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彼德与狼》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彼德与狼》经典影评10篇

2018-03-16 20:0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彼德与狼》经典影评10篇

  《彼德与狼》是一部由苏西•邓普顿执导,剧情 / 动画 / 短片主演的一部英国 / 波兰 / 挪威 / 墨西哥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彼德与狼》影评(一):一匹饥饿的狼

  电影改编自普罗科菲耶夫的交响童话《彼德与狼》,讲述一个少先队员和一匹野狼的故事。在我模糊印象中,这部曲子似乎曾经在多年前的一节音乐欣赏课上听过,那时候老师要求我们都闭着眼睛欣赏,因为她坚定地认为,这样将有助于产生各种生动幻觉形象,而能否看见这些形象将作为衡量我们是否具备音乐鉴赏能力标准.为了在课堂上得到较高的分数以便顺利通过期末考核,我们都闭上眼睛战战兢兢地听,听完后都不约而同地大声欢呼——虽然音乐听不懂,但我们大多都还清晰地记得放音乐前老师给我们讲的那个故事:少先队员彼德通过智慧活捉了一只凶残狡猾的大灰狼,然后把狼交给猎人——在那一刻,我们都为彼德的聪明欢呼,都为凶残狡猾的大灰狼得到应有的惩罚欢呼。然而这又有什么值得欢呼的呢?我们真的会听?还是会“验证”?

  不得不承认,如果没听过那个故事,普罗科菲耶夫的交响童话只不过是为数不少的乐器在交错地发出响声而已,更没有什么生动的形象了。

  与原作相比较,在电影《彼德与狼》里面,我们找不到任何生动活泼的形象。毛发褪尽的光秃秃的鸭子,折翅的乌鸦肥胖臃肿的猫,原作中的正义形象如爷爷却变得像一个神经过敏的专制暴君,猎人变成凶残的偷猎者,而善良机智的彼德一出场就猛地一脚踹在门锁上。童话中阳光明媚、和风习习的午后消失了,变成一个黑暗寒冷荒凉残酷世界

  彼得就生活在这样的世界里,受到长辈的监视和管束,这个世界有它的规则,告诉他什么能做什么是好的,什么不能做什么是危险的,这种规则仿佛是一道墙,轻易不能够越过。从小爷爷就告诉彼得,墙外面有狼,是危险的,因为狼是凶残狡猾的。在一次意外中,彼得与传说中的狼有了一次亲密接触,狼吃了彼得的鸭子,愤怒的彼得运用智慧活捉了凶残的狼。然而在亲眼目睹集市上偷猎者和马戏班长动物做出的种种罪行后,彼德发现,狼其实并无过错,它吃掉鸭子仅仅是为了果腹,为了生存的需要,这并没有什么善与恶可言的。彼德通过自己眼睛,发现了真相——眼前的不过是一匹饥饿的狼而已。于是彼德把狼放回大自然

  如果说原作是说人们可以通过智慧征服大自然的话,那么电影《彼德与狼》则更像是希望还自然本来的面目,而人只是这个世界里其中一种生命,应与其它生命和谐相处

  《彼德与狼》影评(二):Peter & the Wolf

  片长:32:32

  对白:无

  动画类型:定格(逐格)动画、木偶、CG电脑动画

  《彼得与狼》是俄罗斯作曲家普罗柯菲耶夫(Prokofiev)1936年为儿童写的一部交响乐童话,故事里面的人物都是用各种不同的乐器来扮演的。此次英国的动画人Suzie Templeton和Hugh Welchman把这个经典故事搬到了现代,并赋予了其全新的结尾。

  彼得和他的爷爷生活在当代的俄罗斯,乱糟糟的街道流氓暴徒横行,如惊弓之鸟的爷爷遂把彼得和自己都关在一个像军事堡垒的房子离群索居,并且不许彼得到外面结了冰的湖面上玩,也不许他爬家门前的大橡树。不过彼得还是趁机偷偷溜了出去,结果遭遇到恶狼。凭着机智和勇敢,彼得活捉了这只恶狼。但当他和爷爷把狼带到镇上时,发现人们对狼非常残暴,最终彼得决定把这只狼重新放回到大自然中。

  影片角色塑造方面非常传神生动。

  《彼德与狼》影评(三):彼得与狼的和解

  彼得被欺负

  彼得被爷爷关在院子

  彼得唯一的伙伴——鹅被狼吃掉

  彼得打败了狼

  彼得和爷爷把狼带到市区换钱

  彼得威风凛凛

  彼得羞辱了欺负他的两个兵

  彼得看了一眼仍在谈价钱的爷爷

  彼得放走了狼

  我相信这部动画片所要表现的并不是什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动物论,物种平等说等等不知所云的连国产动画片也能说的头头是道主题

  我们纠结着彼得放走了狼,纠结着狼温顺地与他并肩同行,纠结着他们先深情地对望才各奔东西。还纠结着海报里彼得拼接的是狼的影子

  狼激发了彼得,也唤醒了彼得。他所向往世外桃源彻底幻灭。原来无论人类社会还是动物世界都有它的弱肉强食冷酷残忍无法逃遁永恒不变。只有站起来,站到高点;只有迎上去,迎面危难。否则只能躲在篱笆背后,只能缩在垃圾桶里。

  他可以做到,在与狼交锋的绝境中他意识到,他可以。他可以春风得意可以威风凛凛可以光彩夺目可以焕然一新——但不变的,仍是爷爷苦涩眼神,不变的是捉襟见肘勉强度日的生计艰辛

  他看见了世界,他认识了自己,他发觉了相似,也找到了狼与欺负他的那两个人差异

  他还那二人以羞辱。

  他放走了狼。

  .S. 当初对这个片子兴趣是因为介绍上说它的配乐很赞,由于没有任何台词,所以每个角色都用一种乐器扮演。但是,在看的时候,由于人物制作简直太逼真了,表情神态动作超级细腻丰富栩栩如生,加之深夜看时把音量调小,因为完全忽略了配乐…orz…

  http://coldenjoy.blogbus.com/logs/32485364.html

  《彼德与狼》影评(四):用粘土表达对长大的恐惧

  相比普罗科菲耶夫的交响乐《彼得和狼》中艺术抽象了的少先队员形象,动画《彼得和狼》更像是为我们这个时代量身打作。孱弱的小男孩,阴郁而杂乱城市,还有在愤怒时刀子一样的眼神——我们这个时代不会有单纯白衣少年

  狼为了生存下去吃掉别的弱小的动物,它没有选择余地。但是猎人选择了在欺负弱者时凶残而畏畏缩缩的爬向狼时懦弱,如此如此的憎恨着我们的同类,大概是人类的一大特点

  可惜在做狼还是做人之间我们没得选。彼得终会长大,躲不开这个成人社会。要么选择长大,终有一天变成你当年所讨厌的那类人,要么被社会抛弃,有什么办法呢,当所有人都认为这一切理所当然的时候,你能有勇气坚持说不么?再大的志气都会被时间磨平——只剩下生活本生,是所有问题答案

  但幸好我们还有对善的期待,不然也不会傻傻的对着一个粘土动画感动半天。其实我们在长大的过程中,都还留着那么一扇被铁皮封住但是不是那么牢固的小窗户,我们都还想看看那边那个更好的世界。

  《彼德与狼》影评(五):彼得与狼

  《彼得与狼》作品赏析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14190 更新时间:2005-12-9

  普罗柯菲耶夫为儿童写的一部交响童话,完成于1936年春,同年5月2日在莫斯科的一次儿童音乐会上首次演出。该作品是普罗柯菲耶夫的代表作品之一。该曲虽以儿童为对象,但同时也使成人们产生很大兴趣。由作者本人所构思的情节和撰写的朗诵词,具有生动活泼而又深刻教育意义

  故事情节大致是:少先队员彼得与他的小朋友鸟儿一起玩耍,家中的小鸭在池塘嬉游,与小鸟争吵。小猫趁机要捕捉小鸟,被彼得阻拦。爷爷后来吓唬他们说狼要来了,把彼得带回家。不久,狼真的来了,吃掉了小鸭,还躲在树后要捉小鸟和小猎。彼得不顾个人安危,在小鸟的帮助下捉住狼尾巴,将它拴在树上,爷爷和猎人赶来把狼抓进了动物园。故事寓意深刻,表现了少年彼得以勇敢和机智战胜了凶恶的狼。

  作曲家运用乐器来刻画人物和动物的性格、动作和神情,音乐技巧成熟,形式新颖活泼,旋律通俗易懂。全曲既有贯穿的情节,而又不是干涩地平铺直叙;每一个角色、每一个段落不但形象鲜明,而且还含有表达尽致的艺术魅力。当然,最可贵的还是这部作品的思想内容:只要团结起来,勇敢而机智地进行斗争,任何貌似强大敌人都是可以战胜的。

  音乐中用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弦乐四重奏、定音鼓和大鼓所奏出的具有特性的短小旋律和音响,分别代表小鸟、鸭子、猫、爷爷、少年彼得和猎人的射击声等。曲中采用长笛的高音区表现小鸟的灵活好动;弦乐奏出了彼得的神情,描绘了彼得的机智勇敢;鸭子的形象由双簧管模拟,生动地刻画出那蹒跚的步态:单簧管低音区的跳音演奏描绘了小猫捕捉猎物时的机警神情;爷爷老态龙钟的神态由大管浑厚、粗犷的声音来表现,节奏和音调模拟了老人的唠叨:狼阴森可怕的嚎叫用三只圆号来体现

  〈彼得与狼〉作品赏析

  故事内容介绍

  有一天早晨起来,彼得开了大门,走到广阔嫩绿的牧场(反覆奏出彼得的主题,表示他愉快的心情)。在牧场大树枝头上,坐着彼得的朋友-小鸟。小鸟愉快的吱喳道:"早安,多么安静啊!"(在小鸟的主题后,弦乐奏出牧场与彼得的主题)

  由于出门时忘了关门,这时鸭子也高兴得摇摆着身子走了出来,鸭子的主题出现后小鸟的主题也加入了,随后在这音乐上:……)。当小鸟看见鸭子,就飞到他身边,耸着肩膀以瞧不起的口气说到:“嘿!你不会飞,算什么鸟啊?”鸭子不服气的说: “哼!你又是什么鸭子,怎么不会游水啊?”说着就跳进池塘中(法国号描写鸭子跳进池塘的声音)。只听见他们无休止的斗嘴争吵,这时鸭子在池塘游水,而小鸟在池畔跳着(音乐随着他们斗嘴争吵音乐逐渐加快)。

  彼得有趣的看着,突然一个身影闪入彼得眼帘,哦!原来是一只猫儿蹑手蹑脚的从草地上爬了过来,(单簧管吹奏猫的题)。猫儿悄悄地挨近小鸟身旁,心中盘算着:“小鸟和鸭子正忙着拌嘴,我正好可将小鸟捉住”。猫的主题配上弦乐拨奏的伴奏,音乐张力逐渐升高,突然音乐高鸣,打破沉寂。)“小心啊!”彼得大叫一声,小鸟机灵的振翅飞上枝头(先是长笛,然后是双簧管和弦乐)。同时鸭子在池塘中也向猫儿愤怒的大叫(愤怒的鸭子主题,随后猫的主题在铜钹与弦乐伴奏上出现)。

  猫绕着树干打转,心想:"值得爬上这么高的枝头吗?我一爬上去,小鸟可能也飞走了"(猫的主题后,是小鸟短小的声音。)

  这时老祖父出来了,祖父因为彼得随便到牧场,生气的说:"这里是危险的地方,万一狼出现了怎么办?"(低音管奏出老祖父的主题),然而英勇的彼得可是一点畏惧也没有,根本未将爷爷的话当一回事(活泼的彼得的主题,把唠叨的低音管止住了)。但也仍然拉着的彼得手向屋子走去,并将大门锁上(老祖父的主题大声的响着)。

  就在他们离开后不久,从森林里走出了一只大灰狼(狼的主题以可怕的步伐,随着铜钹和弦乐颤音同时出现)。猫看见了,打着寒颤一溜烟的爬上树去(奏出往上升的猫的主题)。吓坏了的鸭子尖声大叫,没命的从池塘中跳了出来(鸭子的主题逐渐加快)。大灰狼看见了,拔腿紧追,鸭子没命的逃,但是不管鸭子跑得有多快,绝对比不过大灰狼。大灰狼愈追愈近,愈近…… (鸭子摇摇欲坠的跑着,狼却跨着巨步直逼而来,接着一声强奏),狼一下子捉住了鸭子,将鸭子吞入肚里(想想这时的状况:猫坐在树枝上,小鸟在另一枝头上双双颤抖着(猫的主题,后是小鸟的声音),大灰狼在树下绕圈子,以贪婪眼光望着树上的他们(狼的主题、小鸟稍稍安心,但猫仍是余悸尤存。)

  这时彼得从大门后面,注视着所发生的一切(彼得的主题)。突然他有了主意,急忙跑进屋帽子挂在肩上,爬上石墙(彼得的主题在低音域出现)。大灰狼绕着那棵树,有一根树枝伸到石墙上(彼得的主题伴随着单策管与不安的弦乐)。彼得抓住那树枝(弦乐的颤音),轻巧而谨慎的从树枝爬到那棵树上(小提琴慎重的奏出彼得的主题)。

  彼得对小鸟说:"飞下去,在大灰狼头顶上盘旋,但小心不要被捉到。"(飞舞般的长笛声)小鸟低飞得几乎翅膀要碰到大灰狼的头,大灰狼非常愤怒,跳跃着想捉住小鸟(铜管与强乐奏出狼想捉小鸟的音乐),但是小鸟实大灵巧了,狼一点儿办法也没有。(强而有力的总奏表示大灰狼咬牙切齿的表情)。

  这时彼得坐在树上,将绳子的一端打了一个活结,非常小心的放下去,(以小提琴拉出下降的曲调),当绳子将狼的尾巴套住后,彼得就拼命用力向上拉,(强而有力的动机),狼被套住后,就没命的乱蹦乱跳,想从绳套中挣脱逃生(狼乱跳的动机和拉绳的动机)。但彼得已将绳子的另一端牢牢的绑在树,狼越是挣扎,尾巴就被套的越紧(音乐跃入高潮,最后出现狼绝望叫声。)

  这时(弦乐奏出低音的拨奏声),几个追赶这只狼的猎人们赶来了,(大鼓描写他们的脚步声)。他们跟踪着大灰狼的足迹,一路开枪走来,(木管奏出猎人的主题,定音鼓疾擂着)。

  彼得在树上喊着:"不要再开枪,大灰狼已被我和小鸟捉到了,请帮我们把他送到动物园去巴!"(明朗的彼得主题和愉快的小鸟声音)。接着他们就一起到动物园去(进行曲风格的序奏)。请想象一下:那是一列多么壮观的胜利行列啊!(音量渐强)。队伍的前头当然是胜利小英雄彼得,(法国号奏出英勇的彼得主题),接着是扛着大灰狼的猎人们,(反复奏出猎人与狼的主题),行列的最后是爷爷和猫(爷爷和猫的主题)。

  这时爷爷还嘀咕着说:"如果彼得没捉到大灰狼,将会怎么样呢?"(铜管奏出精神抖擞的彼得主题。)小鸟在他们的头上飞舞,而且快乐的歌唱着:"看呀!彼得和我多么勇敢啊!请看我们捉到什么。"(小鸟华丽的歌声),故事虽然结束了,可是你仔细听听,可以听到鸭子微弱的哀嚎声喔!(平静的鸭子主题,紧接着快速强有利的结束全曲。)

  《彼德与狼》影评(六):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这部短片获得了今年奥斯卡的最佳动画短片奖。虽然,我不想把奥斯卡当作观影的风向标,但也不想去走极端,说奥斯卡一无是处了。可以作为一个参照体系,和奥斯卡之间保持一个合适的距离,不迷失自己,不对它盲目嗤之以鼻。

  既然它已经受到了这样级别的肯定,那么至少可以推断,它是一部技术形式上、思想内涵上、都颇有看点的作品。果然吧,意料之中的精致。很别致的材质——和泥塑动画的材质有点相象,但肯定不是,而且相比泥塑来说,还要细腻得多。如果说传统泥塑动画给人的感觉是200万象素的数码相机成像效果,那么这部动画里的人物就细致到了至少800万象素的程度。肤色很逼真——老爷爷的皮肤和白胡子质感,让人拍案叫绝呢。而男孩彼特的浅蓝色眼球,更像是打了专门的“眼神光”一般炯炯有神。

  这部半小时的小短片,除了开头、结尾部分,稍稍展现了一下当地的市镇景象,对丰满彼特的性格、完善故事的发展,起了一点作用以外,故事的“主干部分”都集中在一两个场景里,靠各个动物以及彼特之间不断变化的关系来展开。

  特色是没有一句台词,仅仅靠画面和音乐配合进行。

  故事很简单,但就像上文摘抄部分的简介所说,远不是一个儿童故事那样浅显。思想内核很硬的!当然,关于思想内核到底硬不硬这一点,主动权是完全掌握在读者(观众)手里了,高兴把它当作娱乐消遣来看,一样是享受啊。

  当然,除此之外,还可以“上纲上线”地看、大刀在手,深刻剖析式、满头大汗地看——这就看出内核来了——善与恶的平衡被打破,善恶势力展开拉锯战,最后善终于得胜,但是没有真正的赢家(彼特痛失爱鹅,狼的生命受到威胁),那么,我们再上升一下,可以升级为——啊,人类的战争中,从来都没有赢家!所以,我们和平吧,我们和谐吧!

  别急别急,还有呢,如果一定要较汁儿,短片的结尾部分一定是众矢之的。先叙述一下故事结尾的基本内容:彼特负伤后终于用智谋战胜了邪恶的狼,用货车把狼这只到手的猎物运到了贸易集市市场,正在一同前来的爷爷和皮草商店店主就狼皮问题讨价还价之时,彼特却改变了心意,打开了货箱,放出了狼,众人惊异中,彼特和狼像是一对情深意长、不打不相识的好兄弟一样,一起走出人群,然后,彼特目送狼,渐渐走远。

  彼特这样做是可以理解的:第一,鹅已经死了,不能复活。第二,狼已经从耀武扬威的霸权主义者,变成了弱势群体的一员。第三,彼特在捕狼的过程中,已经发泄掉了痛失爱鹅的仇恨。彼特和狼,两个武士的决斗中,彼特获得胜利的同时也获得了勇气,也履行了为伙伴报仇的义务,他的人格至此,在这次事件中,已经完美了。此时放走狼,更是胜利者仁慈的一种姿态。(当然,关于这一点,彼特肯定不是这样想的,这纯属我栽赃的。)第四,善良的人儿,得绕人处且绕人。狼吃鹅,是狼份儿内的事情,是天经地义的生存需求。只是这一次,他吃鹅前,太欠考虑,没有先搞清楚此小笨鹅是有主人的,而且主人是彼特。所以,狼没有犯下原则性的不可饶恕的错误,充其量只是犯下了一个粗心的错误。所以他受的惩罚也就民事责任就可以了,没必要扯到刑事。第五,暂时没想出来,肯定还有……

  这是一处“太明显的”所谓“有意味的形式”的地方了,这里甚至有了很隐讳的“教化大众”的意旨,有了很委婉的对民众进行“意识形态的寻唤”的意味,总而言之,对一些人来说,这个结尾,百分之一百二十的“居心叵测”,“别有用心”……善的一方化解了心中的仇恨,把善良和大写的“爱”洒向人间,彼特像是基督耶稣一样,以这样的方式,来给世人上一堂生动的教育课:教诲人类,去爱和包容,忘记心中的仇恨,和谐共存,才能永恒

  好了,“上纲上线”暂时到这里,其实这部片子有这样一个结尾倒也并不显得生硬和做作,让人看来还是比较赏心悦目,接受起来也不必凝着眉毛,扭曲眼角眉梢。因为从故事整体和选题来看,创作者原本就应该是一个相信万物有灵,爱护动物(关心动物的心灵,不光是吃饱穿暖),心中有爱的好人。要不,也不可能讲出这样一个,打动人心的,讲述“爱”的可爱小故事。

  题外话一下,中国的儒妇皆知的民间寓言故事《东郭先生》好像可以和这个故事对照着看呢,只是,我们知道,东郭先生好心到头来没有得到好报,动物到底不会像好人一样地通情达理,到底是有“畜生”的本性的。而《彼特与狼》里面的狼,在与彼特零距离接触的时候,却没有伤害彼特,只是沉默离去的结尾,我们也不要“好傻好天真”地去理解吧。那只是一个完美的寓言。意思领悟到,传播了,主创者也就可以安心笑了。

  另外,《彼特和狼》是“adult mind, child heart.”这句话的践行者。

  欣赏这样的优秀作品,是一件惬意而舒心的事情。是一个大大的享受。快来加入吧。

  《彼德与狼》影评(七):不改初衷

  最开始的彼得懦弱,不自由,被人欺负,没有朋友,只有一只同样不中用的鹅作伴。

  当彼得因为狼吃掉了鹅而愤怒后,他不再懦弱,他变得像狼一样凶狠,这才有了拿网套狼的一系列过程。

  当凶恶的狼在网面前变现的十分无力,彼得看到了欺负自己的人居然打了一冷枪便吓跑了,他才知道原来最凶恶的是狼,但如今狼也在他的猎枪下任凭他宰割了。

  彼得很得意,尤其是在他看到把他当成小孩子送他气球的大叔和那些孩子不可置信的眼神,在他看到欺负他的猎人也被他的网套住以后,他觉得原来这一切来的很容易,只要你比别人凶,就会得到尊重。

  彼得会就此变成一个比狼还凶恶的人吗?

  但这时彼得看到了重新得到自由会飞的乌鸦,他为它高兴,他也相到了自己的初衷,他想要自由,想要被人尊敬,但他不会变成狼。

  就算是狼也该有自由,不该成为肉,不该成为马戏团的小丑。

  所以最后彼得放走了狼。

  也许这就是道士下山时老道说的那句,初衷不改。

  不择手段非人杰,不改初衷是英雄。

  为什么大家听到的是——不择手段是人杰,不改初衷是英雄呢。

  《彼德与狼》影评(八):谁才是那皮狼?

  短片以前苏联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普罗科菲耶夫的一部同名交响童话为故事蓝本改编,讲述的是一个小男孩彼得与一只来犯的灰狼斗智斗勇的故事,即配乐的那一部分。童话中角色仅仅只有几个,却制造出了生动、紧张、曲折的情节气氛,并富含哲理。但在改变成短片后加入士兵和城镇内容后,风格俨然成为一个寓言故事,充满讽刺和隐喻。

  故事结构、主题及故事内涵的延伸

  短片情节紧凑,故事清晰,结构明朗。与小男孩斗智斗勇简单童话表现和结构相比,短片稍微复杂,运用小男孩斗智斗勇前后的故事及一些对比、隐喻,表达自然世界的宽容向往以及对人类社会文明的怀疑和讽刺的主题。

  在表现主题上,短片采用了大量的对比来和隐喻。短片在一开始,在残酷的自然世界里,彼得爷爷用一道高大的栅栏,为了“保护“彼得免受狼害,硬生生的把彼得的世界分为自然世界和人类世界。故事由此拉开序幕,也开始了作者用彼得的眼睛看世界之目:

  影片潜在两个世界的对比

  1.彼得挣扎打开栅栏门上的一块小窗,窗外是本短片最美好的一个镜头:冬日的阳光穿过丛林的缝隙撒在丛林边缘结冰的湖面上。

  随后爷爷一把把他拖入人类社会,在集市上不小心撞到士兵,随后被枪顶住,进垃圾

  2.爷爷成人类社会的代表白天慵懒的憨睡和彼得在自然湖面上动物与欢愉的嬉戏

  3.原野丛林的那只狼和还是士兵所代替体现出鲁莽、粗暴的那只“狼”的对比

  4.彼得的朋友鸭子在小鸟掉地是用自己的身体去接及最后的死亡和爷爷那只肥猫想狼一样想吃小鸟,甚至在被狼追赶的时候也为放弃以及最后绕着爷爷的腿,去做卖狼的买卖

  如此的对比,在影片的比比皆是。短片不仅大量的运用对比来阐述故事主题,而且使用了不少不同的蒙太奇手法来辅助主题的表现:如开篇在商店门口看到狼的镜头,之后接下来的镜头便是碰到卫兵;结尾处几个快速的肉店、皮革店、动物表演广告拍,接下来一个镜头就是被关起来的狼等等。

  《彼得与狼》篇幅虽短,却寓意深远。彼得与狼,谁是那只真正的狼?咋一看,毫无疑问是丛林那只,吃掉善良可爱鸭子的那只狼;细细想来,士兵不是狼吗,在短片中和狼一样粗暴凶残的伤害彼得。可为何彼得最后放掉那只狼呢?短片中的几个连续的镜头,给予我们提示,如果不放狼走,他将成为肉店老板的狼肉,皮革店老板的皮带或是马戏团里人类的玩物。从而像彼得自己一样成为被成人世界俯视得不到尊重,被成人世界的所界定的游戏规则限定得不到自由。所以皮特也是“狼”,一只被片中成人世界禁闭起来的“狼”,一只向往原野自由的“狼”。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影片中的那个成人社会的文明才是真正的“狼”,她像狼一样粗暴、缺乏尊重,贪婪成性。

  短片最后彼得放出狼且狼并没有伤害人走出人群,奔向原野而终。以一个涉世未深的善良少年的眼光看待这一切,从而怀疑成人的社会文明,辛辣的批判人类社会文明里的那些远比“狼”更甚的行为和思想。

  《彼德与狼》影评(九):冲突

  十分凑巧,晚上在家看了萨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节选》,在可预见的将来,占国际主导地位的,必将是文明之间的冲突,从大的和现实的方向来说,主要是西方文明、伊斯兰文明、儒家文明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是不可调和的,相对以往的意识形态冲突,对个人来说甚至是不可选择的,一个中国人,不可能自由地选择加入、参与或者代表西方的文明。在看这部分内容后,想休息一下大脑,无意中在微博上看到一个2006年动画短篇《彼得与狼》,一看就放不下去,奇特的画面,处处寓意深刻的镜头,男孩令人无法忘怀的眼神,还有天衣无缝、直透心灵的音乐,让我深深地震撼。男孩与狼从窥视、到对抗、到征服、到和解的全过程,又让我感叹不已。其实,男孩与狼,不也是代表着一种貌似无法调和、互相均有优势和弱点的冲突双方吗?男孩,有着智慧的头脑,有绳索,有网,还有背后的爷爷的猎枪,狼则有坚牙利齿,强壮的骨骼,双方的对抗 ,没有任何一方有着绝对的把握能够战胜对方,具有绝对的优势。但是等等,为什么互相具备力量,互相处于不同的世界,就一定要面临着冲突和战斗呢?孩子为什么一定要打开那扇门,狼为什么一定要吃掉作为孩子伙伴的鹅,双方为什么一定要走上前台,做着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呢?即使是战争中的赢家,那个男孩,在胜利以后,还不是无奈的发现在他们双方争斗的背后,还有着带着猎枪的爷爷、市场上买卖动物的商人、围观着的不相干的人群、凶恶的坏小孩,当最终男孩意识到胜利根本不可能带给他任何利益的同时,只好选择将狼放走,在一轮巨大的月亮下,双方对视、告别,在以后,是相互和解共处,还是继续戒备、斗争,短片结束了,没有给出我们以答案。

  将文明的冲突与这部短片联系起来,对双方的含意都有了更深的理解。感谢今天这样一个夜晚,很巧地与两者同时相遇。

  《彼德与狼》影评(十):《彼德与狼》:在冲突中人类应当选择退让

  第80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颁给了波兰动画《彼德与狼-Peter and the Wolf》。剧情不述。自己下来看。

  少年彼德亲手放走了吃掉自己的鹅朋友的灰狼,在闹市中,彼德目送狼瘸着后足,逃出了人类的控制。他不是应该恨这只灰狼吗?他不是可以通过出售这只灰狼,来快意自己的怨恨吗?

  彼德没有这样做,他是人类,却选择了去维护狼。或许就像海报里,彼德的影子出现了狼的轮廓,或许这是想说:人类和狼虽然互相威胁,却不是敌对的。这只是一种与生继来的误解,但如何弥补?

  彼德给出了答案:退让。因为仇恨将会招致更多仇恨,暴力会衍生更多的暴力。只有退让,退让是换来重新互相理解,直到把冲突消零的唯一方法。

  这部动画,并不只是给我们多少人与自然如何相处的启示。这更是人类自身的一个寓言。我们总把另一个自己无法理解民族的当作异类,语言不通,不理解对方的行为,却不断地产生利益的冲突。这就不是和人与狼一样吗?那我们呢?我们选择了战争,似乎如果你不仇恨对方,他们肯定会在深夜里冲进你的小镇,割断所有居民的喉咙一样。不,他们不会这样做。这一切都是因对另一方的不理解而带来的误解与恐慌而已。

  像彼德一样,选择退让。在冲突中人类应当选择退让,这才是消除冲突的唯一选择。否则,一场冲突会招致更大的战争,战争会使一方消亡,而后来呢?本是一方的内部会产生分裂,难道又要再次如此循环,直到人类全部消失在地球上?

  伯夷、叔齐采薇而歌之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一个朝代的沦亡与另一个朝代的诞生,难道真是就会是人类发展的一大转折吗?一个民族的毁灭,换来另一个民族的昌盛,这就可以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么?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动画改编自同名童话,却赋予了它完全不同的结局。在这部动画里,彼德是一个人类友情、勇气、宽容的化身。这不是应该给那些人一些启发吗?

  这不是一部单纯的孩童动画,也不是简单地要告诉我们多少做人的道理,制作者显然是对恶化的世界表现出了深深的忧虑。

  二○○八年三月七日

  --

  http://lidaitao.yo2.cn/articles/of-peter-and-the-wolf-compromising-solution-for-human.html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