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同行 第一季》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同行 第一季》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2018-04-06 21:23: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同行 第一季》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同行 第一季》是一部由Ian Daniel / 艾伦·佩吉执导,纪录片 / 同性主演的一部美国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同行 第一季》影评(一):Gaycation

  拖延症一直在犯。昨天晚上明明应该去努力论文,但是我就是不想动,于是点开了这个系列纪录片。现在也应该去写论文才对,而我却跑来写观后感了。我也是相当佩服我自己

  首先声明一点,看完纪录片完全迷上了Ellen好吗!她怎么能辣么可爱,又辣么帅气特别是被调戏后的样子!上天!请赐我一只Ellen好吗!拜托拜托!

  好了,反省完了,花痴完了。我们谈谈正题。

  这个系列纪录片为什么叫这个名字我有点不太明白。查了cation,阳离子的意思。Gay离子?快乐地离子?还不能解。但是也不是很影响观看纪录片了。

  纪录片一共四集。昨天看了三集,还有一集还没有出,等出了补上。大体就是一集一个地方。Ellen和她的好基友到那个地方去走访,了解当地同性恋所处的环境状况。前三集三个地方分别是:日本,巴西和牙买加。下面就来一个个说吧。

  日本。日本的这个部分是我笑得最厉害的一个部分,一边笑一边和室友吐槽日本人真的很奇怪啊。这一集也可以说是三集里面最欢乐,最不阴暗的一集了。即使我看的时候为日本LGBTQ感到担忧。(先担忧一下自己国家好吗…)也可见其他两个地方有多么恐怖了。不过从经济角度来讲,日本作为一个发达国家,在拥有经济基础支持条件下,LGBTQ群体境况稍好也是可以理解的。巴西和牙买加他们国内的大环境可能更加迫切于经济等问题,所以即使这类社会问题存在政府也只能拿出一小部分的精力管理它,甚至于视而不见

  他们在日本首先去了二丁目(刚刚打这个的时候科普了一下二丁目,是有名的男同区,而一丁目和三丁目以女同而著名。这几个丁目是特定的丁目,也就是说其他地方也有丁目存在,但是这几个比较有名)和秋叶原,后来又去了京都。好基友体验了换装,两人和大龄腐女体验了盲听bl漫改CD和同性婚姻仪式,以及最后尴尬却又不失温馨的出柜场合。整个体行程都非常的日式啊。(废话,在日本呀)其中也穿插一些采访部分,包括日本政界LGBTQ人士,一对出柜了的律师夫夫等等。

  总的来说,即使bl在日本那么泛滥,但是实际上这个国家对于同性恋的接纳程度是十分低的。大抵保有的态度不闻不问,希望你不要太造次。其实从去年看的那部日剧《伪装夫妇》中也可以窥探他们的态度一角编剧最后让一位直女和gay在一起生活下去了,这个结局虽然会让满心期待的观众失望,但是另一方面又是多么地符合社会的期待啊。编剧其实也并没有错,他只是无奈地展示着现实而已。现实就是,同性爱情是不可能的,异性爱情这么美好,你们终究会屈服于此的。这是主流社会的态度。

  在纪录片里面,无论是律师还是那位议员都提到了“羞耻感”,感觉这个确实是日本十分独特的一个地方,因为他们本身并没有宗教因素来阻止他们去反对这件事,却因为本身文化的禁锢而使他们无法接受。想改变想来也是十分艰难的吧。

  目前为止,其实不能奢求一次进步太多,在这个问题上能引起日本人对这个群体的关注就是一个进步了,让他们不再沉溺于那些书报上的遥不可及故事而是慢慢地让他们了解到这个人群是实际存在于社会里面的。他们同样是为这个社会做出贡献的一份子,同样有理由爱人与被爱。人们有这方面的基础意识了,再为这个群体的权利作斗争也许就会简单一些了吧。

  巴西。巴西的部分其实是比较复杂的。因为一方面他们有着那么开放的狂欢节,可以毫无掩饰地展示他们对于性的开放态度,而另一方面他们却在狂欢节外保持着对这个群体的冷漠。他们的法律一方面保障着LGBTQ群体的权利,同时也有着世界最高的LGBTQ群体谋杀率。而纪录片中不得不提到的是那位议员,他的观念简直让我无法忍受,我都不知Ellen怎么坚持下去和他交谈的。他完全就是一个彻底的异性恋繁殖论的坚实拥护者,不断地强调同性恋无法生育是多么大的问题。只有他一个人这样想我可能都觉得还好,但重点是他代表的可能是巴西国内的一派政治力量,而这股力量可能影响着国内的舆论,立法等等关乎LGBTQ群体利益事项,这不禁让我感到后怕。

  在巴西这个部分,纪录片重点强调了这个国家存在的同性恋谋杀问题。包括他们采访了一位受害人的爱人和母亲,以及面对面地和一位同性恋杀手进行了最直接的交流。关于受害人的那个部分采访只会让人流泪,而更悲伤的是这只是众多案件、众多被害者中的一个而已。我想到有那么多生命无辜的剥夺,我满身愤怒,但是却没有办法。更没想到最后一个部分更甚,让我感到惊悚。被采访的杀手坦白他在不做警察后就在街上去“规范”某些特定群体的行为。而这个群体,毫无疑问就是同性恋。若被此类杀手看见,他们轻则被怒斥,被辱骂,甚者则会被杀害。这不再是电影,而是赤裸裸的现实,现实到有点不真实,因为很难让人相信这些人的这些行为,但是,他们就是做了。被采访的这个杀手谈到他憎恨同性恋是因为自己有个同性恋的儿子,而他知道这件事是无意间撞到了他儿子正在亲热,所以他感到无比的愤怒,在儿子逃离后他就开始以消除同性恋为己任了。我看着Ellen和Ian在和他交谈时是那么地无奈,因为他们没有任何办法去改变这一现状,而这一现状又是如此地可怕,让人无法接受。

  在看这个部分时,我突然觉得相对于他们,国内的态度是多么温和。但是我又想,是否是我们也处于这种水深火热之中,而仅仅是我不知道呢?毕竟,我们并没有很大的话语权去表达自己。今天还看到新浪把“女权”给禁了。我本应十分愤怒才对,可是不知为何,我好想有点麻木了,有些习惯了。而这种习惯却只会让我脊背发凉。

  牙买加。他们比较接近于巴西。他们有着宗教禁锢的因素,加之政府对毫无保护之意,所以LGBTQ群体的处境相当困难事实就是他们中许多人过着流浪汉的生活,在地下道洗头洗澡,在荒野露宿。他们即使得了病也得不到应有的治疗。整个国家似乎都在和他们对抗,除了离开,他们似乎并无更好的选择

  印象最深的是其中一位,Ellen问他的理想是什么,他说他想拥有自己的公司。当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我无法掩藏的本性对这句话产生了蔑视的情绪,我为此感到抱歉。他接着说他想去学校接受教育学习贸易,然后开展属于自己的事业。这时我才意识到自己的浅薄。我拿自己的处境去衡量了他人,完全忘记了同情心的存在。他说得那么真诚。在他丝毫没有错的情况下,他连一些基本的权利都无法享有,更别谈追梦。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去评判他呢。我只觉得整个社会都应该向他道歉才对。人人平等这一理念人类倡导了几百年,可依旧前路漫漫。他们的宗教教义说得那么平和美好,却将阴暗地恶意强硬地塞给了这个人群,让人不知作何应对。

  说了一大堆也不知道说了些什么。其实纪录片里面的探讨也比较深入了,毕竟不是做研究,而只是一种呈现方式。算是了解这个世界的一种方式吧。我也只是发发感慨

  相比之下中国的环境和日本算是比较接近的了。而近年来网络文化的热炒,使得LGBTQ被更多人了解,也是让人高兴的一点进步。即使光明到来的那一天还在很久之后。但是只要一直有进步就好。(不是我盲目乐观,而是我完全没有心情想那些沉重的部分,就像我逃避写论文一样,我也逃避去讨论阴暗的部分)

  《同行 第一季》影评(二):一个同性恋者的告白

  想起了QAF的一句台词"there's only two kinds of straight people in this world, the ones that hate you to your face, the ones that hate you behind your back"。当时只是单纯觉得这台词“真相了”,有过一些见闻之后感到的是深深悲哀与无力。

  几个室友每天朝夕相处,对彼此的取向心知肚明心照不宣。他们待我并未因我不一般的身份而有所区别,只是说到一些男女之间的话题主动避开,但是那些“你好gay”“滚,我又不是gay”“我不搞基”之类的言谈,并没有因为在我面前而有任何顾忌。即使每次我感受到的都是深深的冒犯和愤怒,但是碍于情面不好直说,只是在朋友圈里暗示过一次,当然是徒劳。

  在一次日常的聚餐上,我和其中一个室友谈到我所在性别性向社团,他开始坚持“同性恋”这种取向是不正常的,我们的平权活动是因为性少数者太自卑敏感了。我们的辩论近乎演变成了一场糟糕的争吵,双方意见并非分歧而是绝对的对立,谁也没办法说服谁,只能尴尬地收场,就像记者和巴西那位反同政治家的见面。现实所暴露的残酷的对立并不是我所希望的结局,但这就是事实。

  恐同者大概只是程度上的区别。巴西的大叔会因为对方不一样的性取向而拿起屠刀举起手枪,日本的同性恋者母亲也会在儿子出柜之后转身离去,我的直人室友也断然不会接受从小被灌输的家庭观性别观被一群“异己”所倾覆。

  平权的路该怎么走下去,这个国家又会怎么走下去,我们的付出收获,最后会是什么结局,我想知道答案,但答案只会在不可见的未来一点点浮现。

  但我依然怀抱希望和热忱,依然相信未来的可能。就像乔帮主的信念,我在向前展望的时候不可能把那些尚未发生的片断连接起来,只有固执地相信,在回顾的时候,这些点点滴滴会在未来的某一天串连起来,就像石墙运动过去几十年后迎来同性婚姻合法化的美国人民。我的勇气、信念和目的,他们从未改变,这个光荣实践过程只是让我的生命更加不同

  《同行 第一季》影评(三):All about LOVE

  It's not about sexuality or something alike, it's all about love. And being able to love and be loved by someone is the most fundamental thing for human beings. When Ellen said that She just wanted be happy and coming out really made her happy and prevented her from shame and desperation, I was touched. And when the mom, whose son just came out, said "It's OK. You are always my son and the only one", it is also tear-jerking. The 1st episode of Gaycation records LGBT community in Japan, which is a reflection of China, but the situation in China is much more worse since the SARFTC banned gay-things on TV.

  《同行 第一季》影评(四):恐同是病,得治!

  美国奥兰多枪击案发生以后,我看到一篇文章说“恐同多深柜”,觉得还挺有道理的。在这个四集纪录片里,Ellen Page一直在问:我们(同性恋)相爱,想要与异性恋同等的权利,这干他们(歧视同性恋的人)什么事,为什么一直以宗教自由借口,跳出来宣扬一些恐同、恐变性者的言论

  我记得很久之前看过弗洛伊德关于禁忌理论,好像是《图腾与禁忌》吧,大体意思就是说,禁忌同时也是一种诱惑。这个其实很好理解吧,不管是从经验上还是从逻辑上。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同性恋只是一件与自己无关的事情,对此所抱持的态度应该就是关我鸟事,但是跳出来大声疾呼,反对同性恋的,其实是从心底里将同性恋视为一种性禁忌。他们之所以拒斥,是因为这种禁忌同时也是一种诱惑。我个人举得这跟减肥的人看到正在大吃大喝的人会很生气,甚至斥责他们说贪吃是罪一个道理。

  另外,这个纪录片从头到尾,几乎所有反对同性恋的人,持有一个共同的观点是:“同性恋是不自然的。”“圣经里说的是亚当和夏娃的故事,可不是亚当和史蒂夫的故事。”问题是,圣经本来就是人类的产物啊,当然有信仰的人会认为是神的产物,但是关于《圣经》是在人类历史中逐渐形成的相关研究早已汗牛充栋,都应该算是常识了吧。圣经本身就不是自然产物,为什么里面叙述的关于亚当和夏娃的故事就是自然的呢?亚当和史蒂夫的故事就是不自然的呢?况且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表明,同性恋的基因在人类进化历史上可是非常有用的,这个基因之所以到今天也没有被自然淘汰,难道还不能证明它是自然的吗?(推荐科学松鼠会的两篇文章:《“基”因恒久远》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64297以及《同性恋:一直在演化,从未被淘汰》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89029)

  顺带说一句,感觉恐同的人,特别是阻碍同性恋平权运动的人,智商真是堪忧啊!如果正如他们所说,同性恋是“不自然”的,那么同性恋被迫与异性恋结婚生子,难道不会创造出更多“不自然”的孩子来吗?所以支持同性恋结婚不才是让这些“不自然”的人在人类进化史中消失的最好方法吗?因为毕竟现在在大多数国家中,代孕还是非法的嘛!

  说了那么道理,还是说说故事吧,第一集日本,最后儿子跟妈妈出柜,我看哭了,仅仅是因为一想到如果我儿子是同性恋,结果30多岁了才来跟我出柜,我跟他的关系得是多么疏远啊?!最后一集美国,母亲在谈自己死去的儿子,说他三岁的时候就问她自己什么时候才能长成一个女人,我又哭了。人的出生不由自己决定,你永远不会知道自己在出生的时候会是一个纽约上东区的白人直男,还是一个牙买加恐同社区里的黑人LQBTQ,人在小的时候如何被对待,往往影响着TA以后会如何对待自己以及自己所爱之人,一个人如果在小的时候无法被身边的人所接纳,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善意,可能他一辈子都无法接纳自己,就好像Ellen Page一直提到的那种羞耻感,一种生而为人很抱歉的感觉,永远都无法找到内心的平静。

  前段时间,梁文道在锵锵里回忆自己小时候在男校,一个同性恋男孩被打,他没有上前阻止,结果内疚到现在。他说当时那么做的很大原因是害怕别人也把他当成同性恋。是的,每一个脆弱的个体都会觉得保持跟大部分人一致才是最安全的,问题是,你能保证自己永远不会是那一小撮吗?如果你希望自己在受到大多数人伤害的时候,有人能对你伸出援手,那请你也抱有同样的勇气,对歧视和暴力说不。

  陈词滥调就说到这里。喜欢Ellen Page从《水果硬糖》就开始了,一个少女狂虐娈童癖的故事。突然想起来,美国那一集里,半年劳作,半年演出的那家人,那个儿子用一个20岁的男人爱上一个10岁的女孩举例子,当时Ellen Page气得说话都不利索了,说这是一个完全不恰当的比喻。看这一段的时候确实很心塞,什么样氛围的家庭会让孩子觉得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真理?我们脑子里到底有多少自认为理所当然是正确的东西?

  其实是因为喜欢Ellen Page才看的这部纪录片,但是看完这部纪录片,感觉里面出现的所有直面自我,呈现真我的人都是那样的魅力四射,这个时候就觉得这个世界还是很美好的。

  《同行 第一季》影评(五):Just being yourself

  这是我看的第一部关于LGBT话题的纪录片(原谅我的孤陋寡闻),而通过这样一部纪录片,我也了解了这一弱势群体在某些地域文化的具体状况。

  在日本,这是个最能感同身受的地方,毕竟是我们同在亚洲甚至相毗为邻。

  日本对于lgbt的羞耻文化,让我不禁联想到国内对待lgbt的态度,非常的相似,以无视的冷漠态度对待之,根本就没把它当作一个serious问题去看待,而这一态度的本后,是这样一种心态:认为这只是一件很“丢人”、“羞耻”、“病态”的事情。而类似电视荧幕或网络社交平台上,百合bl等cp却非常的火热受欢迎,这大部分的原因也只是国民对理想化爱情的歌颂和渴求,以挑战叛逆社会普遍道德标准的形式,毕竟中国的确是一个被传统伦理道德压抑太久的社会。也很可能是因为这一群体还没有充分的活跃在大众面前,在我们这个社会里,至少目前还不存在非常极端的迫害lgbt群体的行为。相比于日本的政治推进改善歧视,在中国这个大人口数的国家,并且历久有集体主义的惯例存在,维护少数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似乎更具难度。

  关于巴西,给我最震撼的感触当然就是它们对于性文化和性表达的自由化,和对lgbt的严重迫害,这种非常极端的现象,与巴西这个国家的殖民历史,经济发展状况,父权社会体系都有关系。

  而牙加买对lgbt特别是transgender的残酷迫害更是让我极为震惊的,政府连基本的人身安全保障都不给予他们。

  最后美国的探索记录中,ellen与议员的对峙,真的非常勇敢和精彩,绝对是给为谋取政治利益而讨好极端宗教势力的政客一个响亮的耳光。这也突破了我之前对西方的宗教因素歧视lgbt这一片面印象,事实上宗教教义本身就其特殊性条例而言,是可因时更新的,一如日本记录中的佛教同性婚礼仪式,唯其不变的是信仰中的大义大爱。(ps:就个人而言,我也更青睐最世俗化的佛教宗教)

  歧视是一直会存在的,但社会是在不停发展的,未来的世界里将会是一个间色色谱体系的多元环境,那也是最美的时代。

  在此之前,请坚持下去,Just being yourself. :)

  (大概的记录各种杂碎感想,有空再作更新修改。)

  《同行 第一季》影评(六):给个标题吧

  虽然主观色彩比较重,但还是看到很多不同观点的碰撞,在恐同阵营那边有政治家的诡辩,极端分子的杀手宣言,也有保守派单纯恪守教规的信念。在天朝的环境下,对世俗的恐同也不是完全不能理解,很多人对这个群体还是存在很深的刻板印象比如滥交,嗑药,艾滋等等,足以让一个向往平和生活的保守派敬而远之。无法否认目前在LGBTQ圈这些问题的确相对严重吧。不过人们通常是对于某群体整体存在刻板印象,如果是与个体相交又是不一样。我自己身边的gay们都还蛮受到呵护的。

  另外根据村长课堂的笔记,共情力的不均衡让一些人永远无法切身站在另一群体的立场思考,或者说没有余裕为他们思考。有个比我懂很多又聊得来的大学同学,在上课发表时就说不支持LGBT婚姻合法,理由大概是会引起社会混乱并加速少子化,LGBT处于地下才符合现在的社会需求…站在她的立场也没有错所以无视导致歧视,歧视也永远都无法彻底根除,就像性别歧视种族歧视现在依然存在…“所以价值观别用来天天规范他人行为,用它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村长说的)至于因为歧视引发的暴力,我觉得又是另一码事。

  让我比较有感触的地方一个是在东京真正的同志对腐文化的抗拒吧,和国内特别像,理想乡一样的爱物耽美和同志圈还是距离太远。自己身边也有不少萌cp却完全不接受真人的腐女,并没有任何错只是我个人对这种水中月说实话有时候也觉得腻了。另一个是在牙买加一个官员说,LGBTQ平权是一条正确道路,但是每个国家都应该以自己的节奏进行,而不需要别的国家来告诉我们怎么做。觉得说到了心里,对牙买加人的民族自豪也很佩服。无论如何感谢制作团队呈现出这些现象出来,让我们了解更多。

  《同行 第一季》影评(七):与“柜”同行

  Gaycation直译过来是同志假期(Vacation),显然不如译成[同行]的一词多义好。尽管Ellen和好基友Ian一路同行畅谈人生,所到之处都有迷人的风景/文化,但仍然也拗救不了这是一个悲伤假期的事实——一场名副其实的“恐同之旅” (a homophobic trip)。在第一季的短短四集中便充分展示了“柜”(closet)是怎样“天然”存在的。

  与Viceland media的合作

  《同行 第一季》影评(八):全球LGBT地图

  两年前在骄傲节上看到彩虹全球行就觉得意犹未尽,这个全球LGBT地图的项目果然有了一本正经的制作。第一季只有四个地方,不过点抓的还蛮准的,日本在亚洲传统和性文化二次元文化共存下的状态,巴西和牙买加在南美热情奔放以及天主教原教主义教条下的对LGBT社区的人身迫害,美国作为最自由民主的国度,在外人看来对LGBT社区最宽容的地方,还依旧在某些地区某些宗教某些人的极端态度,我们也看到了跨性别人群在美国依旧步履艰难, 不过也看到了在美国已经建立起来的彩虹养老院,好有爱啊,好有趣呢。

  期待第二季继续填充的全球地图,期待有一天可以在上海看到ellen page呢,嘿嘿嘿嘿。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