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真相》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真相》经典影评10篇

2018-03-11 20:58: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真相》经典影评10篇

  《真相》是一部由金基德执导,朱镇模 / Jin-ah Kim / Min-seok Son主演的一部犯罪 / 剧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真相》影评(一):金基德:否定,否定

  金基德善于揭露社会中的阴暗面,这是所有影迷对他的第一印象。《坏小子》中仅隔一面玻璃之外的情欲,《空房间》中静守闺房的女子,《弓》中背离世俗所延伸的关乎世俗的悲剧。这一切,都是金基德电影中所创造的元素,那些掩藏在社会之流底下,甚至在人心所包裹的灵魂深处,即使我们也并为触及。

  仍旧津津乐道于《野兽之都》中,赵在弦刺向手掌的那一刀。有人说金基础德宣扬暴力美学,我并不赞成,或许你能够在他的电影中找到血肉模糊,找到无因由地死去的男男女女,但是这些夹击在画面之中的情节却只是为了刻画人物自己坚决,对世界的坚决。《怀小子》中可以把自己的所有付出只是为了和她相依,即使那个女人已经不再纯净,即使那面玻璃所掩盖的真相已经成为一种耻辱

  《真相》被称为一部实验电影,和《空房间》一样,对于结局个人都自己不同看法。但这部电影所触碰的已经不再是道德底线,作为金基德享誉全球之前的最后一部电影,《真相》是一个转折点,也是一种对自己的审视。《春去春又来》中的禅意显得过分露骨,而《真相》却没有留给人们半点思维空间,他是这样扎扎实实地将一个个仇敌终结。或许这就是金基德所要表达的一种情绪主角快速的行进方式直接主导了观众的情绪。大量特写镜头使用,让人们更加容易感觉到主人公愤怒。在舞台上被引导出的情绪是整个故事的主线,而在大多数人看来,将一种情绪简明了当地铺陈在观众面前或许是流于俗套,但是电影的高潮出现影片的最后。无论是那一声cut,还是主角最后在画布后端正而宁静地画着像。这部电影的最后都是在毁灭人所坚信的意志主人公在杀戮之中找到了自己,而观众也被他带领着一幕幕血色之中宣泄自己的社会的不满是的,无论什么人,都难免在生活中被人打压遭遇不幸。只是金基德用一种理想化的手段,那一出发生在舞台上的戏,诱导着使主人公说出了自己所有痛苦经历。“另一个我”,一个是活在生活懦弱受苦的我,一个是在理想的力量下替我扫清障碍的“我”。这或许是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希望得到的同伴,可以替自己打抱不平,可以杀死所恨之人而不必被法律约束。但是影片的最后,金基德告诉我们这一切都是错的,复仇也好,一时的无畏也罢。男主人公在一步步逼近自己内心时候实现了杀戮,他并没有料想到自己会付出如此高昂的代价,而那一条条性命的亡去,只因为过去的自己太过弱小,只因为自己的存在。金基德在最后又把这一切问题的症结推给的观众,推给了对结局的平淡唏嘘的观众。这个社会中最本质的组成个体

  这部电影最大的特色就在于,它在一步步引导着观众,海报上的凶案现场似乎预示着这是一部血腥暴力占主角的电影。然而电影的前半段证明了海报的提醒是正确的,就在这一步步跟进之中--导演巧妙地在影片开头部分安排了主人公陈情自己遭遇的戏,使得观众在内心中已经为他规划好了杀人的脉络--电影的主旨似乎只是停留在复仇和一贯的揭露社会黑暗之中。然而在这样一股力量的带动之下,却又涌动着另一种足以诚服人们的情绪,那就是对对主人公的肯定,并把自己的道路投向他向心灵需索的道路。似乎那一场场杀戮就是在为自己的内心进行着清理。而金基德对于正义邪恶的划分从来都不够“果断”,每个人在表现善的一面的同时,都在为自己的恶埋下根源。每个人都是潜伏在这个社会之中,他们的遭遇他们的行为对于这个千奇百怪的世界来说,究竟没有什么特别。而他们,一个个在主人公“杀戮名单”中的个体又极有可能出现在我们的身旁,电影与现实之间本就不该有泾渭分明差别,但《真相》的主人公则有别于现实中的人物,他在一天,或者说一个上午之内就结束了6,7个人的性命,他是疯狂的,因为他的意念是如此清楚。金基德擅长讲禅,但是却不善于塑造完美人格。不过在这部实验电影中,他却出其不意地塑造了一个完美的“杀手形象,他的出现就好像是对观众的救赎。编剧们往往希望为杀人犯寻找一个又一个对于他们而言合情合理的杀人动机,这部戏也不例外。主人公所受的凌辱是显而易见的,他极富“条理”的杀手手段一步步建立着观众的快感,与此同时影片最后对“事实”的否认则显得劲道十足。

  结局是这部电影最经典的部分,但是在主人公回到公园之前的一段戏就为这场意料之外的结局埋下了根源。主人公去拜访一个同样画肖像画的女画家,他蜷缩在墙角,女画家为他盖上毯子,拉上窗帘,画面的平和和宁静处理将主人公和观众急转直下的愤怒迁移出剧情本身--在影片最后,现实的结果是否定了剧情本身的,也就是说主人公其实什么也没有做,他没有杀人,--在主人公走出房门之后,他赤身裸体站在天桥的拐角处,天桥的栏杆将他困住,他终究被自己的束缚。女画家的出现虽然显得有点突兀,但是却将剧情衔接在了一起,主人公并未见人就杀的杀人狂,他经受了太多,因而更懂得甄别人本质的不同。女友是邪恶的,女画家的善良的,朋友是邪恶的,女画家是善良的......金基德在此时又将他带回了最原始的自己,没有离开画板,没有进去戏院,没有沾染鲜血

  影片的结构简单的,也在很多电影中常常看到,但是他却用了一大半时间来建立一面虚伪的剧情,一面观众可以看到自己投影的镜子,而正因如此他便更加犀利地终结了电影的继续。

  《真相》影评(二):仅仅是电影

  很多文艺片都会让人觉得闷,让人难以理解,但金基德真地把握得很好,这让他的电影不仅可以做边缘的文艺片而且还可以做大众电影,不管是用什么角度在看,他的电影总是能让我想很多。

  最后的一声NG让我们醒悟一切的一切仅仅是电影,但是对观众也仅仅是电影吗?

  如果不用负责,我们会干出多少坏事呢?“我”复仇前,都对复仇的对象有所交待,他们都有值得同情或者可爱的一面,每个坏人都是相对不同的人来说的,所以我选择不要去完全的否定一个人,太过偏激只能让人不开心,我宁可相信这个人得不好只是对我,虽让我还是会不快

  每次考完试在开心过后总会一段时间感觉空虚,在这段时间我多数会选择看电影,今天也不例外。弹琴时感到困,本打算睡觉的,但是能看片子什么都能忍,我想我是真的爱电影的吧〉

  《真相》影评(三):仅仅从电影的角度来看,这部是失败作品

  不好看啊,但是可以看到朱镇模(주진모)2000年的样子,好年轻好帅啊。朱镇模的影片不多,这部是早期的,我看过他参演的《快乐到死》,是全度妍的情夫,还有中国拍摄的《武士》中高傲的朝鲜军官。近期两部影片让他火到半边天了,《美女烦恼》(丑女大翻身)和《霜花店》,但我还没看。现在继续说本部影片。本片的中文片名是错误的,应该是“实况”。可能野心太大了,表达出来的反而令我不是很喜欢。一部好的反应内心的影片,会令观众感同身受,这部影片形式大于内容,所以不免令人生厌。老金这个作品最大的失败点就是过程过于直接,表现形式一目了然,反而令人失去了表层的思考,只有在片尾结束的时候,给了大家进一步深层思考的空间,但有些突兀了。留下回味的已经没有什么东西了。这个作品,金迷必看,反正老金的作品又不多,不在乎这一部。其他人,我不推荐了,就算是为了看朱镇模,也没必要看这部。

  《真相》影评(四):最富有创意的杀人手法

  喜欢金基德,不仅仅因为他是世界影坛上最富盛名的韩国导演之一,也不仅仅因为他那天才的导演才能,还因为他实在是有创意的头脑,如果他进入广告界,也一定是大师级的。他的影片总是以大胆独特,无可复制的方式进入你的视线。就连杀人,也那么富有创意。

  在【漂流欲室】,水鬼般的女子,一双湿淋淋的手,出其不意地伸向毫不设防的脖颈。

  在【坏男人】里,那个沉默愤怒的男人,捡起地上一张海报,折成尖的角,以迅雷不及掩耳之时,刺进袭击者的颈。

  在【野兽之都】里,绝望的短发女子,高高地举起冰冻的鳗鱼,闭上眼,狠命插进控制她的男人的腹部,在他熟睡之时。

  而【真相】,这部带有金基德自传性质的影片,很多地方,忽略,甚至隐去了杀人的过程,然而我们清清楚楚地知道,那些人,是怎么死的。那个沉默的,一再隐忍的男子,那个帅得叫人心疼的落魄画家,当他内心深处仇恨、暴力和欲望终于一步步被激发出来,他终于可以,借助那“另一个我”,用他想用的手法,杀死他们。鄙视他的画作的女客人、欺诈他的男客人、背着他和别人偷情的女朋友、抢走他爱人的情敌、强奸、羞辱过他的警察、在部队里狠揍过他的肉店老板曾经深爱过的女人……一个接着一个,痛快淋漓,毫不犹豫。然而这些杀人手法,没有一个是重复的。金基德的世界,从来都是残酷而独特。

  用削得尖尖的铅笔,刺死那个将他的画作扔进垃圾箱的冷漠女子;用装着毒蛇的袋子,裹上开蛇类进出口公司的情敌的头。这样一个毒蛇一样邪恶的男人,就该用毒蛇来对付他。用灭火器,砸向那个灵魂丑恶的警察,从前他怎样在卫生间里污辱他,现在就让他生生地死在卫生间;而对于曾经深爱过的女人,那个沉静美丽开着漫画书店的女子,没有人看见他杀她,然而当他从她店里坚定冷漠地走出来,我们心里知道,他已经抹去了她,从这个世界,从他心里。一定是以最温情的方式,抹去了她……

  最为可圈可点的,当数他的女友,那一幅配以玫瑰花瓣点缀的艳尸的图画,真是美到了极至。

  残绿的叶,凄红的玫瑰星星点点,疏密有致。浓密的,覆盖她的私处;露出的,是白晰丰韵的尸身。这女人,生前背着男友鲜花上偷情,死也死得美丽而妖艳。

  一个开花店,常在鲜花上让他蒙羞的女子,当然得让她死在鲜花中,这一次,用的是剪刀,她用来剪花枝的剪刀。

  然而,最富有创意的杀人手法,终究杀不过那个叫做“生活”的家伙。他比杀手冷酷意识流也罢,梦幻也罢,当画家回到现实,他从前的画架旁,一切又恢复了原样。那个面无表情的女顾客,依然坐在他的画架前。而生活依旧是千疮百孔,依旧在继续。

  金基德说:“电影不会改变现实,只会改变个体的意识型态。”

  《真相》影评(五):真真假假

  Real fiction

  街头画像,被高大上人士说不像女友给一半钱,被小混混收保护费,被平民说花得鼻孔太大不给钱,被各种欺负…监听旁边的电话亭?

  女孩在旁边一直拿摄像机录,强迫观众抽离?不要陷在里面跟男主一起感受周围,而是上帝视角观察这一切,有所想。

  女孩把画家引到剧台上?有个男人特别象征性隐喻地欺负他诱使他反抗。提他过往,使他开口。他俩脖子伤疤一样?他俩各自回忆爱的人被伤害,痛恨富人,开枪。

  剧场海报是另一个你。

  问他你想和这个女孩子做爱吗?不敢回答是,嗫嚅着说不出口。被压抑的欲望和需求,被压抑的人之本性,贫民不再是完整的人。

  女人都交了钱了,把画像撕了。男的觉得不尊重他的作品追去把女人捅死了?还是找弱者施暴,女人,都给他画像的报酬了。

  剧场里开枪杀人了出来身上没血,这次是真有血了。被诱发的人性和戾气?

  做爱,女的决定什么时候开始,男的决定什么时候结束。就像女的决定做不做爱,男的决定结不结婚

  花店花上做爱,蛇进出口公司原来都是真的。

  前女友的前夫不像坏人啊,不说谎,还见他劝慰他,业绩差的可怜人。他已经一己私欲好恶乱杀人了。

  有多处摄像机的切换,是女孩跟拍,跟拍各种杀人。竟然把拿摄像机拍他的女孩用砖头拍死了,我操,有点把观众拍死或者把导演拍死的感觉,逃出升天不受束缚,彻底没原则限制了。

  到一个女的那儿睡了一觉,醒来,又是那个黑衣女的让他画像?没死?一切都是想像?

  卖娃娃的暴走了,就说他一定有戏,一直有他的叫卖声。画画的没暴走,卖娃娃的暴走了,总有人忍受不了的。

  这次竟然是拍电影…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我已经迷惑了。现实和虚幻分不清,电影和现实分不清。

  这电影能让人有这感觉也算牛逼了。反映的小人物的悲剧和反抗倒是次要的了。

  《真相》影评(六):real fiction

  神秘的女子和神秘的男子都是不存在的,他们是为了说明男主角进入另外一个状态设计角色

  我觉得电影所说的并不是男主角的一个梦,而是在讲述被长期欺负的人长期忍受一切不公的人的必然状态。 在结尾我们看到一切杀人都不是事实,但是难道就没有真的爆发的那一刻吗...为什么买玩具的把流氓刺倒,男主角一点反应都没有呢,因为这是众多生活对他的不公中的一个源而已,反抗了流氓,流氓的死去,并不会改变到什么。而买玩具的人的这一举动,恰好说明了有很多人都在承受不公的生活,而他们心中都有反抗的本能 或者说爆发的一天。

  我对摄像头的理解并不是一面镜子。举个例:如果有镜头对着你,你会想自己是否穿戴整齐,会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产生。镜头使男主角有了自我意识,比起之前的麻木的忍耐,这是他在长期的麻木后的爆发的预示,是带出情节的表现手法

  这种爆发 是过头的 又是可以理解的。不公 悲痛 隐忍 于是又是一种循环 又有了新的受害者,比如屠夫的女人....

  还是那句 金基得的电影 我们不能改变 甚至不能自省 只能感受

  《真相》影评(七):另一个我

  面对不公是隐忍还是毁灭,你只有杀死了自己才能杀死别人,而这个自己就是你的个性,是一个老实人。定义老实人莫过于循规蹈矩,面对不公采取隐忍,这是第一反应,但是当这个隐忍达到一定极限就是毁灭,学艺术的一般不会太坏,比如我,因为对美有自己的见解,而凡人只觉得这是个垃圾,所以画家杀死所有烂人后,去的第一个地方就是画室,善良的女生为他拉上窗帘盖上薄毯,这是个宁静的世界,没有杂种没有恶。世界就是这么奇妙,熙熙攘攘的凡人侵占了有灵魂的人,并使之堕落。为一个穷画家如果你只是你自己在画。那画室的光是温暖的,可画家已经不再属于那里,他赤身裸体蹲在桥上,肉体就是一个庸俗的产物。电影取名为真相,我觉得就是指世间的真相,你羞辱我我是弱者,但不一定我不会杀你,最后导演一声卡,真相结束,画家不再是主角,而是众多演员中的一员,主角是那个卖毛绒玩具的,身份比画家还低微,但是他勇敢的拿起了刀,刺向那个羞辱他的人。老实人身份低微的人,拿起武器。

  《真相》影评(八):生活的真相

  一个落魄的街头画家。似乎每个人都可以欺辱他,无论是街头地痞,还是男顾客女顾客。直到一个手持DV的神秘的女子出现。她的DV跟随着他潜意识的脚步,监视他的每一个想法,拍下纪录。她领着画家来到了一出舞台剧《另一个我》的现场。舞台上的那个男人说出了画家的经历和他受到过的屈辱,他被这个男人唤醒,他终于发觉了自己的生活是多么的扭曲与令人发狂,在男人的怂恿下,愤怒的画家杀了他。趔趔趄趄的他展开了对得罪过自己的人的连环报复行动:曾经抢过前女友的男人、对自己的画作不屑一顾的顾客、和男人鬼混的现任女友,最后甚至是那个神秘的DV女郎。每个复仇的对象都曾在他的人生中给他留下过不可磨灭的阴影,虽然他一次次隐忍,却从未曾忘却。现在,爆发的时刻来临了,外表懦弱的他借着这‘另一个我’的身份一次次的举起了刀,痛快淋漓,毫不犹豫。

  主人公画家基本上都是呆呆的木讷的无动于衷的样子,即使他刚杀完一个人。他的生活中没有朋友,只有欺骗和屈辱。他深爱的前女友,那个开了一间小小的漫画店的女人的生活也是无聊而沉闷,间或还被一个流氓欺负。开了杀戒的他疲惫不堪地走到这里,见到女人后他真情流露,和她百感交集地相拥,这段镜头是整个电影里惟一的温情戏了。但当镜头一转,画家从小店走出来并带上了门的时候,我知道这个女人也被他抹掉了,从这个世界上,从他的心里。金基德的世界就是如此的冷酷。

  在经过一段意识之旅后,画家回到现实,才发觉环境其实完全没有任何改变。一切仿佛在倒带,画家又被送到他摆摊的那个公园,那棵郁郁葱葱的大树下,还是那个面无表情的女顾客端坐在椅子上。对这一切,金基德的解释是:“电影不会改变现实,只会改变个体的意识型态。”

  金基德小时候就具有绘画的天赋,而且他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都与个人经历有关联。《真相》里的男主角画家身上恐怕就能看到金基德的影子。而金基德的主人公, 从来都是少而静。《真相》是他的第五部作品,已经显露出了这个趋势。三个主人公沉默寡言,其它的背景演员更是没有什么台词。他的这个爱好在他后来的《空房间》里达到了极致,全片没有一句对白。

  拍摄于2000年的《真相》是金基德的一部试验影片,同时也是他自己最为满意的一部作品。据说当年金基德仅仅用了18台摄像机,花费了200多分钟就完成了影片的全部拍摄,并认为这是一次成功的尝试,还声称要把多重主人公身份的手法用到日后自己的每一部电影当中。

  总的说,这次观影并不舒服,别扭且郁闷。但我猜这就是金基德想要的效果。

  那个能够如此冷酷的,在梦中你无数次恨不得亲手毁了它,醒来后却不自觉地回到原处,泰然自若接受它,对它的千疮百孔视若无睹的,就是我们叫做“生活”的家伙。

  《真相》影评(九):鱷魚的白日夢

  文|文一平

  《野生金基德》p.150-158

  [韓]金基德 鄭聖一 等著

  《漂流欲室》後,金基德和他的電影世界都迎來了一個新局面。憑借這部電影,他不僅受邀參加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還在韓國國內引發了一場大爭議。他本人忽然一夜成名,晉升為重量級導演並廣受各方矚目。這和以前那個觀眾寥寥可數、無人關心的冒失新人導演相比(他曾親自發傳真到報社文化部大訴對自己無視的不滿),現在這種大相徑庭的局面不禁令人瞠目結舌。不過,這並不意味著金基德在拍攝完《漂流欲室》後,完全蠃得人們的認可。雖然媒體給予這條“鱷魚”(在這裡作者把金基德比作“鱷魚”)以極大的報道編幅,但歸根結底那不過是受好奇心驅使而已。而且,那些曾經支持金基德的人,也不再對他只送去讚美之辭,他們開始持一種價值中立的態度為金基德辯護。不管怎麼說,圍繞著《漂流欲室》展開的爭議無疑加深了觀眾、輿論界和評論界對金基德這一名字的印象,也正因如此,金基德才對自己的存在、自己的電影和不平凡的自我世界充滿了自信。《實際狀況》,正是在這種背景下誕生的。在這部作品中,他運用直白語言講述故事的能力變得更加游刃有餘,而且他還自信滿滿地,以一種貌似盲目的方式來工作。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實際狀況》卻成了金基德所有作品中最受冷待的一部。不僅觀眾屈指可數,就連那些時刻關注著金基德世界,為他的電影寫評論的影評人們也都對該片反映漠然,也許他們只是把這部影片看成了一次活動或一場偶發事件、一個即興表演。眾所周知,這部影片是動用了10部35mm攝影機和一部數碼攝影機,在200分鐘內拍攝完成的。這種嘗試雖然史無前例,但影片並沒有因此而顯得目的鮮明,意義明確。反而因為這一嘗試的盲目和無意義,使該片難以獲得穩妥的評價。憑借《漂流欲室》中的感官主義描寫蠃得名聲的金基德,卻在本片中掉入了感官主義的陷阱。這種“瞬間拍攝”非但沒有使人們感到驚訝,反而使人們對其制作方式的有效性和電影的質感產生了懷疑。

  但《實際狀況》因此而不被看好,也未免有些可惜。畢竟,在金基德的影片目錄中,它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首先,該片是金基德唯一一次果敢地擺脫自我形式的影片。在我們的記憶中,金基德影片大都採用非常規的形式和充滿顛覆性的想像力,其實這不過是一種誤解。說來令人詫異,除了《實際狀況》外,金基德的電影無人例外地都沿用了傳統敍事手法。這對於不個禁忌的“鱷魚”金基德而言,不能不說是一件怪事。作為金基德電影的一個例外,《實際狀況》從反面給我們解釋了金基德為何費盡心思地堅守標准語法,以普通人的口吻,用與內容格格不入的方式來敍述表達故事。

  不僅如此,在《實際狀況》中金基德還更加直白地坦露了自己的內心世界。我們在該片中,可以看到他不同作品中的登場人物們紛紛借該片主人公的面目一一出現,他們在該中的“集體出動”,更率直地闡釋了角色的心理狀況。在這點上也可以說,《實際狀況》就是對金基德其他電影作品的注釋和概括,這為我們了解金基德電影和他的世界提供了一條綫索。我們以前對金基德電影的心理背景所作的推測至此逐漸清晰起來,即是一種由心証向物証轉換的過程。

  拍攝該片前,金基德原計劃用100分鐘拍攝,再用100分鐘放映。但由於意外的N.G.超出了預定時間,最終該片拍攝用了大約200分鐘時間。他本想這樣一口氣拍完,用攝影機實時記錄演員的身影,並把那些時間原封不動地保存在膠卷上。長時間拍攝且人為地操控時間流逝,這對他而言不啻是一種浪費。這種“浪費”不僅欺暪了觀眾,還迴避了現實。金基德認為要想在影片中真實地再現“實際情況”,即為了更加接近現實原形並將之復現,就必須把時間完整地搬移到膠卷上,而且也不能給演員們整理(操控)感情的時間。對他來說,這才是奔向“自然”(即“原生態電影”-真實地再現現實,不作任何加工處理)電影之路。

  金基德為了拍攝這種“自然”電影而采取了不自然的攝制方式。為了在100分鐘內完成拍攝,他必然要把影片的背景限定在大學路周圍,並排斥多個人物之間的故事。取而代之以相對單純的劇情結構(羅列主人公復仇情節)。由於沒有分鏡拍攝的時間,所有的對話場面都採取一鏡到底的方式,並最大化地對台詞作了刪節處理。

  然而這種陌生的形式恰恰使影片遠理了“實際狀況”。其構圖毫無緊張感可言,不免令人聯想到閉路電視的節目畫面,這使觀眾很難對其產生情感共鳴。而且導演構思也顯得過於抽象,200分鐘天馬行空的自由拍攝儼然成了一次即興表現。金基德太過天真地遵循了煉金術師們的主張,即如果真實地捕足到時間,虛構就會成為“實際狀況”。“演員在100分鐘內不間斷表演,效果會如何?”-對於這一提問,事實証明,此種拍攝方式並無效果可言。

  然而該片的片名卻給它帶來了意外的收獲。根據金基德在100分鐘內完成拍攝的想法:不歪曲現實,將其赤裸裸地展現給人們這一初衷,主人公被赤裸裸地暴露在影片裡。金基德在此作了更加率直的內心告白,亦因此,和其他影片不同,該片中沒有什麼贅疣,而是充滿了豐富的憐憫和感傷的主觀性情感因素。

  雖然這些沒能通過有效的形式表現出來,或者沒能讓觀眾對其產生充分的情感共鳴,但從這一告白中,我們也感受到了些許真實性和現實主義。對形式的構想使金基德在經歷和感覺的引導下,創作了《實際狀況》的劇本。雖然該片在物理層面上看似遠離了“實際狀況”,但在心理層面上,確保了其真實性的成功。

  由此可見,從一開始金基德打算用“自動敍事法”來展開故事情節,他的影片大都從一個“飽含真心”的構想出發。他之所以能以旺盛的創作欲不斷拍攝出新作品,是源於他體內自然存有的、動物般躍然而出的那聲吼叫,他想要將此傳達給觀眾。雖然這種吼叫大部分是真切的,但除此之外,用來填充電影時間的那些情節,無論從哪種意義上來說都是多餘的。例如《壞小子》這部影片始於“流氓將女大學生淪為妓女”這一新奇構想,但看著看著,我們不難發現隨著情節的展開,其內容的可信度亦急劇下降。金基德電影一方面把社會禁忌當兒戲,具有挑釁和顛覆的性質;另一方面卻被常套的劇情規則充斥著。也就是就,在影片的開始部分我們聽到了動物般的吼叫,而在剩下的時間裡,金基德卻按照那些慣用的“經典模式”,只是懶散地推動情節發展。不過《實際狀況》是個例外。影片開始的陳述,即成為各電影出發點的那聲動物吼叫融為一體,他把自己所有的經歷和記憶都融入到影片當中,因此金基德其他電影中曾經登場的那些熟悉的場面,才能再一次地通過該片展現在我們面前。

  此時,金基德就像坐在精神分析師的安樂椅上的病人,努力地回想那些給自己留下精神倒傷的經歷。他喚醒了那些沉睡著的沉痛記憶,並對那些曾經迂迴暗示過的狀況一一作出了直白的補充說明。隨著記憶的復蘇,這些遲到的復仇被安排進了劇情中。通過復仇戲,導演自己和觀眾都得到了一種心理上的解放,他就在這樣的白日夢中消解著現實生活中的苦痛。對金基德而言,他通過意識流手法,實現了更加積極的療傷和報復。

  男主角是一位街頭畫家(《野生動物保護區域》、《藍色大門》、《收件人不詳》的主人公們也都畫畫)。片中,他不僅遭到地痞流氓的折騰,還受到客人們的鄙視,他們指著素描責問他:“怎麼能畫成這樣?”然而生性軟弱的他只知道埋頭畫畫,並不和外界聯系。他和這個世界唯一的聯絡途徑便是通過耳機綫連接到附近的公共電話亭,偷聽他人的通話內容。這一行為充分地顯示出他對外邊世界的關注,但不知何故,他總是無法輕易地走進其中。他跟隨一個拿著手提攝影機的少女去了一間劇院並站在舞台上,劇院裡張貼著話劇《另一個我》的海報。這時一個不明身份的陌生人抓住他的手,苦苦哀求他和自己演對手戲。陌生人告訴主人公:“打擊的的那上壞傢伙們早已忘記了他們曾經帶給過我的痛苦,活的逍遙自在。”因此他要報仇,這個陌生人就是藏在主人公內心世界裡的自我。陌生人指著拿著手提攝影機的少女問:“你想不想擁有那個漂亮的女孩?”主人公遲疑了一下,連連搖頭。“你撒謊,你總是不能說出自己的心裡話。”陌生人一邊指責他,一邊當著少女的面脫下他的褲子,並用手攥住了他的生殖器。主人公癱坐在舞台上,表情悲憤。在沖動行為的攻擊下,他又回想起了那些令他苦痛的記憶,於是他朝著那些曾使自己陷入挫折深淵的壞傢伙們,依次扣起了扳機。

  影片中那個短少的話劇可謂是其中最種要的一場戲,它是一把開啟金基德難以被大眾理解的心理世界的鑰匙。影片主人公-街頭畫家在這個世界上不斷受挫,欲望持續無法得到滿足。女朋友被人搶走,在軍隊裡遭受部下毆打,甚至還被誤以為強奸嫌疑犯,遭到過將頭放進坐便器的裡的非人拷問(雖然這些都是他現在回想起來的、一些受傷的記憶,但他的欲求可能在此之前就以更加根本性的方式遭受到了挫折)。這些傷害使他本應發泄出去的性欲受到了壓抑。他放棄了與外部世界的溝通,而是通過身體的自我摩擦來獲得快感。性欲望的主動撒退,令他將自我從外部世界中隔離,並把自身以外的所有存在都看作敵人。因此他記起來的那些人便都成了他攻擊性欲望的宣泄地。

  但同時,他又自我壓抑欲望,他再也不向那個外部世界要求什麼。在舞台上遇見的那個超自的對主人公說:“你只能看那個女孩,不能碰她。”因此,即使他很想擁有那個和自己身分不相符的女孩,但是每當想起那上徹骨之痛的經驗,他便會自覺地在自己和女孩之間劃上一條綫,禁止自我靠近(壞小子中韓其違反了這一超自我的戒律法,跨過那條綫,走向女孩並強吻了她)。越是受挫折的主人公,就越是以更加強硬的方式壓制自己的欲望,而這種被過分壓制的欲望又會在某一瞬間轉化成尖銳的攻擊性,尋找發泄的目標。影片的主人公們計畫報仇的原委大致如此。

  對金基德來說,這種報復是針對那些指責自己“電影怎麼拍成這樣”的觀眾和影評人的。顧客們指責主人公怎麼畫(拍)得那麼糟糕,而且還用畫稿敲他的頭,對此主人公心中充滿了怨恨。對這種誣蔑,他采取的反抗方式並非如“顧客們”所願,把“電影拍好”,而是違背那些常人們的期待,挑戰“父親”們制定的規矩。因此可以說,在這種意義上,金基德才背離了“制作精良的電影”這樣的常識,采用100分鐘的極端式自動敍述手法拍攝了該片。

  主人公對這一世界的憎惡感正如削得尖尖的鉛筆,所以他跟綜那個把自己畫稿當垃圾撕掉的客人到了衛生間,並用鉛筆將其刺死。以前的他對自己所受的污蔑只是保持沉默,因為正如前面所言,他制定了一條戒律來約束自己。他受壓抑的程度越高,鉛筆就會被削得越尖。到了忍無可忍之時,內心那股被壓抑的力量就會掙脫約束爆發出來。此時,主人公便會用心中那枝削的尖尖的鉛筆來攻擊那個超自我和那些嚴格的父親們。於是,被壓抑的性欲望瞬間得到釋放,主人公也會從自己的精神創傷中獲得一時的解脫。

  然而令人感到惋惜的是,所有的復仇戲不過是一個白日夢而已。主人公回到放著自己畫架的馬羅尼埃公園後,那些曾經折磨過他的地痞流氓們,那些曾經對自己我畫指手畫腳的客人們依然完好如初地活著,而自己還是擺脫不了原來的處境,坐在椅子上為客人們畫畫,默默地忍受著他人的羞辱。顯然他的報復並非“實際狀況”,他只是在夢中發泄了自己心中的憤怒,上演了一齣復仇劇。這個世界終究是主人公無法掙脫的牢籠。

  一個白日夢就這樣結束了。金基德高喊CUT,主人公在白日夢中獲得自由,導演和觀眾們則從電影中獲的心理上的解放。金基德電影基本上都帶有這種白日夢的性質,包括《實際狀況》在內,上演的都是有關現實欲望受挫和被壓抑的復仇戲。不僅如此,這些還都可謂是一次次對內心世界的剖白,就彷彿是在精神分析師面前,傾吐出了那些平時根本無法出口的心裡話。其實,但凡依據作家的自我意識寫出來的故事幾乎都具有這樣的本質。我們之所以格外關注金基德電影,原因就在於由那種欲望所引起的社會暴力程度更深,因此其復仇方式也就更獨特。同時,主人公在回答精神分析師的提問時,幾乎毫不抵抗,全無猶豫,由此可見其被壓抑的性欲竟是如此強烈。金基德電影的這種特質在《實際狀況》中表現得尤為特出。

  對世界充滿弓憎惡感的主人公按照自己的復仇計劃,依次施行。最終憎惡感一一找到了歸宿,憤怒之情也隨次宣泄。在這憎惡的死胡同裡,主人公用磚砸死了手拿攝影機的少女。擺脫了一直跟隨(出於自我想像)自己的社會視綫後,他想享受完全的自由,於是他莫名其妙地走進了一間畫室,在那裡受到了女畫家的接待。當他疲憊的靈魂進入夢鄉後,女畫家為他蓋上了毛毯,她就這樣包容了曾經殺死過很多人的那支美術鉛筆(即主人公)。那個女人是誰,從哪兒來,片中沒作任何交代。不久從睡夢中醒來的主人公走到外面,並脫去了厚重的衣服,裸身坐下來俯視著這個充滿陽光的世界⋯⋯

  這個場面顯得非常不自然,復仇戲和這個場面之間縫隙寬大,顯然沒有銜接好。不但主人公用磚頭砸死手拿攝影機少女一場戲令人甚應突兀,接下來他在畫室中獲得救贖的情節安排更顯得突如其來,讓人莫名其妙。這無疑給我們一種金基德即興編造的感覺,因為這樣的“救贖”與前面的故事情節發展不是順理成章的。這是導演給再無立足之地的主人公提供的一個夢幻之地。直奔報仇而來的主人公在發泄完內心憤怒後,突然發現復仇本身是多麼空虛。現在他無處可走了,復仇非但沒能拯救他,反而把他推進了一條死胡同。影片進行到這裡時,也彷彿迷失了方向,不知該如何收尾。所以金基德在此不得不給影片設置了一場有關救贖的幻景。雖說這一情節的突發奇想可免牽強,帶有即興的意味,可是如果我們仔細觀看便會發現,這裡其實隱藏著一絲必然。當自己強烈的欲望在外部世界中受到打壓時,人們往往會過高或過低評估對象。即通過鄙視欲望對象,使受挫的欲望無效化;或通過過分誇大欲望對象,為自己找到受挫的借口。這也是受到外部世界壓抑的性欲望,在從自體內完全撒離時,通常會轉變成為一種自戀心理的原理。比如本片主人公,他雖然在骯髒的世界裡忍受著無盡的騷擾和侵害,但是在他的想像中,世上一定會有某個地方,存在著一位可給自己溫暖和安慰的女神。因此他就一直在尋找那個被自己放大了的救贖女神(也因此,金基德給那些女權主義者們提供了一個指責他的起決定作用的機會)。從這種意義上說,金基德的救贖從開始就注定了與“實際狀況”拉開了距離。

  實際上這些白日夢和夢幻場景本身就被賦予了救贖的功能。所以即使這一切都並非“實際狀況”,然而從美夢中醒來的主人公卻因此得到了身心的解脫。在夢中,被他用鉛筆刺死的女人和用槍射殺的地痞流氓們雖然在現實生活中依然完好地活著,但現在他卻能以更寬廣的心胸接受自己的命運。用尼采的話說就是:他愛上了自己的命運。在影片前半部分,當主人公站在話劇舞台上時,他的另一個自我曾說過:“你心中充滿了憎惡和憤怒,我將賦予你自由。”實際上,主人公只獲的了一部分自由,即在他的白日夢中,這也是金基德電影(另一意義上的白日夢)所追求的。

  再次申明,《實際狀況》在金基德的電影作品中,是一部非常重要的電影。金基德電影中反覆出現的那些角色,常常善於自我表露心理背景,若將他們與不同電影中的不同事件聯系,還會發現他們之間存在著奇妙有機連貫性。金基德就像說唱歌手般,用即興的,甚至攻擊性的方式吐露著內心的不滿,所以就這部影片可謂是認知金基德電影世界的一個指南。

  但比起其他理由來,這部影片之所以特別重要,是因為它是金基德電影世界的一個轉折點。至此,金基德也終於遠離了那個抑壓、囚禁自我的黑暗地下室,得以把目光轉向更廣闊的世界。雖說,金基德能夠毫無心理抵觸情緒地回答精神分析師的提問是的益於《漂流欲室》的“成功”,但其真正開始釋放曾滯留在自我身邊能量的開始確是《實際狀況》的功勞。

  此外,這部影片還使金基德從這分追求所謂“形式獨創”的自我強迫症中得以解脫。習慣了“心隨筆動”自由畫法的金基德,現在終於掌握了如何理智控制其畫筆(鏡頭)的方法。金基德以前蔑視常識,如今卻看破並學會了利用常識的有用性。正是因為《實際狀況》,金基德才能在《收件人不詳》中更加游刃有餘,以更大規模展開敍事。《收件人不詳》可以說是金基德電影的劃期之作,而《實際狀況》無疑成了通往這一重要里程碑式作品的橋樑。

  《真相》影评(十):好早之前的片子

  看到男主角不说话画画的时候,我就想,这不就金基德自己吗?再看到男主角在舞台上和那个男人对话,并且自己摸了摸脖子上的伤疤时,我又想到村上春树在《且听风吟》里玩的分裂。

  绘画、海军服役,都是金基德的经历。

  我不相信一个人能写出完全与自己生活无关的东西,那种完全与生活脱节的东西,就算写出来,也没有生命力。或者说,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呕心沥血之作。

  一个人要写自己,又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也是村上的不二法门。

  中间的杀人啊难过的眼神啊让我看得好累。女上位后来在[呼吸]里面不是吗?

  绘画啊女体摄影啊,久久萦绕在金导演的电影中。

  对了,刚开始那个耳机窃听电话亭很有趣哦。

  结尾很棒。中年大叔,在公园卖廉价玩具,被流氓抢劫,忍无可忍之下杀了人。我喜欢这样的信仰,即所有人都会爆发,所有人都是天生的好演员。

  最后的“CUT”梗,使我想起香港演艺学院的学生作品[行僧]。我不大喜欢这种高调的处理方法。相较于[空房间]的梦幻与现实合一,本片这种处理方法还是略显稚嫩吧。有些事情是不能说得太清楚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