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远山的呼唤》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远山的呼唤》影评10篇

2018-02-28 21:1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远山的呼唤》影评10篇

  《远山的呼唤》是一部由山田洋次执导,高仓健 / 倍赏千惠子 / 吉冈秀隆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远山的呼唤》影评(一):一句最简单的话可能变成最崇高诗句

  为拉片子才看的《远山的呼唤》,1980年山田洋次作品,是高仓健与倍赏千惠子这对银幕搭档的系列片之一。

  影片除了精彩的开场外,没有太多的戏剧性。导演也力图以散文化的叙事风格来讲述故事情节零散,细节化。台词简短生活化。

  独特之处在于影片设置的戏剧情境和微妙人物关系,是这些构成了影片的基本情节和个性风格。广漠的草场,寡妇和幼子,一个陌生男子的闯入。艰难的生活,质朴心灵男人身份来历不明

  这就决定了整部电影里的感叹号很少,多的是省略号。所以看习惯了美国大片的人看此片会盹着。因为它的台词太隐晦,棉里藏针,没有生活历练的人是听不出个所以然的。

  最心潮澎湃的台词也就是这段:

  民子和耕作已久有默契,就是没有人敢于捅破这层窗户纸。

  夜里的牛舍,风雨大作,兽医开刀,民子:“尼可不能死,她是出奶最多的!”突然抱住耕作,“你不能走,哪儿也别去,我害怕!”

  太简单了。简单的不象电影。

  但也有人说,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一部电影它的高潮部分才是它的灵魂

  结尾,民子终于赶上了押送耕作的火车,面对警察,民子不知如何找机会与耕作交谈。

  这时虻田,他们的朋友,坐在民子对面,大声的问民子:听说你不住在原来的草场了,已经搬到镇上去住了?民子豁然开朗,大声的说:嗯。

  听说你和孩子在等丈夫回来,要等好几年。嗯……

  这是戏剧的高潮部分,观众的泪水控制不住的流下来。这些平淡无奇的话怎么会有这么强的力道?这力道其实已蓄藏很久,要不是极端真实的情节,极端质朴的人物性格和关系在开端和发展中得以充分表现潜移默化深入人心的话,高潮里虻田和民子对谈的笑声又怎能令我们不自禁的澘然泪下呢?

  阿尔契说,感情如果你给它一条自由的路,它自然会找出适当的表现语言。感情越真实,它的表现就越简洁而含蓄。而马丁艾思林也说:在恰当的前后关系里,一句最简单的话可能变成最崇高的诗句。这就是戏剧的真正奇迹,它真正的诗意

  《远山的呼唤》影评(二):替谁怀旧?上世纪爱情勾起本世纪的眼泪

  片子很老,来自不属于我的年代。留下评论的人,半数是业内人士拉片笔记,半数是在怀旧。以观众身份跨越时代触摸上世纪爱情的人,不说绝无仅有,怕也屈指可数吧。

  但是突然就被感动了。当田岛耕作四海为家的时候,他是孤独幻灭的吧。四海为家是因为家破人亡,无以为家,孤独幻灭是因为心无定栈,不知归处。逃亡的人是没有希望的,随处可做死所。然而以莽原之心来到莽原之地,却突然有了牵绊,因而有了责任,因而有了归属,因而收获了质朴的爱情。是偶然也是必然,人在生存状态到达底境的时候,最能体会洗尽铅华的情感,于寡淡中体会真味。恰好两个苦撑的人都是。

  男女主角话不多,但情感交流始终流淌不断,这才是演技对比时下很多片子无论何种性格、什么遭遇,剧中人都能侃侃而谈,个个都世事洞明,把潜台词、情感默契、肢体语言的发挥空间虚耗殆尽,都无非是个人秀、真人秀、脱口秀而已。

  喜欢一个评论的标题:情到深处两无言。现如今,“你不用说,我自然懂你,我不必说,你肯定懂的”,这种东方的含蓄、内敛和默契已经极为罕见了。若侥幸遇到,就算舍脸去追,就算还要等,都别松手。

  《远山的呼唤》影评(三):局部的不安与最终的安全感——《远山的呼唤》之意境

  夜深人静的时候,宿舍,把台灯关了,看完了这部电影还算比较高清的版本,最终觉得还是要写点什么,胸中之“气”不吐不快,这也是我第一次写那么长的影评。如果不是其他两个室友在影片快结束的时候相突然继醒来聊天(是蚊子叮的,绝不是我看电影影响的,我保证——),对有点神经衰弱的我看片产生了一点点干扰,否则有些完美主义的我可能会在影片的最后留下一点点的眼泪。

  东方人拍的片子,又是那么基于真实生活,相比好莱坞某些有些远离实际生活的大片,看起来有一种亲切感,最起码演员长相看着就亲切。

  一、总体安全环境下的不安是一种令人痴迷的意境

  影片太美了,如果用一个词概括就是意境美。意境美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风景美,二是人美(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之美)。

  故事发生在北海道。北海道给我的印象总有一种天涯海角的孤僻之感,但又不同于勘察加半岛、冰岛、格陵兰这种冰天雪地人烟极为稀少的地方。北海道是世外桃源,虽然有严寒的冬天,但也有可爱夏天,而且是日本重要的农牧业基地。《非诚勿扰》也选择在北海道拍摄,但展现的只是活泼时节景象,看似完美,却有失偏颇。北海道气候恶劣一面也一定要展示。在这种恶劣的天气下,人能够呆在屋内,喝上一杯热腾腾的茶或咖啡,听着窗外的寒风呼啸,如果身边又有喜爱以及可信赖的人,这种感觉则是无比温馨而又有安全感的,是最美妙的,比风和日丽时感觉更幸福。影片开头的风雨,就是在这种大环境安全的情况下的一个小小的寒冷与不安。

  人的一生一直在寻求安全感。喜欢这部电影,是因为它的意境美体现在于隐隐的不安中最后依旧给人安全感。上面提到的北海道的自然状况就属于这种情况,以下要分析的是影片中“人”所带来的不安与最终安全所感。

  故事发生在七十年代末,正是日本经济进入最黄金时期的时候,当时日本的农民,只要肯干,日子是可以过的不错的,这就是一种大环境下的安全感。我们不用担心民子的奶牛场因为奶价狂跌而日子不好过,经济问题,也就是钱——保障基本的生活,不会是大的问题。

  田岛耕作的到来,最初是带来一种不安,但观众会相信他一定会给农场带来更大的安全感,因为可以清楚地预期农场在他的帮助下能发展得更好。但同时又预设下了一种终极的不安全感,即他的秘密:他为什么孤身一人农场。观众会预期之后肯定会发生什么不太好的事情。我本来就已经预期他可能是一个逃犯,但猜测可能只是打伤了人而已,没想到最后田岛突兀地说出了“我杀了人”。根据有些电影的套路,我接着估计可能是田岛自己以为杀了人,其实那个人没死,所以期盼田岛最后不会被判重型。但一想,他哥哥都来过,那么他杀人应该是板上钉钉的了。好在日本的司法制度帮了个忙,田岛属于过失杀人,只判了两年以上,四年以下(这是怎么一种刑期,令人有点捉摸不透啊,不知道日本的刑法究竟是如何的;另外即使过失杀人,这个和车祸死人也不一样,判的是不是有点轻?)。

  另一个让我有点揪心的地方就是骚扰民子的虻田,我本以为他和他的弟兄最后肯定还会闹出点事情来。因此看到在民子生病时他们开着拖拉机来帮忙我还担心会出什么事,赛马大会上看到有人带着警察来指认田岛我第一反应也以为是他们。但没想到这伙人彻底变好了,甚至最后在火车上虻田帮助民子“唱双簧”。

  影片的结尾更是给了人最大的安全感:田岛、民子和武志最后一定会幸福的。

  二、男女主角都是我所欣赏的类型的人

  田岛耕作这样的男人,我很欣赏,因为他话不多,基本都在干活。说实话,我不太喜欢很多电影中那些所谓讨人喜欢的很有幽默感,也就是非能说会道开朗阳光的男人。而倍赏千惠子扮演的民子,更是我最欣赏的女性。虽然民子在片中已经有点老了,眼角的鱼尾纹甚至清晰可见,但作为一个终日劳作的女子,这反而更令人觉得可信。倍赏千惠子本人就适合扮演这种外表柔弱内心坚强,但到最后还是有些柔弱(要真是硬到底女人不可爱了,呵呵)的女性,内敛又非常的贤惠,比如《寅次郎的故事》中的樱花。我们不会期待她平时用明显言语向田岛表达感情,但在母牛生病的那个雨夜,田岛又要走了,她真的是快挺不住了,此时她感情突然地迸发,扑到田岛怀里要他不要走,表现的是那么恰到好处

  三、影片情节的推进恰到好处

  全片的情节推进基本是平稳的,不快不慢,但也恰到好处地展现了高潮。田岛的来历这一悬念也足以撑起大半部影片,使人看下去;田岛被捕后民子和武志会怎样,则是之后的悬念。也许没有《疯狂的赛车》或者《潜伏》那样情节紧凑,但影片本身的美绝都对能使你看下去,这一点我看过的的片子中只有《金色池塘》能做到。

  四、其他有关影片的东西

  在看《寅次郎的故事》相关资料的时候,就知道渥美清在此片中有客串。但是他客串的部分没了中文配音,所以我只看出他是个兽医之类的人,但没能看出他干的活是给牛人工受精,还以为是在给牛灌肠,因而对民子表弟和他妻子当时的一些列表现也没留下太深印象。后来看了别的影评才知道原来是做的这个工作理解了民子表弟的妻子为何如此反应,才知道这本是很搞笑的很轻松的一个片段,只可惜当年的中国还是有点放不开,把这个无关大雅的玩笑给删除了。

  毕克配的高仓健真是太好了,把任务性格的内敛完全展示出来。丁建华配的民子(是她吗?)声线好像有点老。给倍赏千惠子配音的人中,我更喜欢长影版《寅次郎的故事》中的青年配音演员牟珈伦,她配的樱花,声线和倍赏千惠子很像,声音比较柔弱,但又显出性格的坚强。但总体来讲,上影厂对《远山的呼唤》的配音很完美。

  影片的配乐,真是越听越好听!不仅是田岛骑马的那段主题,还有田岛与民子交谈时经常出现的那个主题也非常经典

  五、最后的一些感想

  (1) 有时真的很向往影片中这样一种生活,在风景优美人迹稀少但又不荒凉的地方,有一个农场,各种基础设施是齐备,干活可以累但又有机器帮助,因此只要肯花时间,是可以胜任的。最重要的是,整个经济形势是好的,经济收入是可以保证的。这样一种简单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啊。但现实恐怕是达不到这样的。在当今的中国,地少人多,要有个农场几乎是不可能的(除了东北和新疆),从事农业依然是高风险的事情:一是技术水平还不高,有点靠天吃饭,养牛羊鸡的话也经常会遇上瘟疫;二是过山车般的农副产品价格;三是国家对农业的保护还很不够事实上,即使今天的美国,开农场也不是什么太安全的工作,即时遇上号年景,粮价或奶价也会随之下跌,虽然国家补贴,也只能保证微利。

  (2)山田洋次真是鬼才,从《寅次郎》到《远山》到《黄手帕》,全给他包办了。《黄手帕》不如《远山》,因为故事本身就是基于美国乡村歌手所唱《老橡树上的黄丝带》一歌,比较老套。另外听名字,“远山的呼唤”也更有意境,给人美感。唯一有点期待的可能是倍赏千惠子在《幸福的黄手帕》中更年轻,应该更好看,可惜这片子中出场时间很少。但要知道,她在《寅次郎的故事》最初的几集中,那可真是漂亮,但还是一种给人温馨的美,肯定不像范冰冰,虽然漂亮,但就像一只花瓶,没有亲切感。倍赏千惠子永远是贤惠女性的代名词。

  (3)我们需要虚心像日本学习,期待我们的农业早日实现全国范围机械化。

  《远山的呼唤》影评(四):2016.2.22.远山的呼唤.A.Distant.Cry.From.Spring

  鉴于最近一直一直看我爱豆的视频,推特视频,音乐放送视频,后台视频,综艺视频,饭制视频,最后的结果是我连半梦半醒时的脑洞都是他们的事,直接导致我就算到了早上九点都醒不过来。(没错,我就是这么光明正大地乱找理由。)

  没救了。

  虽然这是句应景的台词,然而。

  不,我觉得我还是有救的。

  我只要从这个用他们来包围我的环境中脱离出来,看看别人所在世界就好了。

  所以,来吧,开始曾经幻想过的每天看一部电影的生活吧!

  以表我的诚意,我买了一个月迅雷会员,来拯救我那两位数的下载速度

  电脑里还是有十几部以前在学校论坛下了却一直没看的电影,当时肯定是看了介绍或评论觉得感兴趣才下的,然而堆在一起后反而觉得对哪个都没兴趣了。

  算了,不纠结到底看哪个了,就从这个“a distant cry from spring”开始吧。因为名字很好听,而且年代久远,一定是个经典,不然当初我也不会下。

  电影开始了。没有字幕,那用中文配音好了。然而开头旁白的语气,让我怀疑我在听“第*代广播体操——时代在召唤”。唉,再次证明,配音实在使不得

  *************************影评开始分割线***************************

  这个电影故事很朴实,但又有悬疑在里面。也许悬疑不恰当,应该说是对主人公的好奇,很想知道剧情会有怎样的反转,或是朴实到结局。加上导演很多镜头的角度都给人很强的带入感,所以我也看得很起劲。

  *************************影评结束分割线***************************

  好,以上一段算是我的影评。

  其实我看这个电影最深的感受是,我被现在的各种罗曼史电视剧荼毒太深了!

  好多场景,我都想着,嗯,男主这时候该出现了。Loveline应该有所发展了。

  然而男主并没有出现。Loveline也似乎从刚一开始就不是编剧主线。

  对呀,我看的不是脑洞大开的韩剧或日剧,男主总是在各种重要的场合出现在女主身边,就算没有打动女主的心,也让屏幕前的真少女假少女们用手拖住自己的脸,大呼一声,我的少女心啊!嗯,大多数时候,我也是其中一个。

  然后我才恍然大悟。有这样的神经反射是误导的结果。

  那些编剧你给我出来,制造那么多timing正好的纯情罗曼史,直接提高了我对爱情的期望值,难怪我到现在都找不到男朋友。(没错,我就是这么一本正经地乱推卸责任)如果timing都那么刚刚好的话,程又青和李大仁能错过那么多年吗。

  再说是日本乡村电影,另一个我看过的就是“小森林”了,一个是家庭生活,一个是独居。比较结束。

  我比较喜欢的是那个小朋友两次在牛棚的草垛里看书的镜头。感觉蛮有趣的,不过牛棚不是很臭的吗。不然我也很想体验一下趴在蓬松的草垛里,把自己埋起来,然后悄悄读故事书,那感觉应该和小时候躲在被窝里看童话书一样酸爽吧。(其实这个我也没干过,只是电影里看到过,算是小孩子世界里惊险刺激的事了吧。)不只是小黄书要躲起来看的,故事书也要躲起来看,躲起来看书是不是会让书更好看呢。(明显不是的,你躲起来看会计书试试?)

  最佳位置:牛棚二层草垛堆

  《远山的呼唤》影评(五):车窗之内

  给个地方住。

  给点东西吃。

  给个活干。不给钱也可以。

  只要给个地方住,给点东西吃。

  田岛耕作给人的感觉有些不对头。就如邻居大妈说的:干这么多活工钱却这么少。所以家里的抽屉要锁好,刀也藏起来(大意)。民子也皱着眉头不知道这个沉默的男人动什么脑筋。但耕作来了,家里的农活慢慢得变得有条理,有人欺负也有他提着水桶走出来,因为他的腿比那个欺负她的人长很多。小孩也和他相处地很好:叔叔夸我的名字好。

  嫁给过世的男人是赌一口气,坚持冬天就是地狱一样牧场也是赌气。民子从男人忘我工作的身体里看到了同样的气,那么多的汗水,那郁结的气一点都没有减弱。

  人总是在对和不对的缝隙里苟活,以田岛耕作而言,杀人没有对的可能,但是面对逼死自己妻子的高利贷者不三不四,这次要比《幸福黄手帕》里更有力一点,铁拳挥出对方不耐打又怎么办呢。而民子带着儿子这么含辛茹苦就是不能回头,回头前面全部认输了,所以哪怕四分五裂也要干到底,烂在这牧场里,暴死,猝死都好,这样就是不认输。哪怕儿子的将来呢。两个执着的人在似乎没有了警察局,没有了市政厅的桃源里彼此孤独地生活着。直到耕作偶然回忆自己的过去,他再次迟缓地对武治说:不能哭,眼泪不能流出来。那时候我们才知道人高马大的壮实汉子还是当年那个跟在哥哥后面捧着骨灰盒的少年。从那一刻起,到像高利贷者挥出铁拳,他的心再也没有长大。

  当然,生活不会这样折磨一个人,因为这样折磨得不能很久。

  当高仓健扮演的耕作将几个农民摔出去,音乐响起,我很多年之后在《姿三四郎》的小说里找到个足以匹配这个瞬间的词:那灿烂的山岚*。那段旋律那么久地回荡在我的记忆里,那是一种郁闷一扫而空的舒展,山巅的飓风,把一切横亘于胸臆的块垒一扫而空。把天也投破了。那是我第一次流出眼泪的地方。当然,耕作依旧是毫无表情,因为他知道没有什么可以一扫而空。他想到正是自己双手的力量把自己逼入绝境,把自己驱逐到无家可归,他的手越有力,他就越加无法停止这种漂泊。

  当然手还可用来调弄咖啡。据说高仓健本人就是调制咖啡的高手,有他的剧组里常常能喝到他亲手冲配的咖啡。而在电影里,咖啡的蒸腾之间,两个人开始说些工作以外的事情,或者接着香味的遮掩可以看着对方的眼睛和不是眼睛的地方。这就是最残酷的地方,人必须活下去,否则天去折磨什么。而且这必须是心甘情愿。

  活着可以骑马,在马上矫健如龙,在万人面前一骑当先。那一刻,他和她都以为天开始微笑了,的确如此,因为天知道要换个场景折磨他们了。

  于是火车上,手绢递过来了,消息递过来了,牧场没有了,我们跟着你走,我等你。

  车窗之外大雪茫茫。

  车窗之内。

  哭吧。

  《远山的呼唤》影评(六):我是一个细节控

  看到这部片子的时候已经太迟了。

  男神已逝,人间无处寻芳踪。

  而他的这部作品,已经比我本人的年龄还要大了。

  但是一点不影响我对这部片子的热爱。太美好了,太美好了!

  含蓄隐忍,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表面平静,暗流汹涌。于无声处听惊雷的爱情,冷淡客气的后面,是两人互相探寻、逐渐接受的过程。

  全片没有任何过头的语言和动作,所有的渴求都在牛棚里紧紧的拥抱上面;所有的承诺都在火车上深深地对视上面。

  一部没有反派的电影,平凡人的生活交响。

  下面是我最中意的两个细节:

  1、第一次牤田骚扰民子,被她亲手打跑。田岛耕作过来看她,她愤怒的回屋,关门,推拉门坏了,拉不上。民子气愤的试了两下,放弃,消失在屋子的暗影里,武志飞脚踢门,可见门坏了不是一天两天,母子两人都知道,只是没有力量去修理罢了。

  接下来民子为亡夫扫墓,随后去大伯家做客。参观曾经是丈夫心血的兴旺发达的牧场。而同时,田岛在她破败杂乱的牧场里,嘴里含着钉子,默默的为她修理坏掉的屋门。

  牤田第二次骚扰民子,大家欣慰的看到,从来都是忙忙碌碌的民子终于有了午休的时间,虽然还穿着罩衫。田岛耕作这样一个男人,给民子的生活带来了一丝喘息的机会。当然牤田骚扰失败,民子甚至没有动手,田岛轻轻挥手,就把牤田赶出门去了。然后衣冠不整的民子与田岛隔门对望,“你没事吧?“,田岛主动关怀,“啪嗒”,回答是门顺利的关上了。

  ——被关在自己亲手修好的门后面,不知道田岛心里是什么滋味!反正我是笑死了。

  2、关于民子住院后,田岛与武志睡前的对话。这不仅仅是为了表现田岛对孩子的关怀,像父亲般的爱护,从身体到精神全方位的引导,我认为这是极其重要的情节推进。

  田岛回忆往事,说起了自己父亲的死因:生意失败无力还债,自缢而死。当时给的镜头是从田岛背后望向窗口,挂着一把绳子,田岛的沉默,想必是想起了当时的情形,当时的悲痛、无助、努力的坚忍。还有,他一定也想起了第二次发生在自己眼前的同样的场景。岛田叹息道:”一个男子汉,要忍着的,实在是太多了……“不知道他有没有想起自己杀人的场面,当时要是忍住,结局会是怎样?

  后面他跟民子坦白自己的来历,几乎一模一样的场景、一样的过程:妻子借债,无力偿还,自缢身死。面对债主的辱骂,他也许想起了父亲去世的情景,这个自幼失怙的男人,也许把当时的情景投射到了年幼的自己,他既不能接受悲剧重现,又不能接受自己的亲人再次受到侮辱,于是一时激愤,失手杀人。

  这两个相关的情节很好的塑造了岛田耕作忠厚、隐忍、热爱家庭的形象,同时减轻了他作为一个逃亡杀人犯形象的负面影响,对最后定罪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杀了一个人,只判了2-4年,不知道是日本本来量刑轻呢,还是法官也考虑到以上的情节。

  最后说一句,这些演员简直棒极了。整部影片看下来简直就是一种享受。岛田扶民子骑马,教唆武志拍马屁股,民子在马上那种紧张兴奋的表情,阻止武志时手上的动作,极其美好,极其优雅,虽然她脸色黝黑,眼角鱼尾纹出现,仍然掩盖不住她身上日本女性的魅力。

  细节控爱死这部片子了。

  《远山的呼唤》影评(七):再也没有那么宁静的草原了吧

  二战后,日本政府鼓励农民在开发北海道,一场浩浩荡荡的北进运动开始了。100多万人带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来到这片不毛之地。由于北海道气候恶劣,且人们从事的行业有多是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所以披荆斩棘以有尺寸之地的他们大多数骨子里非常倔强,充满了开拓者的自豪与骄傲。女主角民子就是这样一个难舍故土的女人,矮小的身体撑起一个巨大的牧场,独自养育去世的丈夫留下的孩子。而田高耕作本是一个农民出身的上班族,在妻子欠债自杀后杀了前来逼债的债主,四处躲藏。这两个无依无靠的人就这样相遇在北海道辽阔的草原上,童话一般迷人的风光之中。于是,一个心生恻隐,一个心生仰慕。两个人心照不宣地享受彼此的存在带来的幸福感。而耕作被警方发现,还被给予了缠绵离别的时间,这种极其有人情味的社会风气应该会让我们感到一阵暖意和向往吧。而最后火车上那一幕算是上个世纪下半叶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场景之一。没有鲜花,没有围观,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有的只是东方式的含蓄和爱情独有的伟大。

  这是个非常简单的故事,却几乎没有人不被这部片子会心一击,心生感动,但大家却很少会觉得这个故事矫情或者无聊。这就是山田洋次和演员们的杰出的地方。一开始,我觉得这部片子非常像美国的西部爱情片。连高仓健在草原上单挑三个地霸的动作都是那么牛仔,那么酷。而他建议不让孩子看见打架这样的行为简直绅士到了一种封神的等级。搞得我都想给他生猴子了。高仓健不动声色的表情技巧贯穿始终,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让新中国第一批接触日本电影的观众知道了还有一种英雄主义可以是温柔似水的,还有一种不怒而威的人格魅力,还有一种社会是可以容忍超越界限的爱情。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高仓健在片中唯一一次动容,那就是最后接过民子递过来的手帕之时。眼泪顺着眼角的沟壑流淌下来,欲语还休,然而,一个关于未来的期许已经得到了回应。

  千惠子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在她对耕作的态度变化的过程中,千惠子的沉默是有力量的,被晒得黑黑的脸庞透着坚毅和不屈。她身上的日本女人含蓄是可以爆发出巨大的能量,让人觉得你永远无法击倒她,除非你是她爱的那个人。作为“民子三部曲”的主演的她凭借这系列的最后一部拿到了第四届“学院奖”最佳女主角,是上个世纪日本社会流通性最强时候,成功逆袭的经典案例。

  关于本片的拍摄剪辑技巧,我只能说洋次的风格和李安早期风格非常类似,叙事平稳有力,画面干净悠远,节奏感非常强,几个转折点都是处理得自然,又爆发力。唯一让我感到难受的是135min版本的配乐有时戛然而止,让我感到有点突兀,但这也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通病。

  去年年底,高仓健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给这个世界留下了204部作品。谢谢。

  《远山的呼唤》影评(八):记忆像个说书人

  泡一壶茶,慢悠悠地听一个人给你讲故事。多久没有这般清闲惬意了?多久没有腾空内心,留给青山白云了?

  外面是呼啸的北风,空中弥漫多日的雾霾被风一扫而光。冬天的午后,阳光只艳丽一阵子,用不了一两个小时,光亮里就会透出暮霭之色。好时光,要有好事物陪伴。身边这个说故事的人是山田洋次,一段安静的时光。北海道,自然状态的大草原,宽广无垠。人行走广袤中,有种宇宙苍茫的洪荒。三笔两笔,还没等着讲故事,已经把阔达的意境勾画出来。黑云压城城欲摧,从黄昏开始的故事。

  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寻常人家的寻常事情。一个雨夜突然到访的陌生男子,一个带着儿子经营奶牛场的女子,一群热闹有爱的村民。看到最后,内心妥帖舒畅,泪水伴着那个冷峻男人的擦眼泪动作奔流而下。不煽情,内心一点一滴被加热,舒缓,一切水到渠成。不慌不张,不紧不慢。滴水不漏,所有的温暖和感动深深滋养进心田。

  讲故事的人气定神闲,自说自话。他会把季节变化的文字打在屏幕上,寥寥数语,却给人温暖的妥帖或者淡定的冷静。“北方的春天姗姗来迟”苍茫的天底下,铺着薄薄一层清雪,深蓝的天幕,堆着连成片的黑云。一个人在天底下由远而近,小黑点在动,但那种画面带来的震撼感却迟迟不散。春天来的时候这样,夏天来的时候也这样。不紧不慢,配上季节变化相关的画面,没有浓到化不开。

  现在的导演已经不会用文字串场,故事紧凑得已经把人逼得没有一丝喘息机会。导演着急忙慌地只会讲故事,生怕你没有耐心听下去,一路紧赶慢赶;观众也是一路狂赶,任何情节的小疏离都会觉得拖沓,不想再看下去。但是山田洋次却不,他偏偏就要这样慢性子,用文字和画面营造一种时间。就着时间,慢慢抒情。这时间断不会让人快进过去,因为不舍得,哪怕是一个字,一个画面都不想舍弃。就像一顿大餐,不是吃饱肚子为止,享受的是每个细节。至于故事是什么,那已经不再是全部。好的说书人都是这样,搭了一个花架,远远的你被吸引过来,等走近一看,每朵花都姿态各异,每种姿态都有不同的诱人之处。错过任何一处美好,都不忍。大自然的密语,时间的密语,都要一句句说到人的心窝子里,才能针脚绵密,把最终想要说的传达出来。

  人,活在这世上,靠什么温暖人心?选择什么样的生活状态要更上一筹?生活有盼头,未来有阳光,心底有根,感情维系着每个小小的星球,人不再是孤单无助存在于这渺茫的星球上的孤独者。

  高仓健在故事里还挺年轻,这个已经过世的老男人,这个冬天给了我太多心疼的感觉。我从他演的一个个故事里拼凑出他的真正相貌,他的孤独,他的坚强,他的硬汉形象,只是,他已经不再。他已经不再了啊……他这一生,痛失爱妻,没有子女,孤独清苦的一生,那个孤独的背影,怎么都改不了留在我心底的那抹凄清。悲天悯人是人的天性,每个人最终都是过客,我讨厌自己的心疼,要知道,在《远山的呼唤》里,他最后获得了幸福啊。

  《远山的呼唤》影评(九):远处的青山 永远的希望

  丧偶的民子一个人带着儿子支撑着北海道一个养牛场,每天起早贪黑,辛勤劳作。在她以为这种生活永远会这样下去的时候,一个陌生的男子闯入了她的生活。田岛耕作,一个深沉高大的外乡男子,在一个雨夜借宿民子的农场,后来在民子的农场帮忙。男人或许不是必须的,但有了男人生活自然会不一样:繁重的农活因为有男人而不再艰苦,觊觎民子的地痞因为有男人在而收敛不少,小孩的生活重新得到了父爱般的关怀,民子的心也因为这个男人而重新感受到温暖……

  正当一切具备的时候,剧情急转,田岛原来是个通缉的杀人犯。沉默的田岛无奈的离开,民子苦苦哀求,可是善良有责任感的田岛还是上了警车。

  北海道的冬日,风声肃杀,一列火车在雪地中行进。当田岛在火车上看到民子时,他什么话也说不出,但两人四目相对的眼神却蕴含这很多很多……当民子把一块手帕塞到铐着手铐的田岛手中时,硬朗大汉如高仓健,也不禁流下了热泪……

  很老套的故事,却拍得如此让人感动。可能思维定势惯了,觉得浪漫总是年少轻狂的事,殊不知,夹杂着太多无奈与生活艰辛的情事,有时候更真实,而这种真实足以让你热泪盈眶。

  高仓健大名在外,第一次听说是张艺谋拍《千里走单骑》,这个被张艺谋誉为“连背影都能表达感情”的男人在《远山的呼唤》中的确做到了这一点。他不肯与民子母子同桌而食,只是一个人坐在院子的石桌上,民子从窗口望见的背影是刚正的;他不辞辛劳在田里耕作,那被汗水浸湿的背影是感人的;他带着小孩在马背上驰骋时,那稳健的背影是那么温暖,那么充满生活的乐趣;他告别民子走上警车时,那背影是那么坚定与无奈……我对一个好男人的定义有些模糊,但看到高仓健饰演的田岛,我却看到了一个好男人。

  坚忍,正义,内敛,含蓄。这就是高仓健为我们塑造的好男人吧。

  倍赏千惠子,看之前就被告知是个演技派女演员,让我们这些视觉系小孩做好心理准备。不过这又有什么关系呢?这不是一个要用视觉冲击来完成的爱情,这是一种真实的生活,真实的生活里谁会说民子不美丽呢?犹记得民子扑到田岛的怀里想要留住他的那一幕,看似瞬间的爆发其实隐藏了多深的感情啊。一个寡妇操持这不大的养牛场,她的坚持背后要付出多少泪水和汗水啊,而一个男人的闯入似乎让她重新燃气了生活的动力,那种久违的阳刚般的温暖,她已经渴望太久了。于是,她重又流露出少女恋爱时的那股天真和小心翼翼,恋爱会让人变美,那是对少年人而言;对民子这个坚毅要强的女子来说,恋爱会让她的生活变得更真实。而真实,往往是让人动容的主基调。

  北海道,有着肃杀漫长的冬天,但春天里那延绵的远山却始终会换上绿装,不管冬天有多么寒冷,远处的青山总会让人燃起新的希望。

  《远山的呼唤》影评(十):那年月,日本的风景很美

  这是影片给我最大的美感。雪呼呼地下,厚厚地堆了一地。银装素裹,加上风呼呼地刮,农舍孤零零地散落四野,破窗啪嗒啪嗒的节奏,叫我想起童年时代的大自然。

  雨,也有几处下得很大,还有闪电配合。大自然显得很自然。

  没想到,日本的北海道的农场,这么自然古朴。很美。

  农家的赛马活动,也非常有意义。比起此间,农村里几乎毫无体育竞赛活动,毫无休闲活动,只有赌博盛行,这真是不比不知道!

  至于说男女主角间的故事情节,老实讲,我以为一般般。杀人犯,无论如何,总归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那么,女人能够给予杀人犯以改过自新的机会,也总归是人间的一种温暖。就这样了。还能深挖什么内涵呢。

  当然,导演的意图,不会是叫风景只担当美的功能的。估计是要映衬生存的艰难。

  男主角的父亲和妻子都死于高利贷逼债后的自杀。(这个,像此间曾经的控诉万恶的旧社会:高利贷,卖儿卖女,典妻,苦工、、、)。男主角因杀人而逃亡,需要一个安生之所。女主角是个瘦小的寡妇,经营一个农场显得很吃力,迫切需要一个男劳力。这样,需要和被需要,相互间就形成一个吸引力的态势。恐怕,这就是异性恋的一种基本构成模式,这个成因还是很朴素的。谋生如此艰难,尤其对女人。女人离不开男人的劳力呀。就是这个理。

  猜测,导演是男性。因为,电影就是以男性的角度结构的。拍摄男性的力量,心理,思维,要求。而女主角,不过是完成了“男性的配角”这样的思想使命。

  而即便是男性角度,导演也是站在杀人犯男主角这个男性的角度去思维的,而放弃了女主角的死去的丈夫这个男性的立场。人死一场空。不但是导演对死人丈夫忽略不计,就连女主角也对死人丈夫一笔勾销了。电影中,女主角与先夫属于自由恋爱,不顾家人的严重反对,来到穷乡僻壤共度人生;但是,丈夫估计是过劳死了。女主角后来对男主角就完全又一心一意地恋爱上了,卖掉了先夫的农场去静候男主角服刑期满。假设,女主角的死人丈夫地下有知的话,他会怎么看待妻子的再恋?会怎么对待导演有选择性的男性思维?

  女主角和另外一个闻名的日本女人阿信相比,实在是不值一提。倒不是说她不能再恋,而是她的再恋建立的基础和当初与先夫时候的大不一致。对生存条件的屈服,是一种投降。是一次变节。但是,导演却不去这么思考。导演仅仅从男主角出发,一路构思了本部电影。可能他自认为很流畅,且感人,但是,我要对此哼哼哼。。。

  这几日,一直在迷惑于盖茨比了不起在哪里。还没有想清楚。

  但是,觉得盖茨比和远山的呼唤里的“高仓健”比起来,就倒霉透顶了。换言之,“高仓健”也太走运了!

  盖茨比终其一生,都没有弄到一个爱情。而小高同志,却尽管是身犯命案,却仍然走在胜利的大逃亡之路上!无心插柳柳成荫!收获不是一点点!

  这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小高同志,还用得着这么紧绷着个脸,一脸苦大仇深的腔调吗?!和盖茨比相比,你还不知足吗???感谢你那狗屎运去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