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西尔玛》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西尔玛》经典观后感10篇

2022-04-05 03:31:4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西尔玛》经典观后感10篇

  《西尔玛》是一部由约阿希姆·提尔执导,艾丽·哈尔博 / 卡雅·威尔金斯 / 亨瑞克·拉斐尔森主演的一部剧情 / 奇幻 / 惊悚 / 同性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西尔玛》观后感(一):一部内核充满反抗的电影

  或许这能力是传女不传男。

  就像色盲一样(传男不易传女),是X的隐形遗传。

  带着怨念,奶奶把爷爷误杀了。

  带着怨念,女儿把弟弟误杀了。

  带着怨念,女儿把妈妈给诅咒了。

  误杀弟弟的原因还不是因为对弟弟和自己有了不公平。

  (可能是还小,能力不够,只能将妈妈的腿给诅咒掉。)

  这段不正确,被指出是,自杀未遂而导致的瘫痪。

  之后父亲说服了母亲要用药来试验,不管承受多么大的痛苦。(这段估计是枪杀自己的女儿不成,夫妻俩协商后的结果)。可是最后却把执行的人烧死,把策划的人给治好了。有一点说不通。

  不过到是对后面的觉醒剧情不是很感冒,好像脱节的挺严重的。

  如果觉醒和家庭的戏份能有更多联系就好了。

  感觉可以拍一集《黑镜》了,这部拍了110+分钟实在是冗长。

  6分。

  《西尔玛》观后感(二):我是天使

  1、恶魔的塑造:谁不会犯错,天使也有年幼的时候,西尔玛一家真是被上帝眷顾啊,直接让他们拥有天使血脉,可惜了,因为能力的误解,直接被当作恶魔,西尔玛小的时候第一次运用超能力,就是把吵闹的弟弟瞬移到沙发下,那是因为她嫉妒母亲对弟弟的爱以及弟弟的吵闹,但是西尔玛是天使啊,怎么会弄死弟弟,只不过是个小小的挪移,但这就被表上了女巫的标签。而小弟弟的死个人感觉和西尔玛没有关系,第一小弟出事的时候西尔玛在睡觉根本不知道,其次这一家就有天使血脉,弟弟可能是自己想玩水把自己传送挂了(天使不好当啊),而在爸爸的询问下,西尔玛运用自己的超能力帮找到了弟弟,反而被当成是凶手,幸好在现代没有处死女巫一说,老爸也还算文化人,控制住了恶魔行为。但是也不妨碍他和妻子用自己的手段扼杀天使,注射,灌药,隔离,宗教灌输,这已经干掉一个奶奶天使了,看来西尔玛也是这个下场了,这和古代杀女巫有什么区别,可见人类一切的智慧,在未知现象发生后,首要的就是愚昧和迷信。

  2、天使的觉醒:因为女巫标签,西尔玛已经把自己的行为和人格定义为世人定义的圣徒,不敢交友,不敢社交,当发现自己是同性恋时,这种罪恶触犯了世人的上帝观,连女友的真爱,也被看似体贴的父亲说是自己用异能控制别人喜欢自己,这让女主情何以堪,为了抹杀这种罪恶,自己用超能力竟然抹掉了女友,她只能抱怨上帝,抱怨自己的异能,可见天使犯错就是恶魔,当她发现奶奶被处理的方式和自己所要面临的结果,她终于开始觉醒,难道上帝赋予的超能力只能害人吗?女主就要给这些世俗的人们展示一下是真正的超能力,于是火烧老爸作为对邪教思想的惩罚,穿越时空改写过去,复活女友,天使光环下溺死的飞鸟复活,原谅邪恶的母亲恢复她的伤残,虽然没看到他老爸,但是老爸的生死只能留给上帝去抉择了,毕竟搞掉一个天使妈妈,还要在搞掉一个天使女儿,上帝都气得要干死他(搞不好天火烧他就是上帝生气),但是女儿最终还是去湖里救他了,既然是天使估计老爸也死不了。当女主已天使角度正视人间时,原来一切都是怎么的美好,同性,乌鸦,摇动的大树。邪恶的心只能看到邪恶的事,我是西尔玛,我就是天使,历经磨难在人间觉醒。

  3、人性的审视:这部电影不禁让我自省,我们自认为对的世人和国家,是不是要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上帝难道就是你们想象的那么狭隘,难道善恶就被你们一念之间或者道德枷锁就能判定,也许人世间不是没有上帝和天使,而是你们不断在扼杀已经降临的天使。

  《西尔玛》观后感(三):事情是这样的

  我尽量简短截说:一开始当一个络腮胡大汉端着猎枪不打猎瞄红衣小萝莉的时候心中一紧,然后屏幕一黑来到了校园,“…what?还有青春戏”。好巧不巧的一只乌鸦撞到了自习室玻璃后女孩发了怪病,得蒙一个女同学照顾,俩人处上了朋友(噢…惊悚悬疑片)。后来她们一起参加了个派对,刚以为要来了个温柔小哥抚慰有着不幸童年的女孩的时候,她新交的女同学居然跟她睡了!“卧槽!女同片!”心叫一声福利了。正准备欣赏接下来的美色时灯显异象,仪器紊乱。“卧槽!居然还有魔法!”正准备一睹震撼时,又出现了她奶奶!她奶奶在吃精神癫痫药,“卧槽!精分片!”瞬间逼格上去了有木有!然后女孩回到家,她老爹跟少林扫地僧似的三言两语就把女孩说昏迷了,此时我发现这个事情可能并没有那么简单。通过昏迷女孩梦中的回忆以及“湖中婴儿案”和“荡舟神秘火事件”发现果然这可能是个“玄幻片”。当看到女孩离家时我觉得可能一个具有北欧神话底蕴身世复杂而又悲凉,却又挣脱一切束缚和枷锁的新的超级英雄要诞生了!

  然鹅她回到了校园…她女朋友款款走来…还接了个吻…此时恍然:“噢…对还有个女同呢。”然后就没了。就没了……

  什么?实质说的是啥?呃……大概是对“以宗教力量和科学体系武装起来的男权社会”表达愤怒与反抗吧。她半瘫的母亲应该是象征屈从于男权之下的老一辈;大概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调调。

  《西尔玛》观后感(四):自由意志的觉醒(文章后半段对剧情有强烈的剧透)

  据提尔搭档Eskil Vogt透露,“新作是一部在挪威前所未见的电影,它展现了强烈的视觉元素。”

  我觉得说的范围有点小了,因为这是一部涵盖太多元素的电影,把全部元素集合,你会发现好像之前看过的片子从没有哪部包含像西尔玛的这些。这可能是一部全球前所未见的电影,其实就是单从女同片的角度讲,已经没哪个片是西尔玛这样的了。所以片子挺特别的,找不到类似雷同的片子。

  涵盖元素太多,有超自然,惊悚的元素。有宗教,男权的元素。有女同,性觉醒的元素。有最终的自由意志觉醒元素。电影某段甚至让我有了是否是悬疑片的元素,因为我想是不是安雅只是西尔玛的幻想人物,因为她在父亲母亲控制中从来没有朋友,于是幻想出了一个人,这个感觉是在观看影片中持续了挺久的。

  我尽力去解读涵盖的内容,希望观影的朋友们能看到影片想表达的更多元素吧。

  以下涉及到了强烈的剧透,可以看完前面元素的介绍,暂停文章以下内容的观看,去看电影先啊。

  。

  。

  。

  。

  。

  。

  按分镜头依次顺序吧。

  1.影片开始,父女二人走在祥和平静的冰面,冰面下游动的鱼,画面很唯美。2人走进雪原,看到一只鹿,父亲慢慢举起枪,瞄准了女儿的后脑。父爱场面的强烈变化,引出惊悚镜头,足够吸引观众去追寻结论。

  2.西尔玛长大上了大学,镜头表现中,看得出她的孤独感。晚上直接被父母的电话质问了一天原本固定却产生了改变的行程,西尔玛是每天活在父母的监控中。

  4.西尔玛因为癫痫入院,听到要联系以前的医生,了解病史,首先想到不要被父母知道,心底是充满对父权的恐惧,也看出西尔玛的迷茫困惑。

  5.夜晚,西尔玛梦境中,有一条蛇去了她奶奶的病院,穿行在她奶奶的身体上,影片最后能发现,西尔玛的超自然能力应该传自她的奶奶。这段是不是有点潜意识相连的味道啊。蛇,在北欧更多扮演了恶神,在西方更多代表了引诱。在这里代表了西尔玛意识中的自我寻找。

  6.父母来走访,从谈话里看得出,其实应该是当面的监控。西尔玛谈论了其他人的父亲,其他人的父母。父亲突入的批评了她,父亲嘴里说着众生平等的话,透露出来的却是父权的味道,母亲看着突入的父权话语,没有任何语言,默许了男权的威严。最终夜晚中,西尔玛再一次向父权男权低头认错。

  7.父母离开后,晚自习结束,西尔玛跟着内心的指引,去酒吧寻找了因为癫痫发作而认识的新朋友-安雅。和一些同龄人的交流中,没有接通母亲的电话,在迪厅中,看到父亲的电话,马上离开,接了父亲的电话,仍旧是惧怕父权的,但这一次,并没有说实话,而是跟从了自己的内心选择。

  8.晚上想起了安雅,安雅就出现在了西尔玛的楼下。见面后,西尔玛短暂的癫痫,在后来可以看出是想挣脱对女同的思想禁锢,不过这次癫痫消失很快。两人挺正常的在一起度过了一晚。

  9.两人接触逐渐增多,谈论了父权,谈论了宗教。她们想挣脱父权,挣脱宗教。讨论中,火被赋予了地狱的象征。

  10.音乐会中,安雅的抚摸,让被父权和宗教禁锢中的西尔玛产生了强烈的抵抗;存衣间的从被动到主动的接吻,最后西尔玛拒绝时候的呕吐状,其实是想吐出身体里的禁锢。最终回家还是对宗教进行了忏悔,在对父权的忏悔中,改变了想法,最终只描述了一个很轻微的2杯啤酒的忏悔。

  11.西尔玛在教堂中寻求宗教的回归,然后带了一个曾经鄙视但是却是认识的男同学去参加聚会,以此抵抗女同的诱惑。安雅以为她会回归到之前的状态。但在几个同学恶作剧的诱导中,西尔玛唤醒了对安雅的性幻想,这一次潜意识里出现的蛇代表了性,代表了西尔玛性的觉醒。

  12.寝室门前,看到安雅的电话,西尔玛崩溃了,因为她以为可以回归到父母眼中的正常,但今天她知道她真正要的是什么了。在压抑中,她崩溃了。

  13.西尔玛再次到了医院,想探寻内心的疑问。

  ------------影片已经一半------------

  14.医院中,知道6岁之前发生过一次,但被强效抑制药物让她没有这段记忆。是父权对她觉醒的禁锢。也记起了小时候一件小事,西尔玛近距离的转移了弟弟一次。片子中充满了父权男权中,弟弟在母亲的眼里比她更重要。

  15.在医生的诱导下,潜意识里出现了安雅,因为父权和宗教的禁锢,她进行了抵抗,安雅消失了。

  16.通过医生的谈话,知道了奶奶仍然在世,寻找到了医院,看到了没有意识的奶奶。通过护理人员,知道了奶奶是有超自然能力,可以控制其他人。

  17.泳池中,从控制自己被淹没,到泳池水面被封死,最后自己可以逃脱,重新回到泳池外,西尔玛意识到了,她有控制人,包括自己生死的超自然能力。

  18.对超能力的恐惧和让安雅消失的悔恨中,电话了母亲,最终回到了家里。

  19.父母的一杯饮料,让西尔玛意识模糊了。父母也告诉了西尔玛,小时候,她弟弟是如何到了冰湖的下面。冰湖下的小男孩,镜头还是挺惊悚的。

  20.西尔玛在父亲的监督下,进行宗教忏悔,但忏悔的最后,她质疑了上帝,质疑了父权,表述了对自己的觉醒,对自由选择的觉醒。

  21.父母一致决定,当宗教父权无法控制西尔玛的时候,要用最后的方式来结束,就是让西尔玛变成她奶奶一样,毫无意识。

  22.对西尔玛的沐浴,让西尔玛意识到了,她可能要变成她奶奶了。

  23.清晨,西尔玛梦境中,父亲一人驾船到了湖中心。群鸦乱舞中,父亲开始自燃,父亲面临选择,是在船上被烧死还是在水中被淹死。几次出现的水,感觉有净化的味道,是否这里在水中死亡,有点点西尔玛希望父亲被净化,而不是去火中殉教?

  24.惊醒的西尔玛,意识到了她的潜意识中,父亲死去了。西尔玛走入水中,游向深处,是要救父亲?还是希望自己得到更深层的净化呢?最后游到了学校的泳池,主动拥吻了再次出现的安雅,代表了彻底的性选择的觉醒。

  25.游泳馆外飞来的,代表着监控的乌鸦让西尔玛回到了湖边,嘴里吐出了一只死去的乌鸦。西尔玛看到万物生命的景象,看到了放在柜子中手机有了安雅的来电,她又复活了吐出的那只乌鸦。西尔玛意识到了,她的能力并不只是杀死人,她能掌控生命的生死。

  26.西尔玛回到家中,找不到父亲的母亲看到西尔玛,已经知道西尔玛杀死了父亲,西尔玛抚摸了母亲的腿,母亲可以脱离轮椅,自杀未遂造成的腿部瘫痪被西尔玛的意识治好了。

  27.西尔玛离开了家,重新回到了学校,林中的鸟也只是鸟,已经不再是监控她的鸟了。她自由了,自由的选择和安雅在一起。

  整个片子结束。超自然的片子,加入了很多元素,我们没法再深入的琢磨其中的道理,因为超自然的元素注定往科学的角度去思索是无法得到答案的,得到的只能是惊悚。编剧,导演还有演员奉献了一部整合元素如此之多的片子,本身已经足够让我们去观赏了。

  最后说几句,可能是废话,可以无视。西尔玛,Thelma,这个词除了人名,本身也是意志力的意思。片名应该是双关语。

  意志力没有对错,如果父母正确的引导,让西尔玛更早意识到她拥有的不是杀死人的能力,而是自由的控制生死的能力不就好了么,可以拯救很多人的生命,甚至复活生命。但宗教的控制,这是上帝造万物生命,恶魔剥夺万物生命的控制,父亲是理解不了的,发生了片中不少悲剧。(此段对上帝的信徒可能造成刺激,请无视这段,我仅作为一个电影观众进行了自己的观影感受,解读而已)

  《西尔玛》观后感(五):《西尔玛》:拯救超能力少女

  《西尔玛》是一部在表现上混杂了很多元素、求异求幻的“神秘性”影片。“神秘”本身当然并非影片的主题所在,超自然力量被引入到日常中,影片还是要透过特殊来表现本质,用受困个体的突破来解答人类所固有的矛盾与困惑。

  西尔玛的神秘与特别,其实并不是由家庭和宗教造成的,这些只是手段而非原因,真正的秘密将随着事态的发展并辅以对过去的追溯(同时也是西尔玛自己记忆的复苏)逐渐来揭示。

  西尔玛遇到一个叫安雅的女生,她美丽大方,还带着西尔玛接触见识了过去未曾有机会了解的生活与事物。西尔玛喜欢上了安雅。但同性恋显然与西尔玛一直以来的信仰是冲突的。内在欲望与外在规范的矛盾,愈演愈烈,西尔玛倍受折磨并产生罪恶感。

  心理上的变化同时也在西尔玛的生理上表现了出来,她不时出现类似癫痫的症状。头三次“发病”都是有安雅在身边的时候。被压抑的欲望在不经意间被触发了,面对陌生又异常的状况,西尔玛需要帮助。但关系最亲近的家庭,却也是西尔玛压抑的源头之一,在那里找不到出口。即便是为必须舒压所做的忏悔,也无法尽抒心情(只说出喝酒这种“小事”)。矛盾的加剧也让西尔玛在日常行为上表现出更多对“规矩”的叛逆,更多刺激也更多失控的危险。

  西尔玛只能去寻求生理上的治疗。医生诊断需要她再一次发病。物理的刺激对她并没有作用,西尔玛只有依靠自己的回忆与想象来刺激自己。西尔玛缺乏经验以及正常的态度来面对爱情与欲望这样的危险游戏,安雅的诱惑,渐渐从渴望变成抗拒。

  然后,安雅就消失了。

  原来,西尔玛拥有强大的超能力。安雅让她焦虑痛苦甚至出丑,她便让安雅消失了。之前有一次,安雅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就来到了西尔玛楼下,那恐怕也是因为西尔玛的缘故,她对安雅产生好感并想着她。她的情绪是显性的,但超能力发挥作用却是在一种无意识状态下。

  西尔玛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有遗传的因素,她的奶奶也是如此)。小时候,西尔玛就曾因为年幼的弟弟的哭闹意外害死了他。父母为防止不幸再次发生,就希望借助上帝的力量,用宗教与教育来维持西尔玛的纯洁,杜绝那些负面的情绪。但宗教其实是依附于人的主动性上的,否则只是教条而已。西尔玛不知道真相,对自己缺乏认知,面对外界的刺激和自身的欲望,规则无法化解矛盾,所谓纯洁也就无法被维持了。

  用宗教来净化她,失败了。摆在西尔玛父母面前的,似乎只剩下用药物来控制她一条路可走。变成一个对外界、对自身都失去感知能力的木头人,西尔玛又怎么甘愿接受呢?她才开始接触这精彩的世界,发现了美妙的爱情呢。

  最终拯救西尔玛的,是父亲的爱与牺牲。

  父亲曾两次想杀了她来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但最终都不忍心下手。而他的死亡,则换得西尔玛的重生。

  弟弟死的时候,西尔玛还完全搞不清楚是怎么回事。安雅的消失,则让她更加害怕压抑。最后父亲的死,让西尔玛真正意识到了自己的“能力与责任”。要避免这样的悲剧发生,就需要充分地认识自我并保持清醒,不能让一时的恨遮蔽了永恒的爱。

  超能力少女的故事,要反应的也就是人类对自身的定义与要求。人,同时拥有情感与智慧,其本身都是美好的,要掌握好平衡,压抑或失控都是痛苦且危险的。人既是特殊的个体,又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自处与相处便是成长学习的一个重点。

  影片在表现主题的过程中,将大部分的篇幅都花在了对西尔玛超能力和神秘性的揭示展现上。除了对行为异动的描述,还通过动物象征来加强心理暗示及氛围营造。乌鸦代表死亡,蛇代表欲望,小小的昆虫则代表了生命、新生。在表现上算有层次细节也多,但整个发展过程还是有点冗长。很多东西都在不断地重复,不仅显得不够精简,而且会让整段内容有些单调。

  其实超能力本身并不是重点,重要的是超能力是如何对西尔玛造成影响的。在这样铺垫过多的叙述中,反而凸显不出来。

  另外,更重要的“改变”,内容就很少了。尤其最后,西尔玛一下子从“恶魔”变成了“神”,虽然可以用父亲的爱与牺牲来解释,但表现上却有些简单且非常抽象。西尔玛跳如湖中想救父亲,这时出现泳池幻象,这次她跃出水面并见到了安雅(跟之前她游泳时下沉并被封住作对比),最后虽然没能救到父亲,但她自己获得了拯救(吐出代表死亡的鸟/乌鸦)。这段并不太容易理解,也没有足够的情感铺垫来让观众共鸣与感动。

  之后的西尔玛就没有问题了吗?影片结尾说没问题了,但正如前面所说,对此的解释有些抽象,有些走形式。整部电影也就头重脚轻、形式化,少了点深沉与真挚,要表现的主题也就不能真正说服和打动观众。

  (首发于影评公号“星期三噪音”noiwed,欢迎关注。)

  《西尔玛》观后感(六):孩子终归有自己的人生

  一个小姑娘,天生异秉,能够“心想成真”。小时候妈妈关注二胎弟弟,嫉妒的她,心里一个想法,就把弟弟塞床底下,甚至直接送冰窟窿里。所以,一开头就有个悬念,为什么父亲想开枪杀了女儿。当然,最后她还是把父亲烧死了,然后回到学校,让消失了的爱人,再一次来到身边。

  为什么消失了爱人要回来呢?重点就是她的爱人是个女的。也就是说,她一开始出于“传统的限制”,更重要的是父亲的所谓“爱”(父亲一直关心着她,每天都与她通电话,像个神父一样,了解着她的一切,也监督着她的一切)。所以,她弄明白了,真正要杀死的不是爱人,而是父亲!然后她就解脱了。

  这部电影说啥?其实很简单,观察身边我们就会发现,年轻人并不喜欢那个“说大道理”的,却喜欢那个“唆使喝酒吸毒的”。而对于父母而言,爱有时候真得放手,一是你真的看不了,二是你真的管不了,三是孩子总归有自己的人生,自己的探索,想让孩子不走弯路几乎是不可能的。17.12.12

  k

  《西尔玛》观后感(七):黑天鹅与黑乌鸦

  看着海报,不由得想起了黑天鹅。电影中处处出现的隐喻与黑天鹅很像,很多的场景不难理解,比如看到蛇,我觉得会有性的觉醒。似乎没有太多的新意。

  之前十八世纪的法国小说家们,似乎觉得他们已经把所有的的小说情节都写遍了,甚至于担心,后面的人都没有题材去写了。殊不知,我们人类其实也是喜欢遗忘的,而且上个年代流行的东西未必会是下个时代的普通读物。我在开始看郭老板的小时代时,被其中的情节深深吸引,但是有一天无意中看了美版的gossip girl,我恍然大悟,这家伙原来打了一个时空差啊。信息时代,很多信息确实是唾手可得,但是人们对于越是容易得到的东西反而不会珍惜。挑灯夜读的时代再远离,更多的确实窝在床上玩手机,看些垃圾信息,获取暂时的满足,虽然有热量,但是吃多了有危害的。

  我记得在很多八十年代的作品里,青年男女都是喜欢读书的,一本书被大家争抢着阅读。苏联的小说,欧洲的小说,哲学类都是很流行的。当年尼采的书火起来了,很多观点都让人耳目一新,虽然未必能理解到深意。比如说,你的朋友读了尼采,知道你要去找女朋友,他会跟你说,哥们,你要去见女人么,带上一条鞭子吧。

  在血色浪漫中的钟跃民,年轻时就有一股狠劲,加上多谋善断,很容易就成了少年中的楚翘。虽然好斗勇,但是也是熟读各类书籍,能够闭着眼,欣赏俄罗斯的音乐,能够和郑同讨论法国大革命并且映射到前不久发生的文革并且写出了了那一代人的红色浪漫。我想作者的人生中一定也遇到过类似这样的人,也可能钟跃民就是作者自己,他在整理自己的故事。

  在这里看,老三届无疑是有魅力的一代,读过书,下过乡,体会了文革,并赶上了改革开放。在诸多的变化中,默默的寻找自己的生存之路。可谓是会讲究,能将就的一代人。精神的匮乏激发了他们的探索精神,都发泄在对书籍知识的如饥似渴上了。

  可是现在,或许是精神世界越来越丰富了,人们也没了耐心去研究经典。满大街都是各类经典解读,也有逻辑思维这样的知识胶囊出售。似乎针对性越来越强了,你可以找到任何你需要用到的知识,三天学懂某某语言,某某名著经典。快节奏的社会,没有人愿意再花时间去细细品味了。有的解读还好,基本体现了作者的观点,而有的解读就变味道了。别人嚼过的饭你肯定不喜欢吃,可是别人嚼过的知识直接吃就好么?起码每个人的消化系统是有差异,应该是靠着自己来消化一下。

  当然这种情况下也就有了很多可乘之机,打打时空差,把别人的东西重新包装一下自己来用。有心的作者可以起到借尸还魂的效果,成功的把自己的灵魂注入进去。但是大部分情况下,我看到的是复制翻拍的情况。娱乐大众嘛,大家看的开心,出版商有钱赚,作者有版权卖,大家其乐融融,还真就是共赢了。

  前些日子看许知远和马东和老罗的聊天。许知远的担忧是有必要的,如果这个社会所有人都看不出来,那就麻烦大了。而马东也是聪明的人,他也看出来了,可是没有办法去改变,只能顺应这这个社会去娱乐社会,但是在娱乐中,把道理给大家讲了。单从结果来看,两个人都是对的。许知远就是太耿直,太理想化,就像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想要直接照搬理论的去完成国家的重建,这必然是个任重道远的过程。而马东则是贴合中国国情,提出更适合我们国家的一套革命理论的中国特色共产主义者。如何去解决问题,还是要看自己的病情,对症下药。

  扯着扯着话题远了。还是说说电影吧。女主更像是拥有超能力的魔女嘉莉,可以在梦中杀人(曹孟德:吾好梦中杀人。科科)。这种能力是不受到控制的。所以当她小时候出现这种情况时,父母只能靠着药物和宗教控制。就像青春期懵懂的少男少女,想要叛逆,可是脱离不了家里。最终在性意识的觉醒之日,她不断的突破出来。

  我的理解是映射了成长的过程。在小时候没有性意识之前,大家都差不多,没有别的想法,只是一起玩耍,单纯的年代。可是随着身体的发育,思想上也有了很多变化。不知何时起开始注意到其他的异性,希望在异性的面前表现出自己优秀的一面。这个优秀可以的打架很厉害,弹吉他很好,体育很好,成绩很棒,张的好看(开始注意自己的外形)。我自己的觉醒则是开始好好学习,因为当时自己觉得喜欢的女孩子就是在重点班,我也想考进去和她坐在一起上课。好好学习是我自己能想到的唯一办法。

  在大人看来,不喜欢学习的孩子突然开始好好学习,这是懂事的表现。但是实际的原因是被忽略的,总之结果是好的。这种意识的驱动下,自己最后还真是考进去了,并且一路直到大学。我就这样成了别人家里的好孩子的榜样,估计我把真实原因说出来,这个故事就没意思了。而当初喜欢的女生,却再也想不起来了。依稀是一个长发飘飘的女孩子,可是面孔却想不起来了。大学的时候虽然是在同一个城市上的大学,也发短信联系过,可以实在是没有约出来见面的冲动和想法了。因为之前的时候自己和高中时仰慕自己的女孩谈了场短暂的恋爱,自己反思了很多。尤其记得她说,我记得你以前不是这样啊。的确我以前的很多你都没有了解到,何来的了解?你有一生的时间和精力来容忍我那些小毛病么?以前装的太累,总是维护一个优秀的形象,结果实际中,装不下去了,落差太大了,反而对方适应不了。这是自己的期望阈值设置的太高了。也是和自己不够爱她有关系,如果我这么装一辈子优秀,也许也没问题。只是自己是在是没有那个动力了。谎话说一千遍也就成了真理,每天如果都装的那么优秀,有一天也就真的变成那么优秀了。谁生下来就是十全十美呢?总有个雕琢打磨的过程吧。

  自己想想,真是个薄情的人,当初喜欢的要死,现在却也记不得人家的模样了。如果真要写小说回忆,也直能是艺术加工一下了。最近读王朔的小说,我也再想,究竟杜梅,李白玲,米兰,哪个是他的最爱?但是米兰一定是让他觉醒的那个,因为他自己也记不得米兰的样子了。

  我去超市买喝的,现在的可乐生意不好做了,大家都是喝无碳酸低糖的饮料。我也买了零度可乐,打开一喝,真他妈难喝,这还哪是可乐啊。据说以前明确不进入酒精饮料市场的可口可乐也要开始做气泡酒了。

  我脑子反复出现老罗自己打脸的电影镜头(好像是失恋三十三天里买星巴克时的镜头吧)。而另一个老罗在说,我们就是随时在改变策略的,我们不怕打脸。有点意思。

  《西尔玛》观后感(八):你觉醒的女性意识毁了我们的生活,所以我们要压迫你。

  同意一篇影评的观点,这是讲女性意识的觉醒。

  前面半小时都只是在铺垫,从西尔玛亲吻安雅开始,电影渐渐加速开始讲述全篇主旨。

  男同学的恶作剧表现出男性对女性欲望的玩味态度。

  男女医生代表了社会对女性意识觉醒的态度——感觉有问题,但也很迷茫,不能确定那到底是什么。

  奶奶是被男权意识和自身女性意识撕裂的代表,因为在社会压抑背景下,自己觉醒的女性意识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悲剧,所以转而否定自身的女性意识,从而被撕裂。

  弟弟象征女性萌芽的男权思维,母亲在意弟弟多过西尔玛,也就是传说中的重男轻女,西尔玛初生的女性意识杀死了自己头脑中渐渐萌芽的男权思维,也就是还没有被男权洗脑的小女孩对自己受到不平等对待本能的不解和愤怒。

  母亲故意摔破杯子,看西尔玛的眼神像是在说,“你觉醒的意识毁了我们传统平静的生活”,电影中也处处可见母亲是男权绝对的服从者,残疾的设定象征不独立,女儿最后给了她独立的能力,象征在互相拉锯的过程中母亲也渐渐苏醒的女性意识,即使还在害怕试探小心翼翼的行走。

  父亲就是男权的本色出演,权威,正确,强势。其中给女儿洗澡的片段可以看出他对女性的态度就是视其为自己的附属品,没有人格,不需要隐私。 对父母来说,西尔玛的觉醒真的是场灾难,他们爱她,却拒绝包容真实的她,非要通过压抑她的本性,把她变成和他们一样的“普通人”,如果失败,他们宁可毁了她,因为他们觉得西尔玛也毁了他们“认为的美好生活”,“救”不了西尔玛,他们只能选择保护自己习惯的生活。但最后女儿还是烧毁了父亲的价值观,吐出了每次意识觉醒就会出现的,想要阻止她的乌鸦。

  安雅是西尔玛觉醒的意识,也可以看成是真实的人,是西尔玛决心觉醒的动力,守护的对象。

  《西尔玛》观后感(九):一种宗教互文的逆反——圣洁的恶魔

  她的牢笼或许并非父权。所谓父权在影片中只是束手无策被利用而又一再心软钝化的工具。恶的肇始是始终隐于父亲背后的妻子,不曾觉察自己对年幼的女儿施加了什么,只带着恨意记得自己丧失了什么。最终Thelma对她的治愈是原谅,也是诘问。

  【关于恶的缘起:早夭的男婴与跌落的茶杯】

  “如果把最神圣和最堕落的放在一起呢?” Thelma小心翼翼地说出她自创的脏话:“圣洁的恶魔(耶稣-撒旦)。” Anja在一旁看着她笑,要她说得再大声点。 后来回想此刻,Thelma在玩笑的不敬中恰好定义了自己,只是忐忑而不自知。 乍看上去,影片前半段似乎呈现出少女成长中老生常谈的境况:一面是以爱之名严苛独断的父亲、不动声色模棱两可的母亲、习以为常的监视、独立感知的剥夺,另一面是五彩缤纷的现实世界、突如其来的一见钟情、失控的焦虑和自我责难。我们可能产生的猜测是,少女病态地驯服于父母的管制,而长久被压抑的心绪外化为生理抽搐和周遭的物理效应,最终将以主人公自己也始料未及的强硬,突破一直以来居于统治地位的父母威权、宗教神学,找到释放和消解的出口。而从实际情节看,即使最终立意或有重合,前情进展也是南辕北辙。 这样倒也有趣,因为我们几乎处于和Thelma重合的视角,后者由于药物和管教不知过往,抑制着心性,身体内潜藏着恶与力,却对其边界一无所知。而看似顽固不化的男性权威在父亲扑倒母亲床前的一幕被证明从未存在,若干年来他可能只是妻子意志的附属与延伸,有知识技能和家庭使命,或许并无主见,本心却是仁厚。这样的猜测也恰好解释了母亲故意将杯子推至桌边并将其碰下后,看向捡拾碎片的Thelma时意味难辨的眼神。而佐证它的是床头仍摆着的母子合照。尽管影片对母亲着墨不多,但仔细回想,她的每次出场都耐人寻味。由于偏爱小儿子而伤害女儿并最初唤醒后者内心“恶魔”的,是母亲。始终怀恨的,也是母亲。

  【关于符号:灌输的便捷与效力的衰微】

片头的悬念

  在电影超现实的基调下,伴随Thelma的每次发作或梦魇,各种宗教符号悉数亮相贯穿始终,频率和强度都到了令人疲惫的地步。与此同时,无数被随意搁置的细节又在等待解释:为什么童年的Thelma对冰下游鱼望得出神又被父亲仓促催赶?为什么父亲在林中狩猎时会将猎枪对准女儿的头颅而又放弃射击?为什么母亲下肢残疾?为什么蛇在第一次出场时绕过的脖颈是衰老松弛的皮肤?

  随着情节推进,因同样的超自然力使丈夫消失而后接受“特别照料”意识模糊的奶奶、早亡的弟弟等人物出场,令人存疑的细节逐一得到解释,少女内心的“恶”逐渐显现。到影片的高潮,当深爱的女孩失踪,Thelma立即意识到过错在于自己。可她在清醒意识层面又是那么善良的人,这一点连父亲也确信。于是在讲述真相前他对女儿说:这可能会伤到你。 此后,我们得以从更加完整的真相出发,重新审视符号的冗杂。它们恰是少女内心恐惧恰如其分的表征。她的恐惧从来不是对外的,却在外界得来的思想教育中得到了具体意象的寄托。这些意象借由家教灌输,来自父母的说服与威慑,侧面昭示着传统的宗教符号在意识灌输上的易得和实际效力上的式微。我们也渐渐明白,一开始令人不适的威权其实只是父母面对女儿身上未知力量的束手无策,是佯装的镇定,是让一切留在过去的自欺欺人。

  在最后一次忏悔和祷告后,蜡烛倏地熄灭,那是少女内在的力无法驯服的明证。宗教和医学以规避和消除为原则的应对之策,似乎都无济于事,Thelma(或者说她自身的独立意识)才是自身非理性的系铃人。内在的“恶魔”出于与外界压力对抗的目的存在,因此唯有消解长久以来堪比痼疾的外力所困,非理性的恶才能涣然冰释。电影设置了若干对照,比如父亲用以警戒女儿的方式是命她将手悬置在烛火之上,要她记住这是地狱之火;而女儿内心的“恶魔”对父亲最终的惩罚便是自手掌燃起烈火,以及水火两端的走投无路。这里让人不由得想起《大师与玛格丽特》的沃兰德,不遗余力保护善,而以世人自身之恶惩治他们的贪婪、虚伪与胆怯。 当仪式完成,恶魔隐去,与罪责诱惑牵连的各种宗教符号也彻底失去意义。甚至可以说,它们带来恐惧和压抑,但对于消解“恶”从未有过任何意义。Thelma自溺后口中吐出一只黑鸟,这个向来作为隐喻成群出现、漫天盘旋带来死亡与凶险的生命竟也呈现出纯洁无辜的一面,红爪子呼哧呼哧伴随小胸脯微微起伏,片刻后起飞,瞬间无踪。片尾天空久违清朗,暗涌的树林也归于安宁。 当所有象征与隐喻都落空,你如释重负。

  . S. 整部电影最揪心的时刻是Thelma发现Anja失踪后与父亲的对话: “我让一个女孩消失了。” “因为你生她的气了?” “不,因为我爱上她,她也爱着我。” “她没想要爱你的。”

  尽管坦白说电影的感情戏实在有些扁平,其本质甚至可能是独角戏,但还是无可救药地迷上了这对细长深邃的北欧女孩子。Anja只是投射吗?她的爱情只是操控的结果吗?甚至听一个朋友看完电影说,自己离场的时候满是心疼,认为Thelma投水之后发生的一切在真实中或许是不存在的,只是她生命结束前最后的幻象。不得不说,初次观看时影片可能给人些许杂乱感,但它的卓越之处就在于为我们留下多义解读的空间,对每一个细节的主观侧重都可能导向完全不同的故事。

  【补充:关于短暂的歌与无际的水】

  对电影原声带中未收录的那首《Familiar》印象极深。歌的前奏在男性友人还在努力解释手机信号科学原理时就已响起,乐声渐强淹没桌前的琐碎喧闹,画面也随之切换到Anja邀请Thelma共舞的镜头。关于这首歌,起初只觉意境动人,并未留意什么,后来找到影片截取部分的歌词,才细究起其中的深意来:

  Can you walk on the water with I, you and I? "Because your blood's running cold" said the familiar, true to life Can you walk on the water with I, you and I? Or keep your eyes on the road and live there familiar, without you and I

  It glows with gates of gold, true to life

  把这首歌安排在这里一定不是无心插柳了。不仅主题与此情此景二人之间的好感与试探相符,词中涉及到的意象也在情节中贯穿始终,在熟悉和陌生、虚幻和真实之间模糊着界限。飘忽上扬的女声反复唱着: “可以和我一起走在水面上吗,你和我?”

  纵观全片,水是Thelma情绪慰藉的依托和释放非理性的出口,而如果视Anja为实体而非Thelma内心感情觉醒和依恋愿望的投射,那么水也是二人惺惺相惜的连结。我们不难注意到水作为主角生命中线索意象的反复出现: 幼年时弟弟的死亡是从浴缸到冻结的水面; 与Anja的第一次实际交谈在泳池发生; Anja的脸书背景是仰面入水的照片; 心如乱麻时只身前去游泳却在水中发作,因重力颠倒困于池底; 母亲丧子后选择从桥上跳入河中却未遂; 片尾虽是以火作用于父亲,父亲其实是躲避燃烧而溺死水中; 最终一切消解后的象征场面也是自开放水域潜至另一端的泳池,出水后与消失的爱人重遇。当然,所有这些也更加令我们迟疑,是否果真并不存在Anja其人,一切如最初的歌中所唱的那样,少女希望一起走在水面上的那个人,熟悉而逼真,却可能并不实际存在。

  而我仍然愿意相信爱情、新生与重聚都是真实。镜头外的残酷已经太多。

  无论如何,操纵只是诱因,真心还是真心吧。

  《西尔玛》观后感(十):姬一般的寓言

  本来不太敢去看Thelma,一来担心是恐怖片,二来“北欧”电影的阴沉让这个冬天更不好过。后来按捺不住预告片里的姬情节的吸引力,于是还是去了!

  就是这样肤浅。

  结果是后社会主义东欧还在揭露社会的黑暗,西方世界还在大方向讨论中产困境、国界和恐怖主义时,北欧人民又开始企图和人性直接对话。本以为女主有Legion中大表哥的超能力(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26641716/)这会是一部超级英雄类型片子?的时候,剧情却闪回闪进,让我们和女主一起发现自己的身份,摆脱男性监视,以及拥抱自己。

  当然不能剧透,只是这片子的女权主义寓言故事很妙,夹杂了很多宗教和witch hunt的纠葛,线性的叙事张力被导演掌控得很平衡,不是有玄幻悬疑欲加在平淡生活中的破案感,而是一种水到渠成聊暗花明的自我探寻之旅,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而这样的主体意识,就正是她的超能力,换言之,就是她家人口中她的curse。

  而在这个故事中,女主的心动是一个闸口,正是这个闸口开启了她对已经被建构起来的宗教的安全世界的怀疑和对自己的否定,也是一个无法抗拒的诱惑。一切都很妙,而且最关键的是,一!点!都!不!恐!怖!

  最后一定要吐槽一下,北欧人民生活太幸福,妈妈不是住乡下家里看起来也不富有,那个轮椅不摆了……太适合人类生活了。

  欢迎关注姬眼看世界的小窗,不定期分享不单一有意思的电视剧电影音乐展览观点,主要是眼神姬!

  ↑扫码??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