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小屁孩日记》经典影评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小屁孩日记》经典影评集

2018-03-08 20:4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小屁孩日记》经典影评集

  《小屁孩日记》是一部由托尔·弗洛伊德桑尔执导,扎克瑞·戈登 / 科洛·莫瑞兹 / 罗伯特·卡普荣主演的一部喜剧 / 家庭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小屁孩日记》影评(一):有个片子叫小屁孩日记

  总的来说这不是个给力的片子,远有《两小无猜》,近有《怦然心动》。好在编剧另辟了蹊径:真正的主角,是躺在地上的那片奶酪。而“+一个小胖子”这种模式司空见惯了。

  不管是在哪里,都有这样的童年: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却又去模仿别人;找一个伙伴,却不停的教唆着他去和自己想法一起改变现实中,电影中,一直都是这样的画面。身边就有郝夫利,我就是郝夫利。

  相比傻里傻气儿童片,本片确实提升了一层,至少它能勾起些许回忆。卖萌的花招从海扁女出现的一刹那就露了怯。你丫喜欢这片不就为了她?

  关于屁孩这个屁我还想说,很多你现在很看重的东西,将来屁都不是。

  《小屁孩日记》影评(二):如果你是那个自以为是,却多弄巧成拙小孩

  先看的第二部,然后才找到的第一部。相比以讨论家庭关系与两代人共同沟通成长主题,第一部的这部时光回放却更刺中我的内心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好电影的标准,不难理解这部电影四星以上与三星以下大致五五分,刨除喜欢高逼格动辄喜欢在豆瓣玩movie maker视角的砖家们,更多人是为整部影片拖泥带水地看完后,留给自己的情感共鸣打分。

  这部片子打动了我,因为这个小屁孩身上反射出的是如今已经二十多岁的我,对那个年纪的自己的一次回顾,为影片中的情节人物设计暗暗捏了把汗:不会有人知道这就是我的那段打着成熟智慧的旗帜,公然狗血与滑稽年少时吧?

  年少,这个多泛泛在古文与矫情的梗概,却是那段十二三四岁的时光最恰当的代号。刚完成求学第一阶段开始迈入都是一群半大不大,个人意识开始觉醒,有强烈集体、圈层倾向又对个体与集体的界限格外敏感,反映在情绪不稳,与家长出现冲突,对周遭开始怀疑,又因缺乏经济能力不得不选择克制,尽管在意你的成年人忍耐着你表现得已经非常频繁的爆发与暴躁。升学压力还没有到来,虽然考试已经有了难度却还可以凭小聪明应付得来,过剩的荷尔蒙与爆发生长的四肢让我们想尝试从未有过的尝试,不仅是说那些不靠谱不在调上的事,更是那种渴望挣脱,渴求被承认的情绪和心愿

  那个小伙伴,记得吗,你觉得他比你幼稚,他需要你的存在,他的大小纰漏让你切实为他担忧以后他要怎么办。你和他有共同的一些喜好,甚至连这个都没有,有的是共同喜欢的人,共同遭遇挫折,哪怕是共同的回家的一段路。你总是劝自己对他的期望不要太高,他就是那样,你还告诉自己要对其迁就,哪怕误了你一些事,你也觉得,自己恩威并施,几天冷战然后求和就好像他任你操纵,然后重归于好。可这个人好像陪了你很久很久,也许现在你还在和他联系

  那个好人,记得吗,连朋友都对身处囫囵中的你口出不逊的时候,是他的偶然出现,一句话一个动作,就轻易地洞穿了你脆弱温柔,他是如此雪中送炭不同寻常,他像是看的那些影视作品里那个让你望穿秋水的默契江湖侠侣一般地存在。他存在了那么一瞬,然后奇怪地,你们平行线般地再无交集,哪怕那时离得不远,甚至时常碰面。

  那个讨厌的人,记得吗,他就像你讨厌他一样讨厌你,你觉得他事事跟你过不去,有坏事降临在你身上你头几个假想的施害者就有他,不管是不是合乎道理,推得逻辑。有时候不得已打个招呼,你都觉得你是天大的让步,还要摆出一副大方不在意的模样,然后再看看他若无其事目中无人样子,你还是回到你的受害者心态中继续画圈圈诅咒他。好像现在你们也有联系,甚至高中甚至大学的时候偶然间峰回路转,当年一点鸡毛蒜皮小事俩人心照不宣春风化雨握手言和,甚至情意更亲昵。

  那个人,记得吗。有几夜为他失眠的那个人,你欲盖弥彰,欲掩还宣,在矛盾中为他动情为他彳亍为他着想,又实实在在给人家添了好多甜蜜困扰的那个人。现在还能想起他长什么样吗?笑了吗?

  那个人,记得吗,你也是这么些那个人,都在那段年少时光中,你还记得吗?

  所以,如果没体会过扮演“那个人”,这部电影的共鸣程度不够的,也许被昆汀戏弄,被科恩嘲讽,被影评们唬得团团转是好电影。还记得年少时的自己和那时你喜欢看的东西吗?

  《小屁孩日记》影评(三):无聊俗套的滑稽可笑

  非常糟糕的电影,先不扯小主角在电影里是个多让人讨厌的家伙……单单里面所有的角色,除了男二号小胖子很可爱,而且自始至终的连贯,其他的所有角色都让人莫名其妙……父亲看上去像是继父,母亲看上去像是继母哥哥看上去是隔壁家的坏小子弟弟就像是邻居家的坏狗……学校里所有的老师都像是神经病加+白痴+势利小人……重要角色中的怪小孩应该直接被送去白痴小年营,那个可爱的小萝莉……既然所有的同龄人看不上眼,会对低一个年纪的小屁孩另眼垂青??滑稽……太奇怪了!

  然后就是故事……整个故事完全不能感受高潮在哪?如果是散文式的电影,里面的段落却又俗套又无聊……看来导演只是想趁原作的名气来揩油,根本没想过这应该是怎么样的一个故事……

  《小屁孩日记》影评(四):Be Youself.

  本是一部喜剧电影,关于小孩子关于友情。但是这部电影,我却不能单纯的将它作为喜剧电影,因为我从电影中看到了我的影子

  Greg和Rowley的友谊让我羡慕。特别是Rowley,一个呆萌的小胖子,从来不计较好朋友如何对待自己,即使Greg如此的自负,永远觉得Rowley没有自己不行,自己是他的头,希望他一切都听从自己,可是Rowley呢?从不为此心烦,从不介意。很喜欢Rowley,他不是一个自私孩子,也从来不希望成为校园风云人物,只希望能够be himself。当然,在此并不是批判Greg,毕竟他也只是个孩子,拥有孩子的天性,这是在正常不过的了。

  看到后来,一直一直以为剧情就会这么平平淡淡的演下去,他们俩都成为了校园的风云人物,可没想到的是,他们的友谊竟然破裂了。他们再也不一起上学,一起回家,一起玩,这些都让我有深刻感触,因为我曾经也有过,还好最后他们和好了,这是为他们感到幸运地方,然而我,却不那么幸运。

  我和她是很好很好的朋友,好到让我觉得再也离不开她,我们的友谊会一直到永远。但,突然有一天,我发现她再也不像从前那么对我,我们不再一起吃饭,一起上学,一起回家,一起玩,一切都变了,变得那么陌生,让我措手不及,让我开始想从前的快乐时光难道都只是一场梦吗?我吃不好,睡不好,那时的成绩也不如从前,每天都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也像Greg一样主动过,可是迎来的却是热脸贴冷屁股。不知道该说自己执着还是固执,我依旧放不下这段友谊,但却不会再表现出来了。我在她面前就当不认识她,而且装得很开心很快乐,想要让她知道,缺了她我依旧可以过得很快乐,我还是从前那个我。在乎她的事实,只有我自己知道。

  时间就这样流逝着,我们俩也这样继续着。直到毕业……

  毕业后我重新加了她的QQ,很认真的问了她为什么,因为这个遗憾,这根刺,不可能从我的心里拔出,不管我装得多么快乐,我还是忘不了。她也告诉我了,说来好笑,却只是因为一个误会,我们却再也不能回到从前。现在的我们,形同陌路。不管怎样,还是感谢她,让我明白了一些事,我永远会记得她曾是我最好的朋友。不能成为一辈子的朋友,我们,或许有缘无分吧!

  所以,我很羡慕Rowley和Greg,他们能回到从前那么好,真心为他们感到高兴。这部电影之所以感动我的地方,就在此吧!

  e youself,只要做好自己,一定会感动他人,交到真心的朋友!

  《小屁孩日记》影评(五):谁不曾顽劣倔强青春之前、童真之后。

  “有一些东西值得你放下身段去挽回”。

  通篇充斥这青少年的快餐幽默的桥段中,只有这么一句让我玩味的目光有了短暂的停留,怔了片刻,猛然发现,只会习惯耸肩 抬眉 say“ok”的美式轻幽默中竟有如此温情的 甚至有些文艺气了的东西。

  影片从此时开始,屏幕前的我 已不能轻易地抬起嘴角而是陷入深深的回忆。

  时光洄游,我们每个人都好像曾经是那个小屁孩Greg,在初出江湖的时候都带着满脑子古怪想法。总想着独辟蹊径,能够站在所有人的视线顶端,过着一种受人膜拜的生活,做着无人不知无人不识的梦。也因着 那些稀奇的脑细胞完全不肯安分,也都完全屏蔽了 大人们或质疑或怒狰的目光,将思维 畅快的游走在 屋顶、树梢。就像Greg 、用尽了一切奇怪的招数,只为了能够在初入的中学寻到一席吃饭的位置,在走廊遇到向他抬起手臂微笑的人。这些在他眼里似乎难以征服的高山实质上只不过是获得肯定通透价值必由之路

  十几岁的年纪,是咬一口就能酸到皱眉的果子。视陌生的人群如同猛兽,仰望所谓的风云巅峰好似神明,涩涩地 躲开那些充斥着喧闹大路 车水马龙。宁愿与小路坎坷孤寂为伴,说着:“其实 我只是不屑于 与那些俗物为伍。”殊不知,心里那个叫做卑微的怪胎已经压得自己的灵魂 悄悄地低下头。

  那个时候 几乎每个人都是固执的,甚至是顽劣。经常惹得大人们摇头连连,惊叹于面前这个孩子荒唐、明明知道,那些被误会、被责怪、被管制的只都是一些无心而为,但那句抱歉已经塞满了苦涩的口,最后却仍旧绷紧了嘴唇执拗而又陌生地摇头 退后、

  Greg 面对Robert 那些 得知真相难过的质问,仍然用自己的“义气”和对方的霉运来开脱,最后看着Robert 越来越寡淡的神色和难以接受的眼神却始终不明白,所有的辩解都抵不过一个“Sorry”。

  在那个满是“屁孩”年月,尚不懂得自然美和心清气淡。偏偏都喜欢剑走偏锋,越是费尽了心思,却只得抓了大家的“白眼球”。半熟、在每个人的个人观依然模糊的时候,“趋之若鹜”反就成了必然。所以往往那些出头鸟便只得两种下场万众瞩目 或者 受人唾弃。

  在弥漫着完全疯狂气息下,偏爱那个长得有些像艾薇儿的女孩子。坐在球架下咀嚼文字 然后冷眼旁观外面那个几近稚气的世界怡然自得。一副什么都不沾身的样子。“初中之后是高中,当你进入社会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现在坚持的东西,都是狗屁。”那时,谁都不知孰是孰非。只是 会有很多人艳羡地看着你,对你与众不同理论咂咋有声,之后 毫不吝啬 一些不屑或者拜倒的目光。一切 惊为天人

  谁不曾顽劣,谁不曾倔强。

  即便是到了现在,那些心里的波澜暗涌,风沙四起,又有几个,能轻吐于口,不动声色

  那些,执着坚持 死守的,到底,我们自己又能否解释得清。

  人,无论什么时候,都是思维看守的囚犯。

  那些古怪的想法,荒唐的道理,直因了坚持,便有一部分成为真理,另一部分成了症结。

  中年的时候看着那时年少的自己 就如同这片子中的漫画,说句“zoo wee mama”,哑然失笑

  可是当你老了呢,你该笑的毫无顾忌,还是。。沉默 然后收敛 直至 肃穆。。。

  《小屁孩日记》影评(六):要珍惜什么,又要看淡什么呢

  电影的名字叫“小屁孩日记”,主角也是一群初中的小屁孩,但是我看了之后还是会想到自己。这部电影里格雷简直都没碰上过好事,他一直想要成为班级年鉴中的明星,可是事情总是不按预期发展

  他被一个蛮横的丫头欺负,摔跤课上也打不过她;他感觉自己画漫画很好,可是最后得奖的是他的好朋友罗利的作品,而他一直对那个“我的妈呀”系列漫画很鄙视;他和罗利玩的时候还把他的胳膊弄伤了,这导致班里同学关心罗利,于是他很不爽;他参加了学校的治安巡逻队,可是一天送一群小孩回家时出了问题,他为了逃避惩罚责任推给罗利,导致二人友谊破裂;他很擅长唱歌,报名参加话剧队之类的社团,本来可以演主角,可是那个蛮横的丫头家里有背景,于是演了主角,格雷只好演大树。如此种种的遭遇之后,虽然他在最后舍身帮助罗利而恢复了二人的友谊,然而其他的状况并没有改变,他没有实现目标,还是很平凡,甚至有些不受欢迎有关前面没提到的千年奶酪情节),而整个剧情到此结束

  这种有些搞笑的儿童电影,结尾不是皆大欢喜,而是如此的平淡,而且夹杂着观众(我)的一些失落,实在是让我费解。可是,真的什么事情都会有一个圆满结局吗?幼稚的我以前真的是这么想的,或者说,一直希望如此。

  大学之前,我一直在学习,目标和理想也就是学习好,所幸虽然道路曲折可是目标总是顺利实现,我所经历的失败还是太少。可是大学之后呢,不但在学习上比不上很多人,而且在社会工作、人脉资源等等方面都是与人相差甚远。各种事情上的挫折以及因为对比产生的压力在不断的困扰着我。有一天,我又在想这个电影的结尾,于是想到,可能这种不圆满的结尾可能才更现实,更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圆满。我们的生活中就是要有失败,要有不如意的事情,可是在这些事情后,我们要反思,不是所有事情都要争先,都要自己得利。不要轻易因为一件事情的失败就无限低落与愤恨;不要因为别人对你的态度而轻易改变自己的心情,要先了解自己,判断这么做是否值得。要珍惜应该珍惜的,看淡那些浮于表面的。正如格雷,罗利是他真正的朋友,这样的友谊是不可失去的,自己犯了错误,就要弥补,得到了这份友情,就会很快乐;而外界的看法,所谓欢迎程度排名,还有那个野蛮丫头,都是浮云,都是浮云。于是在结尾,格雷又被那个野蛮的丫头羞辱了之后,他只是和罗利相视一笑,而我的心情,也从当初的不解与愤恨转为淡然。

  知道该珍惜什么,知道该看淡什么,心中少一些冲动与莫名的恨意,多一些感恩来体会生活,这也许就是观后感吧。这可能和此剧本身要表达的意思有很大差别,不过这部电影映照到我的内心,呈现的就是这些了。

  《小屁孩日记》影评(七):不是你想象的故事和你想象的成长——你吃没吃那片发了霉的奶酪。

  曾经以为每一步成长的片子都伴随这主角的聪明伶俐,活波可爱。

  但是,总有一部片子不一定,也许你就是14忆人口中的一员,你就是普通到不行,甚至有点平庸,扔到人群里没人会理你,在家里也不一定是最受宠的那个,这样的人千千万,但是从来没有人问问他们过得好不好,是不是有人记得他。

  但是小屁孩日记,记得。记得那些曾经属于童年的不完美,不快乐,那些成长的痕迹变成长大后的完美花朵。

  也许剧情上并不显得很紧凑,但是你会感觉那就是生活,你的童年难道不这样吗,偶尔你也会小自私一下,你会期待大家都喜欢你,你会希望你是那个光芒闪闪,牛B哄哄的人中之龙,但是生活不是这样的,那样的生活叫电影。

  小屁孩有点小臭屁,有点小自私,有点小高傲,有点小笨,有点小聪明,拥有不错的声音,可惜不能唱男生,拥有不错的头脑,可是总用不到地方,拥有不错的上进心,可惜总是喜欢走牛角尖,拥有最好的朋友,可惜总是不会珍惜,用有点小聪明,可惜总是永不对地方。

  这就是小屁孩,面对自己喜欢的事情会喜欢,但是又总是害怕失败,面对错事从来不敢承认,因为自己的那点小面子。

  耗在最后他终于勇敢了,纠结了那么长时间,他为了自己的朋友站了出来,学校的莫名的规则是什么,是限制自己快乐的枷锁,是浮云~当你看破他,你就是最开心的人。

  反过来说说小屁孩的好朋友,看起来笨笨的,偶尔也会坏事,但是他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回想着一步一步的走着,最后,他反而成了小屁孩最羡慕的人,这就是人生,你追求的也许不是能得到的,那些不像你那么期待的人反而更容易得到你要的,你嫉妒也好,你羡慕也好,你都不可回避,这就是人生,这是成长,等你释然的时候,你就发现那些成长的东西才是你真正追求的。

  镜花水月,你要的是什么,你在一开始想清楚了吗?

  成长之殇,成长之乐。这都是我们要仔细想一想的东西。

  最后,做自己就会拥有快乐,你是不是走近了奶酪的怪圈,你是不敢承认你摸了奶酪,你吃了奶酪,你敢不敢真的吃了奶酪。

  每个人都是小屁孩,你现在吃了奶酪了吗?

  《小屁孩日记》影评(八):小屁孩日记:奶酪定律

  (写于2010-11-01)

  操场上一块显得格外不协调的奶酪引起了一位小帅哥与小胖墩的注意,同时也带出了一段啼笑皆非的奶酪传说。在学校里,它没被人碰过,也不知道是谁扔的,一直待在操场上被腐烂,直到有一天一位同学无意间碰了这块积聚了神秘魔力的奶酪,瞬间就变成了被定义为积邪恶力量于一身的怪物。

  所有人都避而远之,眼下唯一的办法就是将它传播开来,一个接一个直到传给一个德国留学生才得以平息了这场荒谬可笑的奶酪风潮。而影片《小屁孩日记》就以以上的奶酪定律为蓝本对鬼灵精怪自私自大的小屁孩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教育。

  人小鬼大脑袋里装满了无数个鬼点子,自命清高的总以为自己比别人越高一筹,争强好胜后的结果往往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爱出风头又高傲自大外加超级自恋的小屁孩格雷格,有一对不理解自己的父母,一个比巫师还要邪恶一百倍的老哥与一个利用年幼无知而博取父母怜爱的弟弟,只好把所有的心思倾注在学校里,抱着能一举成名的希望开始了中学之旅。

  为了能变成万众瞩目的明星,格雷格耍出了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招数,同时还闹出了不少的笑话,结果不但没有成为万人迷反而还被打入了冷宫,如同原本自信满满会成为人民英雄的蝙蝠侠,在不断地逞英雄中变成了让人耻笑与孤立的小丑,美梦与现实逐渐背道而驰。

  在家里一直扮演着背黑锅的角色,格雷格想要证明自己得到认可完全可以理解,但当这种意愿是要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或是依靠耍小聪明不劳而获的时候,往往只会事与愿违。为了成为“班级宠儿”格雷格上摔跤课,不但被瘦弱看似不堪一击的眼镜怪异男福莱格里打了个落花流水,后来侥幸利用铁板增重后还惨败于眼中钉的石榴裙下并登上了报纸的版面。

  加入安全巡逻队后,为了躲避在万圣节惹毛的那群小子,格雷格胡编乱造让小朋友跳进大坑,被发现后还把罪名嫁祸给好朋友罗利,最后弄了个人名两空。还把憨厚单纯的罗利当成人肉靶子。嘲笑他的漫画,却在有意无意间助罗利登上了人气王的宝座,自己却变成了一只让人不屑一顾的小蚂蚁。格雷格为了凸显才艺参演舞台剧却变成了一场闹剧,为了气罗利,格雷格只好虚伪的与福莱格里交朋友却弄得自己狼狈不堪。一路下来偷鸡不成反倒是蚀了数次把米。

  操场上那块日积月累不断在腐烂的奶酪仿佛就是格雷格的真实写照,两者都有着类似的经历,在学校里,格雷格越是绞尽脑汁急功近利的想出名,就越被人疏离排挤,直到最后的孤独无依。格雷格就像是一道需要运用奶酪定律才能解答的谜题,两者相辅相成。就在格雷格的好友体系即将瓦解的时候,罗利在强迫之下吃下了那块奶酪,同学们知道后个个都唯恐避之不及,只有一个人挺身而出与罗利同甘共苦分忧解难,他就是格雷格。

  在罗利感到最无助与最伤心的时候,格雷格毫不犹豫说是自己吃了那块奶酪,成为众人所隔离的新一任对象,不过格雷格并没有因此垂头丧气,反而是更加开心。虽然最终格雷格并没有成为什么光彩夺目受众人追捧的明星,但通过这片让人敬而远之的奶酪却重获了一份珍贵的友谊。而那块令人闻风丧胆的奶酪也一样,虽然一直被众人举止千里之外,不过最后还是有一个小帅哥与一个小胖墩接受了它,并重新定位了它存在的意义。一切都皆大欢喜。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常想自个的入学时光跟这些孩子比起来简直就是“惨不忍睹”,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的学习生活剥夺了俺能拥有美好儿时回忆的权利。片中的孩子们依照着边学边玩即成才的原理茁壮而快乐自由的在挫折中成长,而俺只能被约束着无奈的呆在学校里从枯燥的文字与教导中生硬的获知人生的道理。这两种天壤之别的认知模式与渠道现在也只能用“奶酪定律”与“微积分定律”来形容了。

  导演并没有把这样一部儿童电影拍得很幼稚,而是让与片中小孩一样的同龄人可以感受到更多生活的乐趣与道理的同时,使大人们看过后也能感同身受。小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鬼点子与贯穿人一生的真理相结合,汇成一盘合乎众人口味的美味大餐,既能感受到回归童真的那份快乐与单纯,还能从中感受到一些珍贵的人生启示,是这部电影最妙的地方。

  从影片中孩子们可能会很单纯的体会到人不可以骄傲自大,要脚踏实地不要想着凡事能一步登天,而大人们从中感受到的也许是不惜一切追名逐利后的惨痛代价。但归根结底最能引发众人共鸣的还是在人的任何一个阶段,名与利的重要性都远不及那份让人内心备感温暖的友情。

  《小屁孩日记》影评(九):早熟美式教条故事

  同样是根据畅销儿童故事书改编的电影,《小屁孩日记》堪称美国版的《小淘气尼古拉》。不过从中我也发现了美国小孩和法国小孩的区别,或者说是美国人和欧洲人的区别。

  同样是一个个短篇故事串起来的故事书和电影,《小淘气尼古拉》处处体现了作者的童心未泯和充满灵感的想象力,故事里充满了纯洁的童真和美好的时光,Nicolas、Clotaire、Geoffroy等等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形象跃然纸上和屏幕上,令人不能忘怀。而《小屁孩日记》同样是学校里孩子的故事,尽管引用了原著漫画生动的画风穿插其间,却处处充满了美国式的自大和乖戾,不知道原著故事书是怎样,反正电影里无处不在的便是功利心十分强大的孩子们的争夺和冲突,而主角Greg可谓是虚荣、自私、乖戾、自大、自我为中心、挑剔等等恶劣性格的集大成者,尽管饰演主角的演员Zachary Gordon长的也不错,但是我完全对这个角色喜欢不起来。话说如果我生在美国,估计童年时光就是在角落里默默无闻的度过吧...

  我想这种文化差异也是美国有那么多“小帅哥小美女”却没有多少“萌正太萌萝莉”的原因。也许你要说本片最后Greg还是悔过归正了,大家重归于好团圆结局了,我正想说本片编剧的问题也是人物形象失衡的重要原因。同样是从一大堆短篇故事组成的电影,《小淘气尼古拉》尽管也能明显地看到一个一个段子,但是全片有尼古拉害怕未降生的弟弟夺走属于自己的宠爱这一线索串联包装,使得整体的连贯性还是非常好;而《小屁孩日记》就完全没做到这点,单纯的短篇故事堆砌,不仅没有线索,甚至连人物性格的发展都是突兀的,胖子Rowley一直是倒霉蛋,摔断了手就骤然成为母性大发的女同学(初一学生啊)的关心焦点,从此蒸蒸日上、星途坦荡了;而Greg从头到尾都是自我为中心的,在最后的绝境突然觉醒归正,让人有在逆境中被迫和Rowley结盟的感觉;Greg的哥哥在前半部分表现如此强劲,把Greg打击的体无完肤,却突然在Greg的一次反击之后销声匿迹;在《和莎莫的500天》和《海扁王》中有闪亮表现的萝莉 Chloë Moretz,在本片中饰演的高年级女生,似乎是一个先知类型的人物,我总以为她要对主角产生显著的影响,没想直到最后她也是出来点评一番就走了,彻彻底底的打了酱油。这些都是编剧没有好好的组织改编故事书的责任。

  说了这么多,貌似已经批得一无是处。其实整个电影质量还是可以的,让我们看看不宁静的美国孩子的童年,身处完全不一样的环境,担心完全不一样的事情,度过完全不一样的时光。

  总之一是美国文化的问题,二是编剧的责任,尽管一些故事挺有意思,那段假唱的高音挺好听,但本片讲的还是十分自大的美国式价值观早熟友情故事。可以当做质量合格的校园电影看,但缺少了童真,缺少了感动。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小屁孩日记》影评(十):内容而已

  第二次看这部片了,还是写一下感想不然又忘了。格雷本来是个小自私鬼,他经常跟憨厚的罗利一起玩,其实大多数情况下他都在欺负他。他以为自己会很受欢迎,经常指导罗利应该怎样变得COOL一点。但是他发现罗利竟然比他更受欢迎,他羡慕妒忌恨,在一次出外巡逻的时候他犯下了错误然后把责任推给了罗利。发现真相之后罗利就决定不跟这个自私的人混了,纯真善良的罗利很受其他同学的欢迎,相反格雷就经常孤独一人,他越想证明自己过得好,反而使自己的人气降得越来越低。最后当那几个坏男孩来报复他们俩个时,男孩强迫罗利吃掉被诅咒的芝士,大家都害怕接触被诅咒的人。此时,格雷挺身而出,解救了罗利,虽然最后没有人站在他那边,但是他重新赢回了罗利的友谊。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私的一面,格雷也不是一个本性坏的孩子。他努力做事想引起格雷的注意都是因为其实他很重视这个朋友的。他比童年的小孩都要成熟,思想好像更社会风气化。和朋友相处得时候往往只想到自己而忽略了别人,最后他应该也学会了要换位思考,照顾对方感受了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