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圆桌女生派》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圆桌女生派》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3-22 21:5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圆桌女生派》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圆桌女生派》是一部由窦文涛 / 梁文道 / 徐静蕾执导,脱口秀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圆桌女生派》观后感(一):看了下觉得还是有点思考

  窦文涛聊了一个现象“我身边一部分大学生毕业生,刚毕业那会儿也想在事业有所作为,后来找不到工作或者干得不怎么样,她们怎么样,回去结婚去了……就是她有种我虽然没干好工作,但是我还有一道难题解决了呀,我结婚了……”

  听到这里我忍不住想“如果一个(女)人在事业上始终没有所谓的成功,又对结婚生子相夫教子没有兴趣,那她应该怎么实现自我价值?”

  当代社会对成功标准如此单一,在人生选择上给的正确选择单调乏味。我常常跟朋友说“我并不在乎,或者我要求自己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怎么说”,大概真的是因为活在现行社会标准实在枯燥了,按标准输出的成功和幸福流水线样式的。

  《圆桌女生派》观后感(二):圆桌派,思想碰撞火花

  错过了第一季,这两天看了第二季,很受用。第二季是圆桌女生派,感觉很值得女生看,特别是有独立思想,不安于现状的女生,感觉像文化档的锵锵三人行,或许是因为很难得有这样一档访谈类节目,敢把很多现实问题这般赤裸裸地直言不讳,甚至不用过于顾忌政策问题,真正的言论自由

  一直很喜欢窦文涛,鲁豫这些凤凰卫视的主持人,因为他们做节目久了,遇到的人,经历的事多了,形成了自己的独立思想,很多话真的很有道理,听了也很受用。

  我之所以会去关注最新一期讨论主题-自由女神婚不婚的主要原因,是自己刚好处于25岁上下的年龄,身边的很多朋友都在被这个问题困扰着,有些人已经想明白了,做出抉择了。有些人还没有想明白,而且还被家里人逼着相亲,催婚。

  为什么在传统观念里,女人过了25岁,就必须把结婚这个话题摆到很现实角度呢?过了25岁,女人就必须结婚吗?女人30岁还不结婚,就一定是自己有问题吗?女人过了30岁还不结婚,就一定很难再找到幸福了吗?

  这个社会,给予女人太多的枷锁了,即使到了2017年,整个社会的价值观还是没能改变男女始终难以平等

  不结婚就不幸福吗?徐静蕾反问,结婚的理由是什么?

  你说女人必须结婚,那请给我个必须结婚的理由啊。结婚就是为了生小孩后,能给孩子户口荒谬,这只是法律层面的问题,如果有一天,法律允许不结婚照样可以给孩子(非婚生子女)上户口,享受与婚生子女同等待遇,那是不是就可以不结婚了?那这个理由好像并不能成为女人必须结婚的理由。

  因为女人需要给自己找个伴,往后的日子才有个男人可以依靠,不用活得那么累。拜托,都是21世纪了,现在不是很流行“女权主义”吗?女强人大把,甚至女人的收入比男人还高的大把,现代女性需要男人才生活?与其这样说,还不如说是男人需要女人多一点,因为女人往往比男人心细腻,很多时候能够给男人更多情感上的慰藉。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很多独立的女性,想奋斗的时候就每天做着自己感兴趣的工作。累了,就出去旅游、自由行,生活没有男人也依旧可以多姿多彩

  徐静蕾说的一番话很有道理,我看完摘录如下,给大家参考一下,观点不一定完全正常或者适用大众,但是至少我很受用。内容如下:没必要拿自己的标准去评价别人。谁自己愿意干嘛干嘛,你想要结婚,你觉得结婚幸福,我就恭喜你,你去结婚,我也送你礼物。谁绑架了我们,社会没有绑架我们,父母没有绑架我们,是我们自己在绑架自己,因为你活在别人的想法当中。

  致所有值得幸福的女人:所以结婚不结婚,你的择偶标准,你选择一段怎样的婚姻,完完全全是你自己的事情,与他人无关,与你的父母无关。结婚它不是一个任务,不需要太刻意地去听从任何人对你婚姻的指挥,也不需要因为所谓的社会舆论压力或者所谓的道德言论,而被迫去妥协。

  女人,没必要把自己搞得那么累,活出自己的精彩,让别人说去吧。

  《圆桌女生派》观后感(三):老徐圆派

  这两天看了两期窦文涛的圆桌派,挺有意思的,尤其喜欢徐静蕾来的这一期。很有意思。徐静蕾本身就是一个有意思的人。活得明白,用前两天看阳光姐妹淘形容女主和孝智的话就是她长着一副主宰者的脸,她是自己生命的主宰。当然了这肯定不是取决于样子。而是一个人的思想不动摇灵魂洗涤干净。有魄力有勇气选择,选择时不顺于大流,不惧于成为少数人,甚至是第一人。 其实所谓的大流小流也只不过是外界根据选择结果评判比较后产生的,它可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参考也不过是一个坐标。至于真正的方向控于思想,行于脚下。 至于选择的这条路是不是大流真没那么所谓,生活终究是自己的,刺骨还是欢愉,除了自己谁有何曾知呢?徐静蕾有一个观点我觉得特别有意思,很有启发。当窦文涛问她若可以选择性别她还愿意当女性吗?老徐说 当然了 当女人多好,进可攻退可守。先不去讨论男女的社会责任,进退之别。我发现徐静蕾活的最明白的地方在于她时刻给自己留有一条退路。这跟我从小接受的一些教育不大一样,有时坐在高中课堂上,老师在上面洋洋洒洒,慷慨激昂,教育我们做事破釜沉舟,不要给自己留后路,否则总会有思想上或是行为上的偷懒之嫌。 但我现在发现越来越不是这样,人本身就是一个复杂多变还难缠的生物,ta的情绪有太多太多面,每一刻每一秒都有可能改变,就算生命的最后一秒都有可能改变。谁又会知道谁在哪一秒不会改变,不会有哪怕是一丝的后悔呢?谁都不知道。并且事物本身具有其多维性,可能每一个维度都是不同的次元。时间空间都在变,复杂的人也在时间和空间中变化。本就没有没有什么永垂不朽,哪怕残有那么两口气又干嘛要选择破釜沉舟,一条后路都不给自己留,让自己不得好过,纠结折磨呢?不管现在是安于现状,还是勇往直前,想一想想一想退路,想一想最坏的打算,就算是后悔跌落,最起码我是清醒的,最起码我还有归去。

  还有蒋方舟也有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点,那个是第一期讲女性外表,聊到审美,蒋方舟提到关于个人的文化输入。我那一刻突然就想通了人的差异性根本就在于其本身的文化输入。文化输入当然方式多样,听,看,感,四通八达。在家里,在教室里,在手机上,无所不入。一个人最基本的文化输入在于其原生家庭,接着就是校园教育。 回归到个体价值观的形成若个人文化输入单一依靠网络碎片化吸收以及电视剧渲染,就很有可能造成审美的单一乏味。这也是当下网红脸盛行的重要原因。当然这也说明了阅读书籍重要性,原生家庭,校园教育这些文化输出对个体而言往往处于被动,在一定程度上是处于被选择的关系,若有幸生于书香门第,那么可能文化输入的起点就比一般文化程度没那么高的家庭高一些。可出生无法自我选择,原生家庭在一定程度上的文化输出对人的影响有限的,有更多的人在自我成长过程中对原生家庭的文化输入是一种突破,不拘泥于家庭,而是放眼世界。当然这取决于眼界内心格局。格局越大,才会心天下,才懂得慈悲。而个人格局的大小又往往取决于学识。这又回归到了阅读,文化输入最简单也是相对来讲最有力形式

  突然想起第二期的后期还有一点让人影响深刻。就是蒋方舟和徐静蕾俩人对于婚姻的不同看法。特别是当蒋方舟说到自己是当今婚姻市场上被选择的那一方时,还蛮让人惊讶的。这跟我之前在文字上所接触蒋方舟的印象完全不一样。可能她在文字里多表达的是自己的学识感悟,跟屏幕里她所传达出来的焦虑感完全不一样。不过可能我之前看她文章的时候她还不急婚姻。蒋今年二三十岁隔着屏幕我都能感觉到她内心的焦急。总是很奇怪她到底在焦虑什么呢?并不只是说她本身年纪的焦虑惶恐,而是在我心中她的学识内涵是可以支撑驾驭这个年纪面对愁嫁的惶恐。不过我说这话也是有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感觉,我今年不过十九岁,很多庞大复杂的困难情绪都没有经历过,谁知道当我十年之后面对婚姻又是一个什么态度呢?兴许比她还焦虑。兴许是个斗士,兴许无欲无求,兴许我早已嫁做人妇,开始孕育我的下一代。我不知道。但我内心是十分佩服徐静蕾对自己人生的掌控力的,一席话听下来,婚姻与她不过是一纸的事,她所追求祝福的是幸福本身。我在想这个社会有时是不是太过于要求世俗了,每个人有每个人选择的路,和ta觉得舒适满意的生活状态若不侵犯他人,大可不必喧闹强求。更何况缘这个东西本身就求不来。还是如老徐所说,该干嘛就干嘛呗。

  《圆桌女生派》观后感(四):用老徐的话讲女人也个有不同吧

  看到朋友圈里有人转《圆桌派》里,关于老徐和蒋方舟的对比,也许是年龄的关系,现在看这种非此即被的评论真是没什么好感

  老实说,在《圆桌派》之前的几期里,对蒋方舟真的没什么好感,有微博里看到评论说,有知识智慧,也基本同意,可在这期之后,特别是最后蒋方舟说自己小时候迷恋那种学习不好男孩,开始有点理解她了,她和老徐最大的不同之处也许就是,老徐应该是那种从小就很独立有自己的想法的人,但蒋方舟应该是那种从小就是在父母的安排下,做所谓别人家的小孩长大的,就像她之前做的,从小在家里表演节目,博得大人的喜欢,她反思说这是她从小养成谄媚权威习惯,其实这没什么那种好,那种不好的,我相信人都有一种本能趋利避害,这种本能促使着我们从小长大的很多选择,小时候听老师和家长的话,做一个老师和大人嘴里的好孩子,是有些小孩的一些选择,因为对他们来说,得到表扬的生活在心里是安全的,开心的,如果没有这些他们会生活在一种惶惶不安之中,当然这些能带来安全感的价值观也是社会和个人成长环境潜移默化所影响的,当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有所变化是,旧的标准在新的环境下得不到曾经效果时,人会开始反思,开始怀疑迷茫,开始找寻新的环境中的标准,其实这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的问题,新的环境有,每个年龄段也都是一样,有一点还挺蒋方舟就是,她很直面自己的困惑和问题,这种勇敢值得学习,

  不是老徐的粉,对于她个人不是很了解,但她之前导演的电影,除了杜拉拉,还都觉得挺不错,尤其是《梦想照进现实》,敢做那种电影就听让人佩服的,老徐应该是那种从小到大都很独立,很有自己想法的人吧,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观人生观,就算听到别人对自己的夸奖,首先想的也是思辨的看自己是不是真的是哪样,他们的骄傲或安全感更多是建立在自己对自身能力认同上,评论里说,老徐这种美女从小到大应该都是被男人捧着长大的,不否认,如果人的相貌身材好,是一种先天优势,也更容易获得别人的喜欢,但我想,更多人欣赏一个40+的女人,相貌应该不是最重要的吧,经历过人生历练的智慧,对人生价值的悟道,活出自己的洒脱,才是这个40+女人最让人欣赏的吧,还是前面说的,这个每个人成长中的选择有关,羡慕老徐的,大部分都活不成老徐,活成老徐的,估计也不在乎这些,

  其实每个人有自己的活法,想清楚自己要什么,自己的价值是什么,自己的能力能做多少,对自己好点才是最重要的,别人好的,未必适合自己,自己是否开心也只有自己知道,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坐车去吧

  《圆桌女生派》观后感(五):说老徐自私的人,本来就不尊重人,有索取心理

  跟老徐有共鸣,人就该先自爱,自己的才是可以掌控的,但这又会被很多人说自私,所以嘛,首先我们这类人会尊重你的选择不评价你,也请你不要评价我们这是自私,我们根本没损害你的利益,这反而是不尊重我们,说自私的人背后深藏的潜意识就是希望我先付出先给予你什么,不然就叫自私?这叫占便宜吧!

  自己爱干嘛干嘛,不评论别人,其他人也别来评论我,不活在别人眼里,大家互相尊重。好歹人家老徐有个帅气才华男友,那些说她自私的人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吧。

  特喜欢老徐说出“我永远都不要倒垃圾”,赞!对呀,人总有自己喜欢不喜欢的东西,有为什么问题吗?就是该爱干嘛干嘛,凭什么屈就自己啊,你接受不了的可以分手,可以滚啊!还有人说心疼黄立行,哎,谁说家务非要女人干啊,男女对等,而不是平等,或许人家男朋友最讨厌洗碗,而老徐不讨厌呢,这不就扯平了嘛。我也是最讨厌洗碗,永远都不要洗碗,但是我有别的,对方没有或者需要的优势,比如像文涛需要有主意的另一半。

  赞同蒋方舟说的,寄托与别人总会有落空的不安全感,会整个世界观都崩塌要花很长的时间重建。

  确实,人的三观源自个人文化输入,对于信息相对封闭的中国,封fackbook,禁止色情、黑暗类的片子书籍,这就导致中国人没有获得最全面最大化的文化输入,文化都是被政府控制住筛选过的。所以小时候建立的三观都是非常单一化、片面化的。爱情观、价值观被身边的人、课本、琼瑶、电影、电视剧、流行曲影响了,长大经历过才发现这大部分都不实用,需要被重建的。人生在于选择,问题是在我们的文化输入里就没有提供太多的选项,不看国外都不知道原来还可以这样。

  《圆桌女生派》观后感(六):看完节目碎碎念

  晚上躺在床上还在和室友感叹,害怕自己以后过得不好,不能够拥有自己想过的生活,还没有出去闯就一遍又一遍的听<你曾是少年>,觉得自己很矫情但又会想哭。拿着手机四处翻就无意在豆瓣看到圆桌女生派。

  讲真,被吸引点开看后被徐静蕾圈粉了,之前对她并没有太多的了解,今天听完之后觉得她活得潇洒自信也很通透,一直都在强调,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都不需要被标榜很多的标签,你过你喜欢的啊,干嘛去在乎别人。在她整个的谈话中,她的那种气质真的有吸引到我,以至于让我很想成为她那样的人。但她的确完完全全具备了让人羡慕和向往的资本,也看了有人说,她能够这样腻害也不看看她所拥有的平台和资本,不可否认这样的说法是对的,因为她的资历与才华让她拥有了现在的一切,普通人很难做到,但是难道这样不是应该被鼓励吗?没有就去追求啊,虽然大多数时候都会抱怨自己能有个好出身、有个好命该有多好,但是可能是与我所受的教育有关吧,也许是我还处在一个很天真的年纪,所以我还是希望能够出现这样很棒的人作为我的榜样,至少让我在很灰心的这一刻能够觉得,你看别人好优秀,你努力或许也能成为她那样的人。

  但是写着写着会突然觉得,我这样丧失了当初羡慕她的初衷,一开始就是羡慕她活出了自己,能够特立独行,可我却在朝着她的目标轨迹模仿,而不是真正的停下来思考自己是什么样的?自己应该成为什么人?

  但是,不论如何,在我们过得很糟糕时,太需要这样的励志典型来鼓励我们了,徐静蕾的那种不惑不爽(刚开始看到这个词还疑惑了下去百度搜,尴尬)真的很吸引我这种人,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虽然这样形容有点过,但是说白了也能这样讲吧,傲娇的来一句,年轻嘛!会想很多也想要很多但是却不想动(脸红,为自己感到羞耻)。所以总会在出结果的时候羡慕别人如何如何优秀。

  在看的时候蒋方舟直白的坦言很多年少时的经历也蛮触动我的,她说的到那位黑帮老大哥看到她时的,哎,操,还有她说一直作为班长暗恋班上的坏男生,这应该是很多很平凡的女生都会遇到的事情了,因为成绩不好,或者说不好看,在悸动的青春期里会带来很大的心理伤害,还记得高中时被嫌弃每天只知道闷头学习又不好看,被班里的男生各种嫌弃,也很希望能够融入到大家的圈子里,后来到了高三所幸在班里成绩还行才能满足自己一点虚荣心,感觉到了大学后会满脑子想着怎么变好看,(尴尬,虽然也没怎么变好看)。不过在听完蒋的讲述后,突然想到一点,也不知道自己这么想对不对,但总会有点感觉,之所以她能够这样毫无保留的说出年少的那么多囧事,是因为她现在已经算得上很成功了,她已经完全接受了当初那个自己,不会害怕会因为当初那样而被人笑话,能够诚实的面对每个阶段的自己该需要多大的勇气啊。突然很想给自己灌一碗毒鸡汤,很感叹蒋的励志人生,她说在十六七岁的时候看尼采,现在在看化妆教程,而我是相反的,所以才会在毕业的时候焦头烂额后悔大学没努力。好气自己啊。

  关于男权女权,在最近听说的很多事例中,好像现在在男女关系中,是女性占主导地位了,例如男性会为了女朋友离开自己的公司去女方工作的城市工作、男生必须得多少月薪才会被女生看上等等这些,而且也会出现很多的报道来讲述这些女性看上去优于男性,但在我看来,就社会层面而言,平等的话应该是到了那一天,不论是出现女方妥协男方,还是男方妥协女方,都不会被人拿出来报道或者说的时候,就是大家已经完全不把它当新闻了,那应该就是所有人都真正接受了的平等的。

  这个节目蛮好看哇,推荐。至少让我在思考自己人生的死胡同里能够看到一点别人的光明。我大概也能试一试。

  《圆桌女生派》观后感(七):愿你游刃有余地活着

  看了老徐和蒋姑娘的圆桌派,听到一些很有意思的说法,比如我们每个人都是自身经验的囚徒,比如社会贴在你身上的标签都只是简陋的标签,比如不能轻易论断人,因为别人持什么观点都有你所不知道的内情等等等。

  不过我最感兴趣的还是老徐说的两点,一是人要做自己,二是女人当进可攻退可守。

  关于做自己这个话题有些抽象。

  两性关系中,为了得到对方更多的喜爱而去迎合对方的喜好,把自己伪装成对方更为喜欢的模样,以此达到与之进行更深层次交流的目的。但是在进行深入交流之后可能会偶尔或者经常性地忘记伪装,所以会有常说的台词“你变了”。其实并不是谁变了,而是从一开始就不是用自己本来的模样去面对,所以卸去伪装之后的样貌相对就变得可憎起来。长此以往,这段关系必然无法长久。

  其实我们的成长过程也是这样,我们始终被要求要听话要做该做的事要说该说的话等等,如若某一天做了件不听话的事就被评价为离经叛道,还会被责骂“你怎么会变成这样”。

  其实也不是从乖到不乖或者从好到不好的变化,可能我们本来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只是长久以来父母的训诫、社会的关注、周遭环境的大势所趋,逼迫我们对这个世界摆出一副迎合的姿态。

  试想一下,保持某种姿态的时间久了也是会累的,偶尔也会换个姿势嘛,那可能换了个姿势发现好像这样更舒服,所以就不想再去迎合了。这种从被动迎合到主动发现的过程,大概就是所谓的寻找自我吧。

  老徐说做自己得了,做别人你也做不了几天。

  可是有多少人现在还在做别人呢?毕竟做自己这个过程需要长时间的寻找和不断的发现。很多人甚至不知道自己本来是什么样子,被外界环境浸染得太久早已丢掉了最初的模样。

  再说进可攻退可守这个临界点,委实难以把握。

  要说女人进可攻退可守说得俗套点就是既可以在外厮杀拼搏闯出一份好事业,又可以赋闲在家相夫教子做一个贤妻良母。但事无绝对,没有站在最高点的女强人,也没有跌倒在深渊的家庭主妇,总是折中的。

  所以很多情况下就是你知道这件事你并不想去做,但是你通过某种手段把这件事的有效期延长了,等到说不定哪天你又想做这件事了你依然可以怡然自得地去做。

  比如老徐去冷冻卵子这件事,正如老徐所说,就是备着,现在不想生孩子不代表以后不想生,总要留有退路。

  男女关系里,女性也应该出于一种这样刚好的位置,既可以主动出击主动撩人,又可以矜持被动等待对方迎合。不过尺度比较难以把握,稍有不慎可能得到完全相悖的结果。

  有人说:你要相信你最愿意去做的那件事,才是真正的天赋所在。

  特别赞同这句话。因为成长过程中所走过的路大都是踩着前人的脚印,可能这条路与最初的梦想完全无法重合,但这个发现错误的过程却耗费了我们太多的时光。

  等到我们找到那件对的事,找到自己真正的天赋时,可能我们还能够去纠偏的时间已经不多。

  不过那又如何呢!如果能够找到,大概穷尽一生也不悔吧。

  祝福你我都能够在前半生,找到自己的天赋所在,然后努力调整自己的姿态,进可攻退可守,做自己喜欢的事,游刃有余地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圆桌女生派》观后感(八):活出你的漂亮

  最近老徐这期访谈实在太火,所以我就凑热闹来看了一下。看完才发现老徐还是那个老徐,我从小就欣赏的聪明、自由、独立、有思想的老徐,她长得漂亮,活得更漂亮。 在这个众多女性摇旗呐喊着"女权主义"的时代,在这个呼吁男女平等的时代。很多人脚上的裹脚布扯下了,心里的却还没有。 令人可悲的是,在缠着裹脚布的这个人群中,女性自己所占的比重,相当可观。在我们强烈呼吁"女权"时,我们在呼吁什么?好多人没弄懂!并不是我是女的你要让着我,并不是你一个大男人你比女生弱你就是low逼。记得曾经做过一期"什么话男生和女生说出来是完全不一样的…"专栏,做完之后我才发现,这个社会似乎已经妖魔化了:男性不能示弱,否则你就是娘;不能好色,否则你就是淫荡……甚至连诉苦换来的都是"你一个大老爷们还想怎么样…"。相反女生可以光明正大撒娇、要礼物、要关爱,男生如果想要这些,似乎得找出一个相当合适的理由…… 以至于前几天生日和同事们一起出去吃饭,姑娘们众口一词"三月你错了,谈恋爱当然一定要男方出钱啊,不然要他们干嘛!"会吗?可是同样是人,他们不需要理解尊重吗?女生的存在目的就是靠性魅力吸引男生而生存吗? 所谓女权的提出,其实要的首先就是男女平等。权利、义务、机会、地位等的平等。而不是把女生的权利上升到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因为我是女生所以你就要XXXX…… 有的时候感到很可怕、也很惋惜,因为很多时候社会上对女生的一些"女孩子就应该XXXX"的裹脚布,还缠在一些女性的心里…… 还有不少女性觉得"干得好不去嫁得好"、"老公的钱最好赚"、"你这个年纪不赶紧找对象会嫁不出去的"……而不是努力寻求自己人格、物质、精神上的独立与不依附,为自己而活,活出自己的漂亮。有时候,很害怕看见周围的女性朋友,张口闭口、朋友圈微博,动辄就是"我老公"、"我男朋友"、"我家宝贝"………你过得幸福我为你高兴,但是,你的人生,真的没有别的事情可以做了吗?你把自己的位置摆在哪里?如果这些你所在意、甚至于依附的关系不复存在,你作为一个独立个体能生存下去吗? "除非你把年轻漂亮当做人生最拿得出手的事情、最大的优势…"这是徐静蕾的回答。没错,这个看脸的社会,年轻漂亮确实是优势,但比你年轻比你漂亮的人比比皆是,你自己却只有一个,是过好自己活出自我,还是为了讨好别人努力变得年轻漂亮,这是一道送分题。另外,真正因为你外表而存在的关系,你觉得能存在多久? 舒婷先生如果在世,应该也会后悔《致橡树》没能再早写两年…… 正好让我想起我《大明王朝1566》里那句话"任何人答应你的事都不算数,只有自己能做主的事才算数!"一个连自己命运都掌握不了的女性,何其可悲!抛开弱势的基础不讲,很多时候,这个自我是被女生自己弄丢了,也是被社会引导丢了。 很长时间不接触国内黄金档偶像剧,网上大热的小说,因为觉得这些剧不仅浪费时间没营养,而且甚至价值观扭曲——仿佛女生要的只是爱情,永远都是漂亮姑娘和帅的冒泡的男主的感情纠葛。所以越来越多的姑娘觉得外表的美是人生的关键,美好的爱情和幸福的家庭是女生的毕生追求! 为什么就是看不到哪些长相平凡、刨除爱情家庭在事业上发光发热一生未嫁的单身女性形象?为什么女性就一定是感性的,以获得爱吸引男性为毕生追求的?这一点,日剧美剧领先中国太多太多! 一直觉得,人生最好的状态就是保持"能随时离开"的能力,不论是爱情还是工作,都能做到独立、自主,当这段关系无以为继,能迅速抽身并依然活的漂亮…这种漂亮,是灵魂上的自由、物质上的独立、思想上的丰盈…… 女性要活出自己的漂亮,活出自己的底气! 与所有女同胞,共勉!

  《圆桌女生派》观后感(九):一位直男癌的内心深处

  今日闲来无事,夜深人静,决定码点字。

  最近一年打扮记录

  关于对自身形象的在意,是上一年开始形成的吧。

  第一步:我先开始关注自己平时穿的衣服裤子是不是好看开始。

  第二步:有一些好看的衣服了,发现其实自己穿的并不怎么样,屌丝形象为有太大改变,引发第三步。

  第三步:开始学习了解搭配,自己苦苦专研许久,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终于现在小有成就(有了一套自己的审美体系)

  第四步:开始改变气质,因为你会发现有一些衣服本人没有气质是穿不出感觉的的。(当然我比较庸俗,目前对气质的了解肤浅于抬头挺胸)

  第五步:继续在外表下功夫----作为一个男生,最近一个月从大背头到斜刘海三七分再过渡到中分过程中(中分就是要每天一洗的难打理发型)

  算是对这一年自我形象的记录吧。

  我前些天与朋友聊男性的打扮。我提到了如下观点:

  1.打理与性别

  我那天地铁站里望着往来人流:发现女性大部分都打理了,男性过半都没怎么打理。我认为这是男性的优势呀!毕竟男性只要打理一下便可鹤立鸡群,而女性精心打理却基本淹没人群。

  2.对打扮对接受程度

  我和朋友一致直男癌的认为,男生的打扮应该局限在衣物、发型等等,化妆是不能接受的。而且是丝毫不能接受。

  当然作为一个包容的人向来不敢把话说太死,毕竟怕哪天自己拿起了口红....

  3.男色

  我最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作为一个男性我不能思考特别清晰,但是我的基本观点是:鸟类雄性通过美丽的羽毛吸引异性,那我们人类女性容貌来勾引男性案例比比皆是,换作我们男性能吗?小鲜肉也许是一个案例吧。我倒希望男色也可以存在。这样靠着脸能为自己增值也是不错。

  4.我为什么打扮:

  一年前为什么打扮:那时候恢复单身不久,觉得不能堕落,否则小心单身好多年。主要是为了吸引异性吧。

  现在为什么打扮:目前对大部分周遭异性绝望,理由省略。现在的观点是:我要成为别人眼中的风景,为城市的美好奉献我的一份力。

  同时打扮的好看,主要是是让自己获得满足与快乐,给自己一种向上的积极情绪。

  现在对于打扮应该就是如文涛所说的:

  * 打扮不仅是对异性吸引的手段,打扮更是一种价值观的输出。

  最后谈谈我的对于别人衣着的审美

  1.我认为穿衣打扮要得体,否则其他就免谈了

  - 比如温度10到20作为女生非要穿上丝袜露出大腿。比如男士袜子套在了裤子上。比如光线很暗,你却非要来个墨镜装逼。

  2.我认为穿衣打扮的不能算好看的:

  1.虽然你穿得很有个性,可你的举止让你的平淡毕漏无疑。

  2.虽然你的衣服很有个性,但是也只是你的衣服很有个性,与你根本不合身,只能是买卖家秀。

  - 比如你作为一个腿粗的女性非要学别人露大腿,这基本是东施效颦(我觉得自己算是看瞎了眼)这点的意思是要学会配合shape of body

  3.一身大写的不会搭,强行搭...

  对我而言什么算好看:

  简单也好,复杂也好,时髦也好,朴素也好,真正的好看是拒绝以上三点不好看,然后

  - 脸要好看。

  诶呀我是不是同文涛一样直男癌毕漏无疑。

  我的不足:

  我希望别人关注自己,可能如徐所说没有活出真正的自己。

  一部分的我活在别人的世界里,不过我想在我确定我的审美观完全稳定下来之前,我都不应该自大的忽视周围世界对审美的需求。因此虽是不足,也不得不不足下去。

  我目前养成的恶习:

  喜欢在内心随意评价他人美丑(相信看到这里的观众都感受颇深)。虽然我一般不说出来,可是这不仅消耗我脑容量也使我承受了道德上的自我谴责。

  * 相信上面直男癌的言论一定对大家造成了困扰,还请各位不计前嫌在评论区对鄙人进行人身攻击、思辩等活动。那在下就感谢大家为我审美观的建立添砖加瓦了。

  《圆桌女生派》观后感(十):#窦文涛圆桌派#

  一直觉得世界上最有营养的事,除了看书,旅行……还有更快更直接的就是交谈。和有思想的人交谈,听有思想的人交谈。

  "圆桌派" 就是这样的节目,从一个话题能发散辐射到整个世界,文涛的节目最大的价值是没有观点,或者说是没有统一观点,会从各个角度绕个圈,总之就是两个字,轻松!

  方舟可爱,真诚,接地气;老徐快意恩仇,潇洒不走寻常路,有些许想法有碰撞出火花。千人并非一面,有适合每个人不同的生活。每个人都是自由的灵魂,爱干嘛干嘛,尊重别人的选择,别用自己的标准去评价别人,也别活在别人的评价里,开心舒服最可贵 。

  力荐女生看 和锵锵三人行一样,很下饭 。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