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恋书中人》的观后感10篇
《恋恋书中人》是一部由乔纳森·戴顿 / 维莱莉·法瑞斯执导,保罗·达诺 / 佐伊·卡赞 / 安妮特·贝宁主演的一部喜剧 / 爱情 / 奇幻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恋恋书中人》观后感(一):恋恋精分人
我一直都认为,作家的精神世界是异于常人的,他们往往都沉醉于自己的世界。与此同时,我也认为,每一个作家笔下的人物总有一个是自己的影子。
影片中,男主角因为一个梦,从而诱发了创作灵感,ruby 。书中的女主角叫Ruby。接着,一系列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男主角从最初的兴奋不已到最后的崩溃边缘,一切因为书中人而改变原有的生活。
其实,ruby本来就是calvin的人格中的一部分,calvin把自己人格的一部分描述塑造成一个独立的人格,然后去观察去自恋,并且由于这是自己人格的一部分,从而潜意识层面不允许这一个部分超出自己的控制范围,所以不停地去修改,去修正,去和其他人格相平衡。
但是calvin在恋爱身份角色中在意识层面又希望恋爱的对象是独立和自由的,所以在修改之后又后悔,又再去将她恢复原状,这就形成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他是个渴望得到关注关心被人理解能够与人平等相处的人,但是自己的生活方式太过于封闭,不愿意让任何人进入自己的内心深处,朋友稀少,也基本不聚,唯一有个哥哥和心理医生常常去见。就像lila说的“你唯一想要的恋爱对象,是你自己。所以我成全你。”最后自己和部分人格之间的冲突发展到一定程度,终于坦诚相见,但是他们并不是平等对话,而是去惩罚那一部分人格,告诉她你是我的,你要受我控制,你要听我使唤。一场自己和自己的冲突斗争中,没有别人会受伤。
大战过后,伴随着那一部分人格不能融合,calvin彻底分裂。按照心理医生布置的家庭作业和要求,他把整个分裂过程写成小说。
虽然这么说,兴许有点做作,但是我必须得坦诚一点:人类是如此卑微羸弱,以致于仿佛高高在上不可亵渎的东西都经不起拍打。
离开了神坛,离开了供奉,剥离了身份,我们走近一瞧:咦,也不过是个糟老头,竟然还发怒,只不过是个笑话罢了。
女神也是同理。
唔,上边的话,有点根植于最近的愤懑。但跟我从影片中所看到的某一个点,是相似的。
ruby是凯文的创造物,可以说ruby是凯文的一段有自我意识的代码,凯文运用非常大概的语句就可以改写她,虽然这种改写非常的粗浅,但ruby尚有人类思维的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合理化,可是当她发现自己一再违背最初写入的逻辑设定时,当悖论积累无法被潜意识消解时,一切就变得无法解释,于是心理稳态被打破了。
归根结底地说道,虽然ruby是凯文的创造物,但她更是上帝的造物,凯文也是上帝的造物,因此在逻辑机制上,他们共通。值得一提的是,早先,凯文的改写是方向性的大略式修改,以致于这种修改是可以通过ruby的逻辑机制进行处理修饰的,以致于虽然ruby的改变是立竿见影的,但是这种变化是如此地符合上帝之子的逻辑,也就是说撇开时间上的连续性,单从单个行为模式上考量的话,对于凯文来说是如此的自然;而最后凯文键入的代码,从语句上也看得出来,是简单直接粗暴的执行型语句,这时,这种接受命令式行为已经变得机械化,物化,而丧失了上帝逻辑的神性,因此彼时,凯文看着这具彷佛被突然掏空灵魂的容器,三观顿时崩坏。
我们再说说距离,这个故事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一场悲剧,因为从设定上存在一个非对等关系,主从关系,开发者和软件关系,是一种碾压式的不对等。这对于爱情来说,实在是无可弥补的悲剧,我们要的是地位对等的情人,会高兴,会生气,会粘人,会不理人,会离开,会回来的情人,这种不可控,这种不确定性,开创性的关系才是我们期待的爱情,而不是要一个被钳制、俯身唯命是从的女仆。只要凯文(导演?)握着剧本,他和ruby的距离就惊人的远,简直就是两个次元的人,凯文只能以上帝视角俯视ruby。影片中,有一个ruby环住凯文,凯文拍着ruby美背的情景,那分明已经不是情侣而是父与女了。
虽然凯文一再希望不打“Greedisgood”的命令,但这跟下了游戏修改器但期望不用,或者限制性的使用,例如“我只增加自己10000的金币但绝不修改气的获得”,如您所看到的,这满满的优越感早已透纸而出了。
另外,我觉得这是催眠题材的变种,故事就是关于代码写入引发了逻辑危机,虽然改换成了畅销屌丝作家的YY,但内核还是没有改变的。
《恋恋书中人》观后感(三):恋爱中的改变
恋爱中有个时期叫磨合期,恋人会为了另一半改变自己,变得更适应对方,往往有很多恋人因为这个步骤就走散了。
看完这个电影,我就突然在想什么是改变自己。是在恋爱中成为更好的人吗?这样想是不是太狭隘了,我觉得不是。我所认为的恋爱中的改变自己,是为了对方做出自己的改变,比如增加责任感,但是我觉得最为重要的是为了恋爱,去了解对方,去触摸对方的灵魂与内心,去体会对方。恋情的告终,恋爱中的争吵其实往往是因为双方的不能理解,有分手的人说:双方不合适。是因为不能理解对方的观点观念。就如电影中的Ruby和Calvin,一切的争吵都来自于对对方的不理解,不仅仅是Calvin不能理解Ruby,也许Ruby也无法理解Calvin,而最终的障碍其实却是他们都无法为对方打开心扉,也无法打开对方的心,爱情便成了流于表面的东西,也许这才是双方走向分手的原因。
我觉得这部电影很好地把握了这个改变的度,就好象一本指南,告诉观众如何把握恋爱中改变自己的那个度,改变的究竟是什么,改变到底应该到何程度。这应该值得很多人去思考的,也是隐藏在爱情中的关键问题吧。
《恋恋书中人》观后感(四):我爱你,只因是你而已
“我爱你,你就是我一直以来想找的那个人。”
“我不是你用文字堆积而成的幻象,我身上流淌着鲜活的血液,我也不完全是你笔下小说中的虚拟人物,可以肆意被你塑造成你想要的模样,我只是我而已。我爱你,我会竭尽所能为你付出许多,我只希望我的伤心或是难过,能够自然地发生。如果你爱我,宝贝,请不要那样逼迫我。假使,假使我的所有组成部分都变成了你想要的模样,那么,我还是我吗?”
-----这是一段对话,一段恋人间的对话,也或者说,是我观影后内心的感受。我们常常谈论爱,谈论自己是如何去爱人的,其实大部分都只是为自己找了一个看似很合理又不失人味的借口罢了。实际上,我们只是在爱自己而已,爱自己的情绪,爱自己的感受,爱自己的缺失得到弥补的那种满足感,爱自己心中的他身上那些被幻想出来的或是你想爱的那一部分。但是人啊,一个完整的拥有着独立人格的人,怎能只是你幻想出来的半人?我们深深了解,大家都是一种有需求、有渴望的动物。我们可以相互补给、共同成长。但是,请不要忽略了对方--那个爱自己和被自己爱的人。他也是活生生热气腾腾的血肉,或者个性鲜明特立独行,或者沈默寡言性情平淡,并不完全是你想要的模样,没有你想象中那么乖巧,不可能完全听从你的意愿;也没有你需求的那么灵活,没办法及时满足你的渴望。你可能会暴躁,发癫,甚至不知所措。那么,请你,冷静下来,用心去爱,用心去感受,我们需要做的是接纳,而并不是去改造。明白了这点,你就会平静、坦然,才能够真正的去爱人和被人所爱。
你以完全的自我迎面而来,这时候,我恰恰及时捕捉到了你。我向你表白了我的心意,你笑言说我LUCKY。我轻轻凑到你的耳旁,低声细语----------
“我爱你,只因是你而已...”
《恋恋书中人》观后感(五):又是一部独立电影吗
该怎么定位是一部独立电影。
这姑娘是编剧啊,太牛了,剧情推进的挺自然,一点都不突兀,对于我这种理解力刚好吃饱。
我理解为书中人是不存在的,高潮也是有两个,一个是两人赤裸着事实时的争执,一个是马上放手后对外界介绍成长的释然,对他的心理治疗师的对白字字真珠,最后后面的似曾相识回归现实也不是一样面孔的人,只不过是电影为了减少雇佣新演员,那种在人群中再次找到你,还可以重新再来的感觉真好。
另:这种高级中产阶级的背景很不舒服,毕竟我们观众还生活在水深火热的发展中国家,但看着电影里这种处处房产,设置的又这么回归大自然的高额消费水准,很无语,不要在让傻了吧唧的充满幻想的我再次遁入幻想了,哈哈哈哈
《恋恋书中人》观后感(六):要自由意志,不要被改造
这里的“完美”不是指对方在别人眼里多么完美,而是完全符合自己想象和服从自己的意志。
男主嚎叫着:“我创造了你”的时候,不知道有多少人跟我一样嗤之以鼻。
是,你可以创造她,可以让她说法语,可以让她打响指甚至是学狗叫,但是她要离开你,你设了屏蔽也阻挡不了她的心。她不爱你了,无论你让她如何声嘶力竭地重复“我爱你”也改变不了事实。
一切,都是咎由自取。
哪怕是创造出来的人,也应该有自由意志。
男人,你总是想要太多。你想要她独立又依恋你,知性且只在你面前性感,开心又不能过火。你有没有问过她想做什么?做什么最开心?
电影的结尾,男主遇到了“free自由的”前女主。这次,他再也没有特权,无法改造她了,只能去彼此适应。
合适就在一起慢慢变老,不合适就分手后还是好朋友。
多好~
《恋恋书中人》观后感(七):就算给你个颜如玉,你也会把她糟蹋成糟糠妻
1.总能想起莎莫的五百天还有十二夜。从书里走出的完美女朋友只是一个引子,故意做出的桥段。一切都为了讲述男女交往总要经历几个必不可少的阶段,即使一开始那个人是perfect,慢慢也不会完美。即使你能强烈的控制他,随着时间的推移,控制也就成了折磨,伤敌一万,损我八千。最后磨合好了,成一对神仙眷侣,坐在摇椅上给孙儿讲讲那些年。
2.各种夫妻档。导演是夫妻档,主演是夫妻档,小美女还是编剧。出身编剧世家,生出来就是要吃这行饭的。
3.海报里文字勾出的美女很好,可是远看好,近看密密麻麻,怪费劲。是不是在说爱情也如此,远看美好,近看还美好,但是总是有腐烂的东西相伴随。
4.男主角不帅。
《恋恋书中人》观后感(八):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主角是个被称为"genius"的呆瓜,老美口中的“nerd”,当他把梦中情人写入书里,某天醒来梦中情人就真的出现在身边了。
多美好的事情,书里真的跑出来了个颜如玉。
只可惜nerd没谈过恋爱,不懂如何去疏导矛盾和冲突,只是执意地通过改写“颜如玉”去控制她。结果往往两人痛苦不堪。
所幸nerd有个好哥哥,倾听他心里的话,也从未暴露“颜如玉”的身份,只是好心劝导他,不用害怕“颜如玉”将离去,那句话怎么说来着,是你的将回来,不回来也不会属于你。
于是nerd最终向“颜如玉”和盘托出,使她出尽洋相,心碎不堪。Nerd无奈忍痛割爱,写了一个让颜如玉离开的小说结局。
电影结局和意想中一样,在某个风和日丽的郊外,男主角和女主角重新邂逅,重新抱得美人归。
女主角长相算不上标致,缺少女主角应有的清丽气质,但打扮一下还算青春靓丽。
男主角妈妈的自然态家非常棒。
《恋恋书中人》观后感(九):爱得是自己想象 还是真实的人
看完片子最大的感受就是
他爱的是自己的想象 还是那个人
男主是不是真的爱Ruby这个人
我到影片最后还是不清楚
但男主在看到Ruby开始有自己的生活 有自己的个性的时候
然后发现这样也不对 那样也不对
你到底是要什么啊
没有人能跟你想象中的一模一样的
他不过是要一个自己的想象 而不是去爱一个真实存在的人
就像男主的前女友说的那样 男主爱的只是自己 只有自己
仔细一想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都会遇到这种问题吧
以为找到了一个正如自己想象中一样这么美好的人
但现实生活突然闯进来告诉你
她并不是处处如你想象一般的美好
你该如何是好
去争吵 一方费尽心思去改变另一方 让其变成自己想象中的样子
也或许你退让了 尝试变成对方想要的样子
然后再发现这根本不是自己 开始心生埋怨
多少爱情就死在这样的拔河里
影片的最后 男主找到了真实的那个Ruby
我不知道 这算不算是happy ending
但至少他还能再有一次机会
对于很多人来说 或许根本没有这个机会 重新再来
下次 记得问自己 我爱的是想象 还或是真实的你
《恋恋书中人》观后感(十):想推荐给所有恋爱中的人看
我这伟大的爱情故事,既真实又不可能。我希望她看了之后不会责怪我,于是我保留了许多细节,她的姓名,出生与成长,她的一切,甚至胎记,我将一概不提。但我还是禁不住要为她写这本书,为了告诉她,我为改变你而写的字字句句道歉,我为一切道歉,你在这里时,我对你视而不见,但当你离开了,我却觉得哪里都有你。有人看了,会说这是魔法,但坠入爱河确实是一种魔法,写作也是。有人曾经评论《Catcher in the Rye》小说难得一见的奇迹再度发生,一个人从笔墨与想象力中诞生。我不是沙林杰,但我目睹了难得一见的奇迹,任何一个作家都能证实,最幸福的文字不是来源于你,而是透过你呈现。她以全然的自我来到我身边,我只是有幸能在场,将一切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