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阴翳礼赞》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阴翳礼赞》的读后感10篇

2018-03-10 21:1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阴翳礼赞》的读后感10篇

  《阴翳礼赞》是一本由[日] 谷崎一郎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123,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阴翳礼赞》读后感(一):种种

  想看这本小书很久了,一直找不到,只好去买了影印版,润一郎先生描绘的月清灯浊的景象时时勾起脑海中刚刚摄入的《聂隐娘》的画面,暗黑的大氛围烛光照闪出那温润闪耀的一抹金,主角的黄皮肤此时微微透红,整个画面进入一种难以名状和谐。也许这样才使得这部女主只有十七句台词影片在我的观赏过程中丝毫不显冗长吧。散文写得如此合乎心意,似乎可以融入到作者身体中去感受他肤之所触,目之所及,心之所想,合卷之后仍有残留的愉悦感与知会感,除了润一郎先生,还有浪走在台北的舒国治,跟着他曾经感受到最理想的下午和最淡泊的流浪感,仿佛比自己甩着手走在台北京都或者美国的宽广公路上更为过瘾。另外还想试试众多闲杂大神的大神李渔,不知道克服了古文的生涩感之后是不是能带来新的体会

  《阴翳礼赞》读后感(二):三昧之境

  对于东瀛岛国的印象一直都局限于樱花和武士、唯美残酷简单概念。关于日本文化介绍,早已看过的《菊与刀》已然专美于前,详尽的社会风物的刻画和内在民族精神分析可谓入木三分,但是作为一部社会学著作,未免失之枯燥。要“感性”地了解日本,莫过于通过日本人视角浸淫其中,那么无论是龙安寺的枯山水还是吉原的声色犬马,都保留着这个民族对于审美生活内在精神的独特体验

  本书的作者谷崎润一郎,一生横跨幕末和近代,这正是日本社会面临西风东渐的浪潮,本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交变冲突激烈时期。所谓与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所以矛盾越是激化的时代越能体会到传统文化之美,作为一个古典的唯美主义者,谷崎先生看到日本传统文化在西方浪潮下的失落,对本土风味的流连怀念难免显露于字里行间。谷崎先生笔下的日本并非嫣然百媚,而它本身的美正甚至源自于它的缺陷古人善用阴翳,在其中拓展出无限美感。西方之美可比之于如同钻日般闪耀夺目的光辉,东方的美来自于器物建筑之间幽暗的光泽

  这是一本随笔性质的书,笔到之处皆随作者兴之所至,刻画细致,将东瀛美学阐发得淋漓尽致。我看这本书的时候常常会有这样的想象:仿佛是一位肢体略显僵硬老人随意盘腿坐在我的对面在幽微光线中向我絮絮叨叨,指点隐藏于阴翳之中的美的意态。就比如“铁浆染齿,剃眉修面”今天看来似乎是戏剧化的妆容,将其置于阴翳之下便也能够发现其产生的意义

  “我们爱附着了人的污垢、油烟、风沙雨尘的东西,甚至于爱能唤起对它们联想的色彩和光泽。”东方人对于古物的喜爱便有着这样的原因吧。古玩界将包浆作为判定古董成色的重要因素,或有好事者将古董上沉积多年的积垢磨洗干净,以期博得高价,怎奈画蛇添足者令幽暗的光华都随水流去,宛如崭新的器物徒然苍白耀目,面目可憎

  文章描写的顺序就是由作者随意着墨,娓娓道来,从极富日式美感的屏风到京都奈良“古老而微暗”的厕所,风雅之味便从作者的恬吟密咏中油然而生。他甚至不惜专门辟出一章来讲述“厕所种种”,其中单拈出倪云林以蛾翅作粪纸的雅癖,洋洋洒洒地讨论厕所美学,这恐怕除了少数谷崎先生这般可爱古怪老先生,谁也难以将粪溷之所与风雅联系在一起吧。

  书中多次谈到西方文化及其对日本社会的影响,东西方美的意态可谓大相径庭优异中国人,骨子里的儒雅凝练,脱略虚空,被贝托鲁形容为“高贵消极”的气质实在不同于西方人。像胡兰成在《今生今世》中说过:“西洋人常会得见到神,而中国文明惊天动地的事却是看见了人的素面。”西方整体明丽通透、富于神性,东方则是幽微曲折、亲于人世。而日本人善于在螺狮壳中做道场,常显其精神于细微处。当然本书中的谷崎润一郎并没有对东西文化意存臧否,他保持了日本人一贯的暧昧态度,不同的文化和环境产生了不同的审美倾向,大概这才是作者想要表达想法。佛教禅宗之于日本的极大影响,使得日本之美中常常带有浓郁的禅意,创造出冥想的氛围。正如繁复的西阵织和简练的枯山水都脱胎于传统美学,故深深扎根于固有文化的本土的审美无论是鲜艳还是素雅都迥异于西洋的舶来品。当西风东渐时,移植的西方景致在谷崎先生的眼中往往显得不协调,也可以说老爷子身处日趋西化的日本而觉得水土不服吧。

  东方的美学在沉郁,在留白、在冥想、在随意处显精神,于阴翳之处延宕出一片耐人寻味意境。作者关注的即是这种风雅之感在人心中所引发的共鸣。或有悦目之景,然而美则美矣,终不相应,为文造情,成泛泛之论;然而一旦契机,则山鸣谷应,能够感物之情,体物之哀。随顺自然交变之理即已是优入圣域。《懒惰之说》中认为老人牙齿被烟油熏黄的更加符合自然之态,反而是故作年轻的假牙让人生厌。又举了三味线检校的例子

  “如今住在大阪的一流老检校说,过去唱当地民歌,嗓门大,吐字清楚,反而被斥为俗气…到了老年声量减弱,声音打颤,乃自然之理,遂不逆自然规律,只想随心随意唱好歌就行了。…由此可知,即用使观众听不清楚的细小鼻音,自己也可以尽尝演技之妙,入三昧之境。”

  细味此处恬然自怡之情,实在让人赏玩不尽。

  最近从《梵澄先生》处看得一处典故,亦与音乐有关,稍异其旨:

  “昔康昆仑弹一手绝妙琵琶,有欲拜其为师者,先奏一曲,拨弹未几,康止之曰:‘若已不可教。’以所弹者有胡音也。以是言道,古人做学问能达到一个高的境界,缘其纯也。放眼今日,已便是‘胡音’,再求境界,不可得矣。”

  《大智度论》解释何谓三昧:“善心一处住不动,是名三昧。”凡夫众生如我,只得高山仰止,精进不息了。

  《阴翳礼赞》读后感(三):寒冷风流,污秽出文雅

  前段时间看《春琴抄》这本小说的时候,被谷崎润一郎的文笔所折服,也开始了解到日本唯美派文学代表作家有永井荷风、谷崎润一郎、川端康成等)。说到谷崎润一郎,他的早期作品追求从嗜虐与受虐中体味痛切的快感,在肉体残忍中展现女性的美,故有“恶魔主义者”之称。中后期作品回归日本古典与东方传统(类似于辜鸿铭)。他的小说世界充满荒诞与怪异,在丑中寻求美,在赞美恶中肯定善,在死亡中思考生存的意义,比如《细雪》;他的散文世界则洋溢着浓郁的日本风,耽溺于阴翳的神秘、官能的愉悦与民族的风情,比如这本《阴翳礼赞》。

  《阴翳礼赞》是一本随笔集。说到散文或者随笔,只记得中学语文老师说过:所谓散文嘛,形散而神不散!(其他的似乎全忘光了,希望语文老师不要看到[冷汗])一般来说,读散文时需要心无杂念才能体会到其特有的自由灵动之美(有时间一定要读一读《我与地坛》),幸好目前我还没有什么杂念(甚至烦躁的时候会通过看书来放松心情

  《阴翳礼赞》读后感(四):言灵

  看一个字越看越不认识经历好多人都有,不管科学上怎么解释我就是觉得是这个字死了,就是灵魂没了。至于灵魂为什么没了,有可能是被注视太久,有可能是被简化掉了什么关键部位。总之传统被改变的时候总会失去些东西。也有可能只是那些字变的不像字的时候我们的灵魂不见了。

  然后说东洋美是以什么为目的的美,西洋美则是以美为目的的美,那他自己是西洋美咯?春霞老师提到也是一日本美学家,说工艺美,就是技法练到了极致的时候除了技法的运用者,所有人都会为之折服。极致,美,日本。

  说中国文化的时候很友好比较立场是东洋VS西洋,所以算是同盟。但是其实他自己很不习惯,京剧也好菜式也好。其实不是个亲切大叔

  既然言有灵。

  学术总会鄙视以言观人和依人断言的态度。不过那是学术。

  反正这个自称脂肪很厚,讨厌小孩,鄙视女人喜欢厕所,抱怨日本空气的湿度的叔叔,啊······

  但是这是一本散文集。

  《阴翳礼赞》读后感(五):读书笔记

  色气这个词很难翻译成西方语言

  过去的男人既不喜爱女人的个性,也不会动心于女人的容貌美和肉体美。对他们来说,正像月亮总是同一个月亮一样,女人也永远只是同一个女人。他们于黑暗之中,感受其微息,嗅其衣香,触其鬓发,亲其肌肤……一旦天亮,这些都会消失得无影无踪,他们认为,这就是女人。

  就一般而论,所谓东方式教育方针,同西方相反,不正在于尽量抹杀个性吗?比如文学艺术,我们的理想不在于独创前人未有的崭新之美,而在于自己也能达到古代诗圣、歌圣已达到的境界。文艺的极致——美这种东西,亘古唯一不变,历代诗人和歌人反复歌咏同一种东西,务必使之登峰造极

  ……

  总之,芭蕉的境界也是西行的境界。时代不同,文体和形式虽然各异,最终目标只有一个,就是“高峰赏月“。此种情景,较之文学,一看南画就会明白(南宋文人画)……南画家经常为自己作品题曰”仿谁谁笔意“,即表明自己所为只是步前人后尘罢了。由此可知,古来中国绘画之所以多赝作,其原因未必有意骗人,对这些人来说,或许并不在意个人功名,而是以自己同古人达于一致为乐。

  《阴翳礼赞》读后感(六):由日本民歌《菊花露》想到

  《阴翳礼赞》满口馨香,实在是一本好书。

  由细节比对日本文化、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十分透彻贴合,讲的很多东西比我们中国人自己更地道更精通,不禁感叹:日本人很多方面确实先进我们太多,值得我们学习。而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就是他们的踏实诚恳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独领风骚,不免有些眼高手低的暗搓搓思想,空谈大谈蔑视其他却不实际操作大有人在。求第一求尖端的很多,而最底层基础的被忽视的最彻底了。

  书谈到纸,西洋纸日本纸和白唐纸不同。日本人对纸张的种类花色应用精益求精,应该是世界上最重视纸质文化的国家了,想想非纸的发明国的我们,真不是个滋味俗话说大雅在民间,我们一边大谈强国强民,弘扬文化,一方面把老祖宗最朴实无华厚重深味生活化的东西都扔了。不要说等经济发展人民富裕了,再来讲求这些东西,很多是积累的过程,扔了就拾不回来了,扔了在捡回来也不是原来的东西了。

  书中谈到日本民歌《菊花露》,很有意思,非常唯美的一首词,类似宋词,短短100字不到让我马上发现有苏东坡《江城子》、秦观《鹊桥仙》和李煜的《虞美人》的影子,不禁感叹,那时的中华文明才是真正厉害的软实力

  《阴翳礼赞》读后感(七):自信的东洋文化

  看这本书的缘由是原研哉在《设计中的设计》里力荐,而他力荐这本书则又是因为他的两位牛逼朋友(包括深泽直人?)力荐。因此我花了100来块从旧书店买来,狠狠读了几遍,这本书大概也是不堪我的蹂躏,终于在我从北京到武汉的飞机上逃走了。

  在文化方面是很奇特的,很难说日本有什么原住民的文化——至少大家的印象都是,日本的文化更像是汉文化的一个分支。然而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日本文化已经和中华民族(现在还有汉文化么,哭)文化差异巨大相似的更多是表象了。

  其中原因作为一个外国人,贸然去推测是没有意义的。但是从原研哉和谷崎润一郎的文字中,能够看出一些端倪。原研哉直接把世界文化的传播图形化,那张图画出了世界文化的传播路径,不难看出西方文化的侵略性最强,而日本,则安然的坐落在文化地势中,最低的一个位置上——原研哉把日本比喻成一个漏斗,它保持一个低的姿态,外来文化如同水一般流入,经过他们的过滤,变成自己的。

  而谷崎润一郎,作为更老的一代,貌似表现出了一些对西方文化入侵的不屑,大概每个老人多少会有“一代不如一代”的情结吧。但是他并非从“保护文化传承”这样的出发点来批判,而是从东西方气候环境,人种的差异来分析,为什么西方文化在日本简单粗暴的植入是不美的,滑稽的。在他看来,东洋(包括日本和大天朝)人种中,中庸,内敛,节制都是本源的东西,而外来的文化也会被他们以这样的倾向来同化(想想无印良品设计的电器)。这种同化的方式显然是成功的了,因为日本的文化现在已经在开始往外输出。相比之下,国内的汉服运动国学运动总让人觉得缺那么点意思。我想,并没有人需要去承担“文化传承”这么个重任,复古和媚外其实都是滑稽之事,坦然面对自我的需要,就足矣。这样做的外在表现就是一种文化上的自信——日本比起当今中国的长处吧。

  一些其他的:

  他在说到自己的厌客时,有这么个观点:作为一个文艺从业者,不应该拉帮结派,要保持孤独

  还有讲厕所的那一章,说到收集大量的飞蛾翅膀放在茅坑里,一坨想下去,飞蛾翅膀飘起来,美不胜收。我也是醉了……

  《阴翳礼赞》读后感(八):谷崎之美

  在看谷崎润一郎的《细雪》之前,我看了他的《阴翳礼赞》。如果称这篇文章为谷崎润一郎创作的内核,来诠释他作品的灵魂我想并不为过。“阴翳”是物体间明暗变化所造就的一番风景。这篇文章传达出了两个信息,一是谷崎通过官感的调动达到对美的极致追求,另一方面谷崎的审美趣味也一览无余,他崇尚的是富有韵味的、低调的、简朴的甚至带有点落后于时代的古旧东方之美,他愿意至物体于暗中,从细节精炼其极富层次的美,他更愿意从不完美中发现美。比如《阴翳礼赞》中这样一段话:“天然的宝石也好,人造的也好,一定是使人联想到时代印痕的具有暗浊光泽之物。所谓时代的印痕,实际上就是手垢的痕迹。中国有手泽一词,日本则有习染的说法,意思就是人手长年累月摩挲之处,自然地沁入油垢,这就是所谓时代的印痕吧。”相比于西方的光可鉴人,时光侵染的痕迹更得谷崎之心。这美中蕴含的是与自然的天人合一,是一种不刻意的美。

  再看《细雪》的时候,我觉得这小说简直就是一个设置了人物、地点、活动的《阴翳礼赞》,处处洋溢着谷崎的审美情趣。要想看故事情节,那《细雪》一定是个失败的选择,一日二三事、一点零星对话、一顿日式餐饭、一次赏花、一次观能乐、一次捕萤,就是这样的点点滴滴日常琐事串起了40多万字的文字。说平淡无味,那可真委屈了谷崎,对美孜孜不倦的追求的谷崎怎能放过细节之美,寻常小事在谷崎笔下也都有模有样有滋有味。印象最深的是谷崎对捕萤场景的描述,真是美极了:“大家一致钻进河边的草丛里看时,正是周围残留的最后一点光辉不断地溶入墨一般浓的暗夜的微妙的时刻,只见从小河两岸的草丛中,渐渐地,三三两两的萤火虫描着同样的低低的光弧向河中舞去。”再比如他描写生鱼片“大阪与兵饭店的掌柜切开的洁白鲜美的鱼肉颜色会发出螺钿那样的闪耀,仿佛和孤急沿线明媚的景色以及芦屋家中奶奶和侄女的脸容融成一体”。这些用在细枝末节上的笔墨是谷崎对日本古典之美的赞歌,是他无法割舍的追求。

  在《细雪》中,谷崎依旧在不完美中寻求美。雪子时隐时现的雀斑在谷崎笔下并不感觉丑陋,相反如阴影般的雀斑虽是雪子衰老的象征,但更反衬出雪子与实际年龄不相符的年轻容貌。妙子思想开放,有悖传统,行为多有不检点之处,谷崎从雪子的角度侧面描写了妙子身体所散发的不洁之气,但却不惜笔墨去描写妙子跳舞时的美姿以及果敢的性格,一明一暗的对比更反映出人物富有层次感的美。谷崎笔下的四姐妹都不是道德洁癖似得人物,四人性格均有着复杂的多样性。特别是雪子,虽然谷崎尽其所能讲所有古典主义之美放在雪子身上,但他仍然藏头露尾的描写了雪子的叛逆,比如相亲时候为了对抗本家姐夫而故意刁难,在幸子不敢言的时候主动批评妙子等等与雪子以往形象大相径庭的细节让雪子这个人物更加立体化。对妙子这个人物,读者很难去斥责,也很难去喜欢,只是最后的结局不免让人惆怅,特别是结尾处,雪子即将结婚,妙子回家收拾简单细软的场景描写:“当走上她从前住的那间二楼的刘席间时,只见那里雪子的各种嫁妆被装饰得灿烂夺目,在壁龛里摆着的大阪的亲戚和其他方面送来的礼品堆积如山。而妙子虽然比雪子先有了家,但是谁也不知道这回事,所以她只从存放在这里的行李中,独自悄然地收拾了一点眼下要用的东西,用一个蔓草花纹的包袱皮拢在一起。”这样凄冷的对比在谷崎先生的笔下仿佛也打了个弯,变得只有淡淡的哀愁,连悲剧都跟着古典起来了。

  如果讲这种对美的追求称为谷崎式的,其实不如说是日本式的。谷崎先生只是抓住了日本美学的精髓,并且将其发挥到极致而已。不论是日本文学还是日本影视,对美的追求基本上都会动用所有感官,味觉、听觉等等通常都会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比如《阴翳礼赞》中对羊羹的描写:“漱石先生在《旅宿》中赞美“羊羹”的颜色,那不也是冥想的光色吗?玉一般半透明的朦胧的表层,仿佛其内部深处在吸取日光,如梦境般衔着微光;那种色调的深沉复杂,西方点心绝不能与之比拟。奶油等物与之相比,那是如何的浅薄、单调。但是羊羹放入涂漆果盘,在那朦胧、微暗的底部,其色泽也同样会引起遐思冥想。人们口中含着冷凝润滑的羊羹,会感觉到室内的黝暗仿佛变成了甜美的固体而在舌尖融化,实际上不是那么鲜美的羊羹,此时也会令人觉得增添了异样醇厚的美味。”近来大热的日剧《深夜食堂》,每一集的食物都是平淡小食,茶泡饭、渍白菜米饭、章鱼烤肠、鱼冻等极为简单的料理却在剧中被拍摄的色泽诱人、饱满晶莹,特别是剧中被放大的人物吃东西的声音,吸米饭的呼呼声、吃白菜清脆的咀嚼声、喝茶泡饭吸溜吸溜的声音,这些细节都让食物变得更加诱人。

  很多人说《细雪》是一部最不谷崎润一郎的作品,摒弃了nue恋、不伦之恋的描写,回归了平常生活的谷崎润一郎,其实其写作的内核依旧没有变,从恶之花中求美是一种极端的美,而从平凡小事中求美不也是另一种极端之美吗?

  《阴翳礼赞》读后感(九):藏于阴影下的清净安宁

  虽说书名只是沿用了第一篇《阴翳礼赞》的名字,却容我在全书通篇都感受到拉拉杂杂的阴翳隐逸之美。同名篇章里若隐欲现的光明与阴暗之对照;《懒惰之说》中东方人之倦怠不显山露水的神情;《恋爱及色情》中古时日本人习于在黑暗中与女子交往的过犹不及心态;《厌客》中对于年迈后期望用猫尾巴类似之物拒客的与俗世隔绝之心;《旅行杂话》中刻意隐姓埋名品味寂寞之旅的深趣;《厕所种种》中更是对体外之物如何巧妙地从视野中隐去,做了一番颇为妙想的探讨。

  如此这般,阴翳的美在于欲拒还迎,遮一半露一半,有点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意思,又是本着人对未知模糊面貌的好奇欲,将这种半阴半明的美感发挥到极致。对于谷崎润一郎,似乎书封上的“日本唯美派文学作家代表”就给其赋予了唯一的标签,显然这是有失公允的。每位作家有其自成的风格,所谓的流派不过是取大家风格圈的交集部分罢了,硬要将哪位作家划分到哪个流派当中,实在是一件叫人窝火又无奈的事情。谷崎生活的时代已经有些远去了,彼时日本正处于各种新旧事物的交替时期,西方文化也纷涌而至,显然,人们如蚂蚁上树般一样的热切渴望和追求着现代化新事物,日本的传统甚至一度陷入一种被搁浅的状态。而有时候,看似历经千年固不可摧的传统文化,就在对所谓的现代文化,所谓的便捷便利和舒适的追求中,逐渐变得支离破碎。

  而阴翳这一种美学眼光,却是和式传统文化中非常核心的一环。用“阴翳”这次词似乎显得有些刻板书面,通俗地自我理解,其实套用在任何事物的美学审视上都是如此,凡事最忌讳没有重点,平铺直叙,无大起大落,只给人昏昏欲睡的疲劳感。穿衣服拍照片也同样,无论多么素净的一套衫,只微微在鞋子或发饰或围巾以及细节处用上亮色,便是美到恰当好处;无论景物多么美艳的照片,也需在将焦点微微对准有色差处,若是没了物体暗侧光线的衬映,通篇的五彩纷呈只能叫人有种吃得过饱的哽咽感。

  无参差就无对照,无对照也就无惊心动魄的美。这大真理在作者的笔下,分散成逐个逐个小真理,散落在房屋建筑、日式厕所、料理餐具等各个方面,在日语中,常常听到形容一个人“きらきら”很闪亮的样子,似乎这个词包含了太多的赞美之辞。但其实正如作者所说,“我们一旦见到闪闪发光的东西就心神不安”, 太过于光洁明亮,将所有一切细节都赤裸裸地呈现在眼目底下,极致的坦诚却反而消解了一种包裹在微茫光线中,界限模糊的暧昧美感。

  爱情也不例外,“这种表露如果超出了朦胧与细微而表现积极,然而被认为没有风韵。”比起放纵与露骨,压抑于心理的爱情反而能更能得到男人心动,这话说得也不是没有道理。一直觉得在日本文化中,相比中国更为强调过犹不及这样一种克制的美德,尤其是那种有时代感,沉默黯淡的物品,反而具有一种神秘和禅味,更能引起人的冥想。

  旅行更是如此,仿佛和舒国治先生的流浪艺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追求一种极致的静,远离人烟,不讲究物质享受,最好是带一抹淡淡的乡愁,踟蹰的好奇,富于感伤的夕暮和略微疲劳和饥饿,跟铁道部每年宣传的旅游胜地对着干,从而享受到不为人知的旅行乐趣,并且怀着点小私心偷着乐不广而告之他人,怕是一片净土又被宣传手册所扼杀。

  或许有人觉得谷崎润一郎对于阴翳的追求,似乎有点到了病态的地步,就如日本一直被外界所贴的病态美标签一样。我倒是觉得,美这种东西,本来就不是整齐划一的,一盏小台灯的光影之下,是包藏着余下整个房间的幽深微暗,以及人隐于其中的一份清静安宁。曝于大光明下太久,未免由表及里都被晒伤晒坏,阴凉暗处的一份安全安然感,便是此刻的如饥似渴。躲起来,是为了更好的走出去吧,也许。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39a41c0100rpj4.html

  《阴翳礼赞》读后感(十):谷崎先生如果有只哆啦A梦的话

  【厌客】里面,有一段作者从猫尾的‘日常使用’思考出【其实这只不过是作者厌客(傲娇)而已】:如果人也长着一条尾巴能把讨厌的人赶走就太好了

  对于霓虹的高科技素有点错技能的科技称号,是的到了现在还真的开发出那种猫尾和猫耳系列,虽然还不知道是用来干嘛的。遥想当年,有位谷崎先生,他可是想靠尾巴来赶客的【是卖萌的吧】,想想摇摇尾巴,一脸蠢萌样的作者大人。。。。。。。【我不见客喵】

  在【厕所种种】这章中,作者大人又开启他‘唯美’的技能,想象着最优处理秽物--厕所尽可能尽量接近泥土设在同自然紧密相通的地方,同那种置身于丛莽之中,仰望蓝天外出恭毫无二致。。。。。。

  记得哆啦A梦里有个能制造虚幻环境营造出亲临现场的道具【道具名已忘】,如果有他在作者身边的话,想想作者出恭的愉悦表情吧。。。。。。(^ω^)【我也想去喜马拉雅山出恭。。。。】

  作者如果有了哆啦A梦在身边的话,其脑洞的丰富程度,一定更能展现出其死傲娇,废萌。。。。。的属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