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金珠玛米》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金珠玛米》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2022-04-05 03:05:0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金珠玛米》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金珠玛米》是一部由杨蕊执导,多布杰 / 王紫逸 / 杨秀措主演的一部剧情 / 历史 / 西部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近几年来中国电影市场以藏区作为背景的故事大放异彩,如藏族导演万玛才旦,他将镜头对准新时代藏区人民信仰、与内地交融等大主题进行创作,在一些不起眼的事件中折射出藏区人民的生活境况。张扬,随着《冈仁波齐》《皮绳上的魂》影片上映,在观众中形成一种”净化“式的审美效应,藏区人民淳朴的信仰以及行事法则与当今社会形成鲜明对比。但对于西藏流连忘返的我,总感觉少了一味另类的感触,电影应该有藏区更多纬度的展现。

  藏区,这是一个神秘而遥远的地方,河流的溯源之地,山脉高耸如云处处皆是自然的巍峨和壮阔,一个原始与现代交汇、人类宗教文明与先进生产方式对垒、挚情淳朴与险恶黑暗的人性正反面,在这里展现的生动入微,淋漓尽致。

  杨蕊导演在镜头掌控、细节刻画等方面做到了“致广大,尽精微”式的创作,昌都的大远景镜头让人心愿至身其境,镜头前的人物做了最大的还原和最细微的捕捉,军号、军帽等物件特写高效交代任务,同时入藏军人干裂的嘴唇和因缺氧而导致略显发紫的唇色,藏族人民节庆篝火中洋溢着幸福的表情。

  叙事上导演也极具创新,在电影中有一场贵族老爷之间的战争,导演选取了秃鹰的视角看两拨人,瞬间注入了浓郁的宗教感,双方交战的这场戏在剪辑和节奏的把控上很棒,再加最后义匪与藏军鏖战等大场面动作,《金珠玛米》在类型甚至可以多添加动作和热血这两标签。

  最后说一下遗憾,电影在镜头的衔接上稍感顿挫,有几个场景先是塑造人物感情和冲突的近景,仅接着下一个镜头会出现大远景空镜,同时恢宏的音乐响起,这在镜头间的来回切换让我稍感不适。另外主创人员名单中见剪辑有当下大热的许宏宇以及杨蕊导演,在署名编剧中也有导演,这完全是一部导演自己的作者电影,如果是商业操作方向,应该有该类的商业片导演进行监制等,这样会将《金珠玛米》推向更高的艺术与商业巅峰。

  期待藏区更多的经典电影,期待杨蕊导演更多该类的作品。

  《金珠玛米》观后感(二):西藏解放犹如核聚变,大时代下的人性更复杂

  如果想了解一个陌生而向往的地方,最快捷的方式莫过于看电影。通过《金珠玛米》的镜头,雪域西藏的神圣美丽、康巴藏区的人文风情尽在眼前。虽然这是一部主旋律电影,却没有陷入故事高大全、人物脸谱化这“概念大于形象”的错误轨道,而是用尖锐而又景然有序的矛盾冲突,深入而又贴切的感情描写,来展现历史变革之际西藏各阶层之间的人性碰撞。

  虽然影片颂扬的是藏汉两个民族相互融合的真挚情感。但抛开主旋律的外衣,来看故事的内衬,片子带有一定冒险电影的特质。王紫逸饰演的华山,只身来到藏区腹地,他和头人、强盗和差巴之间产生了曲折多变的故事,开启惊心动魄的离奇冒险。而这里面又糅杂着一个部落内部的恩恩怨怨、爱恨情仇,使得故事显得错综复杂。

  因酷爱的宝马良驹被毒杀,洛桑认定是紧邻部落所为。两个部落在冰雹交加下产开大仇杀。华天向天鸣枪来阻止械斗,天空却在阴差阳错地放晴,被藏人天神下凡,纷纷以他马首是瞻。这让洛桑心怀恐惧,害怕自己祖传的特权被颠覆。在强盗劫走藏女央金时,华山挺身而出前去营救,谁想入精心设置的陷阱之中。洛桑暗中勾结藏军,试图把他与强盗一网打尽。故事由此进入了冒险的节奏之中。被阴谋捆绑的华山,被迫与强盗们一起逃亡。

  《金珠玛米》观后感(三):《金珠玛米》:藏汉史诗传奇记录历史沧桑巨变

  史诗类影片不好做,当然《金珠玛米》也算不上是严格意义上的史诗电影。导演杨蕊之前执导过多部受到赞誉的纪录电影,是国家民族人文地理系列《图腾之旗》的总编剧、总导演,故而《金珠玛米》在影片风格上也具备了记录电影中客观严谨的一面,这也是这部影片区别于以往同类型影片的一个重要特征。人性确实是复杂的,但历史是客观的,只有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还原历史,那段历史所传达的信息才能真实而有效的为观众所接收到。这也是《金珠玛米》在现实层面最具备意义的地方。

  历史是什么?相信很多人都难以为其下一个定义,《新华字典》中对历史的定义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显然,这是站在一个宏观角度上所描绘的客观现象。而真实的历史则往往比书面上描绘的要鲜活的多:历史,是由无数文明之间的文化交流,无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碰撞,最终书写出来的种族进化历程,这其中有着牺牲与臣服、辉煌与绽放,充满了秩序的维护与反抗斗争,而这一切矛盾在两个文明交汇之时便显得弥足激烈。由杨蕊执导,多布杰、王紫逸、杨秀措、洛桑念扎、阿旺仁青等主演的电影《金珠玛米》日前宣布定档12月8号。影片以昌都战役为背景,讲述了藏汉两族文明在建国之后交流与融合的史诗传奇,谱写了一曲高原之上的冰与火之歌。

  从影史角度来说,《金珠玛米》首次从叙事角度变成对话角度,讲述了两个文明、两个部落之间的对话与碰撞。这是一次非常有益的尝试,但也同样产生了一些问题。在传统的影片中,因为故事一直跟随主角成长而发展,这样观众很容易产生代入感,跟着导演的方向去看故事。而《金珠玛米》的叙事则不然,它将导演和观众摆在了平等的位置,双方互相探讨,理不辨不明,这样处理其实是非常有好处的,它可以让双方在探讨的过程中逐渐建立一个相对完整的历史观,就像是给活在历史阴影里的人打了一束光,让观众更能看清影片中人物在生存与前途上面的抉择。但由于一直以来观众的观影习惯问题,这样叙事就很容易造成观众视角分散,可以说杨蕊导演在影片的剧作处理上非常大胆。

  秩序的打破与重建,需要历史的推动,更需要人的维护与反抗斗争。《金珠玛米》立足于客观视角,为我们展现出了西藏人民在历史变革时代当中的抉择,在情感层面做到了真实而感人,十足震撼人心。大量的航拍镜头展现了高原之上的美景,藏族汉子们之间的热血对抗也给影片附加上了一层悲情意味,让人体会到了一种传达自历史的沧桑魅力。人性与时代的深刻交织,视觉和听觉的强烈感染,使得《金珠玛米》成为藏族电影史中一部具备开创性意义的影片,亦是对主旋律题材市场的一次新的探索与突破。

  《金珠玛米》观后感(五):《金珠玛米》: 冰与火历史考验下的人性救赎

  近年来,越来越多西藏题材的电影进入到普通观众视野,从《可可西里》、《转山》到最近的《塔洛》、《冈仁波齐》、《皮绳上的魂》以及将于12月8日公映的《金珠玛米》,一次次口碑和票房的逆袭,使得“西藏”这一独特地域成为文青的想象能指,时刻能挑动着观众的观影神经。

  在西藏这片沃土造就了藏族人独特的世界观,总是能唤发出充满生命力的自然神韵。“热血”、“动作”成为了《金珠玛米》另外的标签,影片中的藏族热血硬汉符合了观众的审美想象,质朴、慈悲、有规矩带给人的信仰深植于每个藏族人的内心。故事伊始,华山随同指导员深入藏区腹地,正好与土匪狭路相逢,双方由此展开激烈的对抗。相比华山两人瘦小的身躯,藏族男儿显得那般粗犷豪迈,自是两人败下阵来,为了尽量争取革命的希望,指导员果断掩护华山,让其逃走。然而,对于藏族硬汉来说,华山丢弃战友这不是一个男人的行为,由此民族矛盾也就被个体世界观的差异解构了,导演所关心的不再仅仅是战争的问题,更试图对藏汉两族的民族心理做剖析。另一方面,藏族男性对女人的爱情观就是“可以放在鞭子底下打的,也可以放在心口上疼的”,显然,头人和差巴对待央金的方式正是这种爱情观的体现。“侠骨柔情”可以成为解读藏族男性的一个维度,这在在藏语电影乃至中国商业电影史上没有过的,导演试图突破以往叙事范式,既从“视觉”,更从“人性”两方面为主旋律电影题材作出探索和突破。

  在整部影片中,华山更似观众之眼,创作者透过华山的视角揭示出西藏解放其实是两个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在近代的一次亲密接触。导演用宽阔的视野呈现了一个真实神秘而又复杂奇诡的燃情时代,深入到了藏族历史、文化和生活当中,关乎着人性的救赎和人们面对战争的恐惧。《金珠玛米》这种主旋律的人性化、类型化的表达或许对于当下的电影创作更有启示价值。

  《金珠玛米》观后感(六):是原创,更是抛去歌功颂德的真实

  看电影感动,看花絮片感触,听现场的主创团队解说更是感慨万千。大量的实景拍摄让人震撼,如此的大美,归功于他们高度敬业的态度,希望今后中国电影银幕上能够看到他们越来越多的闪光的身影。

  《金珠玛米》观后感(七):《金珠玛米》:风云骤变,天兵降临,非典型“西藏故事”更有血有肉!

  这个故事并不像我们此前看到的“典型”意义的红色主旋律,而是从崭新的视角去看待那段历史,去探讨人性,为观众展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西藏解放”的故事。

  本片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的画面,拍摄的非常震撼,完美的展现了藏东的魔幻奇观和人文奇观:高原、雪山、草地、冰川、湖泊、溪流;还有苯教神舞、防雹师、神秘图腾、以及具有西藏地域特色的村落打斗。

  蓝雨星城也曾去过西藏,凡是到过那里的人都知道,西藏的风景不仅仅是美,更直观的感受是壮观!不管多么不可一世的人来到这里都会明白自己是多么的渺小,人类是多么的渺小,生命本身是多么的渺小,从而对于天地,对于世间万物都会心存敬畏!

  而本片的摄像巧妙的用一种极具风格化的手法将西藏的这种原始、神秘、苍茫、深远表现出来,搭配着藏区民族特色的音乐,诗意的浪漫浑然天成。一反西藏朝圣片的固有套路,一改西藏电影只有文艺片没有商业片的固有思维,扭转了电影人对西藏神圣化的过度渲染,还原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西藏。

  而在映后观看拍摄花絮时,我们也了解到导演、演员乃至整个团队是多么的不容易。西藏的自然条件十分艰苦,冰雹大雪、狂风暴雨时常光顾;演职人员经常出现头晕、呼吸不畅等高原反应,比如男主演王紫逸,接连遭遇高反、落马,导演也曾因过度疲劳双肺感染,天天打着吊瓶坚持拍戏。这种严谨认真、为了艺术敢于拼命的态度真是令人感动!

  本片虽然没有特别出名的大明星,但每个人的演技都相当出彩。

  多布杰老师经常出演西藏电影,他在本片中饰演的头人让人又敬又怕。

  男主角王紫逸此前在艺术电影《喊山》中就吃尽了苦头,这次更是历尽磨难,心疼同时也佩服这位80后小生,当其他同龄人衣着光鲜的演着偶像剧的时候,他却用一部部有内涵有分量的作品提升自己!

  女主角杨秀措此前曾参加过青海卫视举办的《花儿朵朵》,歌唱的特别棒;还曾凭借《塔洛》获得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

  最大的惊喜当属饰演雪鹰的洛桑念扎,当他把面具摘下的一刹那,整个影院都被他的盛世美颜帅呆了!这位康巴汉子的颜值和演技都是杠杠的、棒棒哒!藏族人与生俱来的小麦色的皮肤、挺拔健硕的身姿、硬汉的形象、独特的气质都令人着迷,即使穿着跟汉族人一样的衣服,也是出类拔萃、卓尔不群,跟当下的一众小鲜肉相比,这才是真正的男子汉。

  作者:蓝雨星城(独立影评人、电视评论人)

  《金珠玛米》观后感(八):杨蕊导演——导演是一个动词,就是去行走、去拍

  在中国电影产生并发展的百余年间,涌现出了许多知名的女导演,她们在女性社会地位不断提升的过程中通过电影来发出女性自己的声音。近年来,在艺术创作上有突出成就的杨蕊导演就是新时代女导演的典型代表,她总是以其影像独有的人文性、诗意化和真实感触动着每位观众。

  杨蕊,中国内地女导演、编剧,兼栖电影与舞台,先后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她所创作的作品题材、类型较为多样,包括剧情长片《金珠玛米》、《翻山》;纪录片《毕摩纪》、《游来歌》、《杂技人生》;实验电影《赐我黄昏》;舞台艺术片《白鹿原》、《建筑大师》等;当然,还包括舞台剧《俄狄浦斯王》、《城邦恩仇》等作品。除却创作身份,她还作为北京电影学院的一名剧作教师,以及北京树树树影视文化有限公司艺术总监、导演。多重的身份为这位电影独行侠带来了不同的创作灵感。

  在北京电影学院学习期间,她师从导演田壮壮,并在其《德拉姆》、《吴清源》等作品中担任副导演。正是这一学习过程为她确立了基本的电影观念,她一直与主流电影文化拉开距离,坚持着自己的艺术个性。回顾杨蕊作品年表,我们会发现其大多作品都涉及到少数民族(文化),这或许与她回族的身份有关。在她的作品中,少数民族文化往往是作为主体文化的一部分而不是多元性的补充,这似乎从她在校期间独立创作的纪录片作品《毕摩纪》就能看出。在《毕摩纪》中,杨蕊深入四川大凉山,记录了三位毕摩的现世生活状态,他们的身份和经历各有不同,一起组成了当代凉山彝族的文化和人类学叙事,我们能够看到导演对文化美感的构建,以及为客观的文化加入了主观视角的新尝试。

  2006年,杨蕊创作了剧情片处女作《翻山》。这是一部反运动的、相对静止的电影,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实验的、反电影规律的。她曾一度在中缅边境临沧市沧源县生活,观察西南热带丛林地区的人们如何与自然和解,如何与习俗和解,何破除和开始不断涌来的边界。主流社会长期以来容易把少数民族题材边缘化、另类化,但在杨蕊《翻山》的镜头下,显然已创立了一种新的民族志色彩的心理幻想影片,她借由影片中的几个佤族青年探索“我们是谁?世界是什么?危机是什么?”的深层意义。独特的边境空间设置,为营造影片的“文化震惊”效果功不可没,杨蕊借助地理奇观及生活散漫的佤族青年生产出了文化的奇观,催生着转型社会可观的批判力量。

  2012年,杨蕊担任微电影系列《图腾之旗》总编剧、总导演。在她的镜头下,我们能欣赏到一首亚热带丛林绿色奇观景象的视觉交响诗。由于整部微电影没有人物对白,越过了影视传播中的语言和文化障碍,使其民族化的瑰丽画面更加引人注目。展现了沧源佤族人民的古老文化和生活状态,从该微电影民族化的镜头画面语言中,沧源的钟火房古林、芒来峡谷、糯良黑石林等神秘的奇绝风光悉数展现,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佤族原始部落符码信息庞大的图腾文化。

  杨蕊导演的最新作品《金珠玛米》将于12月8日上映,2015年她临阵受命,在即将面临西藏解放60周年纪念时接受了此项任务。杨蕊此次踏上了近5000米的极境高原,以一个巧妙的视角展现了当年为解放西藏奠定重要基础的“昌都战役”。导演的睿智之处在于镜头并不对准战争本身,而是将硝烟弥漫的战争场面作为后景予以淡化处理,以一种艺术的自觉完成了在电影叙事与政治红线中间的妥协与坚持,将时代变革中的人推向前景加以突出,通过一个女人和三个男人之间的爱恨情仇,串联起了一个充满人性关怀的特殊时代。由于题材的特殊性,情节并不能停留在谁去解放谁的层面,导演进入这段历史的视角是试图寻求理解,解放应该是双重的,是藏、汉间的碰撞与融合。放到少数民族电影的坐标中,《金珠玛米》所作的努力是看得到的,既涉及到政权合法性的表述,也关乎到民族冲突的调和,因而,这部电影能够拍出来已经是很成功了。

  处理少数民族题材时,外族创作者很容易陷入猎奇的视角,要么丑化,要么盲目崇拜。但杨蕊在《金珠玛米》中的处理是极度克制的,借助华山这一形象将藏族的文化真实呈现在观众的视阈中,这一点与近年来《德兰》、《皮绳上的魂》所做的努力颇似。与此同时,导演更有一种“对话”的姿态,站着平等的立场反思两种不同的文化,隐喻着西藏的和平解放其实就是相互理解的结果。历史的回溯,土匪、土著民的设置,加上外来者的视角,能够看到影片中杨蕊平衡主旋律、文艺化、商业化的尝试,借助现代电影的语言和叙事方式,实现民族电影多类型、多方式呈现。《金珠玛米》有别于杨蕊其他作品之处就在于,影片显示出对当时主导文化自动疏远的态度,但实际上最终却以隐喻的方式参与了西藏现代化的蓝图设计。导演为观众打破了历史局限性,用宽阔的视野呈现了一个真实神秘而又复杂奇诡的藏东高原。

  从诸多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电影独行侠”杨蕊偏爱行走于“被边缘”的空间,并用影像纪录属于个体的独特情感。在她看来,“少数民族文化其实富含着滋养孕育未来文化生态的很多元素,即便粗糙混莽,却与天地精神独往来,文化的自足与自信涌动其中”。在她的系列作品中,她完成了借助少数民族影像建构现代中国主体的文化叙述,《金珠玛米》无疑是最能代表这一特点的作品。越发期待12月8日上映的《金珠玛米》了!

  对于我们这些对于西藏及其文化不甚了解浅尝辄止的人来说,西藏总是带着一股浓稠厚重得抹不开的神秘色彩,对于宗教的禁忌感多过地域上的新鲜感。近年来不少关于藏民生活与文化的作品重新进入观众视野,从更多角度深刻诠释了对于西藏我们所不了解的另外一种真实:《塔洛》的细腻单纯、《冈仁波齐》的虔诚克制、《皮绳上的魂》的奇异空灵……各种看似难以理解不可调和的冲突与事实都具备相当厚重沉实的质地,极为深刻,但又很容易给人透不过气来的无力感与虚弱感。

  电影《金珠玛米》不仅以百转千回、荡气回肠的故事情节震撼心灵,大量的航拍镜头也向观众完尽展现了藏东高原野性十足的原始自然风貌,让人在幽深景色中观照神性所在。不少知名演员的倾情加盟,更是让这段热血传奇充满人性与真情,如电影《塔洛》中的杨秀措、《喊•山》中的痴情硬汉王紫逸,都用自己的理解与精湛演技为角色注入生机与灵魂。

  最深远的和谐是,领略过水天辽阔,也经历过混乱不堪,接受其存在,也允许其共存。电影《金珠玛米》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西藏的苍莽与血性,这是包裹在神性与信仰之下的真实的西藏。

  《金珠玛米》观后感(十):深度刻画人性,《金珠玛米》让家国情怀更显高级

  说到红色电影,你第一反应是什么?战争、流血和主旋律倡导下的牺牲与奉献?作为在国内愈来愈热的电影类型,在大制作与小鲜肉的影响下,观众对红色、主旋律电影也一次次刷新着认知。而《金珠玛米》也拿起了颠覆对主旋律认知的接力棒,虽然是以昌都战役为背景的红色电影,但故事却以朴实原生态的方式向观众娓娓道来。

  电影是热血却还有趣,这种有趣在于刻画了藏区不同阶层的人的质朴与真实。例如,“毛主席”对于我们来说,是早已符号化的领袖人物,是自孩童时代便熟知的常识。但“金珠玛米”空降藏族部落,他说起毛主席派他们来解放西藏时,人们的第一反应是“毛主席是什么?”。红色主题电影很容易被拍成爱国主义教育片,但《金珠玛米》就在政治与剧作间做了很好的平衡。它不去刻画战役,而是着重展现当时藏区各个阶层的人民的真实写照,让剧作中常见的“解放与被解放”的关系变成了双向的解放,既弘扬了家国情怀又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在视觉上,虽然不似好莱坞动作大片运用炫酷视效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刺激,场景中随处可见雪山和草场以及出手可及的蓝天白云却是自带滤镜。电影在低氧、寒冷的高海拔地带高难度完成,素材本身便充满诚意与质朴感。随着情节的推进龙卷风、冰雹等天气现象也如同神迹般魔幻展现,为片子添加一抹天然的神秘感。

  这部电影,可以看爱情,可以看情怀,可以舔屏真男人的热血格斗,可以欣赏自然风光,可以一探藏族文明。总之,《金珠玛米》值得一刷。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