。而平原地带因为交通便利慢慢发展成为乡镇、市区,教育条件相对来说会好很多。但大部分在山上的孩子呢?他们才是真正需要关注的。山沟沟的后面还是山,再翻过去还是一座座的山,而这山上的孩子们上小学都在山上附近的村子里上,只有升入初中时才会报考到乡镇、市区的中学

  我记忆中的学校共有三间校舍,一间是一、二、三年级合并一个教室,一间是四、五年级合并一个教室,另外一间是老师的办公室。老师上一年级的课时候,二、三年级的学生就做作业,上五年级课的时候四年级的学生做作业,因为在一个教室,这自然会影响到学生的听课和转移他们的注意力。于是三年级的学生又重新听一遍一、二年级的课,上五年级的学生又在听一遍四年级的课,这样混杂教学考试成绩自然好不到哪里去。每天早上早读课或者自习的时候老师常常不在,便会指定一个学生带着其他学生一遍又一遍的念课文。而我就是那个常常拿着一根竹杆,手里拿着一本书,站在最前排,像模像样的又极负责任的“老师”。

  从幼时萌发的这个少年理想,现在已经离我越来越远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