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三轮浮生》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三轮浮生》经典影评10篇

2018-03-19 21:2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三轮浮生》经典影评10篇

  《三轮浮生》是一部由保罗·维拉拉纳执导,Bembol Roco / Cherry Pie Picache / Meryll Soriano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三轮浮生》影评(一):三轮浮生:菲律宾电影登顶金爵奖

  倘若不是因为《三轮浮生》从蒙吉主席手中拿下金爵奖最佳影片,我可能永远没有机会写下这篇影评。但冥冥之中,我似乎早已有种预感,以罗马尼亚新浪潮主将身份世界影坛展露头角的克里斯蒂安·蒙吉,恐怕真的会给这部菲律宾电影一个大奖,但没想到会是最佳影片。

  在我看过的为数不多的菲律宾电影中,最爱的当然是布里兰特·曼多萨和拉夫·达兹,曼多萨的《基纳瑞》和《祖母》、拉夫·达兹的《忧郁症》和《历史终结》等,都曾带给我极具考验震撼;而他俩也是欧洲三大电影节的常客,在影迷群体中有不少粉丝

  但有人说,把马尼拉拍得最好的菲律宾导演其实不是他们两个,而是已然在1991年去世的利诺·布罗卡,他的那部《马尼拉:在霓虹灯的魔爪下》一度被誉为是菲律宾影史上最伟大的电影,拍于1975年,长达125分钟,架构上类似于侯导的《悲情城市》,也奠定了布罗卡在东南亚影史上的大师地位

  显而易见,菲律宾电影已然有非常成熟基础,尽管我们总是有种好像他们起步不久的错觉,其实他们早已有了坚实的新浪潮历史基础。值得欣喜的是,保罗·维拉拉纳导演的《三轮浮生》同样逃不开马尼拉这座城市。

  有趣的是,在其他的故事文本里,作为菲律宾底层人民主角们,都是从乡村往城市里“进击”;而《三轮浮生》中的主角们,则是从城市往乡村里“潜逃”。想想简单,正如我们常常在国内讨论逃离北上广一样,菲律宾人民也有对大城市的恐惧不安。在马尼拉实在过不下去的时候,或许只有逃离才会赢得最后一线生机

  这场逃离的主角是一家五口和一条狗。日渐年老的父亲母亲,以偷摸为生的儿子和失明的孕妇媳妇,以及身处花季的女儿。而不同于我们从《三轮浮生》海报中所感受到的类似于《阳光美女》式的清新格调,这个故事其实是非现实残酷的。

  在逃离的过程中,他们经受日晒雨淋风餐露宿,更难逃疾病的肆虐与灵魂不洁者的投井下石。漫漫长路,他们唯一的交通工具只是一辆破旧三轮车。按女儿的话说,为什么我们在马尼拉打拼了这么多年,一家人还是活得如此不成人样。但最要命事情并非露宿街头,而是难以抵抗的饥饿。当他们终于熬不下去的时候,唯有牺牲陪伴多年的家犬,来缓解他们食不果腹的惨状。

  我们看过太多命运凄惨的悲剧,似乎早已练就了铁石心肠。以上这些生存问题上的困境,在我们看来似乎还属稀松平常。更要命的暴击是死亡事件,为避免剧透,我在此就不详述了。我只想说,当我们在直面人生惨境时,或许唯有永远抱持着”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心,才有可能找到反抗的机会,找到希望之光。而死亡与新生,正如推到与重建一般,也将永远都维系着唇齿相依宿命。尽管略显套路而刻意,但酝酿其中的情绪确实格外动人的。

  假如这部电影仅仅是如此,我觉得还不足以拿下金爵大奖。影片中最让我惊喜的设定,是那个面容清俊的耶稣形象,他的手掌上永远都有着被钉过十字架的血色伤口,他总是时隐时现。面对主角一家人时,只有失明的孕妇才能看得见他。尤其孕妇摸瞎过马路那场戏,耶稣以某种常人看来并不存在力量,帮助孕妇穿过汹涌的车流。这无疑是我近年看过的最平实的神迹瞬间。

  然而,导演镜头下的这位耶稣并非他们一家人的救世主。饥肠辘辘的时候,他无法变出面包遭遇危难的时候,他无法施以援手;病入膏肓的时候,他也没有救命的良药。这里可以展开的,依然是那个困扰很多热衷拍摄宗教题材的导演们的永恒叩问:上帝到底存不存在?

  而在《三轮浮生》中,保罗·维拉拉纳非常深入浅出表现了这种“上帝不存在”的质疑。从金爵奖组委会对本片的评语便可见一斑:“影片的故事充满人性普遍性,风格朴素,简明易懂。影片不合常理的表达方式,让我们相信这个世界上有真理的存在,它就是最佳影片,来自菲律宾的《三轮浮生》。”

  终究,这并非一部完美无缺的菲律宾电影,甚至会因为太过套路化而备受诟病,但它却是分外动人的,有种拼命挣扎的力量,从每一个人物的身体中迸发出希望的火光,即便伴随他们的常常是巨大绝望。正如影片最后所唱的歌词:“天要下雨了,黑夜要来了,也许前方的路没有希望,那就这样吧。”

  《三轮浮生》影评(二):贫穷不是罪,恶才是

  我想到的是电影之后延续的东西。贫穷依旧贫穷,恶也在那。不会因为新生命诞生善良穷凶极恶周而复始

  孙子最终可能会重蹈复撤走上偷窃的道路儿媳最终会变成婆婆那种尖酸刻薄之人。这一切并不都是因为贫穷,更多的还是内心不够穷人有很多,但未必人人会犯罪。内心的恶决定了一切。这部电影让人心理很沉重,不禁联系到了早几天杭州高档住宅保姆杀雇主全家的事件。

  贫穷不是罪,恶才是。扶贫不能靠捐款,钱只能解决一刻的问题,这些人内心的恶无法驱散。靠教育也不是那么很实在。他们根本油盐不进,感化不了。最终只能靠社会自然演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三轮浮生》影评(三):三轮上的生老病死,浮生里的柴米油盐

  菲律宾电影是什么样子

  这个问题,就像问中国电影是什么样子、问好莱坞电影是什么样子一般,其实是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

  《三轮浮生》影评(四):地狱在哪,就在这

  苦难的一家母亲洗衣,儿媳妇盲人孕妇,儿子不务正业小女儿生活不检点,老公是烟鬼,但她依然心里充满爱,也享受彼此的爱。小女儿皮纳的死是种解脱,不用被现实的假面神父侵犯,天堂有大把她喜欢男人,而她本该打死的哥哥缺在地狱(监狱)里痛不欲生。父亲佩佩的轮回欣慰很有哲理的电影,盲女说看不见天空遗憾,上帝说看不到的人信仰更诚,苦难看得到吗?幸福看得到吗?经验看得到吗?明眼人也会有不知所措的遗憾。

  《三轮浮生》影评(五):与神同行的悲欢浮世绘

  蒙格•派佩不断咳嗽着,踩着三轮车在马尼拉街市穿梭,送菜送货,维持着夫人、一双儿女及盲眼的媳妇组成的一家人的生活。当然辛苦的不止是他,家庭的其他成员,都各有其职,虽然在社会底层摸爬滚打,但仍满怀希望,要在这座首都里扎根。《三轮浮生》开场以一组用每个人的动作为剪辑点串联起来的蒙太奇展示家庭成员的努力艰辛,将一个五口之家的形象直截了当地展示给观众。菲律宾导演保罗•维拉拉纳的这部作品,从一开始就呈现出强烈的现实观照意图,马尼拉菜场、街道、一家人居住的挤逼房子,不断提点观众进入一种悲情叙事的状态

  与惯常的以写实主义结构社会或个人悲剧的影片有所区别,影片在故事的进行中不断加插与现实情境相反的一家人达到向往生活的画面,这些场景通常都是以一首melody老歌穿插的,内容则是以慢动作表现的欢乐场面。派佩一家在不断循环往复的底层生活中感到前途无望,在马尼拉无法得到向往中的物质精神满足,决定合家骑着三轮车回家乡终极目标仍然是求得一种生活的尊严乐趣,在细致描摹了马尼拉的市井生活之后,这一家的回乡之旅被加载了一层神圣的自我救赎光辉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人影,一直与这家人休戚与共、一路同行,只有盲人媳妇能够看见他,这个人就是耶稣。与西方视野下惯常的耶稣形象不同,《三轮浮生》中,他被处理成一个双手载着十字架钉痕的菲律宾青年,以最普通的方式存在于一家人的斗室与回乡路程上。一方面,这部电影的小成本格局,令观众容易焦点放在演员表演与剧作意义上的行动发展,另一方面,通过这个同样颇为写实的耶稣形象,来完成对一家人灵魂的拯救,某些时候更是对一家人宿命的冷眼旁观

  这就令《三轮浮生》在轻喜剧风格与苦情悲剧终局的拉据中得到某种程度平衡,一方面,对生活本身的体验,通过非常具体的市井生活图景表现出来,影片中做着明星梦的卖菜女、时刻受到被驱赶威胁的小贩等,都自带乐天的幽默与宿命的悲凉之感,这些都促使一家人下定决心要回到故土,一路上千辛万苦并最终曲终人亡,另一厢,在回乡过程中耶稣每一次的提点,都像是对这受难之家的抚慰与拯救,只是并非由单纯生理角度,而是落实在精神层面,正如影片行将结束时,在团聚的天堂意象中,经历了生死考验的一家人所持的希望精神。

  和世界上许许多多电影的悲剧套路一样,派佩的肺病在最后演变成相对俗套的死亡与新生并列,平行蒙太奇中一方是即将逝去的一家之主,一方是媳妇即将生出来的家庭新成员,这令这部影片在开篇展现的技巧上的锐气到最后有所衰减。纵然如此,结局依旧是光明的,通过一系列磨难,他们达到了彼岸,从“浮生”渡尽劫波,寻找到了真正的欢乐。正应和了melody场景中的一切,所有的悲欢与抉择,是过眼云烟,亦是情义永恒的见证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